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61770A -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61770A
CN111561770A CN202010437910.1A CN202010437910A CN111561770A CN 111561770 A CN111561770 A CN 111561770A CN 202010437910 A CN202010437910 A CN 202010437910A CN 111561770 A CN111561770 A CN 111561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heating
output capacity
pieces
fresh ai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79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61770B (zh
Inventor
郑春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79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61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61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61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61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室内机与室外机连通,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本发明提出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室内机的输出能力调节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进而改变再热件的温度,以保证新风系统的输出适宜的温度,提升新风系统的可靠性和平稳性。

Description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换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新风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更迭,经济迅猛发展,用户对空调系统的要求日益增多,尤其是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风系统应运而生,然而新风系统的室内机与普通的风管机或其他型式的内机有很大的区别,新风系统的室内机的回风是室外的新鲜空气,这也导致室内机的回风温度同外侧环境一致,即使室内机在运行过程中,回风温度仍然不会改变,这会极大的影响多联机系统对室内机室内温度的调节,因此需开启再热件作为补充热源,增加室内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多联机的室外机的阀体和室内机的阀体分别根据自身的目标参数进行控制的,因此在不同工况下中压的变化范围会比较大。此时,在再热件无可调节阀体的情况下,在中压得不到控制时,往往会引起再热件能力不足或能力过剩的情况,进而造成新风系统的出风温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严重影响新风系统的可靠性和品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室内机与室外机连通,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
本发明提出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来改变再热件的温度,进而调节新风系统的出风温度。其中,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且室内机与室外机串联于冷媒流路上,再热件的盘管连通与冷媒流路,并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并联,再热件的盘管可引用冷媒流路中的高温的气态冷媒,并可改变新风系统的出风温度。
特别地,由于新风系统的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是需要保证的,而室外机的输出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因此,本发明在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后,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进而改变经过再热件的盘管的高温气态冷媒量,以改变再热件的温度,并调节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使得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适宜,在不影响室内机输出能力的情况下,即可改变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便于用户对新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此外,基于对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调节即可改变再热件的温度,可避免再热件额外配合控制部件,有利于简化新风系统的整体结构。
本发明提出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可根据室内机的输出能力调节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进而改变再热件的温度,以保证新风系统的输出适宜的温度,提升新风系统的可靠性和平稳性,一方面不会影响室内机的输出能力,另一方面可对不具有调节能力的再热件的温度进行调节,便于用户操作且可简化新风系统的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上述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指的是获取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再热件的出风温度;本发明上述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指的是获取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本发明上述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指的是控制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室外机的阀体开度,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室外机的阀体开度。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多个再热件中的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的再热件对应的第一数量;根据第一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其中,第一温度阈值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一修正值的差。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均会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因此,本发明在获取到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后,计算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的再热件的数量,并记为第一数量;而后,通过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进而使得后续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
特别地,当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时,说明该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信号,且会影响再热件整体的输出能力。因此,通过检测输出能力不足信号的再热件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将第一温度阈值限定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一修正值的差,也即限定了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信号是根据其出风温度与出风设定温度的偏差决定的,并且允许第一温度阈值与出风设定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可有效提升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适应性,便于该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步骤,具体包括:判断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基于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不足信号的再热件已经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并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即可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当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不足信号的再热件不会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可以满足需求。特别地,本发明对每一个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进行统计,进而得到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可保证整个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上述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指得是第一数量与处于开启状态下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再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计算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一数量比;判断第一数量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基于第一数量比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控制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为0pls;基于第一数量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控制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已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对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出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一数量比,通过第一数量比与第二阈值,即可确定出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特别地,在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本发明计算的是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因此可以判断出整个冷媒管路的冷媒量,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外机的阀体进行控制。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已经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控制阀体开度的过程中,首先判断第一数量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第一数量比大于第二阈值,可直接通过关闭室外机的阀体的方式来增加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提升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如果第一数量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为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通过减小室外机阀体的开度的方式来增加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提升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特别地,基于上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控制,一方面可保证对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调节,以解决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保证新风系统平稳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还包括:确定多个再热件中的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的再热件对应的第二数量;根据第二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二修正值的差。
在该技术方案中,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均会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因此,本发明在获取到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后,计算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的再热件的数量,并记为第二数量;而后,通过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进而使得后续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
特别地,当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说明该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且会影响再热件整体的输出能力。因此,通过检测输出能力过剩信号的再热件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
