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7314B -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 Google Patents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7314B
CN111587314B CN201980008375.3A CN201980008375A CN111587314B CN 111587314 B CN111587314 B CN 111587314B CN 201980008375 A CN201980008375 A CN 201980008375A CN 111587314 B CN111587314 B CN 111587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neumatic motor
poppet
valv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83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7314A (zh
Inventor
马丁·P·麦考密克
本杰明·J·道沃尔特
肯尼思·C·弗勒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co Minneso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Graco Minneso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co Minnesota Inc filed Critical Graco Minnesota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9956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8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7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7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7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11/00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out rotary main shaft, e.g. of free-piston type
    • F01B11/001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without rotary main shaft, e.g. of free-piston type in which the movement in the two directions is obtained by one double acting piston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5/00Regulating, controlling, or safety means
    • F01B25/02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working-fluid admission or exhaust, e.g. by varying pressure or quantity
    • F01B25/08Final actuators
    • F01B25/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working-fluid admission or discharg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B31/005Silencing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3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B31/02De-icing means for engines having icing phenomen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04B17/06Mobile combin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9/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 F04B9/08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 F04B9/12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the fluid being elastic, e.g. steam or air
    • F04B9/123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the fluid being elastic, e.g. steam or air having only one pumping chamber
    • F04B9/125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fluid the fluid being elastic, e.g. steam or air having only one pumping chamber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the pumping member being obtained by a double-acting elastic-fluid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B23/08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5/00Regulating, controlling, or safety means
    • F01B25/02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working-fluid admission or exhaust, e.g. by varying pressure or quant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气动马达组件包括具有排放端口的排放块体,该排放端口将排放空气输送到排放歧管中。排放端口包括膨胀室,该膨胀室在排放空气中产生压力下降,从而降低排放空气的温度。膨胀室被限定在切向于气动马达缸的第一壁和横向于排放端口的轴线的第二壁之间。提升阀控制梭阀的致动。提升阀设置在气动马达组件的外部上,并与气动马达组件热绝缘。

Description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1月15日提交的、题为“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617,40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气动马达。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空气驱动式马达的控制阀和提升阀。
通过压缩空气的膨胀来驱动气动马达,通常通过线性运动或转动运动来驱动气动马达。在线性运动的情况下,压缩空气驱动设置在气动马达内的隔板或活塞致动器。压缩空气被引导至致动器的两侧以产生上冲程和下冲程。流向活塞的空气流的变化由气动马达控制阀控制,并且在大多数示例中,由两个提升阀控制。气动马达可用于驱动各种部件。例如,气动马达可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泵,例如用于喷射系统的泵。
气动马达易于结冰,尤其是在排放部件和提升阀附近容易结冰。此外,在这些部件冷却时,在气动马达的缸套和相邻的缸壳体上易于结冰。结冰是文丘里效应的结果。(根据文丘里效应和理想气体定律)冰会在邻近产生压力下降的位置处形成,例如在离开提升阀或气动马达排放部件的压缩空气附近形成。当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释放大量的压缩空气时,在压缩空气膨胀而引起速度增加和压力下降的情况下,空气的压力和温度突然下降。这种突然的温度下降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体变为液体,并在水蒸气接触的任何物体上迅速冻结。由于较大的温度下降,因此在远高于冰点的环境温度下气动马达也会经常结冰。由于冷却的空气在壳体内和/或壳体附近流动,导致在冷却的空气所接触的壳体和/或其他气动马达部件处的冰积聚,因此气动马达的壳体在长时间运行后最终被冷却。当排出的空气立即接触气动马达的一部分(例如气动马达壳体或提升阀的出口侧)时,气动马达中的冰积聚最为明显。结冰可能会阻塞气动马达的排放部件,导致气动马达卡住。
