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0891A -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0891A
CN111520891A CN202010339617.1A CN202010339617A CN111520891A CN 111520891 A CN111520891 A CN 111520891A CN 202010339617 A CN202010339617 A CN 202010339617A CN 111520891 A CN111520891 A CN 111520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air valve
sub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96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20891B (zh
Inventor
陈嘉亮
杨华生
李志逢
罗家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3396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0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0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0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20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0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风阀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当前送风的子区域和风阀的转动速度,计算风阀转动到温控子区域所需的实际时间t;根据实际时间t和温度测量模块的监测周期T,判断风阀转动到温控子区域时该温控子区域内部的温度测量模块是否处于监测状态,若是,则执行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和/或执行调整风向规避模式;若否,则控制风阀以用户设定的出风量和送风范围正常运行。本发明通过周期性调节出风量和送风范围避免在温度测量模块工作时直吹温度测量模块,提高其检测精度,保障系统控温准确率。

Description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场所,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场所时,场所内的空间会被划分为多个工作区域,每个工作区域中均设置有与室内机连通的送风管路、安装在出风口的风阀、以及监测温度的温控器,区域控制系统就是根据这种需求衍生出来的。常规的区域控制系统是在空调机组上增加风阀控制器、区域控制终端,区域控制终端与温控器和风阀控制器连接,根据温控器反馈的温度控制对应风阀的开关来实现不同工作区域的独立控制。
由于目前区域控制系统中风阀与温控器的安装位置受实际住户安装条件限制,例如温控器RF射频距离限制、房间空间过大需设置多个温控器等原因,温控器的位置可能处于风阀的送风范围内,如果温控器处于监测状态时,风阀恰好对着温控器所在的子区域送风,这会对温控器的测量值产生较大影响,导致系统控温准确率下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阀在温控器工作时直吹温控器,造成温度测量值误差的缺陷,本发明提出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其通过调节出风量和送风范围避免在温控器工作时直吹温度测量模块,提高温度测量模块的检测精度,保障系统控温准确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每个工作区域中均设有风阀,风阀的送风范围沿其运动方向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具有温度测量模块的子区域为温控子区域。
风阀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送风的子区域和风阀的运动速度,计算风阀运动到温控子区域所需的实际时间t;
根据实际时间t和温度测量模块的监测周期T,判断风阀运动到温控子区域时该温控子区域内部的温度测量模块是否处于监测状态,若是,则执行送风规避模式;若否,则控制风阀以预设的出风量和送风范围正常运行。
优选的,风阀在其送风范围内转动扫风,实际时间t的计算方式如下:实际时间t=转动总角度÷转动速度,转动总角度为风阀从当前位置到进入温控子区域所转动的角度。
其中,送风规避模式包括: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和/或调整风向规避模式。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包括:控制风阀在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的过程中减小出风量;调整风向规避模式包括:控制风阀在转动到温控子区域时反向运动。
优选的,控制风阀在转动到温控子区域的过程中减小出风量包括:控制风阀的实时出风量δ跟随实际时间t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在一实施例中,实时出风量δ=用户设定的出风量B×递减系数,递减系数随实际时间t变化。
优选的,运行风阀控制方法之前,用户选择风阀控制方法中执行的送风规避模式。
优选的,初次运行风阀控制方法之前,检测风阀的送风范围中温控子区域的位置。
检测风阀的送风范围中温控子区域的位置包括:记录风阀的送风范围中各个子区域的序号,开启风阀依次向各个子区域送风,在子区域的送风时间达到预设等待时间时,控制未标记的温度测量模块检测实际温度,判断是否有实际温度符合预设条件,若是,则将反馈该实际温度的温度测量模块标记上当前送风的子区域的序号。
在一实施例中,开启风阀依次向各个子区域送风之前,记录各个子区域的初始温度;预设条件为实际温度与当前送风的子区域的初始温度的差值达到预设阈值。
本发明还提出了区域控制系统,包括:设于各个工作区域中的风阀和温度测量模块、控制所述风阀运行状态的送风控制模块,送风控制模块执行上述的风阀控制方法。