此外,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进而通过较高的温度值来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是否过剩,通过较低的温度值来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是否不足。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将第二温度阈值限定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二修正值的差,也即限定了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是根据其出风温度与出风设定温度的偏差决定的,并且允许第二温度阈值与出风设定温度之间存在一定了偏差,可有效提升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适应性,便于该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二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第二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基于第二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过剩信号的再热件已经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并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即可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当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过剩信号的再热件不会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没有过剩。特别地,本发明对每一个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进行统计,进而得到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可保证整个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上述第二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指的是第二数量和处于开启状态下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计算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二数量比;根据第二数量比与第四阈值,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已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对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出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二数量比,通过第二数量比与第四阈值,即可确定出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特别地,在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本发明计算的是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因此可以判断出整个冷媒管路的冷媒量,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外机的阀体进行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上述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指的是获取每一个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本发明上述第二数量比,指的是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处于开启状态的室内机的数量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基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第二数量比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基于第二数量比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控制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为0pls;基于第二数量比小于等于第四阈值的情况,控制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增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已经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在控制阀体开度的过程中,首先判断第二数量比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如果第二数量比大于第四阈值,可直接通过可关闭室外机的阀体的方式来减小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降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如果第二数量比小于等于第四阈值,为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通过增大室外机阀体的开度的方式来减小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降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特别地,基于上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控制,一方面可保证对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调节,以解决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的温度,同时可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保证新风系统平稳运行。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冷媒流路;新风机,连接于冷媒流路;室内机,连接于冷媒流路;室外机,室外机具有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连接于冷媒流路;再热件,连接于冷媒流路,并与室外换热器并联;存储器,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新风系统,包括:冷媒流路、新风机、室内机、室外机、再热件、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而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新风系统,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此外,新风机、新风机、室内机和再热件的盘管均连接于冷媒流路,且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并联连接,且再热件可引用冷媒流路中高温的气态冷媒,以对新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本发明提出的为热泵式新风系统。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02室内机,404室外机换热器,406再热件,408室内机阀体,410室外机阀体,412压缩机,414气液分离器,416储液罐,418新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新风系统和计算机刻度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室内机与室外机连通,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其中,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步骤104,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步骤106,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
本实施例提出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来改变再热件的温度,进而调节新风系统的出风温度。其中,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且室内机与室外机串联于冷媒流路上,再热件的盘管连通与冷媒流路,并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并联,再热件的盘管可引用冷媒流路中的高温的气态冷媒,并可改变新风系统的出风温度。
特别地,由于新风系统的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是需要保证的,而室外机的输出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因此,本发明在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后,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进而改变经过再热件的盘管的高温气态冷媒量,以改变再热件的温度,并调节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使得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适宜,在不影响室内机输出能力的情况下,即可改变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便于用户对新风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此外,基于对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调节即可改变再热件的温度,可避免再热件额外配合控制部件,有利于简化新风系统的整体结构。
因此,本实施例提出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可根据室内机的输出能力调节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进而改变再热件的温度,以保证新风系统的输出适宜的温度,提升新风系统的可靠性和平稳性,一方面不会影响室内机的输出能力,另一方面可对不具有调节能力的再热件的温度进行调节,便于用户操作且可简化新风系统的结构。
具体实施例中,上述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指的是获取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再热件的出风温度;上述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指的是获取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上述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指的是控制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室外机的阀体开度,并不考虑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室外机的阀体开度。
实施例二: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室内机与室外机连通,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其中,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
步骤204,确定多个再热件中的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的再热件对应的第一数量;
步骤206,根据第一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步骤208,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步骤210,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均会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因此,本实施例在获取到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后,计算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的再热件的数量,并记为第一数量;而后,通过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进而使得后续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
特别地,当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时,说明该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且会影响再热件整体的输出能力;当再热件的出风温度不满足上述任一条件时,说明该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FF,并不会影响再热件整体的输出能力。因此,通过检测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温度阈值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一修正值的差。将第一温度阈值限定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一修正值的差,也即限定了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以及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FF是根据其出风温度与出风设定温度的偏差决定的,并且允许第一温度阈值与出风设定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可有效提升确定再热件输出能力的适应性,便于该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
具体实施例中,再热件的出风温度为To,出风设定温度为Ts,第一修正值为A1,第一时长阈值为B1min,在满足To<Ts-A1℃且持续B1min时,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否则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FF。其中,A1的取值范围为3℃至8℃,B1的取值范围为10min至30min。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过程中,具体判断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的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当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已经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并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即可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当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不会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可以满足需求。