此外,气动马达中的提升阀嵌入在气动马达的壳体的主体中。提升阀未暴露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且由于提升阀与相邻的气动马达壳体之间的传导而具有显著的冷却。显著的冷却会导致提升阀上以及紧邻提升阀的下游处的结冰。因为提升阀由于冰积聚而不再能够致动气动马达控制阀,所以结冰可能会导致气动马达卡住。因为提升阀嵌入在气动马达的壳体的主体中,所以在不拆卸气动马达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无法从气动马达中移除提升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气动马达组件包括:气动马达缸;排放歧管,该排放歧管至少部分地围绕气动马达缸延伸,以及控制阀,该控制阀被构造成向气动马达缸提供原动流体并接收来自气动马达缸的排放流体。排放歧管具有排放入口、排放出口以及在排放入口和排放出口之间延伸的排放通道。控制阀包括与排放通道流体连通的排放端口。排放端口设置在端口轴线上,并且排放端口包括膨胀室,膨胀室延伸到排放歧管的排放入口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喷射器包括泵和气动马达组件,该气动马达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泵。气动马达组件包括:气动马达缸;往复式活塞,该往复式活塞设置在气动马达缸内;连杆,该连杆在往复式活塞和泵之间延伸并连接到往复式活塞和泵;排放歧管,该排放歧管至少部分地围绕气动马达缸延伸;以及控制阀,该控制阀被构造成向气动马达缸提供原动流体并接收来自气动马达缸的排放流体。排放歧管具有排放入口、排放出口和在排放入口和排放出口之间延伸的排放通道。控制阀包括与排放通道流体连通的排放端口。排放端口设置在端口轴线上,并且排放端口包括膨胀室,膨胀室延伸到排放歧管的排放入口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方法包括:通过梭阀将驱动空气(即,原动流体)从空气入口引导至第一端口,第一端口流体地连接到气动马达缸;通过梭阀将排放空气(即,排放流体)从第二端口引导至排放端口,第二端口流体地连接到气动马达缸;在排放空气进入排放歧管之前使排放空气流动穿过排放端口,其中,排放端口通过端口入口从梭阀接收排放空气,并且通过膨胀室将排放空气排出到排放歧管。排放端口包括:第一壁,该第一壁从具有第一宽度的端口入口延伸到具有第二宽度的出口,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其中,第一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排放端口的端口轴线;第二壁,该第二壁与第一壁相对,第二壁从入口延伸到膨胀室的上游端,第二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端口轴线;以及第三壁,该第三壁从第二壁延伸到出口,第三壁设置成横向于端口轴线。膨胀室限定在第一壁和第三壁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气动马达组件包括:气动马达缸、控制阀、第一提升阀、第一提升阀管线、第二提升阀以及第二提升阀管线。气动马达缸包括:上缸壳体,该上缸壳体具有上端口;下缸壳体,该下缸壳体具有下端口;马达缸,该马达缸设置在上缸壳体和下缸壳体之间,以及活塞,该活塞设置在马达缸内并且被构造成在马达缸内在上缸壳体和下缸壳体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控制阀被构造成以交替的方式将空气引导至上端口和下端口以驱动活塞的往复运动。第一提升阀设置在上缸壳体的外部上。第一提升阀管线从第一提升阀延伸到控制阀。第二提升阀设置在下缸壳体的外部上。第二提升阀管线从第二提升阀延伸到控制阀。第一提升阀和第二提升阀被构造成控制控制阀的梭阀的致动。第一提升阀管线和第二提升阀管线设置在气动马达缸外。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射器系统的等距视图。
图2A是移除了阀盖的气动马达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2B是气动马达组件的另一等距视图。
图2C是气动马达组件的侧视图。
图2D是气动马达的分解图。
图3A是气动马达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3B是沿图2C中的线B-B截取的图3A的气动马达组件的等距横截面图。
图3C是沿图2C中的线B-B截取的图3A的气动马达组件的正视横截面图。
图3D是沿图2C中的线D-D截取的气动马达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4A是气动马达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气动马达组件的横截面图。
图5A是排放导槽的侧视图。
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B-B截取的图5A的排放导槽的横截面图。
图5C是沿图5A中的线C-C截取的图5A的排放导槽的横截面图。
图6A是气动马达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6B是气动马达组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6C是气动马达组件的提升阀的详细视图。
图7A是提升阀的分解图。
图7B是提升阀的俯视图。
图7C是沿图7B中的线C-C截取的提升阀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喷射器系统10的等距视图。喷射器系统10包括喷射器12、流体供应装置14、空气供应装置16、洒施器18和软管20a-20c。喷射器12包括支架22、轮24、气动马达组件26和泵28。气动马达组件26的气动马达30包括马达缸32、排放歧管34和连杆36。
气动马达组件26设置在支架22上并由支架22支撑。泵28也连接到支架22并由支架22支撑。轮24被安装到支架22上。马达缸32包围气动马达30的往复式部件。连杆36附接到往复式部件并由往复式部件驱动。连杆36从马达缸32延伸出并附接到泵28。连杆36被构造成驱动泵28的泵送部件(例如活塞或隔板)的往复运动。
排放歧管34围绕马达缸32延伸。诸如控制阀38(在图3A中最佳可见)之类的控制阀被安装到马达缸32上,并且控制阀被构造成将压缩空气从空气供应装置16引导至马达缸32,并且将排放气体从马达缸32引导至排放歧管34。阀盖46包围控制阀。排放气体是已驱动往复式部件通过上冲程或下冲程的压缩空气。因此,当往复式部件反转冲程方向时,由空气供应装置16提供的压缩空气变成排放气体。
空气供应装置16通过软管20a连接到控制阀。空气供应装置16被构造成压缩空气并将压缩后的空气提供给气动马达组件26以驱动气动马达30。流体供应装置14存储用于喷射的一定量的流体。流体供应装置14通过软管20b连接到泵28。软管20c从泵28延伸到洒施器18。泵28被构造成通过软管20b从流体供应装置中抽取流体并通过软管20c将流体泵送到洒施器18。洒施器18将被泵送的流体洒施到期望的表面上。
在操作期间,控制阀将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的压缩空气引导至马达缸32中的往复式部件的相反侧,以驱动这些部件的往复运动。针对空气供应装置16的压缩空气是原动流体,该原动流体驱动马达缸32中的部件的往复运动。控制阀还接收来自马达缸32的排放气体(例如,排放流体),并将排放气体引导至排放歧管34。排放歧管34将排放气体排出到大气中。
图2A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等距视图,其中阀盖46被移除,从而可以看到控制阀38。图2B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另一等距视图。图2C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侧视图。图2D是气动马达30的分解图。将一起讨论图2A至图2D。气动马达组件26包括气动马达30、控制阀38(在图2A中最佳可见)、提升阀40a-40b和提升阀管线42a-42b。气动马达30包括马达缸32、排放歧管34、连杆36、活塞44(图2D)、阀盖46(图2B至图2C)和环48。马达缸32包括上缸壳体50(图2A、图2C和图2D)、下缸壳体52(图2B、图2C和图2D)以及缸套54(图2D)。上缸壳体50包括上端口56(图2D),并且下缸壳体52包括下端口58(图2D)。控制阀38包括空气入口60和提升阀端口62a-62b。排放歧管34包括排放入口64(图2D)。活塞44包括活塞板66和密封件68。
如图2D最佳可见,紧固件69穿过上缸壳体50延伸到下缸壳体52中。缸套54被夹在上缸壳体50和下缸壳体52之间。密封件70a设置在缸套54和上缸壳体50之间,以防止空气在缸套54和上缸壳体50之间泄漏。密封件70b设置在缸套54和下缸壳体52之间,以防止空气在缸套54和下缸壳体52之间泄漏。环48附接到上缸壳体50,以便于提升气动马达30。
活塞44设置在缸套54内,并且活塞44被构造成通过上冲程和下冲程(如图2C所示)进行往复运动,以驱动连杆36的往复运动。密封件68围绕活塞板66延伸,并防止压缩空气流过活塞板66。连杆36从活塞板66延伸穿过下缸壳体52。密封件72围绕连杆36延伸,以防止空气在连杆36和下缸壳体52之间泄漏。连杆36连接到泵28(图1)并被构造成驱动泵28。尽管气动马达30示出为包括活塞44,但应当理解,气动马达30可以包括用于驱动连杆36的往复运动的任何合适的致动器,例如设置在缸套54中的挠性隔板,并且连杆36从该挠性隔板延伸出。
