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5415A -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5415A
CN111565415A CN202010473227.3A CN202010473227A CN111565415A CN 111565415 A CN111565415 A CN 111565415A CN 202010473227 A CN202010473227 A CN 202010473227A CN 111565415 A CN111565415 A CN 111565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overage
network coverage
area
res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32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5415B (zh
Inventor
贾东霖
苗岩
柯腾辉
戴鹏
杨振辉
李建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32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5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5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5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所述MR中的驻留小区对所述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的自动评估,无需由专人进行人工路测以得到相关网络测量数据,且无需人工根据该网络测量数据对网络覆盖性能进行评估。

Description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网络覆盖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是承载业务的重要基石,也是获得用户良好口碑的前提条件。随着高清视频、在线直播等业务的爆发式增长,用户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区作为网络的承载单位,小区间干扰程度等信息是评估小区天线覆盖性能的重要指标。
现有技术中,在评估小区天线覆盖性能时,一般是人工路测采集与该小区相关网络测量数据,然后相关人员再根据相关网络测量数据进行相关计算以评估该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人工路测需要配置测试人员、车辆及相关测试设备,因此,网络测量数据获取成本高,且需要人工根据网络测量数据计算以评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导致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评估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测量数据获取成本高以及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评估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所述MR中的驻留小区对所述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时,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邻区;
分别获取所述驻留小区与各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得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
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重叠总面积,其中所述重叠总面积为所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的和;
获取所述重叠总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
若所述重叠覆盖率大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
若所述重叠覆盖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重叠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遮挡覆盖状态时,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并获取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所述标准网络覆盖面积的面积差值;
若所述面积差值小于0,且所述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遮挡覆盖;
若所述面积差值大于0,或所述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遮挡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越区覆盖状态时,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并获取所述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所述标准网络覆盖距离的距离差值;
若所述距离差值大于0,且所述距离差值大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若所述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0,或所述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越区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R集合包括多个MR,所述MR包括终端所在的位置点的坐标;
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MR集合中各个MR中的位置点的坐标,确定所述MR集合对应的凸包;
获取边缘位置点,其中所述边缘位置点为所述凸包上的位置点;
对所述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到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网络覆盖椭圆,并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和/或距离,得到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包括:
获取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椭圆函数;
根据所述椭圆函数中的参数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基于预设椭圆面积公式,根据所述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所述MR中的驻留小区对所述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处理模块,用于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时,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邻区;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分别获取所述驻留小区与各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得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重叠总面积,其中所述重叠总面积为所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的和;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重叠总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重叠覆盖率大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重叠覆盖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重叠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遮挡覆盖状态时,获取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并获取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所述标准网络覆盖面积的面积差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面积差值小于0,且所述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遮挡覆盖;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面积差值大于0,或所述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遮挡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越区覆盖状态时,获取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并获取所述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所述标准网络覆盖距离的距离差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距离差值大于0,且所述距离差值大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0,或所述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越区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MR集合包括多个MR,所述MR包括终端所在的位置点的坐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MR集合中各个MR中的位置点的坐标,确定所述MR集合对应的凸包;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边缘位置点,其中所述边缘位置点为所述凸包上的位置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