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0292A -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0292A
CN111580292A CN202010343272.7A CN202010343272A CN111580292A CN 111580292 A CN111580292 A CN 111580292A CN 202010343272 A CN202010343272 A CN 202010343272A CN 111580292 A CN111580292 A CN 111580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illumination intensity
inductance
vehicle
crys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32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苗
秦红波
杨道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3432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02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0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0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4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transparenc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10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 G02C7/101Filters, e.g. for facilitating adaptation of the eyes to the dark; Sunglasses having an electro-optical light val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的控制方法,眼镜,眼镜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车辆包括:风挡玻璃;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上,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控制装置,与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光电传感器实时获取照射至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线强度,并将获取到的光线强度转换为对应的电线号以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是否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在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超出驾驶员肉眼所能承受的正常光线强度范围时,改变该区域的透光度,从而削减照射至用户肉眼的光线强度。

Description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风挡和车辆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一种眼镜,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受到外部光线的影响,在白天驾驶员会受到强光照射的影响,夜间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会受到对象车辆车灯的影响,从而增加驾驶员视觉疲劳度,影响安全驾驶。
对此,现有的车辆中,针对防强光这一问题,一般采用调节遮阳板或智能大灯的方法,调节遮阳板需要用户亲自操作并且遮挡范围较小,智能大灯则是被动防光,用户无法保证对象的车辆都可以智能控制大灯避让自身车辆,因此,现有的车辆都无法主动阻隔光线。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自动识别并自动阻隔强光的车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眼镜。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风挡玻璃;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上,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控制装置,与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上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电感液晶组件可以在电控下改善自身的透光度,电感液晶组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风挡玻璃外侧(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光线,并根据光线强度生成对应的电信号。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感液晶组件和光电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对应改变自身的透明度。具体工作过程中,车辆正常行进,光电传感器实时获取照射至电感液晶组件(风挡玻璃)上的光线强度,并将获取到的光线强度转换为对应的电线号以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是否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在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超出驾驶员肉眼所能承受的正常光线强度范围时,控制与被照射区域相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工作,以改变该区域的透光度,从而削减照射至用户肉眼的光线强度,进而实现车辆风挡玻璃针对强光的智能化过滤和自动化过滤,从自身车辆出发主动屏蔽强光,提升驾驶安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针对现有车辆行驶过程中所面临的强光干扰场景:例如,当车辆在白天行驶,且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至前风挡玻璃的右上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出该区域(右上角)的光线强度超出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从而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太阳光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当车辆在夜间行驶,且对向行驶的车辆的远光灯照射至车辆的左下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出该区域对应的光线强度超出用户所能承受范围,从而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对向远光灯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电感液晶组件做出了进一步限定,风挡玻璃上设置有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多个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不同区域上,且保证多个电感液晶组件之间不存在重合区域。正常情况下,照射至风挡玻璃上的光线集中在部分区域上,通过将风挡玻璃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对应设置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可以提升光线阻隔的精准性,保证除被强光照射区域以外的区域透光度不改变,从而降低对驾驶员驾驶视野能见度的影响,进而实现优化车辆结构,提升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电感液晶组件包括:电感液晶层,设置于风挡玻璃上,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电感液晶层上;供电部,与电感液晶层相连接,控制装置与供电部相连接,控制装置控制供电部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电感液晶组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电感液晶组件包括电感液晶层和供电部。电感液晶层与风挡玻璃同步设置,外部光线穿过风挡玻璃和电感液晶层后才能射入驾驶室内部,其中电感液晶层内充有大量液晶。工作过程中,控制装置控制供电部通电,供电部在电感液晶层内形成电磁场,液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由自由运动状态改变为有规律的同一排列状态,从而使光线可以较为容易的穿过电感液晶层,从而可通过控制供电部的工作状态来改变电感液晶组件的透光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风挡玻璃为夹层玻璃,电感液晶层设置于夹层玻璃的夹层中,或电感液晶层贴设于风挡玻璃的表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电感液晶层的形态和设置方式。