上端口56延伸到上缸壳体50中,并且上端口56流体地连接到缸套54的设置在活塞44和上缸壳体50之间的内部区域。下端口58延伸到下缸壳体52中,并且下端口58流体地连接到缸套54的设置在活塞板66和下缸壳体52之间的内部区域。控制阀38安装到排放歧管34上,并且控制阀38被构造成将空气引导至上端口56和下端口58并从上端口56和下端口58接收排放气体。阀盖46安装在排放歧管34上并且在操作期间包围控制阀38。
控制阀38通过空气入口60接收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图1)的压缩空气。排放歧管34围绕缸套54延伸,并提供了使排放气体离开气动马达30的路径。控制阀38通过排放入口64将排放气体排出到排放歧管34中。排放入口64竖直地定向,使得排放入口64的高度H大于排放入口64的宽度W。竖直地定向排放入口64使排放入口64与缸套54间隔开,并且在排放气体进入排放入口64时阻止排放气体朝向缸套54膨胀。
提升阀40a设置在上缸壳体50上。提升阀管线42a从提升阀40a延伸到控制阀38上的提升阀端口62a。提升阀40b设置在下缸壳体52上。提升阀管线42b从提升阀40b延伸到控制阀38上的提升阀端口62b。
控制阀38以交替的方式将来自空气源的压缩空气引导至上端口56和下端口58,以使活塞44行进通过上冲程和下冲程。引起活塞44的往复运动的压缩空气可以被称为原动流体、驱动流体、驱动空气和/或原动空气。控制阀38内的梭阀将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的压缩空气引导至上端口56以通过下冲程驱动连杆36,或将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的压缩空气引导至下端口58以通过上冲程驱动连杆36。梭阀将排放气体从上端口56和下端口58中的另一个引导至排放歧管34。
提升阀管线42a、42b被流过控制阀38的压缩空气加压。提升阀40a、40b控制提升阀管线42a、42b的增压,以控制设置在控制阀38内的梭阀的运动。在两个提升阀40a、40b都关闭的情况下,提升阀管线42a、42b内的压力是平衡的,使得梭阀是静止的。活塞44被构造成在活塞44到达冲程的末端时接触并打开提升阀40a、40b中的一个。打开提升阀40a、40b中的一个允许提升阀管线42a、42b中的空气通过提升阀40a、40b排泄,从而减小了梭阀的一侧上的压力。另一个提升阀管线42a、42b中的压力致动梭阀,并且梭阀重新引导流至控制阀38的空气,并使活塞44反转冲程方向。
在下冲程期间,控制阀38将压缩空气引导至上端口56。上端口56将压缩空气提供给缸套54,并且压缩空气向下驱动活塞44,使得连杆36行进通过下冲程。活塞44的向下运动驱动设置在缸套54中的、在活塞44和下缸壳体52之间的空气通过下端口58离开缸套54。这种空气是排放气体。排放气体从下端口58流动到控制阀38,并且控制阀38的梭阀将排放气体引导至排放歧管34。当活塞44到达下冲程的末端时,活塞板66撞击提升阀40b的杆,使得提升阀40b打开并将提升阀管线42b中的加压空气排泄到大气中。提升阀管线42b中的压力变得低于提升阀管线42a中的压力,使得提升阀管线42a中的加压空气导致控制阀38的梭阀移动位置。在新的位置处,梭阀将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的压缩空气引导至下端口58,并接收来自上端口56的排放气体。
在上冲程期间,控制阀38将压缩空气引导至下端口58。下端口58将压缩空气提供给缸套54,并且压缩空气驱动活塞44进入上冲程。当活塞44开始上冲程时,提升阀40b关闭,并且流过控制阀38的压缩空气再次加压提升阀管线42b。活塞44的向上运动将先前提供给缸套54的空气作为排放气体驱动穿过上端口56并离开上端口56。排放气体从上端口56流动到控制阀38,并且控制阀38通过排放入口64将排放气体引导至排放歧管34。当活塞44到达上冲程的末端时,活塞板66撞击提升阀40a的杆,使得提升阀40a打开并排泄提升阀管线42a中的加压空气。提升阀管线42a中的压力因此低于提升阀管线42b中的压力,使得提升阀管线42b中的加压空气导致控制阀38的梭阀移动位置。梭阀将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的压缩空气引导至上端口56,并接收来自下端口58的排放气体。压缩空气驱动活塞44通过另一个下冲程。
图3A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局部分解图。图3B是沿图2C中的线B-B截取的气动马达组件26的等距横截面图。图3C是沿图2C中的线B-B截取的气动马达组件26的横截面图。图3D是沿图2C中的线C-C截取的气动马达组件26的横截面图。将一起讨论图3A-图3D。示出了气动马达组件26的气动马达30、控制阀38(图3A-图3C)、提升阀40a(图3A)、提升阀管线42a(图3A)和提升阀管线42b(图3A)。气动马达30包括马达缸32、排放歧管34、连杆36(图3A)、活塞44(图3B和图3C)、阀盖46(图3A-图3C)和环48(图3A)。马达缸32包括上缸壳体50(图3A和图3D)、下缸壳体52(图3A和图3D)以及缸套54(图3B-图3D)。上缸壳体50包括上端口56(图3A)。下缸壳体52包括下端口58(图3A)。控制阀38包括阀壳体74、阀垫片76、排放块体78和梭阀80(图3B和图3C)。阀壳体74包括空气入口60(图3A)和提升阀端口62a-62b(图3A)。排放块体78包括第一端口82(图3B和图3C)、第二端口84(图3B和图3C)、排放端口86(图3B-图3D)、第一臂88(图3A)和第二臂90(图3A)。排放端口86包括端口入口92、端口出口94、第一侧壁96、第二侧壁98和膨胀室100。第二侧壁98包括上游部分102和下游部分104。排放歧管34包括排放入口64、排放出口106(图3B和图3C)、内壁108、外壁110和排放通道112。
排放歧管34安装在马达缸32上。排放入口64延伸到排放歧管34中,并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控制阀38的排放气体。排放通道112在内壁108和外壁110之间延伸穿过排放歧管34,并为排放气体提供从排放入口64流动到排放出口106的流动路径。排放出口106在排放通道112的与排放入口64相反的一端处延伸到排放歧管34中,并且排放出口106被构造成将排放气体排到大气中。
上缸壳体50设置在缸套54的顶部上,并且下缸壳体52设置在缸套54的下方。缸套54通过紧固件69夹在上缸壳体50和下缸壳体52之间,该紧固件69穿过上缸壳体50延伸到下缸壳体52中。上端口56延伸到上缸壳体50中,并且下端口58延伸到下缸壳体52中。提升阀40a设置在上缸壳体50上。提升阀管线42a从提升阀40a延伸到阀壳体74的提升阀端口62a。提升阀40b设置在下缸壳体52上。提升阀管线42b从提升阀40b延伸到阀壳体74的提升阀端口62b。
紧固件114a穿过阀壳体74和阀垫片76延伸到排放块体78中。紧固件114b穿过排放块体78延伸到排放歧管34中以将控制阀38固定到排放歧管34上。排放垫片116设置在排放块体78和排放歧管34之间,并围绕排放入口64延伸。第一臂88从排放块体78突出,并通过紧固件114c附接到上缸壳体50上。第一臂88为空气提供了在排放块体78和上缸壳体50之间流动的流动路径。第二臂90从排放块体78突出,并通过紧固件114c附接到下缸壳体52。第二臂90为空气提供了在排放块体78和上缸壳体50之间流动的流动路径。阀盖46设置在控制阀38上,并通过紧固件114d附接到排放歧管34。
梭阀80设置在阀壳体74内。梭阀80以交替的方式将来自空气入口60的空气引导至第一端口82和第二端口84,以驱动活塞44通过上冲程和下冲程。梭阀80将排放气体从第一端口82和第二端口84中的另一个引导至排放端口86。阀垫片76设置在排放块体78和阀壳体74之间,并提供了一表面以使梭阀80在引导空气时抵靠该表面实现密封。
排放端口86沿着端口轴线P-P延伸穿过排放块体78。排放端口86为排放气体提供了从阀壳体74流动到排放歧管34的流动路径。排放端口86限定在第一侧壁96和第二侧壁98之间。第二侧壁98的上游部分102从端口入口92朝向排放歧管34延伸。第二侧壁98的下游部分104从上游部分102延伸到排放块体78的端口出口94。
第一侧壁96在端口入口92和端口出口94之间沿着端口轴线P-P轴向地延伸。上游部分102也在端口入口92和端口出口94之间沿着端口轴线P-P轴向地延伸。因此,排放端口86的位于上游部分102和第一侧壁96之间的部分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PW1(图3C)。第二侧壁98的下游部分104横向于端口轴线P-P延伸。端口出口94具有大于宽度PW1的宽度PW2(图3D)。如图3D所示,端口出口94具有高度PH,该高度PH大于端口出口94的宽度PW2。此外,端口出口94与排放歧管34的内壁108间隔开长度L1,与排放歧管34的外壁110间隔开长度L2,与排放歧管34的顶部间隔开长度L3,并且与排放歧管34的底部间隔开长度L4。使端口出口94与排放歧管34的每个壁间隔开允许排放气体在撞击在排放歧管34的任何表面上之前进一步膨胀和冷却。
下游部分104和第一侧壁96限定了通过排放端口86的膨胀室100。膨胀室100远离排放歧管34的内壁108膨胀,使得排放气体切向于或远离内壁108流动。使膨胀室100远离内壁108膨胀防止了排放气体撞击在内壁108上。膨胀室100朝向外壁110延伸,该外壁110暴露在大气中,因此比内壁108不易结冰。
第一侧壁96被设置成切向于排放歧管34的内壁108。如图所示,第一侧壁96与内壁108间隔开偏移长度L1。应当理解,长度L1可以是大于或等于零的任何期望的长度。使偏移长度L1大于或等于零确保了离开排放端口86的排放气体不会撞击在内壁108上。
