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9402B - 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 - Google Patents

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9402B
CN111549402B CN202010082672.7A CN202010082672A CN111549402B CN 111549402 B CN111549402 B CN 111549402B CN 202010082672 A CN202010082672 A CN 202010082672A CN 111549402 B CN111549402 B CN 111549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w
clothing
region
flat
r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26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9402A (zh
Inventor
C.德拉特瓦
M.科赫
G.施泰因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f und Cie AG
Original Assignee
Graf und Ci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f und Cie AG filed Critical Graf und Cie AG
Publication of CN111549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9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9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9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2Details
    • D01G15/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arding elements, e.g. for facilitating attachment of card clothing
    • D01G15/24Flats or like memb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84Card clothing;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84Card clothing;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1G15/86Card clothing;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flexible non-metallic b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其用于在横向于工作宽度的纤维行进方向上加工纤维的工作宽度。该盖板针布包括:底座,其具有与工作宽度相对应的长度和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的宽度;以及多个针布尖端,其由形小金属丝钩形成,形小金属丝钩刺入穿过底座并且在工作宽度的方向上以间距相邻地定位在行中,其中在工作宽度的方向上设置行偏移,由于行偏移,在连续行中的针布尖端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时不是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以及在两个连续的行之间设置行间距。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设置至少两个连续的区域,其中,每个区域具有至少三行且第一区域的行偏移与第二区域的行偏移不同。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各行之间行间距不同。

Description

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具有用于在横向于工作宽度的纤维行进方向上加工纤维的工作宽度,具有对应于工作宽度的长度和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的宽度的底座,并且具有多个针布尖端,所述针布尖端由U形小金属丝钩形成,所述U形小金属丝钩刺入穿过所述底座并且由具有截面宽度的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具有形成尖端的两个腿并且具有带有背部长度并且连接两个腿的背部。所述腿均具有尖端轴线。所述小金属丝钩相邻地定位在行中并且具有在相对地定位的尖端轴线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背部定位成具有在所述工作宽度的方向上的连接尖端轴线的背部轴线。