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9101B -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9101B
CN106559101B CN201510624978.XA CN201510624978A CN106559101B CN 106559101 B CN106559101 B CN 106559101B CN 201510624978 A CN201510624978 A CN 201510624978A CN 106559101 B CN106559101 B CN 106559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cch
frequency domain
orthogonal sequence
data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49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9101A (zh
Inventor
高雪娟
郑方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5106249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91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7382 priority patent/WO2017050100A1/zh
Priority to KR1020187011814A priority patent/KR102053154B1/ko
Priority to EP16847982.2A priority patent/EP3355479B1/en
Priority to JP2018515879A priority patent/JP6779286B2/ja
Priority to US15/763,087 priority patent/US1079868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559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9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9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21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codes are applied as a frequency-domain sequences, e.g. MC-C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698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Up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频域扩频方法、解扩频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本发明可实现对PUCCH上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扩频。

Description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增强(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版本(Release,简称Rel)-13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系统中,支持最多32载波聚合。随着聚合载波数量的增加,终端反馈肯定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的数量也将明显增加。因此目前提出了容量更大的PUCCH新格式(其中,PUCCH是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的英文简称,即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用来承载更多的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结构的PUCCH新格式(英文为new PUCCH format),可以承载更多的比特编码和调制符号,理论上可以支持超过5个载波聚合时的多比特ACK/NACK反馈。
但是,如何对new PUCCH format的PUCCH进行扩频来增加在PRB内复用的用户数量,减少PUCCH资源开销,目前尚未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在频域对PUCCH上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扩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扩频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解扩频方法,包括:
基站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解扩频模块,用于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获取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信息,根据该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并在该PUCCH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该上行控制信息,从而针对PUCCH实现频域扩频,进而增加在PRB内复用的用户数量,减少PUCCH资源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承载超过5载波聚合的反馈信息的PUCCH新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扩频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1下的频域扩频映射示意图;
图4a至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2下的频域扩频映射示意图;
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3下的频域扩频映射示意图;
图6a至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场景4下的频域扩频映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不同长度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的PUCCH的资源分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解扩频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早期版本中定义的传输ACK/NACK的PUCCH格式(format)已经不能支持传输更多ACK/NACK反馈比特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容量更大的PUCCH新格式。图1示出了一种PUCCH新格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其中Di表示第i个符号序列,当PUCCH新格式在频域仅使用1个PRB传输时,每个Di包含12个符号,分别映射在一个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号上的12个子载波上。在假设仅占用1个PRB传输PUCCH的基础上,且在常规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且一个时隙仅存在一列导频符号,且使用正交相移键控/四相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Phase-Shift Keying)调制方式的情况下,该PUCCH新格式可以承载288比特编码后信息,即144个调制符号。
考虑到用户设备并不总是聚合32个载波之多,且用户设备使用单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或多TB传输模式也可以发生变化,另外,用户设备实际存在调度的载波数总是小于或等于配置载波数,因此,用户设备在不同配置情况和不同子帧中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不同;当PUCCH新格式用于传输多载波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时,由于CSI仅对激活载波进行反馈,而激活载波数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变化,另外,根据周期CSI的上报模式不同,其反馈比特数也不同,因此不同配置情况和不同子帧中的周期CSI比特数也不同;当支持ACK/NACK与周期CSI同时使用PUCCH新格式传输时,由于周期CSI并不是在每个子帧中都存在,且根据激活载波数和周期CSI的上报模式不同,周期CSI反馈比特数也不同,因此不同配置情况和不同子帧中的UCI总比特数也不同。针对上述情况总是使用288个编码比特传输,对于不同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不同的UCI反馈比特数,码率不同,码率可能存在较大冗余。例如,对144比特UCI(可能为ACK/NACK或者周期CSI或者ACK/NACK与周期CSI的总比特数),其码率为1/2,对于96比特UCI,其码率为1/3,对于72比特UCI,其码率为1/4;当码率较小时,已经超过了传输性能的需求,产生编码冗余传输,降低了传输效率。
目前如何支持超过5个载波聚合时的多比特ACK/NACK反馈还没有明确方案。从提高在一个PRB中的用户复用容量角度,如果在时域进行扩频传输,由于常规CP和扩展CP,以及normal PUCCH format和截短(shortened)PUCCH format(即最后一个符号预留给SRS,不传输数据;其中,SRS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的英文简称,即探测参考信号)所包含的承载数据的符号数不同,不能使用统一的时域扩频设计。而PUCCH新格式在频域上可用的RE数固定,可以实现统一的扩频方案。
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域扩频方案以及相应的解扩频方案,可以针对PUCCH新格式中承载数据的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对PUCCH中承载导频的符号上的导频信息进行循环移位间隔为Δ的循环移位,以支持在一个PUCCH所占用的PRB内复用传输多个用户设备。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正交序列进行如下介绍。
(一)正交序列的长度
用于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表示为
优选地,为能够被M整除的正整数,M为一个PRB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正整数,比如在一个PRB占用12个子载波的情况下,的取值可以是1,2,3,4,6中的一种。
其中,同一个子帧中,所有或部分用于传输PUCCH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二)正交序列与SC-FDMA符号的关系
优选地,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是相对于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SC-FDMA符号而言的),可以具有如下规定:
-同一个子帧中用于传输数据的所有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相同;或者,
-同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不同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相同,不同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或者,
-不同时隙中编号相同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相同,同一个时隙或者不同时隙中的编号不同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或者,
-同一个子帧中每个用于传输PUCCH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
(三)正交序列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正交序列可以是沃什码(Walsh Code)正交序列、离散傅利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正交序列、离散余弦变换(DCT,Discrete CosineTransform)正交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不排除还可以采用其他正交序列。
下面给出了几种不同取值情况下,正交序列的示例:
-当时,正交序列为[1];或者,当时,定义为不进行频域扩频;
-当时,正交序列包括[+1 +1]、[+1 -1],正交序列(Orthogonalsequences)与正交序列编号(Sequence index noc)的对应关系可如表1所示;
表1:时的正交序列
-当时,正交序列包括:[1 1 1]、[1 ej2π/3 ej4π/3]、[1 ej4π/3 ej2π/3],正交序列(Orthogonal sequences)与正交序列编号(Sequence index noc)的对应关系可如表2所示;
表2:时的正交序列
-当时,正交序列包括:[+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正交序列(Orthogonal sequences)与正交序列编号(Sequence indexnoc)的对应关系可如表3所示;
表3:时的正交序列
-当时,正交序列包括:[1 1 1 1 1 1]、[1 ejπ/3 ej2π/3 -1 ej4π/3 ej5 π/3]、[1 ej2π/3 ej4π/3 1 ej2π/3 ej4π/3]、[1 -1 1 -1 1 -1]、[1 ej4π/3 ej2π/3 1 ej4π/3 ej2π/3]、[1 ej5π/3 ej4π/3-1 ej2π/3 ejπ/3],正交序列(Orthogonal sequences)与正交序列编号(Sequence index noc)的对应关系可如表4所示;
表4:时的正交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至表4所示的对应关系仅为示例,不排除其他对应关系的情况,例如改变对应顺序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扩频传输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扩频传输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在用户设备侧执行。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3,其中:
步骤201:用户设备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其中,该PUCCH格式可以是定义能够承载超过5载波聚合的UCI反馈信息的PUCCH格式,例如基于PUSCH结构的PUCCH新格式(new PUCCH fomrat),或者基于format3结构的PUCCH新格式。
传输PCCCH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可以是该正交序列的编号。
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可在不同范围内相同,具体来说,可包括以下情况中的一种:
-同一个子帧中用于传输数据的所有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相同。
-同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相同,不同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以一个子帧内包含两个时隙(其中一个为奇数时隙,另一个为偶数时隙)为例,同一个子帧中,奇数时隙内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与偶数时隙内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相同;如果不同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编号相同,则不同子帧的奇数时隙内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可以相同,不同子帧的偶数时隙内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也可以相同;如果不同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编号不同,则不同子帧的奇数时隙内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不同子帧的偶数时隙内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也不同。
-不同时隙中编号相同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相同,同一个时隙或者不同时隙中的编号不同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以一个子帧中包含两个时隙(其中一个为奇数时隙,另一个为偶数时隙)且每个时隙中包含7个SC-FDMA符号为例,同一个子帧中,奇数时隙内和偶数时隙内的SC-FDMA编号都是从0开始到6结束,则奇数时隙内和偶数时隙内编号都为i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相同,任意一个时隙内编号为i和编号为j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相同。由于每个子帧中的SC-FDMA编号是一致的,因此每个子帧中都如同上述方式。
-在同一个子帧中,每个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不同子帧中,如果时隙编号,则其所包含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即以一个子帧内包含两个时隙(其中一个为奇数时隙,另一个为偶数时隙)为例,同一个子帧中,奇数时隙内的每个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偶数时隙内的每个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且奇数时隙和偶数时隙的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如果不同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编号相同,则这两个子帧的正交序列确定方式相同,如果不同子帧中所包含的时隙编号不同,则不同子帧中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彼此互不相同。
以该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为该正交序列的编号为例,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几种该正交序列的编号的通知方式,列举如下:
通知方式1:由高层信令显示通知
该正交序列的编号由高层信令,如由RRC(Radio Resours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通知。相应地,用户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通知方式2:由下行控制信息显示通知
该正交序列的编号由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比特域通知,比如PDC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EPDCCH(Enhanced PDCCH,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承载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特定比特域中可承载该正交序列的编号或该编号的指示信息。相应地,用户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比特域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通知方式3:由高层信令和下行控制信息显示通知
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一个包含至少两个正交序列的编号的编号集合,该正交序列的编号由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比特域通知该预先配置的编号集合中的一个编号。
通知方式4:由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隐式通知
该种方式中,用户设备可根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该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即,网络侧并不直接通知该正交序列的编号,而是由用户设备根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按照约定的规则或算法计算得到。本发明实施例列举出了以下几种规则来确定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规则1:至少根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以及该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确定该PUCCH在所在子帧内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具体地,正交序列编号为表示noc根据new PUCCHformat的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正交序列长度确定。例如,其中mod表示取余数操作。这种规则可适用于以下场景:在一个子帧中,用于传输数据的所有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相同。
规则2:至少根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该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以及该PUCCH所在时隙的编号,确定该PUCCH在所在子帧内的该时隙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具体地,正交序列编号表示在一个时隙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noc,根据new PUCCH format的信道资源编号正交序列长度以及该时隙的编号ns确定。这种规则可适用于以下场景:同一个时隙编号的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相同,不同时隙编号的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
