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3009B -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3009B
CN111543009B CN201880084302.8A CN201880084302A CN111543009B CN 111543009 B CN111543009 B CN 111543009B CN 201880084302 A CN201880084302 A CN 201880084302A CN 111543009 B CN111543009 B CN 111543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ing
sequences
data
sequence
spreading seq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43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43009A (zh
Inventor
牟勤
刘柳
刘文佳
侯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43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3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43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30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2001/6904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code ho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其中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扩频通信方法包括: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具体涉及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背景技术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信息处理改善传输性能的技术,其特点是传输数据所用的带宽远大于数据本身所占用的带宽。扩频通信技术在发送端以扩频序列对数据进行扩频,在接收端则根据同样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以恢复所传输的数据。扩频通信技术能够利用宽频谱获得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传输速率,并且由于在相同频带上通过使用不同的扩频序列可以承载不同用户设备的数据,因此扩频通信技术也提高了频带的复用率。
5G的非正交多址技术(NOMA)能够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发送,其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并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SIC)实现正确解调。NOMA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但同一子信道则是多个用户设备共享的,同一子信道上不同用户设备之间实现非正交传输。在一般情况下,基站针对同一子信道上的不同用户设备分配不同的扩频序列,以使得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扩频后的数据尽量正交化。然而,为了减少信令开销,将引入基于无基站调度(RACH-less)的资源分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取代由基站分配扩频序列,往往需要用户设备在预先配置的扩频序列集合中自行选择扩频序列以进行扩频。此时,若同一子信道上的两个及以上用户设备选择了相同的扩频序列,其传输的数据之间就会产生持续的冲突和干扰,从而不利于基站对于数据的正确解扩。
因此,需要一种尽量减少多个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干扰的扩频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通信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扩频通信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中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所述扩频序列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选择单元,配置为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扩频单元,配置为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发送单元,配置为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中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所述扩频序列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解扩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
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方面的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能够使得用户设备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从而可以尽量减少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冲突和干扰,有利于基站对所接收到的扩频数据的正确接收和解扩,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误块率,提高了数据解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扩频序列集合的示例;
图3示出用户设备对所发送的数据进行扩频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多个UE分别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对数据进行扩频和发送的示例;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扩频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扩频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UE的结构框图;
图1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设备或基站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扩频通信方法和相应的用户设备和基站。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场景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站BS能够分别与两个用户设备UE1和UE2产生无线连接,UE1和UE2可将数据分别发送给基站。可选地,UE1和UE2也可以将经扩频的数据分别发送给基站。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以直接给UE1和UE2分别配置扩频序列,并通过信令传输给基站。而在另一个示例中,为了尽量节省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信令传输,可以配置扩频序列集合,使得在进行扩频通信时,UE1和UE2从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选择扩频序列以进行扩频。该扩频序列集合可以包括多个扩频序列,每个扩频序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元素。扩频序列集合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扩频序列集合可以预先配置在基站和UE中,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且通过各种信令通知给UE。该集合可以由基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也可以是3GPP标准中记载的集合。图1所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的场景中,基站可以与任意个用户设备产生连接,并进行信令和数据传输。
图2示出了扩频序列集合的示例。如图2所示,扩频序列集合S可以包括6个扩频序列,分别为S1、S2、S3、S4、S5、S6,每个扩频序列可以分别包括4个元素。图3示出用户设备对所发送的数据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户设备UE1可以选择扩频序列S1进行扩频,其中,针对UE1数据的三个码元,UE1将同一个扩频序列S1分别应用到这三个码元进行扩频,从而形成包含三个扩频码元的经扩频的数据,每个扩频码元包括4个码元。UE1可以将经扩频的数据发送给基站,以使基站对数据进行接收并解扩,具体地,基站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S中选择与UE1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相同的扩频序列S1对UE1所发送的扩频数据进行解扩。在实际操作中,基站可以针对扩频数据中的每个扩频码元采用同样的扩频序列S1进行解扩。
但是,当不同的用户设备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选用了相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并且对于UE的所有码元都使用同一个扩频序列进行扩频时,这些用户设备的扩频数据之间将直接产生持续的干扰,并导致基站解扩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图4示出了多个UE分别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对数据进行扩频和发送的示例。根据图4可以看出,当UE1-UE4均在具有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中进行选择时,假设UE1选择扩频序列S1,UE2选择扩频序列S2,而UE3和UE4则选择了同样的扩频序列S3进行扩频。在这种情况下,UE1、UE2经扩频的数据分别与其他UE的经扩频的数据不会产生太多干扰。而UE3和UE4的经扩频的数据之间则会由于同样的扩频序列产生持续的不可消除的干扰,从而可能导致基站接收数据后解扩失败,无法得到正确的UE3和UE4发送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扩频通信方法,其可以尽量减少多个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干扰。
首先,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扩频通信方法。图5示出该扩频通信方法500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1中,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
在本步骤中,UE可以分别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不同码元选择各自的扩频序列,以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UE的经扩频的数据的持续相互干扰。具体地,可以选择至少两个不同的扩频序列使得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如上所述,扩频序列集合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预先配置在基站和UE中,也可以由基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并且通过各种信令通知给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扩频序列集合发送给UE。
具体地,在第一实现方式中,UE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随机选择扩频序列。在这种情况下,UE针对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至少两个码元均分别随机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所述至少两个码元之间的扩频序列不同。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中,UE1-UE4均可以针对其数据的不同码元分别选择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例如,作为随机选择的结果,UE1可以针对其第一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1进行扩频,而针对第二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2进行扩频,以此类推。此外,UE2可以针对第一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2进行扩频,而针对第二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3进行扩频。由此,各个UE的各个码元所用的扩频序列是随机选择的。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之前所提及的如图4所示的UE3和UE4经扩频的数据之间的持续干扰,而将例如UE4的数据中各个不同扩频码元的干扰分散到不同的用户设备之间。根据图6可以看出,即使UE4的第一码元与UE1的第一码元选择了相同的扩频序列,从而在其扩频码元之间产生干扰,但是由于UE1的第二码元随机选择了扩频序列S3,UE4的第二码元则随机选择了扩频序列S3因此,UE1和UE4的第二扩频码元之间不再干扰。相反,UE4的第二扩频码元则改为与UE2之间产生干扰,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之间的干扰随机化,以利于基站端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扩。