在操作期间,空气供应装置16(图1)向阀壳体74提供压缩空气。由于文丘里效应和理想气体定律,马达缸32在操作期间基本上冷却。由于来自缸套54的传导,排放歧管34的内壁108也明显地冷却。在梭阀80位于图3B所示的位置处的情况下,梭阀80将从空气供应装置16接收到的空气引导至第一端口82。压缩空气进入第一端口82中,并通过第一臂88流动到上端口56。压缩空气通过上端口56进入缸套54中,并驱动活塞44通过下冲程。
当活塞44被驱动通过下冲程时,活塞44驱动排放气体通过下端口58离开缸套54。排放气体流过第二臂90并通过第二端口84进入排放块体78中。梭阀80将排放气体从第二端口84引导至排放端口86。
排放气体通过端口入口92进入排放端口86中,并在第一侧壁96和第二侧壁98之间流动。位于第二侧壁98的下游部分104和第一侧壁96之间的膨胀室100引起排放气体中的压力下降。该压力下降引起排放气体中的温度下降。温度下降导致排放气体中的水蒸气在排放气体撞击在排放歧管34上之前冻结成冰粒,从而防止了冰积聚在排放歧管34内。冰粒被排放气体携带穿过排放通道112,并通过排放出口106从排放歧管34中排出。
当活塞44到达下冲程的末端时,活塞44撞击提升阀40b的杆164b(图6B),从而打开提升阀40b并允许提升阀管线42b内的空气通过提升阀40b排泄。
提升阀管线42a中的空气压力使梭阀80在阀壳体74内移动位置,使得梭阀80将来自空气供应装置16的空气引导至第二端口84,并流体地连接第一端口82和排放端口86。压缩空气进入第二端口84中,并通过第二臂90流动到下端口58。压缩空气通过下端口58进入缸套54中,并驱动活塞44通过上冲程。
当活塞44被驱动通过上冲程时,活塞44驱动排放气体通过上端口56离开缸套54。排放气体流过第一臂88并通过第一端口82进入排放块体78中。梭阀80将排放气体从第一端口82引导至排放端口86。膨胀室100引起排放气体中的压力下降,该压力下降引起排放气体中的温度下降。温度下降导致排放气体中的水蒸气在排放气体撞击在排放歧管34上之前冻结成冰粒。冰粒被排放气体携带穿过排放通道112,并通过排放出口106从排放歧管34中排出。通过使水蒸气在撞击在排放歧管34上之前冻结,膨胀室100防止了冰积聚在排放歧管34内。
排放端口86提供了显著的优点。将排放端口86定向在切向于排放歧管34的内壁108的轴线P-P上,防止了排放气体撞击在排放歧管34上。防止撞击允许水蒸气在空中冻结而不是在排放歧管34的任何表面上冻结,这防止了冰的堆积。另外,位于第二侧壁98的下游部分104和第一侧壁96之间的膨胀室100引起压力下降,该压力下降引起温度下降,该温度下降允许水蒸气在撞击在排放歧管34上之前冻结。此外,将第一侧壁96定向成相对于端口轴线P-P基本上是轴向的,并且将下游部分104定向成横向于端口轴线P-P,这使得排放气体远离内壁108膨胀,进一步阻止了内壁108上的结冰。使第一侧壁96与内壁108间隔开偏移长度L1进一步防止了排放气体在排放气体离开膨胀室100时撞击在内壁108上。
图4A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局部分解图。图4B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横截面图。将一起讨论图4A和图4B。气动马达组件26′包括气动马达30、控制阀38、提升阀40a(图4A)、提升阀40b(未示出)、提升阀管线42a-42b(图4A)和排放导槽118。气动马达30包括马达缸32、排放歧管34、连杆36(图4A)、活塞44(图4B)、阀盖46和环48(图4A)。马达缸32包括上缸壳体50(图4A)、下缸壳体52(图4A)以及缸套54(图4B)。上缸壳体50包括上端口56(图4A)。下缸壳体52包括下端口58(图4A)。控制阀38包括阀壳体74、阀垫片76、排放块体78和梭阀80(图4B)。示出了阀壳体74的空气入口60(图4A)和提升阀端口62a(图4A)。排放块体78包括第一端口82(图4B)、第二端口84(图4B)、排放端口86(图4B)、第一臂88(图4A)和第二臂90(图4A)。排放端口86包括端口入口92(图4B)、端口出口94(图4B)、第一侧壁96(图4B)、第二侧壁98(图4B)和膨胀室100(图4B)。第二侧壁98包括上游部分102(图4B)和下游部分104(图4B)。排放歧管34包括排放入口64、排放出口106(图4B)、内壁108、外壁110和排放通道112(图4B)。排放导槽118包括导槽主体120、导槽凸缘122、导槽入口124和导槽出口126(图4B)。导槽主体120包括第一导槽壁128(图4B)和第二导槽壁130(图4B)。第二导槽壁130包括弯曲部分132(图4B)。
气动马达组件26′与气动马达组件26(在图3A-图3D中最佳可见)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气动马达组件26′还包括排放导槽118。排放导槽118穿过排放入口64延伸到排放歧管34的排放通道112中。导槽凸缘122设置在排放块体78和排放歧管34之间。排放导槽118通过紧固件114e连接到排放块体78,该紧固件114e穿过导槽凸缘122延伸到排放块体78中。导槽密封件133设置在导槽凸缘122和排放块体78之间。导槽主体120穿过排放入口64延伸到排放通道112中。导槽入口124邻近端口出口94设置以从端口出口94接收排放气体。导槽出口126设置在导槽主体120的与导槽入口124相反的一端处。第一导槽壁128沿着端口轴线P-P基本上轴向地延伸。第二导槽壁130也沿着端口轴线P-P从导槽入口124基本上轴向地延伸到弯曲部分132。弯曲部分132设置在第二导槽壁130的靠近导槽出口126的远端处。弯曲部分132横向于端口轴线P-P,并且被构造成将排放气体引导至排放通道112中。
在操作期间,来自排放端口86的排放气体通过导槽入口124进入排放导槽118中。排放导槽118引导排放气体经过内壁108的最靠近排放端口86的部分。弯曲部分132使排放气体转向,使得当排放气体通过导槽出口126排出时,排放气体切向于内壁108流动。排放导槽118减少了由流过排放端口86的膨胀的排放气体引起的噪音,并且进一步防止了在排放歧管34的表面上结冰。
图5A是排放导槽118的侧视图。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B-B截取的排放导槽118的横截面图。图5C是沿图5A中的线C-C截取的排放导槽118的横截面图。将一起讨论图5A-图5C。排放导槽118包括导槽主体120、导槽凸缘122、导槽入口124、导槽出口126和内衬134。导槽主体120包括第一导槽壁128(图5B)和第二导槽壁130(图5B)。第二导槽壁130包括弯曲部分132(图5B)。导槽出口126包括圆齿状部136。
排放导槽118通常由塑料或其他非金属物质制成,以降低排放导槽118的热导率。导槽凸缘122围绕导槽入口124延伸。第一导槽壁128从导槽入口124延伸到导槽出口126。第二导槽壁130从导槽入口124延伸出,并且弯曲部分132设置在导槽出口126处。内衬134设置在导槽主体120中。在一些示例中,内衬134是毛毡内衬,该毛毡内衬被构造成减少由排放气体产生的噪音。弯曲部分132被构造成使穿过排放导槽118的空气转向。围绕导槽出口126设置有圆齿状部136。圆齿状部136被构造成在穿过导槽出口126的排放气体中产生湍流,从而破坏声波并减小由气动马达组件26′(图4A-图4B)产生的噪音。
图6A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局部分解图。图6B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另一局部分解图。图6C是气动马达组件26的一部分的详细仰视图。气动马达组件26包括气动马达30、控制阀38、提升阀40a(图6A)、提升阀40b(图6B和图6C)、提升阀管线42a(图6A)和提升阀管线42b。示出了气动马达30的马达缸32、排放歧管34、连杆36和环48。示出了马达缸32的上缸壳体50(图6A)和下缸壳体52(图6B和图6C)。示出了控制阀38的阀壳体74、阀垫片76和排放块体78。
在图6A中示出了上缸壳体50的顶表面138、上壁140和提升阀容纳区域142a。顶表面138包括紧固件开口144a(图6A)和杆开口146a(图6A)。提升阀40a包括提升阀壳体152a(图6A)、阀组件154a(图6A)、第一垫片156a(图6A)、第二垫片158a(图6A)和绝缘片160a(图6A)。提升阀壳体152a包括安装凸缘162a(图6A)。阀组件154a包括杆164a(图6A)。
在图6B中示出了下缸壳体52的底表面148、下壁150和提升阀容纳区域142b。底表面148包括紧固件开口144b(图6B)(仅示出了紧固件开口144b中的一个)和杆开口146b(图6B)。提升阀40b包括提升阀壳体152b(图6B和图6C)、阀组件154b(图6B和图6C)、第一垫片156b(图6B)、第二垫片158b(图6B)和绝缘片160b(图6B和图6C)。提升阀壳体152b包括安装凸缘162b(图6B和图6C)。阀组件154b包括杆164b(图6B)。
排放歧管34围绕马达缸32设置。上缸壳体50设置在缸套54的顶侧上(在图2D中最佳可见)。紧固件开口144a延伸到顶表面138中,并且杆开口146a延伸穿过顶表面138。上壁140从上缸壳体50的顶表面138延伸出并且部分地围绕提升阀40a。上壁140限定提升阀容纳区域142a。在操作期间,上壁140保护提升阀40a免于不期望的接触。
提升阀40a在提升阀容纳区域142a内安装在顶表面138上。绝缘片160a设置在提升阀40a和上壁140之间,以使提升阀40a与上壁140热隔离。第一垫片156a设置在顶表面138和提升阀壳体152a的安装凸缘162之间,以使提升阀壳体152a与上缸壳体50热绝缘。第二垫片158a设置在安装凸缘162a的与第一垫片156a相反的一侧上。紧固件166a延伸穿过第二垫片158a、安装凸缘162a和第一垫片156a并进入到顶表面138中的紧固件开口144a中,以将提升阀40a连接到上缸壳体50。第二垫片158a防止紧固件166a的头部接触安装凸缘162a。