设置有在所述工作宽度的方向上的行偏移,由于所述行偏移,在连续行中的针布尖端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时不是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以及设置有在两个连续的行之间的行间距。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已知用于在梳理机中分离污物和短纤维的各种装置。下面以棉加工为例描述出现的问题。在棉加工中,在棉纤维被清洁和开松以形成梳理机中的纤维束之后,它们被加工、清洁和平行化。纤维束通过喂入槽供给到刺辊,刺辊将纤维传送到梳理锡林。梳理锡林回转几圈后,纤维被梳理;即纤维是平行的、定向的,并且没有污物残留物和垃圾颗粒。梳理机的功能尤其是分离微小的结(棉结)和具有纤维的壳部(种皮),其在随后的加工中不能再被打开以形成单独的纤维。壳部和棉结导致纱线中的粗和细的位置,这可能导致纱线质量降低,从而降低销售价格。此外,梳理机必须去除灰尘,灰尘以由岩石、沙子、污物和微小纤维构成的灰尘颗粒的形式包含在纤维材料中。为了这种操作,固定或回转盖板形式的所谓盖板与梳理锡林相对地安装。在盖板上设置与存在于梳理锡林上的针布相协作的针布。这种协作导致纤维的清洁和纵向定向。
现在参考图2作为示例简要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梳理操作中的关系:
图2示出了在锡林针布13和回转盖板之间的梳理操作的示意图,该回转盖板具有带多个针布尖端23的盖板针布14。盖板针布14具有宽度G。梳理锡林的旋转方向以及由此由锡林针布13保持的纤维材料15的运动方向由箭头17表示。回转盖板通过回转盖板单元沿方向16移动。当回转盖板的运动16与锡林针布13的运动沿相同的方向进行时,应当注意,锡林针布13比回转盖板以及因此盖板针布14运动得快得多,因此,回转盖板的运动方向16在讨论中并不重要。由锡林针布13拾取的纤维材料15被引导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经过回转盖板或盖板针布14。由于盖板针布14和纤维材料15之间的摩擦,在由锡林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帮助下,单独的纤维最初被捕获在针布尖端23上。这些纤维用作捕获垃圾颗粒和污物残留物(例如,叶部18、灰尘颗粒19、茎部20、壳部21和纤维棉结22)的辅助装置。只有当由拾取的纤维形成足够致密的过滤器时,灰尘颗粒19才能通过盖板被适当地捕获,其中灰尘颗粒19被可靠地捕获在该过滤器中。另一分离位置是回转盖板之间的空间。在该过程中,在回转盖板的足够填充和充分运行时间之后,在回转盖板之间形成纤维桥。此外,空气由于离心力而被推动通过并吸入回转盖板之间。该区域主要在锡林的初始磨合期期间观察到。纤维束和纤维的良好分离的另一点是特定回转盖板的第一边缘。在该区域中,在开清棉机和预梳理区域中尚未开松的剩余纤维束必须在可进行平行化操作之前开松。盖板针布14的填充尤其由盖板针布14的设计确定。同时,纤维材料15的留在锡林针布13中的纤维通过针布尖端23平行于运动方向16定向。梳理操作的目的是一方面清洁纤维材料15,另一方面使各个纤维的位置均衡。
回转盖板基本上实现四个功能:开松纤维束以形成单独的纤维;分离干扰性颗粒;松开纤维棉结;以及使纤维平行和定向。如上所述,由于直到拾取单独纤维之后才发生污物颗粒的分离,因此对于具有很少污染的原材料来说,单独纤维的减少拾取也是必要的。继而,单独纤维的拾取取决于针布相对于彼此的位置和盖板针布的设计。此外,纤维的纵向定向受梳理锡林的针布与回转盖板的针布之间的距离(即,所谓的梳理间隙)显著地影响。
从现有技术已知在梳理机的回转盖板中使用的许多盖板针布。例如,EP0041076A1公开了一种针布顶端的布置,从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该针布顶端相对于彼此略微偏移,使得纤维的狭窄通道保持打开。这种布置的一个缺点是,尽管可以实现高的梳理效果,但是由于狭窄的通道,在盖板的入口处会导致纤维堵塞。EP0143174A2的教导认识到了这一缺点,并试图通过间距的逐渐减小来解决该缺点。所提出的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尽管通道的这种逐渐变窄消除了已知的堵塞,但是它损害了梳理效果。此外,例如CN208235044U公开了具有部分地处于不同地隔开的行中的各种类型的小金属丝钩布置的盖板针布。然而,所引用的文献都陈述了,盖板针布的目的是使纤维平行,并且同时分离垃圾颗粒和打开纤维束。针对盖板针布的纤维的最佳平行化的要求与垃圾颗粒的最佳分离和打开纤维束的附加任务的要求不相容。因此,已知的盖板针布具有在布置中的均匀模式的共同特征,其代表了至少两个理想情况之间的折衷。
WO2018/104836A1试图通过在相邻的回转盖板中使用不同的盖板针布来消除这种缺点。然而,在所提出的方法中,不利的是,根据WO2018/104836A1的公开内容,盖板针布导致被引导经过针布的纤维的高度偏转。这种强烈的偏转导致纤维的损坏,从而在梳理棉条中的短纤维的比例增加,或者在用于高品质的应用的纺纱准备过程中必须出现短纤维的增加分离。
