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6113B -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6113B
CN111506113B CN202010412768.5A CN202010412768A CN111506113B CN 111506113 B CN111506113 B CN 111506113B CN 202010412768 A CN202010412768 A CN 202010412768A CN 111506113 B CN111506113 B CN 111506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aircraft
speed
terminal
guid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27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6113A (zh
Inventor
汤国建
朱建文
何睿智
张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4127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6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1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 G05D1/107Simultaneous 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hree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issi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综合利用最优控制与预测校正设计能够满足终端多种约束的非程序制导律。本发明的方法对不同的终端约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即该策略不依赖于飞行程序,其在不改变第一级程序的前提下仍能满足终端不同的状态约束。

Description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制导控制领域,特别是不依赖标准飞行程序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多约束制导方法。
背景技术
助推-滑翔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其作战空域大、反应速度快、机动性能好、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争相发展的核心领域。助推-滑翔飞行器的飞行过程为:助推火箭首先将滑翔体发射到一定高度并实现分离,随后滑翔体利用气动升力在高度位于20-100km范围内的临近空间以大于或等于5马赫的速度做长时间、远距离滑翔飞行,最后进行俯冲下压以实现高精度打击。其中,助推段为整个飞行提供了全部动能,是决定飞行任务能否完成的必要条件。该飞行器需要对广域目标进行覆盖,并适应多样化的飞行任务。因此,助推制导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一是制导的适应性问题,增强对不同制导任务的适应能力,需要助推制导律不依赖标准飞行程序,并根据当前飞行状态实时生成制导指令;二是制导的大范围覆盖问题,为增大滑翔段的射程覆盖范围,要求助推终端速度能够实现大范围可调。
当前的助推制导主要为摄动制导、迭代制导以及能量管理。传统的摄动制导方法需要大量的射前计算,由此导致需要较长的发射准备时间,其自适应性与灵活性较差。迭代制导与能量管理能够有效用于弹道导弹大气层外制导,且缺乏剩余能量在助推全程的分配,因此终端速度调整范围较小。因此,针对全程处于大气层内,且对自适应性要求极高的固体助推制导而言,需要研究不依赖飞行程序、且能根据当前飞行状态实时生成指令的自适应制导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依赖飞行程序、且能根据当前飞行状态实时生成指令的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助推制导指令攻角α和侧滑角,其中:
飞行器的攻角α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1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2
v为飞行器速度大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3
为当地速度倾角;h为飞行器飞行高度;m为飞行器质量;g0=g,g为引力加速度;r为地心距;ρ为大气密度;Sm为参考面积;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4
为飞行器速度的变化率;CL为升力系数;Pe为发动机推力;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5
为期望的终端高度的变化率;
t为以起飞时刻为零时刻的飞行器飞行时间、tf为飞行器的终端飞行时间、hf为终端高度约束;
飞行器在低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6
其中,β(t)为t时刻侧滑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7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t20-t26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的时间段,t20,t21,……t26为该时间段内的时刻;
飞行器在高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8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9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10
分别为飞行器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11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12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tc0为当前时刻;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13
为tf处的飞行器质量,即终端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214
为当前时刻飞行器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1
为质量的变化率;β(tc0)表示当前时刻的侧滑角。
本发明采用最优制导方法计算攻角指令以满足终端高度与速度倾角约束,通过调整侧滑角实现终端速度大小控制,不依赖飞行程序,在不改变第一级程序的前提下仍能满足终端不同的状态约束,且能根据当前飞行状态实时生成制导指令,自适应性好,灵活性高。
本发明中,最大调姿角Δβm可在线自动计算获取,具体获取过程包括:
1)利用下式计算第k+1次迭代计算后的最大调姿角Δβmk+1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2
其中,k=0时,最大调姿角Δβm的迭代初值设置为Δβm0;预测速度vfpredict对第k次迭代的最大调姿角Δβmk的导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3
Δβm′为相邻两次迭代计算的侧滑角增量;vf2为飞行器在助推段的第二级交班速度;
2)重复步骤1),直至预测速度vfpredict与交班速度vf2相等,此时的最大调姿态角即为最大调姿角Δβm
不同于人为设定迭代初值,本发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Δβm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4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5
为平均气动升力,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6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7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开始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8
表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39
时刻当地速度倾角。因此,本发明的计算结果更精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侧滑角计算方法,包括:
利用下式计算飞行器在低空段的侧滑角β(t):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1
