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3576B -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93576B CN111193576B CN201811353925.9A CN201811353925A CN111193576B CN 111193576 B CN111193576 B CN 111193576B CN 201811353925 A CN201811353925 A CN 201811353925A CN 111193576 B CN111193576 B CN 1111935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ebook
- carrier
- data channel
- control channel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101100510301 Arabidopsis thaliana KIN7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510303 Nicotiana tabacum NACK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510298 Arabidopsis thaliana KIN7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510300 Nicotiana tabacum NAC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28103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Or2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88753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Or3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20075 GI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70 Petunia hybrida AN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在上述方案中,终端设备对不同载波集合上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独立反馈,从而可以提高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支持半持续性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和动态调度的PDSCH。对于下行数据传输,混合自动重传(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高效的传输机制。一方面,通过重传可以极大提高下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反馈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确定是否进行重传,网络设备通常在UE反馈NACK时才进行重传,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5G通信系统支持两种HARQ码本配置,即动态码本(dynamic codebook)和半静态码本(semi-static codebook)。无论UE通过哪种码本进行反馈,都需要从网络设备获取HARQ定时指示、生成HARQ码本以及确定反馈HARQ码本的上行资源。目前,反馈HARQ码本都是基于时隙进行的,即,在一个时隙内反馈的HARQ码本需要联合编码,导致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较差,特别是在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多个载波上PDSCH的传输情况更加复杂。如何提高在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对不同载波集合的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进行独立编码反馈,从而提高了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终端设备对不同载波集合上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独立反馈,从而可以提高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例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的载波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尽快反馈该载波集合对应的码本,从而可以满足低时延业务的时延要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低的业务的载波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对该载波集合上多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统一反馈,从而可以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一数据信道,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信道,第二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上述第一码本可以是动态码本,也可以是半静态码本;上述第二码本可以是动态码本,也可以是半静态码本。
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一控制信道;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数据信道,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二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数据信道,第二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可见,第一载波集合可以是基于承载数据信道的载波进行划分,也可以是基于承载控制信道的载波进行划分,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灵活性。
可选地,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确定第一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DAI确定第二码本,第二码本包括第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DAI用于指示截至当前调度时刻共调度了多少个数据信道,终端设备根据控制信道中的DAI生成动态码本,从而可以提高发送码本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M个数据信道包括第一数据信道,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M为正整数;和/或,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N个数据信道包括第二数据信道,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N为正整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配置的信息确定各个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数量,并基于该数量生成半静态码本,无需网络设备实时指示生成哪些数据信道的码本,从而可以减小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主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下行控制信息DCI,并且,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一主载波属于第一载波集合;和/或,若终端设备在第二主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则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二主载波属于第二载波集合。
第一码本所反馈的一个数据信道可以是上文所述的第一数据信道,相应地,调度该一个数据信道的一个控制信道例如是第一控制信道。第二码本所反馈的一个数据信道可以是上文所述的第二数据信道,相应地,调度该一个数据信道的一个控制信道例如是第二控制信道。上述方案应用于网络设备指示通过半静态码本反馈数据信道接收状态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在当前通信场景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仅需生成包含一个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的码本,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第一主载波和第二主载波都是上文所述的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的主载波;或者,第一主载波是所述主载波,第二主载波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不同于所述主载波的另一个载波;或者,第二主载波是所述主载波,第一主载波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不同于所述主载波的另一个载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包括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终端设备对不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独立反馈,从而可以提高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例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的传输时机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尽快反馈该传输时机集合对应的码本,从而可以满足低时延业务的时延要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低的业务的传输时机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对该传输时机集合内多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统一反馈,从而可以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M个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M为正整数;和/或,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N个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N为正整数。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当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收到至少一个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的下行数据信道,且调度该下行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反馈时,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主载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所述第一码本;和/或,当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收到至少一个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的下行数据信道,且调度该下行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所述下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反馈时,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主载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所述第二码本。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网络设备的指示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上述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为半静态码本。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配置的信息确定各个传输时机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数量,并基于该数量生成半静态码本,无需网络设备实时指示生成哪些数据信道的码本,从而可以减小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第一载波对应两组传输时机子集,该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分别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
可选地,所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一个定时偏移量集合的两组子集,该一个定时偏移量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所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两个定时偏移量集合,该两个定时偏移量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所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的两组子集,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参数配置的,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的两组子集是预定义的或高层参数配置的。
上述方案提供了多种划分传输时机子集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灵活性。
可选地,当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该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载波上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DCI,并且,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当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该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载波上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上述方案中,第一主载波和第二主载波可以是同一个载波,如都是第一载波集合的主载波;或者,第一主载波和第二主载波是不同的载波,如第一主载波是第一载波集合的主载波,第二载波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不同于第一主载波的一个载波。
上述方案应用于网络设备指示通过半静态码本反馈数据信道接收状态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在当前通信场景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仅需生成包含一个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的码本,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消耗。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码本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主载波为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网络设备接收不同载波集合上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独立反馈信息,从而可以提高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例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的载波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尽快反馈该载波集合对应的码本,从而可以满足低时延业务的时延要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低的业务的载波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对该载波集合上多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统一反馈,从而可以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
