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8807A -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48807A CN111548807A CN202010363997.2A CN202010363997A CN111548807A CN 111548807 A CN111548807 A CN 111548807A CN 202010363997 A CN202010363997 A CN 202010363997A CN 111548807 A CN111548807 A CN 1115488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furnace
- coal
- coking
- furnace chamber
- c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8
- 238000004939 c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2
- 239000000571 c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197 pyro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819 refractor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2,2,4,4,6,6-hexaphenoxy-1,3,5-triaza-2$l^{5},4$l^{5},6$l^{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e Chemical compound N=1P(OC=2C=CC=CC=2)(OC=2C=CC=CC=2)=NP(OC=2C=CC=CC=2)(OC=2C=CC=CC=2)=NP=1(OC=1C=CC=CC=1)OC1=CC=CC=C1 RNFJDJUURJAIC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063 flame retard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35 dec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35 coal c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643 poly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80 coal 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 gas and coal tar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86 gas 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47/00—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indirect heating, e.g. by external combustion
- C10B47/02—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indirect heating, e.g. by external combustion with stationary charge
- C10B47/12—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s with indirect heating, e.g. by external combustion with stationary charge in which the charge is subjected to mechanical pressures during co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该炼焦装置包括同圆心或平行的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受压力移动的隔板,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隔板、炉顶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加热源。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在未利用外力条件下,通过煤成焦过程中的自身膨胀力作用于相邻加热炉腔中的炼焦煤进而冷态压实或者热态压实,同时增大装煤堆密度,降低焦炭气孔率,对提高焦炭质量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焦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煤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煤焦化实质是煤隔绝空气的干馏过程,煤的热解分为三个阶段,包括(1)150℃时煤的吸热反应,主要是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的过程;(2)在360~550℃的吸热反应,该阶段煤发生解聚、分解生成气体和煤焦油等低分子化合物,该阶段煤种胶质体析出,煤发生膨胀;(3)在750~850℃范围内,发生放热反应,煤热解残留物互相缩聚,生成半焦。从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煤焦化过程中包含了煤的膨胀与收缩,为此利用好煤在膨胀过程中膨胀力和收缩行为,利用煤胶质体析出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作用于煤热解残留物相互缩聚过程,进而提高焦炭密度,减少焦炭结焦过程中的孔隙,进而提高焦炭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利用煤成焦过程中自身膨胀力作用于装煤压实,改善装煤堆密度,减少焦炭气孔率,提高焦炭质量。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圆心或平行的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受压力移动的隔板,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隔板、炉顶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加热源。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腔的横截面为扇形,进而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扇形的加热炉腔组成圆柱状炼焦装置,各加热炉腔内的圆弧形炉壁各自的环面设有供隔板水平移动的导向滑道,隔板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导向滑道相配合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腔的横截面为扇形,进而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扇形的加热炉腔组成圆柱状炼焦装置,各加热炉腔内的内圆弧炉壁外环面设有与对应隔板一边相连接的铰链,隔板另一边设有与对应外圆弧炉壁内环面导向滑道相配合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腔的横截面为矩形,进而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加热炉腔组成长条状炼焦装置,各加热炉腔两炉壁内平面上分别设有供隔板水平移动的导向滑道,隔板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导向滑道相配合的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出焦闸门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扇形,出焦闸门任一圆弧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连接,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出焦闸门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上部后炉壁内的凸起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上呈水平状态,出焦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出焦闸门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铰接轴为轴心做弧形运动;出焦闸门与隔板动作方式为出焦闸门跟随隔板同步运动或相对独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焦闸门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矩形,出焦闸门任一平行于炉壁一边与炉壁下沿通过铰链连接,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出