其中,β(t)为t时刻侧滑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2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
t20-t26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的时间段,t20,t21,……t26为该时间段内的时刻。
利用下式计算飞行器在高空段的侧滑角β: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3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4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5
分别为飞行器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6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7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tc0为当前时刻;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8
为tf处的飞行器质量,即终端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9
为当前时刻飞行器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10
为质量的变化率;β(tc0)表示当前时刻的侧滑角。
在低空段,设计了侧滑角变化模型,采用数值预测校正方法计算最大调姿角,并采用迭代初值计算方法以加快计算效率;在高空段,采用解析预测校正方法确定侧滑角,以快速生成角度指令并精确控制终端速度。助推飞行主要受推力的影响,因此在高空段可直接利用推力解析预测终端速度,而在低空数值预测校正中可用于赋初值,自适应性好,灵活性高。
作为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制导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利用飞行器三自由度运动模型建立最优制导模型,利用所述最优制导模型,以能量最优为性能指标,获取满足终端高度和速度倾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利用所述最优制导律获取飞行器攻角;基于所述攻角,计算飞行器侧滑角;其中,
飞行器在低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11
其中,β(t)为t时刻侧滑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412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t20-t26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的时间段,t20,t21,……t26为该时间段内的时刻;
飞行器在高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2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3
分别为飞行器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4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5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tc0为当前时刻;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6
为tf处的飞行器质量,即终端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7
为当前时刻飞行器质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8
为质量的变化率;β(tc0)表示当前时刻的侧滑角。
所述最优制导律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9
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0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1
v为飞行器速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2
为当地速度倾角;h为飞行器飞行高度;g0=g,g为引力加速度;r为地心距;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3
为速度的变化率,m为飞行器质量;
t为以起飞时间为零时刻的飞行时间、tf为终端飞行时间。
为简化计算,所述飞行器攻角的计算方法包括:采用二分法计算下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4
获取飞行器攻角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出了不依赖飞行程序的自适应制导策略:采用最优制导方法计算攻角指令以满足终端高度与速度倾角约束,通过调整侧滑角实现终端速度大小控制。
2、本发明建立了助推最优制导模型,引入了需要过载(nx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515
)为控制变量,以能量最优为性能指标设计了能够满足终端高度与速度倾角约束的解析最优制导律,最后利用二分法将需要过载转化为攻角指令,该方法无需标准飞行程序设计,可快速计算攻角指令。
3、本发明提出了高低空搭配的终端速度控制方法:在低空段,设计了侧滑角变化模型,采用数值预测校正方法计算最大调姿角,并采用迭代初值计算方法以加快计算效率;在高空段,采用解析预测校正方法确定侧滑角,以快速生成角度指令并精确控制终端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侧滑角随时间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2为攻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为俯仰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为侧滑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5为偏航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6为速度倾角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7为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8为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9为过程约束随时间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助推段低弹道非程序制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析最优控制与混合预测校正的多约束制导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飞行动力学,最优控制以及预测校正理论以实现制导目标,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建立飞行器的三自由度运动模型,并根据助推制导任务将空间运动分解为纵向及侧向两种运动。其次,基于速度坐标系下的运动模型建立最优制导模型,以能量最优为性能指标推导能够满足终端高度以及速度倾角约束的解析最优制导律;最后,分析飞行器在助推阶段的主要受力因素,综合利用数值与解析预测校正方法计算侧滑角以控制速度大小。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导模型构建
在发射坐标系(助推段的通用坐标系)下建立运动方程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71
式(1)用于描述助推段飞行特性以及弹道仿真,R与V分别为发射坐标系下的位置与速度矢量,P为推力,Faero为气动力,Fc为控制力,G为地球引力,ωe为地球自转角速率,m为质量。为方便后续制导律的设计,进一步引入速度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用于投送滑翔飞行器的助推制导需要同时满足终端速度、速度倾角及高度约束。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72
其中v为速度大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73
为当地(飞行器所在地)速度倾角,h为飞行高度。助推段的过程约束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74
式(3)表示助推飞行过程中攻角及过载不能超过给定的最大值。针对助推段飞行时间短的特点,在制导律设计中,可假设地球为不旋转均质圆球,并考虑到轴对称飞行器无倾侧角控制,则在速度坐标系下运动方程可简化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75
