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5394A - 马达单元 - Google Patents

马达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5394A
CN111585394A CN202010064838.2A CN202010064838A CN111585394A CN 111585394 A CN111585394 A CN 111585394A CN 202010064838 A CN202010064838 A CN 202010064838A CN 111585394 A CN111585394 A CN 111585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otor
housing
supply pip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48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5394B (zh
Inventor
中松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033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003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9144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97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5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5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5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45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 annular armature c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马达单元,其具有:马达,其具有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壳体,其具有收纳马达的收纳空间;油,其被收纳于壳体内;油路,其使油在收纳空间内循环,对马达进行冷却;以及齿轮部,其在马达轴线的轴向一侧与转子的轴连接。壳体具有:马达收纳部,其在内部设置有马达室;齿轮收纳部,其在内部设置有齿轮室;以及分隔壁,其划分出齿轮室和马达室。油路具有:流路,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以及油供给构造,其位于马达的上侧,向定子铁芯或线圈端提供油。从沿轴向延伸的流路的部分向油供给构造提供油。分隔壁具有向油供给构造提供油的流路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马达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单元。本申请基于2019年2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25797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由于马达在驱动时发热,因此以往具有冷却构造的马达单元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的马达单元具有从位于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的制冷剂流入口向马达提供制冷剂来对马达进行冷却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73163号公报
通常,线圈具有分别向定子铁芯的轴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线圈端。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单元中,由于制冷剂的流动依赖于定子铁芯,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向一对线圈端提供油。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对线圈进行冷却,进而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对马达进行冷却。另外,考虑了如下情况下:在马达单元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在定子的上侧设置贮存油的贮存器,油从贮存器的流出口向定子滴落。但是,若从径向外侧、即重力方向上侧向贮存器提供油时,则例如在车辆因坡道等而倾斜的情况下,贮存器的底面会倾斜,因此,油不向位于比提供油的部位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位流动,有可能使油向定子的提供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的马达单元。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马达,其具有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马达的收纳空间;油,其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油路,其使所述油在所述收纳空间内循环,对所述马达进行冷却;以及齿轮部,其在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一侧与所述转子的轴连接,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以及线圈,其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线圈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分别向轴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线圈端,所述壳体具有:马达收纳部,其在内部设置有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室;齿轮收纳部,其在内部设置有收纳所述齿轮部的齿轮室;以及分隔壁,其划分出所述齿轮室和所述马达室,所述油路具有:流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油供给构造,其位于所述马达的上侧,向所述定子铁芯或所述线圈端提供所述油,从沿轴向延伸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向所述油供给构造提供所述油,所述分隔壁具有向所述油供给构造提供所述油的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有效地对马达进行冷却的马达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念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分解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从下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仰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图6的B-B剖视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定子和制冷剂供给管单元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00:马达单元;2:马达;3:齿轮部;5:差动装置;6:壳体;6a:马达收纳部;6b:齿轮收纳部;6d:伸出部;8:逆变器单元;20:转子;21:轴(马达轴);22:中空部;23:连通孔;30:定子;31:线圈;31a、31b:线圈端;32:定子铁芯;51:齿圈;61c:分隔壁;68:分隔壁开口;80:收纳空间;81:马达室;82:齿轮室;90:油路;91c:轴内路径;92:第2油路;92a:第1流路;92b:第2流路;92c:第3流路;92d:第4流路;96:泵;97:冷却器;97a:接触面;92db:第1直线部(第1分隔壁内流路);92dc:第2连接孔部(流路的部分。第2分隔壁内流路);98:第2贮存器(油供给构造);98a:流出口;111:第1供给管(油供给构造);111c:第1喷射孔;112:第2供给管(油供给构造);112c:第2喷射孔;J2:马达轴线;J5:差动轴线;O:油。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定,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马达单元1搭载于位于水平的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规定重力方向并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上侧(重力方向的相反侧),-Z方向是下侧(重力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搭载有马达单元1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Y侧是车辆的右侧。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为,+X侧是车辆的后侧,-X侧是车辆的前侧。在该情况下,+Y侧是车辆的右侧,-Y侧是车辆的左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马达2的马达轴线J2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周向、即绕马达轴线J2的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规定的方向(或平面)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规定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含沿相对于严格的方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以下,对本发明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EV)、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作为该车辆的动力源来使用。
使用图1和图2对马达单元1进行说明。
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主马达)2、包含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齿轮部3、壳体6、收纳于壳体6内的油O、油路90以及逆变器单元8。
<壳体>
在壳体6的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2和齿轮部3的收纳空间80。即,收纳空间80收纳马达2。壳体6在收纳空间80中对马达2和齿轮部3进行保持。收纳空间80被划分为收纳马达2的马达室81和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室82。
壳体6具有分隔壁61c。收纳空间80被分隔壁61c划分为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另外,壳体6具有包围马达室81并与分隔壁61c对置的封闭部63。封闭部63能够从壳体6卸下。在组装工序中,作业人员在卸下封闭部63的状态下将马达2放于马达室8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6例如是铝压铸制的,但也可以是铸造铁等而成的。另外,也可以在壳体6的上侧设置对马达室81的内压进行调整的通气装置(通气器)7。