在第二实现方式中,UE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首先选择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其中第一码元可以为此UE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个码元,也可以为其任意指定的一个码元;然后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其第二码元的第二扩频序列,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例如,所述跳跃数可以表示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编号之间的偏移。具体地,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可以由UE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跳跃数也可以由UE在跳跃数集合中随机选择。其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跳跃数集合发送给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当UE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跳跃数时,可以据此确定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二扩频序列。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跳跃数所指示的第一扩频序列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偏移来确定第二扩频序列,即将第一扩频序列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位置进行跳跃数所指示的偏移,将扩频序列集合中位于偏移后的位置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此外,可选地,第一码元和第二码元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码元,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码元,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UE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针对第二码元的第二扩频序列之后,还可以以与第二码元类似的方式,继续针对第三码元至第N码元确定对其进行扩频的第三扩频序列至第N扩频序列。例如,UE可以利用第二扩频序列和之前所选择的跳跃数继续确定针对第三码元的第三扩频序列,并以此类推,直至确定针对第N码元的第N扩频序列。可选地,当第一扩频序列为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i个扩频序列,跳跃数选定为f,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的总数为M个时,第N码元的第N扩频序列可以表示为例如第((i+(N-1)×f)mod M+1)个扩频序列。以上描述仅为示例,UE针对不同码元所采用的跳跃数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第二码元选择第二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可以为1,而针对第三码元选择第三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则可以为3,在此不做限制。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及包括跳跃数1和3的跳跃数集合中,UE1-UE4均可以选择各自的跳跃数,且针对其第一码元选择各自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例如,UE1所选择的跳跃数为1,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1;UE2所选择的跳跃数为1,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2;UE3所选择的跳跃数为1,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3;UE4所选择的跳跃数为3,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1。在这种情况下,UE1-UE4经扩频的数据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虽然UE1和UE4针对其第一码元均选择了相同的第一扩频序列S1,但由于UE1和UE4所选择的跳跃数不同,因此第二码元无干扰,由此,能够尽量避免二者经扩频的数据之间的持续干扰,而实现了不同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之间的干扰随机化,以利于基站端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扩。
在第三实现方式中,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可以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可选地,这些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这一前提下,UE可以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并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的多个码元进行扩频。
具体地,UE可以首先针对与所述扩频序列集合的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相同的码元,利用扩频序列组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进行扩频,然后以此类推,对其要发送数据中的每个码元均进行扩频。例如,当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4个扩频序列时,UE可以以4个码元为单位,分别利用其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扩频,直至对所有码元均完成扩频。当然,在UE利用其选择的某个扩频序列组对数据中的部分码元进行扩频之后,其可以继续利用相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进行扩频,也可以重新选择不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进行扩频。具体的扩频序列组选择方式和扩频方式在此均不作限制。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共包含至少5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3个扩频序列,UE1-UE4将在这些扩频序列组中进行选择并对数据扩频。具体地,UE1选择了扩频序列组1,并利用其中的扩频序列S1、S2和S3分别对其数据中的第一码元-第三码元进行扩频,随后,UE1继续利用了扩频序列组1对其数据中的其他码元三个一组进行扩频,并得到最终的扩频数据。UE2-UE4采用了相类似的方式,分别选择了扩频序列组2、扩频序列组3和扩频序列组4进行扩频。可以看出,这种扩频方式能够尽量避免不同UE间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干扰,实现了干扰的随机化,有利于基站端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扩。
可选地,在第三实现方式的基础上,UE还可以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针对其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其中第一码元组可以为此UE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个码元组,也可以为其任意指定的一个码元组,可选地,第一码元组中所包含的码元的个数可以与扩频序列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组所包含的扩频序列的个数相同;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其第二码元组的第二扩频序列组,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具体地,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可以由UE在预先配置好的扩频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跳跃数也可以由UE在跳跃数集合中随机选择。其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当UE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时,可以据此确定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二扩频序列组。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跳跃数所指示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偏移来确定第二扩频序列组,即将第一扩频序列组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位置进行跳跃数所指示的偏移,将扩频序列集合中位于偏移后的位置的扩频序列组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组。此外,可选地,第一码元组和第二码元组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码元组,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码元组,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UE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针对第二码元组的第二扩频序列组之后,还可以以与第二码元组类似的方式,继续针对第三码元组以至第N码元组确定对其进行扩频的第三扩频序列组至第N扩频序列组。例如,UE可以利用第二扩频序列组和之前所选择的跳跃数继续确定针对第三码元组的第三扩频序列组,并以此类推,直至确定针对第N码元组的第N扩频序列组。另外,UE针对不同码元组所采用的跳跃数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第二码元组选择第二扩频序列组的跳跃数可以为1,而针对第三码元组选择第三扩频序列组的跳跃数则可以为2,在此不做限制。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UE进行扩频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9,UE1可以选择第一扩频序列组为扩频序列组S1,并选择跳跃数为1,在此基础上,UE1针对包含三个码元的第一码元组,可以利用扩频序列组S1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进行扩频,随后,针对与第一码元组相邻的第二码元组,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跳跃数利用扩频序列组S2进行扩频,并以此类推。图9中针对UE要发送数据的扩频方式仅为示例,可以利用任意选择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选择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在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S502中,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
在本步骤中,如上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当针对要发送数据中的不同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时,可以利用各个码元所对应的不同的扩频序列分别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如上述第三方式所述,当针对要发送数据中的各个码元以码元组为单位选择扩频序列组时,可以分别利用所述扩频序列组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对所述码元组中的每个相应的码元进行扩频。
在步骤S503中,UE向基站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扩频通信方法,能够使得用户设备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从而可以尽量减少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冲突和干扰,有利于基站对所接收到的扩频数据的正确接收和解扩,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误块率,提高了数据解码的准确性。
下面,参照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基站执行的扩频通信方法。图10示出该扩频通信方法1000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在步骤S1001中,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中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所述扩频序列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
在本步骤中,基站所接收的UE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中的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以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UE的经扩频的数据的持续相互干扰。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预先配置在基站和UE中,也可以由基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并且通过各种信令通知给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扩频序列集合发送给UE。
在步骤S1002中,基站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
具体地,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实现方式对应地,UE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随机选择扩频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例如,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示意图中,UE1-UE4针对其数据的不同码元分别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相应地,基站在接收到UE1-UE4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依次使用扩频序列S1、S2、S3和S4对UE1-UE4中的每个扩频码元分别尝试进行解扩,直到能够对数据进行成功解扩为止。例如,当UE1针对第三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3进行扩频并发送给基站后,基站针对相应的第三扩频码元,可以依次尝试使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S1、S2、S3进行解扩,当使用扩频序列S3进行解扩时,发现可以成功解扩并得到扩频前的数据,则解扩过程终止。当然,在具体解扩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基站遍历过所有的扩频序列之后均无法成功解扩的情况,此时在基站遍历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所有扩频序列之后即停止对此码元进行解扩。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实现方式对应地,UE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利用所选择的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跳跃数进行扩频。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例如,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可以针对所述数据的第一扩频码元,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随后基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确定扩频序列,并对所述数据的第二扩频码元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确定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例如,所述跳跃数可以表示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编号之间的偏移。在这一示例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跳跃数集合发送给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此外,可选地,第一扩频码元和第二扩频码元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扩频码元,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扩频码元,在此不做限制。
