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9848B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9848B
CN111599848B CN202010477280.0A CN202010477280A CN111599848B CN 111599848 B CN111599848 B CN 111599848B CN 202010477280 A CN202010477280 A CN 202010477280A CN 111599848 B CN111599848 B CN 1115998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de block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emit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72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9848A (zh
Inventor
张浩瀚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72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9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092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472A1/zh
Priority to US17/772,851 priority patent/US2022039296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9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9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提高屏下传感效果。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在衬底上的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及在第一区域内的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发光层和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发光层在亚像素区域内,发光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块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沿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第二电极块覆盖发光层,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第二方向,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一根扫描信号线将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第二电极耦接。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时代的到来,高屏占比已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屏占比是指显示屏的屏幕面积与显示屏整个正面的面积的比例。将显示屏设计成带有凹槽区(Notch区)的异形显示屏,例如刘海屏、水滴屏等,凹槽区可以安置显示屏的传感器,例如摄像头、光线传感器等,来提高屏幕的屏占比。然而,上述异形显示屏并不是真正的“全面屏”,显示屏的凹槽区无法实现显示,降低了屏占比。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将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之下,例如在显示屏下放置摄像头,这样传感器上方的显示屏的区域既能实现传感功能,也能实现显示,从而提高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提高屏下传感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多个亚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多个第一电极、多个发光层、多个第二电极、以及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所述多个发光层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一个发光层位于一个亚像素区域内;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一根扫描信号线将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发光层的几何中心不重合;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和与该第二电极块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搭接,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大致无搭接。所述第二电极块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部分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及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的靠近所述发光层的一边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为10μm~12μm,所述第二间距为16μm~20μm;所述第二电极块中与相邻第二电极块搭接的部分的宽度为6μm~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和所述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与一个第二电极块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在所述多个发光层、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覆盖的多个发光层的发光颜色相同;在每个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内,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依次循环排列且错位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划分为多个电极块组,每个电极块组包括六个依次搭接的所述第二电极块;
所述电极块组中的六个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中,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等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线段耦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段将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中的多个第二线段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第一电极,与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中的第二线段耦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另一个第一电极,与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另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中的第二线段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线段耦接的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线段将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中的多个第二线段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且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根数据信号线耦接。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内形成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
在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一根扫描信号线耦接;
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发光层;
在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与一根数据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所述在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包括:
采用掩膜板,在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
移动所述掩膜板,在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与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
移动所述掩膜板,在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覆盖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分别与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和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的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并且,沿第二方向,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极中的相邻第二电极块搭接,无需额外设置连接图案,相比于需要设置连接图案的显示面板,缩小了第二电极所在区域的面积,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在第一区域内所占面积的比例,即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在显示面板内所占面积的比例,从而提高了第一区域的透过率,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过率。这样,在第一区域内设置传感器(例如摄像头等)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好的屏下传感效果。并且,显示面板在工艺上可以利用掩膜板,直接蒸镀形成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的第二电极,无需设置隔离柱,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避免了通过隔离柱的光线发生干涉而导致显示面板下方的摄像头产生炫光现象,提高了摄像头的摄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图;