其中,风挡玻璃为夹层玻璃,电感液晶层填充在风挡玻璃的某一夹层中,其余夹层中填充有胶质层,光线在穿过夹层玻璃的过程中穿过电感液晶层,并受到电感液晶层的过滤。从而实现了电感液晶层在夹层玻璃上的定位安装。通过将电感液晶层设置在风挡玻璃内部可以通过风挡玻璃保护电感液晶组件,保证电感液晶组件可以稳定工作。进而实现优化电感液晶层和风挡玻璃的装配结构,提升产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该技术方案还限定了另一种电感液晶层的形态和设置方式。其中,电感液晶层可以为贴膜的行驶贴覆在风挡玻璃朝向驾驶室一侧的表面上。通过将电感液晶层设置为贴膜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装配难度和装配自由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维护和更换难度,使电感液晶层在出现故障时,用户可直接通过更换电感液晶层来实现维护。进而实现了优化电感液晶组件结构,降低电感液晶组件的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车辆,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根据第一光照强度控制任一区域中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上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电感液晶组件可以在电控下改善自身的透光度,电感液晶组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风挡玻璃外侧(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光线,并根据光线强度生成对应的电信号。风挡玻璃上设置有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多个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不同区域上,且保证多个电感液晶组件之间不存在重合区域。在此基础上,控制装置在控制电感液晶组件工作中,先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其后根据每个区域中所对应的第一光照强度控制相应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例如,当车辆在白天行驶,且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至前风挡玻璃的右上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接收右上角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当检测出第一光照强度超出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则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太阳光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当车辆在夜间行驶,且对向行驶的车辆的远光灯照射至车辆的左下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接收左下角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当检测出该区域对应的第一光照强度超出用户所能承受范围,则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对向远光灯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根据第一光照强度控制任一区域中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光照强度阈值;基于第一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电感液晶组件中的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根据第一光照强度控制任一区域中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这一步骤,做出了具体限定。判定过程中,先获取预存的光照强度阈值,其中,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会刺激到用户的肉眼,从而影响到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其后比较第一光照强度和光照强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当第一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改变供电部中的电流,以改变电感液晶层中的液晶排列状态,从而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进而实现优化电感液晶层的控制方法,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车辆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车辆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任一区域的第二光照强度;基于第二光照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提升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光电传感器获取任一区域的第二光照强度,其后判断第二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第二光照强度阈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区域的光照强度已恢复至用户可承受范围内,从而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当第二光照强度依旧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区域的光照强度依旧超出用户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保持电感液晶层对光线的阻隔。该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的风挡玻璃不再受到强光照射时,自动恢复对应区域的风挡玻璃的透光度,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电感液晶组件对用户驾驶过程的影响,进而实现优化车辆的控制方法,提升电感液晶层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驾驶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眼镜,眼镜包括:镜架;镜片,设置于镜架上;电感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镜片上;光电传感器,设置于镜架上,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层上的光照强度;供电部,设置于镜架上,与电感液晶层相连接;控制装置,与光电传感器和供电部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供电部工作,以改变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眼镜包括镜架,镜片,电感液晶层,光电传感器,供电部和控制装置。镜架支撑和定位眼镜上的工作结构。镜片设置在镜架上,以通过镜架定位安装镜片。电感液晶层设置在镜片上,具体覆设在镜片的表面上,电感液晶层在通电状况下透明度发生改变,供电部与电感液晶层相连接,以通过改变供电部的供电量来改变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光电传感器设置在镜架上,工作中光电传感器实时测量电感液晶层上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供电部工作,从而在光照强度过高时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避免强光刺伤用户,并在光照强度降低至可用户可承受范围内之后,提升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以恢复常规视觉效果,进而在昼间屏蔽高强度的太阳光,在夜间屏蔽对向车辆的远光灯,实现优化眼镜结构,提升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眼镜,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三光照强度,并获取光照强度阈值;基于第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三控制信号;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透光度;接收第四光照强度;基于第四光照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四控制信号;根据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提升电感液晶层透光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先获取预存的光照强度阈值,其中,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会刺激到用户的肉眼。