根据现有技术的这种梳理过程具有的缺点在于,纤维的同时清洁和纵向定向代表了对两种工艺的要求的折衷。由于近年来在开清棉机中的棉清洁中的改进以及在棉处理的整个区域中的改进性能,对梳理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由于使用目前可用的高性能梳理机和开清棉机设施的改进,当前加工接受与所实现的污物分离有关的对纤维的过度损坏,并且在回转盖板上、特别是在单独针布尖端上的应力同样增加。例如,在回转盖板中的高污物分离率具有的缺点是,这必须以平衡纤维方向为代价进行;即,大量的良好纤维在针布中被拾取并从梳理加工被去除,因此为了实现高的污物分离率,接受单独纤维的较少程度的平行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允许从纤维材料分离污物残留物、垃圾颗粒和棉结以及大量短纤维,同时使纤维方向高度均衡,而不会导致损坏纤维材料或损失良好的纤维。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新颖盖板针布,该盖板针布具有用于在横向于工作宽度的纤维行进方向上加工纤维的工作宽度,该盖板针布具有对应于工作宽度的长度和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的宽度的底座,并且具有多个针布尖端。所述针布尖端由U形小金属丝钩形成,所述U形小金属丝钩刺入穿过所述底座并且由具有截面宽度的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具有形成尖端的两个腿并且具有带有背部长度并且连接两个腿的背部,所述腿均具有尖端轴线。所述小金属丝钩的金属丝的截面宽度是横向于纤维行进方向测量的。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了各种金属丝截面,最常见的截面列于DIN ISO 4105标准(1984 年4月,card wires)中。对于各种金属丝形状,除了圆形金属丝之外,对于双凸金属丝、卵形金属丝、扇形金属丝或扁平金属丝,规定了在插入状态下沿纤维行进方向位于盖板针布中的截面高度(h),并且还规定了截面宽度(b)。因此,在盖板针布中的插入状态下,截面宽度(b)定位成横向于纤维行进方向,对应于工作宽度的方向。目前最常使用的是其中尖端轴线在金属丝截面的几何重心上延伸的双凸金属丝。
小金属丝钩相邻地成行设置,具有在相对地设置的尖端轴线之间的距离,并且背部设置有在工作宽度的方向上的连接尖端轴线的背部轴线,其中,设置有在工作宽度的方向上的行偏移,由于所述行偏移,在连续行中的针布尖端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时不是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以及设置有在两个连续的行之间的行间距。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设置至少两个连续的区域,其中每个区域具有至少三行,并且第一区域的行偏移不同于第二区域的行偏移。
在至少两个区域中的针布尖端的不同布置允许解决迄今为止已经做出的折衷。针布尖端在两个区域中被不同地布置,使得可以提供适于用于污物和短纤维的平行化以及分离的要求的盖板针布。此外,考虑到纤维包打开过程,其中经由清洁辊实现盖板针布的良好清洁性。由于行偏移(即,在工作宽度方向上连续的行中的两个针布尖端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以在纤维行进方向上为纤维提供更宽或更窄的通道。
此外,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第二区域中的每行和第二区域中的后一行之间的行间距在每种情况下不同于第二区域中的行和第二区域中的前一行之间的行间距。由于行间距从一行到另一行的变化,结合小的行偏移,在纤维行进方向上每单位距离的针布尖端的数量是不均匀的,因此实现了增加的平行化。由于将盖板针布分成不同的区域,在第一区域中提供更均匀密度的针布尖端,在工作宽度上,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产生针布尖端的总体不均匀分布。这导致这样的效果,即,在其通过主梳理区域的途中的单独纤维非常可能以靠近针布尖端的方式经过,从而由于摩擦而实现纤维的平行化。
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行偏移和第二区域的行偏移大于金属丝的截面宽度。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盖板针布使用棉、具有人造纤维(MMF)的混合羊毛或甚至仅使用具有很少污物的MMF朝向机器的高生产输出定向。由于针布尖端之间的间隙较大,仍然会拾取大块异物,以良好的分离和平行化效果实现简单的清洁。相对于一定的工作宽度,针布尖端彼此相距很远,从而在各个针布尖端之间产生比纤维直径更大的通道。因此,仅待加工的纤维的部分与针布尖端接触,从而导致纤维材料中仅部分的纤维具有相同的方向。然而,单独的纤维被针布尖端捕获并用于污物分离。在第二区域中,行偏移相对于第一区域改变,结果,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单独的针布尖端之间的通道宽度在第二区域中与第一区域相比至少不同,在纤维行进方向上跨过两个区域观察,这导致通道的偏移,并且因此导致纤维的平行化。