焦闸门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上部后炉壁内的凸起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上呈水平状态,出焦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出焦闸门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铰接轴为轴心做弧形移动;出焦闸门与隔板动作方式为出焦闸门跟随隔板同步运动或相对独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焦闸门为扇形波纹状,出焦闸门圆弧边两端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连接,出焦闸门一侧直边设有隔板插槽,隔板卡在隔板插槽内,出焦闸门与隔板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相邻加热炉腔底部设有扇形底板,扇形底板的弧度≥隔板受所在加热炉腔煤热膨胀压力移动最大弧度,扇形底板两端分别与相邻炉壁下沿固定连接;所述出焦闸门为扇形平板状,出焦闸门紧密贴合在底板下表面并密封,出焦闸门与隔板相对独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焦闸门为矩形波纹状,出焦闸门垂直炉壁的一边设有隔板插槽,隔板卡在隔板插槽内,出焦闸门与隔板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加热炉腔底部设有矩形底板,矩形底板的宽度≥隔板受所在加热炉腔煤热膨胀压力移动最大距离,矩形底板两端分别与两侧炉壁固定连接,所述出焦闸门为矩形平板状,出焦闸门紧密贴合在底板下表面并密封,出焦闸门与隔板相对独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焦闸门下表面设有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支撑波纹状出焦闸门保持展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带动隔板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炉壁包括炉壳、隔热耐火层,所述加热源为电阻加热源或高温气体加热源,加热源分布在隔热耐火层内侧,加热源保护套分布在加热源内侧,加热源保护套环面或侧平面与炉壁的环面或侧平面为同一曲面或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滑道为凹槽型或凸起型,所述移动机构为滑轮、滑块或滑槽,所述隔板两端设有电磁锁,电磁锁通电后可锁紧任一隔板移动机构,进而锁紧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炉顶、隔板、出焦闸门均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炉壁、出焦闸门、炉顶中的一种或多种内部装有加热源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或隔板的一侧或者两侧装有加热源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所述加热源保护套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冷态压实炼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装煤流程:1)第一个加热炉腔的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的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第一个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该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当相邻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时,将相邻加热炉腔的远端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远端隔板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相邻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相邻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隔板恢复原始状态且出焦闸门关闭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关闭该加热炉腔和相邻加热炉腔之间隔板的电磁锁,使隔板处于自由状态按照装煤顺序开启第一加热炉腔的加热源;
2)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第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第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受热膨胀,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受膨胀压力沿导向滑道滑动,进而对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进行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的电磁锁进而固定隔板,此时相邻加热炉腔转换为第一加热炉腔;
3)按照炼焦流程1)和2)依次重复进行炼焦操作,直到所有处于等待炼焦状态的加热炉腔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依次开启相应的出焦闸门,出焦闸门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进行旋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焦炭自由落下;
所述的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是指加热炉腔两侧隔板通过电磁锁固定,出焦闸门关闭的状态;
所述的加热炉腔处于等待炼焦状态是指按照压实顺序与该加热炉腔相邻的上一加热炉腔内已经炼焦膨胀阶段结束,相邻的下一个加热炉腔已经装满炼焦煤状态。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热态压实炼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装煤流程:1)第一个加热炉腔的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的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第一个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该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当相邻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时,将相邻加热炉腔的远端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远端隔板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相邻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相邻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隔板恢复原始状态且出焦闸门关闭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按照装煤顺序开启第一加热炉腔的加热源,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第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
2)在第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相邻加热炉腔加热源,第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发生放热反应,煤热解残留物互相缩聚,生成半焦时,关闭该加热炉腔和相邻加热炉腔之间隔板的电磁锁,使隔板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受相邻加热炉腔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导向滑道向第一加热炉腔滑动,进而对第一加热炉腔内的热态炼焦煤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的电磁锁固定隔板;当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下一相邻加热炉腔加热源,同时关闭下一相邻加热炉腔与相邻炉腔之间的隔板电磁锁,使隔板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下一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受下一相邻加热炉腔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导向滑道向相邻加热炉腔滑动,进而对相邻热炉腔内的热态炼焦煤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位移最大时,开启下一相邻加热炉腔与相邻炉腔之间隔板的电磁锁固定隔板;
