CN111607881A -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和通过本方法织造的绒头织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和通过本方法织造的绒头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7881A
CN111607881A CN202010116556.2A CN202010116556A CN111607881A CN 111607881 A CN111607881 A CN 111607881A CN 202010116556 A CN202010116556 A CN 202010116556A CN 111607881 A CN111607881 A CN 111607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yarns
yarn
weft
pattern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65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7881B (zh
Inventor
卡斯滕·西伯特
伯特·波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ubli Bayreut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taubli Bayreut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ubli Bayreuth GmbH filed Critical Staubli Bayreut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607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7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7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7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10Fabrics woven face-to-face, e.g. double velv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4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with weave pattern being non-standard or providing special effect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3/00General weaving methods not special to the production of any particular woven fabric or the use of any particular loom; We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ingle group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7/00Woven pile fabrics
    • D03D27/02Woven pile fabrics wherein the pile is formed by warp or weft
    • D03D27/06Warp p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16Double-plush looms, i.e. for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face-to-fac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 D10B2321/02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polypropyl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双层织物织造机上同时织造两个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A1,A2)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B1,B2)的绒头织物(C1,C2)的方法,其中,在对应无绒头区域(B1,B2)的至少一个投梭点(P19,P22,P31,P34),底布(F1,F2)和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纱(PP1,PS1,PP2,PS2),第二埋头绒头纱(PS1,PS2,PP1,PP2)与底布关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无绒头区域中形成有第一和第二埋头绒头纱(PP1,PS1,PP2,PS2)和图案形成纬纱(Wp)织造而成的附加织物(F1’,F2’)。该附加织物覆盖底布(F1,F2)。

Description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和通过本方法织造的绒头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双层织物织造机上同时织造两个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的绒头织物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的绒头织物,该绒头织物可以通过本方法织造。
背景技术
在双层织物织机上织造地毯的领域中,EP-A-1 046 734公开了用于获得具有割绒和一些平织区的绒头织物的地毯织造方法。在这些平织区中,埋头绒头纱遵循底布的图案形成路径并且可以在上底布和下底布上分别形成不同的图案。在这些区域中,图案形成埋头绒头纱围绕着并入底布的内纬纱行进,因此,接结经纱在织物上仍然可见。
另一方面,EP-A-1 072 705公开了采用混合割绒和仿羔羊呢的地毯织造方法。在织物的无绒头区中,埋头绒头纱在沿底布的边插入的纬纱周围形成织边。图案形成埋头绒头纱沿着底布的背纬纱织入。因此,在无绒头区中,围绕纬纱弯转的图案形成埋头绒头纱会在底布的正面形成一些织边。织物的无绒头区的上表面不是平的。
另一方面,EP-A-2 568 065公开了采用混合割绒区和平织区(即,无绒头区)的地毯织造方法。在所述平织区中,埋头绒头纱用于选择性地隐藏一些内纬纱。这些内纬纱被并入底布,因此,在平织区中,这些内纬纱在底布的上表面上仍然可见。
此外,EP-A-1347087公开了采用两种绒头结构(即,毛圈和割绒)的织造方法。一些绒头纱是围绕随后被移除的纬纱圈织造的。
在已知的技术条件下,绒头织物的无绒头区的正面并不完全光滑,会露出接结经纱和/或纬纱。这在美学上不是最优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同时织造两个绒头织物的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在绒头织物的无绒头平织区中获得光滑正面。
有鉴于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双层织物织造机上同时织造两个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的绒头织物的方法。上底布和下底布彼此叠置地被织造且各自由以下材料织造而成:至少一个张力经纱;至少一个接结经纱;在张力经纱的绒头侧被插入到接结经纱和张力经丝之间的内纬纱;以及在张力经纱的与织物的绒头侧相反的背侧被插入到接结经丝和张力经丝之间的背纬纱。此外,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到张力经纱的绒头侧且位于底布的外部;至少一个图案形成绒头纱被交错地织入到上底布和下底布中,以便在含绒头区域中形成绒头腿部。根据本发明,在对应无绒头区域的至少一个投梭点,底布和图案形成纬纱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纱,第二埋头绒头纱与底布关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无绒头区域形成有由第一和第二埋头绒头纱和图案形成纬纱织造而成的附加织物。该附加织物覆盖底布。
在本说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项中,纬纱也称为纬纱线或纬线;埋头绒头纱也可以称为埋头绒头纱线;接结经纱也可以称为接结经纱线;张力经纱也可以称为张力经纱线;图案形成绒头纱也可以称为图案形成绒头纱线。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埋头绒头纱”是指每个可选地用于在含绒头区域中形成绒头但不用于在给定投梭点形成绒头的绒头纱。
由于在本发明中,附加织物从绒头织物的绒头侧盖住了接结经纱和在底布上形成的任一织边。此外,附加织物可起到纬纱和经纱的效果。换句话说,附加织物可以提高无绒头区域中绒头织物的美感。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可选的方面,这种织造方法可以融合一种或几种在任何技术上容许的组合中考虑到的以下特性:
-绒头纱沿纬向被分组成穿过双层织物织造机的筘片的同一筘片凹痕空间的绒头纱组;在所述至少一个投梭点,位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任一侧的第一埋头绒头纱和第二埋头绒头纱属于同一绒头纱组。
-绒头纱沿纬向设于相应的绒头纱组中,其中,一个绒头纱组的所有绒头经纱穿过双层织物织造机筘片的同一筘片凹痕空间;在所述至少一个投梭点,位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任一侧的第一埋头绒头纱和第二埋头绒头纱属于不同的经纱组。
-无绒头区域由若干相邻的绒头纱组织造而成。
-在无绒头区域织造期间,埋头绒头纱遵循的接结路径为:在至少一个投梭点,处于底布的内纬纱和背纬纱之间;在至少另一个投梭点,与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
-在埋头绒头纱与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的另一个投梭点,与遵循接结路径的埋头绒头纱属于同一绒头纱组的另一个埋头绒头纱与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
-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实现。优选地,纬纱在连续的三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和下梭口中。
-在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每个梭口中;
-在同一个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
-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实现;纬纱在连续的四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和下梭口中,优选地,
-在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四投梭点,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
-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三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实现。纬纱在连续的二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中梭口和下梭口中。优选地,
-在二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中梭口中,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和图案形成纬纱均被并入上绒头织物;
-在同一个二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中梭口中,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背纬纱和图案形成纬纱均被并入下绒头织物。
-图案形成纬纱被划分为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特别是沿经向交替形成图案形成纬纱组的不同颜色或材料的图案形成纬纱。
-在对应无绒头区域的至少一个投梭点,底布和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经纱;第二埋头绒头经纱与底布关于第一类型的同一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第一和第二埋头绒头纱和张力经纱之间设有同一组中的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
-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实现。纬纱在连续的四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和下梭口中。优选地,
-在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一个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一个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一个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背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四投梭点,一个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内纬纱被插入上梭口中。
-在无绒头区域,两个不同类型的埋头绒头纱分别与两个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交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绒头织物,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该绒头织物包括由以下材料织成的底布:至少一个张力经纱;至少一个接结经纱;在张力经纱的绒头侧被插入到接结经纱和张力经纱之间的内纬纱;以及在所述张力经纱的与织物的绒头侧相反的背侧被插入到接结经纱和张力经纱之间的背纬纱。该绒头织物还包括被插入到张力经纱的绒头侧且位于底布的外部的图案形成纬纱和位于含绒头区域中的绒头腿部。根据本发明,该绒头织物包括位于无绒头区域中的不同于底布的附加织物。该绒头织物的织造方案为:底布和图案形成纬纱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纱,第二埋头绒头经纱与底布关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该织造方案在纬向上多次使用。
有利的是,在无绒头区域中,埋头绒头纱遵循的路径为:在无绒头区域的第一区中,处于底布的内纬纱和背纬纱之间;在无绒头区域的另一区中,与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方面,图案形成纬纱分为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特别是不同颜色或材料的图案形成纬纱。
附图说明
基于下文中根据其原理对织造方法和织物的若干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将被更好地理解并且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越发清晰。根据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和织物的若干实施例仅以示例性的方式提供并且参照附图给出,在附图中:
-图1为在根据本发明的双层织物织造机上织造的两个绒头织物沿经向的示意性截面图,该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织造方法;
-图2、3、4和6与图1类似,分别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种织造方法及绒头织物的截面图;
-图5为根据图4所示的方法织成的织物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线条IV-IV指出了图4的横截面位置;
-图7为根据图6所示的方法织成的织物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线条VI-VI指出了图6的横截面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两个地毯C1和C2的经向示意性截面图。所述两个地毯在双层织物织造机或织机L上彼此叠置地被同时织造。该双层织物织造机L包括两个未示出的引入装置,如,剑杆型。
投梭点P1至P36在图1中示出,并限定出用于纬纱的引入循环。
本发明提供了地毯C1和C2。在图1的构型中,每个地毯C1或C2包括各自的底布F1、F2以及各自的从一个底布F1或F2向另一个底布F2或F1延伸的绒头腿部D1或D2。底布F1和F2还可以被称为基布。
地毯C1包括一个或多个含绒头腿部D1的区域A1和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B1。类似地,地毯C2包括一个或多个含绒头腿部D2的区域A2和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B2。
绒头腿部D1和D2通过属于织造机L的未被进一步示出的切割装置的刀K而彼此分离,其中,刀K为。刀K沿该织造机的正中面π0行进。面π0以平行于底布F1和F2并位于底布F1和F2之间的方式延伸。面π0与两个底布之间的距离相等。
底布F1包括两个接结经纱b1和b1’和张力经纱t1。底布F2包括两个接结经纱b2和b2’和张力经纱t2。替代性地,一个或每个底布可使用若干个张力经纱。
所述经纱还包括可以自一个底布延伸至另一底布的绒头经纱,以便形成绒头腿部D1和D2,如图1中示出的绒头经纱PY。其它绒头纱PB1和PB1’构成在投梭点P1至P36保留在底布F1中的埋头绒头纱。类似地,埋头绒头纱PB2和PB2’在投梭点P1至P36保留在底布F2中。
接结经纱b1和b1’和张力经纱t1共同形成一组专用于底布F1的经纱。类似地,接结经纱b2和b2’和张力经纱t2共同形成一组专用于底布F2的经纱。接结经纱和张力经纱通过安装在与织造机L的未示出的开口装置(如,多臂机或凸轮机)相连的综框中的综丝引入。