上述“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指的是:当网络设备发送两个数据信道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载波集合发送一个数据信道,通过第二载波集合发送另一个数据信道;或者,网络设备通过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发送这两个数据信道。当网络设备发送一个数据信道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载波集合或第二载波集合发送该数据信道,即,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选一个载波集合发送上述一个数据信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一数据信道,第一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信道,第二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上述第一码本可以是动态码本,也可以是半静态码本;上述第二码本可以是动态码本,也可以是半静态码本。
可选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发送第一控制信道;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发送第二控制信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发送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数据信道,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网络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发送第二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数据信道,第二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可见,第一载波集合可以是基于承载数据信道的载波进行划分,也可以是基于承载控制信道的载波进行划分,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控制信道中包含的DAI用于指示第一码本包含的反馈信息的数量;和/或,第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DAI用于指示第二码本包含的反馈信息的数量。
DAI用于指示截止当前调度时刻共调度了多少个数据信道,终端设备根据控制信道中的DAI生成动态码本,从而可以提高发送码本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M个数据信道包括第一数据信道,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M为正整数;和/或,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N个数据信道包括第二数据信道,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所述N为正整数。
网络备可以根据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各个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数量,以便于终端设备基于该数量生成半静态码本,无需网络设备实时指示生成哪些数据信道的码本,从而可以减小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若网络设备在第一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DCI,并且,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则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一主载波属于第一载波集合;和/或,若网络设备在第二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则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第二主载波属于第二载波集合。
第一码本所反馈的一个数据信道可以是上文所述的第一数据信道,相应地,调度该一个数据信道的一个控制信道例如是第一控制信道。第二码本所反馈的一个数据信道可以是上文所述的第二数据信道,相应地,调度该一个数据信道的一个控制信道例如是第二控制信道。上述方案应用于网络设备指示通过半静态码本反馈数据信道接收状态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在当前通信场景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仅需生成包含一个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的码本,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第一主载波和第二主载波都是上文所述的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的主载波;或者,第一主载波是所述主载波,第二主载波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不同于所述主载波的另一个载波;或者,第二主载波是所述主载波,第一主载波是高层信令配置的、不同于所述主载波的另一个载波。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码本的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内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包括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主载波为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在上述方案中,网络设备接收不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独立反馈信息,从而可以提高多载波通信场景中反馈HARQ码本的灵活性。例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的传输时机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尽快反馈该传输时机集合对应的码本,从而可以满足低时延业务的时延要求;对于承载时延要求较低的业务的传输时机集合,终端设备可以对该传输时机集合内多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进行统一反馈,从而可以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M个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M为正整数;和/或,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N个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N为正整数。
可选地,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码本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至少一个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一载波集合上以及在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发送至少一个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下行数据信道;和/或,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二码本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发送第二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至少一个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下行数据信道;在第一载波集合上以及在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发送至少一个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下行数据信道。
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上述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为半静态码本。网络设备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各个传输时机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数量,以便于终端设备基于该数量生成半静态码本,无需网络设备实时指示生成哪些数据信道的码本,从而可以减小空口资源的消耗。
可选地,第一载波对应两组传输时机子集,该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分别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
可选地,所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一个定时偏移量集合的两组子集,该一个定时偏移量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所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两个定时偏移量集合,该两个定时偏移量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所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的两组子集,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参数配置的,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的两组子集是预定义的或高层参数配置的。
上述方案提供了多种划分传输时机子集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灵活性。
可选地,若网络设备在第一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该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主载波上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DCI,并且,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则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若网络设备在第二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该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主载波上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则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上述方案应用于网络设备指示通过半静态码本反馈数据信道接收状态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在当前通信场景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仅需生成包含一个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的码本,从而提高了发送码本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了空口资源的消耗。
上述方案中,第一主载波和第二主载波可以是同一个载波,如都是第一载波集合的主载波;或者,第一主载波和第二主载波是不同的载波,如第一主载波是第一载波集合的主载波,第二载波是高层配置的、不同于第一主载波的一个载波。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各个步骤所对应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它网元之间的通信。其中,所述收发器可以为独立的接收器、独立的发射器或者集成收发功能的收发器。
上述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
上述通信装置可以是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终端设备。
上述通信装置可以是实现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方法的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处理单元或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发送装置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传输数据的装置的通信单元或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单元或处理器运行时,使得传输数据的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动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半静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回退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发送半静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发送半静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介绍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图1是一种适用于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0通过电磁波与网络设备110进行通信。当终端设备120发送信息时,终端设备120的无线通信模块可以获取要通过信道发送至网络设备110的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例如是终端设备的处理模块生成的、从其它设备接收的或者在终端设备的存储模块中保存的信息比特。
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120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例如,移动台(mobilestation,MS),UE,软终端,家庭网关,机顶盒等等。应用于上述设备中的芯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110可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所定义的基站,例如,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网络设备110也可以是非3GPP(non-3GPP)的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AGF)。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类型的设备。
通信系统100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例如,通信系统100中包含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数量。
下面以通信系统100为5G通信系统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5G通信系统致力于支持更高的系统性能,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不同部署场景和更宽的频谱范围。其中,多种业务类型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
