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0563A -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70563A
CN111570563A CN202010321856.4A CN202010321856A CN111570563A CN 111570563 A CN111570563 A CN 111570563A CN 202010321856 A CN202010321856 A CN 202010321856A CN 111570563 A CN111570563 A CN 111570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side servo
servo oil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218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养库
屈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218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70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70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70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02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by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51/00Measuring, gauging, indicating, counting, or mar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r manipulation of material in accordance with subclasses B21B - B21F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组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平衡油缸和机架,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和平衡油缸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上,其中机架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下端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和平衡油缸分别连接控制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辊式矫直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钢铁领域钢铁厂板材生产车间的精整、平整机等机组使用的辊式矫直机的重叠量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领域钢铁厂的板材生产车间的精整、平整、酸洗、酸轧等机组中,经常会使用到辊式矫直机,用于提高产品的板形质量或使原材料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道工序。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减速电机驱动蜗轮蜗杆升降机来控制矫直机的重叠量,该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1)压下系统是刚性系统,当超范围钢板进入矫直机内时,矫直压力增大,有时会超出矫直机的承受能力,而这种系统无法识别这种状态,无法保护设备,很容易损坏设备,造成重大损失;2)无法实时测量出矫直压力,无法方便生产管理;3)现有控制系统控制辊式矫直机重叠量的控制精度不高,本发明技术能够解决上述缺点,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压下系统是刚性系统,当超范围钢板进入矫直机内时,矫直压力增大,有时会超出矫直机的承受能力,而这种系统无法识别这种状态,无法保护设备,很容易损坏设备,造成重大损失;2:无法实时测量出矫直压力,无法方便生产管理;3:现有控制系统控制辊式矫直机重叠量的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和下辊系,其中带钢经过上辊系和下辊系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平衡油缸和机架,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和平衡油缸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上,其中机架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下端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和平衡油缸分别连接控制组件。
优选的,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伺服阀,所述伺服阀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与控制组件分别通过连接线缆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优选的,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优选的,所述平衡油缸通过管路连接换向阀,其中换向阀与控制组件通过连接线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衡油缸为两个,其中两个平衡油缸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上,其中两个平衡油缸有杆端均匀分布固定于上辊系上端面中心位置,其中平衡油缸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为单片机,用于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和平衡油缸的下降和上升量。
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标定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状态、“开辊缝”状态和“闭辊缝”状态,同时在控制组件中设定保护压力值;
步骤2)当带钢进入矫直机前,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控制组件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开辊缝”状态,接着进入“闭辊缝”状态,然后让带钢进入矫直机进行矫直;
步骤3)在矫直过程中,控制组件不断调整四个伺服阀的开口度,使上辊系和下辊系重叠量的变化量不超过0.05mm,同时四个压力传感器实时测量出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四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值的和即为矫直压力,当矫直压力大于设定的保护压力值时,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迅速进入“开辊缝”状态,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被矫直带钢是否超出范围,保护矫直机免遭损坏;
步骤4)当矫直机退出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组件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打开”状态,这时系统将先进入“开辊缝”状态,然后进入“打开”状态,上辊系和下辊系完全分开。
优选的,所述“零位”状态,即确认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置作为调整的基准,在“零位”状态时,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与下辊系的重叠量为零;
所述“打开”状态,即上辊系升至最高位,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活塞杆完全缩回;