其后比较第三光照强度和光照强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当第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改变供电部中的电流,以改变电感液晶层中的液晶排列状态,从而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随后获取并判断第四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第四光照强度阈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光照强度已恢复至用户可承受范围内,从而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并通过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当第四光照强度依旧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光照强度依旧超出用户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保持电感液晶层对光线的阻隔。该控制方法可以在眼镜受到强光照射时,自动降低透光度以降低强光对用户的磁极,并在眼镜不再受到强光照射时,自动恢复对应区域的风挡玻璃的透光度。进而实现优化眼镜的控制方法,提升眼镜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驾驶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以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眼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辆,10风挡玻璃,102胶质层,122光电传感器,124电感液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车辆1,车辆的控制方法,眼镜,眼镜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1,车辆1包括:风挡玻璃10;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10上,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22,光电传感器122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控制装置,与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在该实施例中,车辆1包括风挡玻璃10,风挡玻璃10上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电感液晶组件可以在电控下改善自身的透光度,电感液晶组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122,光电传感器122被配置为测量风挡玻璃10外侧(车辆1行驶方向)上的光线,并根据光线强度生成对应的电信号。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感液晶组件和光电传感器122相连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照强度控制电感液晶组件对应改变自身的透明度。具体工作过程中,车辆1正常行进,光电传感器122实时获取照射至电感液晶组件(风挡玻璃10)上的光线强度,并将获取到的光线强度转换为对应的电线号以传输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是否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在判断出当前光线强度超出驾驶员肉眼所能承受的正常光线强度范围时,控制与被照射区域相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工作,以改变该区域的透光度,从而削减照射至用户肉眼的光线强度,进而实现车辆1风挡玻璃10针对强光的智能化过滤和自动化过滤,从自身车辆1出发主动屏蔽强光,提升驾驶安全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针对现有车辆1行驶过程中所面临的强光干扰场景:例如,当车辆1在白天行驶,且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至前风挡玻璃10的右上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122检测出该区域(右上角)的光线强度超出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从而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太阳光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当车辆1在夜间行驶,且对向行驶的车辆1的远光灯照射至车辆1的左下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122检测出该区域对应的光线强度超出用户所能承受范围,从而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对向远光灯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风挡玻璃10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
在该实施例中,对电感液晶组件做出了进一步限定,风挡玻璃10上设置有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多个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10的不同区域上,且保证多个电感液晶组件之间不存在重合区域。正常情况下,照射至风挡玻璃10上的光线集中在部分区域上,通过将风挡玻璃10划分为多个区域并对应设置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可以提升光线阻隔的精准性,保证除被强光照射区域以外的区域透光度不改变,从而降低对驾驶员驾驶视野能见度的影响,进而实现优化车辆1结构,提升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电感液晶组件包括:电感液晶层124,设置于风挡玻璃10上,光电传感器122设置于电感液晶层124上;供电部,与电感液晶层124相连接,控制装置与供电部相连接,控制装置控制供电部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对电感液晶组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电感液晶组件包括电感液晶层124和供电部。电感液晶层124与风挡玻璃10同步设置,外部光线穿过风挡玻璃10和电感液晶层124后才能射入驾驶室内部,其中电感液晶层124内充有大量液晶。工作过程中,控制装置控制供电部通电,供电部在电感液晶层124内形成电磁场,液晶在电磁场的作用下由自由运动状态改变为有规律的同一排列状态,从而使光线可以较为容易的穿过电感液晶层124,从而可通过控制供电部的工作状态来改变电感液晶组件的透光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风挡玻璃10为夹层玻璃,电感液晶层124设置于夹层玻璃的夹层中,或电感液晶层124贴设于风挡玻璃10的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电感液晶层124的形态和设置方式。其中,风挡玻璃10为夹层玻璃,电感液晶层124填充在风挡玻璃10的其中一个夹层中,其他夹层中填有用户粘合玻璃的胶质层102,光线在穿过夹层玻璃的过程中穿过电感液晶层124,并受到电感液晶层124的过滤。从而实现了电感液晶层124在夹层玻璃上的定位安装。通过将电感液晶层124设置在风挡玻璃10内部可以通过风挡玻璃10保护电感液晶组件,保证电感液晶组件可以稳定工作。进而实现优化电感液晶层124和风挡玻璃10的装配结构,提升产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该实施例还限定了另一种电感液晶层124的形态和设置方式。其中,电感液晶层124可以为贴膜的行驶贴覆在风挡玻璃10朝向驾驶室一侧的表面上。通过将电感液晶层124设置为贴膜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电感液晶层124的装配难度和装配自由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维护和更换难度,使电感液晶层124在出现故障时,用户可直接通过更换电感液晶层124来实现维护。进而实现了优化电感液晶组件结构,降低电感液晶组件的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车辆,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402,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