在5G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在一个时间单元内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时域重叠或时域不重叠的PDSCH,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多个载波上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PDSCH,从而增加了终端设备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反馈ACK/NACK的复杂性。因此,终端设备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的PUCCH上反馈的ACK/NACK可能对应多个时域位置或者多个载波上的PDSCH时机(occasion)。
在这里对本申请中出现的两个概念(“时间单元”和“载波”)做简要介绍。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用于无线通信的时域资源可以划分为多个时间单元。并且,在本申请中,多个时间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即,某些相邻的时间单元之间存在预设的时间间隔。
本申请对一个时间单元的长度不做限定。例如,一个时间单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子帧(subframe);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时隙(slot);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符号(symbol)。其中,符号也称为时域符号,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也可以是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
本申请涉及的载波也可以被称为频段、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或小区(cell),或者,载波也可以有其它的名字。
一个载波集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C,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BWP。其中,一个CC可以包含多个BWP,不同的BWP之间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可以不同。
5G通信系统支持两种HARQ码本配置,HARQ码本可以被理解为:在某个上行时间单元上需要反馈的、与PDSCH对应的ACK/NACK的集合。HARQ码本包含2层含义:第一,HARQ码本包含哪些PDSCH的ACK/NACK;第二,这些PDSCH的ACK/NACK在码本中的排列顺序。两种HARQ码本包括动态码本和半静态码本。
动态码本又称为类型2(Type 2)码本。终端设备在每个PDCCH监测时机(monitoring occasion)检测PDCCH,获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根据DCI中的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字段和PDSCH-to-HARQ-timing字段确定该PDCCH调度的PDSCH对应的ACK/NACK的反馈时隙。终端设备首先根据PDCCH的时隙编号与时域资源分配字段中包含的PDCCH到PDSCH的时隙偏移值(K0)确定PDSCH的时隙编号,然后根据PDSCH-to-HARQ-timing字段获取定时偏移量(K1),即PDSCH的时隙到该PDSCH对应的反馈时隙的偏移值,从而确定在哪个时隙内发送ACK/NACK。
然后,终端设备根据所有指向相同反馈时隙的PDCCH中包含的下行分配索引(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DAI)信息确定该反馈时隙内的码本。例如,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DCI格式(format)1_0或DCI格式1_1包含的DAI确定PDSCH的数量,并根据DCI格式1_0或DCI格式1_1中的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和PDSCH-to-HARQ-timing字段确定在时隙n发送上述PDSCH的ACK/NACK。随后,终端设备根据PDSCH的接收状态生成动态码本。其中,DCI格式1_0也可称为回退DCI,表示DCI中每个比特域存在与否、每个比特域的宽度和每种取值对应的物理层参数取值都是预定义的,不需要高层信令配置;DCI格式1_1也可称为正常DCI,正常DCI包含的比特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增加或删减,比特域的宽度和取值含义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般而言,回退DCI用于用户完成初始化接入之前(即没有获取高层参数时期)的下行数据调度,或者高层参数变更过程中(及高层参数模糊时期)的下行数据调度,前述“模糊时期”指的是:网络设备不确定终端设备是否收到更新后的高层参数;或者,终端设备已收到更新后的高层参数,但是,终端设备不确定“网络设备是否确定该终端设备已收到更新后的高层参数”。
DCI format 1_0和DCI format 1_1中都包含PDSCH-to-HARQ-timing字段,该字段的大小一般是三比特,指示PDSCH传输时隙与对应的反馈时隙的定时偏移量K1,取值范围是“000”~“111”,具体指示的K1值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的或预定义的。在正常DCI下,RRC信令从16个取值中配置8个值,分别对应“000”~“111”;在回退DCI下,预定义的8个值是1~8。
半静态码本又称类型1(Type 1)码本。网络设备通过协议预定义或高层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K1集合(K1 set)和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终端设备根据时域资源分配表格确定PDSCH的候选时域位置,并根据PDSCH的候选时域位置和K1集合确定该PDSCH的反馈信息可能所在的时隙。在每个上行时隙,终端设备根据PDSCH的候选时域位置和K1集合确定该上行时隙关联的下行PDSCH时机集合,即关联的下行时隙和下行时隙内的PDSCH时机集合,再根据关联的下行PDSCH时机集合生成反馈码本。
当终端设备通过多个载波集合接收网络设备的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图2所示的方法发送码本。
图2所示的方法200包括:
S210,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
相应地,网络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
上述两个载波集合中,第一载波集合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载波,第二载波集合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载波。
上述数据信道可以是PDSCH,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下行数据信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指的是: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所包含的载波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这里的“接收到”的含义指的是终端设备成功接收了调度数据信道的控制信道(即控制信道译码正确),确定存在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信道并获知该数据信道的传输参数,如占据的时频资源、使用的预编码方式等等。
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终端设备仅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或,终端设备仅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或,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并且,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
S220,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相应地,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码本后根据第一码本确定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在接收到第二码本后根据第二码本确定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若终端设备仅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仅生成第一码本;若终端设备仅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仅生成第二码本;若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与第二载波集合上均接收到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的一种解释是:数据信道的解码状态,包括解码失败状态和解码成功状态,其中,解码失败状态即接收失败状态,解码成功状态即接收成功状态。
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还可以有其它合理的解释。
第一码本可以是动态码本,也可以是半静态码本。第二码本可以是动态码本,也可以是半静态码本。
S230,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相应地,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从终端设备的角度进行描述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技术方案,而不应被理解为仅描述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与终端设备的处理过程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信息,意味着网络设备发送了该信息;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信息,意味着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该信息。因此,即使下文个别地方未明确写明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处理过程清楚地了解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
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则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终端设备生成第二码本,则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二码本;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则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主载波可以是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是第二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后,用于传输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主载波也可以是与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的载波。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PUCCH组(PUCCH group),每个PUCCH组关联不同的载波集合。对于一个PUCCH group,其关联的载波集合可以分为多个载波子集,对应上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并且,网络设备可以为该PUCCH group配置一个主载波,用于传输该PUCCH组关联的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码本。
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独立编码,并分别发送编码后的第一码本以及编码后的第二码本。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URLLC数据,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eMBB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方法200生成URLLC数据对应的码本以及eMBB数据对应的码本。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一个URLLC数据后尽快发送URLLC数据的码本,以便于网络设备在URLLC数据接收失败时快速重传,满足URLLC业务的低时延要求。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多个eMBB数据后统一发送该多个eMBB数据的码本,在满足eMBB业务的时延要求的同时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另外,终端设备可以给URLLC数据码本和eMBB数据码本分配不同的上行资源(如PUCCH)和不同的传输方式(如使用序列选择模式还是编码模式以及编码模式下使用什么编码速率),来提供不同的可靠性保障,一方面保障URLLC数据的码本可以高可靠传输,另一方面保障eMBB数据的码本可以高效传输。
终端设备在执行S210之前,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道和/或第二控制信道,并根据第一控制信道确定第一数据信道,根据第二控制信道确定第二数据信道。其中,第一数据信道属于第一载波集合,由第一控制信道调度;第二数据信道属于第二载波集合,由第二控制信道调度。第一控制信道可以是PDCCH,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可以是PDCCH,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控制信道。
相应地,网络设备也会执行:发送上述第一控制信道,并在第一载波集合上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和/或,发送上述第二控制信道,并在第二载波集合上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
当终端设备仅接收到第一控制信道时,终端设备仅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并生成第一码本;当终端设备仅接收到第二控制信道时,终端设备仅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并生成第二码本;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二控制信道时,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并且,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并且,生成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一控制信道,即,同载波调度。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一载波集合之外的载波(例如,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一控制信道,即,异载波调度。
类似地,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二控制信道,也可以在第二载波集合以外的载波上接收第二控制信道。
上文所述的方案均为按照数据信道对应的载波划分载波集合,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网络设备也可以按照控制信道对应的载波为终端设备配置载波集合。
即,在S210之前,方法200还可以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一数据信道,第一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
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第二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第二数据信道,第二数据信道属于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
相应地,网络设备也会执行:在第一载波集合上发送上述第一控制信道,并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道调度的第一数据信道;和/或,在第二载波集合上发送上述第二控制信道,并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道调度的第二数据信道。