另一个绒头纱PF2为投梭点P1和P36之间的埋头绒头纱,被并入位于内纬纱Wi和背纬纱Wb,投梭点P1和P11,投梭点P14和P23,以及投梭点P26和P36之间的底布F2。
埋头绒头纱PP1和PS1在投梭点P1至P9被并入底布F1。类似地,埋头绒头纱PP2,PS2和PF2在投梭点P1至P8被并入底布F2。
所述经纱PP1,PS1,PP2,PS2和PF2可用于在投梭点P1至P36之前或之后生成地毯C1和C2未示出部分中的绒头。
绒头纱PY,PB1,PB1’,PB2,PB2’,PP1,PS1,PP2,PS2和PF2从粗纱架供给,通过由织造机L的未示出的提花机构驱动的综丝引入。
一些由各自的综丝引入上位和中位的经纱之间形成上梭口。一些由各自的综丝引入中位和下位的经纱之间形成下梭口。
接结经纱、张力经纱和绒头纱被分组为沿纬向并排延伸的经纱组,其中,纬向为垂直于图1中的平面的方向。该方向在图1中为十字形DE,其中,箭头DA代表垂直于纬向DE的经向。方向DA和DE被定向。特别地,方向DA为从投梭点P1到投梭点P36的方向。
一个经纱组的所有经纱穿过织造机L的未示出的筘片的同一筘片凹痕空间。图1所示的所有经纱,即,接结经纱b1,b1’,b2和b2’,张力经纱t1和t2,以及绒头纱PY,PB1,PB1’,PB2,PB2’,PP1,PS1,PP2,PS2和PF2均属于同一经纱组。
每个含绒头区域A1或A2包括若干个在纬向DE相邻的经纱组。每个无绒头区域B1或B2包括若干个在纬向DE相邻的经纱组。
在每个投梭点P1至P36,通过两个行进到上梭口和下梭口中的未示出的引入装置将一个纬纱插入上梭口中,将另一个纬纱插入下梭口中。该引入装置可以包括剑杆或任何类似的装置。
纬纱包括内纬纱Wi。该内纬纱Wi还可被称为“前”纬纱,这是因为它们关于底布F1或F2被定向成朝向地毯C1或C2的正面,即,朝向正中面π0,。纬纱还包括背纬纱Wb。该背纬纱Wb还可被称为“外”纬纱,这是因为它们被定向成朝向在图1的构型中的底布F1和F2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外部。内纬纱Wi在各自的底布中与绒头腿部D1或D2关于张力经纱t1或t2位于同一侧。背纬纱Wb在各自的底布F1或F2中与绒头腿部D1和D2关于张力经纱t1或t2相对设置。
纬纱还包括没有被接结经纱b1,b1’接结入底布F1的或被接结经纱b2,b2’接结入底布F2的图案形成纬纱Wp。图案形成纬纱Wp关于相邻的底布F1或F2与底布的内纬纱Wi位于同一侧。因此,该图案形成纬纱Wp在纬向DE沿所述底布F1和F2的正面或绒头侧延伸。
将图案形成纬纱Wp插入上地毯C1时,纬纱引入装置(如,剑杆)没有被任何接结经纱支撑或引导。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方案是通过剑杆下的滑垫使剑杆在柳叶刀上滑行,前提是织机配备了柳叶刀。另一种支撑该引入装置的方法是将专用于下底布F2的接结经纱b2,b2’移动到高于常规中位的位置,使其可以支撑该引入装置。第三种选择是在织机上安装特殊的支撑线,以在图案形成纬纱Wp插入上地毯C1时,支撑该引入装置,其中,该支撑丝位于在上底布和下底布F1、F2之间靠近上底布F1的位置。
在投梭点P1,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纱b1和b1’,张力经纱t1和绒头纱PY,PB1’,PP1和PS1位于上位。埋头绒头纱PB1’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纱b2和b2’,张力经丝t2和绒头纱PB2’,PP2,PS2和PF2位于下位。绒头纱PB2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2,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2’和接结经纱b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3,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埋头绒头纱PB1和PB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图案形成绒头纱PY和接结经纱b2’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4,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包括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5,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2和接结经纱b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6,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和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7,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包括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8,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2’和PP2和接结经纱b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9,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张力经纱t1和埋头绒头纱PS1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和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10,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1’和PP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包括图案形成绒头纱PY)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B2’和PP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11,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和埋头绒头纱PP2和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12,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绒头纱PP1,PS1和PB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13,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绒头纱PP1,PS1和PY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绒头纱PP2,PS2和PF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14,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和埋头绒头纱PP2和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15,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16,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P2和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17,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和埋头绒头纱PP2和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18,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19,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20,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位于上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和埋头绒头纱PP2和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在投梭点P21,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22,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P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P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投梭点P23的情况与投梭点P17相同。
在投梭点P24,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接结经纱b1和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接结经纱b2位于下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中位。
