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9256A -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59256A
CN111559256A CN202010484864.0A CN202010484864A CN111559256A CN 111559256 A CN111559256 A CN 111559256A CN 202010484864 A CN202010484864 A CN 202010484864A CN 111559256 A CN111559256 A CN 111559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manned vehicle
battery pack
generator set
pow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848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59256B (zh
Inventor
罗云行
黄芳
杨柳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Tsinghua Taihao Sanbo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848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9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59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9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59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59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1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by batteries charg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60W20/10Controlling the power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 prime movers to meet required power demand
    • B60W20/15Control strateg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24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2510/242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 B60W2510/244Charge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B60W2710/0644Engin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08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 B60W2710/081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无人车车载混合动力源,该车载混合动力源包括发电机组以及动力电池组;该方法包括:在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要静默时,进入纯电动能量管理模式:关闭发电机组,仅由动力电池组供电;在以下情况进入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下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以上。本发明让无人车的车载混合动力源以最节省燃油的方式工作,并且适用多种不同的工况,满足无人车在多种工况下的工作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 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下,对于应用于无人操作等特殊应用场所的无人车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一部分无人车使用混合动力源提供动力,混合动力源包括发电机组以及动力电池组,通过两者单独提供动力或者共同提供动力的方式工作。
但目前无人车所用混合动力源均存在适应于的任务和工况单一,无法适应在整车下达的各种指令下的多任务和应对不同状态下的工况(如爬坡或急转弯、长下坡制动、电池故障等)的行驶及工作需要,且存在不节能环保、续驶里程短和动力电池寿命短的缺点,能量管理模式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以解决混合动力源的能量控制不合理的问题,适应多种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并节省能量的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无人车车载混合动力源,该车载混合动力源包括发电机组以及动力电池组;该方法包括:在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要静默时,进入纯电动能量管理模式:关闭发电机组,仅由动力电池组供电;在以下情况进入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下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以上。
优选的,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发电机组不启动。
优选的,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在60%至80%之间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 启动发电机组且以50kW最佳油耗点运行,发电机组向动力电池组充电。
优选的,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小于60%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 启动发电机组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发电机组向动力电池组充电。
优选的,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无人车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以上时,启动发电机组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动力电池组放电并提供90kW的功率。
优选的,启动发电机组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的同时,动力电池组以3C的大倍率进行放电。
优选的,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无人车在长下坡制动工况时,发电机组启动发动机缸内制动,发动机停止喷油,将制动能量通过空气压缩成热能的形式消耗掉。
优选的,当动力电池组故障或者维修时,进入电池故障应急模式:通过控制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的负荷开度,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及发电机控制器不控整流输出需求的电压,使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等于整车用电功率;当整车用电功率增加时,控制发动机的负荷开度增加,使直流母线电压维持在535V。
