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5720B -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5720B
CN111505720B CN202010435696.6A CN202010435696A CN111505720B CN 111505720 B CN111505720 B CN 111505720B CN 202010435696 A CN202010435696 A CN 202010435696A CN 111505720 B CN111505720 B CN 1115057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ologic
depicting
trap
sequence
lithologic 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56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5720A (zh
Inventor
高顺莉
赵军
任艳
李宁
周祥林
侯国伟
刘建斌
李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Shanghai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Shanghai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Shanghai Branch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to CN2020104356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5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5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5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5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5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能够满足岩性圈闭刻画需求的资料;S2、识别优势沉积相带;S3、识别坡折带的类型及所述坡折带的展布范围,并基于所述坡折带确定有利砂体展布;S4、对所述有利砂体展布进行定量刻画,完成岩性圈闭的刻画。本发明能够对近海中深层的岩性圈闭进行定量刻画,为岩性勘探提供技术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油气藏勘探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发现和增储上产的主体之一。
岩性圈闭预测技术是目前最常见的油气勘探方法。岩性圈闭预测技术主要有地震相分析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储层反演技术等几种技术手段。
但是,现有技术中,地震相分析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储层反演技术等技术手段对浅层岩性圈闭识别与刻画能够取得较好的勘探成效。但是对于深度超过三千米的近海中深层岩性圈闭来说,由于其目的层埋藏深、沉积背景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其刻画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存在着薄砂体及岩性体边界识别困难、岩性圈闭可靠性不足和规模型岩性勘探难以快速准确刻画等问题,采用上述的岩性圈闭预测技术难以对中深层岩性圈闭进行比较准确地刻画。
因此,亟需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能够实现对近海中深层岩性圈闭的刻画。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能够满足岩性圈闭刻画需求的资料;
S2、识别优势沉积相带;
S3、识别坡折带的类型及所述坡折带的展布范围,并基于所述坡折带确定有利砂体展布;
S4、对所述有利砂体展布进行定量刻画,完成岩性圈闭的刻画。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确定刻画的所述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可选地,所述步骤S3包括:
S31、采用微古地貌-地层倾角属性-瞬时相位属性三元耦合的方法识别所述坡折带的类型及所述坡折带的展布范围;
S32、建立多级坡折控制下的岩性体发育模式,确定所述有利砂体展布。
可选地,所述步骤S3还包括:
S33、采用地震复合微相刻画砂体尖灭线。
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S22、依据所述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并绘制所述优势沉积相带。
可选地,所述步骤S21包括:
S211、识别钻井层序界面;
S212、识别地震层序界面;
S213、依据所述钻井层序界面和所述地震层序界面建立所述层序地层格架。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22中,在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与地震属性联合分析技术,绘制各个层序的沉积相图,以确定优势沉积相带。
可选地,所述步骤S4包括:
S41、反演储层预测描述所述有利砂体展布范围;
S42、确定所述有利砂体的厚度。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42中,绘制砂体厚度网格以确定所述砂体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步骤S5包括:
S51、进行断距分析和岩性对置定性分析;
S52、进行泥岩涂抹封堵下限定量分析。
本发明提出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基于坡折带确定有利砂体展布,并对有利砂体展布进行定量刻画,准确刻画出近海中深层的岩性圈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8口反演参与井平湖组纵波阻抗与Vp/Vs交汇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层序地震界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体系域划分方案;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层切片与地震属性联合识别有利储集相带的结果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SQ2低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古地貌及地震相特征图;
图6左边为P8层底层厚度图,右侧围地震相特征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刻画坡折线图;
图7左上角为利用微古地貌刻画的坡折线图;
图7右上角为利用地层倾角属性刻画的坡折线图;
图7左下角为利用振幅和属性刻画的坡折线图;
图7右下角为利用瞬时频率属性刻画的坡折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地震相剖面展布样式;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P8层地震复合微相约束下的沉积微相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N1和N4井区砂体厚度定量描述示意图;
