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2914B -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2914B
CN111532914B CN202010415351.4A CN202010415351A CN111532914B CN 111532914 B CN111532914 B CN 111532914B CN 202010415351 A CN202010415351 A CN 202010415351A CN 111532914 B CN111532914 B CN 1115329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rate
correction amount
elevator car
elevator
curren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53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32914A (zh
Inventor
牛华荣
陈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53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2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2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32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2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0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correct levelling at lan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6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 B66B1/44Means for stopping the cars, cages, or skips at predetermined levels and for taking account of disturbance factors, e.g. variation of load we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其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步骤S2、根据当前负载率确定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一修正量;步骤S3、根据修正量输出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当前负载率确定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修正量,再根据该修正量输出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无需设置复杂的电路元器件、机械元件,无需经过繁杂的计算程序就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修正,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使得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脱离极限位置的概率降低,从而降低电梯轿厢的门敞开再平层动作的概率,进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背景技术
当电梯轿厢运行到目的楼层后,由于乘客出入电梯轿厢会引起电梯轿厢的载重量发生变化,会导致电梯轿厢对应的曳引绳产生伸缩形变,导致电梯轿厢的地面与侯梯厅的地面产生位置偏差,当电梯轿厢的地面与侯梯厅的地面产生的偏差超出±20mm时,按照相关法规和规范,电梯轿厢需要进行再平层运行,使得电梯轿厢的地面与侯梯厅的地面的偏差校正到±10mm的范围内。
电梯轿厢在进行再平层的运行过程中,电梯轿厢的门和侯梯厅的门都是敞开的,而电梯轿厢是在运行的,因此,电梯轿厢在再平层的过程中会存在安全隐患,则需要设置一种安全电路来保证电梯轿厢在再平层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安全电路中设置安全继电器。电梯轿厢在再平层的过程中,该安全继电器需要进行多次吸合与释放的动作。然而,电梯的频繁启停与再平层动作次数的累计,会导致安全电路中的安全继电器的寿命会缩短,导致电梯需要经常更换安全继电器,这也会使得电梯轿厢在再平层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进而使得电梯轿厢的门敞开再平层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乘客感到不安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电梯轿厢的乘客失去平衡。因此,现有技术中,会对安全电路进行修改以减少安全继电器动作的次数或者减少电梯轿厢再平层的动作次数。
针对于对安全电路进行修改以减少安全继电器动作的次数的技术手段,一般采用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来对安全电路进行修改以减少安全继电器动作的次数,然而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需要进行繁琐的认证程序和巨大的研发费用,并且当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进行变更时,则需要重新认证。另外,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所采用的元器件被严格限定,经常会对元器件的采购与系统的制造带来困难。
针对于减少电梯轿厢再平层的动作次数的技术手段,一般是通过对电梯轿厢的平层位置的补偿设定来减少电梯再平层动作的次数。该技术手段需要用到位置传感器、轿厢负载称量装置、电梯曳引缆绳的拉升模量、缆绳截面积等多种参数对电梯轿厢负载与电梯曳引缆绳的拉升量进行计算,再通过对电梯下一个停靠层电梯轿厢负载的变化进行预测,预先对电梯下一个停靠层轿厢的停靠位置进行补偿,以减少电梯再平层动作的次数。其整个技术方案较复杂,元器件数量和种类繁多,且成本较高。另外,该技术手段所运用到的机械部件会随着时间老化,从而影响补偿的准确度,进而导致电梯轿厢的平层精度不准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电梯轿厢中,其中,包括:
步骤S1、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
步骤S2、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率确定所述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一修正量;
步骤S3、根据所述修正量输出所述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
步骤S21、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所述当前负载率的变化趋势;
步骤S22、根据所述变化趋势,以对所述修正量进行调整。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S2中,确定所述修正量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阈值,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修正量小于0;
提供一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修正量大于0;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或当所述当前负载率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修正量等于0。
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为0.5;和/或所述第二阈值为0.5。
优选地,所述修正量小于0时,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增加而减少;和/或
所述修正量大于0时,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减少而增加。
优选地,提供一最大额定负载率,当所述修正量小于0,且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增加而减少至所述当前负载率等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时,所述修正量不再减少;和/或