优选地,区域控制系统还包括:与送风控制模块连接的功能选择模块,用户通过功能选择模块设定规避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温度测量模块有工作时被直吹风险的情况下,采取送风规避模式,以避免风阀大风量的直吹温度测量模块。送风规避模式采取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和/或调整风向规避模式,减少风量的作用是降低送风对温度测量模块测量值的影响,调整风向的作用是避免风阀直接对温度测量模块送风,两种规避模式都可以提高温度测量模块的检测精度,增强系统控温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区域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温度测量模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风阀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风阀控制方法基于区域控制系统,空调所使用场所内的空间会被划分为多个工作区域,区域控制系统包括:风阀、温度测量模块和控制风阀运行状态的送风控制模块,每个工作区域中均设置风阀,风阀安装在风管管道的出风口上,风管管道与空调的内机连通,风阀转动过程中送风方向不断改变,风阀的送风范围沿其转动方向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至少有一个子区域设置有温度测量模块,将具有温度测量模块的子区域称为温控子区域,常见的温度测量模块为温控器,温控器一般固定在墙面上,定期传输室温等信息。
送风控制模块执行风阀控制方法,送风控制模块包含区域控制终端和风阀控制器,区域控制终端与温度测量模块和风阀控制器连接,风阀控制器控制风阀的转动速度以及开度等,区域控制终端根据温度测量模块反馈的温度控制对应风阀调整送风角度和出风量来实现不同工作区域的独立控制。
为方便理解,以图1、图2为例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了将空调所使用场所内的空间划分为四个工作区域,每个工作区域中各设置有一个风阀和一个温度测量模块,工作区域分别是区域1、区域2、区域3和区域4,风阀分别是风阀1、风阀2、风阀3和风阀4,温度测量模块分别是温控器1、温控器2、温控器3和温控器4。图2中示出了将单个工作区域沿风阀的转动方向划分为四个子区域,最右侧的子区域为第一个子区域,温控器所在的子区域即温控子区域为第二个子区域,剩余的子区域依次为第三个子区域和第四个子区域,风阀扫过各子区域所需的转动角度已知,为便于控制方法中的时间计算,各子区域对应的风阀转动角度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风阀包含出风框和可转动安装在出风框中的扫风叶片,本发明中的风阀转动送风是指风阀中的扫风叶片转动送风,风阀转动到子区域是指风阀中的扫风叶片转动到该子区域,风阀通过改变扫风叶片的倾斜角度达到向不同方向送风的效果,检测扫风叶片的倾斜角度可以判断风阀当前送风的子区域,比如扫风叶片在送风范围两个极限位置的倾斜角度分别是30°和110°,扫风叶片在各子区域的转动角度为20°,扫风叶片的倾斜角度在30°到50°之间时,当前送风的子区域为第一个子区域,以此类推。当然,实际应用时工作区域、子区域及温控器等的数量均不限,工作区域中设有多个温控器时,其监测周期T可以相同或不同,区域控制系统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初次运行风阀控制方法之前,先检测风阀的送风范围中温控子区域的位置,在优选实施例中,检测方式如下:记录风阀的送风范围中各个子区域的序号,开启风阀依次向各个子区域送风,风阀在每个子区域中的送风持续预设调温时间,在子区域的送风达到预设等待时间时,启动未标记的温度测量模块检测实际温度,判断是否有实际温度符合预设条件,若是,则将反馈该实际温度的温度测量模块标记上当前送风的子区域的序号,该子区域为温控子区域,且温度测量模块的序号与其所在的温控子区域序号对应;若否,则当前送风的子区域内没有温度测量模块。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预设调温时间必须长于预设等待时间,例如预设调温时间可为5min、预设等待时间可为3min,预设调温时间的设置是使得当前送风的子区域内温度充分变化,使得该子区域内有无温度测量模块的判断结果更准确。
较优的,开启风阀依次向各个子区域送风之前,记录各个子区域的初始温度;预设条件为实际温度与当前送风的子区域的初始温度的差值达到预设阈值,通过将实际温度与初始温度进行比较,可以消除环境因素对判断结果的影响,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风阀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当前送风的子区域和风阀的转动速度,实时计算风阀转动到各个温控子区域所需的实际时间t。
实际时间t的计算方式如下:实际时间t=转动总角度÷转动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转动速度为风阀的扫风叶片的转动角速度v,转动总角度为风阀从当前送风的子区域到温控子区域所转动的角度,各子区域对应的风阀转动角度固定为X,根据当前送风的子区域与温控子区域所间隔的子区域数量N,计算得到转动总角度为X×N,即实际时间t=(X×N)÷v。
步骤S2、根据实际时间t和温度测量模块的监测周期T,判断风阀转动到温控子区域时其内部的温度测量模块是否处于监测状态,若是,则执行送风规避模式;若否,则控制风阀以用户设定的出风量和送风范围正常运行。
此处温度测量模块的监测周期T为每隔第一预设时间开始进行监测,监测持续到第二预设时间之后停止监测,重复监测周期T的循环。在步骤S1的计算中可以推测出风阀在每个子区域的大致转动时间,再通过已知的监测周期T,可以判断出当温控器进入监测状态时,风阀是否转动到该温控器所在的温控子区域中,若判断结果为是,为了避免送风直吹温度测量模块,因此执行送风规避模式,送风规避模式包括减少风量规模模式和/或执行调整风向规避模式,通过周期性调节风阀开度与送风范围避免直吹温度测量模块,当温度测量模块处于暂停监测状态时,控制风阀恢复正常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包括:控制风阀在转动到温控子区域的过程中减小出风量,风阀的实时出风量δ跟随实际时间t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实时出风量δ=用户设定的出风量B×递减系数,用户设定的出风量B由用户选择的风阀档位X决定,风阀档位与出风量的对应关系预先设定,执行减少风量规避模式时,直接获取当前风阀档位X对应的出风量B。递减系数随实际时间t变化,此处的递减系数由实验测得,其设计方式有多种,本发明中提供一可选方案,根据不同的参数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对照表,参数包含实际时间t、转动角速度v、温度、湿度以及与温控子区域间隔的子区域数量N等,执行减少风量规避模式时,根据当前检测得到的参数从对照表中获取对应的递减系数,可以计算得到动态变化的实时出风量δ。需要说明的是,出风量的变化通过调节风阀的开度实现。