3)依次重复炼焦操作,即下一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膨胀压力作用于上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后的收缩阶段,直到所有加热炉腔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依次开启相应的出焦闸门,出焦闸门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进行旋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焦炭自由落下;
所述的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是指加热炉腔两侧隔板通过电磁锁固定,出焦闸门关闭的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在未利用外力条件下,通过煤成焦过程中的自身膨胀力作用于相邻加热炉腔中的炼焦煤进而冷态压实或者热态压实,同时增大装煤堆密度,降低焦炭气孔率,对提高焦炭质量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圆柱状炼焦装置主视图;
图2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圆柱状炼焦装置俯视图;
图3为炉壁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有滑块或者滑轮隔板示意图;
图5为带插槽的扇形出焦闸门示意图;
图6为利用煤热膨胀性带底板压实圆柱状炼焦装置俯视图;
图7为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长条状炼焦装置俯视图;
图8为利用煤热膨胀性带底板压实长条状炼焦装置俯视图;
图9为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长条状炼焦装置(凹槽型滑道)侧视图;
图10为带插槽矩形出焦闸门示意图;
图11为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长条状炼焦装置(凸起型滑道)侧视图;
图12为矩形出焦闸门示意图;
图13为带滑槽隔板示意图。
图中:1、炉顶;2、导向滑道;3、加热源;4、隔热耐火层;5、凸起;6、加热源保护套;7、炉壳;8、出焦闸门;9、装煤口;10、隔板;11、移动机构;12、电磁锁;13、液压支撑杆;14、铰链;15、插槽;1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炼焦配煤方法做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列举这些方式仅出于示例性目的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为了叙述方便,附图中仅以两排炉壁为例,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增加炉壁的数量;附图中压实方向仅给出了单向压实,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双向压实。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为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扇形的加热炉腔组成圆柱状炼焦装置,包括同圆心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侧面受压力移动的隔板10,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8、隔板10、炉顶1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1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9,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电阻加热源3。各加热炉腔内的圆弧形炉壁各自的环面设有供隔板10水平移动的凹槽型导向滑道2,隔板10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凹槽型导向滑道2相配合的滑轮移动机构11。
该装置出焦闸门8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可伸缩的扇形波纹状,出焦闸门8的内圆弧两端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14连接,出焦闸门8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做弧形运动,出焦闸门8一侧直边设有隔板插槽15,隔板10卡在隔板插槽15内,出焦闸门8与隔板10同步运动;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5,出焦闸门8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5上部后,炉壁内的凸起5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5上呈水平状态,出焦闸门8处于关闭状态。出焦闸门8下表面设有液压支撑杆13,液压支撑杆13支撑波纹状出焦闸门8保持展开状态。
炉壁包括炉壳7、隔热耐火层4,炉壁内部装有电阻加热源3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6。隔热耐火层4分布在电阻加热源3相对加热炉腔的外侧,加热源保护套6分布在电阻加热源3相对加热炉腔的内侧,加热源保护套6环面与炉壁的环面为同一曲面。
隔板10两端设有电磁锁12,电磁锁12通电后可锁紧任一隔板滑轮移动机构11,进而锁紧隔板10。
炉顶1、隔板10、加热源保护套6、出焦闸门8均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如图2所示):
装煤流程:1)加热炉腔①的两侧隔板10分别移至原始状态(隔板位于相邻两加热炉腔中间位置所处的状态),将对应的出焦闸门8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5上部后炉壁内凸起5伸出,出焦闸门8落在凸起上呈水平状态,进而关闭出焦闸门8;开启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滑轮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加热炉腔①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该加热炉腔①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将相邻加热炉腔②的远端隔板10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闸门8,开启加热炉腔②远端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隔板滑轮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相邻加热炉腔②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相邻加热炉腔②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依次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隔板恢复原始状态且出焦闸门关闭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以上时,关闭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按照装煤顺序开启加热炉腔①的电阻加热源3;
2)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加热炉腔①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加热炉腔①内炼焦煤受热膨胀,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10受膨胀压力沿凹槽型导向滑道2滑动,进而对相邻加热炉腔②炼焦煤进行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10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10的电磁锁12固定隔板10;
3)按照炼焦流程1)和2)依次重复进行炼焦操作,直到所有处于等待炼焦状态的加热炉腔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1)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依次开启出焦闸门8下部液压支撑杆13,支撑波纹状出焦闸门8保持展开状态,炉壁内凸起5缩回,出焦闸门8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翻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8,焦炭自由落下。