所述“开辊缝”状态,即辊缝达到设定的辊缝值,这个辊缝值比矫直机能矫直带钢的最大厚度大2mm到3mm,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
所述“闭辊缝”状态,即辊缝消失,此时上辊系和下辊系中的矫直辊相互重叠,产生了重叠量,该重叠量由控制组件进行设定。
优选的,所述“零位”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将标定板放置于上辊系和下辊系之间,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下降,让上辊系中的矫直辊与标定板的上表面接触,并确认上辊系的入口侧、出口侧、操作侧和传动侧四处均与标定板接触且无间隙,从控制组件读取并记录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值,利用该测量值减去标定板的厚度值即为零位,操作控制组件记录这个位置,以此作为控制重叠量的基准;
所述“开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中设定需要的“开辊缝”值,并使控制组件记录“开辊缝”值;
所述“闭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中设定需要的重叠量,并使控制组件记录该重叠量。
优选的,当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从“打开”状态进入“开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控制伺服阀的开口度较大,上辊系压下的速度较快,从“开辊缝”状态进入“闭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控制伺服阀的开口度较小,上辊系压下速度较慢,以便提高重叠量的控制精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平衡油缸和机架,各油缸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上,机架固定于矫直机顶部,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四角处,平衡油缸下端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中间部位,各油缸分别连接控制组件,本发明能够精确控制矫直机的重叠量,控制精度能够达到0.05mm,当被矫直材料超出范围时,能够根据矫直压力判断出来,从而使上辊系和下辊系脱开,不接触被矫直材料,达到保护矫直机的目的,另外本发明能够在线实时检测出矫直压力的大小,方便生产管理;
(2)本发明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可驱动上辊系升降,下辊系固定不动,矫直机重叠量由上辊系和下辊系间距形成,上辊系升降量的大小决定辊缝或者重叠量的大小,使用时被矫直材料经过上辊系和下辊系形成的辊缝,会使被矫直材料的板形得到明显的改善,内部残余应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3)本发明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还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油缸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并且每个伺服油缸都设计内置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上辊系的压下量,并且在机架和上辊系之间设有平衡油缸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及其附件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本发明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从“打开”状态进入“开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控制伺服阀的开口度较大,上辊系压下的速度较快,从“开辊缝”状态进入“闭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控制伺服阀的开口度较小,上辊系压下速度较慢,以便提高重叠量的控制精度;
(4)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效果好、实用性强、组合成本低、运行过程安全可靠,本发明可用于矫直带钢厚度在3.0mm至25mm厚的辊式矫直机,速度在30米/分钟到200米/分钟。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2、本发明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在矫直机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本发明图2的A向视图;
图4、本发明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辊系排列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状态标定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辊系,2-带钢,3-下辊系,4-控制组件,5-连接线缆,6-伺服阀,7-管路,8-压力传感器,9-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0-位移传感器,11-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2-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3-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4-平衡油缸,15-机架,16-标定板,17-矫直辊,18-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通过管路7连接换向阀18,其中换向阀18与控制组件4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为两个,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有杆端均匀分布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中心位置,其中平衡油缸14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1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
实施例5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通过管路7连接换向阀18,其中换向阀18与控制组件4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为两个,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有杆端均匀分布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中心位置,其中平衡油缸14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1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4为单片机,用于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下降和上升量。
实施例6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通过管路7连接换向阀18,其中换向阀18与控制组件4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为两个,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有杆端均匀分布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中心位置,其中平衡油缸14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1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4为单片机,用于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下降和上升量。