规则3:至少根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该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以及用于传输该PUCCH的SC-FDMA符号的编号,确定该PUCCH在所在子帧内的每个时隙中的该SC-FDMA符号上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具体地,正交序列编号表示在一个SC-FDMA符号上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noc,根据new PUCCH format的信道资源编号正交序列长度以及该SC-FDMA符号的编号l确定。这种规则适用于同一个时隙中,用于传输数据的不同SC-FDMA符号对应不同的正交序列的场景。
规则4:至少根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该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该PUCCH所在时隙的编号以及该时隙中用于传输PUCCH的SC-FDMA符号的编号,确定该PUCCH在所在子帧的该时隙内的该SC-FDMA符号上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具体地,正交序列编号表示在一个时隙内的一个SC-FDMA符号上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noc,根据new PUCCH format的信道资源编号正交序列长度该时隙的编号ns以及该时隙中的该SC-FDMA符号的编号l以及确定。这种规则可适用于以下场景:每个编号不同的时隙中的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彼此互不相同且同一个时隙中的用于传输数据的不同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彼此互不相同。
其中,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可由DCI通知,比如,使用DCI中的特定比特域指示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也可由高层信令通知,比如,使用高层信令中的特定比特域指示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也可由DCI和高层信令联合通知,比如,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预先向用户设备配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集合,该集合中至少包括2个信道资源编号组,每组中至少包括1个信道资源编号,网络侧再通过DCI中的特定比特域向该用户设备指示该集合中的一个信道资源编号组。
步骤202: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该步骤中,获取到的用于进行频域扩频的正交序列可表示为:
其中,表示该正交序列的长度,即该正交序列中所包含的正交码的个数,比如,上述正交序列中,w1,w2,…,分别表示不同的正交码。为能够被M整除的正整数,M为一个PRB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正整数。通常,一个PRB占用12个子载波,因此相应地,可以取值为1、2、3、4、6中的任意一个。进一步地,同一个子帧中的所有或部分用于传输PUCCH的SC-FDMA符号对对应的正交序列的长度相同。
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基带调制过程中被调制为多个数据符号(该数据符号是基带数字信号),每个数据符号在后续资源映射时被映射到一个SC-FDMA符号上的资源单元(RE,Resource Element)上。相应地,在步骤202中对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时,对于PUCCH的每个数据符号,将该数据符号与对应的正交序列相乘,得到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将扩频后的数据符号映射到一个SC-FDMA符号上的个资源单元上。其中,除了所有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均相同的情况以外,在对PUCCH的一个数据符号进行频域扩频之前,需要确定该数据符号所对应的SC-FDMA符号,使用该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该数据符号进行频域扩频。
如前所述,如果PUCCH的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SC-FDMA符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长度为则该数据符号被映射到该SC-FDMA符号的个RE上。
进一步地,对于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一个数据符号映射到的个RE称为一个RE组),该RE组中RE可以在频域上连续分布,也可以在频域上离散分布。如果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离散分布,则该RE组内相邻2个RE之间在频域上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若一个RE组内,若相邻2个RE之间在频域上的间隔相同,则任意一个RE组内相邻RE之间在频域上的间隔与另一个RE组内相邻RE之间在频域上的间隔相同,或者至少有一个RE组内相邻连个RE之间的间隔与另一个RE组内相邻两个RE之间的间隔不同。
进一步地,对于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不同RE组中的RE在频域上可以交错分布或平行分布(即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的分布没有交错)。
下面分别以为2、3、4、6为例,并结合附图对PUCCH的数据符号的频域扩频映射情况进行描述。
场景1:时的频域扩频示例
该示例示出了1个PRB内的映射情况,该PRB在频域上占用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1个时隙。以使用常规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为例,1个时域内有7个SC-FDMA符号,且一个时隙仅存在一列导频符号。为描述方便,将该PRB中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一个SC-FDMA符号中的RE称为RE0至RE11。
该示例中,分别使用正交序列[w1,w2]对PUCCH的6组数据符号(图中表示为D1至D6)进行频域扩频,对扩频后的数据符号进行资源映射;其中,每组数据符号Di包含了6个分别在一个时隙中的6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如果每组数据符号Di中所包含的每个数据符号di,l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则对每个di,l需要分别使用该di,l对应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并将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该di,l对应的SC-FDMA符号上的对应RE上,其中di,l表示Di中所包含的对应在SC-FDMA符号编号为l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
如图3a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上,以此类推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同理,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上,以此类推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2个RE在频域上连续,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没有交错(即平行)。
如图3b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6}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7}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8}上,以此类推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同理,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6}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7}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8}上,以此类推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2个RE在频域上离散,且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2个RE之间在频域上的间隔均为6个RE,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如图3c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10}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9}上,以此类推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同理,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10}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2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9}上,以此类推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2个RE在频域上离散,且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2个RE之间在频域上的间隔不相等,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场景2:时的频域扩频示例
该示例示出了1个PRB内的映射情况,该PRB在频域上占用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1个时隙。以使用常规CP作为保护间隔为例,1个时域内有7个SC-FDMA符号,且一个时隙仅存在一列导频符号。为描述方便,将该PRB中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一个SC-FDMA符号中的RE称为RE0至RE11。
该示例中,分别使用正交序列[w1,w2,w3]对PUCCH的4组数据符号(图中表示为D1至D4)进行频域扩频,对扩频后的数据符号进行资源映射;其中,每组数据符号Di包含了6个分别在一个时隙中的6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如果每组数据符号Di中所包含的每个数据符号di,l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则对每个di,l需要分别使用该di,l对应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并将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该di,l对应的SC-FDMA符号上的对应RE上,其中di,l表示Di中所包含的对应在SC-FDMA符号编号为l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