具体实施例中,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的第一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指的是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的第一数量与全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
特别地,本实施例对每一个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进行统计,进而得到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可保证整个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已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对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出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一数量比,通过第一数量比与第二阈值,即可确定出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特别地,在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计算的是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因此可以判断出整个冷媒管路的冷媒量,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外机的阀体进行控制。
具体实施例中,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指的是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的室内机的数量比。
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开度阈值为全开的α1%,第二阈值为β1%。其中,α1%的取值范围为75%到85%,β1%的取值范围为10%到30%。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已经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控制阀体的开度的过程中,首先判断第一数量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并根据第一数量比与第二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阀体的开度。
具体地,如果第一数量比大于第二阈值,可直接通过关闭室外机的阀体的方式来增加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提升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如果第一数量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为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通过减小室外机阀体的开度的方式来增加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提升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特别地,基于上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控制,一方面可保证对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调节,以解决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保证新风系统平稳运行。
实施例三:
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室内机与室外机连通,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其中,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获取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
步骤304,确定多个再热件中的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的再热件对应的第二数量;
步骤306,根据第二数量和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步骤308,获取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步骤310,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再热件的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均会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因此,本实施例在获取到每一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后,计算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的再热件的数量,并记为第二数量;而后,通过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进而使得后续根据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控制室外机的阀体。
特别地,当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时,说明该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且会影响再热件整体的输出能力;当再热件的出风温度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说明该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FF,且不会影响再热件整体的输出能力。因此,通过检测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的再热件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即可判断出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
此外,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进而通过较高的温度值来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是否过剩,通过较低的温度值来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是否不足。
具体实施例中,再热件的出风温度为To,出风设定温度为Ts,第二修正值为A2,第二时长阈值为B2min,在满足To>Ts-A2℃且持续B2min时,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否则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FF。其中,A2的取值范围为3℃至8℃,B2的取值范围为10分钟至30分钟。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温度阈值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二修正值的差。将第二温度阈值限定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二修正值的差,也即限定了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和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FF是根据其出风温度与出风设定温度的偏差决定的,并且允许第二温度阈值与出风设定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值,可有效提升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适应性,便于该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当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二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的再热件已经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并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即可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当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表示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的再热件不会严重影响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此时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没有过剩。特别地,本发明对每一个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进行统计,进而得到再热件的整体输出能力,可保证整个新风系统的送风温度。
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数量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指的是第二数量与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的再热件的数量的比。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已经确定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获取每一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对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出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二数量比,通过第二数量比与第四阈值,即可确定出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特别地,在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本发明计算的是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因此可以判断出整个冷媒管路的冷媒量,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外机的阀体进行控制。
具体实施例中,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指的是,开度大于第二开度阈值的室内机与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的室内机的数量比。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已经判断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在控制阀体开度的过程中,首先判断第二数量比是否大于第四阈值;如果第二数量比大于第四阈值,可直接通过可关闭室外机的阀体的方式来减小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降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如果第二数量比小于等于第四阈值,为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通过增大室外机阀体的开度的方式来减小流过再热件的冷媒量,进而降低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特别地,基于上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控制,一方面可保证对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调节,以解决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的温度,同时可保证室内机的输出能力,保证新风系统平稳运行。
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开度阈值为全开的α2%,第四阈值为β2%。其中,α2%的取值范围为15%到25%,β2%的取值范围为10%到30%。
实施例四:
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冷媒流路、新风机、室内机、室外机、再热件、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而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新风系统,具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此外,新风机、新风机、室内机和再热件的盘管均连接于冷媒流路,且再热件的盘管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并联连接,且再热件可引用冷媒流路中高温的气态冷媒,以对新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节。
实施例五:
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因此,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具体实施例:
由于多联机的空调系统会拥有很多室内机,同时也会有很多室外机。空调系统的中压同时受室内机阀体和室外机阀体的影响。而室内机的能力是需要保证的,室外机则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的。
因此,控制应首先满足内机的室能力,本发明选择了通过基于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统计状况对室外机的阀体进行控制,以起到再热件的能力的保证同时,保证内机的能力效果。
再热件的能力控制,必须先考虑室内机的阀体开度的情况,优先保证室内机的阀体的可调节性。通常情况下,再热件能力不足是由于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过大,室内机阀体开度过小导致的;再热件能力过剩则是由于室外机的阀体开度过小,室内机的阀体开度过大导致的。在此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协同控制机制,以去扭转这种情况。