在收纳空间80内的下部区域设置有积存油O的油积存部P。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室81的底部81a位于比齿轮室82的底部82a靠上侧的位置。另外,在划分出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的分隔壁61c设置有分隔壁开口68。分隔壁开口68使马达室81与齿轮室82连通。分隔壁开口68使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向齿轮室82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油积存部P位于齿轮室82的下部区域。
壳体6具有多个肋。壳体6具有:第1肋64,其与后述的马达2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平行,即是水平的;以及第2肋65,其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延伸。由此,能够抑制由马达2的旋转产生的振动和声音被壳体6放大。另外,第1肋64作为制造时的隔料壁而发挥作用。隔料壁是进行铝压铸时的模具彼此的整合部分。
<马达>
马达2被收纳于壳体6的马达室81。马达2具有:转子20,其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定子30,其位于转子20的径向外侧;以及一对轴承26、27,它们将转子20支承为能够旋转。本实施方式的马达2是内转子型马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轴向中的从马达2朝向齿轮部3的方向称为轴向一侧(+Y侧),将从齿轮部3朝向马达2的方向称为轴向另一侧(-Y侧)。
从省略图示的电池经由逆变器单元8向定子30提供交流电流,由此使转子20旋转。转子20具有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多个转子磁铁25。转子20(即,轴21、转子铁芯24以及转子磁铁25)以沿水平方向且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0的扭矩被传递到齿轮部3。
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轴21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轴21是在内部具有作为沿轴向延伸的空洞的中空部22的中空轴。即,中空部22位于轴21内,并沿轴向延伸。在轴21设置有连通孔23。连通孔23沿径向延伸,使中空部22与轴21的外部连通。
轴21跨越壳体6的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而延伸。轴21的一个端部、即轴向一侧的端部向齿轮室82侧突出。在向齿轮室82侧突出的轴21上固定有齿轮部3的第1齿轮41。
轴21被一对轴承(第1轴承26和第2轴承27)支承为能够旋转。第1轴承26和第2轴承27位于马达室81。另外,第1轴承26和第2轴承27隔着转子铁芯24分别位于轴21的轴向两侧。第1轴承26和第2轴承27被保持于壳体6。更具体而言,第1轴承26被保持于封闭部63,第2轴承27被保持于分隔壁61c。
转子铁芯24是层叠硅钢板而构成的。转子铁芯24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体。如图7所示,在转子铁芯24固定有多个转子磁铁25。多个转子磁铁25以磁极交替的方式沿周向排列。
如图1所示,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2、线圈31以及介于定子铁芯32与线圈31之间的绝缘件(省略图示)。定子30被保持于壳体6。定子铁芯32具有从圆环状的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省略图示)。在磁极齿上卷绕有线圈线。钩挂于磁极齿的线圈线构成线圈31。即,线圈31隔着绝缘件卷绕于定子铁芯32。从线圈31延伸的线圈线经由省略图示的汇流条与逆变器单元8连接。另外,绝缘件也可以是绝缘纸。
线圈31具有第1线圈端31a和第2线圈端31b。第1线圈端31a向定子铁芯32的轴向另一侧突出。第2线圈端31b向定子铁芯32的轴向一侧突出。即,线圈31具有分别向定子铁芯32的轴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线圈端31a、31b。
<齿轮部>
齿轮部3被收纳于壳体6的齿轮室82。齿轮部3在马达轴线J2的轴向一侧与轴21连接。齿轮部3具有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而被传递到差动装置5。
<减速装置>
减速装置4与马达2的转子20连接。减速装置4具有如下功能:减小马达2的转速,根据减速比增大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减速装置4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向差动装置5传递。
减速装置4具有第1齿轮(中间驱动齿轮)41、第2齿轮(中间齿轮)42、第3齿轮(最终驱动齿轮)43以及中间轴45。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马达2的轴21、第1齿轮41、第2齿轮42、中间轴45以及第3齿轮43向差动装置5的齿圈(齿轮)51传递。各齿轮的齿轮比和齿轮的个数等能够根据所需的减速比而进行各种变更。减速装置4是各齿轮的轴芯平行配置的平行轴齿轮型的减速器。
第1齿轮41设置于马达2的轴21的外周面。第1齿轮41与轴21一起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进行旋转。中间轴45沿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中间轴线J4延伸。中间轴45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设置于中间轴45的外周面。第2齿轮42与第3齿轮43经由中间轴45而连接。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以中间轴线J4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齿轮42与第1齿轮41啮合。第3齿轮43与差动装置5的齿圈51啮合。
<差动装置>
差动装置5经由减速装置4与马达2连接。差动装置5是用于将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向车辆的车轮传递的装置。差动装置5具有如下功能:在车辆转弯时吸收左右的车轮的速度差,并且将相同扭矩向左右两轮的车轴55传递。差动装置5具有齿圈51、齿轮壳体(未图示)、一对小齿轮(未图示)、小齿轮轴(未图示)以及一对侧齿轮(未图示)。
齿圈51以与马达轴线J2平行的差动轴线J5为中心进行旋转。从马达2输出的扭矩经由减速装置4向齿圈51传递。即,齿圈51经由其他的齿轮与马达2连接。
<壳体>
图4是壳体6的分解图。第1壳体部件61具有:筒状的周壁部61a,其从径向外侧包围马达2;以及侧板部61b,其位于周壁部61a的轴向一侧。周壁部61a的内侧的空间构成马达室81。侧板部61b具有分隔壁61c和突出板部61d。分隔壁61c覆盖周壁部61a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在分隔壁61c上,除了上述的分隔壁开口68之外还设置有供马达2的轴21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61f。侧板部61b具有分隔壁61c和相对于周壁部61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板部61d。在突出板部61d设置有供对车轮进行支承的驱动轴(省略图示)通过的第1车轴通过孔61e。
封闭部63固定于第1壳体部件61的周壁部61a。封闭部63封闭筒状的第1壳体部件61的开口。封闭部63具有封闭部主体63a和盖部件63b。在封闭部主体63a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窗部63c。盖部件63b从收纳空间80的外侧封闭窗部63c。
第2壳体部件62固定于第1壳体部件61的侧板部61b。第2壳体部件62的形状是向侧板部61b侧开口的凹形状。第2壳体部件62的开口被侧板部61b覆盖。第2壳体部件62与侧板部61b之间的空间构成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室82。在第2壳体部件62设置有第2车轴通过孔62e。在从轴向观察时,第2车轴通过孔62e与第1车轴通过孔61e重叠。
第1壳体部件61的周壁部61a和封闭部63构成马达室81,包围马达2而收纳马达2。即,周壁部61a和封闭部63构成图1所示的马达收纳部6a。
同样地,第1壳体部件61的侧板部61b和第2壳体部件62构成齿轮室82,包围齿轮部3而收纳齿轮部3。即,侧板部61b和第2壳体部件62构成图1所示的齿轮收纳部6b。这样,壳体6具有:马达收纳部6a,其在内部设置有收纳马达2的马达室81;以及齿轮收纳部6b,其在内部设置有收纳齿轮部3的齿轮室82。
图5是马达单元1的侧视图。另外,图6是从下侧观察马达单元1的仰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齿轮收纳部6b具有在从轴向观察时相对于马达收纳部6a向径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6d。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部6d相对于马达收纳部6a向车辆后方侧和下侧伸出。伸出部6d收纳齿轮部3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在伸出部6d的内侧收纳有第2齿轮42的一部分和齿圈51的一部分。
<油>
如图1所示,油O在设置于壳体6的油路90内循环。油路90是将油O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的油O的路径。油路90使油O在收纳空间80内循环,对马达2进行冷却。
油O用于减速装置4、差动装置5以及各轴承的润滑。另外,油O用于马达2的冷却。油O积存于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油O实现润滑油和冷却油的功能,因此优选使用粘度较低的与自动变速器用润滑油(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同等的油。
<油路>
如图1所示,油路90设置于壳体6。油路90位于壳体6内的收纳空间80。油路90构成为跨越收纳空间80的马达室81和齿轮室82。油路90是将油O从马达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即,收纳空间80内的下部区域)经由马达2而再次引导至马达2的下侧的油积存部P的油O的路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路”是意味着在收纳空间80内循环的油O的路径的概念。因此,“油路”是如下概念:不仅是供油稳定地朝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流路”,还包含使油暂时滞留的路径(例如贮存器)以及油滴落的路径。
油路90具有:第1油路91,其通过马达2的内部;以及第2油路(油路)92,其通过马达2的外部。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分别使油O在壳体6的内部循环。油O在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中从内部和外部对马达2进行冷却。
(第1油路和第2油路的共同部分)
首先,对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的共同部分进行说明。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均是从油积存部P向马达2提供油O,并将油O再次回收到油积存部P的路径。在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中,油O从马达2的上侧滴下,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分隔壁开口68而向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移动。即,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包含使油O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向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移动的路径。
图7和图8是马达单元1的剖视图。在图7和图8中,省略了逆变器单元8的图示。以点划线图示积存于马达室81的下部区域的油O的液位OL。