以此类推,基站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跳跃数和第二扩频序列继续对第三扩频码元-第N扩频码元进行解扩。可选地,当第一扩频序列为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i个扩频序列,跳跃数选定为f,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的总数为M个时,第N扩频码元的第N扩频序列可以表示为第((i+(N-1)×f)mod M+1)个扩频序列。以上描述仅为示例,UE针对不同扩频码元所采用的跳跃数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第二码元选择第二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可以为1,而针对第三码元选择第三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则可以为3,在此不做限制。
例如,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示意图中,UE1-UE4针对其数据的不同码元分别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及包括跳跃数1和3的跳跃数集合中,选择各自的跳跃数和第一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相应地,基站在接收到UE1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依次使用扩频序列S1、S2、S3和S4对UE1中的第一扩频码元分别进行解扩,直到能够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例如扩频序列S1)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随后,针对UE1中与其第一扩频码元相邻的第二扩频码元,基站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1、3确定扩频序列,例如,使用跳跃数1可以确定扩频序列为S2,针对跳跃数3可以确定扩频序列S4,以分别使用扩频序列S2、S4对第二扩频码元进行解扩。当利用扩频序列S2能够成功解扩时,基站确定扩频序列S2为第二扩频序列,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1确定为针对UE1的跳跃数。以此类推,基站可以继续对UE1的其他扩频码元以及其他UE分别进行解扩,以获得解扩后的数据。
在第二实现方式的另一种示例中,基站可以基于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对数据进行解扩。例如,基站可以遍历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所组成的组合,以对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扩频码元分别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三实现方式对应地,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可以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可选地,这些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这一前提下,UE可以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并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的多个码元进行扩频。
相应地,基站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可以包括: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具体地,基站可以首先针对与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相同的码元组成的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然后以此类推,以对所接收数据中的所有码元组均进行解扩。例如,当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4个扩频序列时,基站可以对所接收的数据以4个扩频码元为单位,分别利用其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尝试进行解扩。当然,在基站对数据中的部分码元完成解扩之后,其可以利用相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组继续进行解扩,也可以重新使用不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组进行解扩。具体的扩频序列组选择方式和解扩方式在此均不作限制。
例如,在图8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示意图中,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共包含至少5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3个扩频序列,UE1-UE4在这些扩频序列组中进行选择并对数据扩频。相应地,基站在接收到UE1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依次使用扩频序列组1、2、3、4和5对UE1中包含三个扩频码元的码元组分别进行解扩,直到能够成功解扩为止。在解扩之后,针对另外的包含三个扩频码元的码元组,基站也可以利用刚才相同或不同的扩频序列组尝试进行解扩。
可选地,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三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示例中,UE还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利用所选择的针对其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进行扩频,其中第一码元组可以为此UE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个码元组,也可以为其任意指定的一个码元组,可选地,第一码元组中所包含的码元的个数可以与扩频序列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组所包含的扩频序列的个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例如,基站可以针对所述数据的第一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组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组;随后基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组,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确定扩频序列组,并对所述数据的第二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组,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确定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在这一示例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此外,可选地,第一扩频码元组和第二扩频码元组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扩频码元组,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扩频码元组,在此不做限制。以此类推,基站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跳跃数和第二扩频序列组继续对第三扩频码元组-第N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
例如,在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另一示意图中,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UE1选择第一扩频序列组为扩频序列组S1,并选择跳跃数为1。由此,UE1针对包含三个码元的第一码元组,可以利用扩频序列组S1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进行扩频,随后,针对与第一码元组相邻的第二码元组,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跳跃数利用扩频序列组S2进行扩频,并以此类推。相应地,基站在接收到UE1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依次使用扩频序列组1、2、3、4和5对UE1中的第一扩频码元组分别进行解扩,直到能够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组(例如扩频序列组1)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组。随后,针对UE1中与其第一扩频码元组相邻的第二扩频码元组,基站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1、3确定扩频序列组,例如,使用跳跃数1可以确定扩频序列组为2,针对跳跃数3可以确定扩频序列组为4,以分别使用扩频序列组2、4对第二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当利用扩频序列组2能够成功解扩时,基站确定扩频序列组2为第二扩频序列组,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1确定为针对UE1的跳跃数。以此类推,基站可以继续对UE1的其他扩频码元组以及其他UE分别进行解扩,以获得解扩后的数据。
在第三实现方式基础上的再一种示例中,基站可以基于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对数据进行解扩。例如,基站可以遍历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所组成的组合,以对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扩频码元分别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扩频通信方法,能够使得用户设备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从而可以尽量减少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冲突和干扰,有利于基站对所接收到的扩频数据的正确接收和解扩,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误块率,提高了数据解码的准确性。
下面,参照图11来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UE。该UE可以执行上述扩频通信方法。由于该UE的操作与上文所述的扩频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基本相同,因此在这里只对其进行简要的描述,而省略对相同内容的重复描述。
如图11所示,UE 1100包括选择单元1110、扩频单元1120和发送单元1130。需要认识到,图11仅示出与本申请的实施例相关的部件,而省略了其他部件,但这只是示意性的,根据需要,UE 1100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选择单元1110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
选择单元1110可以分别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不同码元选择各自的扩频序列,以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UE的经扩频的数据的持续相互干扰。具体地,可以选择至少两个不同的扩频序列使得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如上所述,扩频序列集合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预先配置在基站和UE中,也可以由基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并且通过各种信令通知给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扩频序列集合发送给UE。
具体地,在第一实现方式中,选择单元1110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随机选择扩频序列。在这种情况下,UE的选择单元1110针对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至少两个码元均分别随机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所述至少两个码元之间的扩频序列不同。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实现方式的UE通过选择单元1110选择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中,UE1-UE4均可以针对其数据的不同码元分别选择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例如,作为随机选择的结果,UE1中的选择单元可以针对其第一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1进行扩频,而针对第二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2进行扩频,以此类推。此外,UE2中的选择单元可以针对第一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2进行扩频,而针对第二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3进行扩频。由此,各个UE的各个码元所用的扩频序列是随机选择的。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之前所提及的如图4所示的UE3和UE4经扩频的数据之间的持续干扰,而将例如UE4的数据中各个不同扩频码元的干扰分散到不同的用户设备之间。根据图6可以看出,即使UE4的第一码元与UE1的第一码元选择了相同的扩频序列,从而在其扩频码元之间产生干扰,但是由于UE1的第二码元随机选择了扩频序列S3,UE4的第二码元则随机选择了扩频序列S3因此,UE1和UE4的第二扩频码元之间不再干扰。相反,UE4的第二扩频码元则改为与UE2之间产生干扰,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之间的干扰随机化,以利于基站端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扩。
