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1040A -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91040A
CN111591040A CN202010488879.4A CN202010488879A CN111591040A CN 111591040 A CN111591040 A CN 111591040A CN 202010488879 A CN202010488879 A CN 202010488879A CN 111591040 A CN111591040 A CN 111591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mable chip
communication
print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88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91040B (zh
Inventor
刘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88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91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91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1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91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91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04B5/2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signal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apparatus, e.g. arrangements of signal lines or cabl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通过将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无线信道中传输,可以改善匹配特性,使得采用无线通信的耗材芯片调制解调参数和正常的参数相匹配,从而可以不用重新按照新的参数设计新的调制解调模块,且保证打印机与耗材芯片的正常通信,提高耗材芯片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打印机是现代办公不可或缺的工具,打印机中设有可拆卸更换的成像盒(包括硒鼓、碳粉盒、墨盒、碳带等)。
成像盒内置有耗材芯片,以存储相关耗材数据,例如,墨水或碳粉的剩余量,打印机可以获取该相关耗材数据并根据该相关耗材数据进行相应的打印操作。打印机通常采用纯有线或者纯无线的方式与耗材芯片进行数据通信。
然而,现有部分耗材芯片的通信模式为通信信号采用无线通信协议,但是通信方式为有线通信,从而导致耗材芯片与打印机耦合匹配的难度较大,甚至出现无法匹配的情况,影响打印机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耦合匹配难度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耗材芯片,包括: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线圈连接的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打印机有线连接,用于通过有线信道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线圈;
所述第二通信线圈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线圈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将所述控制电路发出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还用于通过所述有线信道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所述打印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耗材芯片包括通信触点,所述通信触点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连接,所述通信触点还用于与所述打印机的触点/探针有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触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触点至少包括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一端接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另一端接连;
所述第一触点用于配合所述打印机中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触点/探针传输无线通信信号;
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所述打印机中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触点/探针形成接地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包括采用14443B/15693协议传输的无线信号。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上述耗材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接收打印机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二通信线圈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生成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二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打印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打印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成像盒,包括上述耗材芯片。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打印系统,包括上述成像盒和打印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机包括第一调制解调电路,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调制解调电路,
所述第一调制解调电路与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组成第一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第二调制解调电路与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组成第二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一等效阻抗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二等效阻抗匹配。
本申请提供的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通过将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无线信道中传输,可以改善匹配特性,使得采用无线通信的耗材芯片调制解调参数和正常的参数相匹配,从而可以不用重新按照新的参数设计新的调制解调模块,且保证打印机与耗材芯片的正常通信,提高耗材芯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耗材芯片与打印机之间通过有线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2为耗材芯片与打印机之间通过无线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芯片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耗材芯片;110、第一通信线圈;120、第二通信线圈;130、控制电路;140、基板;150、通信触点;151、第一触点;152、第二触点;200、打印机;210、触点/探针。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打印机的成像盒设置有耗材芯片,耗材芯片可以是内置于成像盒中,也可以是粘贴在成像盒的表面,还可以卡紧到成像盒盒体上的凹槽中。耗材芯片用于存储与墨盒、硒鼓、粉盒等与成像盒相关的耗材数据,例如,在成像盒为墨盒时,耗材数据可以包括颜色数据、型号数据、耗材容量数据、区域数据、序列号、已使用信息、签名数据、和/或与打印品质有关的配置数据。耗材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多位数据,共同构成与成像盒相关的耗材数据。
耗材芯片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身份识别和记录使用状态。例如,成像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的主体上,当成像盒中的耗材(例如墨水、碳粉等)消耗完时,需要更换新的成像盒,此时,可以由耗材芯片在检测到耗材剩余量不足时,向打印机发送更换成像盒的提示信息。