在投梭点P25,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另一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该上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P1,PY和PS1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1的其它经纱位于上位。在该下梭口中,埋头绒头纱PP2,PF2和PS2位于中位。形成地毯C2的其它经纱位于下位。
投梭点P26的情况与投梭点P20相同。
以此类推到投梭点P36。
从上面的解释和图1可以推导出三次转动中的绒头纱图案。另一方面,接结经纱b1,b1’,b2和b2’遵循六投梭点的图案。
如上所述,纬纱Wi,Wb和Wp被插入到连续的三投梭点系列中。在所述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4,P7,...,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每个梭口中。在同一个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5,P8,…,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在同一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P3,P6,P9…,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
从投梭点P1到投梭点P10,图案形成绒头纱PY被交错地织入到上底布F1和下底布F2中。这使得在使用刀K进行切割操作之后形成绒头腿部D1和D2。
从投梭点P10到投梭点P36,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底布F1和相邻的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或与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特别地,在投梭点P19和P31,埋头绒头纱PP1位于图案形成纬纱Wp和底布F1之间,但埋头绒头纱PS1与底布F1关于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在投梭点P22和P34,所述情况正好相反:埋头绒头经纱PS1位于底布F1和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埋头绒头经纱P1与底布F1关于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下地毯C2的情况类似:在投梭点P19和P31,埋头绒头纱PP2位于底布F2和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但埋头绒头纱PS2与底布关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相对设置。投梭点22和34的情况相反:埋头绒头经纱PS2位于底布F2和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但埋头绒头经纱PP2与底布F2关于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
由于埋头绒头纱PP1和PS1的路径与图案形成纬纱Wp有关,在底布F1的正面或绒头侧织造附加织物F1’。类似地,在底布F2的绒头侧织造附加织物F2’。换句话说,将图1中投梭点P10和P36之间可视的织造方案沿纬向使用数次之后,可以生成附加织物F1’和F2’。
附加织物F1’和F2’使得接结经纱b1,b1’,b2,b2’可以分别隐藏在底布F1和F2中,提高了正视地毯C1和C2的无绒头区域B1和B2时的美感。
另外,根据图案形成纬纱Wp和埋头绒头纱PP1,PS1,PP2,PS2所使用的织物材料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图案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地毯C1和C2的美感。
在投梭点P13和P25,埋头绒头纱PF2位于中位,从而将图案形成纬纱Wp接结到底布F2上。在投梭点P10和P36之间的其它投梭点,埋头绒头纱PF2位于内纬纱Wi和背纬纱Wb之间,与底布F2成为一体。因此,埋头绒头纱PF2将一些图案形成纬纱Wp接结或固定到底布F2的内纬纱Wi上。这样,就可以避免附加织物F2’的大表面浮在底布F2之上引起的易报废或过于松散的风险。
地毯C1的情况相同:在投梭点P10之后合入地毯C1的那部分绒头纱PY遵循的路径与埋头绒头纱PF2的路径关于正中面π0对称。换句话说,从投梭点P10开始,绒头纱PY形成了一个埋头绒头纱PF1,其实现了一个类似于埋头绒头纱PF2的功能,即,在一些投梭点上将附加织物F1’接结或固定到底布F1上。
根据本发明的未示出的替代性实施例,可以使用专用的埋头绒头经纱代替部分图案形成绒头纱PY,以便将一些图案形成纬纱Wp连接到底布F1上。
在投梭点P13,埋头绒头纱PP1,PP2分别盖住了用于将图案形成纬纱Wp接结到底布上的埋头绒头纱PF1和PF2;在投梭点P25,埋头绒头纱PS1,PS2分别盖住了用于将图案形成纬纱Wp接结到底布上的埋头绒头纱PF1和PF2。因此,埋头绒头纱PF1和PF2不会改变附加平面织物F1’和F2’的外观。
在上述实施例中,埋头绒头纱PS1和PS2与埋头绒头纱PP1和PP2属于同一经纱组。这使得图案形成纬纱Wp可以有效地沿纬向DE隐藏在地毯C1和C2的宽度侧中。
然而,可选地,埋头绒头纱PS1和PS2可以是与包括埋头绒头纱PP1和PP2的绒头纱组不同但相邻的绒头纱组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图案形成纬纱Wp可以是可见的,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外观。
在图2至图7分别示出的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引用和相同的使用方式。
以下将着重描述第二至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
如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纬纱Wi,Wb和Wp插入连续的四投梭点系列中。在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5,P9,…,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6,P10,…,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P3,P7,P11,…,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四投梭点P4,P8,P12,…,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上梭口中。
从图2可以推导出,在投梭点P1至P36处,每个绒头纱PY,PB1,PB1’,…的位置在上位、中位和下位之间转变,其方法与上文详细描述的图1的方法类似。
特别地,在投梭点P10,P18,P26和P34处,通过埋头绒头纱PF1,附加织物F1’被接结或固定到底布F1上。类似地,在投梭点P9,P17,P25和P33处,通过埋头绒头纱PF2,附加织物F2’被固定到底布F2上。
此外,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与图案形成纬纱Wp交织可以形成附加织物F1’是因为:在投梭点P14,P16,P22,P24,P30和P32处,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位于图案形成纬纱Wp的相对侧。在投梭点P13,P15,P21,P23,P29和P31处,这同样适用于埋头绒头纱PP2和PS2和附加织物F2’。
在图2所示的方法中,绒头纱在两个投梭点或机器回转中形成两个绒头腿部D1,D2。此方法比图1中的方法更为有效。
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三个引纬装置的双层织物织造机实现,例如,三剑杆织造机。
纬纱插入连续的二投梭点系列中。在二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3,P5,…,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中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在这些投梭点插入的背纬纱Wb和图案形成纬纱Wp均被并入上地毯C1中。内纬纱Wi被并入下地毯C2中。在同一个二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4,P6,…,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中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在这些投梭点插入的背纬纱Wb和图案形成纬纱Wp均被并入下地毯C2中。内纬纱Wi被并入上地毯C1中。
如图3所示,在投梭点P1至P36处,每个绒头纱PY,PB1,PB1’,…的位置在上位、上中位、下中位和下位之间转变,其方法与上文详细描述的图1的方法类似。