第一控制信道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信道对应的码本在哪个时间单元内反馈。第二控制信道可以包含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二数据信道对应的码本在哪个时间单元内反馈。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均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从而可以灵活反馈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下面,以第一控制信道指示第一时间单元为例对控制信道指示反馈时间单元的方法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在时隙n接收到PDCCH,根据该PDCCH包含的时域资源分配字段中PDCCH-to-PDSCH-Timing的取值K0,确定该PDCCH调度的PDSCH所在的时隙n+K0;进一步,根据该PDCCH包含的PDSCH-to-HARQ-timing字段所指示的定时偏移量K1,确定该PDCCH调度的PDSCH的ACK/NACK的反馈时隙。例如,终端设备在时隙0接收到PDCCH,该PDCCH包含指示的K0为0、K1=4,则终端设备确定在时隙4发送该PDSCH的ACK/NACK。上述示例中,PDCCH-to-PDSCH-Timing和/或PDSCH-to-HARQ-timing字段即第一指示信息,时隙4即第一时间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终端设备发送动态码本还是半静态码本,均可以依据上述方法确定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位置。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生成动态码本或者半静态码本。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情况一,动态码本。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控制信道包含的DAI确定第一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控制信道包含的DAI确定第二码本,第二码本包括第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动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图3中,黑色填充矩形(例如,D0前的矩形)表示PDCCH,occa.表示时机,DL为下行(downlink)的英文缩写,斜线填充的矩形表示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的PDSCH,例如,网络设备未发送的PDSCH或者终端设备未解码成功的PDSCH。图3、图4、图5、图7和图8中相似图形表示的含义相同,下文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支持四个CC,分别为CC1、CC2、CC3和CC4。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这四个CC配置为两个载波集合,分别为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其中,第一载波集合包含两个载波,分别为CC1和CC2;第二载波集合包含两个载波,分别为CC3和CC4。CC1、CC2、CC3与CC4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15kHz、15kHz和30kHz。CC1可以用于发送PUCCH,即,CC1为上行(uplink,UL)主载波(primary CC,PCC)。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上述两个载波集合。其中,该高层信令可以是显式的配置信息,例如,高层信令明确指示CC1和CC2为一个载波集合,以及,CC3和CC4为另一个载波集合。高层信令也可以是隐式配置信息,例如,高层信令配置CC1和CC2关联的码本标识信息为HARQ1,以及,配置CC3和CC4关联的码本标识信息为HARQ2,则CC1和CC2被配置为一个载波集合,CC3和CC4被配置为另一个载波集合。
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指示使用动态码本,并通过高层参数配置每个下行CC上的PDCCH时机(PDCCH occasion),这些PDCCH时机在时域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由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关于CC分组达成一致,网络设备会对CC1和CC2上的下行数据调度进行统一计数,并且对CC3和CC4上的下行数据调度进行统一计数。
第一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调度过程如下所示。
·网络设备在时机0内调度了两个PDSCH(D0和D1),并指示K1=4,即,D0和D1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D0的PDCCH包括:(DAI_C=0,DAI_T=1),调度D1的PDCCH包括:(DAI_C=1,DAI_T=1)。
其中,DAI_C表示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截至当前PDCCH occasion与当前CC,网络设备调度的需要在上行时隙n内反馈ACK/NACK的PDSCH的数量,DAI_T表示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截至当前PDCCH occasion网络设备调度的需要在某个上行时隙n内反馈ACK/NACK的PDSCH的数量,其中上行时隙n是本次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的ACK/NACK反馈所在时隙,例如对于上述D0、D1,时隙n是时隙4。
·网络设备在时机2内调度了两个PDSCH(D2和D3),并指示K1=3,即,D2和D3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D2的PDCCH包括:(DAI_C=2,DAI_T=3),调度D3的PDCCH包括:(DAI_C=3,DAI_T=3)。
·网络设备在时机3内调度了一个PDSCH(D4),并指示K1=3,即,D4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D4的PDCCH包括:(DAI_C=0,DAI_T=0)。
·网络设备在时机4内调度了一个PDSCH(D5),并指示K1=2,即,D5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D5的PDCCH包括:(DAI_C=1,DAI_T=1)。
第二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调度过程如下所示。
·网络设备在时机0内调度了两个PDSCH(Q0和Q1),并指示K1=4,即,Q0和Q1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Q0的PDCCH包括:(DAI_C=0,DAI_T=1),调度Q0的PDCCH包括:(DAI_C=1,DAI_T=1)。
·网络设备在时机1内调度了两个PDSCH(Q2和Q3),并指示K1=4,即,Q2和Q3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Q2的PDCCH包括:(DAI_C=2,DAI_T=3),调度Q3的PDCCH包括:(DAI_C=3,DAI_T=3)。
·网络设备在时机2内调度了两个PDSCH(Q4和Q5),并指示K1=3,即,Q4和Q5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Q4的PDCCH包括:(DAI_C=0,DAI_T=0),调度Q5的PDCCH包括:(DAI_C=1,DAI_T=1)。
·网络设备在时机3内调度了一个PDSCH(Q6),并指示K1=3,即,Q6对应的ACK/NACK都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反馈。此外,网络设备调度Q6的PDCCH包括:(DAI_C=2,DAI_T=2)。
终端设备分别在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PDCCH以及该PDCCH调度的PDSCH,并根据PDCCH指示的K1确定反馈时隙,根据PDCCH中的DAI_C和DAI_T确定码本。
第一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译码情况的反馈过程如下所示。
·终端设备在时机0内检测到两个PDCCH(分别调度了D0和D1),并根据该两个PDCCH指示的K1=4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0和D1的ACK/NACK,并根据D0的(DAI_C=0,DAI_T=1)与D1的(DAI_C=1,DAI_T=1)确定第一码本为(AN0,AN1),其中,AN0对应D0的译码结果,AN1对应D1的译码结果。以AN0为例,若D0译码正确,则AN0为ACK,若D0译码错误,则AN0为NACK。
·终端设备在时机2内检测到一个PDCCH(调度了D3),并根据该PDCCH指示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3的ACK/NACK,并根据D3的(DAI_C=3,DAI_T=3)更新第一码本为(AN0,AN1,NACK2,AN3),其中,NACK2是对漏检的D2的反馈信息,AN3对应D3的译码结果。
·终端设备在时机3内检测到一个PDCCH(调度了D4),并根据该PDCCH指示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4的ACK/NACK,并根据D4的(DAI_C=0,DAI_T=0)更新第一码本为(AN0,AN1,NACK2,AN3,AN4),其中,AN4对应D4的译码结果。
·终端设备在时机4内检测到一个PDCCH(调度了D5),并根据该PDCCH指示的K1=2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5的ACK/NACK,并根据D5的(DAI_C=1,DAI_T=1)更新第一码本为(AN0,AN1,NACK2,AN3,AN4,AN5),其中,AN5对应D5的译码结果。
第二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译码情况的反馈过程如下所示。
·终端设备在时机0内检测到两个PDCCH(调度了Q0和Q1),并根据该两个PDCCH指示的K1=4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0和Q1的ACK/NACK,并根据Q0的(DAI_C=0,DAI_T=1)与Q1的(DAI_C=1,DAI_T=1)确定第二码本为(AN’0,AN’1),其中,AN’0与AN’1分别对应Q0和Q1的译码结果。以AN’0为例,若Q0译码正确,则AN’0为ACK,若Q0译码错误,则AN’0为NACK。
·终端设备在时机1内检测到一个PDCCH(调度了Q2),并根据该PDCCH指示的K1=4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2的ACK/NACK,并根据Q2的(DAI_C=2,DAI_T=3)更新第二码本为(AN’0,AN’1,AN’2,NACK’3),其中,AN’2对应Q2的译码结果,NACK’3是对漏检的Q3的反馈信息。
·终端设备在时机2内检测到一个PDCCH(调度了Q5),并根据该PDCCH指示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5的ACK/NACK,并根据Q5的(DAI_C=1,DAI_T=1)更新第二码本为(AN’0,AN’1,AN’2,NACK’3,NACK’4,AN’5),其中,NACK’4是对漏检的Q4的反馈,AN’5对应Q5的译码结果。
·终端设备在时机3内检测到一个PDCCH(调度了Q6),并根据该PDCCH指示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6的ACK/NACK,并根据Q6的(DAI_C=2,DAI_T=2)更新第二码本为(AN’0,AN’1,AN’2,NACK’3,NACK’4,AN’5,AN’6),其中,AN’6对应Q6的译码结果。
最后,终端设备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分别确定第一码本与第二码本的PUCCH资源,即,PUCCH 1与PUCCH 2。随后在PUCCH 1上传输第一码本,即(AN0,AN1,NACK2,AN3,AN4,AN5),在PUCCH 2上传输第二码本,即(AN’0,AN’1,AN’2,NACK’3,NACK’4,AN’5,AN’6)。
情况二,半静态码本。
当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生成半静态码本的高层信令生成第一码本。该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该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第二对应关系为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上述M为正整数。
当终端设备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生成半静态码本的高层信令生成第二码本。该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该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第二对应关系为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上述N为正整数。
可以理解地,在情况二中,终端设备可以分别从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生成上述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不做赘述。
上述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即半静态码本。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半静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终端设备支持四个CC,分别为CC1、CC2、CC3和CC4。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这四个CC配置为两个载波集合,分别为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其中,第一载波集合包含两个载波,分别为CC1和CC2;第二载波集合包含两个载波,分别为CC3和CC4。CC1、CC2、CC3与CC4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15kHz、15kHz和30kHz。CC1可以用于发送PUCCH,即,CC1为上行主载波。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上述两个载波集合。其中,该高层信令可以是显式的配置信息,例如,高层信令明确指示CC1和CC2为一个载波集合,以及,CC3和CC4为另一个载波集合。高层信令也可以是隐式配置信息,例如,高层信令配置CC1和CC2关联的码本标识为HARQ1,以及,配置CC3和CC4关联的码本标识为HARQ2,则CC1和CC2被配置为一个载波集合,CC3和CC4被配置为另一个载波集合。
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指示使用半静态码本,并通过高层参数配置每个下行CC上的K1集合。例如,CC1和CC3的K1集合为{1,2,3,4},CC2和CC4的K1集合为{1,2,3}。网络设备还可以配置每个CC上的一个时隙内PDSCH时机集合。例如,CC1上一个时隙内的PDSCH时机集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不重叠的时机组(occasion group),该两个时机组对应时隙0内的D0和D1,需要注意的是,D0、D2、D4、D6对应的是一个时机组,只是位于不同时隙。类似地,D1、D3、D5、D7对应的是另一个时机组,只是位于在不同时隙。CC2上PDSCH时机集合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时机组,对应D8、D9、D10。CC3上PDSCH时机集合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时机组,对应Q0、Q1、Q2、Q3。CC4上PDSCH时机集合被划分为一个时机组,对应Q4、Q5、Q6、Q7、Q8、Q9。
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CC上传输PDSCH,终端设备在每个下行CC上接收PDSCH。网络设备调度PDSCH的方法可以参见动态码本方案中的调度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译码情况的反馈过程如下所示。
在CC1上:
