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1129A -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1129A
CN111581129A CN202010213650.XA CN202010213650A CN111581129A CN 111581129 A CN111581129 A CN 111581129A CN 202010213650 A CN202010213650 A CN 202010213650A CN 111581129 A CN111581129 A CN 111581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dc
analog switch
switch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36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1129B (zh
Inventor
古兆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36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1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1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1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1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1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0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where the programme performs an interfacing function, e.g. device dri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其中,一种终端主板电路,包括基础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接口;基础芯片包括模拟开关、目标ADC接口和处理器;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公共端连接目标ADC接口,第一端连接内部电路,第二端连接外部接口;处理器连接目标ADC接口,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以及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从而可实现ADC接口复用,进而可降低终端主板电路的成本。

Description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实现电子终端设备,一般可采用主板电路搭配对应的外围电路的方式进行实现。在传统的主板电路中,一般会留出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接口供自定义使用或外围电路开发。但是受限于集成主板电路中的ADC接口数量,易出现ADC接口数量不足的问题。
而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技术中,为使主板电路的ADC接口能够满足内部使用和外部调用的需求,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存在的成本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ADC接口复用并降低主板电路成本的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一种终端主板电路,包括基础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接口;基础芯片包括模拟开关、目标ADC接口和处理器;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公共端连接目标ADC接口,第一端连接内部电路,第二端连接外部接口;
处理器连接目标ADC接口,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以及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础芯片还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在处理器和模拟开关的控制端之间;
处理器用于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之前,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目标ADC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模拟开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各输入输出接口、各目标ADC接口和各模拟开关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监测外部接口传输的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外围电路,以及如上述的终端主板电路;外围电路连接终端主板电路。
一种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
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监测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操作事件为接收外部接口传输得到。
一种ADC接口复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开关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系统驱动加载模块,用于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第二开关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一种基础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终端主板电路,包括基础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接口;基础芯片包括模拟开关、目标ADC接口和处理器;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公共端连接目标ADC接口,第一端连接内部电路,第二端连接外部接口;处理器连接目标ADC接口,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以及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本申请中,通过处理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使得目标ADC接口可在开机触发事件发生时连接内部电路,并在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连接外部接口,从而可实现ADC接口复用,进而可降低终端主板电路的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主板电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目标ADC接口和模拟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ADC接口复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传统的主板电路中,基础芯片包括多个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接口,其中部分ADC接口供主板电路上的内部电路进行使用,也即处于内部使用状态。而其余ADC接口用于连接外部接口,从而可连接外部设备,也即处于外部调用状态。当一ADC接口被定义为内部使用时,在后续使用中,该ADC接口不可再连接外部设备,也即不可再调整为外部调用状态。换言之,传统技术中,ADC接口的状态在出厂时已被定义为内部使用或外部调用,且该ADC接口的状态不可改变。
然而主板电路中ADC接口的数量有限,且为满足主板电路的设计需求,需要将某些ADC接口设置为内部使用状态,这使得连接外部设备的ADC通道数量存在不足。例如,在实现单软多硬方案BID(Board ID,主板识别)时,一套软件适配多套硬件,并为不同的硬件分配不同的ID,软件在识别ID之后调用对应的驱动程序,此时ADC接口的数量难以同时满足内部使用和外部调用需求。若增加ADC转换芯片,则主板电路的成本大。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主板电路,包括基础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接口;基础芯片包括模拟开关、目标ADC接口和处理器;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公共端连接目标ADC接口,第一端连接内部电路,第二端连接外部接口;
处理器连接目标ADC接口,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以及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其中,基础芯片可以为终端主板电路的运算和控制的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高通芯片、因特尔芯片或者麒麟芯片等。内部电路可以为主板电路中除基础芯片外的电路。外部接口可以为用于连接外部电路、模块或设备的接口。目标ADC接口可以是被配置为接口复用的ADC接口,换言之,目标ADC接口的接口状态可以为在出厂后发生改变,例如目标ADC接口的接口状态可以在内部使用状态和外部调用状态之间转换。