如图4a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3,RE4,RE5}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6,RE7,RE8}上,以此类推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同理,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3,RE4,RE5}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6,RE7,RE8}上,以此类推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3个RE在频域上连续,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没有交错(即平行)。
如图4b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4,RE8}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5,RE9}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6,RE10}上,以此类推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同理,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4,RE8}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5,RE9}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3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6,RE10}上,以此类推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3个RE在频域上离散,每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3个RE中相邻两个RE在频域上的间隔均为4个RE,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场景3:时的频域扩频示例
该示例示出了1个PRB内的映射情况,该PRB在频域上占用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1个时隙。以使用常规CP作为保护间隔为例,1个时域内有7个SC-FDMA符号,且一个时隙仅存在一列导频符号。为描述方便,将该PRB中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一个SC-FDMA符号中的RE称为RE0至RE11。
该示例中,分别使用正交序列[w1,w2,w3,w4]对PUCCH的3组数据符号(图中表示为D1至D3)进行频域扩频,对扩频后的数据符号进行资源映射;其中,每组数据符号Di包含了6个分别在一个时隙中的6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如果每组数据符号Di中所包含的每个数据符号di,l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则对每个di,l需要分别使用该di,l对应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并将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该di,l对应的SC-FDMA符号上的对应RE上,其中di,l表示Di中所包含的对应在SC-FDMA符号编号为l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
如图5a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3}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RE6,RE7}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8,RE9,RE10,RE11}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3}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RE6,RE7}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8,RE9,RE10,RE11}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4个RE在频域上连续,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没有交错(即平行)。
如图5b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3,RE6,RE9}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4,RE7,RE10}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5,RE8,RE11}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3,RE6,RE9}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1,RE4,RE7,RE10}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5,RE8,RE11}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4个RE在频域上离散,每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4个RE中相邻两个RE在频域上的间隔均为3个RE,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如图5c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6,RE7}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RE8,RE9}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RE10,RE11}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6,RE7}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RE8,RE9}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RE10,RE11}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4个RE在频域上离散,每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4个RE中相邻两个RE在频域上的间隔不相等,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如图5d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10,RE1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RE8,RE9}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RE6,RE7}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10,RE1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RE8,RE9}上,D3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4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4,RE5,RE6,RE7}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4个RE在频域上可以离散也可以连续,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场景4:时的频域扩频示例
该示例示出了1个PRB内的映射情况,该PRB在频域上占用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占用1个时隙。以使用常规CP作为保护间隔为例,1个时域内有7个SC-FDMA符号,且一个时隙仅存在一列导频符号。为描述方便,将该PRB中按照频率从小到大的顺序,将一个SC-FDMA符号中的RE称为RE0至RE11。
该示例中,分别使用正交序列[w1,w2,w3,w4,w5,w6]对PUCCH的2组数据符号(图中表示为D1至D2)进行频域扩频,对扩频后的数据符号进行资源映射;其中,每组数据符号Di包含了6个分别在一个时隙中的6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如果每组数据符号Di中所包含的每个数据符号di,l所对应的正交序列不同,则对每个di,l需要分别使用该di,l对应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并将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到该di,l对应的SC-FDMA符号上的对应RE上,其中di,l表示Di中所包含的对应在SC-FDMA符号编号为l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
如图6a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3,RE4,RE5}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6,RE7,RE8,RE9,RE10,RE11}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3,RE4,RE5}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6,RE7,RE8,RE9,RE10,RE11}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6个RE在频域上连续,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没有交错(即平行)。