如上所讨论的,马达缸32在操作期间经历了明显的冷却。第一垫片156a、第二垫片158a和绝缘片160a使提升阀40a与上缸壳体50热隔离,以防止在提升阀40a中结冰。在提升阀40a通过紧固件166a固定到顶表面138的情况下,上缸壳体50和提升阀40a之间的唯一传导路径是在紧固件166a和安装凸缘162a的界面处,在该界面处紧固件166a延伸穿过安装凸缘162a。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将由绝热材料形成的衬套布置在延伸穿过安装凸缘162a的紧固件开口中,以使提升阀40a与上缸壳体50完全热隔离。
提升阀管线42a从提升阀壳体152a延伸到控制阀38。提升阀管线42a包含加压空气,该加压空气控制阀壳体74内的梭阀80(图3B中最佳所示)的致动。提升阀管线42a位于马达缸32外,这使得提升阀管线42a与马达缸32热隔离,并且使提升阀管线42a暴露在大气中。将提升阀管线42a设置在马达缸32外防止了在提升阀管线42a内结冰。
下缸壳体52设置在缸套54的底侧上(在图2D中最佳可见)。紧固件开口144b延伸到底表面148中,并且杆开口146b延伸穿过底表面148。下壁150从下缸壳体52的底表面148延伸出并且部分地围绕提升阀40b。下壁150限定提升阀容纳区域142b。提升阀40b在提升阀容纳区域142b内安装在底表面148上。在操作期间,下壁150保护提升阀40b免于不期望的接触。
绝缘片160b设置在提升阀40b和下壁150之间,以使提升阀40b与下壁150热隔离。第一垫片156b设置在底表面148和提升阀壳体152b的安装凸缘162b之间,以使提升阀壳体152b与下缸壳体52热绝缘。第二垫片158b设置在安装凸缘162b的与第一垫片156b相反的一侧上。紧固件166b延伸穿过第二垫片158b、安装凸缘162b和第一垫片156b并进入到底表面148中,以将提升阀40b固定到下缸壳体52。第二垫片158b防止紧固件166b的头部接触安装凸缘162b。
在操作期间,第一垫片156b、第二垫片158b和绝缘片160b使提升阀40b与下缸壳体52热隔离。在提升阀40b通过紧固件166b固定到底表面148的情况下,下缸壳体52和提升阀40b之间的唯一传导路径是在紧固件166b和安装凸缘162b的界面处,在该界面处紧固件166b延伸穿过安装凸缘162b。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将由绝热材料形成的衬套布置在延伸穿过安装凸缘162b的紧固件开口中,以使提升阀40b与下缸壳体52完全热隔离。
提升阀管线42b从提升阀壳体152b延伸到控制阀38。提升阀管线42b包含加压空气,该加压空气控制阀壳体74内的梭阀80的致动。提升阀管线42b设置在马达缸32外,这使得提升阀管线42b与马达缸32热隔离,并且使提升阀管线42b暴露在大气中。将提升阀管线42b设置在马达缸32外防止了在提升阀管线42b内结冰。
使提升阀40a、40b和提升阀管线42a、42b与马达缸32热隔离提供了显著的优点。第一垫片156和第二垫片158通过限制提升阀40a、40b与马达缸32接触的表面积来降低马达缸32与提升阀40a、40b之间的热导率。限制接触可以抑制提升阀40a、40b中的冰的形成,冰的形成可能会导致气动马达30卡住。另外,使提升阀40a、40b位于马达缸32的外部可以使提升阀40a、40b暴露在周围环境中,这进一步抑制了在提升阀40a、40b中结冰。使提升阀管线42a、42b位于马达缸32的外部也可以通过使提升阀管线42a、42b与马达缸32热隔离来抑制结冰。尽管气动马达组件26被描述为包括绝缘片160a、160b二者,但应当理解,气动马达组件26可以仅包括绝缘片160a、160b中的一组。在一些示例中,气动马达组件26包括在气动马达组件26的底部上的绝缘片160b,但不包括绝缘片160a。
图7A是提升阀40的局部分解图。图7B是提升阀40的俯视图。图7C是沿图7B中的线C-C截取的提升阀40的横截面图。将一起讨论图7A-图7C。示出了提升阀40的提升阀壳体152和阀组件154。提升阀壳体152包括安装凸缘162、容纳缸168和管线端口170。安装凸缘162包括紧固件开口163。容纳缸168包括排放口172。阀组件154包括阀体174和阀构件176(图7C)。阀构件176包括杆164。
阀容纳缸168从安装凸缘162延伸出。管线端口170从阀容纳缸168延伸出,并被构造成容纳提升阀管线42(在图6A-图6B中最佳可见)。排放口172延伸到阀容纳缸168中,并为空气提供了从阀容纳缸168排放到环境中的流动路径。紧固件开口163延伸穿过安装凸缘162,并容纳紧固件以将提升阀40固定到马达缸32(在图2D中最佳可见)。
阀组件154可移除地设置在阀容纳缸168中。在一些示例中,通过使阀体174和阀容纳缸168上的界面式螺纹接合来使阀组件154固定在阀容纳缸168内。阀构件176设置在阀体174内。杆164从提升阀壳体152中伸出,并被构造成延伸到马达缸32的内部中。
阀构件176通常是关闭的,并且可以在关闭位置(图7C所示)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处,阀构件176使排放口172与提升阀管线42流体地隔离,以防止空气通过排放口172离开阀构件176。在操作期间,杆164受到活塞44撞击(在图2D中最佳可见),以将阀构件176从关闭位置驱动到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处,流动路径通过阀组件154被打开,以允许提升阀管线42内的空气从排放口172中排泄。排泄空气降低了提升阀管线42内的压力,从而降低了梭阀80的一侧上的压力(在图3B中最佳可见),从而允许梭阀80移动位置。梭阀80的移位使活塞44反转冲程方向。
可以从阀容纳缸168中移除阀组件154提供了显著的优点。在阀组件154通过界面式螺纹接合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对于阀容纳缸168扭转阀组件154来移除阀组件154。因此,如果阀组件154在操作期间结冰,则用户可以从阀容纳缸168上拧下阀组件154,并加热阀组件154以去除冰。例如,用户可以将阀组件154抓在用户手中来加热阀组件154并去除冰。此外,提升阀壳体152有助于将提升阀40安装在马达缸32的外部上。因此,用户不需要拆卸气动马达30就可以访问提升阀40并为提升阀40除冰。需要更少的停机时间来对提升阀40进行除冰,因此简化了提升阀40的除冰过程。
尽管已经参照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改变。

Claims (27)

1.一种气动马达组件,包括:
气动马达缸;
排放歧管,所述排放歧管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气动马达缸延伸,所述排放歧管具有排放入口、排放出口和在所述排放入口和所述排放出口之间延伸的排放通道;以及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被构造成向所述气动马达缸提供原动流体并接收来自所述气动马达缸的排放流体,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与所述排放通道流体连通的排放端口;
其中,所述排放端口设置在端口轴线上,并且所述排放端口包括膨胀室,所述膨胀室延伸到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排放入口中,所述膨胀室远离排放歧管的内壁膨胀,使得所述膨胀室的横截面积随着所述膨胀室膨胀而增加,以便流过所述膨胀室的排放流体的压力下降并防止所述排放流体撞击在所述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控制阀还包括:
控制阀壳体;
排放块体,所述排放块体设置在所述控制阀壳体和所述排放歧管之间,所述排放块体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排放端口;以及
梭阀,所述梭阀设置在所述控制阀壳体内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梭阀流体地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排放端口,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梭阀流体地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排放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排放端口还包括:
入口,所述入口具有第一宽度;
入口通道,所述入口通道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膨胀室;以及
出口,所述出口具有第二宽度,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膨胀室的与所述入口通道相反的一端处;
其中,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排放端口还包括: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出口,所述第一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端口轴线;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所述第二壁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膨胀室的上游端,所述第二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端口轴线;以及