在第二实现方式中,UE的选择单元1100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首先选择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其中第一码元可以为此UE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个码元,也可以为其任意指定的一个码元;然后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其第二码元的第二扩频序列,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例如,所述跳跃数可以表示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编号之间的偏移。具体地,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可以由选择单元1100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跳跃数也可以由选择单元1100在跳跃数集合中随机选择。其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跳跃数集合发送给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当选择单元1100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跳跃数时,可以据此确定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二扩频序列。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跳跃数所指示的第一扩频序列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偏移来确定第二扩频序列,即将第一扩频序列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位置进行跳跃数所指示的偏移,将扩频序列集合中位于偏移后的位置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此外,可选地,第一码元和第二码元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码元,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码元,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选择单元1100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针对第二码元的第二扩频序列之后,还可以以与第二码元类似的方式,继续针对第三码元至第N码元确定对其进行扩频的第三扩频序列至第N扩频序列。例如,UE可以利用第二扩频序列和之前所选择的跳跃数继续确定针对第三码元的第三扩频序列,并以此类推,直至确定针对第N码元的第N扩频序列。可选地,当第一扩频序列为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i个扩频序列,跳跃数选定为f,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的总数为M个时,第N码元的第N扩频序列可以表示为第((i+(N-1)×f)mod M+1)个扩频序列。以上描述仅为示例,UE针对不同码元所采用的跳跃数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第二码元选择第二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可以为1,而针对第三码元选择第三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则可以为3,在此不做限制。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实现方式的UE利用选择单元1100选择扩频序列和跳跃数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及包括跳跃数1和3的跳跃数集合中,UE1-UE4均可以选择各自的跳跃数,且针对其第一码元选择各自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例如,UE1所选择的跳跃数为1,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1;UE2所选择的跳跃数为1,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2;UE3所选择的跳跃数为1,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3;UE4所选择的跳跃数为3,且针对第一码元所选择的第一扩频序列为S1。在这种情况下,UE1-UE4经扩频的数据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虽然UE1和UE4针对其第一码元均选择了相同的第一扩频序列S1,但由于UE1和UE4所选择的跳跃数不同,因此第二码元无干扰,由此,能够尽量避免二者经扩频的数据之间的持续干扰,而实现了不同用户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之间的干扰随机化,以利于基站端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扩。
在第三实现方式中,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可以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可选地,这些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这一前提下,选择单元1100可以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并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的多个码元进行扩频。
具体地,选择单元1100可以首先针对与所述扩频序列集合的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相同的码元,利用扩频序列组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进行扩频,然后以此类推,对其要发送数据中的每个码元均进行扩频。例如,当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4个扩频序列时,UE可以以4个码元为单位,分别利用其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扩频,直至对所有码元均完成扩频。当然,在UE利用其选择的某个扩频序列组对数据中的部分码元进行扩频之后,其可以继续利用相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进行扩频,也可以重新选择不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进行扩频。具体的扩频序列组选择方式和扩频方式在此均不作限制。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UE利用选择单元1100选择扩频序列组进行扩频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共包含至少5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3个扩频序列,UE1-UE4将在这些扩频序列组中进行选择并对数据扩频。具体地,UE1选择了扩频序列组1,并利用其中的扩频序列S1、S2和S3分别对其数据中的第一码元-第三码元进行扩频,随后,UE1继续利用了扩频序列组1对其数据中的其他码元三个一组进行扩频,并得到最终的扩频数据。UE2-UE4采用了相类似的方式,分别选择了扩频序列组2、扩频序列组3和扩频序列组4进行扩频。可以看出,这种扩频方式能够尽量避免不同UE间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干扰,实现了干扰的随机化,有利于基站端对数据的接收和解扩。
可选地,在第三实现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单元1100还可以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针对其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其中第一码元组可以为此UE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个码元组,也可以为其任意指定的一个码元组,可选地,第一码元组中所包含的码元的个数可以与扩频序列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组所包含的扩频序列的个数相同;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其第二码元组的第二扩频序列组,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具体地,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可以由UE在预先配置好的扩频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跳跃数也可以由UE在跳跃数集合中随机选择。其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当UE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时,可以据此确定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二扩频序列组。具体地,可以根据所述跳跃数所指示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偏移来确定第二扩频序列组,即将第一扩频序列组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位置进行跳跃数所指示的偏移,将扩频序列集合中位于偏移后的位置的扩频序列组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组。此外,可选地,第一码元组和第二码元组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码元组,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码元组,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当选择单元1100确定了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针对第二码元组的第二扩频序列组之后,还可以以与第二码元组类似的方式,继续针对第三码元组以至第N码元组确定对其进行扩频的第三扩频序列组至第N扩频序列组。例如,UE可以利用第二扩频序列组和之前所选择的跳跃数继续确定针对第三码元组的第三扩频序列组,并以此类推,直至确定针对第N码元组的第N扩频序列组。另外,选择单元1100针对不同码元组所采用的跳跃数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第二码元组选择第二扩频序列组的跳跃数可以为1,而针对第三码元组选择第三扩频序列组的跳跃数则可以为2,在此不做限制。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UE利用选择单元1100选择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进行扩频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9,UE1的选择单元可以选择第一扩频序列组为扩频序列组S1,并选择跳跃数为1,在此基础上,UE1针对包含三个码元的第一码元组,可以利用扩频序列组S1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进行扩频,随后,针对与第一码元组相邻的第二码元组,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跳跃数利用扩频序列组S2进行扩频,并以此类推。图9中针对UE要发送数据的扩频方式仅为示例,可以利用任意选择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选择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在此不做限制。
扩频单元1120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
如上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述,当针对要发送数据中的不同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时,扩频单元1120可以利用各个码元所对应的不同的扩频序列分别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如上述第三方式所述,当针对要发送数据中的各个码元以码元组为单位选择扩频序列组时,扩频单元1120可以分别利用所述扩频序列组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对所述码元组中的每个相应的码元进行扩频。
发送单元1130向基站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能够使得用户设备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从而可以尽量减少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冲突和干扰,有利于基站对所接收到的扩频数据的正确接收和解扩,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误块率,提高了数据解码的准确性。
下面,参照图12来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站。该基站可以执行上述扩频通信方法。由于该基站的操作与上文所述的扩频通信方法的各个步骤基本相同,因此在这里只对其进行简要的描述,而省略对相同内容的重复描述。
如图12所示,基站1200包括接收单元1210和解扩单元1220。需要认识到,图12仅示出与本申请的实施例相关的部件,而省略了其他部件,但这只是示意性的,根据需要,基站1200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接收单元1210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中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所述扩频序列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
接收单元1210所接收的UE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中的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以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UE的经扩频的数据的持续相互干扰。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可以预先配置在基站和UE中,也可以由基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并且通过各种信令通知给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扩频序列集合发送给UE。
解扩单元1220基站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
具体地,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实现方式对应地,UE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随机选择扩频序列。在这种情况下,解扩单元1220可以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例如,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示意图中,UE1-UE4针对其数据的不同码元分别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相应地,解扩单元1220在接收到UE1-UE4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依次使用扩频序列S1、S2、S3和S4对UE1-UE4中的每个扩频码元分别尝试进行解扩,直到能够对数据进行成功解扩为止。例如,当UE1针对第三码元选择扩频序列S3进行扩频并发送给基站后,解扩单元1220针对相应的第三扩频码元,可以依次尝试使用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S1、S2、S3进行解扩,当使用扩频序列S3进行解扩时,发现可以成功解扩并得到扩频前的数据,则解扩过程终止。当然,在具体解扩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解扩单元1220遍历过所有的扩频序列之后均无法成功解扩的情况,此时在基站遍历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所有扩频序列之后即停止对此码元进行解扩。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实现方式对应地,UE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利用所选择的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跳跃数进行扩频。在这种情况下,解扩单元1220可以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解扩单元1220可以针对所述数据的第一扩频码元,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随后基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确定扩频序列,并对所述数据的第二扩频码元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确定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例如,所述跳跃数可以表示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编号之间的偏移。在这一示例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例如,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所述跳跃数集合发送给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此外,可选地,第一扩频码元和第二扩频码元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扩频码元,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扩频码元,在此不做限制。