·终端设备在时隙0内接收到D0,通过PDCCH包含的K1=4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0的ACK/NACK。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D1,包括三种可能的情况:1)网络设备没有发送D1;2)网络设备发送了D1,但是终端设备漏检了D1对应的PDCCH;3)终端设备接收到D1但是D1对应的PDCCH指示的K1不等于4,D1对应的ACK/NACK不在时隙4内反馈。由于当前配置的码本为半静态码本,无论实际情况是哪种,终端设备均认为未接收到D1,并且在时隙4内发送D1的反馈信息NACK。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情况3),终端设备仍然会在PDCCH指示的时隙内反馈D1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1内接收到D3,通过PDCCH包含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3的ACK/NACK。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D2,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D2的反馈信息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2内接收到D4,通过PDCCH包含的K1=2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4的ACK/NACK。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D5,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D5的反馈信息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3内没有接收到D6与D7,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D5的反馈信息NACK。
在CC2上:
·终端设备在时隙1内接收到D8,通过PDCCH包含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8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2内接收到D9,通过PDCCH包含的K1=2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D9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3内未接收到D10,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D10的反馈信息NACK。
在CC3上:
·终端设备在时隙0内接收到Q0,通过PDCCH包含的K1=4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0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1内接收到Q1,通过PDCCH包含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1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2内接收到Q2,通过PDCCH包含的K1=2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2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3内未接收到Q3,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Q3的反馈信息NACK。
在CC4上:
·终端设备在时隙2内未接收到Q4,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Q4的反馈信息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3内接收到Q5,通过PDCCH包含的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5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4内未接收到Q6,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Q6的反馈信息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5内接收到Q7,通过PDCCH包含的K1=2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7的ACK/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6内未接收到Q8,在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Q8的反馈信息NACK。
·终端设备在时隙7内接收到Q9,通过PDCCH包含的K1=1确定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发送Q9的ACK/NACK。
对于第一载波集合,第一码本为{AN0,NACK1,NACK2,AN3,AN4,NACK5,NACK6,NACK7,AN8,AN9,NACK10},其中AN0、AN3、AN4、AN8、AN9分别是D0、D3、D4、D8、D9的译码结果,NACK1、NACK2、NACK5、NACK6、NACK7、NACK10分别是D1、D2、D5、D6、D7、D10的反馈信息,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这些PDSCH,或者,终端设备接收这些PDSCH,但是调度这些PDSCH的PDCCH指示的反馈时隙不是上行主载波的时隙4。
对于第二载波集合,第二码本为{AN’0,AN’1,AN’2,NACK’3,NACK’4,AN’5,NACK’6,AN’7,NACK’8,AN’9},其中AN’0、AN’1、AN’2、AN’5、AN’7、AN’9分别是Q0、Q1、Q2、Q5、Q7、Q9的译码结果,NACK’3、NACK’4、NACK’6、NACK’8分别是Q3、Q4、Q6、Q8的反馈信息,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这些PDSCH,或者,终端设备接收这些PDSCH,但是调度这些PDSCH的PDCCH指示的反馈时隙不是上行主载波的时隙4。
最后,终端设备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分别确定第一码本与第二码本的PUCCH资源,即,PUCCH 1与PUCCH 2。并在PUCCH 1上传输第一码本,在PUCCH 2上传输第二码本。
针对半静态码本,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码本的方式,即,双回退模式。
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支持四个CC,分别为CC1、CC2、CC3和CC4。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这四个CC配置为两个载波集合,分别为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其中,第一载波集合包含两个载波,分别为CC1和CC2;第二载波集合包含两个载波,分别为CC3和CC4。CC1、CC2、CC3与CC4的子载波间隔分别为15kHz、15kHz、15kHz和30kHz。CC1可以用于发送PUCCH,即,CC1为上行主载波。
图5与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设备为每个载波集合配置了一个下行主载波,第一载波集合的下行主载波为CC1,第二载波集合的下行主载波为CC2。
对于第一载波集合,终端设备只在CC1的时隙0内接收到D0,并且,终端设备根据调度D0的PDCCH包括的信息K1=4确定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D0的ACK/NACK,并且,调度D0的PDCCH包含的DCI是回退DCI,如DCI format 1_0,并且,该回退DCI指示的DAI的值为1。终端设备在其它PDSCH(D1、D2、D3、D4、D5、D6、D7、D8、D9、D10)对应的时域位置没有接收到对应的PDSCH,或者,终端设备虽然接收到其它PDSCH,但是调度这些PDSCH的PDCCH指示的反馈时隙不是slot 4。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条件确定进入回退模式,虽然网络设备配置的码本是半静态码本,但是在回退模式下,第一码本只包括AN0,不反馈D1、D2、D3、D4、D5、D6、D7、D8、D9、D10对应的反馈信息(NACK1、NACK2、NACK3、NACK4、NACK5、NACK6、NACK7、NACK8、NACK9、NACK10)。
对于第二载波集合,终端设备只在CC3的时隙1内接收到Q1,并且,终端设备根据调度Q1的PDCCH包括的信息K1=3确定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4内发送Q1的ACK/NACK,并且,调度Q1的PDCCH包含的DCI是回退DCI,如DCI format 1_0,并且,该回退DCI指示的DAI的值为1。终端设备在其它PDSCH(Q0、Q2、Q3、Q4、Q5、Q6、Q7、Q8、Q9)对应的时域位置没有接收到对应的PDSCH,或者,终端设备虽然接收到其它PDSCH,但是调度这些PDSCH的PDCCH指示的反馈时隙不是slot 4。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条件确定进入回退模式,虽然网络设备配置的码本是半静态码本,但是在回退模式下,第一码本只包括AN’1,不反馈Q0、Q2、Q3、Q4、Q5、Q6、Q7、Q8、Q9对应的反馈信息(NACK’0、NACK’2、NACK’3、NACK’4、NACK’5、NACK’6、NACK’7、NACK’8、NACK’9)。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每个载波集合,上述回退处理都是单独的,当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的PDCCH和PDSCH满足回退条件时,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只包含一个PDSCH对应的ACK/NACK,此时如果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的PDCCH和PDSCH不满足回退条件,终端设备安装正常的半静态码本处理方式确定第二码本,第二码本不仅仅包含在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到的PDSCH的ACK/NACK,还包括其他属于K1 Set内的PDSCH时机上的PDSCH的否定反馈NACK。上述示例描述的是终端设备同时生成两个码本的情况,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到一个PDSCH确定仅生成一个码本。
上文详细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600包括:
S610,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包括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
相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内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包括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
上述数据信道可以是PDSCH,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下行数据信道。传输时机集合例如是PDSCH时机(PDSCH occasion)的集合,一个传输时机集合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PDSCH时机。若一个传输时机集合包含多个PDSCH时机,该多个PDSCH时机可以属于一个时间单元,也可以属于多个时间单元。上述时间单元例如是时隙,若一个时隙内仅有一个PDSCH时机,则传输时机集合可以等价于时隙集合。
此外,一个载波可以对应两组传输时机子集,以第一载波为例,第一载波包括八个时隙,该八个时隙即八个传输时机子集,该八个传输时机子集可以被分为两组传输时机子集,第一组传输时机子集包括五个时隙,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第二组传输时机子集包括三个时隙,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
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指的是: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集合包含的载波上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这里的“接收到”的含义指的是终端设备成功接收了调度数据信道的控制信道,确定存在一个网络设备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信道并获知该数据信道的传输参数,如占据的时频资源、使用的预编码方式等等。结合本实施例,“接收到”还强调接收的数据信道的传输时机属于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
S620,终端设备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相应地,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码本后根据第一码本确定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在接收到第二码本后根据第二码本确定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
若终端设备仅在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仅生成第一码本;若终端设备仅在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仅生成第二码本;若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均接收到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包括接收成功和接收失败,接收成功可以被理解为解码成功,接收失败可以被理解为解码失败。
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还可以有其它合理的解释。
S630,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相应地,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则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终端设备生成第二码本,则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二码本;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则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主载波可以是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后,用于传输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主载波也可以是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的载波。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PUCCH组(PUCCH group),每个PUCCH组关联不同的载波集合,并且,网络设备可以为该PUCCH group配置一个主载波,用于传输该PUCCH组关联的载波集合上的PDSCH的码本。
终端设备可以对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独立编码,并分别发送编码后的第一码本以及编码后的第二码本。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URLLC数据,在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eMBB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方法600生成URLLC数据对应的码本以及eMBB数据对应的码本。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一个URLLC数据后尽快发送URLLC数据的码本,以便于网络设备在URLLC数据接收失败时快速重传,满足URLLC业务的低时延要求。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到多个eMBB数据后统一发送该多个eMBB数据的码本,在满足eMBB业务的时延要求的同时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
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以及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
方法600中的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均为半静态码本。
当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生成半静态码本的高层信令生成第一码本。该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该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第二对应关系为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上述M为正整数。