在这里,绒头纱在两个投梭点或机器回转中形成两个绒头腿部D1,D2。由于每个图案形成绒头纱PY环绕背纬纱Wb,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绒头也可以很好地分别固定到底布F1和F2上。
在图4和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入装置(如,两个剑杆)的双层织物织造机实现。
图案形成纬纱Wp被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即,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和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例如,所述两种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可对应不同颜色的图案形成纬纱。
替代性地,所述两种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的材料不同。
纬纱Wi,Wb,Wpa和Wpb被插入连续的四投梭点系列中。在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5,…,一个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下梭口中。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6,…,一个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上梭口中,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下梭口中。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P3,P7,…,一个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上梭口中。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四投梭点P4,P8,…,一个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下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上梭口中。
图案形成纬纱Wpa或Wpb沿经向DA交替形成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组G1和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组G2。组G1或G2由插入两个连续的投梭点的两个图案形成纬纱Wpa和Wpb组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投梭点P1至P36处,每个绒头纱PY,PB1,PB1’,…的位置在上位、中位和下位之间转变,其方法与上文详细描述的图1的方法类似。在图5中,一些纱的位置是通过图4中的一些投梭点P15,P16,P19,P20,P23,P28和P32来确定的。
如图4所示,图案形成纬纱Wpa或Wpb可以被并入区域B1和B2的不同区中的附加织物F1’和F2’中。更具体地说,在投梭点P10和P22之间,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附加织物F1’和一部分底布F1之间以及附加织物F2’和一部分底布F2之间,其中,附加织物F1’通过交织图案形成纬纱Wpa和埋头绒头纱PP1和PS1形成,底布F1部分由上绒头织物C1的张力经纱t1和接结经纱b1和b1’组成,底布F2部分由下绒头织物C2的张力经纱t2和接结经纱b2和b2’组成,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位于附加织物F1’和F2’中。如图4所示,在每个底布F1或F2中,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埋头绒头纱和张力经纱t1或t2之间。
如图5所示,在区域B1和B2可以沿纬向DE在不同的投梭点开始和结束,这使得设计极具灵活性。
埋头绒头纱PP1和PS1围绕图案形成纬纱Wpa编织;在用于附加织物F1’的投梭点P9,P13,P17和P21处,埋头绒头纱PP1和PS1分别位于这些图案形成纬纱的相对侧。埋头绒头纱PP2和PS2围绕图案形成纬纱Wpa编织;在用于附加织物F2’的投梭点P11,P15,P19和P23处,埋头绒头纱PP2和PS2分别位于这些图案形成纬纱的相对侧。
从投梭点P26开始,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被插入附加织物F1’和一部分底布F1之间以及附加织物F2’和一部分底布F2之间,其中,附加织物F1’通过交织图案形成纬纱Wpb和埋头绒头丝PP1和PS1形成,底布F1部分由上地毯C1中的张力经纱t1和接结经纱b1和b1’组成,底布F2部分由下地毯C2中的张力经纱t2和接结经纱b2和b2’组成,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位于附加织物F1’和F2’中。如图4所示,在每个底布F1或F2中,图案形成纬纱Wpa被插入埋头绒头纱和张力经纱t1或t2之间。
其它两个埋头绒头纱PP1’和PS1’用于从投梭点P24开始编织附加织物F1’。它们的类型可以与所述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不同。特别地,它们的颜色可以不同。
例如,图案形成纬纱Wpa和埋头绒头纱PPS和PS1为绿色,而图案形成纬纱Wpb和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为蓝色。在这种情况下,附加织物F1’在投梭点P9和P24之间织成的区域B1部分中为绿色和在从投梭点P25起织成的区域B1部分中为蓝色。
类似地,埋头绒头纱PP2’和PS2’用于从投梭点P24起编织附加织物F2’。这使得附加织物F2’也可以具有色彩效果。
有利地,埋头绒头纱PP1’,PS1’,PP2’和PP2’分别与绒头纱PP1,PS1,PP2和PS2属于同一绒头纱组。
在上绒头织物C1中,未插入附加织物F1’中的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并隐藏于未在附加织物F1’和底布F1中使用的埋头绒头经纱之间。在下绒头织物C2中,未插入附加织物F2’中的图案形成纬纱被插入并隐藏于未在附加织物F2’和底布F2中使用的埋头绒头经纱之间。
根据本发明第四种方法的未示出的替代性实施例,在上绒头织物C1中,未在附加织物F1’中使用的埋头绒头经纱可以与附加织物F1’关于未插入附加织物F1’中的图案形成纬纱Wpb相对设置。在下绒头织物C2中,附未在加织物F2’中使用的埋头绒头经纱可以与附加织物F2’关于未插入附加织物F2’中的图案形成纬纱Wpb相对设置。换句话说,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底布F1和附加织物F1’之间以及底布F2和附加织物F2’之间,而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属于附加织物F1’和F2’。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图案形成纬纱Wpb位于第一和第二埋头绒头纱PP1,PS1,PP2或PS2和相应底布F1或F2的张力经纱t1或t2之间。
将埋头绒头纱PP1,PS1,PP1’和PS1’与图案形成纬纱Wp进行交织可以形成附加织物F1’是因为:埋头绒头纱PP1和PS1在投梭点P13,P17和P21位于图案形成纬纱Wp的相对侧,埋头绒头纱PP1’和PS1’在投梭点P26,P30和P34位于图案形成纬纱Wpb的相对侧。这同样适用于埋头绒头纱PP2,PS2,PP2’和PS2’和投梭点P11,P15,P19,P23处的附加织物F2’,还适用于P28,P32和P36。
将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与用于编织附加织物F1’的埋头绒头纱PP1’和PS1’进行切换可以将附加织物F1’和F2’接结或固定到底布F1和F2上。在投梭点P24之前,埋头绒头纱PP1和PS1’被并入底布F1中。类似地,在投梭点P24之后,埋头绒头纱PP1和PS1被并入底布F1中。附加织物F2’和底布F2的情况与此相同。
根据本方法,在无绒头区域B1和B2中,附加织物F1’和F2’可以与埋头绒头纱PP1,PS1,PP1’,PS1’,PP2,PS2,PP2’和PS2’以及两种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和Wpb进行编织,从而获得更高的美学效果。
图案形成纬纱Wpa和Wpb可以由不同的纱组成。埋头绒头纱PP1’和PS1’的材料可以与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不同。这同样适用于与埋头绒头纱PP2和PS2相关的埋头绒头纱PP2’和PS2’。
根据本发明第四种方法的未示出的替代性实施例,图案形成纬纱Wp按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以上。同样地,埋头绒头纱PP1,PS1,…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为多于两个。
结果,如图5所示的地毯C2,从含绒头区域A2右侧形成的区域B2中地毯的顶部,可以清晰地看到附加织物F2’,其中,图案形成绒头纱PY形成绒头腿部D2。附加织物F2’的设计为将纱PP2和PS2与纬纱Wp进行交织。在这个示例中,从地毯C2的顶部可以看到图案形成纬纱Wp。
