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6864B -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864B
CN111586864B CN202010079619.1A CN202010079619A CN111586864B CN 111586864 B CN111586864 B CN 111586864B CN 202010079619 A CN202010079619 A CN 202010079619A CN 111586864 B CN111586864 B CN 1115868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radio resource
random access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96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864A (zh
Inventor
S.瓦格尔
R.苏西泰瓦尔
F.冈纳森
A.维塞利
A.森顿扎
M.弗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to CN2020100796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8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在无线设备(1500)中执行的、用于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1,2)的连接的方法(100)。方法(100)包括: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100)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102)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配置的改变;以及在应用配置的改变之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103)随机接入过程。本公开涉及对应的无线设备以及网络节点中的方法、网络节点、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本申请是如下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名称: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申请号:201480043626.9;申请日:2014年6月19日。
技术领域
本公开针对无线通信,更具体地,针对解决在支持无线设备到两个基站同时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连接问题。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蜂窝无线电系统中,无线终端(也被称作用户设备单元节点、UE、移动终端、和/或移动台)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进行通信,该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提供对诸如互联网和/或公共交换通信网络(PSTN)等数据网络的访问。RAN覆盖被划分成小区区域的地理区域,其中的每个小区区域由无线电基站(也被称作基站、RAN节点、“NodeB”、和/或增强NodeB“eNodeB”)提供服务。小区区域是由基站站点处的基站设备提供无线电覆盖的地理区域。基站通过无线电通信信道与基站范围内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蜂窝通信系统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基于例如WCDMA(宽带码分多址接入)、HSPA(高速数据分组接入)以及长期演进(LTE)无线技术的移动宽带数据服务。此外,由于为数据应用而设计的新设备的引入的推动,终端用户的性能需求正在稳步提高。日益增长的移动宽带的采用已经导致了由高速无线数据网络所处理的数据量的显著增长。因此,使得蜂窝运营商能够更有效地管理网络的技术是所期望的。
用于提高下行链路性能的技术可能包括4支路的MIMO、多流通信、多载波部署等。由于每个链路的频谱效率可能正接近理论极限,所以未来的步骤可能包括提高每个单元区域的频谱效率。例如,通过改变传统网络的拓扑以在整个小区提供改善的一致的用户体验,可以获得无线网络更高的效率。目前,正在为3GPP开发所谓的异构网络,例如,在如下文档中所讨论:RP-121436,“UMTS异构网络的研究”(“Study on UMTSHeterogeneousNetworks”,TSG RAN会议#57,美国芝加哥,2012年9月4日到9月7日”);R1-124512,“UMTS异构网络的初步考虑”(“Initial considerations on HeterogeneousNetworks forUMTS”,爱立信和ST-爱立信,3GOO TSG RAN WG1会议#70bis,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2012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以及R1-124513,“异构网络部署场景”(“Heterogeneous NetworkDeployment Scenarios”,爱立信和ST-爱立信,3GPP TSG RANWG1会议#70bis,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2012年10月8日至10月12日)。
同构网络是规划布局中的基站(也被称作NodeB、增强NodeB、或eNB)网络,用于为用户终端(也被称作用户设备节点、UE、和/或无线终端)集合提供通信服务,在该网络中的所有基站可以具有相似的发射功率等级、天线方向图、接收器噪声门限和/或到数据网络的回程连接。此外,同构网络中的所有基站都为网络中的用户终端提供不受限制的接入,并且每个基站可以为大致相同数目的用户终端提供服务。这种类别的现有蜂窝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例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CDMA、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LTE(长期演进)、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等。
在异构网络中,低功率基站(也被称作低功率节点、LPN、微节点、微微节点、毫微微节点、中继节点、远程无线电单元节点、RRU节点、小小区、RRU等)可以与规划和/或常规放置的宏基站一同部署或作为其叠加。宏基站(MBS)因此能够在相对较大的宏小区区域上提供服务,而每个LPN可以在相对较大的宏小区区域之内的各个相对较小的LPN小区区域提供服务。LPN发射的功率(例如,2瓦特)与宏基站发射的功率(例如,典型的宏基站为40瓦特)相比可以相对较小。可以部署LPN来例如减少/消除由宏基站所提供的覆盖中的覆盖漏洞,和/或卸载(off-load)来自宏基站的业务(例如,以提高也被称作热点的高业务位置的容量)。由于具有更低的发射功率和更小的物理尺寸,LPN可以提供站址获取的更大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在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成员之间关于LTE规范Rel-12的发展的最初讨论中,建议的研究项目之一是由多于一个eNB来同时为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的可能性。在下面的公开内容中,将其称之为“双连接”。LTE的控制平面过程必须进行更新,以对其进行支持。
使用双连接,激活新的配置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UE可以连接至主eNB(MeNB),并且在被提供以机会时(例如,当处于通过附加无线电资源的方式为UE提供增容的LPN的覆盖之内时),增加与辅eNB的连接。具有两个(或更多)这样的连接,UE可以仅与MeNB保持控制信令连接,并且因此只有主eNB(MeNB)知道何时UE已经应用了朝向SeNB的重新配置。MeNB需要向SeNB通知UE已经应用了重新配置。然而,与此同时,UE可以继续使用SeNB的无线电资源进行通信。针对这种通信的配置可以是旧的或者是新的,而SeNB并不知道。一种可能将会是指示激活时间,如同例如3G/HSPA中使用的一样,根据它来应用配置。然而,必须保守地设置这种激活时间,以保证UE在激活之前将接收到这种配置,由此这增加了无线电资源重新配置的延迟。
本公开的目标是解决或至少缓解以上提及的多个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第一个方面,通过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用于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的连接的方法,实现了这一目标。该方法包括:从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配置的改变;以及在应用配置的改变之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该方法实现了改变在双连接设置中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配置。该方法保证第二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在同一时刻改变到新的配置,并且为重新配置提供了在延迟上高效的方式。通过在已经执行重新配置时向第二网络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使得第二网络节点获知无线设备已经接收并且应用了新配置的事实,即无线设备已经改变为新配置。
根据第二个方面,通过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的连接的无线设备实现了这一目标。该无线设备被配置为:从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配置的改变;以及在应用配置改变之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根据第三个方面,通过用于无线设备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的连接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这一目标。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无线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无线设备执行上述第一个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四个方面,通过包括上述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在其上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装置,实现了这一目标。
根据第五个方面,通过在第一网络节点中执行用于管理无线设备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方法,实现了这一目标。该方法包括,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针对无线设备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响应于并且基于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无线设备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以及从无线设备接收消息,该消息指示配置的改变已完成。
根据第六个方面,通过用于管理无线设备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第一网络节点,实现了这一目标。第一网络节点被配置成: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针对无线设备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响应于并且基于从第二网络节点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无线设备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以及从无线设备接收消息,该消息指示配置的改变已完成。
根据第七个方面,通过用于第一网络节点的、用于管理无线设备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这一目标。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第一网络节点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第一网络节点执行上述第五个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八个方面,通过包括上述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在其上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装置,实现了这一目标。
根据第九个方面,通过在第二网络节点中执行用于管理无线设备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方法,实现了这一目标。该方法包括,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针对无线设备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无线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向无线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根据第十个方面,通过用于管理无线设备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第二网络节点,实现了这一目标。第二网络节点被配置成:向第一网络节点发送针对无线设备与第二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无线设备接收随机接入前导;以及向无线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根据第十一个方面,通过用于第二网络节点的、用于管理无线设备到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的连接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这一目标。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第二网络节点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第二网络节点执行上述第九个方面的方法。
根据第十二个方面,通过包括上述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在其上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装置,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阅读了下面的描述和附图之后,将更清楚本公开的另外的各个方面、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总体E-URTAN架构的示意图/框图。
图2是示出E-URTAN与演进分组核心(EPC)之间的功能划分的框图。
图3是示出用户平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控制平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流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具有高功率的宏节点和低功率的微微节点的异构部署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示例异构部署的示意图,其中的微微节点对应其自身的小区(“微微小区”)。下标“p”和“m”分别表示微微小区和宏小区的公用信号/信道。
图8是示出示例异构部署的示意图,其中的微微节点不对应其自身的小区。
图9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单频网(SFN)操作的示意图,在其中从宏节点到无线终端和从微微节点到无线终端具有相同的传输。
图10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与UE(无线终端)的双连接操作的示意图,UE具有与主(宏)节点和辅(微微)节点二者的多连接。
