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5710B -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5710B
CN111585710B CN201910390461.7A CN201910390461A CN111585710B CN 111585710 B CN111585710 B CN 111585710B CN 201910390461 A CN201910390461 A CN 201910390461A CN 111585710 B CN111585710 B CN 111585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feedback
feedback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904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5710A (zh
Inventor
张佳胤
贾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77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587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5537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631A1/zh
Priority to EP20755746.3A priority patent/EP3926869A4/en
Priority to CA3130250A priority patent/CA3130250A1/en
Priority to KR1020217029652A priority patent/KR20210127740A/ko
Publication of CN111585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710A/zh
Priority to US17/403,615 priority patent/US2021039267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5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应用上述方法的通信设备通过不同的反馈进程发送或接收反馈信息。网络设备在未确定前一个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时,指示终端设备使用新的反馈进程发送下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可,无需等待前一个反馈信息处理完成即可调度下一个下行数据,从而减小了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后,需要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该下行数据,例如,当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下行数据时,可以发送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网络设备接收到该ACK后即可确定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当终端设备未接收到该下行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发送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网络设备接收到该NACK后即可确定终端设备未接收到该下行数据。
在一些场景中,当终端设备成功接收到下行数据时,网络设备可能不能及时获知该情况,例如,在非授权频段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unlicensedband,NR-U)中,终端设备由于未抢占到上行传输资源而导致未能及时发送反馈信息,或者,网络设备未能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解调,则网络设备需要等待接收到并成功解调反馈信息后再确定是否指示终端设备重传反馈信息,从而导致传输时延增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以及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通过不同的反馈进程发送或接收反馈信息,网络设备在未确定前一个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时,指示终端设备使用新的反馈进程发送下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即可,无需等待前一个反馈信息处理完成即可调度下一个下行数据,从而减小了传输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在第一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反馈进程发送不同的反馈信息,这样,网络设备无需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即可调度下一个下行数据,从而减小了数据传输的时延。此外,在一些通信场景中,网络设备为了快速调度下一个下行数据,会在没有收到前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时在调度信息中指示终端设备重传前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实际上,终端设备可能已经发送了前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只是网络设备还未来得及解调,这将导致空口资源的浪费。应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后,网络设备可以为不同的下行数据分配不同的反馈进程。例如,网络设备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与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第二下行数据与第二反馈进程对应。若网络设备由于处理时延未来得及解调第一下行数据即开始调度第二下行数据,则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第二反馈进程发送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不在第二下行数据的调度信息中指示是否需要重传第一反馈信息。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时,若没有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或成功的信息,则无需再次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从而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浪费。
可选地,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为第一新反馈指示NFI和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标识PUCCH-ID,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一NFI用于指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或者是否只需要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可选的,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还包括触发信息(trigger),用于指示是否需要将第二反馈信息和第一反馈信息合并。该触发信息(trigger)可以是1比特的字段,例如该触发信息trigger字段为“0”表示不需要合并,字段为“1”表示需要合并。
PUCCH-ID可以是一个特定取值的字段,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状态的字段,本申请对PUCCH-ID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NFI可以是一个比特(bit)大小的字段,网络设备通过改变NFI字段的取值来指示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例如,NFI字段为“0”时表示第一NFI,当NFI变为“1”时,表示第二NFI。终端设备仅需根据NFI字段是否变化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无需考虑NFI字段的具体取值,从而减小了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是否被成功接收的复杂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初次调度第一下行数据,所以终端设备可以忽略第一NFI对于第一下行数据的指示作用,只需要存储第一NFI,与下次接收到的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NFI进行对比。此外,如果在接收第一下行数据之前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反馈信息都已成功接收,这时,终端设备就可以忽略第一NFI对其它下行数据的指示作用;如果第一下行数据之前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反馈信息接收失败,这时,UE就需要考虑第一NFI,基于第一NFI确定是否重传其它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或者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若网络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一反馈信息,则网络设备需要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终端设备重传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用于分配或指示第二上行资源。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NFI和第一PUCCH-ID,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一NFI用于指示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或者需要重新反馈所述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
当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NFI和第一PUCCH-ID时,表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未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预先确定通过保持NFI字段不变来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未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