图6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图7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制备流程图;
图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制备流程图;
图9A~图9F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各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对于显示面板进行显示的区域采用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由于AMOLED的显示面板的走线较为复杂,使得信号的透过率较低,因此,在显示面板下放置传感器(例如摄像头等)的情况下,屏下传感的效果不佳。
在此情况下,对于采用AMOLED技术的显示面板,将设置传感器的区域采用PMOLED(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以提高该区域的透过率。并且,在传统的PMOLED的制备工艺中,在形成PMOLED的阴极之前,会在该区域内形成多个隔垫柱,以在采用蒸镀工艺形成阴极的过程中,断开覆盖该区域的整面阴极膜层,从而形成多个条状阴极。然而,由于阴极的覆盖面积较大,会导致该区域的整体透过率降低,并且,由于多个隔离柱间隔设置,很可能导致进入屏下的光线发生干涉,从而使得屏下摄像头产生炫光现象。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区域L和第二区域H。第一区域L和第二区域H均包括多个亚像素区域P。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亚像素区域P出射一种颜色的光。例如,一个亚像素区域P出射的光为的颜色为红色光,或者绿色光,或者蓝色光。
示例性地,第二区域L可以位于第一区域H的至少一侧,或者,第一区域H可以围绕第二区域L。
其中,第一区域L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区域H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这样,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区域L下方设置有传感器,例如摄像头等,以实现屏下传感技术。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1、多个第一电极110、多个发光层130、多个第二电极120、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
多个第一电极110设置于衬底101上且位于第一区域L内。第一电极110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电极11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111。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发光层130设置于多个第一电极11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
一个发光层130位于一个亚像素区域P内。即,一个亚像素区域P设置有一个发光层130。
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第一电极块111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大小,可以看作亚像素的出光面积的大小,即,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即为亚像素的出光区域的边缘。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二电极120设置于多个发光层13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第二电极120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叉。
示例性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垂直。
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12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一个第二电极块121覆盖一个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0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第二方向Y,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错位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错位排列指的是,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不完全处于一条直线上,即,沿第二方向Y,依次连接第二电极120中的各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连线所形成的线条整体呈折线。
示例性地,在第二电极120中,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和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一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方向Y相交叉,与该第二电极块121最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方向Y平行。
一些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相邻第二电极块需要通过连接图案耦接,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极除了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之间的连接图案,此时,多个第二电极块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之间需要留出形成连接图案的空间,第二电极所在区域除了包括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所在区域,还包括多个连接图案所在区域。而本公开的显示面板100,第二电极120中的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搭接,即,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之间无间隔,此时,第二电极120所在区域仅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所在区域,因此,显示面板100无需在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之间设置连接图案,减小了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之间的空间的大小。
因此,相比于一些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本公开的显示面板100降低了第一区域L内第二电极120所在区域的面积,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120在第一区域L内所占面积的比例,也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120在显示面板100内所占面积的比例,使得第一区域L未被第二电极120覆盖的区域增大,提高了第一区域L的透过率,也即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这样,在第一区域L内设置传感器(例如摄像头等)的情况下,有利于传感器接收信号(例如摄像头取光),从而可以实现较好的屏下传感效果。
示例性地,在显示面板的面积、第一区域的面积、以及第一区域的像素分布密度、亚像素的出光面积和开口率均相同的条件下,在第二电极中的相邻第二电极块具有间隔且需要通过连接图案进行耦接的情况下,第一区域内未被第二电极覆盖的区域的面积约占显示面板的面积的25%,而本公开的第一区域L内未被第二电极120覆盖的区域的面积约占显示面板100的面积的41%,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
示例性地,本公开的显示面板100可以利用掩膜板,直接蒸镀形成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电极120。因此,本公开10的显示面板100无需设置隔离柱,这样,在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一区域L的下方设置摄像头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了通过隔离柱的光线发生干涉而导致摄像头产生炫光现象,提高了摄像头的摄像效果。并且,在工艺上制备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也无需在形成第二电极120之前形成隔离柱,从而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2所示,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均设置于衬底101上。
一根扫描信号线SL将一个第一电极110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111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DL与一个第二电极120耦接。
其中,第一电极110为阳极,第二电极120为阴极。
可以理解的是,扫描信号线SL被配置为向第一电极110传输扫描信号,数据信号线DL被配置为向第二电极120传输数据信号,以控制位于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发光层130发光。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二电极12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一个第二电极块121覆盖一个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0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并且,沿第二方向Y,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错位排列。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极120中的相邻第二电极块121搭接,无需额外设置连接图案,相比于需要设置连接图案的显示面板,缩小了第二电极120所在区域的面积,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120在第一区域L内所占面积的比例,即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120在显示面板100内所占面积的比例,从而提高了第一区域L的透过率,也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这样,在第一区域L内设置传感器(例如摄像头等)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好的屏下传感效果。并且,显示面板100在工艺上可以利用掩膜板,直接蒸镀形成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电极120,无需设置隔离柱,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避免了通过隔离柱的光线发生干涉而导致显示面板100下方的摄像头产生炫光现象,提高了摄像头的摄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O2)与发光层130的几何中心(O1)不重合。