开机触发事件可以为触发终端主板电路进入开机阶段的事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上电、按下开关键和接收到远程开关指令等。第一开关信号可以为指示模拟开关切换至第一开关状态的信号,第一开关状态可以为公共端连接第一端的状态。第二开关信号可用于指示模拟开关切换至第二开关状态的信号,第二开关状态可以不同于第一开关状态,进一步地,第二开关状态可以为公共端连接第二端的状态。
具体地,基础芯片中包括模拟开关、ADC接口和处理器,其中模拟开关可以为模拟电子开关,包括公共端、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模拟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模拟开关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切换自身的开关状态,使其处于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当模拟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公共端可连接第一端,或者公共端可连接第二端。
基础芯片中可包括处理器、ADC接口和模拟开关。其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终端主板电路中数据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器件,进一步地,处理器可以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模拟开关可以为模拟电子开关。
基础芯片中,ADC接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目标ADC接口可以为部分或全部ADC接口,目标ADC接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需求进行确定。除目标ADC接口以外的ADC接口的接口状态可进行预先配置,且该接口的使用状态在出厂后可不进行调整。
目标ADC接口连接模拟开关的公共端。例如当基础芯片中ADC接口的数量为2个时,目标ADC接口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2个,当目标ADC接口的数量为1个时,目标ADC接口连接模拟开关的公共端,另一ADC接口可以连接模拟开关的公共端,或者直接连接处理器,或者通过其他中间器件连接处理器。另一ADC接口的接口状态可被预先配置为内部使用状态,则该ADC接口可以连接内部电路,且不与外部接口进行连接。
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可连接处理器,处理器可控制模拟开关切换其开关状态;模拟开关的第一端可连接内部电路,第二端可连接外部接口。处理器可实时对开关触发事件进行监测,当检测到发生开机触发事件时,处理器可通过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模拟开关在接收到第一开关信号时,导通公共端与第一端之间的连接,此时目标ADC接口连接模拟开关,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使得目标ADC接口可以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目标ADC接口可将内部电路传输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并将得到的数字电信号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可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数字电信号,也即加载控制信号,并根据加载控制信号的控制、将相应的系统驱动加载至内存,例如,可将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如LK,Little Kernel)、内核(Kernel)和操作系统加载至内存中。进一步地,加载控制信号可以为电压信号。
终端主板电路在开机阶段中,需要将多个系统驱动加载到内存中,由于各终端主板电路的应用地区可有所不同、连接的外设可有所区别等,使得各终端主板电路所加载的系统驱动也有所区别。本申请中处理器通过目标ADC接口接收加载控制信号,从而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使得加载的系统驱动可适配于终端主板电路。
例如,针对于通信频段的系统驱动可以有多个,包括频段驱动1、频段驱动2等,内部电路向处理器传输加载控制信号。当加载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为0时,处理器将频段驱动1加载至内存中;当加载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为1时,处理器将频段驱动2加载至内存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处理器可通过目标ADC接口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也可通过除目标ADC接口以外的、直接或间接连接内部电路的ADC接口对加载控制信号进行接收。
在加载系统驱动时,处理器可实时对系统驱动的类型和加载进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确认操作系统已经加载完成后,处理器可通过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向模拟器传输第二开关信号,模拟开关在接收到第二开关信号时,导通公共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连接,此时目标ADC接口连接模拟开关,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使得目标ADC接口可以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通过将相应的模块、设备、电路连接外部接口,从而可实现目标ADC接口的自定义使用,进而实现ADC接口复用。
上述终端主板电路中,包括基础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接口;基础芯片包括模拟开关、目标ADC接口和处理器;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公共端连接目标ADC接口,第一端连接内部电路,第二端连接外部接口;处理器连接目标ADC接口,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以及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以使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本申请中,通过处理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使得目标ADC接口可在开机触发事件发生时连接内部电路,并在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连接外部接口,从而可实现ADC接口复用,进而可降低终端主板电路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础芯片还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在处理器和模拟开关的控制端之间;
处理器用于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之前,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其中,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基础芯片上自带的的输入输出接口,进一步地,可以为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输入输出)接口。
具体地,处理器连接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当处理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时,开关信号依次通过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和模拟开关的控制端。
处理器在向模拟开关传输开关信号之前,可以对输入输出接口进行配置,其中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过程可以为获取输入输出接口与目标ADC接口的对应关系,或者将输入输出接口的接口状态调整至初始接口状态等。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需求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可配合模拟开关的使能来选择输入输出接口的初始状态。也即,连接模拟开关的输入输出接口,其初始接口状态可以与第一开关信号相同,即输入输出接口处于初始接口状态时,模拟开关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端,使得目标ADC接口可以连接内部电路。例如,模拟开关在接收到低电平时公共端连接第一端,则可选用初始接口状态为低的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模拟开关,从而可保证终端主板电路中开机阶段中能够连接内部电路以完成系统驱动的加载,进而提高终端主板电路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目标ADC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模拟开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各输入输出接口、各目标ADC接口和各模拟开关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地,终端主板电路中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目标ADC接口的数量和模拟开关的数量,任意两个可以相同或不同,进一步地,目标ADC接口的数量与模拟开关的数量可以相同,或者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可以大于目标ADC接口的数量。输入输出接口、目标ADC接口和模拟开关一一对应连接,当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大于目标ADC接口的数量,或者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大于模拟开关的数量时,连接关系可如图2所示。