可选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二下行数据的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二反馈信息,第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第二下行控制信息还可以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传输,以便于终端设备同时反馈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这样可以避免网络设备调度两次上行资源,从而可以提高上行资源的利用率和反馈效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三下行控制信息,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者不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若网络设备成功接收第一反馈信息,则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第一反馈信息已经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网络设备也可以无需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未收到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的指示信息即可确定第一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NFI和第一PUCCH-ID,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二NFI用于指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者不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当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二NFI和第一PUCCH-ID时,表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即,终端设备通过NFI字段发生变化确定第一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
可选地,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和指示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三反馈信息,第三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若网络设备还需要调度第三下行数据,则可以利用第三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例如,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和第二NFI。这样可以避免网络设备发送两次下行控制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三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三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指示信息清空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后,可以清空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删除存储的第一反馈信息,以便于重新利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其它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一下行分配指示DAI,第一DAI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当终端设备采用动态码本发送反馈信息时,可以基于不同的反馈进程确定动态码本。即,DAI与反馈进程具有关联关系。每个反馈进程对应的DAI独立计算,从而降低了逻辑复杂度。
可选地,所述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反馈进程,该至少两个反馈进程包括第一反馈进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在第一上行资源上检测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一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不同的反馈进程检测(或接收)不同的反馈信息,这样,网络设备无需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即可调度下一个下行数据,从而减小了数据传输的时延。此外,在一些通信场景中,网络设备为了快速调度下一个下行数据,会在没有收到前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时在调度信息中指示终端设备重传前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实际上,终端设备可能已经发送了前一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只是网络设备还未来得及解调,这将导致空口资源的浪费。应用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后,网络设备可以为不同的下行数据分配不同的反馈进程。例如,网络设备指示第一下行数据与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第二下行数据与第二反馈进程对应。若网络设备由于处理时延未来得及解调第一下行数据即开始调度第二下行数据,则网络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第二反馈进程发送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并且,不在第二下行数据的调度信息中指示是否需要重传第一反馈信息。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时,若没有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或成功的信息,则无需再次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从而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浪费。
可选地,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为第一NFI和第一PUCCH-ID,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一NFI用于指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或者是否只需要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PUCCH-ID可以是一个特定取值的字段,也可以是一个特定状态的字段,本申请对PUCCH-ID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NFI可以是一个比特大小的字段,网络设备通过改变NFI字段的取值来指示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例如,NFI字段为“0”时表示第一NFI,当NFI变为“1”时,表示第二NFI。网络设备仅需通过NFI字段是否变化来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无需考虑NFI字段的具体取值,从而减小了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是否被成功接收的复杂程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或者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在第二上行资源上检测第一反馈信息。
若网络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一反馈信息,则网络设备需要通过第二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终端设备重传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用于分配或指示第二上行资源。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NFI和第一PUCCH-ID,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一NFI用于指示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或者需要重新反馈所述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
当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NFI和第一PUCCH-ID时,表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未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即,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预先确定通过保持NFI字段不变来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未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
可选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二下行数据的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上行资源上检测第二反馈信息,第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二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第二下行控制信息还可以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传输,以便于终端设备同时反馈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这样可以避免网络设备调度两次上行资源,从而可以提高上行资源的利用率和反馈效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三下行控制信息,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者不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若网络设备成功接收第一反馈信息,则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第一反馈信息已经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网络设备也可以无需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未收到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的指示信息即可确定第一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为第二NFI和第一PUCCH-ID,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二NFI用于指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者不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当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二NFI和第一PUCCH-ID时,表示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即,网络设备通过NFI字段发生变化来指示第一反馈信息被网络设备成功接收。