当终端设备在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生成半静态码本的高层信令生成第二码本。该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该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存在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第二对应关系为通信协议预定义的。上述N为正整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该实施方式中,若终端设备分别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上接收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则终端设备生成上述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DCCH中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时间单元,例如,终端设备在时隙0接收到PDCCH,该PDCCH的时域资源分配字段包含PDCCH-to-PDSCH-timing字段指示PDSCH传输时延是0,因此PDSCH也在时隙0传输,进一步该PDCCH的PDSCH-to-HARQ-timing字段所指示的定时偏移量K1的值为8,则终端设备根据时隙0和K1的值确定在时隙8发送该PDSCH的反馈信息。
以第一载波为例,第一载波包含的两组传输数据子集。
上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一个定时偏移量集合的两组子集,该定时偏移量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
上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两个定时偏移量集合,该两个定时偏移量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信令配置的。或者,
上述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的两组子集,所述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是预定义的或高层参数配置的,所述属于一个时间单元的传输时机集合的两组子集是预定义的或高层参数配置的。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半静态码本的方法的示意图。
终端设备支持第一载波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三个CC,分别为CC1、CC2和CC3。CC1、CC2与CC3的子载波间隔均为15kHz。CC1可以用于发送PUCCH,即,CC1为上行主载波。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配置各个载波对应的定时偏移量集合。其中,该高层信令的配置是每个载波单独配置的,可以是显式的配置信息,例如,高层信令明确指示CC1的第一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第一组定时偏移量集合,以及,第二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第二组定时偏移量集合。高层信令也可以是隐式配置信息,例如,高层信令配置CC1的第一组传输时机子集关联的码本标识为HARQ1,以及,配置CC1的第二组传输时机子集关联的码本标识为HARQ2,则CC1的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不同的定时传输集合。
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指示使用半静态码本,并通过高层参数配置每个下行CC上的K1集合。
在CC1上,高层参数配置了两个K1集合,分别为{4,5,6,7,8}和{1,2,3},与CC1的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前一个K1集合关联第一码本,后一个K1集合关联第二码本。
在CC2上,高层参数配置了一个K1集合,该K1集合为{1,2,3,4,5,6,7,8},与CC2的一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该K1集合关联第一码本。
在CC3上,高层参数配置了一个K1集合,该K1集合为{1,2,3,4,5,6,7,8},但该K1集合被分为两个子集,分别为{5,6,7,8}和{1,2,3,4},与CC3的两组传输时机子集对应,前一个K1子集关联第一码本,后一个K1子集关联第二码本。
上述K1集合的两个子集没有重叠,也可以将一个K1集合分为两个重叠的K1子集。
网络设备在每个下行CC上传输PDSCH,终端设备在每个下行CC上接收PDSCH,并在上行主载波上反馈各个PDSCH的接收状态。
终端设备生成第一码本的过程如下所示。
终端设备根据高层参数配置的K1集合确定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8内反馈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PDSCH的接收状态,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包括:CC1上的时隙0~4,CC2上的时隙1~8以及CC3上的时隙0~3。
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到至少一个PDSCH,并且,当前不满足回退条件,则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码本为{AN1-0,AN1-1,AN1-2,AN1-3,AN1-4,AN2-1,AN2-2,AN2-3,AN2-4,AN2-5,AN2-6,AN2-7,AN2-7,AN2-8,AN3-0,AN3-1,AN3-2,AN3-3},分别对应CC1上时隙0~4、CC2上时隙1~8以及CC3上时隙0~3上的PDSCH的译码结果。如果终端设备在CC1的时隙0内接收到PDSCH但网络设备通过PDCCH指示CC1的时隙0对应的反馈时隙不是时隙8,终端设备则在AN1-0位置填充NACK。上述示例仅是举例说明,其它下行时隙同样适用于上述方法。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主CC(第一主CC是高层配置的,属于第一CC集合,例如,可以是所述主CC,即CC1)的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只接收到一个PDSCH,调度该PDSCH的PDCCH指示该PDSCH的反馈信息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8内发送,并且,该PDCCH包含的DCI是回退DCI,如DCI format 1_0,并且,该回退DCI指示的DAI的值为1。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条件确定进入回退模式,虽然网络设备配置的码本是半静态码本,但是在回退模式下,第一码本只包含一个反馈信息,即,上述PDSCH的译码结果。
终端设备生成第二码本的过程如下所示。
终端设备根据高层参数配置的K1集合确定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8内反馈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PDSCH的接收状态,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包括:CC1上的时隙5~7以及CC3上的时隙4~7。
终端设备在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到至少一个PDSCH,并且,当前不满足回退条件,则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码本为{AN1-5,AN1-6,AN1-6,AN3-4,AN3-5,AN3-6,AN3-7},分别对应CC1上时隙5~7以及CC3上时隙4~7内的PDSCH的译码结果。如果终端设备在CC1的时隙5内接收到PDSCH但网络设备通过PDCCH指示CC1的时隙5对应的反馈时隙不是时隙8,终端设备则在AN1-0位置填充NACK。上述示例仅是举例说明,其它下行时隙同样适用于上述方法。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主CC(第二主CC是高层配置的,属于第一CC集合,例如,可以是所述主CC,即CC1)的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只接收到一个PDSCH,调度该PDSCH的PDCCH指示该PDSCH的反馈信息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8内发送,并且,该PDCCH包含的DCI是回退DCI,如DCI format 1_0,并且,该回退DCI指示的DAI的值为1。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条件确定进入回退模式,虽然网络设备配置的码本是半静态码本,但是在回退模式下,第一码本只包含一个反馈信息,即,上述PDSCH的译码结果。
最后,终端设备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8内分别确定第一码本与第二码本的PUCCH资源,即,PUCCH 1与PUCCH 2。并在PUCCH 1上传输第一码本,在PUCCH 2上传输第二码本。
上述示例中,一个CC的一个时隙内的传输时机仅对应一个传输时机集合,可选地,也可以按照图8对各个CC上的PDSCH进行划分,即,对于一个载波,其在一个时隙内的传输时机分别属于两个传输时机集合。
如图8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一个载波集合,该载波集合包括两个CC,分别为CC1和CC2。
对于CC1,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在一个时隙内配置了16个PDSCH时机,并将这16个PDSCH时机分为两组,第一组PDSCH时机包括{#0,#1,#2,#3},第二组PDSCH时机包括{#4,#5,#6,#7,#8,#9,#10,#11,#12,#13,#14,#15}。第一组PDSCH时机属于第一传输时机集合,也可以称为第一传输时机子集,与第一码本存在对应关系;第二组PDSCH时机属于第二传输时机集合,也可以称为第二传输时机子集,与第二码本存在对应关系。
对于CC2,网络设备通过高层参数在一个时隙内配置了8个PDSCH时机,并且没有对这8个PDSCH时机分组,则终端设备默认这8个PDSCH时机为第一组PDSCH时机,并通过第一码本反馈该8个PDSCH时机内的PDSCH的接收状态。
上述示例仅举出一个时隙内的PDSCH时机的划分方式,其它时隙内的PDSCH时机的划分方式上述示例类似。
网络设备为图8中的CC1和CC2配置相同的K1集合,例如,CC1和CC2的K1集合均为{1,2,3,4},则终端设备在CC1和CC2的时隙{0,1,2,3}内接收PDSCH,并且,在主载波(例如CC1)的时隙4内发送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PDSCH的译码结果的反馈过程如下所示。仅以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在一个时隙内的码本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在一个时隙内的第一传输时机子集例如是CC1上的{#0,#1,#2,#3}以及CC2上{#0,#1,#2,#3,#4,#5,#6,#7}。终端设备在上述传输时机子集内接收PDSCH。
·终端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PDSCH且当前不满足回退条件,则终端设备正常生成第一码本。对于CC1,由于第一组PDSCH时机包含的{#0,#1,#2,#3}只能切分出一个时机组,因此,反馈的码本为{AN1-0,AN1-1,AN1-2,AN1-3},分别对应时隙0~3内的PDSCH时机的ACK/NACK反馈;对于CC2,由于第一组PDSCH时机包含的{#0,#1,#2,#3,#4,#5,#6,#7}能切分出三个时机组,因此,反馈的码本为{AN2-00,AN2-01,AN2-02,AN2-10,AN2-11,AN2-12,AN2-20,AN2-21,AN2-22,AN2-30,AN2-31,AN2-32},分别对应CC2上时隙0~3内三个的ACK/NACK反馈。最终生成的第一码本为{AN1-0,AN1-1,AN1-2,AN1-3,AN2-00,AN2-01,AN2-02,AN2-10,AN2-11,AN2-12,AN2-20,AN2-21,AN2-22,AN2-30,AN2-31,AN2-32}。如果终端设备在上述某个PDSCH时机内接收到PDSCH但网络设备通过PDCCH指示PDSCH时机对应的反馈时隙不是时隙4,终端设备则在第一码本中该PDSCH时机对应的位置填充NACK。
·若终端设备只在第一主载波(第一主CC是高层配置的,属于第一CC集合,例如,可以是所述主CC,即CC1)上接收到一个PDSCH,调度该PDSCH的PDCCH指示该PDSCH的反馈信息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8内发送,并且,该PDCCH包含的DCI是回退DCI,如DCI format 1_0,并且,该回退DCI指示的DAI的值为1,或者终端设备接收到其它PDSCH,但其它PDSCH的反馈时隙不是时隙4。此时,终端设备进入回退模式,生成只包含上述一个PDSCH的译码结果的第一码本,不再对第一码本中与潜在的PDSCH时机对应的位置填充NACK。
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PDSCH的译码结果的反馈过程如下所示。仅以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在一个时隙内的码本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在一个时隙内的第二传输时机子集例如是CC1上{#4,#5,#6,#7,#8,#9,#10,#11,#12,#13,#14,#15}。终端设备在上述传输时机子集内接收PDSCH。
·终端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PDSCH且当前不满足回退条件,则终端设备正常生成第二码本。对于CC1,由于第二组PDSCH时机包含的{#4,#5,#6,#7,#8,#9,#10,#11,#12,#13,#14,#15}能切分出四个时机组,因此,反馈的码本为{AN1-00,AN1-01,AN1-02,AN1-03,AN1-10,AN1-11,AN1-12,AN1-13,AN1-20,AN1-21,AN1-22,AN1-23,AN1-30,AN1-31,AN1-32,AN1-33},分别对应CC1上4个时隙内的四个时机组的ACK/NACK反馈,例如,AN1-00,AN1-01,AN1-02和AN1-03表示一个时隙中的四个PDSCH的反馈信息,AN1-10,AN1-11,AN1-12以及AN1-13表示另一个时隙中的四个PDSCH的反馈信息。最终生成的第二码本为{AN1-00,AN1-01,AN1-02,AN1-03,AN1-10,AN1-11,AN1-12,AN1-13,AN1-20,AN1-21,AN1-22,AN1-23,AN1-30,AN1-31,AN1-32,AN1-33}。如果终端设备在上述某个PDSCH时机内接收到PDSCH但网络设备通过PDCCH指示PDSCH时机对应的反馈时隙不是时隙4,终端设备则在第二码本中该PDSCH时机对应的位置填充NACK。
·若终端设备只在第二主CC(第二主CC是高层配置的,属于第一CC集合,例如,可以是所述主CC,即CC1)的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只接收到一个PDSCH,调度该PDSCH的PDCCH指示该PDSCH的反馈信息在上行主载波的时隙8内发送,并且,该PDCCH包含的DCI是回退DCI,如DCI format 1_0,并且,该回退DCI指示的DAI的值为1,或者,终端设备接收到其它PDSCH,但其它PDSCH的反馈时隙不是时隙4)。此时,终端设备进入回退模式,生成只包含上述一个PDSCH的译码结果的第二码本,不再对第二码本中与潜在的PDSCH时机对应的位置填充NACK。
最后,终端设备在上行主载波上以及在时隙4内分别确定第一码本与第二码本的PUCCH资源,即,PUCCH 1与PUCCH 2。并在PUCCH 1上传输第一码本,在PUCCH 2上传输第二码本。
上文详细介绍了本申请提供的发送和接收码本的方法的示例。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将各个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9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900可以是芯片、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或者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等。
通信装置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可支持通信装置9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码本发送方法,例如发明内容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示的方法,以及图2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可支持通信装置9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码本接收方法,例如发明内容中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以及图2或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例如,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处理通信数据(例如,上文所述的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CPU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例如,基站、UE或芯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905,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和输出(发送)。