耗材芯片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用有线接触的方式实现。
图1为耗材芯片与打印机之间通过有线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耗材芯片的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通信触点,耗材芯片与基板上的多个触点接连。打印机上设置有触点/探针,且打印机上的触点/探针用于与耗材芯片基板上的通信触点电连接,从而,通过将触点/探针与通信触点进行电连接可以使得打印机和耗材芯片可以以有线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
耗材芯片与打印机之间的通信,通常还采用无线非接触的方式实现,具体的,可以采用线圈(天线)耦合的模式来进行调制解调处理。
图2为耗材芯片与打印机之间通过无线非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打印机(主机)和耗材芯片(从机)通过天线线圈耦合来进行通信。以耗材芯片端为例,耗材芯片从线圈中提取调制信号,对其进行解调得到时钟、数据和电源,然后利用解调得到的时钟、数据和电源来进行工作。
但是,在打印机耗材领域存在部分耗材芯片,其通信模式为通信信号采用无线通信协议,但是通信方式为有线通信。对于此类耗材芯片,需要进行耗材芯片和打印机之间的阻抗耦合匹配,当耗材芯片和打印机的阻抗耦合匹配达到最佳时,通信信号从打印机传输至耗材芯片的效率最大(功率传输性能最优),通信信号携带的能量可以被耗材芯片全部吸收。
耗材芯片的耦合匹配和耗材芯片的基板、线圈以及耗材芯片内部的调制解调电路相关,如果直接将打印机上原本需要接天线的两个通信触点直接和耗材芯片接触,然后打印机向耗材芯片发送采用无线通信协议的通信信号,再由耗材芯片直接进行调制解调,这种通信方式的耦合参数和耗材芯片原有的调制解调参数差别太大,重新调制匹配的工作量较大,甚至可能存在系统环境的变化超出耗材芯片设计值的情况,导致无法匹配,从而使得打印机和耗材芯片不能在有线接触模式下工作,影响打印机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提供的耗材芯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无线通信协议的有线通信芯片,可以在有线接触的使用环境下,采用无线通信协议与打印机通信。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耗材芯片1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耗材芯片100包括:第一通信线圈110(天线1)、与第一通信线圈110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线圈120(天线2)以及与第二通信线圈120连接的控制电路130。
具体的,第一通信线圈110、第二通信线圈120和控制电路130设置于基板140上,基板140具体可以是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第一通信线圈110和第二通信线圈120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即通过无线信道传输采用无线通信协议的通信信号。
当耗材芯片100安装到打印机200上时,第一通信线圈110可以与打印机200有线连接,用于通过有线信道接收打印机200发出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将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二通信线圈120。
可选的,参考图3,耗材芯片100包括通信触点150,第一通信线圈110可以通过通信触点150与打印机200有线连接。具体的,通信触点150与第一通信线圈110连接,通信触点150还与打印机200的触点/探针210有线连接。从而,打印机200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可以通过打印机200的触点/探针210、耗材芯片100的通信触点150传输至第一通信线圈110。
第一通信线圈110在接收到打印机200以有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后,通过无线信道,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将该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二通信线圈120。
第二通信线圈120在接收到第一通信线圈110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后,将接收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130,从而,控制电路130根据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耗材芯片100的基板140上,通信触点150先连接到第一通信线圈110,而不是直接连接到耗材芯片100的控制电路130,此外,耗材芯片100还包括第二通信线圈120,第二通信线圈120与耗材芯片100的控制电路130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下,耗材芯片100相当于先把从打印机200有线链路中接收到的、采用无线通信协议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输送到第一通信线圈110上,把有线传输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转化为无线传输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然后利用第二通信线圈120来接收第一通信线圈110的无线信号。从而,耗材芯片100的控制电路130可以采用常规无线通信协议的电路,无需重新针对通信触点150接收到的信号,调整耦合匹配参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耗材芯片,通过将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无线信道中传输,可以改善匹配特性,使得采用无线通信的耗材芯片调制解调参数和正常的参数相匹配,从而可以不用重新按照新的参数设计新的调制解调模块,且保证打印机与耗材芯片的正常通信,提高耗材芯片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耗材芯片100向打印机200发送无线通信信号时,第二通信线圈120还用于通过无线信道将控制电路130发出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一通信线圈110。第一通信线圈110还用于通过有线信道将接收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打印机200。
从而,通过将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有线信道中传输,可以改善匹配特性,保证耗材芯片100与打印机200的正常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通信触点1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可选的,通信触点150至少包括第一触点151以及第二触点152,第一触点151与第一通信线圈110的一端接连,第二触点152与第一通信线圈110的另一端接连。
其中,第一触点151用于配合打印机200中与第一触点151对应的触点/探针210传输无线通信信号。第二触点152用于与打印机200中与第二触点152对应的触点/探针210形成接地回路。
可以理解,通信触点150包括第一触点151以及第二触点152,仅为本申请中通信触点1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一种示例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通信触点150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通信触点1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与打印机200中触点/探针210的数量相同,从而,耗材芯片100的通信触点150与打印机200的触点/探针210一一对应,以便于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及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包括采用14443B/15693协议传输的无线信号。
其中,14443B协议具体为ISO14443B协议,ISO14443B协议是Contactless cardstandards(非接触式IC卡标准)协议。15693协议具体为ISO15693协议,ISO15693协议是针对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国际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标签和读写器的空气接口及数据通信规范。