分隔壁开口68沿轴向贯穿分隔壁61c,使马达室81与齿轮室82连通。在从轴向观察时,分隔壁开口68随着朝向上侧而水平方向的宽度变宽。分隔壁开口68的下端68a的上下方向位置位于定子30的下端的附近。分隔壁开口68的上端68b的上下方向位置位于比转子20的下端稍微靠上侧的位置。分隔壁开口68的上端68b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比下端68a大。
通过驱动马达2,增加从油路90(即、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向马达2提供的油O的每单位时间的供给量。由此,积存于马达室81的下侧的区域的油O的液位OL上升。如上所述,在从轴向观察时,分隔壁开口68随着朝向上侧而水平方向的宽度变宽。因此,马达室81的油O的液位OL上升,并且油O经由分隔壁开口68从马达室81向齿轮室82的移动量变多。其结果为,可抑制马达室81内的油O的液位OL变得过高。即,能够抑制马达室81内的转子20浸在油O中或将油O过度溅起。因此,能够抑制马达2的旋转效率因油O的流动阻力而降低。
(第1油路)
如图1所示,在第1油路91中,差动装置5将油O从油积存部P溅起而向转子20的内部引导。在转子20的内部,对油O施加伴随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由此,油O朝向从径向外侧包围转子20的定子30均匀地扩散,对定子30进行冷却。
第1油路91具有溅起路径91a、轴供给路径91b、轴内路径91c以及转子内路径91d。另外,在第1油路91的路径中设置有第1贮存器93。第1贮存器93设置于齿轮室82。另外,第1贮存器93具有临时积存规定量的油O的功能。
溅起路径91a是由第1贮存器93接受通过差动装置5的齿圈51的旋转而从油积存部P溅起的油O的路径。如图3所示,第1贮存器93配置于中间轴线J4与差动轴线J5之间。具体而言,第1贮存器9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中间轴线J4与差动轴线J5之间。第1贮存器93在上侧开口。第1贮存器93接受由齿圈51溅起的油O。另外,在刚驱动马达2之后等油积存部P的液面较高的情况下,除了齿圈51之外,第1贮存器93还接受由第2齿轮42和第3齿轮43溅起的油O。
轴供给路径91b将油O从第1贮存器93向轴21的中空部22引导。如图1所示,轴内路径91c是供油O在轴21的中空部22内通过的路径。即,油路90具有位于中空部22的轴内路径91c。转子内路径91d是供油O从轴21的连通孔23通过转子铁芯24的内部而向径向外侧飞溅而到达定子30的路径。
在轴内路径91c中,对转子20的内部的油O施加伴随转子20的旋转的离心力。由此,油O从转子20向径向外侧连续飞溅。另外,随着油O的飞溅,转子20内部的路径成为负压,积存于第1贮存器93的油O被吸引至转子20的内部,油O填满转子20内部的路径。
到达定子30后的油O从定子30夺取热量。对定子30进行冷却后的油O向定子30的下侧滴下,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而向齿轮室82移动。
(第2油路)
第2油路(流路)92具有第1油路(流路)92a、第2油路(流路)92b、第3油路(流路)92c以及第4油路(流路)92d。即,第2油路92具有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第3流路92c以及第4流路92d。在第2油路92的路径中设置有泵96、冷却器97以及第2贮存器(油供给构造)98。即,第2油路92、即油路90具有设置于壳体6的内部的流路和油供给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壳体6的内部(包含壳体6的壁部的内部)的流路,至少设置有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第3流路92c以及第4流路92d。另外,油供给构造被收纳于壳体6的内部。油供给构造具有贮存油O的贮存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贮存器是第2贮存器98。油供给构造位于马达2的上侧,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提供油O。泵96向马达2提供油O。另外,冷却器97对通过第2油路92的油O进行冷却。在第2油路92中,油O按照第1流路92a、泵96、第2流路92b、冷却器97、第3流路92c、第4流路92d、第2贮存器98的顺序通过各部,而向马达2提供。
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第3流路92c以及第4流路92d通过包围收纳空间80的壳体6的壁部。第1流路92a使收纳空间80的下部区域的油积存部P与泵96相连。第2流路92b使泵96与冷却器97相连。第3流路92c使冷却器97与第4流路92d相连。第4流路92d使第3流路92c与收纳空间80的上部区域相连。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第3流路92c以及第4流路92d通过包围收纳空间80的壳体6的壁部的内部。因此,在形成流路时,不需要另外设置管材,因此能够有助于减少部件数量。
泵96是通过电进行驱动的电动泵。泵96经由第1流路92a从油积存部P吸起油O,经由第2流路92b、冷却器97、第3流路92c、第4流路92d以及第2贮存器98向马达2提供油O。即,泵96是为了在第2油路92中使油O循环而设置的。
如图6所示,泵96具有泵机构部96p、泵马达96m、吸入口96a以及泵出口96b。在本实施方式中,泵机构部96p是与省略图示的外齿轮和内齿轮啮合而旋转的滚柱式泵。泵马达96m使泵机构部96p的内齿轮旋转。泵机构部96p的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的隙间与吸入口96a和泵出口96b相连。
泵96的吸入口96a与第1流路92a相连。另外,泵96的泵出口96b与第2流路92b相连。泵96经由第1流路92a从油积存部P吸起油O,并经由第2流路92b、冷却器97、第3流路92c、第4流路92d以及第2贮存器98向马达2提供。
泵马达96m使泵机构部96p的内齿轮旋转。泵马达96m的旋转轴线线J6与马达轴线J2平行。具有泵马达96m的泵96容易在旋转轴线J6方向上变得长条。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泵马达96m的旋转轴线J6与马达轴线J2平行,能够使马达单元1的径向的尺寸小型化。另外,通过使马达单元1的径向尺寸小型化,容易将泵96配置为在从轴向观察时与壳体6的伸出部6d重叠。其结果为,可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变大,因此容易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
泵96位于马达室81的下侧。另外,泵96固定于伸出部6d的朝向马达收纳部6a侧的面。泵96的吸入口96a与伸出部6d对置地配置。与泵96的吸入口96a相连的第1流路92a沿轴向直线地贯穿伸出部6d的壁面而向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开口。即,在伸出部6d设置有沿轴向延伸而从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即,油积存部P)与泵96相连的第1流路92a。
根据本实施方式,泵96配置于马达室81的下侧,因此容易将吸入口96a配置在油积存部P的附近。其结果为,能够缩短使油积存部P与吸入口96a相连的第1流路92a。另外,能够使第1流路92a为直线的流路,使得油积存部P与吸入口96a的距离较近。通过使第1流路92a为直线的较短的流路,能够降低从油积存部P至泵96的路径的压力损失,从而实现油O的有效的循环。
如图1所示,在冷却器97连接有第2流路92b和第3流路92c。第2流路92b和第3流路92c经由冷却器97的内部流路相连。在冷却器97连接有供被散热器(省略图示)冷却后的冷却水通过的冷却水用配管97j。通过冷却器97的内部的油O与通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另外,在冷却水用配管97j的路径中设置有逆变器单元8。通过冷却水用配管97j的冷却水对逆变器单元8进行冷却。
如图7所示,冷却器97位于马达室81的铅垂方向下侧。冷却器97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冷却器97具有与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面97a。接触面97a位于马达室81的铅垂方向下侧。如图1所示,向马达2提供的油O在临时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之后,经由分隔壁开口68向齿轮室82内的下部区域移动。即,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通过马达室81的下部区域。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器97相对于马达收纳部6a的接触面97a位于马达室81的下侧。由此,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包含在马达室81的下部区域通过马达2与接触面97a之间的路径。因此,能够利用接触面97a对经由马达收纳部6a的壁面而通过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进行冷却。通过对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进行冷却,能够从下侧对浸于油O中的马达2的定子30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对马达2进行冷却。另外,冷却器97的接触面97a和分隔壁开口68在马达轴线J2的径向上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从马达室81的下部区域流入齿轮室82侧的油O通过分隔壁开口68。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冷却器97的接触面97a对通过分隔壁开口68的油O进行冷却。
如图5所示,冷却器97和泵96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齿轮收纳部6b的伸出部6d重叠。齿轮部3被收纳于伸出部6d的内部。伸出部6d的轴向的投影面积依赖于齿轮部3的各齿轮的大小来决定。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冷却器97和泵96配置为在轴向上与伸出部6d重叠,能够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因冷却器97和泵96而变大。由此,能够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变大,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器97和泵96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齿轮部3的第2齿轮42重叠。因此,即使在使伸出部6d的从轴向观察的投影面积沿着齿轮部3的各齿轮的外形而尽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在从轴向观察时冷却器97和泵96与伸出部6d重叠的结构。其结果为,能够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变大,从而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器97的下端和泵96的下端与伸出部6d的下端是大致相同的位置。即,冷却器97和泵96不会从伸出部6d的下端向下侧进一步伸出。因此,能够使马达单元1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器97的轴向的尺寸比径向的尺寸长。
冷却器97的铅垂方向的位置与差动轴线J5的铅垂方向的位置重叠。由此,能够抑制冷却器97向铅垂方向上侧或下侧突出地配置,从而实现马达单元1的铅垂方向的小型化。
如图5所示,冷却器97和泵96位于马达室81的铅垂方向下侧。马达单元1例如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罩内。另外,在马达单元1中,冷却器97和泵96是相对于壳体6突出的突起物。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冷却器97和泵96配置于马达室81的铅垂方向下侧,即使在车辆因事故等而与对象物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作为突起物的冷却器97和泵96刺入对象物。
根据本实施方式,泵96和冷却器97固定于壳体6的外周面。因此,相比于泵96和冷却器97固定于壳体6的外部的构造物的情况,能够有助于马达单元1的小型化。