其中ρ为大气密度,Sm为参考面积(即飞行器的横截面积),g=μM/r2为引力加速度,r为地心距,μM为地球引力常数,CD与CL分别为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控制量为攻角α与侧滑角β。方程(4)虽然经过了较大的简化处理,但仍为复杂的非线性方程,因此方程(4)很难获得解析最优制导律。为此,引入由推力与气动力产生的过载作为中间变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1
将式(5)代入到式(4),并假设g0=g可得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2
高度与速度倾角的控制问题实际是高度与高度变化率的控制问题,因此对高度求二阶导数,可建立高度控制系统: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3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4
定义状态变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5
定义控制变量:u=ny。基于微分方程(7)可建立高度控制系统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6
输出方程:
y=x1=h (10)
由于李导数LgLfh(x)=g(x)≠0,系统的相对阶为2,因此上述高度控制系统可进行精确线性化,将控制量转化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7
其中,uny为系统线性化之后的系统输入,以及新的状态变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8
可将原非线性控制系统精确线性化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89
由于rank(B,AB)=2,因此该线性系统完全能控。利用状态转换,式(13)可重新写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1
相对于原制导模型(7),新模型形式更加简洁,其最优制导律的求解将更加简单。
第二步:能量最优制导律设计
纵向最优制导的描述为:基于制导模型(14),以能量最优为性能指标,利用最优控制设计制导律uny,将其代入到式(11)所示的输入变换中以获得能够高精度满足终端高度及速度倾角约束的非线性最优制导律。建立能量消耗最小的性能指标: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2
基于性能指标(15)与微分方程组(14),可进一步构建Hamilton函数: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3
最优控制中的协态变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4
最优控制条件: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5
因此求解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了对系数Ch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6
的求解,将公式(18)中的最优控制指令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7
代入到微分方程(14)第二式中,求解该微分方程可得: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098
并结合当前飞行状态与终端约束,可得最优控制中的系数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01
将式(20)中的系数代入到式(18)中的最优控制指令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02
中,结合转换关系(11),可获得纵向制导律,即需要过载指令: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03
将式(21)给出的需要过载代入到式(5)中可得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04
式(22)直接包含攻角α,并在升力系数CL也包含攻角,因此只能采用数值方法求解攻角,本发明采用二分法计算攻角指令。
第三步:低空段(70km以下)速度数值预测校正控制
飞行器在低空飞行时主要受发动机推力、气动力以及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因此需要采用数值方法预测并校正终端速度。
(1)制导指令参数化
由式(4)中第一式可知,攻角与侧滑角共同决定推力以及气动力在不同方向上的分配,其中攻角可基于上述最优制导获得,因此速度控制中的控制量参数化实际是设计侧滑角的变化模型。另外,由速度微分方程可知推力在速度方向上的分量以及气动阻力均随侧滑角单调变化,通过调整侧滑角实现速度大小控制是可行的。为减小速度控制产生的侧向位移,设计侧滑角为双梯形变化形式,如图1所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05
式(23)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06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设计侧滑角在t20-t21、t22-t24以及t25-t26范围内均以最快速度变化的目的在于地消耗更多的剩余速度。
图1与式(23)共同给出了低空段速度控制的侧滑角模型,其中最大调姿角Δβm为速度控制的关键参数,需要进一步利用数值预测校正方法得出。
(2)迭代初值计算
本发明采用Newton迭代方法计算式(23)中的最大调姿角Δβm,对制导参数赋初值是终端速度预测校正的前提,并且合理的控制参数初值可加快后续校正的收敛速度,进而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制导精度。导弹在助推段主要受推力的影响,因此在迭代初值自动生成中,采用平均参数法固化气动力与地球引力: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11
基于式(24)中的假设,速度微分转换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12
其中m0为速度控制开始时刻的质量,在t∈[t20,t26]范围内进行速度控制时m0=m(t20)。对式(25)求定积分可得: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13
速度控制的目标是v(t26)=vf2,vf2为第二级交班速度,最大调姿角Δβm的迭代初值可计算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14
基于式(27)计算迭代初值Δβm0,Δβm0将作为后续Newton迭代计算的初值。
(3)制导指令校正
在终端速度数值预测-校正控制中,根据预测所得终端速度与期望速度的偏差,对最大调姿角Δβm进行校正以消除二者偏差,使得终端状态等于期望值。从数学角度讲,制导指令的校正属于非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
F(Δβm)=vfpredict(Δβm)-vf2=0 (28)
式中,预测速度vfpredict关于调姿角Δβm的解析表达式无法获得,只能通过前面给出的模型数值预测获得函数值。采用Newton迭代方法,确定非线性系统(28)的零点,第k步的其校正方程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1
式(29)中,k=0,1,2,……n,在第一次计算式(29)时,需要用到Δβm0,即式(27)中的迭代初值,反复迭代计算式(29)直至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2
与vf2相等。预测速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3
对调姿角Δβmk的导数可利用差分方法获得: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4
式(30)中Δβm′为计算偏导数所需的侧滑角增量,需要人为给定,本发明设计为0.1°。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5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6
分别为采用调姿角Δβm+Δβm′与Δβm对应的终端预测速度,需要基于纵向最优制导给出的攻角指令、侧滑角模型(23)以及调姿角,对式(1)进行四阶Runge-Kutta方法以获得预测终端速度。
第四步:高空段(高于70km)速度解析预测校正控制
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不断减小,因此与低空飞行不同,当飞行高度较高时气动力对飞行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只考虑推力与地球引力速度微分方程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7