图11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多连接的协议架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LTE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用于双连接的控制平面端接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主eNB和辅eNB之间的参数协商的示例过程的信号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用于配置移动终端朝向辅eNB的连接的示例过程的信号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从移动终端角度的示例技术的步骤的处理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用于改变移动终端与辅eNB之间的连接的配置的示例过程的信号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用于配置移动终端朝向辅eNB的连接的另一个示例过程的信号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移动终端的元件的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网络节点的元件的框图。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境。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无线设备中的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3示出了包含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无线设备。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第一网络节点中的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5示出了包含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第一网络节点。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7示出了包含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第二网络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创造性构思,在附图中示出了创造性构思的实施例的多个示例。然而,创造性构思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该视为被限制于本文所阐述的这些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的提供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将更全面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创造性构思的范围。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并不相互排斥。可以将一个实施例中的部件默认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存在或使用。
仅仅出于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在本文中,在通过无线电通信信道与无线终端(也被称作UE)进行通信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中操作的情境下,对创造性构思的这些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需要理解的是,创造性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一般可以在任何类型的通信网络中实现。如在本文所使用的,无线终端或UE可以包括从通信网络接收数据的任何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膝上型/便携式计算机、袖珍计算机、手持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机器到机器(M2M)型设备或MTC型设备、具有无线通信接口的传感器等。
在下文中,为了帮助透彻地理解本公开的情境,对多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在RAN的一些实施例中,数个基站可以连接(例如,通过陆上线路或者无线电信道)至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有时也被称作基站控制器(BSC),可以管理和协调与其连接的多个基站的多种活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可以连接至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根据RAN的某些其他的实施例,基站可以不经中间的独立的RNC而连接至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例如,在基站和/或核心网络处实现了RNC的功能。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发展而来,并且旨在提供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技术的改善的移动通信服务。UTRAN(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的简称)是构成UMTS无线电接入网络的NodeB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总称。因此,UTRAN实质上是针对UE使用宽带码分多址的无线电接入网络。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经着手进一步演进基于UTRAN和基于GSM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技术。在这一方面,在3GPP内部继续进行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规范化。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包括长期演进(LTE)和系统架构演进(SAE)。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公开中使用了来自WCDMA和/或HSPA的术语以举例说明创造性构思的实施例,但是不应该将其视为将创造性构思的范围限制为仅仅是这些系统。其他无线系统,包括3GPP(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UMB(超移动宽带)、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等,也能够从采用本文所公开的创造性构思的实施例而受益。
还需要注意的是,诸如基站(也被称作NodeB、eNodeB或演进NodeB)和无线终端(也被称作用户设备节点或UE)的术语应该被视为是非限制性的,并且并不暗示两者之间的某种层级关系。一般而言,基站(例如,“NodeB”或“eNodeB”)和无线终端(例如,“UE”)可以被视为通过无线射频信道彼此通信的各自不同的通信设备的示例。虽然本文所讨论的实施例可能集中在从NodeB到UE的下行链路中的无线传输,但是,创造性构思的各个实施例也可以例如在上行链路中应用。而且,虽然下面的描述出于说明的目的,集中于其中所描述的多个解决方案被应用于异构网络的示例实施例,异构网络包含功率相对较大的(例如,“宏”)基站和功率相对较小的节点(例如,“微微”)基站的混合,但是,可以将所描述的技术应用于包括同构配置及异构配置的任何适合的网络类型。因此,所描述的配置所涉及的基站可以彼此相似或相同,或者可以在发射功率、发射器-接收器天线数目、处理能力、接收器和发射器特性和/或其他功能或物理性能上有所不同。
随着用户友好型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的激增,通过移动网络使用诸如视频流的高数据速率业务日益变得普遍,极大地增加了移动网络中的业务量。因此,保证移动网络的容量随着这种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而保持增长,在移动网络社区中显得格外紧迫。诸如长期演进(LTE)的最新的系统,特别是在其与干扰消除技术结合时,具有非常接近理论上的香农极限的频谱效率。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有两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式:对当前网络持续升级以支持最新的技术;以及使每个单元区域中的基站的数目更加密集。
还有另外一种正在得到高度关注的方式是使用异构网络,在其中使用数个低功率基站对传统的预规划的宏基站(被称作宏层)进行补充,这些低功率基站以相对非规划的方式进行部署。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经将异构网络的概念作为对LTE最新增强(例如,LTE的Rel-11)的核心研究项目之一而引入,而且已经定义了实现异构网络的数个低功率基站(诸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也被称作家庭基站或HeNB)、中继、RRH(远程射频头))。
已经开始了对LTE的Rel-12的最初讨论,而所提出的研究项目之一就是从多于一个eNB(也被称作基站)同时为用户设备节点(也被称作UE、无线终端等)提供服务的可能性。当前用于LTE的传统切换机制可能必须进行更新以对其进行支持。
演进的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包含被称作增强的NodeB(eNB或eNodeB)的基站,其向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接。eNB使用X2接口彼此互连。eNB还使用S1接口与EPC(演进分组核心)连接,更具体地,通过S1-MME接口的方式与MME(移动性管理实体)连接,并且通过S1-U接口的方式与服务网关(S-GW)连接。S1接口支持MME/S-GW和eN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在图1中示出了E-UTRAN架构。
eNB支持(host)诸如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无线电承载控制、接纳控制、朝向服务网关的用户平面数据的头压缩、和/或朝向服务网关的用户平面数据路由的功能。MME是处理UE和CN(核心网络)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MME的重要功能涉及连接管理和承载管理,其经由非接入层(NAS)协议进行处理。S-GW是用于UE移动性的锚点,并且还包含其他功能,诸如在UE正被寻呼时临时DL(下行链路)数据的缓冲、至正确eNB的分组路由和转发、和/或用于计费和合法侦听的信息的收集等。PDN网关(P-GW)是负责UE的IP地址分配以及服务质量(QoS)执行的节点(如下文所进一步讨论)。
图2示出了不同节点的功能概述,读者可以参考3GPP TS 36.300v11.5.0以及其中的参考文献以获得不同节点的功能的更多细节。在图2中,方框eNB、MME、S-GW以及P-GW示出了逻辑节点;方框小区间RRM、RB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无线电接纳控制、eNB测量配置和规定、动态资源分配(调度器)、NAS安全、空闲状态移动性处理、EPS承载控制、移动性锚定、UE的IP地址分配以及分组过滤示出了控制平面的功能实体;而方框RRC、PDCP、RLC、MAC以及PHY示出了无线电协议层。
E-UTRAN的无线电协议架构被划分成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图3示出了用户平面的协议栈。用户平面的协议栈包含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以及介质访问控制(MAC),它们都在eNB处端接。PDCP管理用户平面中的IP分组,并且执行诸如头压缩、安全以及在切换期间重新定序和重传的功能。RLC层主要负责PDCP分组的分段(以及相应的组装),以使其符合实际将要通过空口传输的大小。RLC能够以非确认模式或以确认模式进行操作,其中确认模式支持重传。MAC层执行对来自不同无线电承载的数据的复用,并且由它将将要提供的分组的大小通知给RLC,分组的大小根据每个无线电承载所需的QoS(服务质量)和UE的当前可用能力来确定。
图4示出了控制平面协议栈。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之下的各个层执行与用户平面相同的功能,但是在控制平面中不存在头压缩。RRC的主要功能是系统信息广播、RRC连接控制(RRC连接建立、修改和释放;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和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建立;切换;低协议层的配置;无线电链路故障恢复等)以及测量配置和报告。可以在3GPPTS36.331v11.3.0中找到RRC协议的功能和过程的细节。
使用eNB UE S1AP ID,通过S1接口在eNB内UE被唯一地标识。当MME接收到eNBUES1AP ID时,MME在该UE的UE关联逻辑S1连接期间对其进行存储。一旦由MME获知,就将该IE(信息元素)包含在所有的UE关联逻辑S1-AP信令中。eNB UE S1AP ID在eNB内是唯一的,在目标eNB切换之后,UE被分配新的S1AP ID。
从MME侧来看,通过使用MME UE S1AP ID,UE被唯一地标识。当eNB接收到MMEUES1AP ID时,eNB在该UE的UE关联逻辑S1连接期间对其进行存储。一旦由eNB获知,就将该IE(信息元素)包含在所有的UE关联逻辑S1-AP信令中。MME UE S1AP ID在MME内是唯一的,如果UE的MME改变(例如,在连接到不同MME的两个eNB之间切换),那么MME UE S1AP ID就改变。
在图5中示出了用户平面数据流和控制平面数据流。每个UE只有一个MAC实体(除非UE支持载波聚合情况下的多个载波),并且为了快速重传,在这个MAC实体之下可以同时运行数个混合ARQ(HARQ)过程。存在用于每个无线电承载的单独的RLC实体,并且如果该无线电承载被配置成使用PDCP,还将存在用于该承载的一个单独的PDCP实体。只有在承载专用于UE时,才将该承载配置成使用PDCP。换言之,组播和广播数据在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二者中都不使用PDCP,并且PDCP仅用于控制平面中的专用控制消息和用户平面中的专用UL/DL数据。
在传输侧,各层都从高层接收服务数据单元(SDU),并且都向低层发送协议数据单元(PDU)。例如,向RLC发送PDCP PDU,而从RLC角度来看,这些PDCP PDU是RLC SDU,随后向MAC发送RLC PDU,从MAC角度来看,这些RLC PDU是MAC SDU。在接收端,过程是相反的(即,各层将SDU传递给其上的层,SDU在上层中被认为是PDU)。
UE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每个应用都具有不同的QoS(服务质量)需求(例如,VoIP、浏览、文件下载等)。为了支持这些不同的需求,建立不同的承载,每个承载都与各自的QoS关联。EPS承载/E-RAB(无线电接入承载)是在EPC/E-UTRAN中用于承载级(bearerlevel)QoS控制的粒度等级。也就是说,映射到相同EPS承载的服务数据流(SDF)接收相同承载级的分组转发处理(例如,调度策略、队列管理策略、速率整形策略、RLC配置等)。
在UE连接至PDN(分组数据网络)时,建立一个EPS承载/E-RAB,并且在PDN连接的整个生存期保持建立,从而为该UE提供到该PDN的始终在线(always-on)的IP连接。将该承载称作默认承载。将建立到同一PDN的任何附加的EPS承载/E-RAB都称作专用承载。默认承载的初始承载级的QoS参数值由网络根据签约数据(subscription data)进行指定。只能由EPC做出建立或修改专用承载的决定,并且始终由EPC来指定承载级的QoS参数值。
EPS承载的分组通过UE和eNB之间的无线电承载传送。S1承载在eNB和S-GW之间传送EPS承载的分组。E-RAB实际上是这两个承载(即,无线电承载和S1承载)的级联,并且以一对一的形式映射这两个承载。S5/S8承载传送S-GW和PG-W之间的EPS承载的分组,并且完成EPS承载。这里E-RAB和S5/S8之间也存在一对一映射。
异构网络和双/多连接
如图6中示出的异构部署或者异构网络,包括以不同发射功率和重叠覆盖区域操作的网络传输节点(例如,微节点和微微节点或基站)。异构部署/网络被认为是令人关注的蜂窝网络的部署策略。在这种部署中,通常假定低功率节点(“微微节点”)在需要/希望提高数据速率/容量的局部区域中提供高数据速率(M比特/s)和/或提供提高的容量/高容量(用户数/m2或M比特/s/m2),而假定高功率节点(“宏节点”)提供整个区域的覆盖。在实际中,宏节点可以对应于当前部署的宏小区,而微微节点是在之后部署的节点,用于在需要/希望的宏小区覆盖区域内提供扩展容量和/或可获得的数据速率。图6示出了具有较高功率宏节点和较低功率微微节点的异构部署。在通常情况下,在宏节点的覆盖区域内可能存在多个微微节点。
图7示出了其中的微微节点对应于其自身的小区(“微微小区”)的异构部署。下标“p”和“m”分别表示微微小区和宏小区的公共信号/信道。异构部署的微微节点可以如图7所示地作为其自身的小区(“微微小区”)进行操作。这意味着,除了下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接收,微微小区也传输与小区关联的整个公共信号/信道的集合。在LTE情境下,整个公共信号/信道的集合包括:
·与微微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对应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PSS和SSS)。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同样与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对应。CRS例如可以被用于下行链路信道估计,从而实现下行链路传输的相干解调。
·广播信道(BCH),其具有相应的微微小区系统信息。还可以在PDSCH物理信道上传输附加的系统信息。
由于微微节点传输公共信号/信道,所以终端(UE、用户设备)能够检测和选择(连接至)对应的微微小区。
