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3211B -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3211B
CN111523211B CN202010287653.8A CN202010287653A CN111523211B CN 111523211 B CN111523211 B CN 111523211B CN 202010287653 A CN202010287653 A CN 202010287653A CN 111523211 B CN111523211 B CN 1115232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rubber
positive pressure
friction coefficient
wire c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76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3211A (zh
Inventor
谭磊
李春国
刘海军
曹佳林
徐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76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3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3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3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3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3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根据正压力和最小摩擦系数,得到线缆拉脱力。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存在计算线缆从线夹中拉脱的拉脱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现车运营过程中出现车端过桥线线夹夹持线缆不牢靠,造成线缆连接处退针等现象。线夹夹持为了防止电缆收到的拉力和扭转传到连接件上,如果线夹夹持力太小,动态线缆的拉力及扭转就会传递到连接上,造成连接松动、端子退针等,进而直接影响到电力或信号的传输效果。
目前,相关技术中没有计算线缆从线夹中拉脱的拉脱力计算方法,夹具设计大多是凭借实际经验进行。仿真方法也限于实验室内研究使用。试验方法需要在夹具试样做出来之后进行拉力试验才可获得,特别是非金属线夹试制需要制造相应模具,这个过程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浪费,生产成本很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不存在计算线缆从线夹中拉脱的拉脱力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包括: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根据所述正压力和所述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所述线缆拉脱力。
可选地,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包括: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其中,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是利用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得到的;获取所述线缆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基于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得到所述正压力与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正压力。
可选地,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包括: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线缆的铜线直径、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厚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获取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弹性模量、所述线缆的胶皮弹性模量、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体积模量、所述线缆的胶皮体积模量、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泊松比、所述线缆的胶皮泊松比;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得到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
可选地,基于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得到所述正压力与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对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进行积分运算,生成所述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正压力包括:确定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确定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利用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进行计算,得到所述正压力。
可选地,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包括:获取所述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确定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和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所述最小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力和所述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所述线缆拉脱力。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其中,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是利用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得到的;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线缆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得到所述正压力与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正压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线缆的铜线直径、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厚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弹性模量、所述线缆的胶皮弹性模量、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体积模量、所述线缆的胶皮体积模量、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泊松比、所述线缆的胶皮泊松比;第一得到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得到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
可选地,所述得到单元包括:生成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进行积分运算,生成所述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第二得到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进行计算,得到所述正压力。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和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所述最小摩擦系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根据所述正压力和所述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所述线缆拉脱力的方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达到快速获得线夹夹持的线缆拉脱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线夹设计的重复,避免试样试制进行实物试验带来的周期成本及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保证线夹夹紧后具有足够的夹持力,克服了线缆连接松动、端子退针等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存在计算线缆从线夹中拉脱的拉脱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尼龙线夹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尼龙线夹电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
上述线缆包括但不限于车端过桥线缆。上述粘弹性本构模型用于描述描述材料的松弛特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应用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粘弹性本构模型。可选地,粘弹性本构模型可以为Maxwell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较好描述材料的松弛特性。