到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网络覆盖椭圆,并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和/或距离,得到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椭圆函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椭圆函数中的参数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预设椭圆面积公式,根据所述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MR,根据各个MR中的驻留小区对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然后对于每个驻留小区,利用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以供根据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该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即在确定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时,是利用在小区内的用户终端上报的MR进行自动确定,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的自动确定,即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的自动评估,无需由专人进行人工路测以得到相关网络测量数据,且无需人工根据该网络测量数据对网络覆盖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不会出现现有网络测量数据获取成本高以及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评估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凸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椭圆拟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重叠部分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泰森多边形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在评估小区天线覆盖性能时,一般是人工路测采集与该小区相关网络测量数据,然后相关人员再根据相关网络测量数据进行相关计算以评估该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但由于人工路测需要配置测试人员、车辆及相关测试设备,因此,网络测量数据获取成本高,且需要人工根据网络测量数据计算以评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导致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评估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获取用户上报的MR,并将驻留小区相同的MR归类为同一集合,得到各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基于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进行椭圆拟合,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根据该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计算小区实际覆盖面积和实际覆盖距离,并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小区实际覆盖面积计算驻留小区与邻区的重叠覆盖率,若重叠覆盖率大于设定阈值,则确定该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且当驻留小区对应的小区实际覆盖面积和驻留小区对应的合理覆盖面积之间的偏差较大时,则确定该驻留小区存在遮挡,以及当驻留小区对应的小区实际覆盖距离和驻留小区对应的合理覆盖距离之间的偏差较大时,则确定该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的自动快速确定,即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自动快速评估。
下面以具体地示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示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示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电子设备101和用户终端102。用户终端102接入其所在的小区后,可以周期发送测量报告数据MR给电子设备,以使电子设备利用MR确定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即确定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
其中,电子设备101可以为服务器或其它具备处理数据能力的设备。
可选的,用户终端102也可以将MR上报给相应的网络管理平台,电子设备101从网络管理平台获取MR。
其中,图1中的用户终端的数量以及小区的数量仅为一种示例,在实际中,不对用户终端的数量以及小区的数量进行限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此处不做特别限制。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MR中的驻留小区对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接入小区后,其会上报相应的MR。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终端上报的MR,实现网络测量数据的自动获取。
具体的,MR包括用户终端所在的驻留小区,统计MR中的驻留小区,得到至少两个不同的驻留小区,然后对于每个驻留小区,获取驻留小区和该驻留小区相同的MR,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该MR集合包括的MR中的驻留小区相同。例如,获取到3个MR,分别为MR1,MR2和MR3,MR1和MR2中的驻留小区均为小区1,MR3中的驻留小区为小区2,则共有两个驻留小区,分别为小区1小区2,小区1对应的MR集合包括MR1和MR2,小区2对应的MR集合包括MR3。
另外,MR还可以包括终端标识、上报时间、驻留小区的网络信号强度、邻区、邻区小区的网络信号强度、用户终端所在位置点的坐标。
可选的,终端标识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手机号或其它可以唯一标识用户终端的信息。
其中,位置点的坐标为位置点的经纬度。
可以理解的是,MR中的驻留小区是指驻留小区的标识,邻区是指邻区的标识,例如,小区识别码CID。
另外,电子设备在获取用户终端上报的MR时,可以从网络管理平台获取,该网络管理平台记录了用户终端上报的MR。
S202、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驻留小区,利用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进行相关处理,以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具体的,天线覆盖在地面的投影会形成椭圆覆盖小区,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为实际小区覆盖面积,即天线实际覆盖的面积,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为实际小区覆盖半径,即天线实际覆盖的距离。
在实施例中,由于小区内的用户是活动的,其可以在小区内的任意地方,因此,根据该小区内的用户的用户终端上报的MR可以准确确定小区实际覆盖面积以及小区实际覆盖距离。
S203、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后,利用该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对该驻留小区的覆盖性能进行评估,即确定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
其中,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重叠覆盖状态表示小区是否存在重叠覆盖情况,遮挡覆盖状态表示小区是否存在遮挡覆盖情况,越区覆盖状态表示小区是否存在越区覆盖情况。
从上述描述可知,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MR,根据各个MR中的驻留小区对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然后对于每个驻留小区,利用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以供根据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该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即在确定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时,是利用在小区内的用户终端上报的MR进行自动确定,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的自动确定,即实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的自动评估,无需由专人进行人工路测以得到相关网络测量数据,且无需人工根据该网络测量数据对网络覆盖性能进行评估,从而不会出现现有网络测量数据获取成本高以及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评估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的问题。