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行偏移和第二区域的行偏移小于或等于金属丝的截面宽度。在该第二替代性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盖板针布倾向于更强地朝向纤维的平行化定向。相对于一定的工作宽度,针布尖端彼此靠近,从而在各个针布尖端之间产生与纤维直径相比更小的通道。因此,待加工的纤维的更大部分与其中一个针布尖端接触,从而由于更近地隔开的针布尖端而导致纤维材料中所含的大部分纤维具有相同的方向。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行偏移大于金属丝的截面宽度,并且第二区域的行偏移小于或等于金属丝的截面宽度。在第一区域中的针布尖端的布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布置相同。然而,在第二区域中,行偏移与所使用的金属丝的截面宽度相比更小。由于针布尖端之间的通道变窄,这增强了纤维在纤维行进方向上的清洁和平行化。实现了具有最大梳理性能的交错污物分离和盖板针布的最佳清洁性。此外,在用清洁辊清洁盖板针布期间,纤维束可以在第一区域中更好地打开,并且粗的污物颗粒可以在第一区域中更好地被提取,这是因为距离更大,并且因此有更多的空间用于清洁辊的清洁刷毛向下穿透到盖板针布的基部。改善的清洁特性导致在回转盖板的使用寿命期间一致的性能。
在第一区域中,每行相对于后一行的行偏移优选地是相同的。还有利的是,当在第二区域中时,每行相对于后一行的行偏移优选地是相同的。因此,盖板针布在纤维行进方向上分成两个区域,在区域之间没有产生平滑过渡。
在纤维行进方向上看,第二区域中的每行与第二区域中的后一行之间的行间距在每种情况下优选地小于第二区域中的行与第二区域中的前一行之间的行间距。由于行间距的减小,在纤维行进方向上每单位距离的针布尖端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纤维的加工增加。将盖板针布分成不同的区域,在第一区域中设有较低密度的针布尖端,这导致盖板针布为了污物分离而拾取的良好纤维的减少。这也导致这样的效果,即,单独纤维在其通过主梳理区域的途中不会很快堵塞,这也导致更好的效率。盖板针布的效果沿着梳理锡林表面保持相当长的距离。
第一区域在纤维行进方向上的延伸部有利地为第二区域的延伸部的30%至70%。已经示出,第二区域具有至少七行是有利的。在行数较少的情况下,不可能在第二区域内分成子组。还已经示出,通过增加第二区域中的行的数量,可以增强行的效果。
在第二区域中,在每种情况下连续布置的二至四行有利地形成了子组,并且在子组内的连续行之间的行间距从纤维行进方向上观察分别增大或减小,其中具有增大行间距的子组在每种情况下之后是具有减小行间距的子组,或者具有减小行间距的子组在每种情况下之后是具有增大行间距的子组。针布尖端的这种波状布置构造导致上述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当作为在第二区域中形成子组的替代方案,在每种情况下连续布置的两到四行形成行组、在行组内的行间距相同时,产生制造上的优点。
在盖板针布的当前应用中,已经示出,当用于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具有30至48行,其中3至45行属于第一区域时,可以实现最佳梳理。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引入盖板针布中的行的数量由于常规盖板针布的宽度而受到限制。
第一小金属丝钩的尖端轴线与同一行中的后一小金属丝钩的相对地定位的尖端轴线的距离优选地与小金属丝钩的背部的长度相同。这导致针布前端的均匀的设置模式。从制造的观点来看,对于小金属丝钩来说,在尖端轴线之间具有小于3.5 mm的背部长度是有利的。
此外,要求保护一种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其具有根据所述实施方式之一的盖板针布。
附图说明
在下文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附图示出以下内容: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梳理机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在锡林针布和柔性针布之间的梳理操作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主梳理区域中的梳理站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用于解释这些概念的盖板针布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盖板针布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盖板针布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视图X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呈回转盖板梳形式的公知梳理机1的侧视图的示意图。供给到喂入装置2的纤维束作为纤维卷3被刺辊4接收,并被传送到梳理锡林5。刺辊4和梳理锡林5均覆盖有在此未示出的针布金属丝。纤维束在梳理锡林5上被开松、清洁并平行化。该操作通过梳理锡林5和位于梳理锡林5周围的部件的协作而发生。在纤维束被梳理锡林5接收之后,它们被传送通过预梳理区域6、主梳理区域和后梳理区域7到达落纱机辊10。在主梳理区域中,在梳理锡林5上方是具有单独的回转盖板9或盖板条的回转盖板单元8。回转盖板9由回转盖板单元8沿着梳理锡林5的圆周的一部分与梳理锡林5的旋转方向相反地引导。预梳理区域6和后梳理区域7设有固定工作元件。固定工作元件例如由梳理元件、刀片和引导或覆盖元件构成。纤维在梳理锡林5上形成纤维绒织物,该纤维绒织物由落纱机辊10去除,并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由各种辊和引导元件构成的棉条形成单元11中形成为梳理棉条12。然后,该梳理棉条12通过棉条铺设机(未示出)沉积在运输罐中。