提供一最小额定负载率,当所述修正量大于0,且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减少而增加至所述当前负载率等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时,所述修正量不再增加。
优选地,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与所述修正量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BDA0002494778290000041
其中,η3表示最大额定负载率;
B表示平衡负载率;
Δdmin表示所述修正量小于0时的最小值,单位为mm;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之和,单位为mm。
优选地,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与所述修正量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BDA0002494778290000042
其中,η4表示最小额定负载率;
B表示平衡负载率;
Δdmax表示所述修正量大于0时的最大值,单位为mm;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之和,单位为mm。
优选地,当所述当前负载率介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和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之间时,所述修正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Δd=N-M*η;
其中,Δd表示所述修正量;
N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之和;
η表示所述当前负载率。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S21中,确定所述变化趋势的方法为:
当仅所述电梯轿厢内产生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所述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和/或
当仅有所述电梯轿厢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内产生对应所述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
优选地,当所述电梯轿厢内产生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所述操作指令,且所述电梯轿厢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内产生对应所述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的方法为: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介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和所述最大额定负载之间时,则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不变。
优选地,于所述步骤S22中,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对所述修正量进行调整的方法为: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时,使所述修正量增大;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时,使所述修正量减小;
当所述变化趋势为不变时,所述修正量不进行修正。
优选地,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使所述修正量等于0;和/或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时,使所述修正量等于0。
优选地,执行所述步骤S3之前还包括,获取一初始平层位置,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初始平层位置及所述修正量输出所述平层位置。
优选地,获取所述初始平层位置的方法为,
计算所述电梯轿厢中的一点与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或
计算所述电梯轿厢上的一悬吊装置中的一点与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或
于每个楼层的设置检测装置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并由检测装置与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距离,计算所述电梯轿厢与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
优选地,所述修正量大于0时,所述平层位置为由所述初始平层位置向上移动所述修正量的绝对值;
所述修正量小于0时,所述平层位置为由所述初始平层位置向下移动所述修正量的绝对值;
所述修正量等于0时,所述平层位置为所述初始平层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其中,采用如上述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当前负载率确定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修正量,再根据该修正量输出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无需设置复杂的电路元器件、机械元件,无需经过繁杂的计算程序就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修正,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使得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脱离极限位置的概率降低,从而降低电梯轿厢的门敞开再平层动作的概率,进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电梯轿厢中,其中,包括:
步骤S1、获取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
步骤S2、根据当前负载率确定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一修正量;
步骤S3、根据修正量输出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可通过预先设置在电梯轿厢内的称量装置,或者在电梯轿厢内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或者其它的测量装置来获取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确定所述修正量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阈值,当当前负载率大于第一阈值时,修正量小于0;
提供一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小等于第一阈值,当当前负载率小于第二阈值时,修正量大于0;
当当前负载率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或当当前负载率等于第一阈值且等于第二阈值时,修正量等于0。
上述方法可用以下表达式表述:
η>η1,则Δd<0;
η<η2,则Δd>0;
和η2<η<η1,或η2=η=η1,则Δd=0;
其中,η为当前负载率,η1为第一阈值,η2为第二阈值,Δd为修正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梯轿厢可具有一初始平层位置,当修正量大于0时,平层位置为由初始平层位置向上移动修正量的绝对值;修正量小于0时,平位置为由初始平层位置向下移动修正量的绝对值;修正量等于0时,平层位置为初始平层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之前,事先根据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计算获得平层位置的修正量,从而无需设置复杂的电路元器件、机械元件,无需经过繁杂的计算程序就可以对电梯轿厢的初始平层位置进行修正,无需开门后再平层,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的精确度较高。
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阈值可取值为0.5;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阈值也可取值为0.5;在此基础上,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可同时取值为0.5。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修正量可以具有一个固定的绝对值,当然具有该固定的绝对值的修正量修正后的平层位置需要在当地法律许可的轿厢地平面与侯梯厅地平面落差范围之内。