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延伸到所述出口,所述第三壁设置成横向于所述端口轴线;
其中,所述膨胀室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壁切向于所述气动马达缸定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气动马达缸侧向地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排放端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放端口的所述入口的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排放端口的所述出口的所述第二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还包括:
排放导槽,所述排放导槽与所述控制阀进行界面连接,所述排放导槽穿过所述排放入口延伸到所述排放通道中,并且所述排放导槽被构造成从所述排放端口接收排放流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排放导槽包括延伸到导槽出口的弯曲的远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导槽出口是圆齿状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还包括:
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一提升阀安装在所述气动马达缸的顶部上;以及
第二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安装在所述气动马达缸的底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阀和所述第二提升阀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控制阀以控制所述控制阀的梭阀的致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阀包括:
阀壳体,所述阀壳体具有基部凸缘和阀容纳缸,其中所述基部凸缘附接到所述气动马达缸的顶部;以及
阀组件,所述阀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容纳缸内并固定到所述阀容纳缸,其中,所述阀组件包括阀体、阀构件和杆,所述阀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并且所述杆从所述阀构件延伸到所述气动马达缸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还包括: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基部凸缘和所述气动马达缸的顶部之间;以及
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基部凸缘的与所述第一垫片相反的一侧上;
其中,多个紧固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垫片、所述基部凸缘和所述第一垫片并进入到所述气动马达缸中,以将所述第一提升阀固定到所述气动马达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阀体通过界面式螺纹接合固定在所述阀容纳缸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还包括:
第一提升阀管线,所述第一提升阀管线从所述第一提升阀延伸到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提升阀管线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缸外;以及
第二提升阀管线,所述第二提升阀管线从所述第二提升阀延伸到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二提升阀管线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缸外。
16.一种喷射器,包括:
泵;
气动马达组件,所述气动马达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泵,所述气动马达组件包括:
气动马达缸;
往复式活塞,所述往复式活塞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缸内;
连杆,所述连杆在所述往复式活塞和所述泵之间延伸并连接到所述往复式活塞和所述泵;
排放歧管,所述排放歧管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气动马达缸延伸,所述排放歧管具有排放入口、排放出口和在所述排放入口和所述排放出口之间延伸的排放通道;以及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被构造成向所述气动马达缸提供原动流体并接收来自所述气动马达缸的排放流体,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与所述排放通道流体连通的排放端口;
其中,所述排放端口设置在端口轴线上,并且所述排放端口包括膨胀室,所述膨胀室延伸到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排放入口中,所述膨胀室远离排放歧管的内壁膨胀,使得所述膨胀室的横截面积随着所述膨胀室膨胀而增加,以便流过所述膨胀室的排放流体的压力下降并防止所述排放流体撞击在所述内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射器,其中,所述控制阀还包括:
控制阀壳体;
梭阀,所述梭阀设置在所述控制阀壳体内;以及
排放块体,所述排放块体设置在所述控制阀壳体和所述排放歧管之间,所述排放块体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排放端口;
其中,所述梭阀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梭阀流体地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排放端口,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梭阀流体地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排放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射器,其中,所述排放端口还包括: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从具有第一宽度的入口延伸到具有第二宽度的出口,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其中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膨胀室的与所述排放端口的入口通道相反的一端处,其中所述第一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端口轴线;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所述第二壁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膨胀室的上游端,所述第二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端口轴线;以及
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延伸到所述出口,所述第三壁设置成横向于所述端口轴线;
其中,所述膨胀室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还包括:
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一提升阀安装在所述气动马达缸的外侧顶部上;以及
第二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安装在所述气动马达缸的外侧底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阀和所述第二提升阀分别通过第一提升阀管线和第二提升阀管线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一提升阀管线和所述第二提升阀管线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缸外,所述提升阀管线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控制阀的梭阀的致动。
20.一种操作气动马达组件的方法,包括:
通过梭阀将驱动空气从空气入口引导至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流体地连接到气动马达缸;
通过所述梭阀将排放空气从第二端口引导至排放端口,所述第二端口流体地连接到所述气动马达缸;以及