如图6b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6,RE7,RE8}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3,RE4,RE5,RE9,RE10,RE11}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依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6,RE7,RE8}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3,RE4,RE5,RE9,RE10,RE11}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6个RE在频域上离散,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如图6c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4,RE5,RE8,RE9}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RE6,RE7,RE10,RE11}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4,RE5,RE8,RE9}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2,RE3,RE6,RE7,RE10,RE11}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6个RE在频域上离散,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如图6d所示,D1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9,RE10,RE1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一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3,RE4,RE5,RE6,RE7,RE8}上,完成第一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以此类推,D1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0,RE1,RE2,RE9,RE10,RE11}上,D2中所包含的在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传输的数据符号经过长度为6的频域扩频后,被映射到第2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RE3,RE4,RE5,RE6,RE7,RE8}上,完成第2个承载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进一步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上的扩频后的数据映射。可以看出,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6个RE在频域上可以连续也可以离散,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在频域上交错。
上述场景1至场景4中,虽然仅描述了PUCCH在一个PRB内的映射情况,但该原理可以应用到PUCCH映射到多个PRB的情况。如果PUCCH被映射到多个PRB,则映射结果可包括以下几种:
-每个PRB中的映射情况可以同一个PRB情况,或者也可以考虑跨PRB将不同PRB内的RE作为一组进行扩频;
-不进行时隙间跳频,比如在一个子帧内,第二时隙(比如偶数时隙)在频域上与第一时隙(比如奇数时隙)的位置相同,进行时域跳频时第二时隙与第一时隙分别位于不同频域位置;
-每个时隙可以包含多于一列导频,其中只是改变了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数;
-使用扩展CP下,每个时隙中的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的数量,与上述场景1至4不同,例如仅包含1列RS时,一个时隙中的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数为5个。
步骤203:用户设备在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该步骤中,可针对对步骤202中的资源映射结果进行射频信号调制,得到射频信号并发送,从而在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可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比如通过RRC信令配置,也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比特域进行通知,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与下行控制信息结合的方式通知。具体来说,网络侧可通过高层信令(如RRC信令)预先将使用长度为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时PC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配置给用户设备,或者,网络侧也可以通过DCI中的比特域通知用户设备使用当前长度为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时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一个频域资源集合,其中包括至少两组不同的频域资源,下行控制信息中的比特域指示其中一组频域资源给用户设备。相应地,用户设备可通过上述方式通知的指示信息,确定传输PUCCH的频域资源。
其中,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可包括:PRB的数量、PRB的编号(PRB的编号可以标识该PRB在系统带宽中的位置)、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如果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中包括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则用户设备可根据该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出该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即,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可根据该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
具体地,PRB的编号表示nPRB根据new PUCCH format的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正交序列长度确定。例如,在支持PUCCH跳频传输时,优选地,可根据以下公式确定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
其中,nPRB为PRB的编号;表示向下取整;为不同所对应的PRB起始位置(从低频侧计算的),该值可由高层信令预先配置;为正交序列的长度;为上行PRB的数量;
或者也可以通过下属公式确定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
其中,nPRB为PRB的编号;表示向下取整;为正交序列的长度;为上行PRB的数量;即此时,认为当前指示的是从第一个PRB计算器的,并且假设每个PRB中都包含当前的个资源计算得到的,因此,直接根据该值与的数值关系,即可得到当前的PRB编号。
优选地,使用不同长度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的PUCCH,被配置在不同的PRB上传输,或者配置在相同的PRB上复用传输,如图7所示。图7中,SF表示正交序列,SF=2表示正交序列长度为2,以此类推。比如,使用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的PUCCH,可以配置在相同PRB中复用传输,这是因为的正交序列与的正交序列也是正交的。图7示出了使用不同的正交序列进行频域扩频的PUCCH的资源分配示意图。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循环位移值间隔Δ确定候选的循环移位值的集合,并从该集合中选择一个循环移位值,基于该循环移位值产生导频序列,即对PUCCH中承载导频的符号上的导频进行循环移位,Δ的取值符合以下约束:其中,Nsc为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表示正交序列的长度;Δ具体可以为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满足上述条件的多个值中的一个值,基于该值可以确定一组循环移位值。
其中,循环移位值可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通知,比如,可通过高层信令或DCI通知循环位移值的索引值(编号),或者高层信令预先配置一个循环移位值的集合,DCI通知该集合中的一个值给用户设备,或者根据正交序列的编号确定与之对应的循环移值的索引值;然后根据该索引信息在预定的索引值与循环移位值的对应关系集合中得到具体的循环移位值。
循环移位值的数量与相关,每个循环位移值间的间隔为Δ。表5示出了一种正交序列的编号noc与循环移位值或者循环移位索引值ncs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5:noc与循环移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然表5仅为一种示例,noc与循环移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表5所示,只要满足上述约束的循环位移值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例如,时,循环移位间隔Δ可以为6,循环位移的候选集合可以为{1,7},或者{2,8},或者{3,9},或者{4,10},或者{5,11},即满足不同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为6即可;时,循环移位间隔Δ可以为4,循环位移的候选集合可以为{1,5,9},或者{2,6,10},或者{3,7,11},即满足不同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为4即可;时,循环移位间隔Δ可以为3,循环位移序列可以为{1,4,7,10},或者{2,5,8,11},即满足不同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为3即可;时,循环移位间隔Δ可以为2,循环位移序列可以为{1,3,5,7,9,11},即满足不同循环移位值之间的间隔为2即可。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获取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信息,根据该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PI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并在该PUCCH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该上行控制信息,从而针对PUCCH实现频域扩频,进而增加在PRB内复用的用户数量,减少PUCCH资源开销。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可适用于对新格式的PUCCH(new PDCCH format)进行频域扩频,此种情况下,由于本发明实施例进行频域扩频,相对于时域扩频的好处在于可以对normal PUCCH和shortened PUCCH以及常规CP和扩展CP定义相同的扩频方案,而不是时域扩频的方式需要根据承载数据的SC-FDMA符号数变化而改变正交序列的长度,避免在一个时隙中使用不同的时域正交序列长度,从而限制了复用容量。比如,在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长度为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一个PUCCH所占用的PRB内复用传输个用户设备。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域解扩频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在基站侧实现。该解扩频流程可以认为是图2所示的扩频流程的逆过程。
如图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801~803,其中:
步骤801:基站在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步骤802:基站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步骤803:基站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基站侧的解扩频过程是用户设备侧的扩频过程的逆过程。例如,对于所述PUCCH占用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中除传输参考信号的符号以外的每个符号,一个SC-FDMA符号上的个RE上的个数据符号与长度为的正交序列的共轭转置序列相乘,得到一个解扩频后的数据调制符号。
其中,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基站还可以根据循环位移值接收PUCCH的导频。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进一步地,基站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该循环移位值。
进一步地,基站还可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中的比特域,向用户设备通知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以使用户设备根据对应的正交序列对PUCCH上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其中,正交序列的编号的通知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基站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确定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其中,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的通知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基站还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以使用户设备在相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可包括PRB的数量、PRB的编号、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设备可执行前述频域扩频传输流程。
如图9所示,该用户设备可包括:获取模块901、扩频模块902、传输模块903,其中:
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扩频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传输模块903,用于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优选地,获取模块901可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和/或DCI中的比特域,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或者,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其中,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由高层信令和/或DCI中的比特域通知。
其中,获取模块901可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以及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确定所述PUCCH在所在子帧内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或者,至少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以及所述PUCCH所在时隙的编号,确定所述PUCCH在所在子帧内的该时隙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或者,至少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以及用于传输所述PUCCH的SC-FDMA符号的编号,确定所述PUCCH在所在子帧内的每个时隙中的该SC-FDMA符号上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或者,至少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所述PUCCH所在时隙的编号以及该时隙中用于传输PUCCH的SC-FDMA符号的编号,确定所述PUCCH在所在子帧的该时隙内的该SC-FDMA符号上所对应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优选地,扩频模块902可具体用于:对于所述PUCCH的每个数据符号,将该数据符号与对应的正交序列相乘,得到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将扩频后的数据符号映射到一个SC-FDMA符号上的一组资源单元RE上,该RE组中包含个RE,为正交序列的长度。
其中,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优选地,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和/或通过DCI中的比特域进行通知。
优选地,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PRB的编号、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中包括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则所述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
优选地,传输模块903可还用于:根据循环移位值对所述PUCCH的导频进行循环位移;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循环移位值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通知,或者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确定。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可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收发机1003以及总线接口。
处理器10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2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1003用于在处理器10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0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2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用户设备侧的频域扩频传输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1中,或者由处理器10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频域扩频传输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频域扩频传输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1001,用于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该流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可实现前述的频域解扩频流程。
如图11所示,该基站可包括:接收模块1101、确定模块1102、解扩频模块1103,进一步地,还可包括通知模块1104,其中:
接收模块1101,用于在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确定模块1102,用于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解扩频模块1103,用于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进一步地,通知模块1104可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中的比特域,向用户设备通知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或者,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以使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优选地,解扩频模块1103可具体用于:对于所述PUCCH占用的SC-FDMA符号中除传输参考信号的符号以外的每个符号,将该符号上的个资源单元RE上的个数据符号,与长度为的正交序列的共轭转置序列相乘,得到解扩频后的数据调制符号。其中,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通知模块1104还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包括PRB的数量、PRB的编号、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101还可用于:根据循环位移值接收所述PUCCH的导频;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
进一步地,通知模块1104还可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循环移位值。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包括: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收发机1203以及总线接口。
处理器1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2可以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1203用于在处理器12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03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2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02可以存储处理器12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基站侧的频域解扩频传输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201中,或者由处理器1201实现。在实现过程中,频域解扩频传输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2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1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1读取存储器12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频域扩频传输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1201,用于读取存储器1202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在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