第二电极块121所覆盖的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和与该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第二电极块121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极块121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中,第二电极块121的各边缘到发光层130的各边缘的距离不完全相等,这样,第二电极块121中的不覆盖发光层130的部分具有足够的空间用于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搭接。并且,与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其他第二电极块121不会覆盖至该第二电极块121所覆盖的发光层130,可以避免覆盖发光层130的第二电极120的厚度不均匀而影响发光层130的正常出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块121具有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A2。
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边缘A2和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搭接。
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一边缘A1和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大致无搭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边缘A1和第二边缘A2相邻的情况下,在实际搭接的过程中,若在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边缘A2和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进行搭接,则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一边缘A1不可避免地会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搭接,但是第一边缘A1被搭接的部分边缘的长度相比于第二边缘A2被搭接的部分边缘的长度非常小,因此,本公开认为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一边缘A1和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大致无搭接。
示例性地,第二边缘A2中的被搭接的部分边缘的长度,可以占第二边缘A2的总长度的100%、80%或60%等。
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块121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中,发光层130的靠近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一边缘A1的一边与第一边缘A1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a,发光层130的靠近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边缘A2的一边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b,第一间距a小于第二间距b。
在此情况下,相比于发光层130的靠近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一边缘A1的一边与第一边缘A1之间的区域,第二电极块121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中,发光层130的靠近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边缘A2的一边与第二边缘A2之间的区域,具有较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方便第二电极块121搭接与该第二电极块121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21,避免与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其他第二电极块121覆盖至该第二电极块121所覆盖的发光层130,从而避免影响发光层130的正常出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相互搭接的部分的宽度w,小于或等于第二间距b与第一间距a的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搭接部分与发光层130的间距不为零。这样,可以避免与一个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其他第二电极块121覆盖发光层130,影响发光层130的正常出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块121、其所覆盖的发光层130、及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121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中,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121的靠近发光层130的一边与发光层130的边缘之间的间距c,等于第一间距a。
在此情况下,在工艺上形成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的第二电极120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二电极块121所覆盖的发光层130的边缘的各个方向上,对与该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第二电极块121的允许的搭接偏移范围近似相等,即,例如与一个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两个第二电极块121中的一个第二电极块121的搭接偏移量,与另一个第二电极块121的搭接偏移量相接近,从而使得第二电极块121分布更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电极120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相互搭接的宽度相等。这样,可以使得显示面板100中的第二电极块121均匀分布。
示例性地,第一间距a为10μm~12μm,第二间距b为16μm~20μm,第二电极块121中与相邻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部分的宽度为6μm~8μm。例如,第一间距a为11μm,第二间距b为18μm,第二电极块121中与相邻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部分的宽度为7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块121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并且,第一电极块111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与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示例性地,第二电极块121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四边形(如图4所示)、六边形(如图5所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
需要说明的是,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二电极块121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第二电极120中,与一个第二电极块121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O2)的连线(q1),与第二方向Y平行或大致平行。
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O2)的连线(q2)方向,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锐角。
示例性地,该锐角的范围为30°~60°,例如,锐角为45°。
在此情况下,相比于相互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方向,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近似为零或者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情况,相互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方向与第一方向X的夹角为锐角,可以减小第二电极12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可以节省第二电极120的空间尺寸,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发光层130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
示例性地,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分别为三基色,例如,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和第三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
在多个发光层130、多个第一电极110和多个第二电极12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中,每个第一电极110所覆盖的多个发光层130的发光颜色相同,在每个第二电极120所在区域内,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依次循环排列且错位排列。