在所述排放空气进入排放歧管之前使所述排放空气流动穿过所述排放端口,其中,所述排放端口通过端口入口从所述梭阀接收所述排放空气,并且通过膨胀室将所述排放空气排出到所述排放歧管,所述排放端口包括: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从具有第一宽度的所述端口入口延伸到具有第二宽度的出口,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其中,所述第一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排放端口的端口轴线;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所述第二壁从所述入口延伸到所述膨胀室的上游端,所述第二壁设置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端口轴线;以及
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二壁延伸到所述出口,所述第三壁设置成横向于所述端口轴线;
其中,所述膨胀室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之间,所述膨胀室远离排放歧管的内壁膨胀,使得所述膨胀室的横截面积随着所述膨胀室膨胀而增加,以便流过所述膨胀室的排放空气的压力下降并防止所述排放空气撞击在所述内壁上。
21.一种气动马达组件,包括:
气动马达缸,所述气动马达缸包括:
上缸壳体,所述上缸壳体具有上端口;
下缸壳体,所述下缸壳体具有下端口;
马达缸,所述马达缸设置在所述上缸壳体和所述下缸壳体之间,以及
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马达缸内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马达缸内在所述上缸壳体和所述下缸壳体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排放歧管,所述排放歧管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气动马达缸延伸,所述排放歧管具有排放入口、排放出口和在所述排放入口和所述排放出口之间延伸的排放通道;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被构造成以交替的方式将空气引导至所述上端口和所述下端口以驱动所述活塞的往复运动,所述控制阀被构造成向所述气动马达缸提供原动流体并接收来自所述气动马达缸的排放流体,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与所述排放通道流体连通的排放端口;
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一提升阀设置在所述上缸壳体的外部上;
第一提升阀管线,所述第一提升阀管线从所述第一提升阀延伸到所述控制阀;
第二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设置在所述下缸壳体的外部上;以及
第二提升阀管线,所述第二提升阀管线从所述第二提升阀延伸到所述控制阀;
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阀和所述第二提升阀被构造成控制所述控制阀的梭阀的致动,所述排放端口设置在端口轴线上,并且所述排放端口包括膨胀室,所述膨胀室延伸到所述排放歧管的所述排放入口中,所述膨胀室远离排放歧管的内壁膨胀,使得所述膨胀室的横截面积随着所述膨胀室膨胀而增加,以便流过所述膨胀室的排放流体的压力下降并防止所述排放流体撞击在所述内壁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阀包括:
阀壳体,所述阀壳体具有基部凸缘和阀容纳缸,其中所述基部凸缘附接到所述气动马达缸的顶部上;以及
阀组件,所述阀组件设置在所述阀容纳缸内并固定到所述阀容纳缸,其中,所述阀组件包括阀体、阀构件和杆,所述阀构件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并且所述杆从所述阀构件穿过所述上缸壳体延伸到所述气动马达缸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还包括: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基部凸缘和所述气动马达缸的所述顶部之间;以及
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基部凸缘的与所述第一垫片相反的一侧上;
其中,多个紧固件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垫片、所述基部凸缘和所述第一垫片并进入到所述上缸壳体中,以将所述第一提升阀固定到所述气动马达缸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下缸壳体包括从所述下缸壳体的所述外部突出的多个下壁,其中,所述多个下壁限定提升阀容纳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提升阀设置在所述提升阀容纳区域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还包括:
多个绝缘片,所述多个绝缘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和所述多个下壁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阀体通过界面式螺纹接合固定在所述阀容纳缸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动马达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提升阀管线和所述第二提升阀管线设置在所述气动马达缸外。
CN201980008375.3A 2018-01-15 2019-01-11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Active CN1115873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5683.3A CN115288799A (zh) 2018-01-15 2019-01-11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17406P 2018-01-15 2018-01-15
US62/617,406 2018-01-15
PCT/US2019/013173 WO2019140175A1 (en) 2018-01-15 2019-01-11 Compressed air driven motor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5683.3A Division CN115288799A (zh) 2018-01-15 2019-01-11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7314A CN111587314A (zh) 2020-08-25
CN111587314B true CN111587314B (zh) 2022-09-06

Family

ID=653245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8375.3A Active CN111587314B (zh) 2018-01-15 2019-01-11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CN202210995683.3A Pending CN115288799A (zh) 2018-01-15 2019-01-11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5683.3A Pending CN115288799A (zh) 2018-01-15 2019-01-11 压缩空气驱动式马达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306590B2 (zh)
EP (2) EP3740655B1 (zh)
JP (1) JP7357623B2 (zh)
KR (2) KR102446833B1 (zh)
CN (2) CN111587314B (zh)
WO (1) WO20191401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0655B1 (en) * 2018-01-15 2022-03-09 Graco Minnesota Inc. Compressed air driven motor
US11613374B2 (en) * 2021-06-11 2023-03-28 Stephen David Detar Encased exhau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53478A (en) 1919-09-09 1920-09-21 George W Kirk Muffler
US1601136A (en) 1924-10-29 1926-09-28 Maxim Silencer Co Silencer
US1713047A (en) 1924-11-14 1929-05-14 Maxim Silencer Co Means for adjusting oscillation period of exhaust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US2405317A (en) 1943-04-29 1946-08-06 Mccollum Thelma Heater