如果微微节点对应于其自身的小区,除了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或PDSCH上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之外,将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所谓L1/L2控制信令(以及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或PCFICH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或PHICH)从微微节点传输至所连接的终端。L1/L2控制信令例如为小区内的终端提供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以及混合ARQ相关的信息。在图7中示出了这种情况。
图7示出了其中的微微节点对应于其自身的小区(“微微小区”)的异构部署。下标“p”和“m”分别表示微微小区和宏小区的公共信号/信道。如图7中所示,微微节点使用/传输其自身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PSSp和SSSp、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p以及广播信道BCHp,它们都独立于(例如,不同于)主节点使用/传输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PSSm和SSSm、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m以及广播信道BCHm。因此,UE能够通过微微节点进行通信,而无需宏节点的支持。
可选择地,异构部署内的微微节点可以不对应于其自身的独立的小区,而是可以提供叠加宏小区的数据速率和/或容量“扩展”。有时被称作“共享小区”或“软小区”。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是CRS、PBCH(物理广播信道)、PSS和SSS从宏节点(而不是从微微节点)传输。可以从微微节点传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为了实现PDSCH的解调和检测,尽管事实上没有从微微节点传输CRS,但是可以从微微节点与PDSCH一同传输DM-RS(下行链路调制参考信号)。UE特定参考信号随后能够由终端用于PDSCH解调/检测。在图8中示出了这种情况,图8示出了其中的微微节点不对应或不限定其自身的小区的异构部署。
如上所述,从微微节点传输数据而不传输CRS可能需要在无线终端UE(“非传统终端”)中/处支持DM-RS。在LTE中,Rel-10中支持用于FDD的基于DM-RS的PDSCH接收,而对于L1/L2控制信令,在Rel-11中规划了基于DM-RS的接收。对于不支持基于DM-RS的接收的终端(“传统终端”),在共享小区设置中的一种可能是利用SFN类型(单频网络类型)的传输。在实质上,从宏节点和微微节点同时传输传统终端所需要的信号和信道的相同副本。从终端的角度,这将被视为单个传输。在图9中示出的这种操作(即,从宏节点和微节点到终端的相同传输的SFN操作),可能仅仅提供了SINR增益,该SINR增益能够转化为更高的数据速率,但是却不能转化为容量的提高,这是因为传输资源不能在同一小区内跨站点重用。如图10所示,SFN操作可以被提供以从宏节点和微微节点到无线终端UE的相同传输。
假定宏节点能够提供覆盖,且微微节点的提供仅仅是用于容量提高(即,减少覆盖漏洞),那么另一种可选择的架构是其中UE处于微微节点的覆盖区域之内时,UE始终保持到宏节点(或者更一般地被称作“主eNB”(MeNB))的连接,并且增加到微微节点(或者更一般地被称作“辅eNB”(SeNB))的连接。UE和MeNB之间的链路可以被称作“锚定”链路,而UE和SeNB之间的链路可以被称作“增强(booster)”链路。当这两个连接都激活时,锚定链路可以用于控制信令,而增强链路用于数据。而且,经由锚定链路发送数据也是可能的。在图10中示出了这种情况,即,UE的双连接操作具有与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同时的激活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与之前的情况相同,其中示出了仅由MeNB发送系统信息,但是从SeNB发送系统信息仍然是可能的。如图10所示,在软小区操作中,UE可能具有与锚定节点和增强节点(也被称作宏节点和微微节点)的多个连接。
双连接的协议架构
术语“双连接”被用于指其中UE消耗由连接至非理想回程的至少两个不同的网络点所提供的无线电资源的操作。而且,UE的双连接中所涉及的每个eNB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无需依赖eNB的功率类别并且能够在不同UE之间变化。
为了支持到微节点和微微节点的多连接,可能有用于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二者的多种架构选择。对于用户平面,可以提供集中式的方式,在其中PDCP(或者甚至是RLC)仅端接于锚定节点处并且增强节点端接于RLC(或者甚至是MAC)级。可以采用分散式(decentralized)的方式来使增强节点端接于PDCP级。在控制平面中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即分布式或集中式PDCP/RLC),但是在此之上可以提供附加维度的RRC集中和分布。图11示出了其中用户平面使用分布式PDCP、而控制平面在锚定节点处PDCP级被集中的示例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架构。可以注意到,在图11中,通过使用如多路径TCP(MPTCP)等高层聚合协议,可以实现用户平面的聚合(即,可以在锚定链路和增强链路上的对属于一个应用数据流的分组进行分割的可能性)。
随机接入(RA)作为上行链路控制过程,使UE能够接入网络。RA过程用于三个主要的目的:
·RA过程使UE将自身的上行链路(UL)定时与eNodeB所期望的定时对准,从而最小化与其他UE传输的干扰。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在E-UTRAN中需要UL定时对准。
·RA过程为UE提供了用来将自身存在通知给网络的方式,并且使得eNodeB能够为UE给出到系统的初始接入。
·RA过程将UE在其上行链路缓冲器中有数据通知eNB。
除了在初始接入期间使用RA过程之外,在UE已经丢失了上行链路同步时也使用RA过程。
基本的RA过程是如图12中所概括的四个阶段的过程,由此示出了LTE中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阶段1包括由UE传输随机接入前导,从而使得NodeB能够估计UE的传输定时。上行链路同步是必需的,否则UE不能传输任何上行链路数据。在这一步骤中使用的前导可以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由UE随机选择,或者在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由网络指定。后一种解决方案可以用于切换情形,例如,在目标eNB可以向源eNB信号传送专用随机接入信息而源eNB将进一步向UE传递这一信息时。
·阶段2包括网络传输随机接入响应消息。该消息包括用于校正上行链路定时的定时提前命令,所述定时提前命令基于第一步骤中的到达时间的测量。除了建立上行链路同步之外,第二步骤还分配上行链路资源。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给UE的临时标识符被包含在内,将在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三步骤中使用。
·阶段3包含从UE到eNB的信令,该信令也被称作Msg3。这一步骤包含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中。这一消息的主要功能是唯一地标识UE。这一信令的准确内容取决于UE的状态,例如,其之前是否为网络所知。在连接状态下,UE至少将其C-RNTI包含在Msg3消息中。
·阶段4,最后一个阶段,其负责竞争解决,从而解决假使多个UE试图在相同资源上接入系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该阶段用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阶段1——随机接入前导
UE获取与以下相关的信息:哪些前导可用(无论是随机选择一个或者使用指定的一个),是应该使用一个前导还是应该使用重复的前导,在基站处的期望接收功率等级,在前导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功率增量步长,随机接入前导传输的最大数目是多少,允许何时传输前导等。
如果UE经由专用信令获取了阶段I的信息,诸如在执行作为切换的一部分的随机接入时(由目标小区发起专用信令,通过服务小区转发至UE),就可以配置特定的前导。而且,定时器T304以专用信令所提供的值启动。
UE结合所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前导传输的随机接入资源。该信息要么与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同步有关,要么与非服务小区有关。后者可以是随机接入用于切换期间在目标小区中应用的情况。
阶段2——随机接入响应
UE监测小区的PDCCH以获取RA响应窗口内的随机接入响应,RA响应窗口起始于包含前导传输结束的子帧加上三个子帧的子帧处,并且具有ra-ResponseWindowSize(ra-响应窗口尺寸)的长度。
如果没有接收到响应,同时已经达到了前导传输的最大数目,或者定时器T304超时,那么就认为切换尝试失败并且通知高层。然后,UE发起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以恢复与源小区的连接,指定重建原因为切换失败。而且,准备无线电链路故障报告。
用于双连接的控制平面协议端接
对用于双连接的控制平面端接,目前存在不同选择。本文所考虑的选择是其中UE具有一个单独的RRC实体,其与位于网络侧的MeNB中的单独的RRC实体进行通信。在图13中示出了这种情况(用于双连接的控制平面端接)。在这种场景下,UE和网络之间的所有控制信令都在MeNB中端接。在MeNB和SeNB之间的RRM功能的协调之后,只有MeNB产生将朝向UE发送的最终的RRC消息。UE的RRC实体看到所有消息仅来自一个实体(在MeNB中),同时UE只对该实体答复。
注意,一种选择可以预见(foresee)SeNB中的“虚拟RRC”实体,其产生将最终由MeNB发送给UE的RRC消息的部分。这个方案类似于切换(HO)的情况,其中目标eNB产生将由源eNB发送给UE的RRC消息。这里提到的双连接情形的场景与HO之间的不同在于,在前一种场景中,MeNB可能需要检查部分RRC消息的内容并且组装最终的RRC消息。
在下文中,可以假定每个节点控制其自身的无线电资源。这是必要的,因为充当朝向一个UE的SeNB的eNB可能同时充当朝向另一个UE的MeNB。换言之,MeNB和SeNB是eNB的UE特定的角色。因此,为了保证无线电资源的有效使用,每个eNB必须控制其自身的无线电资源,并且需要设定分布式无线电资源管理(RRM)。
SeNB和MeNB之间协商参数
需要一个在MeNB和SeNB之间的过程,以对UE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协商一致。例如,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UE承载的建立、修改或切换,由无线电网络节点(SeNB)为UE承载提供无线电资源,SeNB与支持(host)RRC连接以及到核心网络的连接的无线电网络节点(MeNB)不同。而且,可能需要修改SeNB中所使用的物理层或MAC层RRC配置。
本文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UE的能力。UE的能力表示UE是否支持某些特征(静态特征),但同时也表示该UE所能被(动态地)分配的特定无线电资源的最大量(例如,ROHC上下文会话的数目)。
图14示出了MeNB和SeNB之间的参数协商的过程。在图14中示出了用于协商UE和SeNB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的设定过程,过程涉及下列步骤:
1.MeNB(通过Xn)为SeNB提供当前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和UE的能力。这可以通过在触发SeNB中的资源设置的消息中完成。
2.SeNB确定与SeNB相关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并将其信号传送至MeNB(通过Xn)。这可以通过对触发SeNB中的资源设置的消息的响应中来完成或者在触发已建立的资源的修改的期间来完成。
3.MeNB要么接受与SeNB相关的无线电资源配置,要么拒绝该无线电资源配置并且向SeNB发送NACK。如果在朝向SeNB的资源设置/HO期间触发了参数协商功能,可能并不需要显式的ACK。在资源修改的情况下,如果MeNB接受了该无线电资源配置,其向SeNB回复ACK。如果不接受,则发送NACK。
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包括:
·使用SRB1/SRB2的现有模型即足够
·控制平面仅需要一组PDCP加密密钥
·一个实体做出最终的决定->没有超出能力的风险
·不需要UE的并行过程(采用现有模型)
然而,使用单个RRC实体的解决方案存在一个问题,其涉及UE和SeNB之间的连接的重新配置。SeNB不知道UE何时接收到和应用了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RRC连接重新配置)。在图15中示出了这种情况,即配置UE与SeNB的连接。
目前,根据3GPP规范的Rel-8,只有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被配以mobilityControlInfo(移动性控制信息)并且UE在其应用该配置时触发了随机接入时,eNB才能够知道UE应用RRC配置的准确时刻。
使用双连接,激活新的配置可能问题更多:
·只有MeNB知道何时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已经被应用(基于L2反馈和最大处理时间或基于随机接入)
·MeNB需要将其已经从UE接收到了RA通知SeNB。然而,与此同时,UE可以继续使用SeNB的无线电资源。用于这一通信的配置可以是旧配置或新配置,SeNB并不知道。一种可能将是指示激活时间,如在3G/HSPA中所使用的。然而,这种激活时间必须保守地设置,以保证UE在激活之前将会接收到这种配置,由此增加了无线电资源重新配置的延迟。因此,优选地是采用不使用这种激活时间的解决方案。
下面的细节是用于克服与UE和SeNB之间的连接的配置相关的这些问题的机制。重新强调一下,这些机制所解决的问题涉及LET的Rel-12中的双连接。UE与辅eNB之间的连接由主eNB在辅eNB发起下设置。辅eNB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也能够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主eNB可以根据辅eNB的输入执行信令。然而,辅eNB不知道UE何时从主eNB接收了连接配置信息,并且因此就不知道何时开始与UE的通信,或者UE何时应用了新配置。下面描述的实施例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言之,根据这些实施例中的某些实施例的解决方案是,让UE执行朝向SeNB的随机接入而不是朝向MeNB,用来指示其已经接收并且应用了新配置。通过这种方式,SeNB将会知道UE已经改变到了新配置。
在图16和图17中示出了这些一般原理的示例,它们分别示出了从移动终端角度的示例技术的主要步骤以及示出这些技术的信令流程图。图17示出了用于改变UE与SeNB之间的连接的配置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消息的名称仅作为示例给出。
在数个实施例中,该方法涉及下列步骤:
1.MeNB向SeNB提供当前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和UE的能力(通过Xn)。
2.SeNB决定与SeNB相关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并将其信号发送至MeNB(通过Xn)(对应于图17中的“参数改变请求”箭头)。
3.MeNB接受与SeNB相关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包含与MeNB相关的无线电资源配置的可能的改变,并且将其传输至UE(对应于图17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箭头)。如果做出了改变,就将这些改变传递回SeNB。
4.UE接收并解码配置消息,并且确定其包含朝向SeNB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这种确定可以基于配置消息中的隐含指令或明确指令。
i.配置消息可以包含信息元素(IE):MobilityControlInformation(移动性控制信息)
ii.配置消息可以包含将用于确认朝向SeNB的配置改变的专用随机接入前导。
iii.配置消息还可以包含将在随机接入过程的msg3中所使用的特定C-RNTI
iv.配置可以包含触发朝向SeNB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单独的标志。
5.UE应用新的SeNB配置
6.UE朝向SeNB执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用来指示其已经采用了新的配置(对应于图17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箭头)。
i.如果网络提供,随机接入前导可以是专用前导。通过使用专用前导,SeNB将能够检测随机接入是用于接受新的UE配置。然而,由于可用前导的数目有限,这可能并不总是适合的解决方案。
ii.SeNB响应以随机接入响应(对应于图17中的“随机接入响应”箭头),其中包含RA-RNTI和时间对准(TA)信息。
iii.如果UE没有被分配以专用前导,UE发送包含C-RNTI的Msg3用于竞争解决(对应于图17中的“Msg3(包含SeNB指定的C-RNTI)”箭头)。在本公开中,C-RNTI将由SeNB来指定,并且将在SeNB中标识UE。在备选实施例中,C-RNTI也可以由MeNB进行配置。例如,可以在SeNB连接建立时分别进行配置,其可能已经与UE所用来向SeNB确认RRC更新的C-RNTI相关联。