如图7所示,第2流路92b通过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的内部。第2流路92b包含直线部92ba和连接孔部92bb。在第2流路92b中,油O按照直线部92ba和连接孔部92bb的顺序流动。
直线部92ba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直线部92ba的上游侧的一端与泵96的泵出口96b连接。另外,直线部92ba的下游侧的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器97的径向内侧,与连接孔部92bb连接。
连接孔部92bb沿径向延伸。连接孔部92bb向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开口。连接孔部92bb的开口与冷却器97的流入口97b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流路92b在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的内部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延伸。另外,第2流路92b的轴向位置与定子30的轴向位置重叠。即,第2流路92b和定子30的轴向的位置相互重叠。因此,利用通过第2流路92b的油O能够对定子30进行冷却。
如图7和图8所示,第3流路92c通过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的内部。第3流路92c包含第1连接孔部92ca、第1直线部92cb、第2直线部92cbc、第3直线部92cc以及第2连接孔部92cd。在第3流路92c中,油O按照第1连接孔部92ca、第1直线部92cb、第2直线部92cbc、第3直线部92cc、第2连接孔部92cd的顺序流动。
第1连接孔部92ca沿径向延伸。第1连接孔部92ca向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开口。第1连接孔部92ca开口与冷却器97的流出口97c连接。
第1直线部92cb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1直线部92cb的上游侧的一端与第1连接孔部92ca连接。另外,第1直线部92cb的下游侧的另一端与第2直线部92cbc连接。第1直线部92cb的一端向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开口,被盖部件覆盖。
第2直线部92cbc沿马达轴线J2的轴向呈直线状延伸。第2直线部92cbc的上游侧的一端与第1直线部92cb连接。另外,第2直线部92cbc的下游侧的另一端与第3直线部92cc连接。第2直线部92cbc的一端向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开口,被盖部件覆盖。
第3直线部92cc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3直线部92cc的上游侧的一端与第2直线部92cbc连接。另外,第3直线部92cc的下游侧的另一端与第2连接孔部92cd连接。第3直线部92cc的一端向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开口,被盖部件覆盖。第3直线部92cc设置于分隔壁61c。
第2连接孔部92cd的上游侧的一端与第3直线部92cc连接。另外,第2连接孔部92cd的下游侧的另一端与第4流路92d连接。第2连接孔部92cd向马达收纳部6a的外周面的上侧开口,被盖部件覆盖。第2连接孔部92cd向马达收纳部6a的+X轴侧、即前侧开口,被盖部件覆盖。第2连接孔部92cd设置于分隔壁61c。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流路92c在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的内部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以及轴向延伸。另外,第3流路92c的轴向位置与定子30的轴向位置重叠。另外,第3流路92c的径向位置与定子30的径向位置重叠。即,第3流路92c和定子30的轴向的位置相互重叠。因此,利用通过第3流路92c的油O能够对定子30进行冷却。尤其是,刚通过冷却器97之后的油O向第3流路92c流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在第3流路92c流动的油O能够有效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油路92中,冷却器97配置于泵96的下游侧。但是,冷却器97也可以在第2油路92中配置于泵96的上游侧。在该情况下,采用如下结构:在使冷却器97与收纳空间80的上部区域相连的流路(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第3流路92c)中配置有泵96。即使在该情况下,在使冷却器97与收纳空间80的上部区域相连的流路的轴向位置与定子30的轴向位置重叠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刚通过冷却器97之后的油O有效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
如图8和图9所示,第4流路92d通过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的内部。第4流路92d包含第1连接孔部92da、第1直线部92db以及第2连接孔部92dc。在第4流路92d中,油O按照第1连接孔部92da、第1直线部92db、第2连接孔部92dc的顺序流动。另外,第1连接孔部92da也可以换言之为第3连接孔部92da。第1直线部92db也可以换言之为第4直线部92db。第2连接孔部92dc也可以换言之为第4连接孔部92dc。第4流路92d设置于分隔壁61c。即,分隔壁61c具有第4流路92d来作为向第2贮存器98提供油O的流路的一部分。
第1连接孔部92da向第3流路92c的第2连接孔部92cd开口。第1连接孔部92da连接第3流路92c和第4流路92d。
第1直线部92db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呈直线状延伸。第1直线部92d的上游侧的一端与第1连接孔部92da连接。另外,在第1直线部92db连接有多个第2连接孔部92dc。即,在第4流路92d设置有多个第2连接孔部92d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直线部92db连接有2个第2连接孔部92dc。
图9是示出图1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详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另外,关于图9的朝向,X方向和Y方向与图7和图8不同。即,图9是与X轴垂直的剖视图,图7和图8是与Y轴垂直的剖视图。此外,第2连接孔部92dc沿轴向延伸。第2连接孔部92dc向内侧贯穿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第2连接孔部92cd的一端在第2贮存器98的上侧向马达室81开口。即,从沿轴向延伸的第2连接孔部92dc向第2贮存器98提供油O。第2连接孔部92dc是流路的部分。即,从沿轴向延伸的流路的部分向油供给构造提供油O。在本实施方式中,油O在第2连接孔部92dc内向轴向另一侧(-Y侧)流动,而向第2贮存器98提供。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连接孔部92dc沿着马达轴线J2的轴向开口。由此,相比于从马达轴线J2的径向向第2贮存器98提供油O的情况,即使在搭载有马达单元1的车辆(未图示)因坡道等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向第2贮存器98提供油O。即,例如考虑从重力方向上侧向第2贮存器98提供油O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若第2贮存器98的底面倾斜,则油O不在位于比提供油O的部位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的部位流动。针对于此,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从水平方向侧向重力方向提供油O的情况下,在油O具有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趋势的状态下向第2贮存器98提供。因此,油O沿第2贮存器98的底面强势地流动。由此,即使第2贮存器98的底面稍微倾斜,油O也沿第2贮存器98的底面和壁面流动。因此,容易向第2贮存器98的底面整体提供油O。因此,不容易受到因坡道等而倾斜时的影响,能够可靠地向马达2提供油O。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油O在第2连接孔部(流路的部分)92dc流动的朝向与油O在轴内路径91c流动的朝向相互相同。具体而言,第2连接孔部92dc的油O向轴向另一侧(-Y侧)流动,轴内路径91c的油O向轴向另一侧流动。因此,能够将从油积存部P经由第2连接孔部92dc向第2贮存器98引导油O的油路的长度和从油积存部P向轴内路径91c引导油O的油路的长度均抑制得较短。另外,不需要在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61卸下的封闭部63设置油路,因此相比于在封闭部63设置油路的情况,能够简化壳体6的构造。
另外,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连接孔部92dc在马达轴线J2的径向上、具体而言在水平方向上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分别设置于+X轴侧和-X轴侧。即,多个第2连接孔部92dc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马达轴线J2的两侧、即分别配置于马达轴线J2的前侧和后侧。由此,即使在搭载有马达单元1的车辆(未图示)因坡道等而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向第2贮存器98的+X轴侧、-X轴侧均匀地提供油O,因此能够均匀地对马达2整体进行冷却。
如图7和图8所示,第3流路92c的第1直线部92cb、第3直线部92cc以及第4流路92d的第1直线部92db分别沿马达轴线J2的周向在不同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第3流路92c的第2直线部92cbc沿马达轴线J2的轴向呈直线状延伸。一般来说,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壳体6的壁部构成弯曲的流路是很难的。但是,如果是直线状的流路,则能够通过切削加工而容易设置于壳体6的壁部。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泵96的位置与冷却器97的位置在轴向上相互重叠。冷却器97与泵96经由第2流路92b相连。即,在第2油路92设置有使泵96与冷却器97相连的第2流路92b。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泵96和冷却器97的轴向位置相互重叠,能够实现使第2流路92b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直线地延伸的构造。即,能够使第2流路92b为直线的较短的流路,从而能够降低从泵96至冷却器97的路径的压力损失,实现油O的有效的循环。
如图1所示,第2贮存器98位于收纳空间80的马达室81。第2贮存器98位于马达2的上侧。第2贮存器98贮存经由第3流路92c和第4流路92d向马达室81提供的油O。第2贮存器98具有多个流出口98a。各流出口98a朝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开口。即,第2贮存器98、即贮存器具有朝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开口的流出口98a。从各流出口98a向马达2提供积存于第2贮存器98内的油O。从第2贮存器98的流出口98a流出的油O从上侧朝向下侧沿马达2的外周面流动,夺取马达2的热量。由此,能够对马达2整体进行冷却。
第2贮存器98沿轴向延伸。另外,第2贮存器98的流出口98a设置于第2贮存器98的轴向的两端部。流出口98a位于线圈端31a、31b的上侧。由此,能够向位于定子30的轴向两端的线圈端31a、31b提供油O而直接对线圈31进行冷却。