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标定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状态、“开辊缝”状态和“闭辊缝”状态,同时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保护压力值;
步骤2)当带钢2进入矫直机前,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开辊缝”状态,接着进入“闭辊缝”状态,然后让带钢2进入矫直机进行矫直;
步骤3)在矫直过程中,控制组件4不断调整四个伺服阀6的开口度,使上辊系1和下辊系3重叠量的变化量不超过0.05mm,同时四个压力传感器8实时测量出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四个压力传感器8测量值的和即为矫直压力,当矫直压力大于设定的保护压力值时,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迅速进入“开辊缝”状态,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被矫直带钢2是否超出范围,保护矫直机免遭损坏;
步骤4)当矫直机退出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打开”状态,这时系统将先进入“开辊缝”状态,然后进入“打开”状态,上辊系1和下辊系3完全分开。
优选的,所述“零位”状态,即确认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置作为调整的基准,在“零位”状态时,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与下辊系3的重叠量为零;
所述“打开”状态,即上辊系1升至最高位,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完全缩回;
所述“开辊缝”状态,即辊缝达到设定的辊缝值,这个辊缝值比矫直机能矫直带钢2的最大厚度大2mm到3mm,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
所述“闭辊缝”状态,即辊缝消失,此时上辊系1和下辊系3中的矫直辊17相互重叠,产生了重叠量,该重叠量由控制组件4进行设定。
实施例7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优选的,如图2、3所示,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通过管路7连接换向阀18,其中换向阀18与控制组件4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平衡油缸14为两个,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有杆端均匀分布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中心位置,其中平衡油缸14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1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4为单片机,用于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下降和上升量。
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标定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状态、“开辊缝”状态和“闭辊缝”状态,同时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保护压力值;
步骤2)当带钢2进入矫直机前,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开辊缝”状态,接着进入“闭辊缝”状态,然后让带钢2进入矫直机进行矫直;
步骤3)在矫直过程中,控制组件4不断调整四个伺服阀6的开口度,使上辊系1和下辊系3重叠量的变化量不超过0.05mm,同时四个压力传感器8实时测量出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四个压力传感器8测量值的和即为矫直压力,当矫直压力大于设定的保护压力值时,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迅速进入“开辊缝”状态,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被矫直带钢2是否超出范围,保护矫直机免遭损坏;
步骤4)当矫直机退出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打开”状态,这时系统将先进入“开辊缝”状态,然后进入“打开”状态,上辊系1和下辊系3完全分开。
优选的,所述“零位”状态,即确认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置作为调整的基准,在“零位”状态时,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与下辊系3的重叠量为零;
所述“打开”状态,即上辊系1升至最高位,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完全缩回;
所述“开辊缝”状态,即辊缝达到设定的辊缝值,这个辊缝值比矫直机能矫直带钢2的最大厚度大2mm到3mm,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
所述“闭辊缝”状态,即辊缝消失,此时上辊系1和下辊系3中的矫直辊17相互重叠,产生了重叠量,该重叠量由控制组件4进行设定。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零位”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将标定板16放置于上辊系1和下辊系3之间,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下降,让上辊系1中的矫直辊17与标定板16的上表面接触,并确认上辊系1的入口侧、出口侧、操作侧和传动侧四处均与标定板16接触且无间隙,从控制组件4读取并记录位移传感器10的测量值,利用该测量值减去标定板16的厚度值即为零位,操作控制组件4记录这个位置,以此作为控制重叠量的基准;
所述“开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需要的“开辊缝”值,并使控制组件4记录“开辊缝”值;
所述“闭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需要的重叠量,并使控制组件4记录该重叠量。
优选的,当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从“打开”状态进入“开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4控制伺服阀6的开口度较大,上辊系1压下的速度较快,从“开辊缝”状态进入“闭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4控制伺服阀6的开口度较小,上辊系1压下速度较慢,以便提高重叠量的控制精度。
如图3所示,所述上辊系1的上端面是变化的,即根据油缸位置及强度要求变化,所以不影响油缸安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在被矫直钢板进入本发明所配置的矫直机前,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开辊缝”状态,接着进入“闭辊缝”状态,同时设定保护压力值,然后让被矫直钢板进入矫直机进行矫直,在矫直过程中,控制组件4不断调整伺服阀6的开口度,使重叠量的变化量不超过0.05mm,与此同时压力传感器8实时测量出各个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四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值的和即为矫直压力,当矫直压力大于上述设定的保护压力值时,系统迅速进入“开辊缝”状态,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被矫直钢板是否超出范围,也进一步保护矫直机免遭损坏。
当矫直退出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进入“打开”状态,这时系统将先进入“开辊缝”状态,然后进入“打开”状态,上辊系1和下辊系3完全分开。