同时,出于更精确的控制平层位置的考虑,也可以根据当前负载率的不同来设定对应变化的修正量,以下给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当修正量小于0时,修正量可随当前负载率增加而减少,修正量大于0时,修正量可随当前负载率减少而增加。修正量与当前负载率的上述变化关系可以是线性关系,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离散的数值来确定。
当然,为避免平层时轿厢地平面与侯梯厅地平面落差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修正量的增加以及减少最好是有限度的,因此,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可提供修正量的上下限值,来限制修正量的增加以及减少。
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一种修正量的上下限值的确定方法:
可提供一最大额定负载率,当修正量小于0,且修正量随当前负载率增加而减少至当前负载率等于最大额定负载率时,修正量不再减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供一最小额定负载率,当修正量大于0,且修正量随当前负载率减少而增加至当前负载率等于最小额定负载率时,修正量不再增加。
上述的方法是通过规定负载率的上下限值进而确定修正量的上下限值,当然也可以直接设定修正量的上下限值,使修正量增加到上限值时即不再增加,以及使修正量减少到下限值时即不再减少。
上述实施方式中,最大额定负载率与修正量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BDA0002494778290000091
其中,η3表示最大额定负载率;
B表示平衡负载率,客户可根据对平层位置精度的要求进行设置平衡负载率,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平衡负载率为
Figure BDA0002494778290000092
Δdmin表示修正量小于0时的最小值,单位为mm,根据国家相关法律,Δdmin应大于等于-10mm,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需求对Δdmin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优选Δdmin为-8mm;
M表示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之和,单位为mm,由于按照法律和规范,当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的偏移量的绝对值超出20mm时,需要对电梯轿厢的平层位置进行补偿,因此,本实施例中的M为40mm,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需求对M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可计算出最大额定负载率的值为0.7。
上述实施方式中,最小额定负载率与修正量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BDA0002494778290000093
其中,η4表示最小额定负载率;
B表示平衡负载率,此处的平衡负载率与上述公式中的平衡负载率相同,同样优选为
Figure BDA0002494778290000101
Δdmax表示修正量大于0时的最大值,单位为mm,根据国家相关法律,Δdmin应小于等于10mm,于上述公式中的Δdmin一样,此处的Δdmax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优选Δdmax为8mm;;
M表示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之和,单位为mm,此处的M的值与上述公式中的M的值相同,为40mm。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可计算出最小额定负载率的值为0.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算式的参数选取是根据电梯轿厢的空载状态到最小额定负载率或最大额定负载率之间的变化,而导致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地平面与侯梯厅的地平面的落差距离差小于|±20mm|进行设定的,仅用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不能因此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地,当确定了最大额定负载率与最小额定负载率后,如当前负载率介于最小额定负载率和最大额定负载率之间则可通过下式来计算修正量的具体值:
Δd=N-M*η;
其中,Δd表示所述修正量;
N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单位:mm,按照相关法律和法规,N取值为20mm;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之和,单位:mm,同样的,此处的M与上述两个公式中的M一致,取值为40mm;
η表示所述当前负载率。
上述方法为修正量与当前负载率变化成线性关系的实施方式,如采用离散点的实施方式,则可直接在最小额定负载率和最大额定负载率之间设定当前负载率与离散的修正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可使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初始平层位置+修正量,由修正量的符号来决定平层位置是由初始平层位置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
电梯轿厢的初始平层位置可通过计算电梯轿厢中的一点与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来确定;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计算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悬吊装置中的一点与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来确定;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每个楼层中安装检测装置以检测每个楼层对应的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并由该检测装置与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的电梯门的距离,从而计算电梯轿厢与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来确定。当然,本申请也不排斥其他获取初始平层位置的方法。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
步骤S21、获取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当前负载率的变化趋势;
步骤S22、根据变化趋势,以对修正量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和步骤S3中还包括对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当前负载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及根据预测的变化趋势来对实施例一中的修正量进行调整,从而可减少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不需要开门后再平层的需求。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说明。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当仅电梯轿厢内产生到达下一停靠层的操作指令时,说明只有电梯轿厢内的负载需要离开而电梯轿厢,从而确定变化趋势为下降,即电梯轿厢内的当前负载率将在下一停靠层减少。
当仅有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内产生对应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操作指令时,说明只有侯梯厅内的负载需要进入电梯轿厢,从而确定变化趋势为上升,即电梯轿厢内的当前负载率将在下一停靠层增加。
当电梯轿厢内产生到达下一停靠层的操作指令,且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内也产生对应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操作指令时,说明电梯轿厢有负载需要离开,且侯梯厅内有负载需要进入电梯轿厢,那么当检测出当前负载率大于最大额定负载时,则可以确定变化趋势为下降,即电梯轿厢内的当前负载率将在下一停靠层减少;当检测出当前负载率小于最小额定负载时,则可以确定变化趋势为上升,即电梯轿厢内的当前负载率将在下一停靠层增加;当检测出当前负载率介于最小额定负载和最大额定负载之间时,则可以定义为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后的当前负载率变化不大,可以忽略,因此确定此时的变化趋势为不变。
