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180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1801A
CN111541801A CN202010310114.1A CN202010310114A CN111541801A CN 111541801 A CN111541801 A CN 111541801A CN 202010310114 A CN202010310114 A CN 202010310114A CN 111541801 A CN111541801 A CN 111541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elastic piece
driving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01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01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41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4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1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伸缩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主体、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交叉连杆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滑动地设置于伸缩模组,且均可相对伸缩模组转动,交叉连杆机构还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壳体,另一端与第三端相连,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壳体,另一端与第四端相连,驱动主体与第三端和第四端均相连;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可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以使交叉连杆机构驱动伸缩模组通过开口回缩至壳体之内,驱动主体可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以使交叉连杆机构驱动伸缩模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伸出至壳体之外。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同时,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越来越大。如何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是各大生产厂商重要的研发方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配置有“刘海屏”、“水滴屏”等能够增大屏幕占比的显示屏。但是,配置有“刘海屏”、“水滴屏”的电子设备中,由于摄像头布置在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导致摄像头还需要占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不能进一步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致使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较小,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较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开口;
伸缩模组,所述伸缩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主体、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交叉连杆机构,所述交叉连杆机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模组,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可相对所述伸缩模组转动,所述交叉连杆机构还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相连,所述驱动主体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可驱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背移动,所述驱动主体可驱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交叉连杆机构驱动所述伸缩模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背移动的情况下,所述交叉连杆机构驱动所述伸缩模组通过所述开口回缩至所述壳体之内。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当驱动主体向着一个方向转动时,此时,第二驱动力大于第一驱动力,驱动主体能够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使得交叉连杆机构伸展,进而将伸缩模组至少部分推出至壳体之外,为用户的使用进行准备。当用户使用伸缩模组上的功能器件完毕后,驱动主体向着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此时,第二驱动力小于第一驱动力,或者第二驱动力消失,使得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能够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以使交叉连杆机构收缩,进而将伸缩模组拉拽到壳体之内。
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具有伸缩模组上的功能器件的前提下,通过伸缩模组的位置转换(从壳体内移动至壳体之外以及从壳体之外移动至壳体之内)实现功能器件的工作或隐藏,伸缩模组的布设不会占用电子设备上布设显示屏的区域,也就不会限制电子设备屏幕占比的进一步增大,进而能够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与此同时,此种方案能够避免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开设缺口,从而保护了显示屏的形状,确保了显示屏的完整性,进而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好,以提升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较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伸缩模组伸出至壳体之外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伸缩模组回缩至壳体之内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驱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示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开口、120-导轨;
200-伸缩模组、210-第一滑动部、220-第二滑动部;
300-驱动机构、310-驱动主体、320-第一弹性件、330-第二弹性件、340-绕绳机构、350-拉绳、360-变速器;
400-交叉连杆机构、410-第一连杆、420-第二连杆;
510-第一表带、520-第二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伸缩模组200、驱动机构300和交叉连杆机构400。
其中,壳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100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壳体100开设有开口110,开口110通常开设在壳体100的边框上,开口110可供伸缩模组200穿过,进而使得伸缩模组200可以进出壳体100。伸缩模组20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以使该伸缩模组200可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伸缩模组200位于伸出位置的情况下,伸缩模组200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0外;在伸缩模组200位于缩回位置的情况下,伸缩模组200的位于壳体100内。具体地,该伸缩模组200可以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受话器和补光灯中的至少一者,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需要伸出壳体100进行工作的部件,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制。
驱动机构300设置于壳体100,且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主体310、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交叉连杆机构4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滑动地设置于伸缩模组200,且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相对伸缩模组200转动,交叉连杆机构400还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弹性件320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00,第一弹性件320的另一端与第三端相连,且第一弹性件320向第三端施加第一弹性力,第二弹性件330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00,第二弹性件330的另一端与第四端相连,且第二弹性件330向第四端施加第二弹性力,驱动主体310与第三端和第四端均相连,且驱动主体310向第三端施加第一牵引力,向第四端施加第二牵引力。
本实施例中,驱动主体310为驱动机构300的动力源,通常情况下,驱动主体310为驱动电机。为了提高驱动精度,可选的方案中,驱动电机可以为步进电机。