利用式(31)计算速度时,推力可假设为恒定值,攻角可利用纵向最优制导获得,质量是时间的函数: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8
其中tc0为当前时刻。纵向最优制导律已经给出了速度倾角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该表达式形式复杂,不易进行解析求解,因此可将其简化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9
其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10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211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另外,引力加速度可利用平均方法假设为常数: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1
将式(32)至(34)代入到式(31)中,并对其求定积分可得忽略大气阻力影响的速度增量: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2
式(35)中,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3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4
分别为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速度控制的目标是通过调整侧滑角使得v(tf)等于需要速度vf,因此可将vf替换式(35)中左边的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5
进而可解析计算高空速度控制的侧滑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6
至此,能够满足终端高度、速度倾角以及速度大小约束的助推制导指令均已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取发射点经纬度λ0=φ0=0°,高度h0=0,速度v0=1m/s,速度倾角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7
助推终端高度为90km,当地速度倾角为0°;控制量攻角与侧滑角在第一级的变化范围为[-20°,20°],第二级为[-30°,30°],第三级为[-45°,45°],nqmax=200KPa·deg。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制导模型构建
在发射坐标系下建立如式(1)所示的飞行器完整的运动方程,以模拟飞行器在三维空间的飞行过程。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38
建立复杂的终端约束模型,为助推飞行提供约束条件。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1
固体助推阶段的过程约束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2
对飞行器运动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并进行线性转换,为制导律设计奠定基础。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3
第二步:能量最优制导律设计
根据当前飞行状态与终端约束,计算系数: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4
获得纵向制导律: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5
将式(21)给出的需要过载代入到纵向过载中,进而采用二分法计算攻角指令。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6
第三步:低空段速度数值预测校正控制
通过调整侧滑角控制终端速度大小,侧滑角模型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47
采用Newton迭代方法,迭代计算最大调姿角Δβm,其校正方程为: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51
式(29)中,预测速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52
对调姿角Δβmk的微分可利用差分方法获得: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53
式(30)中Δβm′为人为给定的迭代计算偏导数所需的侧滑角增量。
第四步:高空段速度解析预测校正控制
在高空段可忽略大气对飞行的影响,因此根据终端需要速度vf解析计算当前时刻的侧滑角β(tc0):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54
图2~图9给出了终端速度为6000m/s的主要弹道曲线,由仿真结果可知利用本发明提出的制导方法可高精度地满足终端多种约束。由图2、图3、图4与图5可知,由于助推段在第一级无速度控制,攻角、侧滑角、俯仰角以及偏航角始终按照标准飞行程序变化,而在第二级与第三级飞行中控制量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以耗散剩余能量。另外,不断增高的高度使得大气密度与动压迅速减小,因此动压攻角乘积在第二级上面段以及整个第三级均未超标。由图6可知助推速度倾角误差为-0.056°,图7中的终端高度误差为7m,由图8可知终端速度误差为2m/s,其误差主要来源于第三级结束前的定轴飞行。由图9可知,在第二级飞行前半段,较大的动压以及稠密的大气导致动压攻角乘积达到饱和,此时攻角减小到零,侧滑角则采用最大边界值。总之,本发明提出的制导策略能够高精度满足终端高度,速度以及速度倾角约束。
设置需要速度倾角始终为零度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55
终端高度为90km,速度在5400-6700m/s之间变化,仿真结果表1所示。由仿真结果可知,当剩余速度大于200m/s时,不同的需要速度对应的动压攻角乘积均达到饱和,但其终端约束仍能够高精度地满足:终端速度误差在10m/s以内,高度误差小于10m,速度倾角误差也小于0.4°。另外,控制量调整幅度随着剩余能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机动飞行必然影响制导精度,因此制导误差也随着变大。当需要速度小于5500m/s时,实际速度始终为5633.896m/s,此时飞行器的控制能力达到饱和,意味着在当前控制能力以及约束条件下助推段速度控制范围为5633.896-6770m/s,调整幅度为16.81%。
表1助推终端能量控制能力分析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61
对外界偏差的鲁棒性是制导算法的重要指标,在标称条件仿真分析的基础上拉偏推力、大气密度以及气动系数,并假设制导系统对上述偏差未知,仿真结果如表2所示。由仿真结果可知推力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最大,其可承受的最大偏差在-7%-+7%之间。大气密度与气动系数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很小,对终端高度精度的影响在10m以内,速度倾角偏差均小于0.01°,速度偏差也在2m以内。外部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相差较大的原因在于推力是助推飞行中的主要因素,并且在高空处稀薄的大气环境导致气动力基本为零,因此气动系数与大气密度存在偏差对制导精度的影响十分有限。上述仿真验证了制导方法对外界偏差的鲁棒性。
表2制导性能最大拉偏测试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62
Figure GDA0002532196250000171
本发明以用于发射滑翔飞行器的助推器为背景,综合利用最优控制与预测校正设计能够满足终端多种约束的非程序制导律。该策略虽然在发射前需要设计用于第一级导引的飞行程序,但在后面级采用的最优制导方法以及速度预测校正控制方法对不同的终端约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即该策略不依赖于飞行程序,其在不改变第一级程序的前提下仍能满足终端不同的状态约束。通过研究可获得以下结论:
(1)对非线性运动方程的线性重构可降低制导律的设计难度,基于线性方程可直接利用极大值原理设计解析最优制导律;
(2)助推飞行主要受推力的影响,因此在高空段可直接利用推力解析预测终端速度,而在低空数值预测校正中可用于赋初值;
(3)助推终端能量调整范围受复杂过程约束、发动机比冲以及控制能力的共同影响。

Claims (5)

1.一种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助推制导指令攻角α和侧滑角,其中:
飞行器的攻角α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12
v为飞行器速度大小;Θ为当地速度倾角;h为飞行器飞行高度;m为飞行器质量;g0=g,g为引力加速度;r为地心距;ρ为大气密度;Sm为参考面积;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13