另外,由于天线覆盖在地面的投影会形成椭圆覆盖小区,因此,在确定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小区覆盖面积和/或实际小区覆盖距离,即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小区覆盖距离时,可以根据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该驻留小区对应的椭圆,即网络覆盖椭圆,以根据该网络覆盖椭圆得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小区覆盖距离,下面将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描述对利用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驻留小区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小区覆盖距离的具体实现过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本实施例在图2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利用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驻留小区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小区覆盖距离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MR中的驻留小区对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上报时间在指定时间段内的MR,并根据该MR中的驻留小区对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S302、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中各个MR中的位置点的坐标,确定MR集合对应的凸包。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驻留小区,获取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所包括的MR,提取各个MR中的位置点的坐标,对于每个位置点,根据该位置点的坐标,将该位置点绘制在预设坐标系中,然后基于预设凸包算法,例如,Graham Scan凸包算法,确定坐标系中的位置点所对应的凸包以得到该MR集合对应的凸包。
具体的,如图4所示,预设坐标系的横轴为维度,纵轴为经度,将各位置点绘制在该坐标系中,直观得到在该指定时间段内的位置点,即用户位置的二维分布。凸包就是将最外层的位置点连接起来构建凸多边形,其能包括所有位置点。在根据位置点构建凸多边形时,可以采用Graham Scan凸包算法进行构建。
S303、获取边缘位置点,其中边缘位置点为凸包上的位置点。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得到MR集合对应的凸包后,将该凸包轮廓上的位置点作为边缘位置点。
S304、对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网络覆盖椭圆,并确定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和/或距离,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在实施例中,由于天线覆盖在地面的投影会形成椭圆覆盖小区,因此,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对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以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椭圆覆盖小区,即得到网络覆盖椭圆,例如,图5中的椭圆。获取该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即实际小区覆盖面积。获取该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距离,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即实际小区覆盖距离。
可选的,确定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包括:
获取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椭圆函数。
根据椭圆函数中的参数确定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基于预设椭圆面积公式,根据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确定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时,不仅可以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网络覆盖椭圆,还可以得到该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椭圆函数,即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
利用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中的相关参数计算该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基于预设椭圆面积公式,即S=π*a*b,其中a为长轴半径,b为短轴半径,计算得到该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即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
另外,小区覆盖的最优方式是正六边形无缝覆盖,因此,根据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可以得到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即得到实际小区覆盖半径。
下面将以一个具体实例对上述对基于最小二乘法,对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以确定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的过程进行描述,其过程包括:
(1)p0(xi,yi)(i=1,2,3...N)为椭圆轮廓上的N(N≥5)个位置点,即边缘位置点,x为位置点的纬度,y为位置点的经度,平面任意位置椭圆方程式为:
f(x)=x2+Axy+By2+Cx+Dy+E=0--①
(2)根据最小二乘原理,通过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来确定参数A,B,C,D,E;
Figure BDA0002515001870000121
(3)由极值原理,欲使F为最小,必有:
Figure BDA0002515001870000122
(4)由公式①②③可得正规方程式组:
Figure BDA0002515001870000123
(5)通过边缘位置点对应的坐标,即可求解得A,B,C,D,E的值。
在得到A,B,C,D,E的值后,便可以得到网络覆盖椭圆相应的椭圆函数,从而可以利用椭圆函数中的相关参数,即A,B,C,D,E的值以及以下公式来确定网络覆盖椭圆的面积,即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然后根据该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确定相应的实际网络覆盖距离,该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15001870000124
其中,Sm为实际网络覆盖面积,Dm为实际网络覆盖距离,a为长轴半径,b为短轴半径。
S305、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后,利用该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该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情况,即确定网络覆盖状态。
可选的,在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时,S306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驻留小区的邻区。分别获取驻留小区与各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得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小区间的实际覆盖面积通常会有重叠覆盖部分,当重叠覆盖部分的面积过大时,可能会出现乒乓切换、低SINR现象,严重影响用户感知,因此,在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时,获取该驻留小区对应的所有邻区,确定驻留小区与各个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得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然后利用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确定该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即确定该驻留小区是否存在重叠覆盖。
其中,在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所有邻区时,可以根据该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来确定,MR集合是由多个MR组成,MR集合中的各个MR中的驻留小区相同,统计各MR中的邻区,得到该驻留小区对应的领区,例如,如图6所示,驻留小区为小区1,获取小区1对应的MR集合中有2个MR,2个MR中的驻留小区均为小区1,但一个MR中的邻区为小区2,一个MR中的邻区为小区3,则该驻留小区对应的邻区有小区1和小区2。
另外,在确定驻留小区与各个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时,可以利用现有方式来确定,例如,利用驻留小区与邻区对应的椭圆函数来确定,具体过程为:
(1)对于每个邻区,获取该邻区对应的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f(x)
(2)驻留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f(x)与邻区的小区覆盖范围椭圆函数f(x)生成二元二次方程,求解方程组并保留存在两个相交点(x1,y1),(x2,y2)的f(x)
(3)在[x1,x2]区间内分别对f(x)与f(x)随机抽取N个采样点记为重叠覆盖采样点集合;
(4)以重叠覆盖采样点集合为标准使用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重叠覆盖区域构成的椭圆方程记为f(x),并计算f(x)椭圆的面积Sc
可选的,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重叠总面积,其中重叠总面积为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的和。
获取重叠总面积和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的比值,并将比值作为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
若重叠覆盖率大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
