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30163A -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30163A
CN111530163A CN202010404366.0A CN202010404366A CN111530163A CN 111530163 A CN111530163 A CN 111530163A CN 202010404366 A CN202010404366 A CN 202010404366A CN 111530163 A CN111530163 A CN 111530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algae
centrifugal
pipe
communicated
devic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043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
董晓婉
朱腊雲
金杰
吴克
俞志敏
张勇
卫新来
朱小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4043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301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30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301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 B01D36/045Combination of filters with centrifugal separ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装置箱;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在对蓝藻初步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转动,产生离心力,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藻收集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与光合细菌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
为了维持水域中的生态平衡,需要对水域表面的蓝藻进行清理,在清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专门的蓝藻收集处理装置,现有技术中,蓝藻收集处理装置一般是直接通过吸泵将蓝藻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滤网将蓝藻与水分离,但是过滤后的蓝藻中仍有大量的水分,使得收集起来的蓝藻质量很重,在转移的时候十分费力,且在转移过程中会不断有水滴落,为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蓝藻收集处理装置收集的蓝藻含有大量的水分而使其质量过重,且不断有水滴落,在转移时十分费力,为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
装置箱;
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
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离心外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的外表面相互啮合;
清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导流管。
优选的,所述导入管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次过滤网和超滤膜,所述导入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清水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入管、所述回流管和所述导流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箱的右侧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离心内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装置箱的左侧设置有吸力泵,所述吸力泵的输入端连通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左侧并延伸中所述离心内筒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装置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料箱,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
优选的,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一侧与所述导流管外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真空压力装置,所述离心外筒的右侧与所述清水箱的左侧通过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装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清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贯穿所述清水箱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底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在对蓝藻初步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转动,产生离心力,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装置箱,2、导入管,3、抽吸泵,4、离心装置,41、离心外筒,42、离心内筒,43、转动轴,44、凹槽,45、驱动电机,46、锥齿轮,5、清水箱,6、回流管,7、导流管,8、一次过滤网,9、超滤膜,10、阀门,11、吸力泵,12、导料管,13、收料箱,14、吊环,15、真空压力装置,16、底板,17、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为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外部的结构示意图。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包括:
装置箱1;
导入管2,所述导入管2连通于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3,所述抽吸泵3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2外表面的右侧连通;
离心装置4,所述离心装置4设置于所述装置箱1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4包括离心外筒41,所述离心外筒41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43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42,所述离心外筒4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44,所述凹槽4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5,所述驱动电机45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4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46,两个所述锥齿轮46的外表面相互啮合;
清水箱5,所述清水箱5设置于所述装置箱1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6和导流管7。
通过抽吸泵3的吸力作用,使得水面上的蓝藻可由导入管2进入到装置箱1中;
离心装置4用于将过滤完的蓝藻进行甩干处理,离心内筒42与离心外筒4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同时离心内筒42为网状结构,相当于二次滤网,对蓝藻与水进行分离,驱动电机45外接有电源,作为离心装置4的动力来源,离心时,通过驱动电机45转动,使得两个锥齿轮46一同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42可以转动,离心内筒42转动时使得内部放置的蓝藻一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把蓝藻中的水分直接甩出,从而实现对蓝藻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4,在对蓝藻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
清水箱5用于收集过滤后的清水,通过设置回流管6与导流管7可实现水的回流,在真空状态下,可使得水回流方向对一次过滤网8、离心内筒42表面进行清洗,从而防止滤网出现堵塞。
所述导入管2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次过滤网8和超滤膜9,所述导入管2的底端贯穿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清水箱5的内部。
一次过滤网8可将蓝藻中较大的杂质过滤开来,阀门10关闭时,在真空压力装置15真空压力的作用,使得清水箱5内部的水,通过回流管6进入到导入管2中,之后通过超滤膜9,可以进一步过滤,也可以去除一些藻毒素,对水起到一定净化的作用,改善一下水质。
所述导入管2、所述回流管6和所述导流管7上均设置有阀门10,所述回流管6的一端与所述清水箱5的右侧连通,所述导流管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离心内筒42的内部。
阀门10为电子控制阀门,用于连通或是关闭导入管2与回流管6以及导流管7,需要清洗一次过滤网时8,可将回流管6上的阀门10打开,内部的清水便会通过回流管6进入到导入管2中,清水延伸至一次过滤网8的位置,然后对齐进行清洗,若要清洗离心内筒42时,则需要再将导流管7上的阀门10打开,使得清水进入到导流管7中,然后流动至离心内筒42中,对离心内筒42的表面进行清洗,清洗过后的水进入离心内筒42中,然后由其表面孔直接排出,在由离心外筒41输送至清水箱5中,从而实现水循环。
所述装置箱1的左侧设置有吸力泵11,所述吸力泵11的输入端连通有导料管12,所述导料管12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箱1的左侧并延伸中所述离心内筒42的内部。
吸力泵11用于将离心内筒42中甩干的蓝藻导出,利用其吸力将蓝藻导入至收料箱13中,然后工作人员可将收料箱13中的蓝藻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所述装置箱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料箱13,所述装置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14。