为飞行器速度的变化率;CL为升力系数;Pe为发动机推力;t为以起飞时刻为零时刻的飞行器飞行时间、tf为飞行器的终端飞行时间、hf为终端高度约束;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14
为期望的终端高度的变化率;
飞行器在低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15
其中,β(t)为t时刻侧滑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16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飞行器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t20~t26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的时间段,t20,t21,……t26为该时间段内的时刻;最大调姿角Δβm的获取过程包括:
1)利用下式计算第k+1次迭代计算后的最大调姿角Δβmk+1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
其中,k=0时,最大调姿角Δβm的迭代初值设置为Δβm0;预测速度vfpredict对第k次迭代的最大调姿角Δβmk的导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2
Δβm′为侧滑角增量;vf2为飞行器在助推段的第二级交班速度;Δβm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3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4
为平均气动升力,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5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6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开始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7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8
表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9
时刻当地速度倾角;
2)重复步骤1),直至预测速度vfpredict与交班速度vf2相等,此时的最大调姿态角即为最大调姿角Δβm
飞行器在高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0
其中,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1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2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3
分别为飞行器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4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5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tc0为当前时刻;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6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7
为tf处的飞行器质量,即终端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8
为当前时刻飞行器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219
为质量的变化率;β(tc0)表示当前时刻的侧滑角。
2.一种飞行器侧滑角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下式计算飞行器在低空段的侧滑角β(t):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1
其中,β(t)为t时刻侧滑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2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最大调姿角Δβm的获取过程包括:
1)利用下式计算第k+1次迭代计算后的最大调姿角Δβmk+1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3
其中,k=0时,最大调姿角Δβm的迭代初值设置为Δβm0;预测速度vfpredict对第k次迭代的最大调姿角Δβmk的导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4
Δβm′为相邻两次迭代计算的侧滑角增量;vf2为飞行器在助推段的第二级交班速度;Δβm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5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6
为平均气动升力;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7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8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开始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t26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39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结束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
2)重复步骤1),直至预测速度vfpredict与第二级交班速度vf2相等,此时的最大调姿态角即为最大调姿角Δβm
t20-t26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的时间段,t20,t21,……t26为该时间段内的时刻;利用下式计算飞行器在高空段的侧滑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1
其中,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2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3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4
分别为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5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6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tc0为当前时刻;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7
g为引力加速度;Pe为发动机推力;β(tc0)表示当前时刻的侧滑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8
为终端时间tf处飞行器的质量,即终端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9
为当前时刻飞行器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10
为质量的变化率。
3.一种飞行器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利用飞行器三自由度运动模型建立最优制导模型,利用所述最优制导模型,以能量最优为性能指标,获取满足终端高度和速度倾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利用所述最优制导律获取飞行器攻角;基于所述攻角,计算飞行器侧滑角;其中,飞行器在低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11
其中,β(t)为t时刻侧滑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12
为最大侧滑角变化率,β0为速度控制前的基准侧滑角,Δβm为最大调姿角;t20~t26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的时间段,t20,t21,……t26为该时间段内的时刻;最大调姿角Δβm的获取过程包括:
1)利用下式计算第k+1次迭代计算后的最大调姿角Δβmk+1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413
其中,k=0时,最大调姿角Δβm的迭代初值设置为Δβm0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2