若重叠覆盖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重叠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之和,并将其作为重叠总面积,将重叠总面积与驻留小区自身的实际覆盖面积,即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的比值作为该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其表示邻区覆盖范围重叠与驻留小区真实覆盖范围的大小。当重叠覆盖率较大,即大于预设重叠覆盖率时,表明重叠覆盖区域过大,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否则,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重叠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驻留小区与邻区的重叠覆盖部分面积与驻留小区实际覆盖面积的比值可以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实现重叠覆盖率的快速准确获取。
可选的,在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遮挡覆盖状态时,S306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并获取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标准网络覆盖面积的面积差值。若面积差值小于0,且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遮挡覆盖。若面积差值大于0,或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遮挡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当小区覆盖存在遮挡时,用户终端在遮挡区域无法接入小区,从而无法上报MR,影响小区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因此,在确定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时,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该标准网络覆盖面积为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合理网络覆盖面积,计算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合理网络覆盖面积的差值,当差值小于0,且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面积差值时,表明驻留小区的实际网络覆盖范围与合理网络覆盖范围偏差较大,实际网络覆盖范围过小,则确定该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遮挡覆盖,否则,则确定该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遮挡覆盖。
其中,计算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合理网络覆盖面积的差值是指将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减去合理网络覆盖面积,即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得到的差值。
可选的,在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和标准网络覆盖距离时,可以直接从预存位置中获取,也可以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基站相关信息进行确定。
具体的,在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基站相关信息进行确定时,基于该基站的工程参数配置信息,以基站所在位置的经纬度以及小区方位角为基准绘制泰森多边形,形成小区覆盖范围图,以利用小区覆盖范围图计算小区的标准覆盖面积及标准网络覆盖距离。
其中,工程参数配置信息包括小区名、小区号、小区经度、小区纬度和方位角等信息。
泰森多边形是计算几何中的基本概念,由一组由连接两邻点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组成的连续多边形组成。对于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划分,通过现网小区的经纬度以及相关地理位置信息,可以使用泰森多边形划分得到每个逻辑小区的应该覆盖的区域,其具体过程为:
(1)首先,根据现网基站所在位置的经纬度构建三角网,即构建Delaunay三角网。对基站和形成的三角形编号,记录每个三角形是由哪三个离散点构成的。设基站编号为i=1,2,3,…n,三角形编号则有(1,2,3),(1,3,4)…(x,y,z)。
(2)找出与每个离散点相邻的所有三角形的编号,并记录下来。这只要在已构建的三角网中找出具有一个相同顶点的所有三角形即可。
(3)对与每个离散点相邻的三角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序,以便下一步连接生成泰森多边形。设离散点为o,找出以o为顶点的一个三角形,设为A,取三角形A除o以外的另一顶点,设为a,则另一个顶点也可找出,即为f;则下一个三角形必然是以of为边的,即为三角形F;三角形F的另一顶点为e,则下一三角形是以oe为边的,如此重复进行,直到回到oa边。
(4)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并进行记录。
(5)根据每个离散点的相邻三角形,连接这些相邻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即得到泰森多边形。对于三角网边缘的泰森多边形,可作垂直平分线与图廓相交,与图廓一起构成泰森多边形。
(6)根据每个基站小区的方向角,利用小区方向线两两之间的中心线将基站覆盖范围分割为小区覆盖范围。如图7所示,将基站覆盖区域分割为各小区覆盖区域。
由于泰森多边形是通过现网基站的经纬度构建三角网的三角形外接圆心构成,因此,可通过基站的经纬度计算出各外接圆心的坐标,记为Ox,y,z(x,y),则泰森多边形的各边的直线方程式可以两圆心坐标计算得到,记为yx,y,z=kx+z,同时,在步骤(6)通过利用小区方向线两两之间的中心线将基站覆盖范围分割为小区覆盖范围,可以得到分割线斜率,即可通过基站经纬度以及分割线斜率计算出分割线的直线方程式,记为y=kx+z,结合泰森多边形的各边直线方程式yx,y,z即可求得分割线与泰森多边形边的各相交点,记为U,小区覆盖范围各顶点则由与其相对应的顶点Ox,y,z以及U构成,记为U
在得到各小区覆盖区域以及小区覆盖区域顶点U后,通过任意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小区合理覆盖面积Smax及小区合理覆盖距离Lmax,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2515001870000171
其中,xi,yi为小区覆盖范围各顶点坐标,依次为(x0,y0),(x1,y1),(x2,y2),...,(xn,yn)(其中n=2,3,4,…)。
其中,小区覆盖范围是指小区网络的覆盖范围,小区合理覆盖面积是指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小区合理覆盖距离是指小区对应的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
可选的,在网络覆盖状态包括越区覆盖状态时,S306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并获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标准网络覆盖距离的距离差值。若距离差值大于0,且距离差值大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若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0,或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越区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基站天线挂高过高或者俯仰角过小引起的该小区覆盖距离过远,即网络覆盖距离过远,从而越区覆盖到其他站点覆盖的区域,越区覆盖容易产生孤岛效应,甚至频率干扰,引起错误的切换,产生大量的切换失败,以及无切换关系导致掉话。因此,在评估小区的网络覆盖性能时,还可以确定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
具体的,在确定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时,可以根据网络覆盖距离来确定,则获取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该标准网络覆盖距离为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合理网络覆盖距离,计算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距离覆盖面积与合理网络覆盖距离的差值,当差值大于于0,且差值大于预设距离差值时,表明驻留小区的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合理网络覆盖距离偏差较大,实际网络覆盖距离过大,则确定该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否则,则确定该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越区覆盖。
其中,计算该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合理网络覆盖距离的差值是指将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减去合理网络覆盖距离,即标准网络覆盖距离得到的差值。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区性能的评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小区性能的评估设备80包括:收发模块801和处理模块802。