对线圈31进行冷却后的油O向下侧滴下,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积存于马达室81内的下部区域的油O经由设置于分隔壁61c的分隔壁开口68而向齿轮室82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2油路92的路径中设置有对油O进行冷却的冷却器97。通过第2油路92并被冷却器97冷却后的油O在油积存部P与通过第1油路91后的油O合流。在油积存部P中,通过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后的油O相互混合而进行热交换。因此,能够将配置于第2油路92的路径中的冷却器97的冷却效果作用于通过第1油路91的油O。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油路92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6的分隔壁61c。即,分隔壁61c具有向油供给构造提供油O的流路的一部分。分隔壁61c为了对第2轴承27进行保持,而相对于轴向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即使在分隔壁61c内形成向第2贮存器98提供油O的第2油路92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使分隔壁61c为厚壁,能够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具有:第1分隔壁内流路,其位于分隔壁61c内;以及多个第2分隔壁内流路,它们位于分隔壁61c内,从第1分隔壁内流路分支而沿轴向延伸。多个第2分隔壁内流路配置于第1分隔壁内流路的下游侧。具体而言,第1分隔壁内流路包含第4流路92d的第1直线部92db。多个第2分隔壁内流路包含第4流路92d的多个第2连接孔部92dc。而且,从多个第2分隔壁内流路向第2贮存器98、即油供给构造提供油O。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流路在分隔壁61c内分支,不需要另外设置分支用的管材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化构造。另外,能够从多个第2分隔壁内流路向第2贮存器98大范围且高效地提供油O。
<逆变器单元>
逆变器单元8与马达2电连接。逆变器单元8对向马达2提供的电流进行控制。如图5所示,逆变器单元8固定于壳体6。更具体而言,逆变器单元8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a的朝向径向外侧的外周面。
逆变器单元8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齿轮收纳部6b的伸出部6d重叠。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轴向观察时,通过将逆变器单元8配置为与伸出部6d重叠,能够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因逆变器单元8而变大。由此,能够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变大,从而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逆变器单元8在从轴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齿轮部3的齿圈51重叠。因此,即使在使伸出部6d的从轴向观察的投影面积沿着齿轮部3的各齿轮的外形而尽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在从轴向观察时逆变器单元8与伸出部6d重叠的结构。其结果为,能够抑制马达单元1的轴向的投影面积变大,从而使马达单元1小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铅垂方向观察时,逆变器单元8隔着马达轴线J2位于冷却器97的相反侧。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在从轴向观察时与伸出部6d重叠的区域,减小马达单元1沿水平方向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马达单元1的小型化。
如图1所示,在逆变器单元8连接有从省略图示的散热器延伸的冷却水用配管97j。由此,能够有效地对逆变器单元8进行冷却。另外,在冷却水用配管97j中流动的冷却水经由逆变器单元8的壳体部而对与壳体部接触的马达收纳部6a进行冷却。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00进行说明。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周向中的规定的方向称为周向一侧θ1,将与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周向另一侧θ2。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一侧θ1是在比马达轴线J2靠上侧的位置处朝向前侧(+X侧)的方向,周向另一侧θ2是在比马达轴线J2靠上侧的位置处朝向后侧(-X侧)的方向。
如图10所示,马达单元100具有马达2、包含减速装置4和差动装置5的齿轮部3、壳体6、通气器7、被收纳于壳体6内的油O、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以及油路90。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单元100不包含逆变器单元。换言之,马达单元100采用与逆变器单元分体的构造。另外,马达单元100也可以包含逆变器单元。换言之,马达单元100也可以采用与逆变器单元一体的构造。
定子铁芯32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a的内周面。如图11所示,定子铁芯32具有定子铁芯主体32a和固定部32b。即,定子30具有固定部32b。定子铁芯主体32a具有:圆筒状的铁芯背部32d,其沿轴向延伸;以及多个齿32e,它们从铁芯背部32d向径向内侧延伸。多个齿32e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多个齿32e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
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即,固定部32b从定子3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固定部32b与马达收纳部6a固定。即,固定部32b与壳体6固定。固定部32b沿周向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例如设置有4个固定部32b。4个固定部32b在周向的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
固定部32b中的1个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上侧突出。固定部32b中的另一个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下侧突出。固定部32b中的又一个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前侧(+X侧)突出。固定部32b中的其余的1个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后侧(-X侧)突出。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上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简称为“上侧的固定部32b”,将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前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简称为“前侧的固定部32b”,将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下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简称为“下侧的固定部32b”,将从定子铁芯主体32a向后侧突出的固定部32b简称为“后侧的固定部32b”。
固定部32b沿轴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32b从定子铁芯32的左侧(+Y侧)的端部延伸至定子铁芯32的右侧(-Y侧)的端部。即,固定部32b在定子铁芯32的轴向的全长范围内延伸。固定部32b具有沿轴向贯穿固定部32b的贯通孔32c。贯通孔32c供沿轴向延伸的未图示的螺栓通过。螺栓从右侧(-Y侧)通过贯通孔32c,拧入设置于马达收纳部6a或分隔壁61c的图示的内螺纹孔。通过使螺栓拧入内螺纹孔,使固定部32b与马达收纳部6a或分隔壁61c固定。另外,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至少在周向的1个部位以上与马达收纳部6a的内周面接触。即,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中的位于在周向上相邻的一对固定部32b之间的部分与马达收纳部6a的内周面中的周向的一部分相互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和马达收纳部6a的内周面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在多个部位、例如4个部位相互接触。因此,马达收纳部6a的内周面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嵌合。通过上述结构,使定子30与壳体6固定。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端31a、31b呈以马达轴线J2为中心的圆环状。虽然省略了图示,线圈端31a、31b也可以包含对各线圈31进行捆扎的捆扎部件等,也可以包含使各线圈31彼此相连的搭接线。
如图10所示,壳体6在内部收纳作为制冷剂的油O。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是油O。油O被收纳于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和齿轮收纳部6b的内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油被收纳于某部分的内部”是指,只要在驱动马达的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中,油位于某部分的内部即可,在马达停止时,油可以不位于某部分的内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油O被收纳于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是指,只要在驱动马达2的过程中的至少一部分中,油位于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即可,在马达2停止时,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的油O也可以全部通过分隔壁开口68而向齿轮收纳部6b移动。另外,通过油路90向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输送的油O的一部在马达2停止的状态下,也可以残留于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
通气器7构成为能够使壳体6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例如,在壳体6的内压比外压高且内压与外压的压力差为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或马达单元100发生振动的情况下等,通气器7使壳体6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器7设置于壳体6的顶壁部、即上侧的壁部。通气器7例如设置于马达收纳部6a的顶壁部。