当系统从“打开”状态进入“开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4控制伺服阀6的开口度较大,上辊系1压下的速度较快,从“开辊缝”状态进入“闭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4控制伺服阀6的开口度较小,上辊系1压下速度较慢,以便提高重叠量的控制精度。
本发明首次工作时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对系统进行标零,即标定“零位”状态,所述“零位”状态,即确认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置作为调整的基准,在“零位”状态时,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与下辊系3的重叠量为零;
所述“零位”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将标定板16放置于上辊系1和下辊系3之间,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下降,让上辊系1中的矫直辊17与标定板16的上表面接触,并确认上辊系1的入口侧、出口侧、操作侧和传动侧四处均与标定板16接触且无间隙,从控制组件4读取并记录位移传感器10的测量值,利用该测量值减去标定板16的厚度值即为零位,操作控制组件4记录这个位置,以此作为控制重叠量的基准。
2、设置“打开”状态,所述“打开”状态,即上辊系1升至最高位,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完全缩回。
3、标定“开辊缝”状态,所述“开辊缝”状态,即辊缝达到设定的辊缝值,这个辊缝值比矫直机能矫直带钢2的最大厚度大2mm到3mm,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所述“开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需要的“开辊缝”值,并使控制组件4记录“开辊缝”值。
4、标定“闭辊缝”状态,所述“闭辊缝”状态,即辊缝消失,此时上辊系1和下辊系3中的矫直辊17相互重叠,产生了重叠量,该重叠量由控制组件4进行设定;所述“闭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需要的重叠量,并使控制组件4记录该重叠量。
5、计算并调试通往平衡油缸14有杆端内腔的液压油压力正好能够平衡掉上辊系1及其附件的重量。
本发明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平衡油缸和机架,各油缸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上,机架固定于矫直机顶部,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四角处,平衡油缸下端连接上辊系上端面的中间部位,各油缸分别连接控制组件,本发明能够精确控制矫直机的重叠量,控制精度能够达到0.05mm,当被矫直材料超出范围时,能够根据矫直压力判断出来,从而使上辊系和下辊系脱开,不接触被矫直材料,达到保护矫直机的目的,另外本发明能够在线实时检测出矫直压力的大小,方便生产管理。
本发明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可驱动上辊系升降,下辊系固定不动,矫直机重叠量由上辊系和下辊系间距形成,上辊系升降量的大小决定辊缝或者重叠量的大小,使用时被矫直材料经过上辊系和下辊系形成的辊缝,会使被矫直材料的板形得到明显的改善,内部残余应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本发明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还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油缸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并且每个伺服油缸都设计内置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上辊系的压下量,并且在机架和上辊系之间设有平衡油缸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及其附件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本发明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从“打开”状态进入“开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控制伺服阀的开口度较大,上辊系压下的速度较快,从“开辊缝”状态进入“闭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控制伺服阀的开口度较小,上辊系压下速度较慢,以便提高重叠量的控制精度。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效果好、实用性强、组合成本低、运行过程安全可靠,本发明可用于矫直带钢厚度在3.0mm至25mm厚的辊式矫直机,速度在30米/分钟到200米/分钟。
上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中矫直机包括上辊系(1)和下辊系(3),其中带钢(2)经过上辊系(1)和下辊系(3)形成的辊缝进行矫直,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组件(4)、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平衡油缸(14)和机架(15),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机架(15)固定于矫直机顶部,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下端分别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四角处,其中平衡油缸(14)下端连接上辊系(1)上端面的中间部位,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分别连接控制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分别通过管路(7)连接对应的伺服阀(6),所述伺服阀(6)为四个,其中四个伺服阀(6)与控制组件(4)分别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无杆端内腔的进油管路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8)用于测量伺服油缸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均设有内置的位移传感器(10)用于测量上辊系(1)的压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入口传动侧的一角,所述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操作侧的一角,所述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有杆端竖直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靠近矫直机出口传动侧的一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油缸(14)通过管路(7)连接换向阀(18),其中换向阀(18)与控制组件(4)通过连接线缆(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油缸(14)为两个,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无杆端利用螺栓以法兰形式竖直固定于机架(15)上,其中两个平衡油缸(14)有杆端均匀分布固定于上辊系(1)上端面中心位置,其中平衡油缸(14)用于出力抵消上辊系(1)的重量,以便精确测量矫直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为单片机,用于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和平衡油缸(14)的下降和上升量。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标定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状态、“开辊缝”状态和“闭辊缝”状态,同时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保护压力值;