US3066755A (en) 1960-04-21 1962-12-04 Diehl William Carl Muffler with spiral partition
US3465686A (en) * 1967-10-16 1969-09-09 Francis A Nugier Air operated hydraulic pump
US3459275A (en) 1968-08-05 1969-08-05 Niles Pressluftwerkzeuge Veb Soundproof compressed-air machine
GB1301387A (zh) * 1969-03-21 1972-12-29
US3618468A (en) * 1969-06-24 1971-11-09 Aro Corp Reciprocating air motor exhaust assembly
DE2015472A1 (de) * 1970-04-01 1971-10-07 Harry Kruger GmbH, 4812 Brackwede Schubkolbenmotor
US3635299A (en) 1970-04-20 1972-01-18 Gardner Denver Co Muffler for pneumatic tool
US3675732A (en) 1971-05-17 1972-07-11 Nordson Corp Muffler for pneumatic motor
US3943823A (en) * 1974-06-13 1976-03-16 Nordson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double acting air motor
US3993159A (en) 1975-01-06 1976-11-23 Dresser Industries, Inc. Muffler for a governed pneumatic tool
US4113052A (en) 1976-12-13 1978-09-12 Berkmont Industries Unitary elastic muffler assembly for a pneumatic device
US4079809A (en) 1977-07-13 1978-03-2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 Muffler for pneumatic drill
DE2827279C2 (de) 1978-06-21 1986-06-12 Signode Corp., Glenview, Ill. Abluftschalldämpfer für tragbare pneumatische Eintreibgeräte
US4789131A (en) * 1987-09-09 1988-12-06 Graco Inc. Pilot valve
US4846045A (en) * 1987-12-07 1989-07-11 Mcneil (Ohio) Corporation Expansible chamber motor
US4921408A (en) * 1988-11-28 1990-05-01 Graco Inc. Non-icing quiet air-operated pump
JPH02245401A (ja) * 1989-03-17 1990-10-01 Nippon Gurei Kk エアモータの凍結防止装置
GB9315736D0 (en) * 1993-07-29 1993-09-15 Binks Bullows Ltd Motor
US5559310A (en) 1995-04-26 1996-09-24 Ingersoll-Rand Company Muffler for air operated reciprocating pumps
CN101495339A (zh) * 2006-07-26 2009-07-29 格雷索明尼苏达有限公司 抗结冰降噪的风动机排气装置
US7587897B2 (en) * 2007-04-10 2009-09-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agnetically sequenced pneumatic motor
KR101623229B1 (ko) * 2009-05-19 2016-05-20 그라코 미네소타 인크. 공압 작동식 파일럿 밸브
KR101760542B1 (ko) * 2010-06-24 2017-07-21 그라코 미네소타 인크. 유체 프로포셔너용 유체 순환 밸브 조립체
ES2616113T3 (es) * 2010-06-24 2017-06-09 Graco Minnesota Inc. Dosificador de fluido de doble bomba con posición de motor ajustable
KR101934132B1 (ko) * 2011-04-27 2019-04-05 그라코 미네소타 인크. 공기 모터 파일럿 밸브의 왕복 운동시 파편의 발생을 방지하는 방법
KR101662583B1 (ko) * 2014-10-29 2016-10-05 주식회사 데코엔지니어링 고점성 공압펌프의 스위칭유니트
EP3740655B1 (en) * 2018-01-15 2022-03-09 Graco Minnesota Inc. Compressed air driven 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40175A1 (en) 2019-07-18
KR102648585B1 (ko) 2024-03-19
JP7357623B2 (ja) 2023-10-06
KR20220132060A (ko) 2022-09-29
EP3740655B1 (en) 2022-03-09
EP4023854A1 (en) 2022-07-06
US11306590B2 (en) 2022-04-19
US20220213789A1 (en) 2022-07-07
KR20200102516A (ko) 2020-08-31
EP4023854B1 (en) 2023-09-06
CN111587314A (zh) 2020-08-25
KR102446833B1 (ko) 2022-09-26
CN115288799A (zh) 2022-11-04
US20200392949A1 (en) 2020-12-17
JP2021510792A (ja) 2021-04-30
EP3740655A1 (en) 2020-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13789A1 (en) Compressed air driven motor
US5957670A (en) Air driven diaphragm pump
KR101279091B1 (ko) 내부 단열을 갖춘 밀폐형 압축기
KR100298229B1 (ko) 이단의공기밸브작동기를가진더블다이어프램펌프
US664494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ce formation in gas-driven motors
US5626467A (en) Modular pump
CN100347447C (zh) 用于往复式密封压缩机的吸入式消声器
US7631725B2 (en) Exhaust system
GB1301386A (zh)
EP0708244A2 (en) Reduced icing air valve
US20090038329A1 (en) Suction muffler for a refrigeration compressor
US5161450A (en) Air motor with warm air introduction means to prevent freezing
US20050123426A1 (en) Multi-directional pump
JP4850843B2 (ja) 補強されたピストンチャンネルを備えた圧縮機
CN112567134B (zh) 用于压缩机的气缸盖
US5737920A (en)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of icing in air motors
EP0666961B1 (en) Air motor with means to prevent freezing
US20130263615A1 (en) Oscillating flow freezer
US694299A (en) Air compressor and cooler.
WO2020013722A2 (en) Horizontal gas compressor with free lifting piston
KR20060127908A (ko) 압축기용 배출 시스템
KR20110009444A (ko)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시스템
KR100593389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의 헤드커버조립체
WO2012165581A1 (ja) 真空ポンプ
KR20070028936A (ko) 실린더 블록의 크로스드릴 홀 냉각성능 향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