优选的,进入电池故障应急模式后,通过控制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的负荷开度使发动机转速控制在3000rp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无人车的直接干预和非干预两种高效能量管理策略,对混合动力源的发电和储电的能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能量管理,满足无人车在各种实际使用场所下多任务、多工况的功率需求、长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的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的要求。此外,本发明根据动力电池组不同的荷电状态、无人车不同的需求功率合理确定发电机组以及动力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尤其是确定发电机组所运行的最佳油耗点,使得无人车的混合动力源消耗的油量最少,节能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无人车车载混合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所应用的能量管理策略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无人车的车载混合动力源中,参见图1,车载混合动力源包括发电机组40、动力电池组20、能量管理单元30、冷却管路和电缆线束,混合动力源用于向无人车上的驱动器11、驱动电机12及其它设备提供高低压直流电源,同时与整车控制器10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实现混合动力无人车的自主或可控行驶。本发明通过对混合动力源自身的发电机组40的发电能源和动力电池组20的储电能源进行多模式的能量管理分配,使发电机组40的发动机42工作在最佳经济油耗区和发电机41工作在高效区,满足无人车在不同任务和不同工况下的功率需求、长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的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发电机组40包括发电机41以及发动机42,发电机组40具有发电功能,为无人车提供电源并且对动力电池组20进行充电。
动力电池组20包括三元锂动力电池21和电池管理系统22,动力电池组20具有储电和放电功能,可在电池组的电池容量充足的情况下放电给无人车提供电源,并且在电池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接收发电机组40或外接充电设备的充电,并由此储备电量。
能量管理单元30主要包括控制器31以及发电机驱动器32,能量管理单元30主要负责交直流的能量转换及系统综合能量管理及控制,具有多路高低压直流接口,实现混合动力源在多任务、多工况模式下的能量管理、运行管理、状态监测和与整车控制器通讯及告警和安全保护等功能,能量管理单元30还实现动力电池组20、发电机组40的控制及通讯功能。
本实施例的电缆线束包括CAN通信线以及电源线,图1中实线为CAN通信线,虚线为电源线,电源线为强电电线,用于传输高压直流电。从图1可见,控制器31、发电机控制器32、发动机42均连接至CAN总线上,具体的,发电机控制器32可以向发动机42发出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发动机42的工作。控制器31还可以与电池管理系统22通信,并且向电池管理系统22发出控制指令。另外,整车控制器10、驱动器11均连接至CAN总线,控制器31、发动机控制器32均可以与整车控制器10、驱动器11进行通信。
发电机41向发电机控制器32提供电能,发电机控制器32向三元锂动力电池21以及驱动器11提供电能,驱动器11向驱动电机12提供电能,由驱动电机12驱动无人车工作。
下面介绍混合动力源的控制方法。考虑无人车的实际使用场景,本发明通过采用无人车的直接干预和非干预两种高效能量管理策略,在满足无人车的多任务、多工况的需求下,对混合动力源的发电和储电的能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能量管理。
其中,无人车的直接干预策略主要是指混合动力源只是按整车控制器10的指令要求进行执行,不对发电和储电的能量进行自主分配,例如在特殊突发情况下需要整车干预时,混合动力源由无人车直接控制;又例如在快到达指定区域时,提前干预将动力电池充满,使进入指定区域,整车达到最佳静默和长续驶里程;又例如需要迅速脱离指定区域时,无人车直接干预能量分配,发挥最佳动力性,快速脱离该区域。
无人车的非干预策略主要是指混合动力源具有对能量管理分配的自主管理权,混合动力源按照发电和储电的不同能量状态,在满足无人车功率需求的情况下,以使发动机10工作在最佳经济油耗区和发电机工作在高效区,以及保证动力电池20的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的工作前提下,进行能量管理,具体的,无人车的非干预策略包括让无人车工作在以下的三种能量管理模式:纯电动能量管理模式、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以及电池故障应急能量管理模式。
具体的,在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在80%以上,且无人车需要静默时,无人车进入纯电动能量管理模式,此时,能量管理单元30控制发电机组40关闭,无人车仅采用动力电池组20进行供电,动力电池组20可提供大倍率的电能。在纯电动能量管理模式下,无人车由三元锂动力电池21输出的动力驱动驱动器11工作,驱动器11将电能输出至驱动电机12,从而驱动无人车工作。
当无人车满足以下条件时,进入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例如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下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以上。
在无人车进入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后,优先使用发电机组40进行供电,保证动力电池组20到达指定区域电量充足。本发明将结合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及无人车需求功率按照图2所示的三维矢量图进行能量三维优化综合管理匹配,混合动力源在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又分为以下五种能量分配策略,下面以发电功率为60kW、动力电池组20容量为30kWh、整车持续需求功率小于50kW、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为例对五种能量分配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能量分配策略是,当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大于80%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发电机组40不启动,无人车处于动力电池组20单独供电方式,此时处于图2中的第一区域,即图2中标号为51的区域内。
第二种能量分配策略是,当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在60%至80%之间,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则启动发电机组40且以50kW最佳油耗点运行,此时发电机组40既给整车提供能量,同时也为动力电池组20充电,此时处于图2中的第二区域,即图2中标号为52的区域内。在第二种能量分配策略下,发电机组40以50kW最佳油耗点运行,是动发电机组40输出50kW功率时消耗的燃油量最低的状态。
第三种能量分配策略是,当动力电池组20的荷电状态小于60%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启动发电机组40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发电机组40既给无人车提供能量,同时为动力电池充电,此时处于图2中的第三区域,即图2中标号为53的区域内。在第三种能量分配策略下,发电机组40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是动发电机组40输出60kW功率时消耗的燃油量最低的状态。因为第三种能量分配策略下,动力电池组20的电池容量不足,此时发电机组40的功率在满足车载用电的要求外,还要以大电流倍率的要求给动力电池组20充电。
第四种能量分配策略是,当无人车在爬坡或急转弯需要大功率的工况时,即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或者以上,则启动发电机组40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同时动力电池以3C的大倍率进行放电,提供90kW的功率,无人车处于混合供电模式。此时处于图2中的第四区域,即图2中标号为54的区域内。
第五种能量分配策略是,当无人车在长下坡制动工况时,发电机组40将启动发动机缸内制动,即发电机41用电(工作在第一象限)拖动发动机42运转,此时发动机42停止喷油,将制动能量通过空气压缩成热能的形式消耗掉。
当动力电池组20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时,无人车进入电池故障应急能量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无人车采用电压跟随控制方式,能量管理单元30的控制器31控制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的负荷开度,发动机42的转速控制在3000rpm,此时发电机41及发电机控制器32不控整流输出需求的电压,使发电机组40发电功率等于整车用电功率,整车用电功率增加时,能量管理单元30的控制器31控制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单元负荷开度增加,通过功率和电流环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维持在535V,反之亦然,维持无人车的正常行驶及工作需要。