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采用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协议,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采用以上两种无线通信协议中的任意一种协议的无线信号进行打印机和耗材芯片的无线通信,具有可靠性高、加密性能好等优点,保证打印机和耗材芯片的通信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打印机端向耗材芯片端发送无线通信信号的流程进行解释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耗材芯片,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接收打印机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
S120,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
S130,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将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
S140,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本实施例中,在打印机端向耗材芯片端发送第一无线通信信号时,通过将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无线信道中传输,可以改善匹配特性,使得采用无线通信的耗材芯片调制解调参数和正常的参数相匹配,从而可以不用重新按照新的参数设计新的调制解调模块,且保证打印机与耗材芯片的正常通信,提高耗材芯片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耗材芯片端向打印机端发送无线通信信号的流程进行解释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传输方法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应用于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耗材芯片,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210,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生成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并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
S220,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
S230,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打印机,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打印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中,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可以是控制电路基于打印机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生成的,即,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一无线通信信号的反馈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耗材芯片端向打印机端发送第二无线通信信号时,通过将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转换为有线信道中传输,可以改善匹配特性,使得采用无线通信的耗材芯片调制解调参数和正常的参数相匹配,从而可以不用重新按照新的参数设计新的调制解调模块,且保证打印机与耗材芯片的正常通信,提高耗材芯片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打印机与耗材芯片进行通信的具体场景。
(1)打印机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向耗材芯片发出包含指令的、采用无线通信协议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第一无线通信信号经由打印机的电缆、触点/探针、耗材芯片的通信触点被传输至耗材芯片的第一通信线圈,然后由第一通信线圈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耗材芯片的第二通信线圈,再由第二通信线圈将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
(2)控制电路判断接收到的指令类型,指令包括认证指令、读取指令、写入指令。在耗材芯片确定接收到的指令的具体类型后,根据判断的指令类型,执行相应的指令。
例如,如果耗材芯片的控制电路判断接收的指令为认证指令,则将耗材芯片中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认证数据发送至打印机;如果耗材芯片的控制电路判断接收的指令为读取指令,则将耗材芯片上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发送给打印机;如果耗材芯片的控制器判断接收的指令为写入指令,则将写入的数据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上。
(3)在耗材芯片根据认证指令或者读取指令向打印机发送数据时,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首先生成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并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二通信线圈;第二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将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打印机,从而,打印机可以获取耗材芯片发送的认证数据或者其他数据。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成像盒,该成像盒包括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耗材芯片,该成像盒具有与本申请各实施例中耗材芯片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打印系统,该打印系统包括上述成像盒和打印机,由于成像盒包括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耗材芯片,使得该打印系统具有与本申请各实施例中耗材芯片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打印机包括第一调制解调电路,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调制解调电路。
其中,第一调制解调电路与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组成第一信号传输电路STC1(Signal transmission circuit1);第二调制解调电路与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组成第二信号传输电路STC2(Signal transmission circuit2);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一等效阻抗与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二等效阻抗匹配。
具体的,实现打印机和耗材芯片之间无线通信的最佳耦合匹配,需要打印机作为输出源的阻抗,与耗材芯片作为负载之间的阻抗,达到阻抗匹配。当二者阻抗匹配时,打印机向耗材芯片传输的有用功率最大,通信信号中的信号幅值容易被耗材芯片检测和识别;通信信号中的时钟信号也容易被检测和识别,从而实现时钟同步;通信信号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被准确识别和提取,从而减少通信错误。
定义Z1表示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一等效阻抗,Z2表示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二等效阻抗匹配,对于无线通信中的信道阻抗,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Z=R+jωL+1/(jωC)=R+jωL-j/(ωC)。
其中,R为信道中的等效电阻,L为信道中的等效电感,C为信道中的等效电容。如果jωL>j/(ωC),则属于电感性电抗,如果jωL<j/(ωC),则属于电容性电抗。ω=2πf,f为无线载波的频率。
可选的,参考图3,本申请中,耗材芯片包括与打印机的触点/探针通信连接的两个通信触点,即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连接,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可以将在有线信道(即打印机的触点/探针所连接的电缆)中的传输的无线通信信号,输送到第一通信线圈上。耗材芯片中第二通信线圈与第一通信线圈对应设置,第二通信线圈的形状、尺寸以及电气特性可以根据与第一通信线圈的耦合需要进行确认和调整。例如,可以根据实际耦合需要对第二通信线圈的线圈匝数、线圈中线的粗细、线的内阻、以及第一通信线圈与第二通信线圈的距离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阻抗匹配即要求打印机与耗材芯片通信时,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一等效阻抗等于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二等效阻抗匹配,即Z1=Z2。从而,在设计耗材芯片时,无需针对耗材芯片上的通信触点与打印机通信连接的情况,重新调整控制电路中的匹配参数(即等效电阻、等效电容及等效电感的特性),从而可以增加耗材芯片的适用范围,减少调整耗材芯片参数的工作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信线圈、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线圈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线圈连接的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与打印机有线连接,用于通过有线信道接收所述打印机发出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线圈;