其中,收发模块801,用于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MR中的驻留小区对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处理模块802,用于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在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时,根据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驻留小区的邻区。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分别获取驻留小区与各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得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获取重叠总面积,其中重叠总面积为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的和。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获取重叠总面积和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的比值,并将比值作为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重叠覆盖率大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重叠覆盖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重叠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在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遮挡覆盖状态时,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并获取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标准网络覆盖面积的面积差值。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面积差值小于0,且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遮挡覆盖。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面积差值大于0,或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遮挡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在网络覆盖状态包括越区覆盖状态时,获取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并获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标准网络覆盖距离的距离差值。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距离差值大于0,且距离差值大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若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0,或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驻留小区不存在越区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MR集合包括多个MR,MR包括终端所在的位置点的坐标。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根据MR集合中各个MR中的位置点的坐标,确定MR集合对应的凸包。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获取边缘位置点,其中边缘位置点为凸包上的位置点。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对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网络覆盖椭圆,并确定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和/或距离,得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802,还用于获取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椭圆函数。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根据椭圆函数中的参数确定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处理模块802,还用于基于预设椭圆面积公式,根据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确定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包括:处理器901以及存储器902;其中
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9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接收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9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9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902独立设置时,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9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902和处理器90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模块,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模块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所述MR中的驻留小区对所述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时,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邻区;
分别获取所述驻留小区与各邻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得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
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得到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重叠总面积,其中所述重叠总面积为所述各邻区对应的重叠面积的和;
获取所述重叠总面积和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重叠覆盖率;
若所述重叠覆盖率大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重叠覆盖;
若所述重叠覆盖率小于或等于预设重叠覆盖率,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重叠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重叠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遮挡覆盖状态时,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面积,并获取所述实际网络覆盖面积与所述标准网络覆盖面积的面积差值;
若所述面积差值小于0,且所述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遮挡覆盖;
若所述面积差值大于0,或所述面积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面积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遮挡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遮挡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越区覆盖状态时,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标准网络覆盖距离,并获取所述实际网络覆盖距离与所述标准网络覆盖距离的距离差值;
若所述距离差值大于0,且所述距离差值大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若所述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0,或所述距离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差值,则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越区覆盖状态为所述驻留小区不存在越区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集合包括多个MR,所述MR包括终端所在的位置点的坐标;
所述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MR集合中各个MR中的位置点的坐标,确定所述MR集合对应的凸包;
获取边缘位置点,其中所述边缘位置点为所述凸包上的位置点;
对所述边缘位置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到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网络覆盖椭圆,并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和/或距离,得到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包括:
获取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椭圆函数;
根据所述椭圆函数中的参数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
基于预设椭圆面积公式,根据所述网络覆盖椭圆的长轴半径和短轴半径确定所述网络覆盖椭圆对应的面积。
8.一种小区性能的评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获取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数据MR,并根据所述MR中的驻留小区对所述MR进行分类,得到每个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
处理模块,用于对于每个驻留小区,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MR集合,确定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驻留小区对应的实际网络覆盖面积和/或实际网络覆盖距离确定所述驻留小区的网络覆盖状态,其中所述网络覆盖状态包括重叠覆盖状态,遮挡覆盖状态和越区覆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