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该流程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0)

1.一种频域扩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比特域,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和/或通过DCI中的比特域进行通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或者同时包括PRB的数量和PRB的编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包括:
对于所述PUCCH的每个数据符号,将该数据符号与对应的正交序列相乘,得到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将扩频后的数据符号映射到一个SC-FDMA符号上的一组资源单元RE上,该RE组中包含个RE,为正交序列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
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中包括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则所述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循环移位值对所述PUCCH的导频进行循环位移;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移位值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通知,或者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确定。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为能够被M整除的正整数,M为一个PRB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正整数。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为沃什码正交序列、离散傅利叶变换正交序列、离散余弦变换正交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频域解扩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所述基站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比特域,向用户设备通知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或者同时包括PRB的数量和PRB的编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包括:
对于所述PUCCH占用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中除传输参考信号的符号以外的每个符号,将该符号上的个资源单元RE上的个数据符号,与长度为的正交序列的共轭转置序列相乘,得到解扩频后的数据调制符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
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循环位移值接收所述PUCCH的导频;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循环移位值。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为能够被M整除的正整数,M为一个PRB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正整数。
15.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为沃什码正交序列、离散傅利叶变换正交序列、离散余弦变换正交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比特域,获取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传输所述频域扩频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和/或通过DCI中的比特域进行通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或者同时包括PRB的数量和PRB的编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频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所述PUCCH的每个数据符号,将该数据符号与对应的正交序列相乘,得到扩频后的数据符号,将扩频后的数据符号映射到一个SC-FDMA符号上的一组资源单元RE上,该RE组中包含个RE,为正交序列的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
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中包括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则所述PUCCH所对应的PRB的编号根据所述PUCCH的信道资源编号确定。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
根据循环移位值对所述PUCCH的导频进行循环位移;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移位值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通知,或者根据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确定。
22.如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为能够被M整除的正整数,M为一个PRB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正整数。
23.如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为沃什码正交序列、离散傅利叶变换正交序列、离散余弦变换正交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
2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接收所述PUCCH;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解扩频模块,用于使用所述正交序列的编号所对应的正交序列,对所述PUCCH中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中的比特域,向用户设备通知传输PUCCH所使用的正交序列的编号;
所述基站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所述PUCCH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指示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块PRB的数量,或者同时包括PRB的数量和PRB的编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扩频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所述PUCCH占用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中除传输参考信号的符号以外的每个符号,将该符号上的个资源单元RE上的个数据符号,与长度为的正交序列的共轭转置序列相乘,得到解扩频后的数据调制符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一个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RE组的RE,在频域上连续分布或离散分布;和/或
不同数据符号被映射到的不同RE组内的RE,在频域上平行分布或交错分布。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根据循环位移值接收所述PUCCH的导频;其中,所述循环位移值为根据循环移位间隔Δ确定的多个值中的一个,所述循环移位间隔Δ满足:Nsc为所述PUCCH在频域上所占用的子载波数,为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模块,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和/或DCI向用户设备通知所述循环移位值。
29.如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的长度为能够被M整除的正整数,M为一个PRB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M为正整数。
30.如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序列为沃什码正交序列、离散傅利叶变换正交序列、离散余弦变换正交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510624978.XA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59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4978.XA CN106559101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97382 WO2017050100A1 (zh) 2015-09-25 2016-08-30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KR1020187011814A KR102053154B1 (ko) 2015-09-25 2016-08-30 주파수 영역에서의 대역 확산, 역확산 방법 및 장치
EP16847982.2A EP3355479B1 (en) 2015-09-25 2016-08-30 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 and de-sp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8515879A JP6779286B2 (ja) 2015-09-25 2016-08-30 周波数ドメインにおける拡散・拡散解消方法及び装置
US15/763,087 US10798686B2 (en) 2015-09-25 2016-08-30 Frequency domain spreading and de-sprea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4978.XA CN106559101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9101A CN106559101A (zh) 2017-04-05
CN106559101B true CN106559101B (zh) 2019-12-10

Family

ID=5838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4978.XA Active CN106559101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8686B2 (zh)
EP (1) EP3355479B1 (zh)
JP (1) JP6779286B2 (zh)
KR (1) KR102053154B1 (zh)
CN (1) CN106559101B (zh)