本发明的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可满足在不同任务和不同工况下的无人车高效、节能的行驶要求,使混合动力源给无人车上的驱动器11和驱动电机12、其它设备提供高低压直流电源,同时与整车控制器10进行CAN通信,实现混合动力无人车的自主或可控行驶。此外,由于本发明对混合动力源自身的发电机组40的发电能源和动力电池组的储电能源进行多模式的能量管理分配,使发动机42工作在最佳经济油耗区和发电机41工作在高效区,满足无人车在不同任务和不同工况下的功率需求、长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的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的要求。
另外,本发明通过采用无人车的直接干预和非干预两种高效能量管理策略,对混合动力源的发电和储电的能源进行合理高效的能量管理,满足无人车在各种实际使用场所下多任务、多工况的功率需求、长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的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的要求。最后,本发明采用三维坐标图的方式描述混合动力源的能量管理策略,使混合动力源的能量管理策略更加直观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无人车车载混合动力源,该车载混合动力源包括发电机组以及动力电池组;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所述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要静默时,进入纯电动能量管理模式:关闭所述发电机组,仅由所述动力电池组供电;
在以下情况进入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所述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所述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下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或者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所述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为80%以上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所述发电机组不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所述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在60%至80%之间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 启动所述发电机组且以50kW最佳油耗点运行,所述发电机组向所述动力电池组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所述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小于60%且无人车需求功率不大于50kW时, 启动所述发电机组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所述发电机组向所述动力电池组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无人车1分钟内最大需求功率为150kW以上时,启动所述发电机组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所述动力电池组放电并提供90kW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启动所述发电机组且以60kW最佳油耗点运行的同时,所述动力电池组以3C的大倍率进行放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模式下,当无人车在长下坡制动工况时,所述发电机组启动发动机缸内制动,所述发动机停止喷油,将制动能量通过空气压缩成热能的形式消耗掉。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动力电池组故障或者维修时,进入电池故障应急模式:通过控制所述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的负荷开度,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及发电机控制器不控整流输出需求的电压,使所述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等于整车用电功率;当整车用电功率增加时,控制所述发动机的负荷开度增加,使直流母线电压维持在535V。
9.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入电池故障应急模式后,通过控制所述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的负荷开度使所述发动机转速控制在3000rpm。
CN202010484864.0A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559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4864.0A CN111559256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84864.0A CN111559256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9256A true CN111559256A (zh) 2020-08-21
CN111559256B CN111559256B (zh) 2023-06-06

Family

ID=72069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84864.0A Active CN111559256B (zh) 2020-06-01 2020-06-01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5925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3127A1 (en) * 2002-12-08 2006-06-01 China First Automobile Group Corp. Power system for dual-motor hybrid vehicle
JP2009208567A (ja) * 2008-03-03 2009-09-17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1708722A (zh) * 2009-11-06 2010-05-19 吉林大学 基于模糊逻辑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方法
JP2010173390A (ja) * 2009-01-28 2010-08-1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制御装置
US20110246013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fuel cell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CN103419675A (zh) * 2013-09-05 2013-12-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运行方法
WO2015032321A1 (zh) * 2013-09-09 2015-03-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US20150158374A1 (en) * 2013-10-09 2015-06-11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ower system of a series hybrid vehicle
CN204783379U (zh) * 2015-07-04 2015-11-18 江西清华泰豪微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自动型过渡油箱装置
CN106427991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E102016222018A1 (de) * 2015-12-28 2017-06-29 Robert Bosch Gmbh Drehmomentreserve in einem hybridsystem
JP2017184405A (ja) * 2016-03-29 2017-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電力伝送方法
JP2017210040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システム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電力伝送方法
CN108493517A (zh) * 2018-03-26 2018-09-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和方法