2)待加热炉腔②出焦完成后,关闭加热炉腔①出焦闸门8,与出焦闸门8对应的隔板10卡在出焦闸门的隔板插槽15内,关闭出焦闸门8下部液压支撑杆13,波纹状出焦闸门8带动隔板10恢复至原始状态。
3)按照出焦流程依次重复1)和2)进行出焦操作,直到所有成熟焦炭出完焦为止。
该方法有效实现上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胶质体析出产生的膨胀压力作用于相邻下一加热炉腔内的炼焦煤上,炼焦煤经该装置炼焦处理后的焦炭与传统等尺寸、同加热制度实验装置生产的焦炭相比:装煤密度由0.70kg/m3提高至0.82kg/m3,焦炭质量M40由75%提高至78%,CSR由56%提高至60%。
实施例2:
如图1、3、4、6所示,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为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扇形的加热炉腔组成圆柱状炼焦装置,包括同圆心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侧面受压力移动的隔板10,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8、隔板10、底板16、炉顶1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1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9,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电阻加热源3。各热炉腔内圆弧炉壁外环面设有与对应隔板10一边相连接的铰链14,隔板10另一边设有与对应外圆弧炉壁内环面凹槽型导向滑道2相配合的滑块移动机构11。
该装置出焦闸门8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的扇形平板状,两个相邻加热炉腔底部设有扇形底板16,扇形底板16的弧度≥隔板10受所在加热炉腔煤热膨胀压力移动最大弧度,扇形底板16两端分别与相邻炉壁下沿固定连接,出焦闸门8紧密贴合在扇形底板16下表面并密封,出焦闸门8与隔板10相对独立运动。出焦闸门8的内圆弧两端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14连接,出焦闸门8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做弧形运动;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5,出焦闸门8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5上部后,炉壁内的凸起5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5上呈水平状态,出焦闸门8处于关闭状态。底板16下表面设有液压支撑杆13,液压支撑杆13带动隔板10移动。
炉壁包括炉壳7、隔热耐火层4,炉壁内部装有电阻加热源3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6。隔热耐火层4分布在电阻加热源3相对加热炉腔的外侧,加热源保护套6分布在电阻加热源3相对加热炉腔的内侧,加热源保护套6环面与炉壁的环面为同一曲面。
隔板10两端设有电磁锁12,电磁锁12通电后可锁紧任一隔板滑块移动机构11,进而锁紧隔板10。
炉顶1、隔板10、加热源保护套6、出焦闸门8、底板16均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如图6所示):
装煤流程:1)利用底板16下部液压支撑杆13将加热炉腔①的两侧隔板10分别移至原始状态(隔板位于相邻两加热炉腔中间位置所处的状态),将对应的出焦闸门8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5上部后炉壁内凸起5伸出,出焦闸门8落在凸起上呈水平状态,进而关闭出焦闸门8,开启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滑块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加热炉腔①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该加热炉腔①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将相邻加热炉腔②的远端隔板10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闸门8,开启相邻加热炉腔②远端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隔板滑块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相邻加热炉腔②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相邻加热炉腔②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隔板10恢复原始状态且出焦闸门关闭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以上时,按照装煤顺序开启加热炉腔①的电阻加热源3,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加热炉腔①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
2)在加热炉腔①内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相邻加热炉腔②电阻加热源3,加热炉腔①内炼焦煤发生放热反应,煤热解残留物互相缩聚,生成半焦时,关闭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使隔板10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相邻加热炉腔②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10受相邻加热炉腔②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凹槽型导向滑道2向加热炉腔①滑动,进而对加热炉腔①内的热态炼焦煤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10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10的电磁锁12固定隔板10;当相邻加热炉腔②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下一加热炉腔③电阻加热源3,同时关闭下一加热炉腔③与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的隔板10电磁锁12,使隔板10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下一加热炉腔③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10受下一加热炉腔③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凹槽型导向滑道2向相邻加热炉腔②滑动,进而对相邻加热炉腔②内的热态炼焦煤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10位移最大时,开启下一加热炉腔③与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固定隔板10。
3)依次重复炼焦操作,即下一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膨胀压力作用于上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后的收缩阶段,直到所有加热炉腔炼焦煤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加热炉腔炉①壁内凸起5缩回,出焦闸门8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翻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8,焦炭自由落下。当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完毕后,关闭两加热炉腔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开启加热炉腔①底板下部液压支撑杆13,使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的隔板10恢复至原始状态,进而关闭加热炉腔①出焦闸门8,当下一加热炉腔③出焦完毕后,同样利用液压支撑杆将相邻加热炉腔②和下一加热炉腔③之间隔板10恢复至原始状态,进而关闭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闸门8,依次类推,直到全部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为止。
该方法有效实现下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胶质体析出产生的膨胀压力作用于相邻上一加热炉腔内的互相缩聚的煤热解残留物上,炼焦煤经该装置炼焦处理后的焦炭与传统等尺寸、同加热制度实验装置生产的焦炭相比:焦炭密度由0.90kg/m3提高至0.96kg/m3,焦炭质量M40由76%提高至79%,CSR由56%提高至61%。
实施例3:
如图3、4、7、9、10所示,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为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加热炉腔组成长条状炼焦装置,包括平行的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侧面受压力移动的隔板10,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8、隔板10、炉顶1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1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9,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高温气体加热源3。相邻炉壁各自的内平面设有供隔板10水平移动的凹槽型导向滑道2,隔板10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凹槽型导向滑道2相配合的滑轮移动机构11。
该装置出焦闸门8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可伸缩的矩形波纹状,出焦闸门8平行于炉壁一边与炉壁下沿通过两条铰链14连接,出焦闸门8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做弧形运动,出焦闸门8一侧直边设有隔板插槽15,隔板10卡在隔板插槽15内,出焦闸门8与隔板10同步运动;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5,出焦闸门8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5上部并呈水平状态后,炉壁内的凸起5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5上,出焦闸门8处于关闭状态。出焦闸门下表面设有液压支撑杆13,液压支撑杆13支撑波纹状出焦闸门8保持展开状态。
炉壁包括炉壳7、隔热耐火层4,高温气体加热源3分布在隔热耐火层4内侧,加热源保护套6分布在加热源内侧,加热源保护套6内侧平面与炉壁内侧平面为同一平面。炉壁内部装、炉顶下部装有高温气体加热源3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6。
隔板10两端设有电磁锁12,电磁锁12通电后可锁紧任一隔板滑轮移动机构11,进而锁紧隔板10。
炉顶1、隔板10、加热源保护套6、出焦闸门8均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如图7所示):
装煤流程:1)加热炉腔①的隔板10移至原始状态(隔板位于相邻两加热炉腔中间位置所处的状态),将对应的出焦闸门8旋转至水平位置,炉壁内凸起5伸出,进而关闭出焦闸门8,开启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①隔板滑轮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两侧隔板10;打开加热炉腔①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该加热炉腔①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将相邻加热炉腔②的远端隔板10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闸门8,开启加热炉腔②远端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隔板滑轮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加热炉腔②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依次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恢复原始状态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等待炼焦状态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以上时,,关闭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按照装煤顺序开启加热炉腔①的高温气体加热源3;
2)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加热炉腔①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加热炉腔①内炼焦煤受热膨胀,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10受膨胀压力沿凹槽型导向滑道2滑动,进而对相邻加热炉腔②炼焦煤进行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10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10的电磁锁12固定隔板10;
3)按照炼焦流程1)和2)依次重复进行炼焦操作,直到所有处于等待炼焦状态的加热炉腔炼焦煤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1)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依次开启出焦闸门8下部液压支撑杆13,支撑波纹状出焦闸门8保持展开状态,炉壁内凸起5缩回,出焦闸门8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翻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8,焦炭自由落下。
2)待加热炉腔②出焦完成后,关闭加热炉腔①出焦闸门8,与出焦闸门8对应的隔板10卡在出焦闸门的隔板插槽15内,关闭出焦闸门8下部液压支撑杆13,波纹状出焦闸门8带动隔板10恢复至原始状态。
3)按照出焦流程依次重复1)和2)进行出焦操作,直到所有成熟焦炭出完焦为止。
该方法有效实现上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胶质体析出产生的膨胀压力作用于相邻下一加热炉腔内的炼焦煤上,炼焦煤经该装置炼焦处理后的焦炭与传统等尺寸、同一加热制度实验装置生产的焦炭相比:装煤密度由0.70kg/m3提高至0.78kg/m3,焦炭质量M40由75%提高至77%,CSR由56%提高至59%。
实施例4:
如图3、8、11、12、13所示,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为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加热炉腔组成长条状炼焦装置,包括平行的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侧面受压力移动的隔板10,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8、隔板10、炉顶1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1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9,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高温气体加热源3。相邻炉壁各自的内平面设有供隔板10水平移动的凸起型导向滑道2,隔板10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凸起型导向滑道2相配合的滑槽移动机构11。
该装置出焦闸门8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的矩形平板状,两个相邻加热炉腔底部设有矩形底板16,矩形底板16的宽度≥隔板10受所在加热炉腔煤热膨胀压力移动最大距离,矩形底板16两端分别与相邻炉壁下沿固定连接,出焦闸门8紧密贴合在矩形底板16下表面并密封,出焦闸门8与隔板10相对独立运动。出焦闸门8的平行于炉壁一边两端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14连接,出焦闸门8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做弧形运动;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5,出焦闸门8旋转至水平后炉壁内的凸起5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5上,出焦闸门8处于关闭状态。底板下表面设有液压支撑杆13,液压支撑杆13带动隔板10移动。
炉壁包括炉壳7、隔热耐火层4,高温气体加热源3分布在隔热耐火层4内侧,加热源保护套6分布在加热源内侧,加热源保护套6内侧平面与炉壁内侧平面为同一平面。炉壁内部、炉顶下部和出焦闸门上部装有高温气体加热源3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6。
隔板10两端设有电磁锁12,电磁锁12通电后可锁紧任一隔板滑槽移动机构11,进而锁紧隔板10。
炉顶1、隔板10、加热源保护套6、出焦闸门8、底板16均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如图8所示):