图3示出了主梳理区域中的梳理站的示意图,该梳理站具有与梳理锡林5相互作用的回转盖板9。由具有背部24、基部25和紧固到基部25的盖板针布14的盖板条构成的回转盖板9在梳理锡林5的整个工作宽度上延伸。仅部分地示出了梳理锡林5,所述梳理锡林与位于其上的锡林针布13一起沿箭头方向回转。举例来说,盖板针布14通过紧固夹26紧固到回转盖板9的基部25,其中盖板针布14的针布尖端23指向锡林针布13。梳理距离A形成在盖板针布14的针布尖端23与锡林针布13之间。在大多数目前使用的梳理机中,梳理距离A小于0.2毫米。
图4示出了用于解释这些概念的盖板针布14的示意图。示出了具有长度F和宽度G的底座27的细节,形成针布尖端23的小金属丝钩28刺入穿过该底座。小金属丝钩28在长度F的方向上一个接一个地设置成行33,行33在第一行33和后一行之间具有行偏移K。纵向方向对应于被插入到回转盖板中的盖板针布14的工作方向,该工作方向横向于纤维行进方向C。小金属丝钩28以彼此相距距离H的方式插入到行33内。在各个行33之间提供行间距L。
小金属丝钩28由具有截面宽度b的金属丝形成。U形小金属丝钩28具有两个腿29和连接腿29的背部30。两个腿29均在其与背部30相对的端部处形成为针布尖端23。在小金属丝钩28插入到底座27中之后通常通过磨削工艺形成针布尖端23。腿29具有尖端轴线31,并且背部30具有背部轴线32。背部长度E设置为小金属丝钩28的尖端轴线31之间沿背部轴线32方向的距离。
图5以从盖板针布14的背侧示出的视图示出了盖板针布14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使得从底座27突出的各个小金属丝钩28的背部30是可见的。在盖板针布14的不可见的一侧上的背部30的每端上形成针布尖端23。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在盖板针布14的宽度G上,两个区域34和35在具有长度F的盖板针布14的图示截面上被示出。
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彼此连续的多个行36和37位于具有延伸部M的第一区域34中。行36和37具有行间距L1。相邻地位于行36、37中的小金属丝钩28示出了行偏移K1,其中,行偏移K1表示由小金属丝钩28形成的针布尖端的移位。这通过在行37和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跟随的行之间的行偏移K1的指示来说明。
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彼此连续的多个行38、39、40位于具有延伸部N的第二区域35中。行38和39以及行39和40具有行间距L2。相邻地位于行38、39、40中的小金属丝钩28示出了行偏移K2,其中,行偏移K2同样表示由小金属丝钩28形成的针布尖端的移位。第二区域N中的行偏移K2不同于第一区域M中的行偏移K1。此外,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的连续行38、39、40之间的行间距L2减小,如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的。
图6从与图5相同的视角示出了盖板针布14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在盖板针布14的宽度G上,两个区域34和35同样在具有长度F的盖板针布14的所示截面上被示出。
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彼此连续的多个行36和37位于具有延伸部M的第一区域34中。行36和37具有行间距L1。相邻地位于行36、37中的小金属丝钩28示出了行偏移K1,其中,行偏移K1表示由小金属丝钩28形成的针布尖端的移位。这通过在行37和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跟随的行之间的行偏移K1的指示来说明。
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彼此连续的多个行38、39、40位于具有延伸部N的第二区域35中,行38、39和40形成子组42。行38和39具有行间距L2,行39和40具有行间距L3。随后的三行形成第二子组43,其中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第二子组43中的行间距L2或L3与第一子组42中的行间距模式相反。结果,在子组43内具有增大的行间距L2、L3的子组43跟随在具有减小的行间距L2、L3的前一子组42之后。行间距的这种模式在随后的子组中依次颠倒。相邻地位于行38、39、40中的小金属丝钩28示出了行偏移K2,其中,行偏移K2同样表示由小金属丝钩28形成的针布尖端的移位。第二区域N中的行偏移K2不同于第一区域M中的行偏移K1。