7.UE通过向MeNB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来完成该过程(对应于图17中的“RRC连接重配置完成”箭头)。
8.MeNB向SeNB信号传送参数改变的ACK(对应于图17中的“参数改变ACK”箭头)。
需要注意的是,UE执行(发起)朝向SeNB的随机接入过程(上述内容中的第6点)以及向MeNB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上述内容中的第7点)的顺序可以或者是相反的顺序(即,在执行(发起)朝向SeNB的随机接入过程之前发送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执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在一个实施例中,UE被分配以MeNB的一个C-RNTI。随后在UE被连接至SeNB时,可以被分配一个不同的C-RNTI。最后,UE还可以被分配以另外的一个特定C-RNTI,其仅在如下所述的与SeNB的同步中使用。通过这种方式,SeNB能够标识UE以及UE已经更新了RRC配置。因此,在双连接中,可以独立分配两个C-RNTI:一个用于MeNB,一个用于SeNB。
在一个实施例中,UE与SeNB建立下行链路同步,并且使用SeNB的RA配置发送RA前导,而且还将监测来自SeNB的响应。一个示例是,当SeNB在与MeNB不同的载波上操作小区时,但是也可以是相同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UE保持与MeNB的下行链路同步,并且使用MeNB的RA配置发送RA前导。SeNB被配置成监测与MeNB相关的RA资源,并且将检测使用MeNB的RA配置所发送的RA前导。因此,UE无需建立与SeNB之间的下行链路同步,这对于例如当MeNB与SeNB在相同载波上进行操作时可能非常重要。而且,UE将能够与MeNB保持通信,不必为了执行(发起)与SeNB的RA而中断与MeNB之间的数据信道通信。
在该实施例中,MeNB在接收到参数改变请求(根据图17)之后,能够向SeNB提供额外的细节。这种额外的信息涉及将在UE和MENB之间启用的RA过程,并且可能包含由UE所使用、以执行(发起)MeNB上的RA的:RACH前导、掩码索引(mask index)和时频域资源。在图18中示出了该过程所涉及的消息的示例(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消息的名称仅作为示例给出)。
由此提供了用于改变双连接设置中的SeNB连接配置的过程。该过程包括用于保证SeNB和UE同时转换到新的配置的方法。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它提供了过程:在无需SeNB做出任何假设或不必要地等待某个预定时间点的情况下,SeNB准确地知道UE何时应用了由该SeNB所提供的新的配置。
硬件实现
可以使用终端中所提供的无线电电路和电子数据处理电路来实现上述多种技术和方法。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个实施例的示例无线设备1500的特征。无线设备1500可以是被配置成用于与LTE网络(E-UTRAN)的双连接操作的UE,例如,其包括用来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的收发器单元1520,以及用来处理由收发器单元1520所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处理电路1510。收发器单元1520包括耦合至一根或多根发射天线1528的发射器1525、以及耦合至一根或多根接收器天线1533的接收器1530。相同的天线1528和1533可以用于发射和接收二者。接收器1530和发射器1525通常按照诸如3GPP的LTE标准的特定远程通信标准使用已知的无线电处理和信号处理部件和技术。还要注意的是,收发器单元1520可以包括用于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无线电接入网络之一的独立的无线电和/或基带电路,例如,适于E-UTRAN接入的无线电/基带电路和适于Wi-Fi接入的独立的无线电/基带电路。上述情况同样适用于天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一根或多根天线用于接入多种类型的网络,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将一根或多根天线专门用于特定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网络。由于与这种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相关的各种细节和工程上的折衷是公知的,而且对于本公开的全面理解而言并不是必要的,因此本文没有示出另外的细节。
处理电路1510包括耦合至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155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40,存储器设备1550由数据存储器1555和程序存储器1560构成。处理器1540,在图19中被标记为CPU 15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更一般地,处理电路1510可以包括处理器/固件的组合、或专用数字硬件、或它们的组合。存储器设备1550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接入存储器、缓存、闪存设备、光储存设备等。由于无线设备1500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网络,所以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510可以包括专用于一个或数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单独的处理资源。同样,由于与移动设备的基带处理电路的设计相关的各种细节和工程上的折衷是公知的,而且对于本公开的全面理解而言并不是必要的,因此本文没有示出另外的细节。
处理电路1510的典型功能包括发射信号的调制和编码,以及接收信号的解调与解码。在本公开的数个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510适于例如使用存储在程序存储器1560中的合适的程序代码(例如,以计算机程序1570的形式)来实施用于接入网络选择的上述技术之一。当然,需要了解的是,并不是这些技术中的所有步骤都需要在单个微处理器中执行或甚至是在单个模块中执行。
类似地,多个上述的技术和过程可以在诸如eNodeB或3GPP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网络节点中实现。图20是在其中实现了可以体现之前所描述的基于网络的多种技术之一的方法的节点1的示意图。用于控制节点1实施体现本发明方法的计算机程序50、60被储存在程序存储器30中,程序存储器30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在执行体现本发明的方法期间所使用的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存储器20中,数据存储器20也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在执行体现本发明的方法期间,从程序存储器30中取出程序步骤,并且由中央处理单元(CPU)10执行,并且在需要时从数据存储器20取出数据。可以将执行体现本发明的方法所产生的输出信息存储回数据存储器20中,或者将其发送到输入/输出(I/O)接口40,接口40包含用来向其他网络节点发送数据和从其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并且还可以包含用来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电收发器。
因此,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诸如图20中的CPU 10和存储器电路20与30的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实施上面详细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同样,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包含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处理电路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处理电路配置有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存储器设备中的程序代码,用来实现本文所描述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当然,需要了解的是,并不是这些技术中的所有步骤都需要在单个微处理器中执行或甚至是在单个模块中执行。
图21示意性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环境。如之前所描述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提供用于无线设备1500的无线通信的多个网络节点1、2。网络节点1、2可以包括基站,例如通过无线接口与无线设备1500进行通信、并且彼此通过有线连接的eNB。
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无线设备1500中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方法100可以在无线设备1500中执行,用以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1、2的连接。方法100包括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101),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方法100包括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配置的改变(102)。
方法100包括在应用配置的改变之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103)。这种发起过程可以包括传输随机接入前导。
通过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在已经执行了重新配置时,第二网络节点2获知无线设备1500已经接收并且应用了新配置的事实,即无线设备1500已经改变到新配置(包括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
在实施例中,方法100包括向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消息(104),该消息指示配置的改变已完成。
在实施例中,方法100包括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消息,该消息包括用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中,所述信息包括专用随机接入前导和/或第二网络节点2的诸如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的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中,随机接入过程包括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而且发起随机接入过程(103)包括:
-建立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下行链路同步,以及
-向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所接收到的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中,方法100包括监测来自第二网络节点2的响应。
在不同实施例中,在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中包含了用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信息。
在实施例中,随机接入过程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而且发起随机接入过程(103)包括:
-传输随机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
-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包含诸如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的随机接入码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
-向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消息,该消息包含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标识符包含由第二网络节点2所分配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中,方法100包括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之前描述的图19示出了无线设备1500,其可以被配置成执行方法100的不同实施例。因此,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1、2的连接的无线设备1500。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
-从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配置的改变,以及,
-在应用配置的改变之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向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消息,该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
在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消息,该消息包含用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中,所述信息包括专用随机接入前导和/或诸如第二网络节点2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的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中,随机接入过程包括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而且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通过下列操作发起随机接入:
-建立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下行链路同步,以及
-向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所接收到的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中,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监测来自第二网络节点2的响应。
在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被包含在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中。
在实施例中,随机接入过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而且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通过下列操作发起随机接入:
-传输随机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
-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包含诸如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的随机接入码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
-向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消息,该消息包含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标识符包含由第二网络节点2所分配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在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中,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本公开还包括用来实现如上面结合图22所描述的方法的多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这种计算机程序1570可以用在无线设备1500中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1、2的连接。计算机程序157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无线设备1500的至少一个处理器1540上执行时,使得无线设备1500执行结合图22所描述的方法100。