为平均气动升力,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3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4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开始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t26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5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结束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6
为飞行器质量的变化率;预测速度vfpredict对调姿角Δβmk的导数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7
Δβm′为侧滑角增量;
vf2为第二级交班速度;Δβm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8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9
为平均气动升力;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0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1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开始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t26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2
分别为低空段速度控制结束时刻的飞行速度与飞行器质量;
2)重复步骤1),直至预测速度与最大调姿态角相等,此时的最大调姿态角即为最大调姿角Δβm
飞行器在高空段的侧滑角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3
其中,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4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5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6
分别为当前飞行速度与终端预测速度;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7
为当前速度倾角;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8
为当前速度倾角变化率;tc0为当前时刻;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19
g为引力加速度;Pe为发动机推力;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20
为终端时间tf处飞行器的质量,即终端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21
为当前时刻飞行器质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522
为飞行器质量的变化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制导律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61
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62
其中,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63
v为飞行器速度;Θ为当地速度倾角;h为飞行器飞行高度;g0=g,g为引力加速度;r为地心距;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64
为飞行器速度的变化率,m为飞行器质量;t为以起飞时间为零时刻的飞行时间;tf为终端飞行时间;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65
为期望的终端高度的变化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攻角的计算方法包括:采用二分法计算下式:
Figure FDA0004069838640000066
获取飞行器攻角α。
CN202010412768.5A 2020-05-15 2020-05-15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Active CN111506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2768.5A CN111506113B (zh) 2020-05-15 2020-05-15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2768.5A CN111506113B (zh) 2020-05-15 2020-05-15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6113A CN111506113A (zh) 2020-08-07
CN111506113B true CN111506113B (zh) 2023-06-06

Family

ID=7187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2768.5A Active CN111506113B (zh) 2020-05-15 2020-05-15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6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0689B (zh) * 2021-03-22 2023-01-3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导弹助推段预测-校正制导方法和装置
CN113503777A (zh) * 2021-05-21 2021-10-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弹道解析解的运载火箭助推段制导方法及装置
CN113467497B (zh) * 2021-07-08 2023-09-19 北京星途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载荷投放点多约束条件下的能量管理制导方法
CN115859575A (zh) * 2022-11-15 2023-03-28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sep符的定位计算方法
CN117406763A (zh) * 2023-08-23 2024-01-16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卫星/惯导组合式增程制导炮弹的制导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2148A1 (de) * 2016-06-29 2018-01-04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Verfahren und assistenzsystem zur detektion einer flugleistungsdegradierung
CN108646778A (zh) * 2018-07-18 2018-1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9189087A (zh) * 2018-08-20 2019-0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CN109740198A (zh) * 2018-12-14 2019-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解析预测的滑翔飞行器三维再入制导方法
CN110413000A (zh) * 2019-05-28 2019-1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预测校正容错制导方法
CN110989669A (zh) * 2019-12-11 2020-04-10 西安智翔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助推滑翔飞行器主动段在线自适应制导算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RM20110651A1 (it) * 2010-12-20 2012-06-21 Selex Sistemi Integrati Spa Metodo di previsione rapida del profilo verticale della traiettoria per la gestione del traffico aereo, e relativo sistema atm.