可选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和指示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上行资源上检测第三反馈信息,第三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三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进程存在关联关系。
若网络设备还需要调度第三下行数据,则可以利用第三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第三下行数据。例如,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和第二NFI。这样可以避免网络设备发送两次下行控制信息。
可选地,所述发送第三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清空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
网络设备成功接收第一反馈信息后,可以清空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删除存储的第一反馈信息,以便于重新利用第一反馈进程接收其它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
可选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DAI,第一DAI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当终端设备采用动态码本发送反馈信息时,可以基于不同的反馈进程确定动态码本。即,DAI与反馈进程具有关联关系。每个反馈进程对应的DAI独立计算,从而降低了逻辑复杂度。
可选地,所述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反馈进程,该至少两个反馈进程包括第一反馈进程。
通过配置多个反馈进程,网络设备可以在前一个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还未完成解调之前指示终端设备使用新的反馈进程传输新的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无需等待前一个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还未完成解调。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收反馈信息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当该装置是终端设备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终端设备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反馈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反馈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发送反馈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图4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介绍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图1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0通过电磁波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所定义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软终端,家庭网关,机顶盒,站点等等。
网络设备110可以是3GPP所定义的基站,例如,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网络设备110也可以是非3GPP(non-3GPP)的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AGF)。网络设备110还可以是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类型的设备。
通信系统100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100中包含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数量。
通信系统100可以是采用授权频谱通信的系统,也可以是采用非授权频谱通信的系统,例如,通信系统100可以是NR-U系统。
NR-U系统中的无线设备通常采用信道侦听和竞争的方式来使用或共享无线资源。发射机(gNB或UE)之间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来公平地竞争非授权频谱资源的使用权。一般地,发射机在发送信号之前首先会监听非授权频谱是否空闲,比如通过非授权频谱上的接收功率的大小来判断其忙闲状态,如果接收功率小于一定门限,则认为非授权频谱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在所述非授权频谱上发送信号,否则不发送信号。这种先监听后发送的机制被称作先听后发(listen before talk,LBT)。
UE与gNB之间可以基于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传输数据,每个HARQ进程对应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若一个TB在初传时未能传输成功,则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指示该TB未接收成功。发送端可以基于HARQ进程重传TB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接收端可以对接收到的该HARQ进程对应的多个数据块进程合并处理,提高解调成功率。
在基于LBT进行通信时,由于信道占用情况的不确定性,导致UE不能始终及时发送信号。若由于LBT失败的原因导致UE未能及时向gNB反馈,则gNB仍未UE未能正确解调下行数据,并重新调度下行资源给UE进行重传,从而导致下行资源的浪费和通信时延增大。
此外,无论通信系统100是采用授权频谱通信的系统还是采用非授权频谱通信的系统,网络设备110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解调反馈信息,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110需要大约3个时隙(slot)的时长来解调反馈信息,这段解调时间也是通信时延的一部分。
为了减小通信时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200,方法200可以由终端设备120执行,为了简洁,下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不再附带附图标记。如图2所示,方法200包括:
S210,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或调度)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或者说,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调度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
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下行数据所需的信息,例如,传输第一下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第一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编码调制策略(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第一下行数据所使用的HARQ进程等。
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用于分配或指示第一上行资源,以便于终端设备使用第一上行资源发送第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为终端设备指示第一上行资源对应的时域位置和频域位置。
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用于标识或指示第一反馈进程,以便于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反馈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例如,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可以是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进程标识(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rocess identifier,PUCCH-ID)。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新反馈指示(new feedback indicator,NFI),第一NFI的值用于指示在收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与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在第一上行资源上与第一反馈信息同时反馈。其中,NFI可以指示在第一上行资源上是否只需要反馈新的反馈信息(如第一反馈信息)。若是,则表明之前的反馈信息接收成功,若否,则表明之前的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进而终端可以获知在收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与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是否接收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在初传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基于预设的规则(例如,通信协议定义的规则或者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规则)确定基于哪个反馈进程发送初传数据的反馈信息,此外,由于初传时还不存在第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第一NFI在初传中也没有意义。因此,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可以不携带第一PUCCH-ID和第一NFI。或者,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第一PUCCH-ID和第一NFI的相关字段,但这两个信息的字段可以被设置为无效字段或者可以被其它信息复用。
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例如DCI格式(format)1_0或DCI格式1_1。包含PUCCH-ID字段和NFI字段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如下所示。