本公开还包括包含如上所述的计算机程序1570和在其上存储计算机程序1570的计算机可读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1560。如在前面所提到的(对应于结合图19的描述),这种计算机程序产品1560可以包含(ROM)、随机访问存储器、缓存、闪存设备、光储存设备等。
在图23中示出了使用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实现的示例,其中具体示出了包含用来实现方法100的多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无线设备1500。无线设备1500包括第一装置,例如第一功能模块111,用于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这种装置可以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经由无线设备1500的接收电路和一根或多根天线接收信令(同样参考结合图19的描述)。
无线设备1500包括第二装置,例如第二功能模块112,用于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配置的改变。这种装置可以包括处理电路(同样参考结合图19的描述)。
无线设备1500包括第三装置,例如第三功能模块113,用于在应用所述配置改变之后,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这种装置可以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经由无线设备1500的传输电路和一根或多根天线传输信令(同样参考结合图19的描述)。
无线设备1500还包括用来执行所述方法的不同步骤的另外的附加装置。例如,无线设备1500可以包括功能模块114,用于向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可以在无线设备1500中包含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其他的另外的装置。
可以使用诸如在处理器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软件指令和/或使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立逻辑部件等的硬件来实现功能模块/软件模块111、112、113、114。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第一网络节点中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方法200可以在第一网络节点1中执行,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方法200包括:
-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针对无线设备1500与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201),
-响应于并且基于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无线设备1500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202),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以及
-从无线设备(1500)接收消息(203),所述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
在实施例中,方法200包括响应于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的消息,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送参数改变确认。
在实施例中,方法200包括,在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201)之后,向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与无线设备1500和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启用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信息。通过向第二网络节点2提供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信息,第二网络节点2能够监测与第一网络节点1相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并且可以检测诸如在无线设备1500与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的随机接入过程期间所传输的RA前导(如果信息中包含的话)。
之前描述的图20示出了可以被配置成执行方法200的不同实施例的网络节点1。因此,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第一网络节点1。第一网络节点1被配置成:
-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针对无线设备1500与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并且基于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无线设备1500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以及
-从无线设备1500接收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
在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1被配置成响应于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的所述消息,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送参数改变确认。
在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1被配置成,在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201)之后,向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与无线设备1500和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启用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信息。本公开还包括用于实现例如如上面结合图24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将计算机程序50(参见图20)用于第一网络节点1,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计算机程序157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第一网络节点1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第一网络节点1执行结合图24所描述的方法200。
本公开还包括包含如上所述的计算机程序50和在其上储存了计算机程序50的计算机可读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0。如在前面所提到的(对应于结合图19和图20的描述),这种计算机程序产品30可以包含(ROM)、随机访问存储器、缓存、闪存设备、光储存设备等。
在图25中示出了使用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实现的示例,其中具体示出了包含用来实现方法200的多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第一网络节点1。第一网络节点1包括第一装置,例如第一功能模块211,用于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用于无线设备1500与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这种装置可以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经由接口接收信号(同样参考结合图20的描述)。
第一网络节点1包括第二装置,例如第二功能模块212,用于响应于并且基于从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无线设备1500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改变。这种装置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接口传输信号的处理电路(同样参考结合图20的描述)。
第一网络节点1包括第三装置,例如第三功能模块213,用于从无线设备1500接收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这种装置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接口接收信号的处理电路(同样参考结合图20的描述)。
第一网络节点1还包括用来执行所述方法的不同步骤的另外的附加装置。例如,第一网络节点1可以包括功能模块(在图25中未示出),用于响应于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向第二网络节点2发送参数改变确认。可以在第一网络节点1中包含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其他的另外的装置。
可以使用诸如在处理器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软件指令和/或使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立逻辑部件等的硬件来实现功能模块/软件模块211、212、213。
图2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方法步骤的流程图。方法300可以在第二网络节点2中执行,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方法300包括:
-向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针对无线设备1500与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301),
-响应于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无线设备150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302),以及
-向无线设备1500发送随机接入响应(303)。
在实施例中,方法300包括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参数改变确认。
在实施例中,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301)包括,将无线设备1500的专用标识符包含,所述专用标识符包括第二网络节点2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在实施例中,接收(302)包括接收包含用于第二网络节点2标识无线设备1500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的专用标识符。
之前描述的图20示出了可以被配置成执行方法300的不同实施例的网络节点2。因此,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第二网络节点2。第二网络节点2被配置成:
-向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针对无线设备1500与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无线设备150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以及
-向无线设备1500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在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2被配置成从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参数改变确认。
在实施例中,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301)包括,将无线设备1500的专用标识符包含,所述专用标识符包括第二网络节点2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在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2被配置成通过接收用于标识无线设备1500的、包括第二网络节点2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的专用标识符来进行接收。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网络节点(包括主eNB等)中执行的方法100以及在第二网络节点(包括辅eNB等)中执行的方法200,可以都在同一网络节点中实现。具体地,在下面以eNB作为示例的网络节点,可以作为一个无线设备的主eNB、同时又作为另一个无线设备的辅eNB,因此,将网络节点配置成执行方法100、200二者将会是有益的。
本公开还包括用来实现如上面结合图26等所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60(参见图20)可以用于第二网络节点2管理无线设备1500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计算机程序60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第二网络节点2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第二网络节点2执行参考图26所描述的方法300。
本公开还包括包含如上所述的计算机程序60和在其上储存了计算机程序60的计算机可读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30。
在图27中示出了使用功能模块/软件模块的实现的示例,其中具体示出了包含用来实现方法300的多个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和/或软件模块的第二网络节点2。第二网络节点2包括第一装置,例如第一功能模块311,用于向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所述无线电资源电配置信息用于无线设备1500与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这种装置可以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经由接口发送信号(同样参考结合图20的描述)。
第二网络节点2包括第二装置,例如第二功能模块312,用于响应于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无线设备150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这种装置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接口接收信号的处理电路(同样参考结合图20的描述)。
第二网络节点2包括第三装置,例如第三功能模块313,用于向无线设备1500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这种装置可以包括用于经由接口发送信号的处理电路(同样参考结合图20的描述)。
第二网络节点2还包括用来执行所述方法的不同步骤的另外的附加装置。例如,第二网络节点2可以包括功能模块(在图27中未示出),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将无线设备1500的专用标识符包含,所述专用标识符包括第二网络节点2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可以在第二网络节点2中包含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其他的另外的装置。
可以使用诸如在处理器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的软件指令和/或使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分立逻辑部件等的硬件来实现功能模块/软件模块311、312、313。需要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例如,虽然已经结合包含与3GPP规定的LTE标准规范兼容的通信系统的示例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同样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支持双连接的其他网络。因此,应该将上述具体实施例视为示例性的而非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因为当然不可能对每种可想到部件或技术的组合进行描述,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采用与本文所阐述的那些方式不同的其他方式实现。因此,应在各个方面将这些实施例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上面所描述的创造性技术和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