装煤流程:1)利用底板16下部液压支撑杆13将加热炉腔①的两侧隔板10分别移至原始状态(隔板位于相邻两加热炉腔中间位置所处的状态),将对应的出焦闸门8旋转至水平位置,炉壁内凸起5伸出,进而关闭出焦闸门8,开启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的电磁锁12,固定加热炉腔①两侧隔板滑槽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该加热炉腔①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将相邻加热炉腔②的远端隔板10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闸门8,开启相邻加热炉腔②远端隔板的电磁锁12,进而固定加热炉腔隔板滑槽移动机构11进而固定隔板10;打开相邻加热炉腔②炉顶1带密封盖装煤口9,从装煤口9处将相邻加热炉腔②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恢复原始状态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以上时,按照装煤顺序开启加热炉腔①的高温气体加热源3,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加热炉腔①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
2)在加热炉腔①内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相邻加热炉腔②高温气体加热源3,加热炉腔①内炼焦煤发生放热反应,煤热解残留物互相缩聚,生成半焦时,关闭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使隔板10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相邻加热炉腔②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10受相邻加热炉腔②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凸起型导向滑道2向加热炉腔①滑动,进而对加热炉腔①内的半焦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10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10的电磁锁12固定隔板10;当相邻加热炉腔②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下一加热炉腔③高温气体加热源3,同时关闭下一加热炉腔③与相邻炉腔②之间的隔板10电磁锁12,使隔板10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下一加热炉腔③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10受加下一加热炉腔③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凸起型导向滑道2向相邻加热炉腔②滑动,进而对相邻加热炉腔②内的半焦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10位移最大时,开启下一加热炉腔③与相邻炉腔②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固定隔板10。
3)依次重复炼焦操作,即下一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膨胀压力作用于上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后的收缩阶段,直到所有加热炉腔炼焦煤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加热炉腔炉①壁内凸起5缩回,出焦闸门8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以两铰接点组成的相对轴中线为轴翻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8,焦炭自由落下。当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完毕后,关闭两加热炉腔之间隔板10的电磁锁12,开启加热炉腔①底板下部液压支撑杆13,使加热炉腔①和相邻加热炉腔②之间的隔板10恢复至原始状态,进而关闭加热炉腔①出焦闸门8,当下一加热炉腔③出焦完毕后,同样利用液压支撑杆使得相邻加热炉腔②和下一加热炉腔③之间将隔板10恢复至原始状态,进而关闭相邻加热炉腔②出焦闸门8,依次类推,全部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
该方法有效实现下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胶质体析出产生的膨胀压力作用于相邻上一加热炉腔内的互相缩聚的煤热解残留物上,炼焦煤经该装置炼焦处理后的焦炭与传统等尺寸、同一加热制度实验装置生产的焦炭相比:焦炭密度由0.95kg/m3提高至1.01kg/m3,焦炭质量M40由74%提高至78%,CSR由55%提高至68%。
Claims (18)
1.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圆心或平行的炉壁,相邻炉壁之间依次分布有多个受压力移动的隔板,进而将相邻炉壁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加热炉腔,每个加热炉腔由炉壁、出焦闸门、隔板、炉顶所密封,每个加热炉腔对应的炉顶上设有带密封盖的装煤口,每个加热炉腔内设有单独控制的加热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腔的横截面为扇形,进而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扇形的加热炉腔组成圆柱状炼焦装置,各加热炉腔内的圆弧形炉壁各自的环面设有供隔板水平移动的导向滑道,隔板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导向滑道相配合的移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腔的横截面为扇形,进而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扇形的加热炉腔组成圆柱状炼焦装置,各加热炉腔内的内圆弧炉壁外环面设有与对应隔板一边相连接的铰链,隔板另一边设有与对应外圆弧炉壁内环面导向滑道相配合的移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腔的横截面为矩形,进而多个依次分布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加热炉腔组成长条状炼焦装置,各加热炉腔两炉壁内平面上分别设有供隔板水平移动的导向滑道,隔板两边分别设有与对应导向滑道相配合的移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焦闸门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扇形,出焦闸门任一圆弧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连接,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出焦闸门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上部后炉壁内的凸起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上呈水平状态,出焦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出焦闸门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铰接轴为轴心做弧形运动;出焦闸门与隔板动作方式为出焦闸门跟随隔板同步运动或相对独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焦闸门的形状是与对应加热炉腔横截面相适应的矩形,出焦闸门任一平行于炉壁一边与炉壁下沿通过铰链连接,加热炉腔炉壁内侧下沿设有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凸起,出焦闸门旋转至与之对应加热炉腔炉壁凸起上部后炉壁内的凸起伸出,出焦闸门落在凸起上呈水平状态,出焦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出焦闸门在打开与关闭过程中以铰接轴为轴心做弧形移动;出焦闸门与隔板动作方式为出焦闸门跟随隔板同步运动或相对独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焦闸门为扇形波纹状,出焦闸门圆弧边两端点与对应炉壁下沿通过铰链连接,出焦闸门一侧直边设有隔板插槽,隔板卡在隔板插槽内,出焦闸门与隔板同步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邻加热炉腔底部设有扇形底板,扇形底板的弧度≥隔板受所在加热炉腔煤热膨胀压力移动最大弧度,扇形底板两端分别与相邻炉壁下沿固定连接;所述出焦闸门为扇形平板状,出焦闸门紧密贴合在底板下表面并密封,出焦闸门与隔板相对独立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焦闸门为矩形波纹状,出焦闸门垂直炉壁的一边设有隔板插槽,隔板卡在隔板插槽内,出焦闸门与隔板同步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加热炉腔底部设有矩形底板,矩形底板的宽度≥隔板受所在加热炉腔煤热膨胀压力移动最大距离,矩形底板两端分别