DCI格式1_0和DCI格式1_1包含的PUCCH-ID字段可以是x比特,DCI格式1_0和DCI格式1_1包含的NFI字段可以为y比特。x和y表示本申请不限定这两个字段的具体比特数。例如,x的取值取决于网络设备配置的反馈进程的数量,若网络设备配置两个反馈进程,则x的取值可以是1。y的取值可以是1,也可以是其它数值。
DCI格式1_0和DCI格式1_1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可以由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或配置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onfigured scheduled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CS-RNTI)或新RNTI(new-RNTI)加扰。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在对应的下行资源上接收第一下行数据。随后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下行数据的解调情况反馈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即,执行下述步骤。
S220,在第一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上述方法中,第一下行数据可以是一个数据,也可以是多个数据,相应地,第一反馈信息可以是一个反馈信息,也可以是多个反馈信息。因此,一个反馈进程与一个或多个HARQ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例如,网络设备通过多个DCI调度多个PDSCH,这些PDSCH基于相同的PUCCH进程进行反馈,则多个DCI指示相同的PUCCH-ID。该PUCCH中包含多个PDSCH的反馈信息。也就是说,多个PDCCH调度多个PDSCH,这些PDSCH采用相同的PUCCH进行反馈,并指示相同的PUCCH-ID。在这个PUCCH中会包含多个PDSCH的ACK、NACK比特。
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之前,可以根据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确定第一反馈进程与第一下行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确定第一反馈进程与第一反馈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终端设备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一反馈信息可以被理解为:终端设备记录(或存储)第一反馈进程与第一反馈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之后,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包含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例如第一PUCCH-ID)。终端设备根据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包含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确定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进一步地,终端设备还需要NFI来确定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第一PUCCH-ID与第一反馈信息一同发送给网络设备。
因此,S220也可以被下列描述替换:在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第一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上述关联关系同样存储在网络设备中,由于不同的反馈信息对应不同的反馈进程,因此,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无需等待第一反馈信息的解调结果即可调度第二下行数据;或者,网络设备无需检测第一反馈信息即可调度第二下行数据传输。从而减小了通信时延。
此外,在一些通信场景中,终端设备会在短时间内先后收到两个DCI。该两个DCI例如是DCI1和DCI2。DCI1调度第一下行数据,DCI2调度第二下行数据,DCI1先于DCI2被收到。由于终端设备收到DCI2时尚未发送第一反馈信息,因此,DCI2中会携带指示重传第一反馈信息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基于DCI1发送第一反馈信息后,会基于DCI2再次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从而导致空口资源的浪费。
应用方法200后,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一下行数据和第二下行数据分配不同的反馈进程,即,第一下行数据与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第二下行数据与第二反馈进程对应。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时,若没有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的信息,则无需再次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从而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浪费。
在方法200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之后,网络设备会在第一上行资源上检测第一反馈信息。网络设备对于第一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分为两种:接收失败和接收成功。其中,接收失败可能是检测到承载第一反馈信息的信号,但是未解调成功;接收失败也可能是第一反馈信息的信号功率过小,网络设备未检测到承载第一反馈信息的信号;接收失败也可能是终端设备由于LBT失败没有发送第一反馈信息的信号。接收成功指的是成功解调出第一反馈信息。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一,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或者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在情况一中,网络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DCI,第二DCI包含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一NFI。第一NF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的接收情况或者是否只需要反馈第一反馈信息。第一NFI可以和第一PUCCH-ID对应或存在关联关系。其中,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一NFI用于指示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接收失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对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以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NFI和第一PUCCH-ID为例,终端设备收到第二DCI后,可以基于预定义规则以及第一DCI中的NFI字段和PUCCH-ID字段确定网络设备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或是否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例如,预定义规则是:对于同一个反馈进程,若第二DCI中的NFI字段与第一DCI中的NFI字段不同,则表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第一反馈信息不需要重传;若第二DCI中的NFI字段与第一DCI中的NFI字段相同,则表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或第一反馈信息需要重传。该预定义规则可以是通信协议定义的规则,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规则。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CI中携带的第一NFI与第二DCI中携带的第二NFI相同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或者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随后在第二DCI指示的第二上行资源上再次发送第一反馈信息。
上述预定义规则仅是举例说明,还可以将预定义规则设置为:对于同一个反馈进程,若第二DCI中的NFI字段与第一DCI中的NFI字段相同,则表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第一反馈信息不需要重传;若第二DCI中的NFI字段与第一DCI中的NFI字段不同,则表示第一反馈信息接收失败或第一反馈信息需要重传。相应地,第二DCI的NFI字段也会发生变化。
可选地,第二DCI还可以包括第二下行数据的信息。其中,第二下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调度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下行数据,。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二DCI后可以在第二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第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情况二,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第一反馈信息不需要重传。
在情况二中,网络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DCI,第三DCI包含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第一反馈信息不需要重传。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第二NFI和第一PUCCH-ID,其中,第一PUCCH-ID用于标识第一反馈进程,第二NFI用于指示第一PUCCH-ID对应的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第一反馈信息不需要重传。第二指示信息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指示信息,本申请对第二指示信息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DCI后,可以基于情况一中所述的预定义规则和第一DCI中的NFI字段和PUCCH-ID字段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第一反馈信息不需要重传。随后,终端设备清空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以便于重新利用第一反馈进程。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确定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后清空与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