1.一种在移动终端中用于处理到两个基站的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基站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针对第二基站的连接的配置改变;
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第二基站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在应用配置的改变之后,朝向第二基站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向第一基站发送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改变已完成。
2.一种在第一基站中用于管理移动终端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二基站接收针对移动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并且基于从第二基站接收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移动终端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第二基站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从移动终端接收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的改变已完成;
响应于该消息,向第二基站发送参数改变确认。
3.一种在第二基站中用于管理移动终端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基站发送针对移动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该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移动终端接收随机接入前导;
向移动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以及
从第一基站接收参数改变确认。
需要了解的是,其他示例实施例包括根据上述具体过程和变化对所列举的这些方法的变化和扩展。
在关于本发明的创造性构思的不同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应该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旨在对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进行限制。除非另外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还需要了解的是,诸如在常用字典中所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在本说明书的情境和相关技术中的意义相一致的意义,而不应该被解释为如本文清楚所定义的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表述。
在将一个元件称作“连接至”、“耦合至”、“响应于”另一个元件或其变化表述形式时,可以表示直接地连接、耦合、或响应于另一个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在将一个元件称作“直接连接至”、“直接耦合至”、“直接响应于”另一个元件或其变化表述形式时,没有中间元件存在。在全文中,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似的元件。而且本文所使用的“连接至”、“耦合至”、“响应于”、或其变化表述形式可以包括无线地耦合、连接、或响应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an)”和“该(the)”旨在也包含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指定。出于简洁和/或清楚的目的,没有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列出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任意一种组合或其全部组合。
需要了解的是,虽然在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了不同的元件/操作,但是这些元件/操作不应该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被用于在一个元件/一种操作和另一个元件/另一个操作之间进行区分。因此,可以将某些实施例中的第一元件/第一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称作第二元件/第二操作,而并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创造性构思的教导。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或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e)”、“包括(comprising)”、“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包含(including)”、“包含(includes)”、“具有(have)”、“具有(has)”、“具有(having)”及其变化形式都是开放式的,并且包括所指出的多个特征、整体部分、元件、步骤、部件或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但是并不排除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整体部分、元件、步骤、部件、功能、或其中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而且,如本文所使用的,通用的源于拉丁短语“exempli gratia”的缩写“例如(e.g.)”,可以被用来引入或指定之前提到的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普通示例,而不是旨在对所述内容进行限制。通用的源于拉丁短语“id est”的缩写“即(i.e.)”,可以用于从更一般的表述来指定某个具体内容。
在本文中参考计算机实现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设备)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对示例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了解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一个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多个框的组合,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电路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电路、专用计算机电路、和/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电路的处理器电路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所执行得这些指令改变和控制晶体管、存储在存储器位置中的值以及这种电路内的其他硬件部件,用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并且由此创建用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功能)和/或结构。
也可以将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有形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其可以指示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从而使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指令产生包含了指令的产品,所述指令实现了框图和/或一个或多个流程框中所定义的功能/动作。因此,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和/或运行在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器上的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实现,可以总体上将其称作“电路”、“模块”或其变化表述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备选实现中,可以不按照流程图中的顺序来产生框图中所给出的功能/动作。例如,根据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将显示为连续的两个框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各个框。而且,可以将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指定框中的功能划分到多个框,和/或可以将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两个或多于两个框的功能至少部分地合并。最后,在所示出的各个框之间可以添加/插入其他的框,和/或可以省略多个框/操作而并不背离所述创造性的构思的范围。而且,虽然一些框在传递路径上包含了箭头,用以表示主要的传递方向,但是需要了解的是,所述传递可以按照所描绘的箭头相反的方向进行。
可以对各个实施例做出许多变化和修改,而在实质上并没有背离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的原理。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都旨在被包含在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的范围之内。因此,所公开的上述主题应该被视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而且,随附的各个实施例的各个示例旨在覆盖落入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的这些修改、增强以及其他的实施例。因此,为了最大化法律上所允许的范围,所提出的创造性构思的范围由对本公开的最宽泛的可允许的解释来确定,而不应该被前述的具体说明所限定或限制。
缩写词: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AMBR 聚合最大比特速率
ARP 分配和保留优先级
BCH 广播信道
CIO 小区个体偏移
CN 核心网络
CRS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
DL 下行链路
DRB 数据无线电承载
E-UTRAN 演进的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
eNB/eNodeB 增强Node B(基站)
EPC 演进分组核心
EPS 演进分组系统
GBR 保证比特速率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HeNB 家庭eNB
IE 信息元素
LTE 长期演进
MAC 介质访问控制
MBR 最大比特速率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TCP 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
NAS 非接入层
P-GW PDN网关
PCI 物理小区标识
PDCP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PDN 分组数据网络
PDU 分组数据单元
PSS 主同步信号
QCI QoS 等级标识符
QoS 服务质量
RLC 无线电链路控制
RAB 无线电接入承载
RE 资源粒子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RH 远程射频头
RRM 无线电资源管理
RS 参考信号
RSCP 接收信号码功率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S-GW 服务网关
SDF 业务数据流
SDU 服务数据单元
SRB 信令无线电承载
SSS 辅同步信号
TTT 触发时间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Claims (14)

1.一种在无线设备(1500)中执行的用于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1、2)的双连接的方法(100),所述无线设备(1500)具有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同时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实体传递所有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所述方法(100)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101)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所述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响应于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102)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配置的所述改变,
-在应用配置的所述改变之后,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103)随机接入过程,其中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并且所述方法(100)通过以下操作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传输随机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
-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包括随机接入码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码诸如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以及
-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包括由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所分配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00),包括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104)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的所述改变已完成。
3.一种用于处理到两个网络节点(1、2)的双连接的无线设备(1500),所述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具有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同时连接,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实体传递所有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所述无线设备(1500)还被配置成:
-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接收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所述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响应于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应用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配置的所述改变,
-在应用配置的所述改变之后,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其中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包括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并且所述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操作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传输随机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
-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包括随机接入码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随机接入码诸如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以及