WO (1) WO2017050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74224T3 (es) * 2016-11-17 2021-11-0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apeo de canales de control de enlace descendente dependiente de numerología
WO2018097582A1 (en) * 2016-11-22 2018-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ata decod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67687A (zh) * 2017-02-01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KR102288629B1 (ko) * 2017-05-04 2021-08-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11118A (zh) * 2017-05-05 2018-11-13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长pucch的资源调度、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52015B (zh) * 2017-06-16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9152014B (zh) * 2017-06-16 2021-10-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及装置
CN109391425B (zh) * 2017-08-11 2020-10-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9128465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dma系统信道扩频装置、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10011692A (zh) * 2017-12-29 2019-07-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扩频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1902918B2 (en) * 2018-11-02 2024-02-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CN116264867A (zh) * 2020-11-19 2023-06-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的传输及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42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终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17892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3744B1 (ko) * 2007-07-13 201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장치 및방법
ES2335634B1 (es) * 2008-01-24 2011-02-10 Vicente Diaz Fuente Metodo y aparato de codificacion y decodificacion para la reduccion de las interferencias en sistemas de transmision de señales simultaneasy usuarios multiples.
CN101330367B (zh) 2008-07-29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应答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该信道上的信号发送方法
US20120069826A1 (en) * 2009-06-09 2012-03-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ignal multiplexing control method
CN102687421B (zh) * 2009-09-27 2015-1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14509B (zh) * 2009-09-29 2013-06-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调度终端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8331478B2 (en) * 2010-01-08 2012-12-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ransmit diversity using low code rate spatial multiplexing
KR101730369B1 (ko) * 2010-01-17 2017-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360866A1 (en) * 2010-02-12 2011-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using resource assignments
KR101790523B1 (ko) 2010-04-22 2017-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267948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Koc Ali T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managing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829831B1 (ko) * 2010-05-06 2018-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23223B2 (en) * 2010-08-1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AU2011292472B2 (en) * 2010-08-20 2014-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CN102065054B (zh) * 2011-01-06 2014-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加扰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5227266B (zh) * 2012-01-12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5557046B (zh) * 2014-01-24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导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142274B1 (en) * 2014-05-09 2019-07-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erminal,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42A (zh) * 2009-09-23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终端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17892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5479A4 (en) 2018-10-17
KR102053154B1 (ko) 2019-12-06
EP3355479A1 (en) 2018-08-01
US20180279294A1 (en) 2018-09-27
KR20180059873A (ko) 2018-06-05
EP3355479B1 (en) 2023-04-05
WO2017050100A1 (zh) 2017-03-30
JP2018528722A (ja) 2018-09-27
CN106559101A (zh) 2017-04-05
US10798686B2 (en) 2020-10-06
JP6779286B2 (ja) 202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9101B (zh) 一种频域扩频、解扩频方法及装置
JP731372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チャネル及び制御チャネルの送受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742123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データ伝送方法、受信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する装置
US10194444B2 (en) Indexing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multi-cell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0029673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74508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10631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RU2717908C1 (ru)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на основ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ет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5068699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CN10558045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配置有多个小区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1827444A (zh) 一种测量参考信号的信令配置系统及方法
US9660781B2 (e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CN101827393A (zh)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映射方法
EP4191925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7370586B (zh)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14377A1 (en) A method of interlaced pucch design - format 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