示例性地,在第二电极120所在的区域内,沿第二方向Y,与第一颜色发光层131最相邻的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第二方向Y平行。
沿第二方向Y,在第二电极120所在的区域内,依次连接各发光层130的几何中心,即,依次连接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几何中心,连线所形成的线条整体呈折线形。并且,依次连接相同颜色发光层的几何中心,连线所形成的线条整体呈折线形。
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第二方向Y上,在第二电极120所在的区域内的各发光层130错位排列,因此,在工艺上,在多个发光层13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120的过程中,可以使得覆盖各发光层130的第二电极120中的各电极块121错位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出光面积的大小进行调整,即,对一个像素区域内中的各亚像素区域所占的面积比例进行调整,在此不作限定。在此情况下,在对各发光层130的出光面积进行调整的情况下,第二电极块120的面积也会随之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划分为多个电极块组1201,每个电极块组1201包括六个依次搭接的第二电极块121。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电极块组1201相互搭接。
电极块组1201中的六个第二电极块121所覆盖的发光层130中,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130的几何中心在第二方向Y上的间距,等于在第一电极110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130的几何中心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电极块组1201中的六个第二电极块121所覆盖的发光层130依次为第一颜色发光层12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第三颜色发光层132、第一颜色发光层12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2。此时,在第二方向Y上,两个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的几何中心(O1)的间距为v1,两个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的几何中心(O1)的间距为v2,两个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几何中心(O1)的间距为v3。
并且,在第一电极110所覆盖的发光层130为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的情况下,在该第一电极110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的几何中心(O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h1;在第一电极110所覆盖的发光层130为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的情况下,在该第一电极110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的几何中心(O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h2;在第一电极110所覆盖的发光层130为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情况下,在该第一电极110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几何中心(O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h3。
因此,v1=h1,v2=h2,v3=h3。并且,v1=v2=v3,h1=h2=h3。
在此情况下,第一区域L内的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均呈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显示画面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扫描信号线SL包括第一线段L1和与第一线段L1耦接的第二线段L2。
第一线段L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线段L2沿第二方向Y延伸。
第一线段L1将第一电极110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111串接。
其中,依次连接与一个第一线段L1耦接的多个第一电极块111的几何中心,连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线段L1的延伸方向相同,即沿第一方向X延伸。这样,可以保证扫描信号线SL传输的扫描信号可以正常传输至位于一个第一电极110所在区域内的多个亚像素中,以控制多个亚像素出光。
另外,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110与扫描信号线SL之间的绝缘层,绝缘层上设置有多个过孔,第一电极块111通过过孔与第一线段L1耦接。
示例性地,多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扫描信号线SL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扫描信号线SL上存在压降,在此情况下,显示面板100中的多根扫描信号线SL可以分别从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向多个第一电极110传输扫描信号,从而提高显示的均匀性。
示例性地,多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图中未示出)。这样,可以方便显示面板100的布线。
需要说明的是,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显示面板100的尺寸和实际走线区域的大小等,对多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的位置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多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的情况下,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0中的一个第一电极110,与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耦接,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10中的另一个第一电极110,与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另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耦接。
示例性地,在第二方向Y上,奇数个第一电极110与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耦接,偶数个第一电极110与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另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耦接。
在此情况下,分别位于多个第一电极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的多根扫描信号线SL中的多个第二线段L2,交替向多个第一电极110传输扫描信号,使得沿第二方向Y,多个第一电极110逐个接收扫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这样,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可以同步形成,从而简化生产工序。
示例性地,多根扫描信号线SL的材料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的材料可以均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钼(Mo)、铜(Cu)和铝(Al)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根数据信号线DL位于多个第二电极120在第二方向Y上远离第二区域H的一侧。这样,可以避免多根数据信号线DL影响显示面板100进行正常显示的区域的大小,提高显示面板100进行正常显示的区域的面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和驱动芯片201。
驱动芯片201与显示面板100绑定,且与显示面板100中的多根数据信号线DL耦接。
驱动芯片201被配置向多根数据信号线DL提供数据信号。
其中,驱动芯片201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信号线DL可以作为第二电极120与驱动芯片201耦接的引脚(Pin)。
需要说明的是,多根扫描信号线SL也可以与驱动芯片201耦接(如图6所示),驱动芯片201还被配置为向多根扫描信号线SL提供扫描信号。或者,多根扫描信号线SL可以与设置于衬底101上的驱动电路耦接,该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向多根扫描信号线SL提供扫描信号。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显示装置2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建筑结构、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200具有与上述显示面板100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提供衬底101。
S20、如图9A所示,在衬底101的第一区域L内形成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
示例性地,在显示面板100包括设置于第二区域H的每个亚像素区域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和与像素驱动电路耦接的数据线的情况下,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与数据线同层同材料,即,多根扫描信号线SL和多根数据信号线DL与数据线同步形成。
S30、如图9B所示,在多根扫描信号线SL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电极110,第一电极110沿第一方向X延伸,一个第一电极110与一根扫描信号线SL耦接。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11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银(Ag)等)或者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等)。