以此类推,解扩单元1220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跳跃数和第二扩频序列继续对第三扩频码元-第N扩频码元进行解扩。可选地,当第一扩频序列为扩频序列集合中的第i个扩频序列,跳跃数选定为f,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的总数为M个时,第N扩频码元的第N扩频序列可以表示为第((i+(N-1)×f)mod M+1)个扩频序列。以上描述仅为示例,UE针对不同扩频码元所采用的跳跃数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第二码元选择第二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可以为1,而针对第三码元选择第三扩频序列的跳跃数则可以为3,在此不做限制。
例如,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示意图中,UE1-UE4针对其数据的不同码元分别在包括扩频序列S1、S2、S3和S4的扩频序列集合及包括跳跃数1和3的跳跃数集合中,选择各自的跳跃数和第一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相应地,解扩单元1220在接收到UE1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依次使用扩频序列S1、S2、S3和S4对UE1中的第一扩频码元分别进行解扩,直到能够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例如扩频序列S1)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随后,针对UE1中与其第一扩频码元相邻的第二扩频码元,基站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1、3确定扩频序列,例如,使用跳跃数1可以确定扩频序列为S2,针对跳跃数3可以确定扩频序列S4,以分别使用扩频序列S2、S4对第二扩频码元进行解扩。当利用扩频序列S2能够成功解扩时,基站确定扩频序列S2为第二扩频序列,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1确定为针对UE1的跳跃数。以此类推,基站可以继续对UE1的其他扩频码元以及其他UE分别进行解扩,以获得解扩后的数据。
在第二实现方式的另一种示例中,解扩单元1220可以基于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对数据进行解扩。例如,解扩单元1220可以遍历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所组成的组合,以对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扩频码元分别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三实现方式对应地,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可以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可选地,这些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这一前提下,UE可以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并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的多个码元进行扩频。
相应地,解扩单元1220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可以包括: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具体地,基站可以首先针对与扩频序列组中所包含的扩频序列个数相同的码元组成的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然后以此类推,以对所接收数据中的所有码元组均进行解扩。例如,当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4个扩频序列时,基站可以对所接收的数据以4个扩频码元为单位,分别利用其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尝试进行解扩。当然,在基站对数据中的部分码元完成解扩之后,其可以利用相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组继续进行解扩,也可以重新使用不同的扩频序列组对其他码元组进行解扩。具体的扩频序列组选择方式和解扩方式在此均不作限制。
例如,在图8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示意图中,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共包含至少5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扩频序列组包含3个扩频序列,UE1-UE4在这些扩频序列组中进行选择并对数据扩频。相应地,解扩单元1220在接收到UE1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依次使用扩频序列组1、2、3、4和5对UE1中包含三个扩频码元的码元组分别进行解扩,直到能够成功解扩为止。在解扩之后,针对另外的包含三个扩频码元的码元组,基站也可以利用刚才相同或不同的扩频序列组尝试进行解扩。
可选地,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前述第三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示例中,UE还可以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利用所选择的针对其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进行扩频,其中第一码元组可以为此UE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个码元组,也可以为其任意指定的一个码元组,可选地,第一码元组中所包含的码元的个数可以与扩频序列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扩频序列组所包含的扩频序列的个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解扩单元1220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例如,解扩单元1220可以针对所述数据的第一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组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组;随后基于所述第一扩频序列组,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确定扩频序列组,并对所述数据的第二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确定为第二扩频序列组,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确定为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在这一示例中,跳跃数集合也可以为预先配置的,例如,跳跃数集合可以由基站预先配置,也可以由基站配置并通过例如信令等方式告知UE,当然也可以预先写入标准。可选地,扩频序列集合和跳跃数集合也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扩频序列资源集,由基站同时预先配置。此外,可选地,第一扩频码元组和第二扩频码元组可以为同一传输块中的相邻的两个扩频码元组,也可以是具有一定间隔的两个扩频码元组,在此不做限制。以此类推,基站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跳跃数和第二扩频序列组继续对第三扩频码元组-第N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
例如,在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实现方式的经扩频的数据的另一示意图中,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UE1选择第一扩频序列组为扩频序列组S1,并选择跳跃数为1。由此,UE1针对包含三个码元的第一码元组,可以利用扩频序列组S1中的每个扩频序列分别进行扩频,随后,针对与第一码元组相邻的第二码元组,可以根据所选择的跳跃数利用扩频序列组S2进行扩频,并以此类推。相应地,解扩单元1220在接收到UE1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后,将在此扩频序列集合中依次使用扩频序列组1、2、3、4和5对UE1中的第一扩频码元组分别进行解扩,直到能够成功解扩为止,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扩频序列组(例如扩频序列组1)确定为第一扩频序列组。随后,针对UE1中与其第一扩频码元组相邻的第二扩频码元组,基站依次使用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1、3确定扩频序列组,例如,使用跳跃数1可以确定扩频序列组为2,针对跳跃数3可以确定扩频序列组为4,以分别使用扩频序列组2、4对第二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当利用扩频序列组2能够成功解扩时,基站确定扩频序列组2为第二扩频序列组,并将能够成功解扩的跳跃数1确定为针对UE1的跳跃数。以此类推,基站可以继续对UE1的其他扩频码元组以及其他UE分别进行解扩,以获得解扩后的数据。
在第三实现方式基础上的再一种示例中,解扩单元1220可以基于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对数据进行解扩。例如,解扩单元1220可以遍历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所组成的组合,以对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扩频码元分别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可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能够使得用户设备针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并保证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的扩频序列不同,从而可以尽量减少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所发送的扩频数据之间的持续冲突和干扰,有利于基站对所接收到的扩频数据的正确接收和解扩,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误块率,提高了数据解码的准确性。
<硬件结构>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执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用户终端1100、基站1200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括处理器1310、内存1320、存储器1330、通信装置1340、输入装置1350、输出装置1360、总线1370等的计算机装置来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样的文字也可替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用户终端1100、基站1200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所示的各装置,也可以不包括部分装置。
例如,处理器1310仅图示出一个,但也可以为多个处理器。此外,可以通过一个处理器来执行处理,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同时、依次、或采用其它方法来执行处理。另外,处理器1310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芯片来安装。
用户终端1100、基站120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通过将规定的软件(程序)读入到处理器1310、内存1320等硬件上,从而使处理器1310进行运算,对由通信装置1340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并对内存1320和存储器1330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进行控制。
处理器1310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工作从而对计算机整体进行控制。处理器1310可以由包括与周边装置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构成。
此外,处理器1310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存储器1330和/或通信装置1340读出到内存1320,并根据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可以采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
内存1320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ProgrammableROM)、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P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内存1320也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内存320可以保存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可执行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器1330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软磁盘(flexible disk)、软(注册商标)盘(floppy disk)、磁光盘(例如,只读光盘(CD-ROM(CompactDiscROM)等)、数字通用光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光盘)、可移动磁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stick)、密钥驱动器(key driver))、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存储器1330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340是用于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1340为了实现例如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DivisionDuplex),可以包括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