步骤S404,根据第一光照强度控制任一区域中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在该实施例中,车辆包括风挡玻璃,风挡玻璃上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电感液晶组件可以在电控下改善自身的透光度,电感液晶组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风挡玻璃外侧(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光线,并根据光线强度生成对应的电信号。风挡玻璃上设置有多个电感液晶组件,多个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不同区域上,且保证多个电感液晶组件之间不存在重合区域。在此基础上,控制装置在控制电感液晶组件工作中,先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其后根据每个区域中所对应的第一光照强度控制相应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例如,当车辆在白天行驶,且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至前风挡玻璃的右上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接收右上角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当检测出第一光照强度超出了用户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则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太阳光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当车辆在夜间行驶,且对向行驶的车辆的远光灯照射至车辆的左下角时,控制器通过光电传感器接收左下角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当检测出该区域对应的第一光照强度超出用户所能承受范围,则控制与该区域对应的电感液晶组件降低自身的透光度,进而减小射入用户肉眼的光线量,解决对向远光灯照射影响用户驾驶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502,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
步骤S504,获取光照强度阈值;
步骤S506,基于第一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S508,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电感液晶组件中的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
在该实施例中,对根据第一光照强度控制任一区域中的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这一步骤,做出了具体限定。判定过程中,先获取预存的光照强度阈值,其中,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会刺激到用户的肉眼,从而影响到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其后比较第一光照强度和光照强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当第一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改变供电部中的电流,以改变电感液晶层中的液晶排列状态,从而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进而实现优化电感液晶层的控制方法,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车辆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车辆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602,接收每个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
步骤S604,获取光照强度阈值;
步骤S606,基于第一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S608,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电感液晶组件中的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
步骤S610,获取任一区域的第二光照强度;
步骤S612,基于第二光照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步骤S614,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提升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
在该实施例中,光电传感器获取任一区域的第二光照强度,其后判断第二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第二光照强度阈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区域的光照强度已恢复至用户可承受范围内,从而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当第二光照强度依旧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区域的光照强度依旧超出用户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保持电感液晶层对光线的阻隔。该控制方法可以在车辆的风挡玻璃不再受到强光照射时,自动恢复对应区域的风挡玻璃的透光度,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电感液晶组件对用户驾驶过程的影响,进而实现优化车辆的控制方法,提升电感液晶层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驾驶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眼镜,眼镜包括:镜架;镜片,设置于镜架上;电感液晶层,设置于镜片上;光电传感器,设置于镜架上,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电感液晶层上的光照强度;供电部,设置于镜架上,与电感液晶层相连接;控制装置,与光电传感器和供电部相连接,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供电部工作,以改变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
在该实施例中,眼镜包括镜架,镜片,电感液晶层,光电传感器,供电部和控制装置。镜架支撑和定位眼镜上的工作结构。镜片设置在镜架上,以通过镜架定位安装镜片。电感液晶层设置在镜片上,具体覆设在镜片的表面上,电感液晶层在通电状况下透明度发生改变,供电部与电感液晶层相连接,以通过改变供电部的供电量来改变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光电传感器设置在镜架上,工作中光电传感器实时测量电感液晶层上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光照强度控制供电部工作,从而在光照强度过高时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避免强光刺伤用户,并在光照强度降低至可用户可承受范围内之后,提升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以恢复常规视觉效果,进而在昼间屏蔽高强度的太阳光,在夜间屏蔽对向车辆的远光灯,实现优化眼镜结构,提升驾驶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中的眼镜,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702,接收第三光照强度,并获取光照强度阈值;
步骤S704,基于第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步骤S706,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透光度;
步骤S708,接收第四光照强度;
步骤S710,基于第四光照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四控制信号;
步骤S712,根据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提升电感液晶层透光度。
在该实施例中,先获取预存的光照强度阈值,其中,强度小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驾驶体验,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的光线会刺激到用户的肉眼。其后比较第三光照强度和光照强度阈值的大小关系,当第三光照强度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生成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三控制信号改变供电部中的电流,以改变电感液晶层中的液晶排列状态,从而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随后获取并判断第四光照强度与光照强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当第四光照强度阈值小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光照强度已恢复至用户可承受范围内,从而生成第四控制信号,并通过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当第四光照强度依旧大于光照强度阈值时,判断出该光照强度依旧超出用户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保持电感液晶层对光线的阻隔。该控制方法可以在眼镜受到强光照射时,自动降低透光度以降低强光对用户的磁极,并在眼镜不再受到强光照射时,自动恢复对应区域的风挡玻璃的透光度。进而实现优化眼镜的控制方法,提升眼镜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驾驶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以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挡玻璃;