作为一种的可选的实施例,线缆包括橡胶皮,橡胶皮为典型的粘弹性体,且在夹持过程中影响夹持稳定性的主要是其松弛特性,即随着夹持时间的推移,组织应力松弛导致夹持滑脱现象。由于夹紧导致的橡胶变形过程相对于组织应力松弛过程时间非常短,所以可以将夹持过程中对组织的突加应变,且线缆内导体和紧固外壳当作刚体考虑。基于以上两点,可以将夹持问题简化为粘弹性准静力学问题。橡胶皮的接触界面上的主要力学响应为形变。其中,橡胶皮形变的特点为:在夹持力方向上压缩,同时在与压缩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各方向伸展。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粘弹性体在给定应变无限时长条件下的应力应变三维微分方程应用在电缆夹持力计算上。将保护胶皮和线缆外层胶皮当作粘弹性体,而不是弹性体或弹塑性体。应用中不仅考虑电缆的变形,同时考虑线缆胶皮的变形。线夹板压缩造成胶皮变形的变形量的工程近似。
步骤S104,确定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
上述线缆的摩擦系数包括但不限于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其中,最小摩擦系数为上述线缆的摩擦系数中最小的。
步骤S106,根据正压力和最小摩擦系数,得到线缆拉脱力。
作为一种的可选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线缆拉脱力:,其中,为线缆拉脱力,/>为最小摩擦系数,/> 为正压力。
作为一种的可选的实施例,可以利用粘弹性体在给定应变无限时长条件下,应力应变三维微分方程,根据线夹夹持线缆几何外形对三维微分方程进行积分,得到线缆在夹紧状态下所受的正压力,结合摩擦学理论获得线缆拉脱力。
作为一种的可选的实施例,还可以利用粘弹性力学的本构方程,根据电缆尺寸进行积分获得正压力,将夹持电缆等效成弹性体或者利用夹持部分电缆刚度也可以工程近似计算电缆变形和正压力,进而获得夹紧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在设计阶段通过计算快速获得线缆拉脱力,可以针对性改进设计方案,避免出现线夹夹持力不够的情况,还可以大大缩短设计时间,节省大量 人力物力资源。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采用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根据正压力和最小摩擦系数,得到线缆拉脱力的方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达到快速获得线夹夹持的线缆拉脱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线夹设计的重复,避免试样试制进行实物试验带来的周期成本及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保证线夹夹紧后具有足够的夹持力,克服了线缆连接松动、端子退针等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存在计算线缆从线夹中拉脱的拉脱力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包括: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其中,单元面积正压力是利用粘弹性本构模型得到的;获取线缆与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基于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接触面积,得到正压力与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正压力。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正压力,便于后续对线缆拉脱力的计算。
可选地,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包括: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线缆的铜线直径、线缆的外加胶皮厚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获取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线缆的外加胶皮弹性模量、线缆的胶皮弹性模量、线缆的外加胶皮体积模量、线缆的胶皮体积模量、线缆的外加胶皮泊松比、线缆的胶皮泊松比;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得到单元面积正压力与至少一个第一参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单元面积正压力。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以单位面积橡胶正压力为例,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尼龙线夹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尼龙线夹电缆为尼龙线夹夹紧被胶套包裹的电缆,具体包括:铝板21、尼龙线夹22、钢板折弯压板23、紧固螺栓24、电缆25、橡胶套26等。其中,尼龙线夹硬度大可以看成刚性体,胶套和电缆外加胶皮可以看成粘弹性体,夹紧线夹板静置一段时间后,外层胶皮的内应力和线缆胶皮的内应力相等。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尼龙线夹电缆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a)为电缆和胶套,其中,该电缆和胶套包括外加胶皮31、线缆胶皮32、电缆线芯33、胶皮厚度34、电缆胶皮外径35、电缆胶皮内径36;图3(b)为尼龙线夹,其中,该尼龙线夹包括线夹内径3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线缆胶皮外径,外加胶皮厚度,线夹内径,计算得出总压缩变形量;基于外层胶皮应变和线缆胶皮应变之和,得到总应变。已知橡胶胶皮材料参数弹性模量和体积弹性模量通过三维微分方程得到时间趋于无限时橡胶应力和应变关系关联关系。夹紧线夹静置一段时间后,外加胶皮的内应力和线缆胶皮的内应力相等。基于外加胶皮弹性模量、外加胶皮体积模量、外加胶皮的内应力和外层胶皮应变,以及线缆胶皮弹性模量、线缆胶皮体积模量、线缆胶皮的内应力和线缆胶皮应变得到外层胶皮应变与线缆胶皮应变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求得单位橡胶的正压力与总应变的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上述各个关联关系,可以得到橡胶单位正压力与外加胶皮弹性模量、线缆胶皮弹性模量、外加胶皮体积模量、线缆胶皮体积模量、线缆铜线直径、线缆胶皮外径、外加胶皮厚度、线夹内径之间的关联关系,也即是第二关联关系。
若电缆外没有外加胶皮,计算线夹直接夹紧电缆的拉脱力时,单位面积正压力可以通过上述部分步骤求得。
可选地,基于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接触面积,得到正压力与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对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接触面积进行积分运算,生成第一关联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在线夹夹持线缆处,对单位面积正压力按照接触面积进行积分得到第一关联关系。其中,上述第一关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描述:
,其中,/>为正压力,/>为线夹的宽度、/>为线缆的胶皮外径,/>为线夹的内径。
可选地,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正压力包括:确定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确定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利用第一关联关系对单元面积正压力、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进行计算,得到正压力。
通过利用积分方法生成第一关联关系,从而计算出的正压力更准确更接近实际。
可选地,确定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包括:获取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第一摩擦系数为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摩擦系数为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确定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最小摩擦系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确定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最小摩擦系数包括:比较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在第一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则确定第一摩擦系数为最小摩擦系数;在第一摩擦系数大于第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则确定第二摩擦系数为最小摩擦系数。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42,确定模块44以及得到模块46。下面对该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获取模块42,用于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模块44,连接至上述获取模块42,用于确定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模块46,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44,用于根据正压力和最小摩擦系数,得到线缆拉脱力。