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9430A -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9430A
CN111549430A CN202010249112.6A CN202010249112A CN111549430A CN 111549430 A CN111549430 A CN 111549430A CN 202010249112 A CN202010249112 A CN 202010249112A CN 111549430 A CN111549430 A CN 111549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ed
yarn
needles
stitch
front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91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9430B (zh
Inventor
李喜胜
郝婷婷
万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ow Long Gar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ow Long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ow Long Gar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ow Long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91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9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9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9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9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94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通过采用前针床翻针线圈、后针床翻针线圈、向前翻针浮线和不翻针浮线,利用第一编织系统、第二编织系统和第三编织系统,第一纱嘴配有a号线;第二纱嘴配有b号线;第三纱嘴配有c号线;第四纱嘴配有d号线。基于本发明的编织方法,有效的代替传统人工一针一线的操作方式,不需要裁剪处理毛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时间约90%,节约成本约90%;降低了操作难度,确保了色块大小的一致,浮线均匀美观,提高了面料成衣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属于服装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广泛用于各种高档服饰。从组成成份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服装面料的装饰可以使成衣具有独特的风格,从而满足人们对服装审美的需求。
传统的面料装饰一般包括印刷或纺织图案,或在成衣过程中附加装饰品,以达到服装的装饰效果。由于梭织面料的风格多样性,目前在对面料装饰时,存在这样一种方案,即在非梭织面料上增加梭织面料组织结构,以增加非梭织面料的装饰效果。传统做法需要把梭织面料裁成小片,然后处理面料边缘毛边,再人工一针一线缝制。此种方法操作方式费时费工且操作复杂不稳定。对于非梭织面料的装饰,亟需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实现在编织面料上增加仿梭织面料的装饰效果,提高面料成衣品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翻针线圈;H、后针床翻针线圈;QF、向前翻针浮线;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S3、第三编织系统;a:第一纱嘴;b:第二纱嘴;c:第三纱嘴;d:第四纱嘴;Y1:第一系统压脚;Y3:第三系统压脚;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第一纱嘴配有a号线;第二纱嘴配有b号线;第三纱嘴配有c号线;第四纱嘴配有d号线;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1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1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
步骤二:根据预设的面料色块大小,重复步骤一若干次,局部编织形成所述色块上无装饰浮线部分;
步骤三:(31)机头从右到左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3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在已编织的Q线圈基础上,S3从左到右以单数记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
步骤四: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c号纱嘴在第一系统压脚Y1作用下,从右向左把c号纱嘴的线在已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编织若干针QF和F;S2、S3在S1从右向左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Q下形成c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
步骤五:(5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
(52)在已经编织Q的基础上,S3从左到右以双数计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形成与步骤三中的Q交叉翻针;
(53)机头空车从右向左运行至针床左侧。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步骤六:
(6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c号纱嘴在第三系统压脚Y3作用下,从左向右把c号纱嘴的线在已经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编制若干针QF和F;
(62)S2、S3在S1从左向右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Q下形成装饰浮线交叉。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循环若干次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形成一个c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色块。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步骤七:
(71)机头从右到左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
(72)S3在已经编织线圈Q的基础上从左到右以单数记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机头空车从左向右运行至针床右侧。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步骤八:
(8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d号纱嘴在第一系统压脚Y1作用下,从右向左把d号纱嘴的线在已经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做编织若干针QF和F;
(82)S2、S3在S1从右向左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Q下形成d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步骤九:
(9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
(92)S3在已经编织线圈Q的基础上从左到右以双数计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形成与步骤七中的Q交叉翻针;
(93)机头空车从右向左运行至针床左侧。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步骤十:
(10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d号纱嘴在第三系统压脚Y3作用下,从左向右把d号纱嘴的线在已经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编制若干针QF和F;
(102)S2、S3在S1从左向右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Q下形成装饰浮线交叉。
作为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循环若干次步骤七、步骤八、步骤九、步骤十形成一个d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色块。
本发明通过采用前针床翻针线圈、后针床翻针线圈、向前翻针浮线和不翻针浮线,利用第一编织系统、第二编织系统和第三编织系统,并通过在不同纱嘴上配置不同颜色的纱线;基于本发明的编织方法,有效的代替传统人工一针一线的操作方式,不需要裁剪处理毛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时间约90%,节约成本约90%;降低了操作难度,确保了色块大小的一致,浮线均匀美观,提高了面料成衣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中字母与针法对应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中执行步骤二获得的编织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中执行步骤四获得的编织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中执行步骤六获得的编织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中执行步骤八获得的编织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中执行步骤十获得的编织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针法示意图;