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被收纳于马达收纳部6a的内部。即,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被收纳于壳体6的内部。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配置于壳体6的内周面与定子30的外周面之间。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位于定子30的上侧。具体而言,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配置于马达收纳部6a的顶壁部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外周面的上端部之间。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的左侧(+Y侧)的端部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的左侧的端部与第4流路92d连接。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的右侧(-Y侧)的端部固定于马达收纳部6a的顶壁部或封闭部63。即,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固定于壳体6。
如图11所示,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具有第1供给管(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供给管)112、连结部119、第1弹性环部件(省略图示)以及第2弹性环部件(省略图示)。即,马达单元100具有第1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112、连结部119、第1弹性环部件(省略图示)以及第2弹性环部件(省略图示)。
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是沿轴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圆筒状的管。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即,第2供给管112与第1供给管111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供给管111与第2供给管112相互平行。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位于定子30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供给管111的径向位置与第2供给管112的径向位置彼此相同。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配置于定子铁芯主体32a的上侧。第1供给管11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与第2供给管1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彼此相同。
在从轴向观察时,在第1供给管111与第2供给管112之间配置有上侧的固定部32b。即,在从轴向观察时,通过第1供给管111的中心轴线和第2供给管112的中心轴线的假想直线(省略图示)与上侧的固定部32b相交。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第1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112以及上侧的固定部32b相互重叠。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配置于上侧的固定部32b的前后方向的两侧。第1供给管111位于上侧的固定部32b的前侧(+X侧),第2供给管112位于上侧的固定部32b的后侧(-X侧)。另外,第1供给管111位于上侧的固定部32b的周向一侧θ1,第2供给管112位于上侧的固定部32b的周向另一侧θ2。
在从径向观察时、具体而言在从上侧观察时,上侧的固定部32b位于第1供给管111与第2供给管112之间。即,在从径向观察时,固定部32b配置于第1供给管111与第2供给管112之间。第1供给管111沿固定部32b所延伸的方向延伸。第2供给管112沿固定部32b所延伸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从第1供给管111喷射的制冷剂和从第2供给管112喷射的制冷剂,能够在上侧的固定部32b的两侧沿固定部32b所延伸的方向即轴向大范围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1供给管111具有第1供给管主体部111a、与第1供给管主体部111a的左侧(+Y侧)的端部连接的小径部111b以及贯穿第1供给管主体部111a的周壁的第1喷射孔(喷射孔)111c。即,第1供给管111具有贯穿第1供给管111的周壁的第1喷射孔111c。第1喷射孔111c朝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开口。
第1供给管主体部111a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小径部111b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小径部111b的外径比第1供给管主体部111a的外径小。第1供给管111以小径部111b从右侧(-Y侧)插入在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设置的孔部(省略图示)的方式安装于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小径部111b向左侧(+Y侧)开口。小径部111b与第4流路92d连通。由此,第1供给管111的内部、即后述的供给管内流路192d与第4流路92d相连。
第1喷射孔111c沿与第1供给管111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管径方向延伸,使第1供给管11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第1喷射孔111c例如呈圆孔状。第1喷射孔111c位于壳体6的内周面与定子30的外周面之间。第1喷射孔111c向壳体6的内周面与定子30的外周面之间喷射油O、即制冷剂。第1喷射孔111c至少向定子30的外周面喷射制冷剂。即,第1供给管111至少向定子30的外周面喷射制冷剂。第1供给管111向定子30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上端部提供制冷剂。
第1喷射孔111c设置有多个。第1喷射孔111c在轴向(Y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从沿轴向排列的多个第1喷射孔111c喷射的油O,能够在轴向上大范围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另外,第1喷射孔111c在周向上也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从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第1喷射孔111c喷射的油O,能够在周向上大范围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
第2供给管112具有第2供给管主体部112a、与第2供给管主体部112a的左侧(+Y侧)的端部连接的小径部112b以及贯穿第2供给管主体部112a的周壁的第2喷射孔(喷射孔)112c。即,第2供给管112具有贯穿第2供给管112的周壁的第2喷射孔112c。第2喷射孔112c朝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开口。
第2供给管主体部112a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小径部112b呈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小径部112b的外径比第2供给管主体部112a的外径小。第2供给管112以小径部112b从右侧(-Y侧)插入在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设置的孔部(省略图示)的方式安装于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小径部112b向左侧(+Y侧)开口。小径部112b与第4流路92d连通。由此,第2供给管112的内部、即后述的供给管内流路192d与第4流路92d相连。
第2喷射孔112c沿与第2供给管112的中心轴线垂直的管径方向延伸,使第2供给管11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第2喷射孔112c例如呈圆孔状。第2喷射孔112c位于壳体6的内周面与定子30的外周面之间。第2喷射孔112c向壳体6的内周面与定子30的外周面之间喷射油O、即制冷剂。第2喷射孔112c至少向定子30的外周面喷射制冷剂。即,第2供给管112至少向定子30的外周面喷射制冷剂。第2供给管112向定子30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上端部提供制冷剂。
第2喷射孔112c设置有多个。第2喷射孔112c在轴向(Y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从沿轴向排列的多个第2喷射孔112c喷射的油O,能够在轴向上大范围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另外,第2喷射孔112c在周向上也相互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从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第2喷射孔112c喷射的油O,也能够在周向上大范围地对定子30进行冷却。
连结部119连结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被连结部119连结,因此能够确保第1供给管111与第2供给管112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容易将第1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112以及连结部119安装于壳体6内。连结部119与第1供给管111的端部和第2供给管112的端部连接。连结部119与马达收纳部6a的顶壁部固定。根据本实施方式,连结部119连结第1供给管111的端部和第2供给管112的端部,因此在从径向观察时,容易使连结部119与固定部32b错开地配置。另外,第1供给管111的两端部被连结部119和壳体6以双支承状态支承,第2供给管112的两端部被连结部119和壳体6以双支承状态支承。因此,使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向壳体6的安装姿势稳定。另外,从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喷射的制冷剂不容易被连结部119遮挡。能够从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分别大范围地喷射制冷剂,从而能够提高定子30的冷却效率。另外,不仅能够将从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喷射的制冷剂向定子30的外周面提供,还能够向例如封闭部63的轴承26等提供。
连结部119与第1供给管111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与小径部111b所在的端部不同的端部、即右侧(-Y侧)的端部连接,封闭第1供给管111的右侧的端部。连结部119与第2供给管112的轴向的两端部中的与小径部112b所在的端部不同的端部、即右侧的端部连接,封闭第2供给管112的右侧的端部。即,连结部119与第1供给管111的两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与第2供给管112的两端部中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连结部119,能够在对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的各下游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同时封闭各下游侧的端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例如相比于分别设置连结第1供给管和第2供给管的连结部件、封闭第1供给管的下游侧的端部的栓部件以及封闭第2供给管的下游侧的端部的栓部件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减少了部件数量而简化结构,使组装容易。