在图6和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基于第三实施例具有三个引纬装置的双层织物织造机实现。特别是像第三实施例那样采用了图案形成纬纱Wp,内纬纱Wi和背纬纱Wb。图7中,一些纱的位置是通过图6中的一些投梭点P8,P10,P12,P14,P16,P18,P20,P22和P24来确定的。
地毯C1包括两个含绒头腿部D1和D3的区域A1和A1’和一个或多个无绒头区域B1。类似地,地毯C2包括两个含绒头腿部D2和D4的区域A2和A2’和一个无绒头区域B2。
此处,在投梭点P7和P25之间,埋头绒头纱PP1和PS1与图案形成纬纱Wp交织形成底布F1上的附加织物F1’,而埋头绒头纱PP2和PS2与图案形成纬纱Wp交织形成底布F1上的附加织物F2’。
结果,如图7所示的地毯C2,从含绒头区域A2和A2’之间形成的区域B2中的地毯的顶部,可以清晰地看到附加织物F2’,其中,两个图案形成绒头纱PY和PY’形成绒头腿部D2和D4。附加织物F2’的设计为将纱P2和PS2与纬纱Wp交织。在这个示例中,“篮编”用于附加织物F2’。换句话说,从地毯C2的顶部可以看到图案形成纬纱Wp。
在所有实施例中,内纬纱Wi和背纬纱Wb可以由黄麻纤维制成。另一方面,绒头纱PY,PB1,PB1’,PP1,PS1,…和图案形成纬纱Wp可以由聚丙烯等制成。
如图1至3和图5所示,图案形成绒头纱PY用于接结区域B1中的附加平面织物F1’。或者,图案形成绒头纱PY可用于形成附加平面织物F1’。
不论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何,附加平面织物F1’和F2’都是在地毯C1和C2的无绒头区域B1的B2中的底布F1和F2的绒头侧形成的。
本发明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特别地,形成附加平面织物F1’或F2’的埋头绒头纱PP1,PS1,PP2和PS2可以通过平织形成图案。
每个地毯C1和C2的含绒头区域A1和A2和无绒头区域B1和B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底布F1和F2中张力经纱和接结经纱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除图6和图7外,本发明在所有图中均采用单个的图案形成绒头纱PY。实际上,图案形成绒头纱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和地毯C1和C2上期望得到的绒头图案进行调整。
上文中所考虑的实施例和替代性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被组合,以产生本发明的新的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在双层织物织造机(L)上同时织造两个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A1,A2)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B1,B2)的绒头织物(C1,C2)的方法,其中:
-上底布(F1)和下底布(F2)彼此叠置地被织造且各自由以下材料织造而成:
-至少一个张力经纱(t1,t2),
-至少一个接结经纱(b1,b1’,b2,b2’),
-内纬纱(Wi),其在所述张力经纱的绒头侧被插入到所述接结经纱和所述张力经纱之间,
-背纬纱(Wb),其在所述张力经纱的与所述织物的绒头侧相反的背侧被插入到所述接结经纱和所述张力经纱之间;
-图案形成纬纱(Wp),其被插入到所述张力经纱的绒头侧且位于所述底布的外部,
-至少一个图案形成绒头纱(PY,PY’),其被交错地织入到所述上底布(F1)和所述下底布(F2)中,以便在所述含绒头区域(A1,A2)中形成绒头腿部(D1,D2,D3,D4),
其特征在于,在对应所述无绒头区域(B1,B2)的至少一个投梭点(P19,P22,P31,P34),所述底布(F1,F2)和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纱(PP1,PS1,PP2,PS2),第二埋头绒头纱(PS1,PS2,PP1,PP2)与所述底布关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所述无绒头区域中形成有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埋头绒头纱(PP1,PS1,PP2,PS2)和所述图案形成纬纱(Wp)织造而成的附加织物(F1’,F2’);所述附加织物覆盖所述底布(F1,F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绒头纱(PY,PB1,PB1’,PB2,PB2’,PP1,PP2,PS1,PS2,PF1,PF2)沿纬向(DE)被分组成穿过所述双层织物织造机的筘片的同一筘片凹痕空间的绒头纱组;在所述至少一个投梭点,位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Wp)任一侧的第一埋头绒头纱(PP1,PP2,PS1,PS2)和第二埋头绒头纱(PS1,PS2,PP1,PP2)属于同一绒头纱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绒头纱(PY,PB1,PB1’,PB2,PB2’,PP1,PP2,PS1,PS2,PF1,PF2)沿纬向(DE)设于相应的绒头纱组中,其中,一个绒头纱组的所有绒头经纱穿过所述双层织物织造机的筘片的同一筘片凹痕空间;在所述至少一个投梭点,位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Wp)任一侧的第一埋头绒头纱(PP1,PP2,PS1,PS2)和第二埋头绒头纱(PS1,PS2,PP1,PP2)属于不同的经纱组。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绒头区域(B1,B2)由若干相邻的绒头纱组(PY,PB1,PB1’,PB2,PB2’,PP1,PP2,PS1,PS2,PF1,PF2)织造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绒头区域(B1,B2)织造期间,埋头绒头纱(PF1,PF2)遵循的接结路径为:在至少一个投梭点(P1-P12,P14-P24,P26-P36,…),处于所述底布(F1,F2)的内纬纱(Wi)和背纬纱(Wb)之间;在至少另一个投梭点(P13,P25),与所述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埋头绒头纱(PF1,PF2)与所述底布关于所述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的另一个投梭点(P13,P25),与遵循所述接结路径的所述埋头绒头纱(PF1,PF2)属于同一绒头纱组的另一个埋头绒头纱(PP1,PP2)与所述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L)实现;纬纱(Wi,Wb,Wp)在连续的三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所述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和下梭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4,…),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每个梭口中;
-在同一个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5,…),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三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P3,P6,…),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L)实现;纬纱(Wi,Wb,Wp)在连续的四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所述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和下梭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5,…),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6,…),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P3,P7,…),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四投梭点(P4,P8,...),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三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L)实现;纬纱(Wi,Wb,Wp)在连续的二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所述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中梭口和下梭口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二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3,…),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所述中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所述背纬纱和所述图案形成纬纱均被并入所述上绒头织物(C1);以及