图8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的成品实物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7,提供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第一纱嘴a配有a号线;第二纱嘴b配有b号线;第三纱嘴c配有c号线;第四纱嘴d配有d号线;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1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一纱嘴a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第二编织系统S2带动第二纱嘴b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1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一纱嘴a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第二编织系统S2带动第二纱嘴b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
步骤二:根据预设的面料色块大小,重复步骤一若干次,参见图2,局部编织形成所述色块上无装饰浮线部分;
步骤三:(31)机头从右到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一纱嘴a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第二编织系统S2带动第二纱嘴b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3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在已编织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基础上,第三编织系统S3从左到右以单数记隔针向后针床做后针床翻针线圈H;
步骤四: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三纱嘴c在第一系统压脚Y1作用下,从右向左把第三纱嘴c的c号线在已编织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后针床翻针线圈H基础上编织若干针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第二编织系统S2、第三编织系统S3在第一编织系统S1从右向左运行中把后针床翻针线圈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前针床翻针线圈Q,并把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下形成c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效果参见图3;
步骤五:(5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一纱嘴a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第二编织系统S2带动第二纱嘴b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
(52)在已经编织前针床翻针线圈Q的基础上,第三编织系统S3从左到右以双数计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后针床翻针线圈H,形成与步骤三中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交叉翻针;
(53)机头空车从右向左运行至针床左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六:
(6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三纱嘴c在第三系统压脚Y3作用下,从左向右把第三纱嘴c的c号线在已经编织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后针床翻针线圈H基础上编制若干针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
(62)第二编织系统S2、第三编织系统S3在第一编织系统S1从左向右运行中把后针床翻针线圈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前针床翻针线圈Q,并把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下形成装饰浮线交叉,执行步骤六后的效果参见图4。
具体的,循环若干次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形成一个c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色块。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七:
(71)机头从右到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一纱嘴a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第二编织系统S2带第二纱嘴b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
(72)第三编织系统S3在已经编织前针床翻针线圈Q的基础上从左到右以单数记隔针向后针床做后针床翻针线圈H;机头空车从左向右运行至针床右侧。
继续执行步骤八:
(8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四纱嘴d在第一系统压脚Y1作用下,从右向左把第四纱嘴d的d号线在已经编织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后针床翻针线圈H基础上编织若干针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
(82)第二编织系统S2、第三编织系统S3在第一编织系统S1从右向左运行中把后针床翻针线圈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前针床翻针线圈Q,并把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下形成d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执行步骤八的效果参见图5。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九:
(9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一纱嘴a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第二编织系统S2带第二纱嘴b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前针床翻针线圈Q;
(92)第三编织系统S3在已经编织前针床翻针线圈Q的基础上从左到右以双数计隔针向后针床做后针床翻针线圈H,形成与步骤七中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交叉翻针;
(93)机头空车从右向左运行至针床左侧。
继续执行包括步骤十:
(10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一编织系统S1带动第四纱嘴d在第三系统压脚Y3作用下,从左向右把第四纱嘴d的d号线在已经编织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后针床翻针线圈H基础上编制若干针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
(102)第二编织系统S2、第三编织系统S3在第一编织系统S1从左向右运行中把后针床翻针线圈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前针床翻针线圈Q,并把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前针床翻针线圈Q下形成装饰浮线交叉。
循环若干次步骤七、步骤八、步骤九、步骤十形成一个d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色块,执行循环后的模拟效果参见图7,实物效果参见图8。
本发明通过采用前针床翻针线圈Q、后针床翻针线圈H、向前翻针浮线QF和不翻针浮线F,利用第一编织系统S1、第二编织系统S2和第三编织系统S3,并通过在不同纱嘴上配置不同颜色的纱线;基于本发明的编织方法,有效的代替传统人工一针一线的操作方式,不需要裁剪处理毛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时间约90%,节约成本约90%;降低了操作难度,确保了色块大小的一致,浮线均匀美观,提高了面料成衣的品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翻针线圈;H、后针床翻针线圈;QF、向前翻针浮线;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S3、第三编织系统;a:第一纱嘴;b:第二纱嘴;c:第三纱嘴;d:第四纱嘴;Y1:第一系统压脚;Y3:第三系统压脚;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一纱嘴配有a号线;第二纱嘴配有b号线;第三纱嘴配有c号线;第四纱嘴配有d号线;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1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1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
步骤二:根据预设的面料色块大小,重复步骤一若干次,局部编织形成所述色块上无装饰浮线部分;
步骤三:(31)机头从右到左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3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在已编织的Q线圈基础上,S3从左到右以单数记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