图10左侧为N1井区砂体厚度定量描述示意图;
图10右侧为N4井区砂体厚度定量描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储集层的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通过对岩性圈闭进行识别和刻画,能够辅助勘探岩性油气藏。
现有技术中的岩性圈闭的预测技术仅能够对浅层岩性圈闭进行比较准确的识别与刻画。而深度在3km以下的近海中深层岩性圈闭,由于其目的层埋藏深、沉积背景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特殊地震地质条件,其岩性圈闭刻画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如薄砂体及岩性体边界识别困难、岩性圈闭可靠性不足和规模型岩性勘探难以快速准确刻画等问题。
为了能够对近海中深层岩性圈闭进行准确刻画,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能够为实现近海中深层岩性圈闭定量刻画和提高钻探成功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能够为规模型岩性勘探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参见图1,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能够满足岩性圈闭刻画需求的资料;
S2、识别优势沉积相带;
S3、识别坡折带的类型及坡折带的展布范围,并基于坡折带确定有利砂体展布;
S4、对有利砂体展布进行定量刻画,完成岩性圈闭的刻画;
S5、确定刻画的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具体地,以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的岩性圈闭识别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在下文的描述中,将近海某凹陷斜坡带研究区简称为研究区。
具体地,在步骤S1中,通过地震资料品质评价所选取的资料的可行性。从资料频宽、分辨率、信噪比、断裂刻画清晰度、层位标定相关性、已钻井钻遇复合率等多方面,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手段,系统评价和确定所选取的资料的是否能够满足岩性圈闭的刻画需求。具体地,在步骤S1中,所选取的资料可以为常规数据体和/或反演数据体。
在步骤S1中,常规数据体可以选用信噪比较高、同相轴连续性好、断层断点清晰、易于构造解释的三维地震资料,以提高对岩性圈闭的刻画的精度,能够精确预测储层。具体地,在对研究区的岩性圈闭识别时选取的三维地震资料中,主要含气层段3200ms~3450ms,有效频带约为9Hz~41Hz,主频约为25Hz,此类三维地震资料的高频成分丰富,分辨率较高;优选地,三维地震资料中,已钻井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结果应与井旁道对应较好,相关系数应维持在68%-82%,保证标定结果合理可靠。
在步骤S1中,反演数据体可以选用研究区8口反演参与井平湖组纵波阻抗与Vp/Vs交汇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Vp/Vs能够有效地识别储层,低值指示砂岩,高值指示泥岩,门槛值为1.65。
参见表1,表1为Vp/Vs反演预测砂体与钻遇砂体吻合率。通过对该区所有测井的砂体对应关系进行质控,15m以上较厚砂岩钻遇率达80%以上,5-15m薄层55-80%之间,整体较好,反演数据体可靠性满足储层预测精度要求。
表1-Vp/Vs反演预测砂体与钻遇砂体吻合率
Figure BDA0002502150640000061
具体地,步骤S2包括:
S21、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优选地,建立三至四级高频构造-层序格架。具体地,依据经典的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和Cross高分辨率旋回理论,以钻井层序和地震层序解释为主线,通过钻井资料的INPEFA曲线定量分析和地震层序解释技术井震结合的方法,建立三至四级高频构造-层序格架。
具体地,步骤S21包括:
S211、识别钻井层序界面;具体地,在步骤S211中,主要利用GR曲线、INPEFA曲线和小波能谱分析对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以研究区W3井为例,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的采样间隔0-1m,且深度域上为连续采样,对测井数据进行连续性小波变换分析,得到变换尺度为1:1:512的时频能量图谱,在该时频能谱上根据突变点等特征进行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
S212、识别地震层序界面;具体地,参见图3,在步骤S212中,地震层序界面地震反射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削截、顶超、上超、下超及反射同相轴差异等。其中削截常出现于层序的顶部,层序界面的下部;上超反射对应为层序底界面向盆地(斜坡)方向逐渐终止,表现为下部层序结束后上部层序开始发育;下超常表征新地层依次超覆于较老地层之上;顶超表现为下伏倾斜地层的顶面和无沉积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终止关系。对于该区平湖组层序界面来说,目前主要的识别依据为削截和上超。
S213、依据钻井层序界面和地震层序界面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具体地,参见图4,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三级层序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单井岩性及其旋回性分析,建立目标区内层序地层格架。以研究区平湖组为例,平五段至平一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即E2PSQⅠ、E2PSQⅡ、E2PSQⅢ,其中E2PSQⅠ层序对应于平五段,E2PSQⅡ层序对应于平三四段,E2PSQⅢ层序对应于平一二段。
S22、依据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并绘制优势沉积相带;具体地,本步骤S22中,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与地震属性联合分析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岩性体的展布特征,并结合地震相、测井钻井资料,绘制出各个层序及体系域时期的沉积相图,以确定优势沉积相带。
参见图5,以平湖组SQ2低位体系域为例,在体系域内按时间厚度等比内插出一系列地层切片,并利用这些地层切片提取地震属性进行分析,从属性图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多种地震属性均能较好反映河道沉积特征,并在过横切河道剖面上有较好的响应(图5左)。随后结合单井相资料进行分析,认为W1井在SQ2低位域时期,为远砂坝沉积微相环境;N2井在SQ2低位域时期,为潮汐砂坝沉积微相环境;N1井在SQ2低位域时期,为潮汐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环境。最终,编制该时期沉积相图,认为该时期总体处于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图5右)。
具体地,步骤S3包括:
S31、采用微古地貌-地层倾角属性-瞬时相位属性三元耦合的方法识别坡折带的类型及坡折带的展布范围;参见图6,以研究区为例,在SQ2低位体系域时期微古地貌图上可以看出2井区与4井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坡折带,参见图7,利用微古地貌、地层倾角、振幅和以及瞬时频率等属性对该坡折带进行刻画,不同属性刻画出的坡折线位置基本一致。在地震剖面及已钻井上可以证明,该坡折类型为沉积坡折,坡折之下易发育连续楔状沉积体。