其中,在第一电极11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111的情况下,多个第一电极110可以采用构图工艺形成,例如,构图工艺可以包括成膜、曝光、显影和刻蚀工艺。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多根扫描信号线SL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远离衬底101的一侧沉积待形成第一电极110的材料,形成导电薄膜,在导电薄膜远离衬底101一侧的表面涂覆光刻胶,通过曝光、显影和刻蚀工艺,去除导电薄膜中的除待形成第一电极110的区域之外的部分以及光刻胶,得到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111的第一电极110。
S40、如图9C所示,在多个第一电极11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形成多个发光层130。
可以理解的是,在形成多个发光层130之前,可以在第一电极110远离衬底101一侧形成像素界定层(PDL),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区域,以像素界定层中的开口区界定出每个亚像素P的出光区域。一个发光层130位于一个开口区域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忽略在实际生产工艺中,发光层130在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会大于像素界定层中的开口区域的边缘的部分,即,发光层130的面积大于亚像素P的出光面积的部分,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发光层130的边缘即作为亚像素P的出光区域的边缘。
S50、参考图2,在多个发光层13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20,第二电极120沿第二方向Y延伸,一个第二电极120与一根数据信号线DL耦接;第二电极12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121,一个第二电极块121覆盖一个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0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第二方向Y,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错位排列。
示例性地,第二电极120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银(Ag)、铝(Al)和镁(Mg)等)或者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等)。
因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第二电极120多个第二电极块121,一个第二电极块121覆盖一个发光层130,第二电极120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121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并且,沿第二方向Y,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错位排列。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极120中的相邻第二电极块121直接搭接,无需形成连接图案,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缩小了第二电极120所在区域的面积,减小了多个第二电极120在显示面板100内所占面积的比例,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透过率。这样,在第一区域L内设置传感器(例如摄像头等)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好的屏下传感效果。并且,显示面板100也无需形成隔离柱,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了通过隔离柱的光线发生干涉而导致显示面板100下方的摄像头产生炫光现象的问题,提高了摄像头的摄像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多个发光层130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第二颜色发光层132和第三颜色发光层133。
在多个发光层130远离衬底101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20,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501、采用掩膜板,如图9D所示,在第一颜色发光层131远离衬底101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120的材料,形成覆盖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的第二电极块121。
S502、移动掩膜板,如图9E所示,在第二颜色发光层132远离衬底101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120的材料,形成覆盖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的第二电极块121;覆盖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的第二电极块121与覆盖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的第二电极块121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
S503、移动掩膜板,如图9F所示,在第三颜色发光层133远离衬底101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120的材料,形成覆盖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第二电极块121;覆盖第三颜色发光层133的第二电极块121,分别与覆盖第一颜色发光层131的第二电极块和覆盖第二颜色发光层132的第二电极块121,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
在此情况下,采用蒸镀工艺,通过多次移动一个掩膜板形成第二电极120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121,无需更换掩膜板,减少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包括多个亚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亚像素分布密度;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块;
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层;一个发光层位于一个亚像素区域内;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设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一根扫描信号线将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一根数据信号线与一个所述第二电极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发光层的几何中心不重合;
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和与该第二电极块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搭接;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和与该第二电极块相邻的第二电极块大致无搭接;
所述第二电极块及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一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发光层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第二边缘的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部分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其所覆盖的发光层、及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所述与其搭接的第二电极块的靠近所述发光层的一边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为10μm~12μm,所述第二间距为16μm~20μm;
所述第二电极块中与相邻第二电极块搭接的部分的宽度为6μm~8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和所述第一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所述第二电极块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四边形或者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与一个第二电极块搭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
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的几何中心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第二电极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相互搭接的宽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
在所述多个发光层、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覆盖的多个发光层的发光颜色相同;
在每个所述第二电极所在区域内,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依次循环排列且错位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划分为多个电极块组,每个电极块组包括六个依次搭接的所述第二电极块;
所述电极块组中的六个第二电极块所覆盖的发光层中,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等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在区域内,相邻两个相同颜色的发光层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线段耦接的第二线段;
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线段将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