-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所述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所述标识符包括由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所分配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的所述改变已完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设备(1500),其中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发起(103)随机接入过程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竞争解决消息。
7.一种在第一网络节点(1)中执行的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的双连接的方法(200),所述无线设备(1500)具有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和到第二网络节点(2)的同时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实体传递所有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所述方法(200)包括:
-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201)针对所述无线设备(1500)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并且基于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所述无线设备(1500)发送(202)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并且包含所述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以及
-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与将在所述无线设备(1500)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启用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信息,以及
-从所述无线设备(1500)接收(203)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的所述改变已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200),包括响应于指示配置的所述改变已完成的所述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发送参数改变确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启用的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在所述无线设备(1500)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
10.一种第一网络节点(1),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的双连接,所述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具有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和第二网络节点(2)的同时连接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实体传递所有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被配置成:
-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针对所述无线设备(1500)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并且基于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接收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向所述无线设备(1500)发送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消息指示朝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连接的配置的改变,
-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传输与将在所述无线设备(1500)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启用的随机接入过程相关的信息,以及
-从所述无线设备(1500)接收消息,所述消息指示配置的所述改变已完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配置成响应于指示配置的所述改变已完成的所述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发送参数改变确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其中将启用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在所述无线设备(1500)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之间。
13.一种在第二网络节点(2)中执行的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的双连接的方法(300),所述无线设备(1500)具有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同时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实体传递所有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所述方法(300)包括:
-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301)针对所述无线设备(1500)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所述无线设备(1500)接收(302)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指示所述无线设备(1500)已经应用了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以及
-向所述无线设备(1500)发送(303)随机接入响应,
-从所述无线设备(1500)接收包括所述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的消息,所述标识符包括由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所分配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14.一种第二网络节点(2),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用于管理无线设备(1500)的双连接,所述无线设备(1500)被配置成具有到第一网络节点(1)和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的同时连接并且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实体传递所有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被配置成:
-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发送针对所述无线设备(1500)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之间的连接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响应于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从所述无线设备(150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指示所述无线设备(1500)已经应用了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以及
-向所述无线设备(1500)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接收包括所述无线设备(1500)的标识符的消息,所述标识符包括由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所分配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
CN202010079619.1A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Active CN111586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9619.1A CN111586864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39408P 2013-06-26 2013-06-26
US61/839408 2013-06-26
PCT/SE2014/050769 WO2014209204A1 (en) 2013-06-26 2014-06-19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 for activation of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for a secondary base station
CN202010079619.1A CN111586864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201480043626.9A CN105453687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3626.9A Division CN105453687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864A CN111586864A (zh) 2020-08-25
CN111586864B true CN111586864B (zh) 2024-04-30

Family

ID=5106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9619.1A Active CN111586864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201480043626.9A Active CN105453687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3626.9A Active CN105453687B (zh) 2013-06-26 2014-06-19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1821B2 (zh)
EP (2) EP3474626B1 (zh)
CN (2) CN111586864B (zh)
BR (1) BR112015032578A2 (zh)
MX (1) MX364576B (zh)
MY (1) MY174113A (zh)
WO (1) WO20142092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518B (zh) 2012-12-31 2016-12-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rrc信令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EP2830352A1 (en) * 2013-07-24 2015-01-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Efficient discard mechanism in small cell deployment
EP3025540A4 (en) * 2013-07-26 2017-03-15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assistance
EP2836049A1 (en) * 2013-08-09 2015-02-11 Alcatel Lucent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anaging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s
CN10451959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下小小区上进行随机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EP2854450A1 (en) * 2013-09-27 2015-04-01 Alcatel Lucent Reducing signaling load to the corenetwork caused by frequent cell changes of an user equipment among small cells
US20160242092A1 (en) * 2013-09-27 2016-08-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Cell Change
US9313698B2 (en) * 2013-10-11 2016-04-1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JP6504509B2 (ja) * 2014-03-19 2019-04-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5141851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US10141983B2 (en) 2014-05-08 2018-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ctivating pSCell and SCel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KR102245408B1 (ko) * 2014-05-10 2021-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ES2751076T3 (es) 2014-08-11 2020-03-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n dispositivo inalámbrico, un primer nodo de red y métodos relacionados
US9906973B2 (en) * 2014-11-28 2018-02-2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volved NodeB and traffic dispatch method thereof
WO2016101221A1 (zh) * 2014-12-25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462841B2 (en) 2015-01-14 2019-10-2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fficient secondary cell group change procedure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16124455A1 (en) * 2015-02-03 2016-08-1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1996160B1 (ko) 2015-03-17 2019-07-03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동기화
WO2016162056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ordination of radio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for multi-connectivity session in wireless network
WO2016187751A1 (zh) * 2015-05-22 2016-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建立方法和设备
EP3348089A1 (en) * 2015-09-10 2018-07-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elective proprietary protocol support indication removal