在另一实施例中,调整风向规避模式包括:控制风阀在转动到温控子区域时反向转动。举例说明,工作区域划分为5个子区域,风阀的转动方向为从第一个子区域依次到第五个子区域,接着从第五个子区域依次到第一子区域,重复上述动作往复扫风,温度测量模块在第四个区域,当前送风的子区域为第一子区域,温度测量模式在监测状态有被直吹的风险,则在风阀转动到第四个子区域时,切换风阀的转动方向,使其朝反方向转动,即转动方向为从第三个子区域依次到第一个子区域。
较优的,区域控制系统设置有与送风控制模块连接的功能选择模块,运行风阀控制方法之前,用户通过功能选择模块设定规避模式,可以选择单一的规避模式,也可以两种规避模式同时进行,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将当前运行参数与出风量相结合,可以智能调节处于温度测量模块监测状态时的风阀扫风动作。由于温控器等温度测量模块需要安装电池进行供电,考虑到有低功耗的需求,因此处于监测周期T中处于监测状态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调整风向规避模式进行风向调整时对用户的体验不会有明显影响,两种规避模式均能起到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目的,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个性化选择,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风阀控制方法,风阀设置在工作区域中,所述风阀的送风范围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子区域,具有温度测量模块的子区域为温控子区域;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计算所述风阀从当前送风的子区域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所需的实际时间t;
根据所述实际时间t和所述温度测量模块的监测周期T,判断所述风阀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时所述温控子区域内部的温度测量模块是否处于监测状态;
若是,则执行送风规避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风阀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时其内部的温度测量模块是否处于监测状态,若否,则控制所述风阀以预设的出风量和送风范围正常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在其送风范围内转动扫风;所述实际时间t的计算方式如下:所述实际时间t=转动总角度÷所述转动速度,所述转动总角度为所述风阀从当前位置到进入所述温控子区域所转动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规避模式包括: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和/或调整风向规避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少风量规避模式包括:控制所述风阀在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的过程中减小出风量;
所述调整风向规避模式包括:控制所述风阀在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时反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风阀在运动到所述温控子区域的过程中减小出风量包括:控制所述风阀的实时出风量δ跟随所述实际时间t的减小而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出风量δ=用户设定的出风量B×递减系数,所述递减系数随所述实际时间t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所述风阀控制方法之前,用户选择所述风阀控制方法中执行的送风规避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次运行所述风阀控制方法之前,先检测所述风阀的送风范围中温控子区域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风阀的送风范围中温控子区域的位置包括:记录所述风阀的送风范围中各个子区域的序号,开启所述风阀依次向各个子区域送风;
在所述子区域的送风时间达到预设等待时间时,控制未标记的所述温度测量模块检测实际温度,判断是否有所述实际温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将反馈该实际温度的温度测量模块标记上当前送风的子区域的序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风阀依次向各个子区域送风之前,记录各个子区域的初始温度;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实际温度与当前送风的子区域的初始温度的差值达到预设阈值。
12.一种区域控制系统,包括:设于各个工作区域中的风阀和温度测量模块、控制所述风阀运行状态的送风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控制模块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风阀控制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区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送风控制模块连接的功能选择模块,用户通过所述功能选择模块设定规避模式。
CN202010339617.1A 2020-04-26 2020-04-26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520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617.1A CN111520891B (zh) 2020-04-26 2020-04-26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617.1A CN111520891B (zh) 2020-04-26 2020-04-26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0891A true CN111520891A (zh) 2020-08-11