进一步地,当检测出当前负载率大于最大额定负载率,且变化趋势为上升时,从而调整修正量增大,即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向下修正的绝对值减小;当检测出当前负载率小于最小额定负载率,且变化趋势为下降时,从而调整修正量减小,即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向上修正的绝对值减小;当检测出当前负载率介于最大额定负载率和最小额定负载率之间时,则可以不对修正量进行修正,即保持由当前负载率确定的修正量。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判断当前负载率的变化趋势来对修正量进行调整,可进一步的增加电梯轿厢平层位置的精确程度。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当当前负载率大于最大额定负载率,且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可以使修正量等于0,即在此情况时不对轿厢的平层位置进行修正;当当前负载率小于最小额定负载率,且变化趋势为下降时,可以使修正量等于0,即在此情况时不对轿厢的平层位置进行修正。
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当前负载率大于最大额定负载率,且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的负载增加时,此时,电梯轿厢向下调整修正量最大,即:当电梯轿厢的门和侯梯厅的门都是敞开时,候梯厅的负载进入电梯轿厢,同时电梯轿厢的平层位置会由于负载的增加而向下修正,使得电梯轿厢更容易进入再平层动作,因此,此时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不做修正;当当前负载率小于最小额定负载率,且电梯轿厢到达下一停靠层的负载减少时,此时电梯轿厢接近于空载状态,空载状态也就是电梯轿厢处于平衡负载状态,则无需对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做修正。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其中,采用如上述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所记载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当前负载率确定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修正量,再根据该修正量输出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无需设置复杂的电路元器件、机械元件,无需经过繁杂的计算程序就可以对电梯轿厢进行修正,且无需增加额外成本,使得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脱离极限位置的概率降低,从而降低电梯轿厢的门敞开再平层动作的概率,进而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电梯轿厢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负载率;
步骤S2、根据所述当前负载率确定所述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平层时的一修正量;
步骤S3、根据所述修正量输出所述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平层位置;
执行所述步骤S3之前还包括,获取一初始平层位置,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初始平层位置及所述修正量输出所述平层位置;
获取所述初始平层位置的方法为,
计算所述电梯轿厢中的一点与所述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或
计算所述电梯轿厢上的一悬吊装置中的一点与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或
于每个楼层的设置检测装置以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并由检测装置与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距离,计算所述电梯轿厢与下一停靠层的所述侯梯厅的电梯门的相对位置值;
于所述步骤S2中,确定所述修正量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阈值,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修正量小于0;
提供一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所述修正量大于0;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时,或当所述当前负载率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等于第二阈值时,所述修正量等于0;
所述修正量小于0时,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增加而减少;和/或
所述修正量大于0时,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减少而增加;
提供一最大额定负载率,当所述修正量小于0,且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增加而减少至所述当前负载率等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时,所述修正量不再减少;和/或
提供一最小额定负载率,当所述修正量大于0,且所述修正量随所述当前负载率减少而增加至所述当前负载率等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时,所述修正量不再增加;
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与所述修正量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FDA0003939692820000021
其中,η3表示最大额定负载率;
B表示平衡负载率;
Δdmin表示所述修正量小于0时的最小值,单位为mm;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之和,单位为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还包括:
步骤S21、获取所述电梯轿厢在下一停靠层的所述当前负载率的变化趋势;
步骤S22、根据所述变化趋势,以对所述修正量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0.5;和/或所述第二阈值为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与所述修正量的关系如下式:
Figure FDA0003939692820000022
其中,η4表示最小额定负载率;
B表示平衡负载率;
Δdmax表示所述修正量大于0时的最大值,单位为mm;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之和,单位为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负载率介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和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之间时,所述修正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Δd=N-M*η;
其中,Δd表示所述修正量;
N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
M表示所述电梯轿厢向上和向下的偏移量绝对值之和;
η表示所述当前负载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S21中,确定所述变化趋势的方法为:
当仅所述电梯轿厢内产生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和/或