处理器可获取输入输出接口和目标ADC接口的对应关系,从而可基于该对应关系,确认各个目标ADC接口对应的的输入输出接口,并通过该输入输出接口准确控制各目标ADC接口,使得任意两个目标ADC接口的接口状态可以相同或不同,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终端主板电路的实用性。进一步地,输入输出接口和目标ADC接口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预先定义得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其中,ADC内部使用数量可以为连接内部电路所需要的ADC接口数量;ADC外部调用数量可以为连接外部接口所需要的ADC接口数量。ADC内部使用数量与ADC外部调用数量之和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ADC接口的总数量。
具体地,处理器用于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并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具体而言,处理器可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认复用ADC接口数量,基于复用ADC接口数量确认目标ADC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监测外部接口传输的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
具体地,处理器连接目标ADC接口,并可通过目标ADC接口对外部接口的操作事件进行监测。此外,处理器还可通过除目标ADC接口以外的ADC接口对外部接口的操作事件进行监测。处理器可对监测到的操作事件进行响应。
例如,当外部接口连接多按键耳机时,处理器可对多按键耳机的按键事件进行监测,处理器可接收目标ADC接口传输的ADC值,并将不同的ADC值对应于不同的按键真值,从而实现按键事件的监测,并可响应不同的按键事件。进一步地,操作事件还可是中断、温度检测等。
本申请的终端主板电路中,通过模拟开关将基础芯片中的ADC接口做一切二使用,使得同一ADC接口可供内部使用和外部调用。具体地,在终端主板电路开机阶段,可配置具体的GPIO接口将模拟开关的公共端连接至第一端,使得目标ADC接口可连接内部电路,并接受内部电路传输的驱动控制信号。例如在BID中,可通过目标ADC接口读取对应的BID,软件根据读取到不同的BID做对应处理,将对应于BID的系统驱动加载至内存中。在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GPIO控制模拟开关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端,使得目标ADC接口可连接外部接口,使得目标ADC接口可对外开放,处理器持续监测外部信号,以对操作事件进行监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外围电路,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主板电路;外围电路连接终端主板电路。
具体地,外围电路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需求进行确定。本领域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外围电路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外围电路可连接终端主板电路终端的外部接口。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POS机、自动售卖机、自动洗衣机或自动干衣机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具体而言,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处理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步骤420,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步骤430,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具体地,开机触发事件可以为触发终端主板电路进入开机阶段的事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上电、按下开关键和接收到远程开关指令等。第一开关信号可以为指示模拟开关切换至第一开关状态的信号。第二开关信号可用于指示模拟开关切换至第二开关状态的信号,第二开关状态可以不同于第一开关状态。
处理器可实时对开关触发事件进行监测,当检测到发生开机触发事件时,处理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模拟开关在接收到第一开关信号时,将自身的开关状态切换至第一开关状态,使得目标ADC接口可以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在开机阶段中,处理器需要将多个系统驱动加载到内存中,由于各终端主板电路的应用地区可有所不同、连接的外设可有所区别等,处理器需要加载的系统驱动也有所区别。
处理器可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数加载控制信号,并根据加载控制信号的控制、将相应的系统驱动加载至内存,例如,可将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如LK,LittleKernel)、内核(Kernel)和操作系统加载至内存中。进一步地,加载控制信号可以为电压信号。
例如,针对于通信频段的系统驱动可以有多个,包括频段驱动1、频段驱动2等,内部电路向处理器传输加载控制信号。当加载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为0时,处理器将频段驱动1加载至内存中;当加载控制信号的电压值为1时,处理器将频段驱动2加载至内存中。
在加载系统驱动时,处理器可实时对系统驱动的类型和加载进度进行实时检测,当确认操作系统已经加载完成后,处理器可通过模拟开关的控制端向模拟器传输第二开关信号,模拟开关将自身的开关状态切换至第二开关状态。此时目标ADC接口连接模拟开关,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使得目标ADC接口可以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处理器可依次通过目标ADC接口和外部接口,接收外部模块、设备或者电路传输的信号,从而可实现目标ADC接口的自定义使用,进而实现ADC接口复用。
上述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中,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本申请通过处理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使得目标ADC接口可在开机触发事件发生时连接内部电路,并在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连接外部接口,从而可实现ADC接口复用,进而可降低终端主板电路的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具体地,处理器在向模拟开关传输开关信号之前,可以对输入输出接口进行配置,其中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过程可以为获取输入输出接口与目标ADC接口的对应关系,或者将输入输出接口的接口状态调整至初始接口状态等。需要说明的是,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设计需求进行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
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具体地,处理器用于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并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具体而言,处理器可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认复用ADC接口数量,基于复用ADC接口数量确认目标ADC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监测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操作事件为接收外部接口传输得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ADC接口复用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开关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系统驱动加载模块,用于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第二开关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输入输出接口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口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