具体地,第一弹性力和第二弹性力形成第一驱动力,第一驱动力能够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的情况下,交叉连杆机构400驱动伸缩模组200通过开口110回缩至壳体100之内。第一牵引力和第二牵引力形成第二驱动力,第二驱动力能够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的情况下,交叉连杆机构400驱动伸缩模组200至少部分通过开口110伸出至壳体100之外。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驱动主体310向着一个方向转动时,此时,第二驱动力大于第一驱动力,驱动主体310能够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使得交叉连杆机构400伸展,进而将伸缩模组200至少部分推出至壳体100之外,为用户的使用进行准备。当用户使用伸缩模组200上的功能器件完毕后,驱动主体310向着另一个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此时,第二驱动力小于第一驱动力,或者第二驱动力消失,使得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能够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以使交叉连杆机构400收缩,进而将伸缩模组200拉拽到壳体100之内。
通过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具有伸缩模组200上的功能器件的前提下,通过伸缩模组200的位置转换(从壳体100内移动至壳体100之外以及从壳体100之外移动至壳体100之内)实现功能器件的工作或隐藏,伸缩模组200的布设不会占用电子设备上布设显示屏的区域,也就不会限制电子设备屏幕占比的进一步增大,进而能够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与此同时,此种方案能够避免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开设缺口,从而保护了显示屏的形状,确保了显示屏的完整性,进而使得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较好,以提升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幕占比较小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伸缩模组20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驱动机构300能够驱动伸缩模组200回缩至壳体100之内至或少部分伸出至壳体100之外。可选地,壳体100和伸缩模组200中,一者可以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另一者可以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能够在伸缩模组200的伸缩方向上导向配合,从而使得伸缩模组200能够较为平稳地移动,提高伸缩模组20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导向部可以为导轨120,第二导向部可以为滑槽或导向孔,且导轨120与滑槽或导向孔在伸缩模组200的伸缩方向上滑动配合。此种方式的导向结构较为简单,方便设置,从而能够简化设计人员的设计难度,同时,此种方式的导向结构导向可靠。
导轨120可以设置于伸缩模组200,滑槽或导向孔可以开设于壳体100,但是由于壳体100较薄,因此在壳体100上开设滑槽或导向孔会导致壳体100的强度下降,从而导致壳体100容易变形或损坏。基于此,可选地,导轨120可以设置于壳体100,滑槽或导向孔可以开设于伸缩模组200,防止在较薄的壳体100上开设滑槽或导向孔而导致壳体100的强度下降,从而能够使得壳体100的强度不受影响,避免壳体100容易变形或损坏,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伸缩模组20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导向部或第二导向部对称地分布在伸缩模组200的两侧。此种情况下,在驱动机构300驱动伸缩模组200移动时,对称分布在伸缩模组200两侧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无疑能够使得伸缩模组200更为平稳地移动,进一步提高伸缩模组20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伸缩模组200的结构可以为对称结构,伸缩模组200相对称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伸缩模组20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交叉连杆机构4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滑动地设置于伸缩模组200,且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可相对伸缩模组200转动。具体地,伸缩模组200可以包括第一滑动部210、第二滑动部220和滑轨,滑轨设置于伸缩模组200的本体上,第一滑动部210和第二滑动部220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且第一端与第一滑动部210相铰接,第二端与第二滑动部220相铰接。此种方式较为简单,方便设置,从而能够简化设计人员的设计难度,同时此种方式连接可靠。第一滑动部210和第二滑动部220可以为滑块等。
如上文所述,第一弹性件320向第三端施加第一弹性力,第二弹性件330向第四端施加第二弹性力。可选地,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处于伸长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二驱动力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向移动时,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被拉伸,此时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累积弹性势能,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处于缩短状态,也就是说,在第二驱动力小于第一驱动力或第二驱动力消失时,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会在其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背移动,从而实现伸缩模组200的伸缩移动。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可以为弹簧,因为弹簧结构简单,弹性可靠,且成本较低。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的缩短状态就是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被压缩时的状态,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的伸长状态就是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被拉伸时的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具体结构的驱动机构300,所公开的驱动机构300还可以包括绕绳机构340和部分绕设在绕绳机构340上的拉绳350,绕绳机构340与驱动主体310驱动相连,且驱动主体310可驱动绕绳机构340转动,拉绳350的两端中,一端与第三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端连接,拉绳350能随绕绳机构340的转动实现其两端的收放绳。在绕绳机构340向着收绳的方向转动时,拉绳350被收紧,拉绳350的两端分别对第三端和第四端施加第一牵引力和第二牵引力。在绕绳机构340向着放绳的方向转动时,拉绳350被放松,拉绳350放松后对第三端施加的第一牵引力消失,对第四端施加的第二牵引力消失。
一般情况下,驱动主体310为驱动电机,而驱动电机的转速较高,导致伸缩模组200的伸出速度过快,致使伸缩模组200受到的冲击较大。基于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还可以包括变速器360,绕绳机构340通过变速器360与驱动主体310驱动相连。此方案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调节变速器360的变速比例,较容易实现减速比的调节,达到精确调节伸缩模组200伸出速度的目的,防止伸缩模组200的伸出速度过快,从而使得伸缩模组200能够平稳地移动,进而提高伸缩模组200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交叉连杆机构400能够伸缩运动,为了使交叉连杆机构400的运动位移较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交叉连杆机构400可以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相连的交叉连杆子模组,交叉连杆子模组可以包括第一连杆410和第二连杆420,第一连杆410和第二连杆420相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杆410和第二连杆420的中部,此种结构的交叉连杆子模组结构简单,伸缩可靠。在第一连杆410和第二连杆420之间的夹角变化时,交叉连杆子模组能够在伸缩模组200的伸缩方向上伸长或缩短,从而实现驱动伸缩模组200伸缩移动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交叉连杆子模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交叉连杆子模组依次相连,形成菱形架结构的交叉连杆机构40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表带510和第二表带520,第一表带510与第二表带520可以设置于壳体100相背的两端,自第一表带510的向第二表带520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伸缩模组200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在用户使用第一表带510和第二表带520佩戴该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伸缩模组200的伸缩移动不会受到用户影响,且在伸缩模组200在伸出后能够方便用户使用,提高该电子设备的实用性,以使用户的体验感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智能眼镜(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开设有开口(110);
伸缩模组(200),所述伸缩模组(20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
驱动机构(300),所述驱动机构(3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且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主体(310)、第一弹性件(320)和第二弹性件(330);