-在同一个二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4,...),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一个图案形成纬纱(Wp)被插入所述中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所述背纬纱和所述图案形成纬纱均被并入所述下绒头织物(C2)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形成纬纱(Wp)被划分为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Wpb),特别是沿经纱方向(DA)交替形成图案形成纬纱(Wpa,Wpb)组(G1,G2)的不同颜色或材料的图案形成纬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应所述无绒头区域(B1,B2)的至少一个投梭点(P11,P13,P15,P17,P19,P21),所述底布(F1,F2)和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经纱(PP1,PP2,PS1,PS2),第二埋头绒头经纱(PP1,PS1,PP2,PS2)与所述底布关于第一类型的同一图案形成纬纱(Wpa)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埋头绒头纱(PP1,PS1,PP2,PS2)和所述张力经纱(t1,t2)之间设有同一组(G1,G2)中的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具有两个引纬装置的织造机(L)实现;纬纱(Wi,Wb,Wp)在连续的四投梭点系列中被插入所述织机上形成的上梭口和下梭口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一投梭点(P1,P5,…),一个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二投梭点(P2,P6,…),一个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三投梭点(P3,P7,...),一个所述第一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一个背纬纱(Wb)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
-在同一个四投梭点系列的第四投梭点(P4,P8,...),一个所述第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b)被插入所述下梭口中,一个内纬纱(Wi)被插入所述上梭口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绒头区域(B1,B2)中,两个不同类型的埋头绒头纱(PP1,PP1’,PS1,PS1’,PP2,PP2’,PS2,PS)分别与所述两个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Wpb)交织。
18.一种绒头织物(C1,C2),包括至少一个含绒头区域(A1,A2)和至少一个无绒头区域(B1,B2),其中,所述绒头织物包括:
底布(F1,F2),其由以下材料织造而成:
-至少一个张力经纱(t1,t2),
-至少一个接结经纱(b1,b1’,b2,b2’),
-内纬纱(Wi),其在所述织物的绒头侧被插入到所述接结经纱和所述张力经纱之间,
-背纬纱(Wb),其在所述张力经纱的与所述织物的绒头侧相反的背侧被插入到所述接结经纱和所述张力经纱之间,
-图案形成纬纱(Wp),其被插入到所述张力经纱的绒头侧且位于所述底布的外部,
-绒头腿部(D1,D2),位于所述含绒头区域(A1,A2)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绒头织物(C1,C2)包括位于所述无绒头区域(B1,B2)中的不同于所述底布(F1,F2)的附加织物(F1’,F2’);所述绒头织物的编织方案为:所述底布(F1,F2)和图案形成纬纱(Wp)之间至少设有第一埋头绒头纱(PP1,PP2,PS1,PS2),第二埋头绒头纱(PS1,PS2,PP1,PP2)与所述底布关于同一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该编织方案在纬向(DE)上多次使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绒头织物(C1,C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绒头区域(B1,B2)中,埋头绒头纱(PF1,PF2)遵循的路径为:在所述无绒头区域的第一区中,处于所述底布(F1,F2)的内纬纱(Wi)和背纬纱(Wb)之间;在所述无绒头区域的另一区中,与所述底布关于图案形成纬纱(Wp)相对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绒头织物(C1,C2),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形成纬纱(Wp)被划分为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形成纬纱(Wpa,Wpb),特别是不同颜色或材料的图案形成纬纱。
CN202010116556.2A 2019-02-26 2020-02-25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和通过本方法织造的绒头织物 Active CN111607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59443.1 2019-02-26
EP19159443.1A EP3702500B1 (en) 2019-02-26 2019-02-26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7881A true CN111607881A (zh) 2020-09-01
CN111607881B CN111607881B (zh) 2022-11-11

Family

ID=65598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6556.2A Active CN111607881B (zh) 2019-02-26 2020-02-25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和通过本方法织造的绒头织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1857B2 (zh)
EP (1) EP3702500B1 (zh)
CN (1) CN1116078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85818B (en) * 2019-05-02 2022-05-11 Don & Low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woven products
EP3859066B1 (en) * 2020-02-03 2024-01-24 STÄUBLI BAYREUTH GmbH Weaving method and weft selector for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734A2 (de) * 1999-04-21 2000-10-25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oppelteppichgewebe
EP1347087A2 (en) * 2002-03-22 2003-09-24 NV Michel van de Wiele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pile loops
CN1594696A (zh) * 2003-06-21 2005-03-16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在双面绒头织物织机上生产双面绒头织物的方法
CN1800463A (zh) * 2004-12-02 2006-07-12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CN104126039A (zh) * 2011-12-23 2014-10-29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04775223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US20180371652A1 (en) * 2015-11-10 2018-12-2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of fabrics with figure warp threa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6786A3 (nl) * 1992-02-20 1994-12-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Enkelspoelige binding zonder kleurmengingen.