步骤四: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c号纱嘴在第一系统压脚Y1作用下,从右向左把c号纱嘴的线在已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编织若干针QF和F;S2、S3在S1从右向左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Q下形成c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
步骤五:(5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动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
(52)在已经编织Q的基础上,S3从左到右以双数计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形成与步骤三中的Q交叉翻针;
(53)机头空车从右向左运行至针床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
(6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c号纱嘴在第三系统压脚Y3作用下,从左向右把c号纱嘴的线在已经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编制若干针QF和F;
(62)S2、S3在S1从左向右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Q下形成装饰浮线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若干次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形成一个c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色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七:
(71)机头从右到左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编织若干针Q;
(72)S3在已经编织线圈Q的基础上从左到右以单数记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机头空车从左向右运行至针床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八:
(8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d号纱嘴在第一系统压脚Y1作用下,从右向左把d号纱嘴的线在已经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做编织若干针QF和F;
(82)S2、S3在S1从右向左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Q下形成d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九:
(9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a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S2带b号纱嘴在前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Q;
(92)S3在已经编织线圈Q的基础上从左到右以双数计隔针向后针床做翻针动作H,形成与步骤七中的Q交叉翻针;
(93)机头空车从右向左运行至针床左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十:
(101)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1带动d号纱嘴在第三系统压脚Y3作用下,从左向右把d号纱嘴的线在已经编织的Q、H线圈基础上编制若干针QF和F;
(102)S2、S3在S1从左向右运行中把H翻针到前针床变成Q,并把QF和F在未成圈状态下交叉压在前针床的Q下形成装饰浮线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若干次步骤七、步骤八、步骤九、步骤十形成一个d号纱线颜色的装饰浮线色块。
CN202010249112.6A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49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9112.6A CN111549430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9112.6A CN111549430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9430A true CN111549430A (zh) 2020-08-18
CN111549430B CN111549430B (zh) 2021-09-03

Family

ID=72007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91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49430B (zh) 2020-04-01 2020-04-01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94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9219A2 (en) * 1998-09-25 2000-03-2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Method of knitting inlaid fabric and inlaid fabric knitted by the method
CN108442032A (zh) * 2018-04-24 2018-08-24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门襟装饰性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9402854A (zh) * 2018-12-17 2019-03-01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N110644122A (zh) * 2019-09-26 2020-01-0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9219A2 (en) * 1998-09-25 2000-03-2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imited Method of knitting inlaid fabric and inlaid fabric knitted by the method
CN108442032A (zh) * 2018-04-24 2018-08-24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门襟装饰性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9402854A (zh) * 2018-12-17 2019-03-01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N110644122A (zh) * 2019-09-26 2020-01-03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9430B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2546B (zh) 一种全成型前后变化收针的编织方法及其成型织物
CN111101267B (zh) 一种单面衬纬包覆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11778622A (zh) 仿雕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2481787B (zh)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02517789A (zh) 一种无缝不勾丝的经编连裤袜的织造方法
CN111005137B (zh) 渔丝仿电绣纬编鞋面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754805B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10644121B (zh) 一种改善全成型条纹花样错位的编织方法
CN107761243A (zh) 一种具有双面阴阳缇花效果的经编弹性织物织造方法
CN108866791B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N109610081B (zh) 集针型复合组织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851827B (zh) 双层半月型实芯型边花织带和编织方法及所用钩针组件
CN109652915B (zh)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11549430B (zh) 一种仿梭织面料加装饰性浮线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10863293A (zh) 3d立体贾卡经编织物及其经编机
CN114000251B (zh) 一种全成型侧缝仿手缝装饰线的编织方法及其组织和织物
CN114232188B (zh) 一种全成型竖向流苏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8842285A (zh) 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387637B (zh) 一种经编织物一针拉边工艺
CN111005146B (zh) 一种纱架双贾卡多色飞线织物的制作工艺及其织物
CN109594185B (zh) 针织织片的包边条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RU2341598C1 (ru) Интерлочный трикотаж с продольными цветными полосами
JP2003041465A (ja) 玉虫色の光彩を有する経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