电感液晶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挡玻璃上,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上的光照强度;
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感液晶组件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光照强度控制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中均设置有所述电感液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液晶组件包括:
电感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风挡玻璃上,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感液晶层上;
供电部,与所述电感液晶层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供电部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供电部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挡玻璃为夹层玻璃,所述电感液晶层设置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夹层中;或
所述电感液晶层贴设于所述风挡玻璃的表面上。
5.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风挡玻璃,所述风挡玻璃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均设置有电感液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每个所述区域中任一区域的第一光照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任一区域中的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任一区域中的所述电感液晶组件改变透明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光照强度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感液晶组件中的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的透光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任一区域的第二光照强度;
基于所述第二光照强度小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部工作,以提升电感液晶层透光度。
8.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架;
镜片,设置于所述镜架上;
电感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镜片上;
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架上,所述光电传感器被配置为适于测量所述电感液晶层上的光照强度;
供电部,设置于所述镜架上,与所述电感液晶层相连接;
控制装置,与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供电部相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光照强度控制所述供电部工作,以改变所述电感液晶层的透明度。
9.一种眼镜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光照强度,并获取光照强度阈值;
基于所述第三光照强度大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部工作,以降低电感液晶层透光度;
接收第四光照强度;
基于所述第四光照强度小于所述光照强度阈值,生成第四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部工作,以提升电感液晶层透光度。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控制方法,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眼镜的控制方法。
CN202010343272.7A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80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3272.7A CN111580292A (zh)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3272.7A CN111580292A (zh)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0292A true CN111580292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26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3272.7A Pending CN111580292A (zh) 2020-04-23 2020-04-23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802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7312A (zh) * 2022-09-29 2022-11-01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下对车辆遮阳膜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57312A (zh) * 2022-09-29 2022-11-01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驾驶下对车辆遮阳膜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83668B1 (en) Variable transmissivity window system
JP6138908B2 (ja) 自動車の運転者または同乗者用の適応型眼鏡
CN105128634A (zh) 一种分区灰度调节防眩光汽车遮阳板
CN103273826A (zh) 一种车辆前风挡玻璃自动防炫目系统
US11938795B2 (e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with glare reducing windshield
CN108995511A (zh) 车辆驾驶遮光装置、车辆及车辆驾驶遮光的方法
CN111580292A (zh) 车辆、车辆控制方法、眼镜、眼镜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US20170023802A1 (en) Anti-glare spectacles provided with an automatic switching device
CN212447053U (zh) 车辆和眼镜
CN103723004A (zh) 一种基于液晶玻璃的防眩目驾驶辅助系统及其防眩目方法
CN103941421A (zh) 智能控光液晶眼镜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86412U (zh) 一种变光镜片及自动变光驾驶镜
CN109466286A (zh) 一种汽车进出低照度区域智能防炫目方法及装置
CN104742698B (zh) 一种智能汽车遮阳装置
CN104407451A (zh) 日夜两用防眩液晶眼镜
CN109835149A (zh) 一种防眩夹层玻璃
US11884213B2 (en) Anti-glare apparatus and mirror having lens assembly with controlled optical axis direction
CN202923350U (zh) 自动调节透光率挡风玻璃
CN108608837A (zh) 车辆玻璃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211844048U (zh) 一种车用遮阳板系统及车辆
CN104407450B (zh) 一种防眩液晶眼镜的设计方法与装置
CN205468446U (zh) 用于辅助驾驶的装置及车辆
CN104407449B (zh) 一种防眩液晶会车镜的设计方法与装置
CN210309868U (zh) 一种不影响驾驶员视野的汽车挡风玻璃防炫目装置
CN109828386A (zh) 一种变光镜片及自动变光驾驶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