输入装置1350是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360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350和输出装置1360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控面板)。
此外,处理器1310、内存1320等各装置通过用于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总线1370连接。总线1370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用户终端1100、基站120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硬件,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310可以通过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安装。
(变形例)
另外,关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用语和/或对本说明书进行理解所需的用语,可以与具有相同或类似含义的用语进行互换。例如,信道和/或符号也可以为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为消息。参考信号也可以简称为RS(ReferenceSignal),根据所适用的标准,也可以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多个期间(帧)中的每一个也可以称为子帧。进而,子帧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时隙构成。子帧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配置(numerology)的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ms)。
进而,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符号(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符号、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符号等)构成。此外,时隙也可以是基于参数配置的时间单元。此外,时隙还可以包括多个微时隙。各微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符号构成。此外,微时隙也可以称为子时隙。
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符号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元。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符号也可以使用各自对应的其它名称。例如,一个子帧可以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一个时隙或一个微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也就是说,子帧和/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短于1ms的期间(例如1~13个符号),还可以是长于1ms的期间。另外,表示TTI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时隙、微时隙等而非子帧。
在此,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带宽度、发射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TTI可以是经过信道编码的数据包(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的发送时间单元,也可以是调度、链路适配等的处理单元。另外,在给出TTI时,实际上与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映射的时间区间(例如符号数)也可以短于该TTI。
另外,一个时隙或一个微时隙被称为TTI时,一个以上的TTI(即一个以上的时隙或一个以上的微时隙)也可以成为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此外,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的时隙数(微时隙数)可以受到控制。
具有1ms时间长度的TTI也可以称为常规TTI(LTE Rel.8-12中的TTI)、标准TTI、长TTI、常规子帧、标准子帧、或长子帧等。短于常规TTI的TTI也可以称为压缩TTI、短TTI、部分TTI(partial或fractional TTI)、压缩子帧、短子帧、微时隙、或子时隙等。
另外,长TTI(例如常规TTI、子帧等)也可以用具有超过1ms的时间长度的TTI来替换,短TTI(例如压缩TTI等)也可以用具有比长TTI的TTI长度短且1ms以上的TTI长度的TTI来替换。
资源块(RB,ResourceBlock)是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分配单元,在频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也可以为一个时隙、一个微时隙、一个子帧或一个TTI的长度。一个TTI、一个子帧可以分别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一个或多个RB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B)、子载波组(SCG,Sub-CarrierGroup)、资源单元组(REG,ResourceElementGroup)、PRG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单元(RE,ResourceElement)构成。例如,一个RE可以是一个子载波和一个符号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符号等的结构仅仅为示例。例如,无线帧中包括的子帧数、每个子帧或无线帧的时隙数、时隙内包括的微时隙数、时隙或微时隙中包括的符号和RB的数目、RB中包括的子载波数、以及TTI内的符号数、符号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与规定值的相对值来表示,还可以用对应的其它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进一步地,使用这些参数的公式等也可以与本说明书中明确公开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方面都并非限定性的。例如,各种各样的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Channel)等)和信息单元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名称来识别,因此为这些各种各样的信道和信息单元所分配的各种各样的名称在任何方面都并非限定性的。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各样不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全部说明中可能提及的数据、命令、指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芯片等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性粒子、光场或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上层向下层、和/或从下层向上层输出。信息、信号等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进行输入或输出。
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场所(例如内存),也可以通过管理表进行管理。输入或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覆盖、更新或补充。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删除。输入的信息、信号等可以被发往其它装置。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Information))、上层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等)、媒体存取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ol)信令)、其它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称为L1/L2(第1层/第2层)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可以为RRC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可以通过MAC控制单元(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此外,规定信息的通知(例如,“为X”的通知)并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信息的通知,或者通过其它信息的通知)进行。
关于判定,可以通过由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布尔值)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无论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以其它名称来称呼,都应宽泛地解释为是指命令、命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程序、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步骤、功能等。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被发送或接收。例如,当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Subscriber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发送软件时,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括在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和“网络”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无线基站(BS,Base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无线基站有时也以固定台(fixed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等用语来称呼。
无线基站可以容纳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小区(也称为扇区)。当无线基站容纳多个小区时,无线基站的整个覆盖区域可以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每个更小的区域也可以通过无线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小型无线基站(射频拉远头(RRH,RemoteRadioHead)))来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扇区”这样的用语是指在该覆盖中进行通信服务的无线基站和/或无线基站子系统的覆盖区域的一部分或整体。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Station)”、“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装置(UE,UserEquipment)”以及“终端”这样的用语可以互换使用。无线基站有时也以固定台(fixed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小区等用语来称呼。
移动台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以用户台、移动单元、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台、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若干其它适当的用语来称呼。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用用户终端来替换。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替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此时,可以将上述的基站1200所具有的功能当作用户终端800所具有的功能。此外,“上行”和“下行”等文字也可以替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替换为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用基站来替换。此时,可以将上述的用户终端1100所具有的功能当作无线基站1200所具有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通过无线基站进行的特定动作根据情况有时也通过其上级节点(uppernode)来进行。显然,在具有无线基站的由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nodes)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间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可以通过无线基站、除无线基站之外的一个以上的网络节点(可以考虑例如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等,但不限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还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切换来使用。此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步骤、序列、流程图等只要没有矛盾,就可以更换顺序。例如,关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示例性的顺序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步骤单元,而并不限定于给出的特定顺序。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利用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超越长期演进(LTE-B,LTE-Beyond)、超级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SUPER 3G)、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MT-Advanced)、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G,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未来无线接入(FRA,Future RadioAccess)、新无线接入技术(New-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NR,New Radio)、新无线接入(NX,New radio access)、新一代无线接入(FX,Future generation radioacces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注册商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接入2000(CDMA2000)、超级移动宽带(UMB,Ultra Mobile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802.20、超宽带(UWB,Ultra-WideBand)、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其它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根据”这样的记载,只要未在其它段落中明确记载,则并不意味着“仅根据”。