可选地,除了第二指示信息之外,第三DCI还可以包括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其中,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用于调度终端设备接收第三下行数据,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用于分配或指示第三上行资源。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DCI后可以在第三上行资源上使用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三反馈信息,第三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先后接收第一DCI、第二DCI和第三DCI。例如,网络设备在第二上行资源上成功解调了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则网络设备会在发送第二DCI后,发送第三DCI。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还可以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反馈进程,该至少两个反馈进程包括第一反馈进程。网络设备在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后或完成第一反馈信息传输后,可能会发送另一个下行控制信息,调度另一反馈进程进行信息传输。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一个示例。
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DCI,紧邻每个DCI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即该DCI调度的下行数据。终端设备使用两个PUCCH反馈进程发送反馈信息。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DCI中大小为1bit的PUCCH-ID字段来指示PUCCH反馈进程号,PUCCH-ID=0标识反馈进程0,PUCCH-ID=1标识反馈进程1。若网络设备已经成功接收了之前该终端设备的所有反馈信息,对应于PUCCH-ID=0和PUCCH-ID=1的NFI字段均置为“0”。
在调度PDSCH#0时,网络设备通过PUCCH-ID=0指示终端设备使用PUCCH反馈进程0在PUCCH资源上反馈PDSCH#0所对应的反馈信息(A/N#0)。在调度PDSCH#1时,由于PUCCH反馈进程0所对应的反馈信息(A/N#0)仍未处理完成(如图3中的处理时延所示),网络设备无法使用PUCCH-ID=0所对应的NFI来指示A/N#0的接收情况。所以网络设备会在调度PDSCH#1的DCI中通过PUCCH-ID=1指示网络设备使用PUCCH反馈进程1发送PDSCH#1所对应的反馈信息(A/N#1)。此时,网络设备无需考虑该网络设备是否已经成功接收了A/N#0。从而减小了PDSCH#1的调度时延。
网络设备在成功接收A/N#0后,就可以重新使用反馈进程0。例如,网络设备在调度PDSCH#2时已经完成了对于PUCCH-ID=0所对应的反馈信息(A/N#0)的处理,并且正确接收到了A/N#0(无论A/N#0是ACK还是NACK)。网络设备可以反转反馈进程0对应的NFI(令NFI=1),指示终端设备反馈进程0的反馈已经成功,不需要再重新反馈,同时清空反馈进程0对应的所有历史反馈信息。则存储HARQ反馈信息的缓存可以及时得到释放。可选地,反馈进程0对应的历史缓存信息即使未清空也不影响继续使用反馈进程0发送新的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此时,终端设备需要将存储的所有反馈信息一起发送。
网络设备在调度PDSCH#3时,距离A/N#1的时域位置的间隔大于网络设备的处理时延,因此,PUCCH-ID=1所对应的进程已经处理完毕,因此可以继续使用反馈进程1。但是,由于网络设备没有接收到相关的A/N#1,因此,网络设备需要指示终端设备继续使用反馈进程1,同时保持之前反馈进程1对应的NFI的状态(即,NFI=0),指示终端设备重传反馈进程1对应的反馈信息。
终端设备可以在同一个PUCCH中发送PDSCH#3和PDSCH#1的反馈信息,即,A/N1+3。
当终端设备采用动态码本反馈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时,网络设备可以在DCI中携带下行分配指示(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DAI),并向终端设备指示与DAI对应的反馈进程。
例如,当第一DCI包括第一DAI和第一PUCCH-ID时,即指明了第一DAI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DCI和第三DCI也可以携带DAI。
当第一DCI包括第一DAI时,第一DCI可以包括参数
Figure BDA0002056311690000111
该参数中的pi对应于PUCCH-ID字段,该参数可以用于标识C-DAI对应于PUCCH-ID=pi。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一个示例。
当采用动态码本进行反馈时,网络设备会在DCI中携带DAI,指示截止当前调度周期,终端设备所需反馈的总HARQ进程数(即,全部下行数据的数量)以及当前DCI所调度的HARQ进程在所有需要反馈的HARQ进程中的编号。当存在多个反馈进程时,DAI的计算只基于相同的反馈进程。
图4中,两种阴影矩形分别对应两个反馈进程,PDSCH#0到PDSCH#2对应反馈进程0(PUCCH-ID=0),该三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A/N#0+1+2)在第一个PUCCH上进行反馈。DAI的编号如图中所示,计数DAI(counter DAI,C-DAI)表示当前PDSCH对应的DAI,总DAI(totalDAI,T-DAI)表示当前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数量。例如,对于PDSCH#0,C-DAI=0表示PDSCH#0对应的DAI,T-DAI=3表示当前共有3个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即,反馈进程0对应3个反馈信息。
PDSCH#3~6使用反馈进程1(PUCCH-ID=1),该三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A/N#3+4+5+6)在第二个PUCCH上进行反馈。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反馈进程,因此DAI的编号无需考虑PDSCH#0到PDSCH#2的DAI。从而降低了逻辑复杂度。
对于PDSCH#5和PDSCH#6,由于这两个PDSCH对应的反馈进程与PDSCH#3和PDSCH#4对应的反馈进程相同,因此,这两个PDSCH的C-DAI和T-DAI与PDSCH#3和PDSCH#4相关。即,PDSCH#5的C-DAI接着PDSCH#4的C-DAI排序,PDSCH#6的C-DAI接着PDSCH#5的C-DAI排序。PDSCH#5和PDSCH#6的T-DAI等于反馈进程1对应的全部PDSCH的数量,即,PDSCH#5和PDSCH#6的T-DAI等于4。也就是说,对于具有相同的反馈进程的多个PDSCH,它们各自对应的C-DAI可以连续编号、T-DAI连续计数。
此外,由图4可知,网络设备在调度PDSCH#3~6时无需等待A/N#0+1+2,可以直接调度PDSCH#3~6,从而减小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延。
由于LBT的不确定性或信道的不稳定性等原因,第一反馈信息可能出现接收失败,或没有成功发送,或需要重新反馈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该触发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接下来的HARQ反馈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触发信息,可以将第一反馈信息合并到第二反馈信息中一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当第一反馈信息对应的反馈进程与第二反馈信息对应的反馈进程是同一个进程时,可以按照预设规则进行HARQ反馈。该预设规则可以是:当需要重新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时,默认在第二反馈信息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第二反馈信息可以认为是第一反馈信息之后要进行的上行控制信息。也就是说,因为前一次的反馈信息发送失败,则在后一次的反馈信息中默认直接包含前一次的反馈信息。此时,网络设备可以不用发送触发信息。终端设备按照预设规则进行反馈。
当第一反馈信息对应的反馈进程与第二反馈信息对应的反馈进程是同一个进程时,终端设备根据触发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在接下来的第二反馈信息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进一步地,该触发信息为第一值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反馈信息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该触发信息为第二值时,终端设备在第二反馈信息中不携带第一反馈信息。该触发信息可以是1比特信息。
类似地,当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均需重新反馈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触发信息确定是否在第三反馈信息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和/或第二反馈信息。更多反馈信息的场景可以参照上文得到。
可选的,对于该触发信息,可以包含在所述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中,也可以是单独的指示信息,本发明不构成限定。例如,该触发信息可以携带在上文的第二DCI中。可以在第二DCI中增加1比特作为该触发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可以包括触发信息(例如用trigger表征),以指示是否需要将第二反馈信息和第一反馈信息合并。例如,触发信息对应的trigger字段为“0”表示不需要合并,字段为“1”表示需要合并。应理解,这里的第二反馈信息和第一反馈信息为逻辑上的区分,并不构成数量限定。第二反馈信息和第一反馈信息可以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反馈进程。
可选地,该触发信息可以通过对NFI扩展来实现。例如,NFI由1比特扩展到2比特。其中一个比特实现NFI的已有功能,具体可以参照上文情况一中的预定义规则。另一个比特可以作为触发信息。该另一个比特的取值翻转时,可以认为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反馈信息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否则,可以认为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反馈信息中不携带第一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当第二反馈信息中携带第一反馈信息,反馈信息中的