如图4所示,该新风机系统包括:室外机换热器404、室外机402、新风机418、再热件406、室外机阀体410、室内机阀体408、压缩机412、气液分离器414、储液罐416。其中,室外机阀体410与室外机402串联,室内机阀体408与室内机402串联,且新风机418与室内机402并联,室外机换热器404与再热件406的盘管并联。
图5示出了该新风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信号和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信号通过出风温度偏离设定温度来判断。
具体地,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信号判断条件:当再热件的出气温度To<Ts-A1℃且持续B1min时,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否则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FF。
具体地,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信号判断条件:当再热件的出气温度To>Ts-A2℃且持续B2min时,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否则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FF。
其中,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信号=ON的再热件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比超过θ%,认为再热件输出能力不足;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信号=ON的再热件与全部再热件的数量比超过1-θ%,认为再热件输出能力过剩。
另外,阀体开度为全开的α1%以上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超过β1%;阀体开度为全开的α2%以上的室内机与全部室内机的数量比超过β2%。其中,α1的取值范围为75%至85%,α2的取值范围为15%至25%,β1的取值范围为10%至30%,β2的取值范围为10%至30%。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对于不用电控的再热件在不严重影响普通室内机的能力的情况下的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和多个再热件,所述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连通,所述再热件的盘管与所述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所述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根据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所述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所述室外机的阀体开度以调节所述再热件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再热件中的所述出风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的所述再热件对应的第一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一修正值的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和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所述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所述室内机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个所述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
计算开度大于第一开度阈值的所述室内机与全部所述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一数量比;
判断所述第一数量比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比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控制所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为0pls;
基于所述第一数量比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控制所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多个再热件的出风温度,并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再热件中的所述出风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的所述再热件对应的第二数量;
根据所述第二数量和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
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出风设定温度与第二修正值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数量和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数量和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基于所述第二数量和全部所述再热件的数量的比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确定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所述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并确定所述室内机的输出能力的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每一个所述室内机的阀体的开度;
计算开度小于第二开度阈值的所述室内机与全部所述室内机的数量比,得到的第二数量比;
根据所述第二数量比与第四阈值,确定所述室内机的输出能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过剩的情况,所述根据所述再热件的输出能力和所述室内机的输出能力,控制所述室外机的阀体开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比是否大于第四阈值;
基于所述第二数量比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控制所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为0pls;
基于所述第二数量比小于等于第四阈值的情况,控制所述室外机的阀体的开度增大。
9.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流路;
新风机,连接于所述冷媒流路;
室内机,连接于所述冷媒流路;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冷媒流路;
再热件,连接于所述冷媒流路,并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并联;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适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010437910.1A 2020-05-21 2020-05-21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561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7910.1A CN111561770B (zh) 2020-05-21 2020-05-21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7910.1A CN111561770B (zh) 2020-05-21 2020-05-21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770A true CN111561770A (zh) 2020-08-21
CN111561770B CN111561770B (zh) 2021-09-21

Family

ID=72068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7910.1A Active CN111561770B (zh) 2020-05-21 2020-05-21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617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630A (zh) * 2021-04-14 2021-07-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器制热降噪控制方法、装置、多联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4135U (zh) * 2011-08-22 2012-05-30 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湿再热装置
CN107726567A (zh) * 2017-10-25 2018-02-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8679869A (zh) * 2018-06-20 2018-10-19 江苏三六五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全直膨型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10173795A (zh) * 2019-05-28 2019-08-27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再热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4135U (zh) * 2011-08-22 2012-05-30 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湿再热装置
CN107726567A (zh) * 2017-10-25 2018-02-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新风机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8679869A (zh) * 2018-06-20 2018-10-19 江苏三六五室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全直膨型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10173795A (zh) * 2019-05-28 2019-08-27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再热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4630A (zh) * 2021-04-14 2021-07-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器制热降噪控制方法、装置、多联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54630B (zh) * 2021-04-14 2022-05-1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空调器制热降噪控制方法、装置、多联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61770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9007B (zh)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303826B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02368009B (zh) 变频空调制冷时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0186227B (zh) 空调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
CN111895630B (zh) 一种空调运行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04006445A (zh) 多联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03169B (zh) 一种冷媒循环量调节方法及空调器
CN11427905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51151B (zh) 一种地下工程变风量新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88690A (zh) 冷水机系统、冷水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61770B (zh)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88230B (zh) 一种多联空调的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空调
CN207471687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该空调系统的空调器
CN113865059A (zh) 多联机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10207273B (zh) 室外换热器、制冷系统、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757936B (zh) 空调控制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1237982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483447B (zh) 一种多联变频空调器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793149B (zh) 空调系统及其冷媒量和水流量调节方法
CN112833514B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JP2021014947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16347143U (zh)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装置
CN111561773B (zh)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5723700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18154581U (zh) 热泵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