换言之,“根据”这样的记载是指“仅根据”和“至少根据”这两者。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对使用“第一”、“第二”等名称的单元的任何参照,均非全面限定这些单元的数量或顺序。这些名称可以作为区别两个以上单元的便利方法而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因此,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参照并不意味着仅可采用两个单元或者第一单元必须以若干形式占先于第二单元。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判断(确定)(determining)”这样的用语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例如,关于“判断(确定)”,可以将计算(calculating)、推算(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推导(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up)(例如表、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此外,关于“判断(确定)”,也可以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存取(accessing)(例如存取内存中的数据)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此外,关于“判断(确定)”,还可以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也就是说,关于“判断(确定)”,可以将若干动作视为是进行“判断(确定)”。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连接的(connected)”、“结合的(coupled)”这样的用语或者它们的任何变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任何连接或结合,可以包括以下情况:在相互“连接”或“结合”的两个单元间,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间单元。单元间的结合或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还可以是两者的组合。例如,“连接”也可以替换为“接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可以认为两个单元是通过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线、线缆、和/或印刷电气连接,以及作为若干非限定性且非穷尽性的示例,通过使用具有射频区域、微波区域、和/或光(可见光及不可见光这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等,被相互“连接”或“结合”。
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括(including)”、“包含(comprising)”、以及它们的变形时,这些用语与用语“具备”同样是开放式的。进一步地,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or)”并非是异或。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修改和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而言并非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Claims (20)

1.一种扩频通信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包括:
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
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
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其中,所述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包括:
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第二码元的第二扩频序列,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之前还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扩频序列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包括多个扩频序列;
所述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包括: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
所述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包括: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的多个码元进行扩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包括:
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
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第二码元组的第二扩频序列组,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跳跃数集合。
6.一种扩频通信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中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所述扩频序列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
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包括:
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之前还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扩频序列集合至所述用户设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包括多个扩频序列;
所述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包括: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包括:
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
10.如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跳跃数集合至所述用户设备。
1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配置为在扩频序列集合中,对要发送的数据中的多个码元分别选择扩频序列,其中,针对至少两个码元所选择的扩频序列不同;
扩频单元,配置为利用所选择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扩频;
发送单元,配置为发送经扩频的数据,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还被配置为:
在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针对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
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的第一扩频序列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第二码元的第二扩频序列,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扩频序列集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包括多个扩频序列;
所述选择单元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扩频序列组;
所述扩频单元利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扩频序列组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的多个码元进行扩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针对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
基于所述第一码元组的第一扩频序列组和在跳跃数集合中所选择的针对所述用户设备的跳跃数,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确定针对第二码元组的第二扩频序列组,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
15.如权利要求11或1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跳跃数集合。
16.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经扩频的数据,其中,所述数据中至少两个扩频码元是用不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得到的,所述扩频序列是从扩频序列集合中选择的;
解扩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对所述数据进行解扩,
其中,所述解扩单元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之间的偏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发送单元,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扩频序列集合至所述用户设备。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包括多个扩频序列组,每个所述扩频序列组包括多个扩频序列;
所述解扩单元针对所述数据的每个扩频码元组,依次使用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解扩单元根据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的扩频序列组和跳跃数集合中的跳跃数,依次对所述数据中的扩频码元组进行解扩,直到成功解扩为止,其中所述跳跃数表示所述扩频序列集合中扩频序列组之间的偏移。
20.如权利要求16或19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还包括:发送单元,配置为通过高层信令发送所述跳跃数集合至所述用户设备。
CN201880084302.8A 2017-12-29 2018-10-26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ctive CN111543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76077 2017-12-29
CN201711487607.7A CN110011692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PCT/CN2018/112136 WO2019128432A1 (zh) 2017-12-29 2018-10-26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3009A CN111543009A (zh) 2020-08-14
CN111543009B true CN111543009B (zh) 2022-02-18

Family

ID=6706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7607.7A Pending CN110011692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201880084302.8A Active CN111543009B (zh) 2017-12-29 2018-10-26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7607.7A Pending CN110011692A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9854B2 (zh)
CN (2) CN110011692A (zh)
WO (1) WO2019128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692A (zh) * 2017-12-29 2019-07-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878105A4 (en) * 2018-11-09 2021-11-03 ZTE Corporation DESIGN OF FLOW DIAGRAMS BASED ON GROUPS OF SYMBOLS
US11336328B2 (en) * 2018-12-06 2022-05-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CN110719120B (zh) * 2019-10-15 2021-08-13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通用可配置msk或qpsk软扩频调制系统
US10992338B1 (en) * 2020-06-19 2021-04-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cure wireless IOT platfor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964A (zh) * 2000-03-22 2000-08-30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扩频序列码组设计方法
CN102362465A (zh) * 2009-05-11 201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76013A (zh) * 2014-08-21 2017-04-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89C (zh) * 1999-05-31 2004-05-0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使用正交可变扩展系数码来调制数据消息的装置和方法
JP3309836B2 (ja) * 1999-07-22 2002-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セルラー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070127553A1 (en) * 1999-08-13 2007-06-07 Viasat, Inc. Code Reuse Multiple Access For Satellite Return Link
US7327775B1 (en) * 1999-12-23 2008-02-05 Nokia Corporation CDMA receiver
US20080095121A1 (en) * 2002-05-14 2008-04-24 Shattil Steve J Carrier interferometry networks