KR20190005828A (ko) * 2016-05-10 2019-01-16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10140411B (zh) * 2016-05-25 2023-05-05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5g无线接入网络中的连接建立
US10492079B2 (en) * 2016-08-01 2019-11-2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itizens band radio spectrum (CBRS) dual cell radio node
CN107734709A (zh) * 2016-08-12 2018-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066934A2 (en) * 2016-10-07 2018-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CN108024260A (zh) * 2016-11-03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JP6937827B2 (ja) 2016-11-04 2021-09-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次世代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二次ノード変更の測定シグナリング
WO201808476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CN108064050B (zh) * 2016-11-05 2021-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0764798B2 (en) 2016-11-16 2020-09-01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Discovery of neighbor radio access systems by a user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serviced by a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for reporting discovered systems to a serving system in the RAN
WO2018097497A1 (ko) * 2016-11-23 2018-05-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US20190357097A1 (en) * 2017-02-03 2019-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over with zero ms user plane interruption
US10716157B2 (en) * 2017-02-09 2020-07-14 Apple Inc. 5G/LTE dual connectivity
EP3603154A1 (en) 2017-03-21 2020-02-0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spectrum among cross-interfering radio nod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7820727B (zh) * 2017-03-31 2021-04-02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基站
CN108738138B (zh) * 2017-04-17 2021-12-0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180332651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Modification Procedure
US10772078B2 (en) 2017-06-08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resource selection for a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CN109121207B (zh) * 2017-06-22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9392109B (zh) * 2017-08-08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9032005A1 (en) * 2017-08-09 2019-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392188B (zh) * 2017-08-11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90053110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Bearer Change in Dual Connectivity
EP3442266A1 (en) * 2017-08-11 2019-02-13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secondary node change in dual connectivity
DE112017008111T5 (de) * 2017-09-29 2020-06-25 Apple Inc. Rohc-header-kompression für mptcp
EP3614746B1 (en) 2017-11-13 2021-12-22 Shenzhen Heytap Technology Corp., Ltd. Data du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9090828A1 (zh) * 2017-11-13 2019-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复制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03330B (zh) 2017-11-16 2021-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承载的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345061B (zh) * 2017-11-17 2023-05-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通过ran接口的通知控制
CN109996303B (zh) * 2017-12-29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系统切换的方法及通信实体
EP3756327A1 (en) * 2018-02-22 2020-12-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application protocol identity for a ue-associated logical connection
CN110351789A (zh) * 2018-04-03 2019-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变换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91938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FI3811666T3 (fi) * 2018-06-21 2023-09-20 Zte Corp Tekniikoita siirtonopeuden säätämiseksi
CN111050419B (zh) * 2018-10-11 2022-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恢复方法、终端、辅基站及存储介质
EP3871431B1 (en) * 2018-10-24 2022-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equipment non-compliant with modified crs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169763B (zh) * 2018-11-30 2022-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5g通信网络中服务连续性的设备和方法
CN111278063B (zh) * 2019-01-04 2022-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传输方法、网络主节点mn、网络辅节点sn和存储介质
CN112703698B (zh) * 2019-01-29 2023-07-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入网络节点管理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6073B (zh) * 2019-02-14 2022-07-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方法及设备
US20220159509A1 (en) * 2019-03-28 2022-05-19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1867122B (zh) * 2019-04-26 2022-08-3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网络侧节点及终端
CN114390717A (zh) * 2020-10-16 2022-04-2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28157A (zh) * 2021-01-22 2022-07-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WO2023065249A1 (en) * 2021-10-21 2023-04-27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Random access to secondary cell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440A (zh) * 2011-07-15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747B2 (ja) * 2008-09-24 2014-01-22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622406B1 (ko) * 2009-04-24 2016-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US8594723B2 (en) * 2009-05-26 2013-11-2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heterogeneous radios
US20120015656A1 (en) * 2009-12-30 2012-01-19 Kundan Tiwari Method of Handling Multicall Functionality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281633B (zh) 2010-06-10 2014-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控制重配置处理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2378198B (zh) 2010-08-13 2014-08-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小区配置方法和装置
TW201330569A (zh) * 2011-10-07 2013-07-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整合使用載波聚集不同無線電存取技術方法及裝置
US20130225168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946503B1 (en) * 2013-01-16 2018-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260725B (zh) 2013-05-10 2024-01-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承载配置信令
US9479230B2 (en) * 2013-05-31 2016-10-25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offload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3440A (zh) * 2011-07-15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宽带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3GPP TS 36.300 V11.5.0.201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5017451A (es) 2016-04-25
US10091821B2 (en) 2018-10-02
US20160295613A1 (en) 2016-10-06
MY174113A (en) 2020-03-10
EP3474626B1 (en) 2021-01-06
CN105453687A (zh) 2016-03-30
MX364576B (es) 2019-05-02
EP3474626A1 (en) 2019-04-24
WO2014209204A1 (en) 2014-12-31
BR112015032578A2 (pt) 2017-07-25
EP3014946B1 (en) 2019-01-30
CN111586864A (zh) 2020-08-25
CN105453687B (zh) 2020-02-18
EP3014946A1 (en)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864B (zh) 用于辅基站的连接配置激活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EP3100569B1 (en) A method between two enbs to agree on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a ue which supports du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enbs
US10499295B2 (en) Uplink reconfiguration for split bearer in dual connectivity
US9560645B2 (en) UE, a secondary ENB and a master ENB and respective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the UE
US10986679B2 (en) Proximity service signaling protocol
US20160028585A1 (en) A Master and Second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Modifying a Radio Resource of the SENB with Respect to a UE Currently Being Connected to the MENB
KR102463290B1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소모 전력을 효과적으로 절감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419985B2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access network handover ope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EP2995163B1 (en) Bearer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CN110892743B (zh) 用于使用户平面中断延迟最小化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US11523456B2 (en) NR PDCP preservation upon RRC resume/suspend
US11323321B2 (en) Methods and network node for activation of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for a secondary base station
EP3335520B1 (en) Methods of operating network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network nodes implementing the same
KR102257882B1 (ko) 멀티 무선 접속 기술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