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中的多个第二线段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第一电极,与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中的第二线段耦接;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另一个第一电极,与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另一侧的一根扫描信号线中的第二线段耦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线段和与所述第一线段耦接的第二线段;
所述第一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线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线段将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块串接;
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中的多个第二线段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和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数据信号线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且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多根数据信号线耦接。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的第一区域内形成多根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数据信号线;
在所述多根扫描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与一根扫描信号线耦接;
在所述多个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发光层;
在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与一根数据信号线耦接;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块,一个第二电极块覆盖一个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任意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块错位排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层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层、第二颜色发光层和第三颜色发光层;所述在所述多个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多个第二电极,包括:
采用掩膜板,在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
移动所述掩膜板,在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与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
移动所述掩膜板,在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蒸镀待形成的第二电极的材料,形成覆盖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覆盖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分别与覆盖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和覆盖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层的第二电极块,在相互靠近的边缘处搭接。
CN202010477280.0A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5998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7280.0A CN111599848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CT/CN2021/087092 WO2021238472A1 (zh) 2020-05-29 2021-04-14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7/772,851 US20220392969A1 (en) 2020-05-29 2021-04-14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7280.0A CN111599848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9848A CN111599848A (zh) 2020-08-28
CN111599848B true CN111599848B (zh) 2021-12-03

Family

ID=7219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7280.0A Active CN111599848B (zh) 2020-05-29 2020-05-29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2969A1 (zh)
CN (1) CN111599848B (zh)
WO (1) WO20212384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9848B (zh) * 2020-05-29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1950A (zh) * 2019-01-31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767141A (zh) * 2019-05-31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14A (zh) * 2019-03-25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0767085A (zh) * 2019-03-29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11440A (zh) * 2018-09-14 2020-03-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2682B1 (ko) * 2018-02-13 2022-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606941B1 (ko) * 2018-05-31 2023-1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1599848B (zh) * 2020-05-29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440A (zh) * 2018-09-14 2020-03-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CN109801950A (zh) * 2019-01-31 2019-05-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767714A (zh) * 2019-03-25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阵列基板、透明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0767085A (zh) * 2019-03-29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41A (zh) * 2019-05-31 2020-02-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8472A1 (zh) 2021-12-02
US20220392969A1 (en) 2022-12-08
CN111599848A (zh) 2020-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2567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7329685B2 (ja) 表示パネル
CN11207200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8338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351243A1 (en) Display devices, display panels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s thereof
US11342385B2 (en)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ask plate group
US118827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413145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10138780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EP41455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30191A9 (en) Display panel
CN111710708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220384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2418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21547B (zh) 显示设备
CN11159984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6852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1346765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06791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354762B (zh) 像素结构、显示器件及蒸镀掩膜版
CN21883122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69018A (zh) 一种像素结构、显示面板及掩膜版组
US2024013822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42071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71512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