收料箱13位于吸力泵11的正下方,用于收集吸力泵11导出的蓝藻,吊环14通过与起重设备连接,可将装置放置在水表面。
所述导入管2外表面的一侧与所述导流管7外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真空压力装置15,所述离心外筒41的右侧与所述清水箱5的左侧通过管道连通。
真空压力装置15用于控制管道内部的压力,使其内部可处于真空状态,从而实现清水的回流,离心外筒41内部的水可由管道进入到清水箱5中,实现水的循环。
所述装置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6,所述清水箱5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7,所述排水管17的底端贯穿所述清水箱5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底板16的底部。
底板16具有很好的浮力,在使用时,可使得装置漂浮在水面上,在底板16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可方便装置的移动,排水管17可将清水箱5内部的水排出,在其上设置有控制阀门,用于控制水的流出。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可通过其中设备或是其他方式将装置放置在水中,在底板16的浮力作用下,使得装置可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启动装置,在抽吸泵3的吸力作用下,将水面上的蓝藻连通水一同通过导入管2吸进来,蓝藻水混合物经过一次过滤网8,将蓝藻中混合的较大杂质过滤掉,蓝藻和水在直接通过继续流动,此时打开导流管7上的阀门10,使得蓝藻移动至离心内筒42中,蓝藻和水进入离心内筒42之后,可将蓝藻与水进行分离,之后分离的水流入外内心筒41中,在由右侧的管道流进清水箱5中;
离心时,通过驱动电机45转动,使得两个锥齿轮46一同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42可以转动,离心内筒42转动时使得内部放置的蓝藻一同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把蓝藻中的水分直接甩出,从而实现对蓝藻进一步甩干处理,甩干完成之后,再通过吸力泵11将离心内筒42中的蓝藻导出至收料箱13中即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该离心装置4,在对蓝藻初步过滤完之后,实现对蓝藻的进一步甩干处理,通过驱动电机45带动锥齿轮46转动,进而使得离心内筒42转动,产生离心力,可将蓝藻中的大部分的水分甩干,进而降低蓝藻自身的重量,有效的解决了在转移蓝藻时,因蓝藻质量过重,而十分费力的问题,同时也不会有水不断滴落下,在转移蓝藻时变得更加轻松省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箱;
导入管,所述导入管连通于所述装置箱的顶部,所述装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右侧连通;
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底部的左侧,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离心外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内壁的底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离心内筒,所述离心外筒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两个所述锥齿轮的外表面相互啮合;
清水箱,所述清水箱设置于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底部,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有回流管和导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内壁的两侧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次过滤网和超滤膜,所述导入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清水箱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所述回流管和所述导流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清水箱的右侧连通,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离心内筒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箱的左侧设置有吸力泵,所述吸力泵的输入端连通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装置箱的左侧并延伸中所述离心内筒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收料箱,所述装置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吊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外表面的一侧与所述导流管外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真空压力装置,所述离心外筒的右侧与所述清水箱的左侧通过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清水箱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贯穿所述清水箱的内部并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底部。
CN202010404366.0A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15301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4366.0A CN111530163A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4366.0A CN111530163A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30163A true CN111530163A (zh) 2020-08-14

Family

ID=71969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4366.0A Pending CN111530163A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301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472A (zh) * 2021-07-16 2021-11-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7063A (en) * 1979-10-29 1981-09-01 Waukee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iquids
CN205475158U (zh) * 2016-03-24 2016-08-17 马兰扣 一种太阳能自动控制吸藻船
CN108654178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天津市引滦工程尔王庄管理处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藻水离心过滤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7063A (en) * 1979-10-29 1981-09-01 Waukee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iquids
CN205475158U (zh) * 2016-03-24 2016-08-17 马兰扣 一种太阳能自动控制吸藻船
CN108654178A (zh) * 2017-03-29 2018-10-16 天津市引滦工程尔王庄管理处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藻水离心过滤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1472A (zh) * 2021-07-16 2021-11-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3651472B (zh) * 2021-07-16 2022-11-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3448B (zh) 棉纱的染色工艺
CN211004974U (zh) 一种设有曝气机构的废水处理用处理池
CN208151167U (zh) 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11530163A (zh) 一种新型蓝藻收集处理装置
CN213037528U (zh) 一种农业灌溉污水处理装置
CN210122527U (zh) 一种羽绒服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
CN115947622A (zh) 一种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站
CN104368561B (zh) 一种整体驱动发电机部附件的清洁装置及其清洁方法
CN215855377U (zh) 一种底泥蓝藻分离装置
CN115784517A (zh) 一种纺织污水净化装置及净化工艺
CN112495572A (zh) 一种湖泊蓝藻与树枝杂物分离装置
CN213652085U (zh) 一种工业生产用污水处理装置
CN207498209U (zh) 工业废水循环处理装置
CN210157765U (zh) 一种灭菌、装包、接种一体式食用菌菌包生产机
CN107695786A (zh) 一种自动喷淋切削液的封闭式材料箱
CN210522219U (zh) 镀锌废气处理装置
CN207838397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8747811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730636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过滤箱
CN207143020U (zh) 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CN207016604U (zh) 一种污水处理的环保设备
CN207324218U (zh)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CN111875102A (zh) 一种纺织印染废水的节能处理工艺
CN110050639A (zh) 一种灭菌、装包、接种一体式食用菌菌包生产机
CN211636923U (zh) 一种用于机油过滤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