图7示出了根据图6的视图X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具有长度F的盖板针布14的细节。刺入穿过底座27的小金属丝钩28在盖板针布14的上侧上在其背部30上可见,并且在盖板针布14的下侧上在其形成针布尖端23的腿29上可见。显而易见的是,在盖板针布14的长度F上针布尖端间距D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各个区域造成的不同的行偏移K所导致的。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出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以及特征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即使这些特征在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被示出和描述。
附图标记列表
1梳理机
2喂入装置
3纤维卷
4刺辊模块
5梳理锡林
6预梳理区域
7后梳理区域
8盖板单元
9回转盖板
10落纱机辊
11棉条形成单元
12梳理棉条
13锡林针布
14盖板针布
15纤维材料
16回转盖板的运动方向
17纤维材料的运动方向
18叶部
19灰尘颗粒
20茎部
21壳部
22纤维棉结
23针布尖端
24背部
25基部
26紧固夹
27底座
28小金属丝钩
29腿
30背部
31尖端轴线
32背部轴线
33小金属丝钩的行
34第一区域
35第二区域
36、37 第一区域内的小金属丝钩的行
38、39、40 第二区域内的小金属丝钩的行
42、43 行的子组
A梳理间隙
B工作宽度
C纤维行进方向
D针布尖端间距
E背部长度
F盖板针布的长度
G盖板针布的宽度
H小金属丝钩的间距
K 行偏移
L 行间距
M第一区域的延伸部
N第二区域的延伸部
b金属丝的截面宽度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梳理机(1)的回转盖板(9)的盖板针布(14),具有用于在横向于工作宽度(B)的纤维行进方向(C)上加工纤维的工作宽度(B),具有对应于工作宽度(B)的长度(F)和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的宽度(G)的底座(27),并且具有多个针布尖端(23),所述针布尖端由U形小金属丝钩(28)形成,所述U形小金属丝钩刺入穿过所述底座(27)并且由具有截面宽度(D)的金属丝制成,所述金属丝具有形成针布尖端(23)的两个腿(29)并且具有带有背部长度(E)并且连接两个腿(29)的背部(30),其中所述腿(29)均具有尖端轴线(31),所述小金属丝钩(28)相邻地定位在行中并且具有在相对地定位的尖端轴线(31)之间的距离(H),并且所述背部(30)定位成具有在所述工作宽度(B)的方向上的连接尖端轴线(31)的背部轴线(32),其中,设置有在所述工作宽度(B)的方向上的行偏移(K1,K2),由于所述行偏移,在连续行中的针布尖端(23)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时不是一个位于另一个后面,以及设置有在两个连续的行之间的行间距(L1,L2,L3),其中,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设置至少两个连续的区域(34,35),其中每个区域具有至少三行,并且第一区域(34)的行偏移(K1)不同于第二区域(35)的行偏移(K2),其特征在于,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第二区域(35)中的每行和第二区域(35)中的后一行之间的行间距(L3)在每种情况下不同于第二区域(35)中的每行和第二区域(35)中的前一行之间的行间距(L2),并且所述第一区域(34)的行偏移(K1)和所述第二区域(35)的行偏移(K2)大于所述金属丝的截面宽度(b),并且在所述第一区域(34)中,从一行到后一行的行偏移(K1)在每种情况下是相同的,并且在所述第二区域(35)中,从一行到后一行的行偏移(K2)在每种情况下是相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34)中,从一行到后一行的行间距(L1)在每种情况下是相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从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所述第二区域(35)中的每行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后一行之间的行间距(L3)在每种情况下小于所述第二区域(35)中的每行与所述第二区域(35)中的前一行之间的行间距(L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34)在所述纤维行进方向(C)上的延伸部(M)是所述第二区域(35)的延伸部(N)的30%至7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具有至少七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