目标ADC接口确认模块,用于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操作事件响应模块,用于监测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操作事件为接收外部接口传输得到。
关于ADC接口复用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ADC接口复用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础芯片,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
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监测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操作事件为接收外部接口传输得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接收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配置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或第二开关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
根据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监测操作事件,并响应操作事件;操作事件为接收外部接口传输得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终端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接口;所述基础芯片包括模拟开关、目标ADC接口和处理器;所述模拟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处理器,公共端连接所述目标ADC接口,第一端连接所述内部电路,第二端连接所述外部接口;
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目标ADC接口,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以使所述目标ADC接口通过所述模拟开关连接所述内部电路,以及接收所述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以使所述目标ADC接口通过所述模拟开关连接所述外部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芯片还包括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模拟开关的控制端之间;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之前,配置所述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或所述第二开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目标ADC接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模拟开关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各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各所述目标ADC接口和各所述模拟开关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根据所述ADC内部使用数量和所述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监测所述外部接口传输的操作事件,并响应所述操作事件。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围电路,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板电路;所述外围电路连接所述终端主板电路。
7.一种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所述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所述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接收所述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所述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目标ADC接口通过所述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配置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或所述第二开关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获取ADC内部使用数量和ADC外部调用数量;
根据所述ADC内部使用数量和所述ADC外部调用数量,确定目标ADC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监测操作事件,并响应所述操作事件;所述操作事件为接收外部接口传输得到。
11.一种ADC接口复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开关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开机触发事件时,向模拟开关传输第一开关信号;所述第一开关信号用于指示目标ADC接口通过所述模拟开关连接内部电路;
系统驱动加载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内部电路传输的加载控制信号,根据所述加载控制信号加载相应的系统驱动至内存;
第二开关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当确认操作系统加载完成时,向所述模拟开关传输第二开关信号;所述第二开关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目标ADC接口通过所述模拟开关连接外部接口。
12.一种基础芯片,包括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13650.XA 2020-03-24 2020-03-24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81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3650.XA CN111581129B (zh) 2020-03-24 2020-03-24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3650.XA CN111581129B (zh) 2020-03-24 2020-03-24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1129A true CN111581129A (zh) 2020-08-25
CN111581129B CN111581129B (zh) 2022-05-31

Family

ID=72114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3650.XA Active CN111581129B (zh) 2020-03-24 2020-03-24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112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534A (zh) * 2020-11-25 2021-03-05 深圳宝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兼容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176900A (zh) * 2021-04-16 2021-07-27 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ndroid播放盒配置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87625A (zh) * 2021-10-26 2021-11-23 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量通道类型可配置的电路模块
CN113868163A (zh) * 2021-09-07 2021-12-31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接口复用设备及接口复用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181A (zh) * 2003-09-25 2004-09-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输入输出(i/o)口选择装置及方法