S32、建立多级坡折控制下的岩性体发育模式,确定有利砂体展布。
S33、采用地震复合微相刻画砂体尖灭线;具体地,从单井正演及地震复合微相描述明确了不同砂泥岩组合特征地震响应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已钻井常见砂泥岩组合地震复合微相对应关系,由点及面,实现从单井地震复合微相到平面地震复合微相的识别,进一步将地震信息转化为地质信息,实现地震复合微相约束下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刻画。
参见图8,以研究区P8层岩性体刻画为例,首先对振幅-频率-反射外形-波形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梳理了五大类不同砂泥岩组合类型控制下的地震相组合特征及其剖面展布组合样,随后以典型地震剖面解释为骨干格架,建立平面地震复合微相解释网格,由线及面,实现地震复合微相平面特征刻画,最后综合地震复合微相反应的沉积微相特征,由地震信息转化为地质信息,参见图9,实现地震复合微相约束下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刻。地震复合微相研究从沉积角度解读地震微相信息,解决了反演岩性体预测存在多解型的问题,使岩性边界刻画更加贴合真实结果,例如传统反演储层预测结果认为N2井区为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但通过地震复合微相研究,认为该井区为潮汐砂坝沉积微相,在图9中,该结果得到钻井证实。
具体地,步骤S4包括:
S41、反演储层预测描述有利砂体展布范围;
具体地,在步骤S41中,以岩性体边界识别为原则,在反演数据体上,从连井、剖面、平面、立体等多方面,对砂体展布范围进行定量刻画。以研究区P8层为例,通过岩石物理分析,确认本区采用Vp/Vs反演单砂体进行刻画,平湖组砂岩阈值在1.65附近。利用该数据体分别在剖面、平面及三维上对砂体进行刻画,首先在剖面上对砂体展布范围进行精细解释,随后利用解释成果提取最小振幅属性在平面上对砂体的连通性进行刻画,最后通过对数据体Vp/Vs参数值小于1.65部分进行透视,在三维空间内刻画出砂体的展布特征。结合步骤S32和步骤33中坡折识别和地震复合沉积微相对砂体尖灭线的刻画,定量确定砂体的空间展布范围。
S42、确定有利砂体的厚度。
在步骤S42中,绘制砂体厚度网格以确定砂体的厚度。具体地,参见图10,在步骤S42中,利用petrel软件对砂体顶面网格开时窗提取Threshold value属性,得到含砂率图网格(图10左),随后再结合已钻井钻遇厚度利用公式(砂体厚度网格=含砂率网格×井点处砂体钻遇厚度/井点处含砂率)进行运算,可准确绘制出砂体厚度网格(图10右)。
具体地,步骤S5包括:
S51、进行断距分析和岩性对置定性分析;
具体地,在步骤S51中,当断层两盘砂岩与泥岩对接时,断层封闭性好;当砂岩与砂岩对接且有相同或相近的排驱压力时,断层封闭性差。
S52、进行泥岩涂抹封堵下限定量分析;
在泥岩发育地区,砂岩与砂岩对接时,断层封闭性主要受断层活动过程中泥岩在断面上滑抹分布的情况控制,通过对已钻井进行泥岩涂抹系数(SGR)进行分析,明确研究区油气藏泥岩封堵下限。
在步骤S52中,可通过对某地区的已钻井进行SGR系数分析,明确该地区的气层封堵下限和油层封堵下限,将气层封堵下限和油层封堵下限应用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1)基于古地貌恢复和沉积相控坡折带刻画的坡折带识别技术,建立多级坡折控制下岩性体发育模式,为大规模岩性勘探提供及时可靠的地震决策依据;
(2)以双地震资料基础,基于多属性分析、储层反演预测及地震复合微相等技术,形成岩性圈闭从半定量到定量的评价流程,为中深层岩性圈闭快速识别和定量刻画提供技术支撑;
(3)基于反演刻画砂体的可靠性分析和断层封堵性分析技术,建立岩性圈闭有效性评价标准化流程,为提高钻探成功率提供有力技术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能够对近海中深层地区的岩性圈闭实现定量刻画,还可以对其他地区的岩性圈闭进行定量刻画。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能够满足岩性圈闭刻画需求的资料;
S2、识别优势沉积相带;
S3、识别坡折带的类型及所述坡折带的展布范围,并基于所述坡折带确定有利砂体展布;
S4、对所述有利砂体展布进行定量刻画,完成岩性圈闭的刻画;
所述步骤S3包括:
S31、采用微古地貌-地层倾角属性-瞬时相位属性三元耦合的方法识别所述坡折带的类型及所述坡折带的展布范围;
S32、建立多级坡折控制下的岩性体发育模式,确定所述有利砂体展布;
S33、采用地震复合微相刻画砂体尖灭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
S5、确定刻画的所述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S22、依据所述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并绘制所述优势沉积相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包括:
S211、识别钻井层序界面;
S212、识别地震层序界面;
S213、依据所述钻井层序界面和所述地震层序界面建立所述层序地层格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2中,在所述层序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与地震属性联合分析技术,绘制各个层序的沉积相图,以确定优势沉积相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S41、反演储层预测描述所述有利砂体展布范围;
S42、确定所述有利砂体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2中,绘制砂体厚度网格以确定所述有利砂体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
S51、进行断距分析和岩性对置定性分析;
S52、进行泥岩涂抹封堵下限定量分析。
CN202010435696.6A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Active CN111505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5696.6A CN111505720B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5696.6A CN111505720B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5720A CN111505720A (zh) 2020-08-07
CN111505720B true CN111505720B (zh) 2023-03-28

Family

ID=7187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5696.6A Active CN111505720B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572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49275A (zh) * 2014-07-07 2014-09-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 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WO2016070587A1 (zh) * 2014-11-05 2016-05-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trap-3d软件寻找油气藏的方法