ACK/NACK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按照其对应的反馈进程的顺序排列,或可以按照HARQ进程的顺序排列,或可以按照先排列需要重新传输的反馈信息后排列其他反馈信息的顺序(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对于这些排列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4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的另一个示例。
当采用动态码本进行反馈时,网络设备会在DCI中携带DAI,指示截止当前调度周期,终端设备所需反馈的总HARQ进程数(即,全部下行数据的数量)以及当前DCI所调度的HARQ进程在所有需要反馈的HARQ进程中的编号。当存在多个反馈进程时,DAI的计算只基于相同的反馈进程。
可以理解的,在非授权频谱进行PUCCH的传输时,需要进行LBT,由于LBT的不确定性,由于LBT失败终端设备可能无法传输所述PUCCH,或者由于干扰问题,网络设备无法正确接收所述PUCCH。
图4a中,两种阴影矩形分别对应两个反馈进程,PDSCH#0到PDSCH#2对应反馈进程0(PUCCH-ID=0),该三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A/N#0+1+2)在第一个PUCCH上进行反馈。为了便于描述,所述反馈进程0对应的所有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称为第一反馈信息。DAI的编号如图中所示,计数DAI(counter DAI,C-DAI)表示当前PDSCH对应的DAI,总DAI(total DAI,T-DAI)表示当前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的数量。例如,对于PDSCH#0,C-DAI=0表示PDSCH#0对应的DAI,T-DAI=3表示当前共有3个需要发送的反馈信息,即,反馈进程0对应的第一反馈信息包括3个反馈信息(A/N#0+1+2)。此时,网络设备通过触发信息(trigger=0)来指示终端,无需进行反馈信息的合并,即在第一个PUCCH上仅需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PDSCH#3~4使用反馈进程1(PUCCH-ID=1),指示该两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A/N#3+4)在第二个PUCCH上进行反馈。所述反馈进程1对应的所有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称为第二反馈信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反馈进程,因此DAI的编号无需考虑PDSCH#0到PDSCH#2的DAI。此时,第二反馈信息中包括2个反馈信息(A/N#3+4),且网络设备通过触发信息(trigger=0)来指示终端,无需进行反馈信息的合并,即在第一个PUCCH上仅需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对于PDSCH#5和PDSCH#6,这两个PDSCH对应的反馈进程可以与PDSCH#3和PDSCH#4对应的反馈进程相同(PUCCH-ID=1),即该四个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A/N#3+4+5+6)在第二个PUCCH上进行反馈。由于属于同一个反馈进程,因此,这两个PDSCH的C-DAI和T-DAI与PDSCH#3和PDSCH#4相关。即,PDSCH#5的C-DAI接着PDSCH#4的C-DAI排序,PDSCH#6的C-DAI接着PDSCH#5的C-DAI排序。PDSCH#5和PDSCH#6的T-DAI等于反馈进程1对应的全部PDSCH的数量,即,PDSCH#5和PDSCH#6的T-DAI等于4。即,第二反馈信息中包括4个反馈信息(A/N#3+4+5+6)。也就是说,对于具有相同的反馈进程的多个PDSCH,它们各自对应的C-DAI可以连续编号、T-DAI连续计数。
设由于LBT失败终端设备未能将第一个PUCCH成功发送,换言之网络设备没有正确接收到所述第一个PUCCH承载的第一反馈信息,此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触发信息trigger=1指示终端设备将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一起在第二个PUCCH上发送。以图4a为例,PDSCH#0~2的反馈信息未能成功传输,根据触发信息,终端在下一个PUCCH上发送PDSCH#0~6的反馈信息。
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收到所述触发信息trigger=1,即可获知需要将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进行合并。从而在一个PUCCH上将多个反馈进程的反馈信息一起发送,节约了开销。
可选的,对于PDSCH#5和PDSCH#6,这两个PDSCH对应的反馈进程可以与PDSCH#0和PDSCH#1对应的反馈进程相同(PUCCH-ID=0),具体地实施方案如图4b所示,此时第一反馈信息包含五个反馈信息(A/N#0+1+2+5+6)。在第一反馈信息未能成功传输的情况下,根据触发信息,需要在第二反馈信息种包括第一反馈信息。例如,在图4b中,第二反馈信息包含第一反馈信息和其原本需要反馈的信息(A/N#0+1+2+5+6和A/N#3+4)。当然,A/N#0+1+2+5+6和A/N#3+4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按照A/N#0+1+2+5+6+3+4的顺序,或按照A/N#0+1+2+3+4+5+6的顺序或按照A/N#3+4+0+1+2+5+6的顺序。
应理解的,针对PUCCH的初次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反馈进程可以对应一个PUCCH。多个反馈进程可以对应多个PUCCH,彼此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可选的当PUCCH传输/接收失败时,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一个PUCCH上传输多个反馈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节约资源,减少LBT的次数,提高效率。
同样应当理解的,本发明中所提及的反馈进程也应当理解为逻辑上的进程,并不意味着一个反馈进程对应的反馈信息只能在固定的一个PUCCH资源上进行传输。
上文主要从终端设备的角度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与终端设备的处理过程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信息,意味着网络设备发送了该信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意味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该信息。因此,即使上文个别地方未明确写明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过程清楚地了解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示例。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将各个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5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500可以是芯片、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
通信装置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可支持通信装置500实现图2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处理通信数据(例如,上文所述的功耗节省信号),CPU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例如,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或芯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505,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
例如,通信装置500可以是芯片,收发单元505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和/或输出电路,或者,收发单元505可以是该芯片的通信接口,该芯片可以作为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的组成部分。
通信装置5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502,其上存有程序504,程序504可被处理器501运行,生成指令503,使得处理器501根据指令50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地,存储器5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地,处理器501还可以读取存储器502中存储的数据,该数据可以与程序504存储在相同的存储地址,该数据也可以与程序504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地址。
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单板或者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上。
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505以及天线506。收发单元5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用于通过天线506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501用于通过收发单元505以及天线506执行:
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
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501用于通过收发单元505以及天线506执行:
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指示第一反馈进程的信息;
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检测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所述第一反馈信息与第一反馈进程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接收或发送功反馈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形式的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501可以是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处理器501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02中,例如是程序504,程序504经过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等处理过程最终被转换为能够被处理器501执行的可执行目标文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是高级语言程序,也可以是可执行目标程序。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是存储器502。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502可以同时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在通信装置500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600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6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