BE1005761A5 (nl) * 1992-04-10 1994-01-18 Wiele Michel Van De Nv Tweeschotsbinding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dubbelstukweefsels, en dubbelstukweefmachine met vertikaal beweegbare inslaginbrenginrichtingen, voor de vervaardiging ervan.
EP0628649B1 (en) * 1993-06-11 1998-01-0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ce-to-face pile fabric
BE1011348A3 (nl) * 1997-09-02 1999-07-06 Wiele Michel Van De Nv Werkwijze voor het weven van dubbelstuktapijten en tapijtweefsels met verbeterde eigenschappen.
DE60015026T3 (de) 1999-07-19 2010-09-30 Naamloze Vennootschap Michel Van De Wiele, Kortrijk Verfahren zum Weben von Doppelstück-falsche Plüschgewebe mit geschnittener Flor und nach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s Gewebe
EP1180556B1 (de) * 2000-08-16 2005-11-09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oppelpolgewebes
EP1900861B1 (en) * 2006-09-05 2015-07-08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weaving a fabric and fabric woven according to such a method
TR201808546T4 (tr) 2011-09-06 2018-07-23 Staeubli Bayreuth Gmbh Halı dokuma yöntemi ve böyle bir yöntemle dokunmuş halı.
EP3165643B1 (en) * 2015-11-04 2018-04-18 NV Michel van de Wiele Jacquard machine, face-to-face weaving machin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jacquard machine,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a jacquard machine
EP3192909A1 (en) * 2016-01-15 2017-07-19 NV Michel van de Wiele Fabric, in particular carpet, and method of weaving a fabric
EP3339486B1 (en) * 2016-12-21 2021-06-23 Vandewiele NV Fabric and method of weaving a fabric, in particular a carpet
EP3638834B1 (en) * 2017-06-15 2021-10-20 STÄUBLI BAYREUTH GmbH Weaving machine,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weaving two pile fabrics on such a machine and pile fabric obtainable with such a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734A2 (de) * 1999-04-21 2000-10-25 SCHÖNHERR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oppelteppichgewebe
EP1347087A2 (en) * 2002-03-22 2003-09-24 NV Michel van de Wiele Weav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pile loops
CN1594696A (zh) * 2003-06-21 2005-03-16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在双面绒头织物织机上生产双面绒头织物的方法
CN1800463A (zh) * 2004-12-02 2006-07-12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织造织物的工艺及起毛织物
CN104126039A (zh) * 2011-12-23 2014-10-29 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编织具有无绒头区域的起绒织物的方法
CN104775223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US20180371652A1 (en) * 2015-11-10 2018-12-27 Nv Michel Van De Wiele Method for face-to-face weaving of fabrics with figure warp threa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2500B1 (en) 2022-04-06
US20200270779A1 (en) 2020-08-27
CN111607881B (zh) 2022-11-11
US11091857B2 (en) 2021-08-17
EP3702500A1 (en) 2020-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94244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and pile fabric with shadow cut pile zones
US7431055B2 (en) Method for weaving fabrics with areas having a corded structure with a large variety of colour effects
CN111607881B (zh) 用于织造绒头织物的方法和通过本方法织造的绒头织物
EP2568065B1 (en) Method for weaving a carpet and carpet woven with such a method
US3327738A (en) Double face connected carpet structure
US6186189B1 (en) False and true bouclé fabrics, and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ch fabrics
CN109440267B (zh) 一种高低毛隐纬缎档组织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US1925459A (en) Method of weaving patterned terry fabric and the resulting product
CN106987980B (zh) 用于编织绒头织物的方法及具有阴影割绒区域的绒头织物
US6367514B1 (en) False bouclé fabrics with cut pile and/or pile loops, and method for the weaving thereof
CN201221040Y (zh) 干燥部织物和干燥部织物的接缝区
US6253797B1 (en) Terry fabric with relief effect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GB2056510A (en) Pile fabric and also method of and loom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EP100106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abric with rib structure, and fabrics manufactured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JP2557309B2 (ja) 長短パイルで織成したドビー及びジャカード紋タオル織物
JP3300667B2 (ja) ギャザー付ストレッチ織物
US2613695A (en) Distortion weave fabric structure
KR102539929B1 (ko) 입체무늬를 포함하는 신발갑피
CN220619279U (zh) 一种幻色梭织面料、鞋面及鞋
CN216514406U (zh) 一种立体镂空多层结构鞋用织物面料
EP3670723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ile fabrics
US628867A (en) Textile fabric.
EP0887449A1 (en) Jacquard shadow velve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jacquard shadow velvet
US419855A (en) Ingrain carpet fabric
CN117242216A (zh) 多层组织沙罗提花织物及由此制备的鞋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