CN109703386A (zh) * 2019-01-25 2019-05-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低压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CN110605980A (zh) * 2019-09-20 2019-12-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充电习惯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JP2020044903A (ja) * 2018-09-18 2020-03-26 株式会社Subaru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20055411A (ja) * 2018-10-02 2020-04-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3127A1 (en) * 2002-12-08 2006-06-01 China First Automobile Group Corp. Power system for dual-motor hybrid vehicle
JP2009208567A (ja) * 2008-03-03 2009-09-17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10173390A (ja) * 2009-01-28 2010-08-12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01708722A (zh) * 2009-11-06 2010-05-19 吉林大学 基于模糊逻辑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方法
US20110246013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fuel cell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CN103419675A (zh) * 2013-09-05 2013-12-04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运行方法
WO2015032321A1 (zh) * 2013-09-09 2015-03-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US20150158374A1 (en) * 2013-10-09 2015-06-11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ower system of a series hybrid vehicle
CN204783379U (zh) * 2015-07-04 2015-11-18 江西清华泰豪微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组自动型过渡油箱装置
DE102016222018A1 (de) * 2015-12-28 2017-06-29 Robert Bosch Gmbh Drehmomentreserve in einem hybridsystem
JP2017184405A (ja) * 2016-03-29 2017-10-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電力伝送方法
JP2017210040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力システム及び輸送機器、並びに、電力伝送方法
CN106427991A (zh) * 2016-09-26 2017-02-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493517A (zh) * 2018-03-26 2018-09-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和方法
JP2020044903A (ja) * 2018-09-18 2020-03-26 株式会社Subaru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20055411A (ja) * 2018-10-02 2020-04-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CN109703386A (zh) * 2019-01-25 2019-05-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低压型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方法
CN110605980A (zh) * 2019-09-20 2019-12-24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基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充电习惯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天露等: "基于多模式切换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
刘天露等: "基于多模式切换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优化管理方法",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no. 03, 15 June 2017 (2017-06-15), pages 39 - 45 *
江安东;: "SX6120GDSHEVN增程式电动客车方案概述", 汽车实用技术, no. 04, pages 24 - 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9256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0038B (zh) 一种氢-电混合燃料电池客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163111B (zh) 基于双向dc/dc的电动车复合能源增程系统
CN106004446B (zh) 电动汽车低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整车控制器
CN104139709B (zh) 一种燃料电池增程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18188224A1 (zh) 供电系统、电力驱动装置、纯电动汽车及其工作方法
WO2018166106A1 (zh) 一种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128184B (zh) 燃料电池与储能电池混合动力车控制方法及车系统
CN106515467B (zh) 用于车辆的铝空气电池与超级电容的能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364332B2 (en) Control algorithm for low-voltage circuit in hybrid and conventional vehicles
CN114290916B (zh) 一种氢燃料混合动力重型卡车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4590045A (zh) 一种纯电动车并行充电供电系统
CN109703371A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228893A (zh) 一种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的能源分配系统及其方法
CN217048286U (zh) 自动驾驶中长距离持续下坡制动的控制系统
CN112158104A (zh) 一种电动化汽车起重机的电能管理系统
CN111976704A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9131380B (zh) 内燃机车主辅传动系统及内燃机车
CN113103882A (zh) 基于增程式汽车的功率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8688457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11497630A (zh) 轨道交通车辆混合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轨道交通车辆
CN111003189A (zh) 一种混动无人机的动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559256B (zh) 一种基于多任务、多工况模式的无人车载混合动力源能量控制方法
CN114274785A (zh) 自动驾驶中长距离持续下坡制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971430U (zh) 增程式大功率低速非连续运行电动牵引系统
CN110014860B (zh) 一种车辆超级电容放电方法及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