如图11所示,连结部119呈板状。连结部119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连结部119具有安装孔119d。安装孔119d例如呈圆孔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部119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各安装孔119d供未图示的螺栓从右侧(-Y侧)插入。插入于各安装孔119d的螺栓拧入马达收纳部6a的顶壁部的未图示的内螺纹孔,由此使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固定于壳体6。
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中的第1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112以及连结部119是一个部件的一部分。第1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112以及连结部119例如是树脂制的。与本实施方式不同,例如相比于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第1供给管、第2供给管以及连结部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减少组装第1供给管111、第2供给管112以及连结部119的作业工序。另外,由于稳定地确保第1供给管111与第2供给管112的相对位置精度,因此容易将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组装于壳体6。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第1弹性环部件是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部件,例如是O型圈等。第1弹性环部件与第1供给管111的小径部111b的外周面嵌合。即,第1弹性环部件与第1供给管111的两端部中的与连接于连结部119的端部不同的端部、即上游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嵌合。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供给管111的上游侧的端部与设置于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的孔部(省略图示)之间配置有第1弹性环部件。由此,确保了第1供给管111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孔部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从第1供给管111向定子30的外周面高效地提供制冷剂。另外,由于通过第1弹性环部件得到防振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在第1供给管111于孔部之间产生由振动引起的噪音等。
虽然没有特别图示,第2弹性环部件是能够弹性变形的环状的部件,例如是O型圈等。第2弹性环部件与第2供给管112的小径部112b的外周面嵌合。即,第2弹性环部件与第2供给管112的两端部中的与连接于连结部119的端部不同的端部、即上游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嵌合。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2供给管11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设置于马达收纳部6a的壁部或分隔壁61c的孔部(省略图示)之间配置有第2弹性环部件。由此,确保了第2供给管112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孔部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能够从第2供给管112向定子30的外周面高效地提供制冷剂。另外,由于通过第2弹性环部件得到防振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在第2供给管112与孔部之间产生由振动引起的噪音等。
如图10所示,油路90具有第1油路91和第2油路92。第2油路92具有第1流路92a、第2流路92b、第3流路92c、第4流路92d以及供给管内流路192d。在第2油路92的路径中设置有泵96、冷却器97以及供给管(油供给构造)111、112。即,第2油路92、即油路90具有设置于壳体6的内部的流路和油供给构造。油供给构造具有供油O在内部流动的供给管111、112,供给管111、112具有朝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开口的喷射孔111c、112c。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油供给构造的供给管111、112构成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的一部分。油供给构造位于马达2的上侧,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提供油O。
第4流路92d设置于分隔壁61c。第4流路92d与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的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相连。即,第4流路92d使第3流路92c与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相连。分隔壁61c具有第4流路92d来作为向供给管111、112提供油O的流路的一部分。第4流路92d具有第1直线部92db和第2连接孔部(流路的部分)92dc。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沿轴向延伸的第2连接孔部92dc即流路的部分向供给管111、112、即油供给构造提供油O。因此,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通过供给管111、112的喷射孔111c、112c提供油O,因此即使在例如车辆在坡道上行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向定子铁芯32或线圈端31a、31b提供油O。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供给管111、112来作为油供给构造。多个供给管111、112具有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与此相伴,第2连接孔部92dc也设置有多个。第2连接孔部92dc从第1直线部92db分支而设置有一对。各第2连接孔部92dc与各供给管111、11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在壳体6的壁部的内部分支,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分支用的管材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简化构造。另外,能够从多个供给管111、112向定子30大范围且高效地提供油O。
供给管内流路192d是配置于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的内部的制冷剂的流路。即,供给管内流路192d位于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内。供给管内流路192d沿轴向延伸。供给管内流路192d与第4流路92d相连。如图11所示,在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设置有多个供给管内流路192d,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对。一对供给管内流路192d分别与第4流路92d连接。一对供给管内流路192d是第2油路92中的位于第4流路92d的下游侧的流路。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制冷剂供给管单元110构成油路90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增加油路90的形状的自由度,并且简化油路90的构造。一对供给管内流路192d中的一个位于第1供给管111的内部,与向第1供给管111的周壁开口的第1喷射孔111c相连。一对供给管内流路192d中的另一个位于第2供给管112的内部,与向第2供给管112的周壁开口的第2喷射孔112c相连。即,供给管内流路192d与喷射孔111c、112c相连。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下述所说明的那样,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是沿轴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圆筒状的管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也可以是管以外的配管或块状的管等。也可以是,第1供给管111和第2供给管11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呈直线状以外的例如曲线状延伸。
泵96不限于电动泵,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与轴21连结的部分而能够随着轴21绕马达轴线J2的旋转输送油O的机械式泵。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只是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不受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6)

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
马达,其具有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
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马达的收纳空间;
油,其被收纳于所述壳体内;
油路,其使所述油在所述收纳空间内循环,对所述马达进行冷却;以及
齿轮部,其在所述马达轴线的轴向一侧与所述转子的轴连接,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以及
线圈,其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
所述线圈具有从所述定子铁芯分别向轴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线圈端,
所述壳体具有:
马达收纳部,其在内部设置有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室;
齿轮收纳部,其在内部设置有收纳所述齿轮部的齿轮室;以及
分隔壁,其划分出所述齿轮室和所述马达室,
所述油路具有:
流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以及
油供给构造,其位于所述马达的上侧,向所述定子铁芯或所述线圈端提供所述油,
从沿轴向延伸的所述流路的部分向所述油供给构造提供所述油,
所述分隔壁具有向所述油供给构造提供所述油的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油供给构造具有贮存所述油的贮存器,
所述贮存器具有朝向所述定子铁芯或所述线圈端开口的流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油供给构造具有供所述油在内部流动的供给管,
所述供给管具有朝向所述定子铁芯或所述线圈端开口的喷射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供给管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供给管具有:
第1供给管;以及
第2供给管,其与所述第1供给管隔开间隔而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转子具有以所述马达轴线为中心而沿轴向延伸的所述轴,
所述轴具有:
中空部,其位于所述轴内,并沿轴向延伸;以及