CN101770373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广州市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自启动串行引导程序加载与读取系统及其方法
CN102289419A (zh) * 2010-06-17 2011-12-21 珠海全志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接口与调试接口复用的soc集成电路
US20120017131A1 (en) * 2010-07-14 2012-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built-in self test
CN102354303A (zh) * 2011-05-30 2012-02-15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双cpu系统uart互控切换逻辑电路结构及调试电路系统
CN104572540A (zh) * 2015-02-03 2015-04-29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复用耳机接口实现usb传输的方法及具有该接口的移动终端
CN106155967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sb接口复用的电路、方法和装置
CN106873462A (zh) * 2017-03-16 2017-06-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端口复用的电器控制芯片、电路及端口复用处理的方法
CN208271081U (zh) * 2018-06-26 2018-12-21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CN208752614U (zh) * 2018-10-10 2019-04-16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切换装置
CN110300318A (zh) * 2019-05-15 2019-10-01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端子接口电路及usb端子接口电路控制方法
US20200042076A1 (en) * 2018-07-31 2020-02-06 Nvidia Corporation Voltage/Frequency Scaling for Overcurrent Protection With On-Chip ADC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181A (zh) * 2003-09-25 2004-09-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计算机输入输出(i/o)口选择装置及方法
CN101770373A (zh) * 2008-12-31 2010-07-07 广州市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自启动串行引导程序加载与读取系统及其方法
CN102289419A (zh) * 2010-06-17 2011-12-21 珠海全志科技有限公司 功能接口与调试接口复用的soc集成电路
US20120017131A1 (en) * 2010-07-14 2012-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built-in self test
CN102354303A (zh) * 2011-05-30 2012-02-15 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 双cpu系统uart互控切换逻辑电路结构及调试电路系统
CN104572540A (zh) * 2015-02-03 2015-04-29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复用耳机接口实现usb传输的方法及具有该接口的移动终端
CN106155967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Usb接口复用的电路、方法和装置
CN106873462A (zh) * 2017-03-16 2017-06-20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端口复用的电器控制芯片、电路及端口复用处理的方法
CN208271081U (zh) * 2018-06-26 2018-12-21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板及计算机设备
US20200042076A1 (en) * 2018-07-31 2020-02-06 Nvidia Corporation Voltage/Frequency Scaling for Overcurrent Protection With On-Chip ADC
CN208752614U (zh) * 2018-10-10 2019-04-16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切换装置
CN110300318A (zh) * 2019-05-15 2019-10-01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端子接口电路及usb端子接口电路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5534A (zh) * 2020-11-25 2021-03-05 深圳宝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兼容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176900A (zh) * 2021-04-16 2021-07-27 深圳市智微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android播放盒配置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68163A (zh) * 2021-09-07 2021-12-31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接口复用设备及接口复用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3868163B (zh) * 2021-09-07 2024-02-23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接口复用设备及接口复用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3687625A (zh) * 2021-10-26 2021-11-23 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量通道类型可配置的电路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1129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1129B (zh) 终端主板电路、终端设备和adc接口复用控制方法
CN108228374B (zh) 一种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480011B (zh) Bios切换装置
KR20010020441A (ko) 버스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2081568B (zh) 多主机板服务器系统
US11162997B2 (en) Automatic circuit board test system and automatic circuit board test method applied therein
CN113127302A (zh) 一种板卡gpio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0119623A (zh) 一种利用tpcm实现固件主动度量的可信主板实现方法
CN108108314B (zh) 交换器系统
CN112099856A (zh) 嵌入式系统及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11813596A (zh) 芯片重启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1459572B (zh) 程序加载方法、控制器、芯片以及电子设备
CN114860512A (zh) 车辆的soc芯片工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US20060155978A1 (en) Method for initialising programmable systems
CN10544690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41409B (zh) 串口序列号可固定的usb集线器
CN218567892U (zh) 远程开机控制电路
CN115599191B (zh) 智能网卡的上电方法及上电装置
CN113076274B (zh) 一种光模块以及软件程序获取方法
CN109922194B (zh) 按键扩展方法、系统及终端
CN220795832U (zh) 一种具有无线通讯模块的wqar设备
CN114489851B (zh) 内存芯片的启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1138B (zh) 内存电压测试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系统
CN113805500B (zh) 一种传感器启动控制方法、装置、传感器及农业机械
CN111352878B (zh)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