例如,通信装置900可以是芯片,收发单元905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和/或输出电路,或者,收发单元905可以是该芯片的通信接口,该芯片可以作为UE或基站或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的组成部分。
又例如,通信装置900可以为UE或基站或其它无线通信设备,收发单元905可以是收发器或射频芯片。
通信装置9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其上存有程序904,程序904可被处理器901运行,生成指令903,使得处理器901根据指令90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地,存储器9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地,处理器901还可以读取存储器902中存储的数据(例如,预定义的信息),该数据可以与程序904存储在相同的存储地址,该数据也可以与程序904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地址。
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单板或者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上。
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收发单元905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用于通过天线906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901用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随后,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随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生成和发送码本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901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内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该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包括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随后,根据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随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主载波上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主载波为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生成和发送码本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901用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随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主载波为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接收码本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901用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第一载波集合上的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内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至少两个传输时机集合包括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和第二传输时机集合,第一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随后,通过收发单元905以及天线906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第一码本用于指示第一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第二码本用于指示第二传输时机集合内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主载波为第一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主载波与第一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接收码本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1中的硬件形式的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901可以是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处理器901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902中,例如是程序904,程序904经过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等处理过程最终被转换为能够被处理器901执行的可执行目标文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中任一方法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是高级语言程序,也可以是可执行目标程序。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是存储器902。存储器9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902可以同时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在通信装置900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000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中,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
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例如,处理器生成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随后通过控制电路和天线发送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通信协议和上述配置信息。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是触摸屏、显示屏或键盘,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解释并执行该程序所包含的指令,处理程序中的数据。当需要通过天线发送信息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得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承载信息的电磁波(即,射频信号)到达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图10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CPU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CPU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CPU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被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CPU也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本申请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收发单元10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功能,或者,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处理单元1002。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地,可以将收发单元10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处理器1002可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控制收发单元10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10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专用芯片实现。
在通信装置900为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如图11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gNB的功能。基站1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1101和至少一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1102。其中,BBU1102可以包括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也可以包括DU和集中单元(centralunit,CU)。
RRU11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1011和射频单元11012。RRU1101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支持基站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BBU1102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RRU1101与BBU11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的,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BBU1102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BBU1102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BBU11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和5G网)。BBU1102还包括存储器11021和处理器11022,存储器11021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11021存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种信息。处理器11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流程。存储器11021和处理器11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终端设备1000和基站110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另外,各单元之间的耦合或各个组件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直接耦合,也可以是间接耦合,上述耦合包括电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连接。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发送码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其中,所述主载波为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所述主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之前,还接收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一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在主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主载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独立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是在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上接收的;和/或,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是在所述第二载波集合上接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确定所述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DAI确定所述第二码本,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M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所述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所述M为正整数;和/或,
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N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道,所述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所述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主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下行控制信息DCI,并且,所述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一载波集合,
和/或,
当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主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所述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二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二载波集合。
6.一种接收码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所述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主载波为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所述主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之前,还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一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在主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主载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
其中,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是独立编码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是在所述第一载波集合上发送的;和/或,
当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是在所述第二载波集合上发送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码本包含的反馈信息的数量;和/或,
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DA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码本包含的反馈信息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M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所述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所述M为正整数;和/或,