所述第二通信线圈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线圈还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将所述控制电路发出的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还用于通过所述有线信道将接收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所述打印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耗材芯片包括通信触点,所述通信触点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连接,所述通信触点还用于与所述打印机的触点/探针有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触点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触点至少包括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一端接连,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另一端接连;
所述第一触点用于配合所述打印机中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触点/探针传输无线通信信号;
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所述打印机中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触点/探针形成接地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耗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包括采用14443B/15693协议传输的无线信号。
7.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接收打印机发送的第一无线通信信号;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二通信线圈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生成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二通信线圈通过无线信道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发送至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
所述耗材芯片中的所述第一通信线圈通过有线信道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至打印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打印机进行相应的处理。
9.一种成像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耗材芯片。
10.一种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盒和打印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机包括第一调制解调电路,耗材芯片中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二调制解调电路,
所述第一调制解调电路与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一通信线圈组成第一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第二调制解调电路与所述耗材芯片中的第二通信线圈组成第二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一等效阻抗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二等效阻抗匹配。
CN202010488879.4A 2020-06-02 2020-06-02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Active CN111591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8879.4A CN111591040B (zh) 2020-06-02 2020-06-02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8879.4A CN111591040B (zh) 2020-06-02 2020-06-02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1040A true CN111591040A (zh) 2020-08-28
CN111591040B CN111591040B (zh) 2021-07-06

Family

ID=72189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8879.4A Active CN111591040B (zh) 2020-06-02 2020-06-02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910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5078A (zh) * 2021-06-21 2021-09-21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芯片的通信方法及成像盒
CN113873681A (zh) * 2021-10-19 2021-12-3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耗材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83913A (zh) * 2021-11-02 2022-02-25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耗材盒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4953787A (zh) * 2021-11-12 2022-08-30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EP4205987A1 (en) * 2021-12-31 2023-07-05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46A (zh) * 1996-01-22 1998-04-01 佳能株式会社 确定容器中存在的物品的量的方法与装置
DE19954750A1 (de) * 1999-11-14 2001-05-23 Tally Computerdrucker Gmbh Einrichtung für die Signalübertragung und Signalverarbeitung in Druckern, insbesondere in Tinten- und Nadeldruckern
US6385407B1 (en) * 1998-12-28 2002-05-07 Hitachi Maxell, Ltd. Accommodating enclosu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JP2004046408A (ja) * 2002-07-10 2004-02-12 Kenwood Corp ハイブリッドicカード、ハイブリッドicカード制御方法、及び携帯電話
CN1539638A (zh) * 2003-04-21 2004-10-27 ������������ʽ���� 信息通信部件、液体容器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05148483A (ja) * 2003-11-17 2005-06-09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12563A (zh) * 2006-09-06 2009-08-19 Nxp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至少一条线路将电能从第一电路供给第二电路的方法
CN202115120U (zh) * 2011-06-28 2012-01-1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双接口通用芯片
CN102529401A (zh) * 2012-01-20 2012-07-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及其工作方法、墨盒