CN111520891B CN111520891B (zh) 2021-04-06

Family

ID=7190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9617.1A Active CN111520891B (zh) 2020-04-26 2020-04-26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08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9086A (zh) * 2021-09-26 2022-01-21 四川大学 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
CN116045470A (zh) * 2022-12-20 2023-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8707A (ja) * 1994-10-28 1996-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7057189A (ja) * 2005-08-26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7422456U (zh) * 2017-08-18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及立式空调器
CN11031952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8707A (ja) * 1994-10-28 1996-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2007057189A (ja) * 2005-08-26 2007-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7422456U (zh) * 2017-08-18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及立式空调器
CN11031952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59086A (zh) * 2021-09-26 2022-01-21 四川大学 一种简易层流送风装置
CN116045470A (zh) * 2022-12-20 2023-05-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0891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4887B (zh) 空调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CN111520891B (zh) 提高温度测量模块检测精度的风阀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737900B (zh) 中央空调的风量反馈控制方法与装置
US9194599B2 (en) Control of multiple environmental zones based on predicted change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zones
CN102889666A (zh)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4110794B (zh) 空调及其风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990445B (zh) 一种变风量空调系统节能控制器及方法
CN109059217B (zh) 一种基于运行曲线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总风量控制方法
CN102486331B (zh) 实验室分段控制变风量通风系统
JPS6047497B2 (ja) 集中式空気調和設備の風量制御装置
CN104776558A (zh) 新风系统及其风阀开度控制方法
CN105299829A (zh) 一种调整空调运行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4879896A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智能精确送风系统
CN112797577A (zh) 一种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
CN203396032U (zh) 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室温控制装置
CN105783181A (zh) 空调器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889674B (zh) 变风量空调末端装置及其风量控制方法
CN113091243B (zh) 一种智能控制空调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66714B (zh) 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0779152B (zh) 一种空调回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9747673B (zh) 一种车内压力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CN204693740U (zh) 室内环境舒适度调节系统
CN108224695A (zh) 一种运行工况自动切换的变风量末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0516686C (zh) 一种控制空气调节器运行的方法
CN116099849A (zh) 一种排风量可调节的生物安全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