US8363593B2 (en) * 2002-11-06 2013-01-29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arry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an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KR100470401B1 (ko) * 2002-12-24 2005-02-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그룹화 최유도 검출을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440134A (zh) * 2003-02-24 2003-09-03 陶成 一种多级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方法
US7342970B2 (en) * 2003-05-02 2008-03-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rray processing using an aggregate channel matrix generated using a block code structure
US7420916B2 (en) * 2003-05-13 2008-09-02 Nokia Corporation Fourier-transform based linear equalization for MIMO CDMA downlink
US20080009288A1 (en) * 2004-06-24 2008-01-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Network With Parallel Transmission and a Method of Forwarding a Signal in a Radio Network
US8290024B2 (en) * 2004-08-12 2012-10-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improv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receivers
KR100654316B1 (ko) * 2004-12-08 2006-12-0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직교 주파수 및 직교 부호 도약 다중화 통신 방식
US8385388B2 (en) * 2005-12-06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from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correlated received samples
TWI431990B (zh) * 2006-01-11 2014-03-2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以不等調變及編碼方法實施空時處理方法及裝置
US20080031369A1 (en) * 2006-06-07 2008-02-07 Li Ye Geoffre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access with energy spreading
EP1936900A1 (de) * 2006-12-18 2008-06-2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Verfahren bzw. OFDM-Vorrichtung zur SC-FDMA-Datenübertragung
KR20090024623A (ko) * 2007-09-04 2009-03-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고속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프레임 구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속 무선 통신 장치
JP2009272725A (ja) * 2008-04-30 2009-11-19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153944B2 (ja) * 2008-08-26 2013-02-2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物理層データユニットフォーマット
US8565287B2 (en) * 2009-09-29 2013-10-2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cell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KR101699493B1 (ko) * 2010-05-03 2017-01-26 주식회사 팬택 Mimo 환경에서 직교성을 제공하는 사이클릭 쉬프트 파라메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172513B2 (en) *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2093899A2 (ko) * 2011-01-06 2012-07-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을 위한 신호 변조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8848698B2 (en) * 2011-10-22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Scheduling method i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GB2503418A (en) * 2012-04-27 2014-01-01 Imp Innovations Ltd Spreading data symbols using a number of signature sequences se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system values indicative of signal-to-noise ratios
US10516517B2 (en) * 2015-01-29 2019-12-24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upport of frequency hopping for UEs with reduced bandwidth support
CN106301662A (zh) * 2015-05-14 2017-0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设备
CN106559101B (zh) * 2015-09-25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CN114884640A (zh) * 2016-03-31 2022-08-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方法
US10630410B2 (en) * 2016-05-13 2020-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90158206A1 (en) * 2016-05-13 2019-05-23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put systems
EP3487102A4 (en) * 2016-08-11 2019-07-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ASSOCIATED DEVICE
JP2019208086A (ja) * 2016-09-29 2019-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JP7129739B2 (ja) * 2016-11-02 2022-09-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WO2018163432A1 (ja) * 2017-03-10 2020-01-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00100240A1 (en) * 2017-03-23 2020-03-2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BR112020007666A2 (pt) * 2017-10-19 2020-10-06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e estação rádio base
CN110011692A (zh) * 2017-12-29 2019-07-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728000B2 (en) * 2018-01-04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9138563A1 (ja) * 2018-01-12 2019-07-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9140562A1 (en) * 2018-01-17 2019-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phase rotation for su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allocation with two tone modulation
US11452099B2 (en) * 2018-02-14 2022-09-2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754927A4 (en) * 2018-02-15 2021-09-2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CN111954984B (zh) * 2018-02-15 2022-06-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7343956B2 (ja) * 2018-02-15 2023-09-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WO2019163111A1 (ja) * 2018-02-23 2019-08-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A3092137A1 (en) * 2018-02-26 2019-08-2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96940B1 (en) * 2018-04-09 2019-08-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cheduling downlink data with multiple slot feedback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700609B2 (en) * 2018-04-19 2023-07-1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S2945478T3 (es) * 2018-05-02 2023-07-03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estación base y sistema correspondiente
CN112314028A (zh) * 2018-05-02 2021-02-0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US10666374B2 (en) * 2018-05-11 2020-05-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089598B2 (en) * 2018-08-30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cess signatur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336328B2 (en) * 2018-12-06 2022-05-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KR20190101927A (ko) * 2019-08-13 2019-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Xr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964A (zh) * 2000-03-22 2000-08-30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扩频序列码组设计方法
CN102362465A (zh) * 2009-05-11 201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76013A (zh) * 2014-08-21 2017-04-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用户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39854B2 (en) 2021-10-05
CN110011692A (zh) 2019-07-12
WO2019128432A1 (zh) 2019-07-04
US20200343937A1 (en) 2020-10-29
CN111543009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43009B (zh)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86547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546910B (zh)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信道测量方法、无线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13243130B (zh) 无线节点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0222281A1 (ja) ユーザ装置
CN110870241A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2019521541A (ja) 上りデータ伝送に対す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装置
US11979875B2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unit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data
CN111149404B (zh) Sps的激活确定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0463243A (zh) 波束配置方法、移动台和基站
JP2019521542A (ja) 上りデータ伝送に対する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及び装置
CN109845319B (zh) 用户装置
WO2018155605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1171594A1 (ja) 端末
CN110291733B (zh) 无授权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基站
CN112771949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84070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22201398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12753257B (zh) 由用户设备、基站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22149223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11602342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3711675A (zh) 用户装置
WO2022201548A1 (ja) 送信ノード及び送信方法
WO2022079861A1 (ja) 端末
WO2022201397A1 (ja) 通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