连通孔,其沿径向延伸,使所述中空部与所述轴的外部连通,
所述油路具有位于所述中空部的轴内路径,
所述油在所述流路的部分流动的朝向与所述油在所述轴内路径流动的朝向彼此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单元,其中,
所述流路具有:
第1分隔壁内流路,其位于所述分隔壁内;以及
多个第2分隔壁内流路,它们位于所述分隔壁内,从所述第1分隔壁内流路分支而沿轴向延伸,
从多个所述第2分隔壁内流路向所述油供给构造提供所述油。
CN202010064838.2A 2019-02-15 2020-01-20 马达单元 Active CN111585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4410.1A CN115149732A (zh) 2019-02-15 2020-01-20 马达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5797 2019-02-15
JP2019025797 2019-02-15
JP2019203387A JP7400365B2 (ja) 2019-02-15 2019-11-08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19-203387 2019-11-0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4410.1A Division CN115149732A (zh) 2019-02-15 2020-01-20 马达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5394A true CN111585394A (zh) 2020-08-25
CN111585394B CN111585394B (zh) 2022-08-19

Family

ID=718438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4410.1A Pending CN115149732A (zh) 2019-02-15 2020-01-20 马达单元
CN202010064838.2A Active CN111585394B (zh) 2019-02-15 2020-01-20 马达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4410.1A Pending CN115149732A (zh) 2019-02-15 2020-01-20 马达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02579B2 (zh)
JP (1) JP2024037813A (zh)
CN (2) CN115149732A (zh)
DE (1) DE102020103079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7553A (zh) * 2020-12-23 2021-12-0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车辆及电机冷却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9732A (zh) * 2019-02-15 2022-10-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JP7281686B2 (ja) * 2019-03-22 2023-05-26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およびオイル交換方法
JP2020188560A (ja) * 2019-05-13 2020-11-1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回転電機
US11873897B2 (en) * 2020-08-12 2024-01-16 Nidec Corporation Drive apparatus
JP2022052843A (ja) * 2020-09-24 2022-04-05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冷却構造
US11876433B2 (en) * 2020-11-19 2024-01-16 Nidec Corporation Drive device
JP7414755B2 (ja) * 2021-02-24 2024-0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2022136504A (ja) * 2021-03-08 2022-09-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2224A (en) * 1978-06-29 1981-04-14 Robert Bosch Gmbh Oil cooling for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US5973427A (en) * 1997-03-28 1999-10-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JP2001190042A (ja) * 1999-12-28 2001-07-10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モータのロータ軸受の潤滑構造
US20080083572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heel assembly with in-wheel motor
CN102548783A (zh) * 2009-10-09 2012-07-04 Ntn株式会社 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
DE102012022452A1 (de) * 2012-11-09 2014-05-15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US20160254730A1 (en) * 2013-09-20 2016-09-01 BAE Systems Hägglunds Aktiebol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quid cooling of electric motor an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WO2018030343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0909B2 (en) * 2009-05-19 2011-12-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ic motor
DE112012001601T5 (de) * 2011-04-06 2014-01-23 Honda Motor Co., Ltd. Fahrzeugantriebsvorrichtung
JP5911033B1 (ja) 2014-10-02 2016-04-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運転方法
US9762106B2 (en) 2014-12-04 2017-09-12 Atieva, Inc. Motor cooling system
JP6152176B2 (ja) 2016-01-13 2017-06-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ボ冷凍機
JP2018027003A (ja)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863217B2 (ja) * 2017-10-12 2021-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CN115149732A (zh) * 2019-02-15 2022-10-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2224A (en) * 1978-06-29 1981-04-14 Robert Bosch Gmbh Oil cooling for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US5973427A (en) * 1997-03-28 1999-10-2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JP2001190042A (ja) * 1999-12-28 2001-07-10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モータのロータ軸受の潤滑構造
US20080083572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Wheel assembly with in-wheel motor
CN102548783A (zh) * 2009-10-09 2012-07-04 Ntn株式会社 轮毂电动机驱动装置
DE102012022452A1 (de) * 2012-11-09 2014-05-15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US20160254730A1 (en) * 2013-09-20 2016-09-01 BAE Systems Hägglunds Aktiebol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quid cooling of electric motor and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WO2018030343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7553A (zh) * 2020-12-23 2021-12-0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车辆及电机冷却方法
WO2022133798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车辆及电机冷却方法
CN113767553B (zh) * 2020-12-23 2023-09-01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车辆及电机冷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2579B2 (en) 2022-11-15
US20230040957A1 (en) 2023-02-09
JP2024037813A (ja) 2024-03-19
DE102020103079A1 (de) 2020-08-20
CN111585394B (zh) 2022-08-19
US20200266687A1 (en) 2020-08-20
DE102020103079B4 (de) 2022-10-06
CN115149732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5394B (zh) 马达单元
CN111512526B (zh) 马达单元
JP7400365B2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1566910B (zh) 马达单元
CN111566909B (zh) 马达单元
CN111835138B (zh) 马达单元
CN111557070B (zh) 马达单元
WO2021140807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1527673B (zh) 马达单元
CN111817499B (zh) 驱动装置
CN112152384A (zh) 马达单元
WO2020032026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13193679B (zh) 马达单元
JP2022136508A (ja) 駆動装置
CN111527678B (zh) 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CN212033933U (zh) 驱动装置
CN213341914U (zh) 马达单元
JP2022170495A (ja) モータ
JP2023066956A (ja) 駆動装置
JP2021132429A (ja) モータおよび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