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例如,处理器通过天线和控制电路接收功耗节省信号。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通信协议和待发送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是触摸屏或键盘,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解释并执行该程序所包含的指令,处理程序中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信息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得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承载信息的电磁波(即,射频信号)到达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6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图6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CPU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CPU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CPU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被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CPU也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本申请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600的收发器6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功能,或者,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600的处理器602。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600包括收发器601和处理器602。收发器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器6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器,将收发单元6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器。即,收发器601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器可以称为发射机、输出口、发射电路等。
处理器602可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控制收发单元6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6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
在通信装置500为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如图7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基站7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701和至少一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702。其中,BBU702可以包括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也可以包括DU和集中单元(centralunit,CU)。
RRU7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7011和射频单元7012。RRU701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支持基站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BBU702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RRU701与BBU7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的,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BBU702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BBU7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BBU7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和NR网)。BBU702还包括存储器7021和处理器7022,存储器70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7021存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功耗节省信号。处理器7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流程。存储器7021和处理器7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基站仅是一个示例,适用于本申请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有源天线系统(active antenna system,AAS)中的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另外,各单元之间的耦合或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直接耦合,也可以是间接耦合,上述耦合包括电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连接。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标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对应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均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
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或者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在所述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者不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三上行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三反馈信息,所述第三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三上行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三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清空与所述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一下行分配指示DAI,所述第一DAI与所述第一标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的HARQ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DAI生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反馈进程,所述至少两个反馈进程包括所述第一反馈进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多个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HARQ信息,所述多个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均包括所述第一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新反馈指示NFI,所述NFI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两个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标识相同且NFI的值不同时,生成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对应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均与第二标识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合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息对应的字段为“1”表示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合并。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反馈信息合并到第二反馈信息中一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合并到第二反馈信息中一并发送时,整个反馈信息中的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其对应的标识的顺序排列。
18.一种发送反馈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接收单元执行: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下行数据的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标识,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对应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均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发送单元执行:在所述第一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一反馈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上行资源的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未接收成功或者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上行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第三下行控制信息,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反馈信息接收成功或者不需要重新反馈第一反馈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指示第三下行数据的信息、指示第三上行资源的信息,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三上行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反馈进程发送第三反馈信息,所述第三反馈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下行数据的接收情况。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清空与所述第一反馈进程相关的缓存。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还包括第一下行分配指示DAI,所述第一DAI与所述第一标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的HARQ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DAI生成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两个反馈进程,所述至少两个反馈进程包括所述第一反馈进程。