与两侧炉壁固定连接,所述出焦闸门为矩形平板状,出焦闸门紧密贴合在底板下表面并密封,出焦闸门与隔板相对独立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出焦闸门下表面设有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支撑波纹状出焦闸门保持展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液压支撑杆,液压支撑杆带动隔板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壁包括炉壳、隔热耐火层,所述加热源为电阻加热源或高温气体加热源,加热源分布在隔热耐火层内侧,加热源保护套分布在加热源内侧,加热源保护套环面或侧平面与炉壁的环面或侧平面为同一曲面或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滑道为凹槽型或凸起型,所述移动机构为滑轮、滑块或滑槽,所述隔板两端设有电磁锁,电磁锁通电后可锁紧任一隔板移动机构,进而锁紧隔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顶、隔板、出焦闸门均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其特征在于炉壁、出焦闸门、炉顶中的一种或多种内部装有加热源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或隔板的一侧或者两侧装有加热源及相应的加热源保护套,所述加热源保护套为耐高温抗压耐火材料。
17.一种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装煤流程:1)第一个加热炉腔的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的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第一个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该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当相邻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时,将相邻加热炉腔的远端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远端隔板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相邻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相邻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隔板恢复原始状态且出焦闸门关闭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关闭该加热炉腔和相邻加热炉腔之间隔板的电磁锁,使隔板处于自由状态按照装煤顺序开启第一加热炉腔的加热源;
2)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第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第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受热膨胀,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受膨胀压力沿导向滑道滑动,进而对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进行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的电磁锁进而固定隔板,此时相邻加热炉腔转换为第一加热炉腔;
3)按照炼焦流程1)和2)依次重复进行炼焦操作,直到所有处于等待炼焦状态的加热炉腔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依次开启相应的出焦闸门,出焦闸门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进行旋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焦炭自由落下;
所述的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是指加热炉腔两侧隔板通过电磁锁固定,出焦闸门关闭的状态;
所述的加热炉腔处于等待炼焦状态是指按照压实顺序与该加热炉腔相邻的上一加热炉腔内已经炼焦膨胀阶段结束,相邻的下一个加热炉腔已经装满炼焦煤状态。
18.一种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煤、炼焦、出焦三个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装煤流程:1)第一个加热炉腔的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的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两侧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第一个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该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2)当相邻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时,将相邻加热炉腔的远端隔板移至原始状态,关闭相邻加热炉腔出焦闸门,开启该加热炉腔远端隔板电磁锁,固定加热炉腔隔板移动机构进而固定隔板;打开相邻加热炉腔炉顶带密封盖装煤口,从装煤口处将相邻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关闭装煤口密封盖;
3)按照装煤流程2)重复进行装煤操作,直到所有隔板恢复原始状态且出焦闸门关闭的加热炉腔装满炼焦煤为止;
炼焦流程:1)当装煤流程中处于完成装煤的加热炉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按照装煤顺序开启第一加热炉腔的加热源,按照炼焦加热制度对第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进行隔绝空气加热;
2)在第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相邻加热炉腔加热源,第一加热炉腔内炼焦煤发生放热反应,煤热解残留物互相缩聚,生成半焦时,关闭该加热炉腔和相邻加热炉腔之间隔板的电磁锁,使隔板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受相邻加热炉腔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导向滑道向第一加热炉腔滑动,进而对第一加热炉腔内的热态炼焦煤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位移最大时,开启该隔板的电磁锁固定隔板;当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析出水分和脱除吸附气体之后,未发生膨胀之前,开启下一相邻加热炉腔加热源,同时关闭下一相邻加热炉腔与相邻炉腔之间的隔板电磁锁,使隔板处于自由状态,进一步下一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炼焦煤膨胀,两加热炉腔之间处于自由状态的隔板受下一相邻加热炉腔内炼焦煤产生的膨胀压力沿导向滑道向相邻加热炉腔滑动,进而对相邻热炉腔内的热态炼焦煤进行热态压实,当受炼焦煤膨胀压力的隔板位移最大时,开启下一相邻加热炉腔与相邻炉腔之间隔板的电磁锁固定隔板;
3)依次重复炼焦操作,即下一相邻加热炉腔炼焦煤膨胀压力作用于上一加热炉腔炼焦煤胶质体析出后的收缩阶段,直到所有加热炉腔焦炭成熟为止;
出焦流程:按照加热炉腔焦炭成熟的顺序,依次开启相应的出焦闸门,出焦闸门在自身和焦炭重力作用下进行旋转,进而打开出焦闸门,焦炭自由落下;
所述的加热炉腔处于等待装煤状态是指加热炉腔两侧隔板通过电磁锁固定,出焦闸门关闭的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3997.2A CN111548807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63997.2A CN111548807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48807A true CN111548807A (zh) | 2020-08-18 |
CN111548807B CN111548807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72002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63997.2A Active CN111548807B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4880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7080A (zh) * | 2021-01-22 | 2021-06-01 |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焦炭、炼焦方法及其应用 |