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模块42,确定模块44以及得到模块46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2至S106,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1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元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由上可知,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可以获取模块42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确定模块44确定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模块46根据正压力和最小摩擦系数,得到线缆拉脱力的方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达到快速获得线夹夹持的线缆拉脱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线夹设计的重复,避免试样试制进行实物试验带来的周期成本及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保证线夹夹紧后具有足够的夹持力,克服了线缆连接松动、端子退针等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不存在计算线缆从线夹中拉脱的拉脱力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获取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其中,单元面积正压力是利用粘弹性本构模型得到的;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线缆与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单元,用于基于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接触面积,得到正压力与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正压力。
可选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线缆的铜线直径、线缆的外加胶皮厚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线缆的外加胶皮弹性模量、线缆的胶皮弹性模量、线缆的外加胶皮体积模量、线缆的胶皮体积模量、线缆的外加胶皮泊松比、线缆的胶皮泊松比;第一得到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得到单元面积正压力与至少一个第一参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单元面积正压力。
可选地,得到单元包括:生成子单元,用于对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接触面积进行积分运算,生成第一关联关系。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确定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第二得到子单元,用于利用第一关联关系对单元面积正压力、线夹的宽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进行计算,得到正压力。
可选地,确定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第一摩擦系数为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摩擦系数为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最小摩擦系数。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中任意一项的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
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
根据所述正压力和所述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所述线缆拉脱力;
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
确定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和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所述最小摩擦系数;
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包括:
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其中,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是利用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得到的;
获取所述线缆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
基于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得到所述正压力与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正压力;
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包括:
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线缆的铜线直径、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厚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
获取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弹性模量、所述线缆的胶皮弹性模量、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体积模量、所述线缆的胶皮体积模量;
基于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得到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参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
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橡胶单位正压力与外加胶皮弹性模量、线缆胶皮弹性模量、外加胶皮体积模量、线缆胶皮体积模量、线缆铜线直径、线缆胶皮外径、外加胶皮厚度、线夹内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得到所述正压力与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包括:
对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进行积分运算,生成所述第一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正压力包括:
确定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
确定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
利用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对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进行计算,得到所述正压力。
4.一种线缆拉脱力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粘弹性本构模型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正压力;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线缆的最小摩擦系数;
得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正压力和所述最小摩擦系数,得到所述线缆拉脱力;
所述装置还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为所述线缆的外加胶皮与所述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
确定所述第一摩擦系数和所述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所述最小摩擦系数;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单元面积正压力,其中,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是利用所述粘弹性本构模型得到的;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线缆与所述线夹之间的接触面积;
得到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单元面积正压力和所述接触面积,得到所述正压力与所述线夹的宽度、所述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所述线夹的内径之间的第一关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正压力;
确定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线缆的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其中,第一摩擦系数为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夹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摩擦系数为线缆的外加胶皮与线缆的胶皮之间的摩擦系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摩擦系数和第二摩擦系数中较小的摩擦系数作为最小摩擦系数;
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线缆在线夹夹持下的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线缆的铜线直径、线缆的外加胶皮厚度、线缆的胶皮外径以及线夹的内径;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粘弹性本构模型的第二参数,其中,第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线缆的外加胶皮弹性模量、线缆的胶皮弹性模量、线缆的外加胶皮体积模量、线缆的胶皮体积模量;第一得到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得到单元面积正压力与至少一个第一参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之间的第二关联关系;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关联关系,确定单元面积正压力;