交叉连杆机构(400),所述交叉连杆机构(4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模组(200),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可相对所述伸缩模组(200)转动,所述交叉连杆机构(400)还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弹性件(3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00),所述第一弹性件(3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3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00),所述第二弹性件(3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相连,所述驱动主体(310)与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均相连;
所述第一弹性件(32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30)可驱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背移动,所述驱动主体(310)可驱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向移动,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交叉连杆机构(400)驱动所述伸缩模组(200)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110)伸出至所述壳体(100)之外,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背移动的情况下,所述交叉连杆机构(400)驱动所述伸缩模组(200)通过所述开口(110)回缩至所述壳体(100)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和所述伸缩模组(200)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导向部,另一者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在所述伸缩模组(200)的伸缩方向上导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导轨(120),所述第二导向部为滑槽或导向孔,且所述导轨(120)与所述滑槽或所述导向孔在所述伸缩模组(200)的伸缩方向上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或所述第二导向部对称地分布在所述伸缩模组(200)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模组(200)包括第一滑动部(210)、第二滑动部(220)和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伸缩模组(200)的本体上,所述第一滑动部(210)和第二滑动部(220)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滑轨,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210)相铰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20)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件(32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30)处于伸长状态,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相背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弹性件(32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30)处于缩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绕绳机构(340)和部分绕设在所述绕绳机构(340)上的拉绳(350),所述绕绳机构(340)与所述驱动主体(310)驱动相连,且所述驱动主体(310)可驱动所述绕绳机构(340)转动,所述拉绳(350)的两端中,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端连接,所述拉绳(350)能随所述绕绳机构(340)的转动实现其两端的收放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还包括变速器(360),所述绕绳机构(340)通过所述变速器(360)与所述驱动主体(310)驱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连杆机构(400)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相连的交叉连杆子模组,所述交叉连杆子模组包括第一连杆(410)和第二连杆(420),所述第一连杆(410)和所述第二连杆(420)相铰接,且两者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410)和所述第二连杆(420)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模组(200)包括摄像头、传感器、指纹识别模组、受话器和补光灯中的至少一者。
CN202010310114.1A 2020-04-17 2020-04-17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541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0114.1A CN111541801A (zh) 2020-04-17 2020-04-1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0114.1A CN111541801A (zh) 2020-04-17 2020-04-1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1801A true CN111541801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7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0114.1A Pending CN111541801A (zh) 2020-04-17 2020-04-1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418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637A (zh) * 2022-04-26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4311A (zh) * 2018-07-25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348006A (zh) * 2018-11-02 2019-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86214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20291U (zh) * 2018-10-15 2019-07-16 河南孚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起的监控摄像头
CN110113513A (zh) * 2019-03-30 2019-08-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0020132A1 (zh) * 2018-07-25 2020-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753174A (zh) * 2019-11-01 2020-0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14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4311A (zh) * 2018-07-25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20020132A1 (zh) * 2018-07-25 2020-0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9120291U (zh) * 2018-10-15 2019-07-16 河南孚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收起的监控摄像头
CN109348006A (zh) * 2018-11-02 2019-0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113513A (zh) * 2019-03-30 2019-08-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753174A (zh) * 2019-11-01 2020-0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0637A (zh) * 2022-04-26 2022-08-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980637B (zh) * 2022-04-26 2024-03-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8958A1 (zh) 电子设备
CN108924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92431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112769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899644A (zh) 电子设备
CN109218480A (zh) 终端设备
CN113194179B (zh) 电子设备
CN109348094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62146A (zh) 终端设备
CN112492780A (zh) 电子设备
CN103687361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CN113194180B (zh) 电子设备
CN111541801A (zh) 电子设备
CN113194174B (zh) 电子设备
CN113936552A (zh) 柔性屏幕支架及显示装置
CN213024158U (zh) 电子设备
CN211857346U (zh) 电子设备
CN111556181A (zh) 电子设备
CN109862248A (zh) 终端设备
CN113194178B (zh) 电子设备
KR102204630B1 (ko) 반자동 슬라이드 디스플레이 힌지장치
CN113163038B (zh)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150184A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880606A (zh) 电子设备
CN111726438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