26.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对应的多个第一下行数据对应的HARQ信息,所述多个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均包括所述第一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包括新反馈指示NFI,所述NFI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两个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标识相同且NFI的值不同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所述第一反馈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对应一个或多个HARQ信息,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均与第二标识对应。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合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息对应的字段为“1”表示将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和第二反馈信息合并。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将第一反馈信息合并到第二反馈信息中一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合并到第二反馈信息中一并发送时,整个反馈信息中的肯定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其对应的标识的顺序排列。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390461.7A 2019-02-15 2019-05-10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585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7757.2A CN115085871A (zh) 2019-02-15 2019-05-10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20/075537 WO2020164631A1 (zh) 2019-02-15 2020-02-17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20755746.3A EP3926869A4 (en) 2019-02-15 2020-02-17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A3130250A CA3130250A1 (en) 2019-02-15 2020-02-17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217029652A KR20210127740A (ko) 2019-02-15 2020-02-17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피드백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7/403,615 US20210392675A1 (en) 2019-02-15 2021-08-16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feedback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927 2019-02-15
CN2019101179276 2019-02-1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7757.2A Division CN115085871A (zh) 2019-02-15 2019-05-10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710A CN111585710A (zh) 2020-08-25
CN111585710B true CN111585710B (zh) 2022-06-14

Family

ID=7211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90461.7A Active CN111585710B (zh) 2019-02-15 2019-05-10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926869A4 (zh)
KR (1) KR20210127740A (zh)
CN (1) CN111585710B (zh)
CA (1) CA3130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003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8845B (zh) * 2020-12-21 2022-09-30 北京邮电大学 Nr-u系统中用于harq反馈的单触发指示设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52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476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输出方法、通知信息的输出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517480A (ja) * 2018-11-08 2022-03-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524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476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输出方法、通知信息的输出方法及相关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RQ enhancements for NR-U;Ericsson;《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4,R1-1809206》;20180824;第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6869A1 (en) 2021-12-22
CN111585710A (zh) 2020-08-25
KR20210127740A (ko) 2021-10-22
CA3130250A1 (en) 2020-08-20
EP3926869A4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0801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其集成电路
CN110830223A (zh) 用户设备及进行重传的方法
CN11099915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398597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84835B (zh) 反馈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2511275A (zh) 反馈码本生成、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US202203692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22012390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585710B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4181594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harq-ack)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11381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79888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965331A1 (en) Harq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JP201952694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20177680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199495B (zh) 上行传输的反馈方法、重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41880A (zh) 一种harq-ack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193576B (zh)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9597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2201239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sidelink transmission state
CN104144042B (zh) 用于传输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64631A1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877272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07155A1 (en) Data transmission acknowledgement,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02763A1 (zh) 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