步骤2)当带钢(2)进入矫直机前,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处于“打开”状态,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开辊缝”状态,接着进入“闭辊缝”状态,然后让带钢(2)进入矫直机进行矫直;
步骤3)在矫直过程中,控制组件(4)不断调整四个伺服阀(6)的开口度,使上辊系(1)和下辊系(3)重叠量的变化量不超过0.05mm,同时四个压力传感器(8)实时测量出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无杆端内腔的压力,四个压力传感器(8)测量值的和即为矫直压力,当矫直压力大于设定的保护压力值时,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迅速进入“开辊缝”状态,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检查被矫直带钢(2)是否超出范围,保护矫直机免遭损坏;
步骤4)当矫直机退出工作状态时,通过控制组件(4)操作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进入“打开”状态,这时系统将先进入“开辊缝”状态,然后进入“打开”状态,上辊系(1)和下辊系(3)完全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位”状态,即确认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零位置作为调整的基准,在“零位”状态时,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与下辊系(3)的重叠量为零;
所述“打开”状态,即上辊系(1)升至最高位,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完全缩回;
所述“开辊缝”状态,即辊缝达到设定的辊缝值,这个辊缝值比矫直机能矫直带钢(2)的最大厚度大2mm到3mm,此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
所述“闭辊缝”状态,即辊缝消失,此时上辊系(1)和下辊系(3)中的矫直辊(17)相互重叠,产生了重叠量,该重叠量由控制组件(4)进行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位”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将标定板(16)放置于上辊系(1)和下辊系(3)之间,控制入口操作侧伺服油缸(9)、入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1)、出口操作侧伺服油缸(12)和出口传动侧伺服油缸(13)的活塞杆伸出,使上辊系(1)下降,让上辊系(1)中的矫直辊(17)与标定板(16)的上表面接触,并确认上辊系(1)的入口侧、出口侧、操作侧和传动侧四处均与标定板(16)接触且无间隙,从控制组件(4)读取并记录位移传感器(10)的测量值,利用该测量值减去标定板(16)的厚度值即为零位,操作控制组件(4)记录这个位置,以此作为控制重叠量的基准;
所述“开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需要的“开辊缝”值,并使控制组件(4)记录“开辊缝”值;
所述“闭辊缝”状态的标定方法为:在控制组件(4)中设定需要的重叠量,并使控制组件(4)记录该重叠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矫直机的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从“打开”状态进入“开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4)控制伺服阀(6)的开口度较大,上辊系(1)压下的速度较快,从“开辊缝”状态进入“闭辊缝”状态时控制组件(4)控制伺服阀(6)的开口度较小,上辊系(1)压下速度较慢,以便提高重叠量的控制精度。
CN202010321856.4A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570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1856.4A CN111570563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21856.4A CN111570563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70563A true CN111570563A (zh) 2020-08-25

Family

ID=72116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21856.4A Pending CN111570563A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705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4985A (zh) * 2020-08-27 2020-12-08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 生产现场多辊矫直机安装调整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44985A (zh) * 2020-08-27 2020-12-08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 生产现场多辊矫直机安装调整工艺
CN112044985B (zh) * 2020-08-27 2022-08-26 中铝河南洛阳铝加工有限公司 生产现场多辊矫直机安装调整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0563A (zh)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900110A (zh) 一种厚规格热轧带钢卷取控制方法
CN106623508B (zh) 型钢矫直机夹送辊上辊液压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13363B (zh) 一种连铸连轧生产线线上自动过磅装置
CN212419166U (zh) 一种新型矫直机重叠量自动控制系统
CN2796880Y (zh) 单机架四辊冷带平整机
CN210269128U (zh) 一种超高速岩石破碎滚刀寿命评估试验台
EP1048942B1 (en) Measuring working force of a mechanical press with oil pressures compared to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CN218502968U (zh) 一种热轧卷取机活门间隙快速调节装置
CN103433297B (zh) 平整机组张力稳定控制装置
CN111558632A (zh) 一种新型的辊式矫直机及矫直方法
KR100506912B1 (ko) 제철소용 압연설비의 압연롤러 승하강 제어장치
CN216095707U (zh) 一种多压头校直机
KR20110112508A (ko) 유압 프레스의 슬라이드 속도감응식 하중 제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2419170U (zh) 一种新型的辊式矫直机
EP0443998A1 (en) Procedure and apparatus for the handling of loads
CN112129630B (zh) 一种工作平台水平受力测试装置
KR100411272B1 (ko) 후판 압연기의 롤갭 자동 위치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CN219416153U (zh) 一种大型环形锻件的端面检测装置
CN205966843U (zh) 一种带材开卷机
CN201154370Y (zh) 铝板热轧机组新型铝锭回转台
CN113976848B (zh) 一种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辊缝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00932A (zh) 一种液压机安全栓
CN218059118U (zh) 一种无缝钢管水淬火装置压紧缸控制阀组
CN216540210U (zh) 新型换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