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N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道,所述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所述N为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下行控制信息DCI,并且,所述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一载波集合,
和/或,
当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所述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二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二载波集合。
11.一种发送码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接收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确定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主载波上发送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其中,所述主载波为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所述主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一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接收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主载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独立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中包含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确定所述第一码本,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和/或,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中包含的DAI确定所述第二码本,所述第二码本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道的反馈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M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所述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所述M为正整数;和/或,
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N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道,所述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所述N为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装置在第一主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下行控制信息DCI,并且,所述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一载波集合,
和/或,
当所述装置在第二主载波上接收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所述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二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二载波集合。
15.一种接收码本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上发送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包括第一载波集合和第二载波集合;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主载波上接收第一码本和/或第二码本,其中,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主载波为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中的一个载波,或者,所述主载波与所述至少两个载波集合存在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发送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一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和/或,
发送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第二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数据信道属于所述至少一个数据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时间单元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主载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
所述第一码本和/或所述第二码本是独立编码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道中包含下行分配索引DAI,所述DA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码本包含的反馈信息的数量;和/或,
所述第二控制信道中包含DAI,所述DAI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码本包含的反馈信息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载波集合对应的M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M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所述M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二对应关系,所述M为正整数;和/或,
所述第二码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载波集合对应的N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所述N个数据信道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信道,所述N个数据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之间存在第三对应关系,所述N为正整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装置在第一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一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一回退下行控制信息DCI,并且,所述第一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一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一载波集合,
和/或,
当所述装置在第二主载波上发送一个控制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用于调度所述第二主载波上的一个数据信道,并且,所述一个控制信道承载第二回退DCI,并且,所述第二回退DCI中的DAI的值为1,所述第二码本只用于指示所述一个数据信道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第二主载波属于所述第二载波集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53925.9A CN111193576B (zh) | 2018-11-14 | 2018-11-14 |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PCT/CN2019/117487 WO2020098639A1 (zh) | 2018-11-14 | 2019-11-12 |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53925.9A CN111193576B (zh) | 2018-11-14 | 2018-11-14 |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93576A CN111193576A (zh) | 2020-05-22 |
CN111193576B true CN111193576B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070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53925.9A Active CN111193576B (zh) | 2018-11-14 | 2018-11-14 |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93576B (zh) |
WO (1) | WO20200986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70517A (zh) * | 2020-08-06 | 2022-02-18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harq-ack码本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US20230046759A1 (en) * | 2021-08-06 | 2023-02-16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210A (zh) * | 2009-10-05 | 2012-07-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
WO2016161652A1 (zh) * | 2015-04-10 | 2016-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7024539A1 (zh) * | 2015-08-10 | 2017-0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7409014A (zh) * | 2015-01-28 | 2017-11-2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
CN108023719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码本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93340B2 (en) * | 2012-02-03 | 2017-06-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208963B1 (en) * | 2014-09-27 | 2021-0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device for same |
US10104568B2 (en) * | 2015-06-30 | 2018-10-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
-
2018
- 2018-11-14 CN CN201811353925.9A patent/CN11119357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12 WO PCT/CN2019/117487 patent/WO202009863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210A (zh) * | 2009-10-05 | 2012-07-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
CN107409014A (zh) * | 2015-01-28 | 2017-11-28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
WO2016161652A1 (zh) * | 2015-04-10 | 2016-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7024539A1 (zh) * | 2015-08-10 | 2017-0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8023719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码本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98639A1 (zh) | 2020-05-22 |
CN111193576A (zh) | 2020-05-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87951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
US20240334438A1 (en) |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 |
JP6556422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送受信方法 | |
JP6011823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で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信要求支援方法及び装置 | |
JP2022097648A (ja) |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端末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US12010690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527719B (zh)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WO2019158013A1 (zh) | 信道传输方法和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2025657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KR20110073689A (ko) | 크로스 캐리어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을 정의하는 방법 | |
US1211374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12052746B2 (en) |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220224453A1 (en) | Method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 |
CN111865515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193576B (zh) | 发送码本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码本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087281B (zh) |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1585710A (zh) |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654913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4365438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240357635A1 (en) |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RU2778146C2 (ru) |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 |
WO2021007796A1 (en) | Integrated signaling of harq acknowledge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