CN202010473227.3A 2020-05-29 2020-05-29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11565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3227.3A CN111565415B (zh) 2020-05-29 2020-05-29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3227.3A CN111565415B (zh) 2020-05-29 2020-05-29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415A true CN111565415A (zh) 2020-08-21
CN111565415B CN111565415B (zh) 2022-11-22

Family

ID=72073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3227.3A Active CN111565415B (zh) 2020-05-29 2020-05-29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54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0437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小区业务态重叠覆盖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374980A (zh) * 2021-12-29 2022-04-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关系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554535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共覆盖小区对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867A (zh) * 2007-12-27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30143592A1 (en) * 2011-12-06 2013-06-06 At&T Mobility Ii Llc Closed loop heterogeneous network for automatic cell planning
CN103298024A (zh) * 2012-02-28 2013-09-11 温州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的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9039A1 (en) * 2016-08-15 2018-02-15 T-Mobile Usa, Inc. Coverag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668293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服务小区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13407A (zh) * 2018-09-18 2020-03-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重叠覆盖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867A (zh) * 2007-12-27 2008-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覆盖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30143592A1 (en) * 2011-12-06 2013-06-06 At&T Mobility Ii Llc Closed loop heterogeneous network for automatic cell planning
CN103298024A (zh) * 2012-02-28 2013-09-11 温州大学 一种无线网络的性能评估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9039A1 (en) * 2016-08-15 2018-02-15 T-Mobile Usa, Inc. Coverag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8668293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服务小区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13407A (zh) * 2018-09-18 2020-03-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重叠覆盖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535A (zh) * 2020-11-24 2022-05-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共覆盖小区对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54535B (zh) * 2020-11-24 2024-04-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共覆盖小区对智能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40437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小区业务态重叠覆盖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040437B (zh) * 2021-11-30 2023-12-19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小区业务态重叠覆盖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374980A (zh) * 2021-12-29 2022-04-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关系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374980B (zh) * 2021-12-29 2024-05-1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区关系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5415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5415B (zh) 小区性能的评估方法及设备
CN109905892B (zh) 用户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9890041B (zh) 基于终端采集数据的越区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203293B (zh) 小区过覆盖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13565B (zh) 覆盖场景的服务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98804B (zh) 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076945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EP228762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ocati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10649981B (zh) Mod3干扰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8416514B (zh)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邻区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2199453A (zh) 话务热点聚类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10787B (zh) 网络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设备
US991013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terminal location
CN106941685B (zh) 一种确定天线接反的方法及系统
CN107734516B (zh)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2383874A (zh) 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10123799A (ko) 기지국의 방위각을 보정하는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1045051A (zh) Vrs信息的生成方法、提供定位服务的方法、定位服务装置
CN114071517B (zh) 一种过覆盖基站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271183B (zh) 一种基于原始测量报告的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3038486B (zh) 邻区规划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98011A (zh) 小站间防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14390534A (zh) 波束模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3460B (zh) 基站覆盖管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82066B (zh) 一种基于周期性测量数据的全网站点工参核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