FR3057986B1 (fr) * 2016-10-20 2021-04-30 Thales Sa Procede et systeme de determination d'un profil de descente et de rejointe synchrone en poussee minimale pour un aerone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2148A1 (de) * 2016-06-29 2018-01-04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Verfahren und assistenzsystem zur detektion einer flugleistungsdegradierung
CN108646778A (zh) * 2018-07-18 2018-1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非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
CN109189087A (zh) * 2018-08-20 2019-01-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
CN109740198A (zh) * 2018-12-14 2019-05-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解析预测的滑翔飞行器三维再入制导方法
CN110413000A (zh) * 2019-05-28 2019-11-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预测校正容错制导方法
CN110989669A (zh) * 2019-12-11 2020-04-10 西安智翔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助推滑翔飞行器主动段在线自适应制导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雨君 ; 陈克俊 ; 刘鲁华 ; 吴杰 ; .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段多约束制导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第01期),全文. *
陈安宏 ; 穆育强 ; 孙晓松 ; 余颖 ; 王军权 ; .再入飞行器平飞段多约束制导方法.弹道学报.2015,(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6113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6113B (zh) 飞行器制导指令计算方法、侧滑角计算方法及制导方法
CN111306998B (zh) 一种参数摄动自适应的制导火箭弹垂直攻击制导方法
CN108363305B (zh) 基于主动干扰补偿的战术导弹鲁棒过载自驾仪设计方法
CN111473696B (zh) 一种基于落点估计的制导火箭垂直攻击制导方法
CN109426146A (zh)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高阶非奇异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
CN114281092B (zh) 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协调姿态控制方法
CN110488852B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全剖面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2550770B (zh)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火箭软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CN106444807A (zh) 一种栅格舵与侧喷流的复合姿态控制方法
CN109703768B (zh) 一种基于姿态/轨迹复合控制的软式空中加油对接方法
CN113900448B (zh) 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飞行器预测校正复合制导方法
CN112507461B (zh) 一种运载火箭动力软着陆段发动机开机方法
CN104567545A (zh) Rlv大气层内主动段的制导方法
CN114912202A (zh) 宽速域吸气式动力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耦合控制方法
CN108459611B (zh) 一种近空间飞行器的姿态跟踪控制方法
CN112660426B (zh) 一种火箭软着陆制导方法
CN113741509A (zh) 一种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下压段能量管理方法
CN104571100B (zh) 一种非最小相位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方法
CN116719333A (zh) 一种垂直发射导弹速度矢量控制转弯指令设计方法
CN106681337A (zh) 基于奇次滑模的平流层飞艇定高飞行控制方法
CN116301028A (zh) 基于吸气式高超声速平台的多约束在线飞行轨迹规划中段导引方法
CN114815878B (zh) 基于实时优化和深度学习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协同制导方法
CN113885358A (zh) 一种混合构型固定翼无人机机动仿真控制律设计方法
CN112380692A (zh) 一种运载火箭的大气层内在线轨迹规划方法
CN105674804B (zh) 一种包含法向加速度导数的空射巡航弹下滑段多约束制导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