CN113265262A (zh) * | 2021-05-18 | 2021-08-17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使用铸铁球作为压荷材料的捣固炼焦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03070A (ja) * | 1999-04-21 | 2000-10-31 | Nippon Steel Corp | コークス炉の操業方法 |
JP2010100813A (ja) * | 2008-10-27 | 2010-05-06 | Kinki Univ |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 |
CN101792676A (zh) * | 2010-04-12 | 2010-08-04 | 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滑床隧道式炼焦炉及其使用方法 |
CN102597171A (zh) * | 2009-10-26 | 2012-07-18 | 奥图泰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适用于炼焦的煤饼的设备 |
CN202881174U (zh) * | 2012-09-19 | 2013-04-17 | 辽宁科技大学 | 一种40 kg可测量炼焦煤膨胀压力的试验焦炉 |
CN203461999U (zh) * | 2013-07-12 | 2014-03-05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高效试验焦炉 |
CN104777057A (zh) * | 2015-03-24 | 2015-07-1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超临界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驱替模拟试验装置 |
CN205188203U (zh) * | 2015-11-03 | 2016-04-27 | 江苏诺明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 |
CN105802649A (zh) * | 2016-05-04 | 2016-07-27 |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挥发分低膨胀高收缩炼焦煤配用方法 |
CN106381157A (zh) * | 2016-09-20 | 2017-02-08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焦炉装煤堆密度的压实装置及方法 |
CN209113813U (zh) * | 2018-10-17 | 2019-07-16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捣固焦炉炉墙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10363997.2A patent/CN1115488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03070A (ja) * | 1999-04-21 | 2000-10-31 | Nippon Steel Corp | コークス炉の操業方法 |
JP2010100813A (ja) * | 2008-10-27 | 2010-05-06 | Kinki Univ | バイオコークス製造装置 |
CN102597171A (zh) * | 2009-10-26 | 2012-07-18 | 奥图泰有限公司 | 用于生产适用于炼焦的煤饼的设备 |
CN101792676A (zh) * | 2010-04-12 | 2010-08-04 | 贵州桑立洁净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滑床隧道式炼焦炉及其使用方法 |
CN202881174U (zh) * | 2012-09-19 | 2013-04-17 | 辽宁科技大学 | 一种40 kg可测量炼焦煤膨胀压力的试验焦炉 |
CN203461999U (zh) * | 2013-07-12 | 2014-03-05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一种高效试验焦炉 |
CN104777057A (zh) * | 2015-03-24 | 2015-07-15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超临界co2注入与煤层气强化驱替模拟试验装置 |
CN205188203U (zh) * | 2015-11-03 | 2016-04-27 | 江苏诺明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干熄焦装置环形风道内墙 |
CN105802649A (zh) * | 2016-05-04 | 2016-07-27 |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挥发分低膨胀高收缩炼焦煤配用方法 |
CN106381157A (zh) * | 2016-09-20 | 2017-02-08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焦炉装煤堆密度的压实装置及方法 |
CN209113813U (zh) * | 2018-10-17 | 2019-07-16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捣固焦炉炉墙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7080A (zh) * | 2021-01-22 | 2021-06-01 |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焦炭、炼焦方法及其应用 |
CN113265262A (zh) * | 2021-05-18 | 2021-08-17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使用铸铁球作为压荷材料的捣固炼焦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48807B (zh) | 2021-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48807B (zh) | 一种利用煤热膨胀性压实炼焦装置及方法 | |
CA2749982C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omass fractioning | |
US3009863A (en) | Methods for thermally processing carbon articles | |
CN101463257B (zh) | 隧道式热解气化装置及热解气化方法 | |
US4282066A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coking coal using microwave radiation | |
KR102223814B1 (ko) | 연속식 열분해장치 | |
CN205980828U (zh) | 一种下炉体可上下移动的干馏装置 | |
CN105861103A (zh) | 一种冷却热耦合的煤提质方法 | |
CA1093496A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carbonaceous material | |
US2240575A (en) | Apparatus for coking coal | |
CN205974354U (zh) | 一种两段式高温干馏炉 | |
KR100987810B1 (ko) | 코크스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 |
CN1185324C (zh) | 一种连续分级焦化焦炉 | |
US2072392A (en) | Vertical retort for the carbonization of coal and the like | |
CN215404014U (zh) | 一种换热式环保型焦炉 | |
US1916331A (en) | Coking apparatus | |
CN113717737B (zh) | 一种焦油蒸馏辅助取物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7072718U (zh) | 竹木加工用碳化装置 | |
US4284477A (en) | Coking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oke | |
US4249996A (en) | Electrically heated by-product coke oven | |
US261893A (en) | wurtz | |
CN104789271B (zh) | 粉料低温干馏气化装置 | |
GB689616A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carbonised fuel from carbonaceous materi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1409893A (en) | Cracking solvent naphtha | |
US976935A (en) | Coke-oven and door theref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