当仅有所述电梯轿厢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内产生对应所述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梯轿厢内产生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所述操作指令,且所述电梯轿厢到达所述下一停靠层的侯梯厅内产生对应所述电梯轿厢运行方向的操作指令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的方法为: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最大额定负载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最小额定负载时,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介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和所述最大额定负载之间时,则确定所述变化趋势为不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S22中,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对所述修正量进行调整的方法为: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时,使所述修正量增大;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时,使所述修正量减小;
当所述变化趋势为不变时,所述修正量不进行修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大于所述最大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使所述修正量等于0;和/或
当所述当前负载率小于所述最小额定负载率,且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时,使所述修正量等于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量大于0时,所述平层位置为由所述初始平层位置向上移动所述修正量的绝对值;
所述修正量小于0时,所述平层位置为由所述初始平层位置向下移动所述修正量的绝对值;
所述修正量等于0时,所述平层位置为所述初始平层位置。
1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0415351.4A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Active CN111532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5351.4A CN111532914B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5351.4A CN111532914B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914A CN111532914A (zh) 2020-08-14
CN111532914B true CN111532914B (zh) 2023-02-28

Family

ID=7197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5351.4A Active CN111532914B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291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9106A (ja) * 1994-08-18 1996-03-05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の着床誤差修正装置
JP2005212964A (ja) * 2004-01-29 2005-08-11 Mitsubishi Hitachi Home Elevator Corp ホームエレベータの段差補正装置
JP2005289627A (ja) * 2004-04-05 2005-10-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01597001A (zh) * 2009-07-03 2009-12-09 江门市蒙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电梯平层位置的检测装置
CN103145012A (zh) * 2011-12-07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6144793A (zh) * 2016-06-24 2016-11-23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再平层的控制、电梯轿厢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9106A (ja) * 1994-08-18 1996-03-05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の着床誤差修正装置
JP2005212964A (ja) * 2004-01-29 2005-08-11 Mitsubishi Hitachi Home Elevator Corp ホームエレベータの段差補正装置
JP2005289627A (ja) * 2004-04-05 2005-10-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CN101597001A (zh) * 2009-07-03 2009-12-09 江门市蒙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电梯平层位置的检测装置
CN103145012A (zh) * 2011-12-07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06144793A (zh) * 2016-06-24 2016-11-23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再平层的控制、电梯轿厢控制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2914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0209B2 (en) Dynamic compensation during elevator car re-leveling
US961711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using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run time of elevators and an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ed to perform same
CN110615331B (zh) 用于电梯的位置参考装置
CN112384462B (zh) 电梯诊断系统
JP624372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方法
EP1885640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drive device and related operation device for an elevator system
CN111532914B (zh) 一种电梯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电梯
KR101374415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장치
CN105752785A (zh) 电梯平衡系数检测系统及方法
JP472723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2777437B (zh) 包括乘客耳部舒适应用的电梯系统
CN113233268A (zh) 电梯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47233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10770154B (zh) 电梯装置
CN114104918A (zh) 电梯装置
KR20110101472A (ko) 엘리베이터 정차 위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6281474A (zh) 电梯启动力矩计算方法及电梯
US20220017331A1 (en) Elevator control apparatus
JP260599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15893132A (zh) 电梯称量综合系数自动校正方法
WO2023144985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16331968A (zh) 电梯轿厢负载变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4229635A (zh) 电梯错层判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S63306177A (ja) 流体エレベ−タ−制御装置
JPH0327298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