35)中,在每种情况下连续布置的两个至四个行形成子组(42,43),并且在纤维行进方向(C)上观察,在子组(42,43)内的连续行之间的行间距分别增大或减小,其中,具有增大的行间距的子组(42)在每种情况下之后是具有减小的行间距的子组(43),或者具有减小的行间距的子组(43)在每种情况下之后是具有增大的行间距的子组(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35)中,在每种情况下连续布置的两个至四个行形成行组,在行组内的行间距是相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针布(14)具有30至48行,其中3至45行属于所述第一区域(3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14),其特征在于,第一小金属丝钩(28)的尖端轴线(31)与同一行中的后一小金属丝钩(28)的相对地定位的尖端轴线(31)的距离(H)与所述小金属丝钩(28)的背部的长度(E)相同。
10.一种用于梳理机(1)的回转盖板(9),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14)。
CN202010082672.7A 2019-02-08 2020-02-07 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 Active CN111549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00155/19 2019-02-08
CH00155/19A CH715824A1 (de) 2019-02-08 2019-02-08 Deckelgarnitur für einen Wanderdeckel einer Kar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9402A CN111549402A (zh) 2020-08-18
CN111549402B true CN111549402B (zh) 2023-11-14

Family

ID=6917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2672.7A Active CN111549402B (zh) 2019-02-08 2020-02-07 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55983A1 (zh)
EP (1) EP3693498B1 (zh)
CN (1) CN111549402B (zh)
CH (1) CH715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7543A1 (en) * 2021-10-23 2023-04-27 The Indian Card Clothing Company Limited A flat top for a carding machin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8580A1 (de) * 1983-05-20 1984-11-22 Aktiebolaget Kardbeslag, Norrköping Kratzenbeschlag
US5067203A (en) * 1989-07-27 1991-11-26 Peter Wolters Ag Card clothing
DE19708261A1 (de) * 1997-02-28 1998-09-03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mit einer Speisewalze und mindestens einem Vorreißer
CN1325463A (zh) * 1998-10-30 2001-12-05 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 特别是用于小滚筒与工作辊的梳针
CN205205327U (zh) * 2015-05-11 2016-05-04 孙鹏子 不等齿密梳理针布
CN10640021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里特机械公司 柔性弯曲部在回转盖板梳理机中的支承件
CN208235044U (zh) * 2018-03-27 2018-12-14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 一种高支纱用活动盖板针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76435A (fr) * 1957-07-11 1959-04-10 Joseph Deiss Ets Chapeau de carde
JPS51127224A (en) * 1975-04-24 1976-11-05 Kanai Hiroyuki Top needle cloth
JPS5264822U (zh) * 1975-10-31 1977-05-13
CH644902A5 (de) * 1980-05-29 1984-08-31 Graf & Co Ag Deckelgarnitur fuer karde.