CN105683781A (zh) * 2013-10-30 2016-06-15 雪佛龙美国公司 一种将储层性质变换成地震属性以用于烃和岩性识别的方法
CN110068859A (zh) * 2019-04-12 2019-07-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平井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地震沉积学定量表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2736B (zh) * 2016-01-07 2017-12-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地震资料定量预测坡折带的方法
CN107045153A (zh) * 2017-01-15 2017-08-15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陆相湖盆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优势相预测方法
CN110703354B (zh) * 2019-10-23 2021-11-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岩性边界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3781A (zh) * 2013-10-30 2016-06-15 雪佛龙美国公司 一种将储层性质变换成地震属性以用于烃和岩性识别的方法
CN104049275A (zh) * 2014-07-07 2014-09-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 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WO2016070587A1 (zh) * 2014-11-05 2016-05-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trap-3d软件寻找油气藏的方法
CN110068859A (zh) * 2019-04-12 2019-07-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平井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地震沉积学定量表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构造坡折带在周返地区岩性圈闭勘探中的应用;陈筱琳;《构造坡折带在周返地区岩性圈闭勘探中的应用》;第30卷(第3期);第8-1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5720A (zh) 2020-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62655A1 (zh)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8802812A (zh) 一种井震融合的地层岩性反演方法
Clemenceau et al. Production results from levee-overbank turbidite sands at Ram/Powell field, deepwater Gulf of Mexico
CN109541685B (zh) 一种河道砂体识别方法
CN110632652B (zh) 断块油气藏的油气运移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461386A (zh)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页岩气甜点预测方法
Neuhaus et al. Quantitative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ligocene Miocene carbonate buildup: Malampaya field, Philippines
CN112505754B (zh)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Shew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thin-bedded turbidite deposits from the Gulf of Mexico using detailed subsurface and analog data
CN111505720B (zh)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CN115857047B (zh) 一种地震储层综合预测方法
Iltaf et al. Facies and petrophysical modeling of Triassic Chang 6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Heshui oil field, Ordos basin, China
CN112433248B (zh) 一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隐蔽储层的探测方法
Almeida et al.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of chalk reservoir properties in the Dan field, Danish North Sea
CN115561814A (zh) 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
Reeckmann et al. Kizomba, a deep-water giant field, Block 15 Angola
CN117665933B (zh) 一种低分辨率地震资料限制下稀井网区的沉积微相刻画方法
CN113945970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CN113050171B (zh) 一种识别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潮道的方法
Wang et al. Study on flow unit of heavy oil bottom water reservoir with over-limited thickness in offshore Oilfield
CN111352154B (zh) 一种基于宽方位地震的储层预测方法
RU2797763C1 (ru) Способ учета аномально высокого пластов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при построении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моделей залежей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CN111812743B (zh) 一种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
CN111596348B (zh)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Carrillat et al. Inte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analysis by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combining seismic stratigraphic and AVO attribu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