CN102801450A (zh) * 2012-02-01 2012-11-28 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程通信收发装置
CN10308548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芯片、耗材容器、成像设备
CN106415612A (zh) * 2014-06-18 2017-02-15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用于将数据有接触传输到无接触的安全模块的方法和装置
CN207579349U (zh) * 2017-10-12 2018-07-06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耗材无线处理设备
CN110497696A (zh) * 2019-08-19 2019-11-26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打印耗材和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46A (zh) * 1996-01-22 1998-04-01 佳能株式会社 确定容器中存在的物品的量的方法与装置
US6385407B1 (en) * 1998-12-28 2002-05-07 Hitachi Maxell, Ltd. Accommodating enclosu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DE19954750A1 (de) * 1999-11-14 2001-05-23 Tally Computerdrucker Gmbh Einrichtung für die Signalübertragung und Signalverarbeitung in Druckern, insbesondere in Tinten- und Nadeldruckern
JP2004046408A (ja) * 2002-07-10 2004-02-12 Kenwood Corp ハイブリッドicカード、ハイブリッドicカード制御方法、及び携帯電話
CN1539638A (zh) * 2003-04-21 2004-10-27 ������������ʽ���� 信息通信部件、液体容器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05148483A (ja) * 2003-11-17 2005-06-09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12563A (zh) * 2006-09-06 2009-08-19 Nxp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至少一条线路将电能从第一电路供给第二电路的方法
CN202115120U (zh) * 2011-06-28 2012-01-1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双接口通用芯片
CN10308548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芯片、耗材容器、成像设备
CN102529401A (zh) * 2012-01-20 2012-07-0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及其工作方法、墨盒
CN102801450A (zh) * 2012-02-01 2012-11-28 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近程通信收发装置
CN106415612A (zh) * 2014-06-18 2017-02-15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用于将数据有接触传输到无接触的安全模块的方法和装置
CN207579349U (zh) * 2017-10-12 2018-07-06 广州众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耗材无线处理设备
CN110497696A (zh) * 2019-08-19 2019-11-26 佛山普瑞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模块、打印耗材和打印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5078A (zh) * 2021-06-21 2021-09-21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盒芯片、成像盒芯片的通信方法及成像盒
CN113873681A (zh) * 2021-10-19 2021-12-3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耗材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3873681B (zh) * 2021-10-19 2023-06-16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耗材芯片、耗材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83913A (zh) * 2021-11-02 2022-02-25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耗材盒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4590041A (zh) * 2021-11-02 2022-06-07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4953787A (zh) * 2021-11-12 2022-08-30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EP4205987A1 (en) * 2021-12-31 2023-07-05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Consumables chip, consum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91040B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91040B (zh) 耗材芯片、成像盒、打印系统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JP5125465B2 (ja) 通信装置
US11281617B2 (en) Chip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ip processing using the same
JP5242926B2 (ja) Rfidブリッジアンテナ
JP5069025B2 (ja) Rfidタグ及び関連するブリッジアンテナをもつモジュール
EP18343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N107005267B (zh) 天线和通信装置
US20070175995A1 (en) RFID reader/writer
US20090121835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pparatus and System
US6584301B1 (en) Inductive reader device and method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and signal coupler
CN105389611A (zh) 被动rfid传感器标签
JP2011239180A (ja) 非接触通信媒体読取データ変換装置
CN108885422B (zh) 图像形成装置、读写器以及色剂盒
WO2011048728A1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近距離無線通信用の半導体集積回路
CN100334595C (zh) 由电磁场提供电功率的电路装置
JP44618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215072369U (zh) 读写设备、耗材芯片、耗材盒及耗材无线交互系统
KR101896902B1 (ko) Nfc 장치로부터 전송된 전력을 이용하는 ble 모듈 및 이의 작동 방법
CN220053304U (zh) 一种耗材识别装置和打印机
CN114571881A (zh) 无墨打印系统
CN113114282A (zh) 读写设备、耗材芯片、耗材盒及耗材无线交互系统
CN116992895A (zh) 一种rfid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
JP2005094586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媒体
JP2009026017A (ja)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50114593A (ko) 알에프아이디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60 building 01, 83 Guangwan street,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ha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60 building 01, 83 Guangwan street,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