CH661531A5 (de) * 1983-09-29 1987-07-31 Graf & Co Ag Deckelgarnitur fuer krempelmaschinen.
CN110062826B (zh) 2016-12-05 2022-08-26 拉卡什米梳理机针布Mfg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梳理机的梳理机盖板
CN109023605B (zh) * 2018-08-21 2021-07-02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 梳棉机用盖板针布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8580A1 (de) * 1983-05-20 1984-11-22 Aktiebolaget Kardbeslag, Norrköping Kratzenbeschlag
US5067203A (en) * 1989-07-27 1991-11-26 Peter Wolters Ag Card clothing
DE19708261A1 (de) * 1997-02-28 1998-09-03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mit einer Speisewalze und mindestens einem Vorreißer
CN1325463A (zh) * 1998-10-30 2001-12-05 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 特别是用于小滚筒与工作辊的梳针
CN205205327U (zh) * 2015-05-11 2016-05-04 孙鹏子 不等齿密梳理针布
CN10640021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里特机械公司 柔性弯曲部在回转盖板梳理机中的支承件
CN208235044U (zh) * 2018-03-27 2018-12-14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 一种高支纱用活动盖板针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H715824A1 (de) 2020-08-14
EP3693498B1 (de) 2023-03-22
US20200255983A1 (en) 2020-08-13
CN111549402A (zh) 2020-08-18
EP3693498A1 (de)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084B2 (en) Apparatus on a textile machine for cleaning fibre material, for example of cotton, having a high-speed first or main roller
US8590110B2 (en) Saw-tooth clothing for a textile machine
US7743469B2 (en) Apparatus on a textile machine for cleaning fibre material, for example of cotton, comprising a high-speed first or main roller
CN101273160B (zh) 用于在梳理机的锡林上加工纤维的装置
US8132297B2 (en) Apparatus on a flat card or roller card having a cylinder and at least one doffer
CN101824676B (zh) 一种麻纤维精梳分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49402B (zh) 用于梳理机的回转盖板的盖板针布
CN107532343B (zh) 梳理机和梳毛机的针布
CN207047416U (zh) 可从分梳板除杂的梳棉机
US3470586A (en) Textile carding
CN201381422Y (zh) 胡麻秸秆纤维非织造成网机
US2181535A (en) Production of sliver
US6571428B2 (en) Flat card with multiple feed of fibers in mat
US5365640A (en) Apparatus for sorting fibers
US20030097734A1 (en) Card including an accumulator transfer cylinder,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non-woven web
CN110062826B (zh) 用于梳理机的梳理机盖板
CN210134196U (zh) 一种可减少掉棉的精细梳棉机
US1953386A (en) Combination card clothing and flat wire carding machine
GB2289693A (en) Carding machine with lickers-in and fixed flats for cylinder
US6839941B2 (en) Carding machine and carding method
CN210368035U (zh) 一种梳理机用具有分梳均纤功能的给料装置
Chowdhury Methods of Mounting Saw-Toothed Metallic Wire on The Taker-In and Others Rollers of Carding Machine
US3391430A (en)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high-speed processing and cleaning of fibers
US293741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yarn sliver
CN107142564B (zh) 能够分离杂质的锡林及平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