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橡胶单位正压力与外加胶皮弹性模量、线缆胶皮弹性模量、外加胶皮体积模量、线缆胶皮体积模量、线缆铜线直径、线缆胶皮外径、外加胶皮厚度、线夹内径之间的关联关系。
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6.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287653.8A 2020-04-13 2020-04-13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Active CN111523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7653.8A CN111523211B (zh) 2020-04-13 2020-04-13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7653.8A CN111523211B (zh) 2020-04-13 2020-04-13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3211A CN111523211A (zh) 2020-08-11
CN111523211B true CN111523211B (zh) 2024-04-02

Family

ID=7190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7653.8A Active CN111523211B (zh) 2020-04-13 2020-04-13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3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9720A (zh) * 2023-04-11 2023-08-29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线束拉脱力计算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7660A (ja) * 2000-05-10 2001-1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装置
CN101702477A (zh) * 2009-11-23 2010-05-05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 低频电连接器尾部夹持锁紧机构
DE102011082235A1 (de) * 2011-09-07 2013-03-07 Wr Controls Ab Anbindungssystem für Seilzüge
CN104595580A (zh) * 2015-01-08 2015-05-06 淮北申正电力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电缆夹持器
CN104636537A (zh) * 2014-12-24 2015-05-20 天津大学 脐带缆有限元模型前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355433A (zh) * 2017-07-06 2017-11-17 杭州华泰电液成套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拉脱力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108879149A (zh) * 2018-08-08 2018-11-23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CN208445247U (zh) * 2018-07-25 2019-01-29 武洋 有增摩膏均压垫的耐张线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2626B2 (ja) * 2009-04-28 2012-0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応力−ひずみ曲線式を出力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弾性材料の物性評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7660A (ja) * 2000-05-10 2001-1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ケーブルクランプ装置
CN101702477A (zh) * 2009-11-23 2010-05-05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 低频电连接器尾部夹持锁紧机构
DE102011082235A1 (de) * 2011-09-07 2013-03-07 Wr Controls Ab Anbindungssystem für Seilzüge
CN104636537A (zh) * 2014-12-24 2015-05-20 天津大学 脐带缆有限元模型前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4595580A (zh) * 2015-01-08 2015-05-06 淮北申正电力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电缆夹持器
CN107355433A (zh) * 2017-07-06 2017-11-17 杭州华泰电液成套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拉脱力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CN208445247U (zh) * 2018-07-25 2019-01-29 武洋 有增摩膏均压垫的耐张线夹
CN108879149A (zh) * 2018-08-08 2018-11-23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易于装配的电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材料双线性模型的液压胀管理论计算;洪瑛,王学生;化工设备与管道;第56卷(第3期);摘要、以及正文第20-25页 *
洪瑛,王学生.基于材料双线性模型的液压胀管理论计算.化工设备与管道.2019,第56卷(第3期),摘要、以及正文第20-25页. *
生物组织夹持过程中生/机接触机制研究;董红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正文第3章第21-38页 *
穿管敷设电缆允许拉力的最新计算方法;R. A. Bush, G. W. Seman, 崔康;电线电缆(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3211A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23211B (zh) 线缆拉脱力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DE112011105860B4 (de) Verfahren zur Bewertung der Bindungsfestigkeit für ein mechanisches Kompositrohr
CN106055763B (zh) 一种用于材料力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46374A (zh) 脆性指数的测定方法和装置
CN104933211B (zh) 整备车身弯扭模态识别方法
CN116702569B (zh)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连杆式联轴器打滑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0749510A (zh) 基于有限元仿真检测金属材料弯曲性能的方法
KR20220019552A (ko) 압흔을 이용한 물성 획득방법 및 물성 획득 시스템
CN105806707A (zh) 一种电池薄膜材料高速拉伸试验装置
CN105424554A (zh) 一种基于比重测量的金属材料疲劳损伤程度确定方法
Zhao-we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eformation and crack behavior of rock specimen with a hole undergoing uniaxial compressive load
Dias et al. Effect of fluid inertia on probe-tack adhesion
CN108387350A (zh)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03069463U (zh) 实时采集蠕变试样图像的拉伸蠕变实验装置
CN206990184U (zh) 一种电缆接头组件振动检测装置
CN205300827U (zh) 交联聚乙烯电缆铜芯与绝缘层之间静摩檫力的测量装置
CN113742943B (zh) 用于模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Lin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flow stress model to sheet metal forming simulation
CN215065748U (zh) 一种电缆拉力测试装置
CN203025055U (zh) 一种连接紧固件疲劳试验测试装置
CN116720400A (zh) 电缆接头区域压力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219035390U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制动振动抑制装置
CN117168846B (zh) 一种汽车碰撞假人头部损伤预测方法
CN215866328U (zh) 一种研究frp布与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加载装置
CN211453472U (zh) 超声波检测耐张线夹及其与钢芯铝绞线压接状态的试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