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96348B -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96348B CN111596348B CN201910129544.0A CN201910129544A CN111596348B CN 111596348 B CN111596348 B CN 111596348B CN 201910129544 A CN201910129544 A CN 201910129544A CN 111596348 B CN111596348 B CN 11159634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tum
- velocity
- time difference
- layer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9888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456 Jet Lag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3915 jet lag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33 buria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3/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G01V1/00 – G01V11/00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利用控制层位及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及校正因子;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本发明通过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进行校正,可实现对全区内所有已钻井原始层速度曲线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用层位控制法进行速度建场,对时间域地震数据及目的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完全吻合各井井点处的实钻分层数据,且保留了原层速度曲线的丰富层间信息,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速度建场过程中对层速度校正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的时深转换一直是地质学家十分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测井、VSP和地震信息的速度求取受到精度的限制,从而导致时深转换和构造成图存在误差,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复杂非均匀速度场和低幅度构造中影响更为严重。
目前,时深转换常用的方法是层位控制法、时深关系法(如LandMark的TDQ)。其中层位控制法只求取了各套地层间的层速度,其为常数值,忽略了因内部地层岩性、岩石体积密度、埋藏深度等影响的真实层间速度信息,无法精确描述控制层位间层速度的纵向变化;时深关系法是利用时深表、速度函数、数学方程等建立速度模型进行时深转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时深关系为线性关系,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但也同样无法真实反应因地层岩性、岩石体积密度等影响而造成的上下接触地层真实的速度变化关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由于层速度不准确而导致时深转换误差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声波测井资料得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包括: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控制层位;根据所述控制层位,确定与所述控制层位对应的各套地层时差及厚度;根据地层时差及地层厚度,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地层厚度及地层时差,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公式为:
式中,IVl为第l套地层层速度,Δtol为地层时差,Δhl为地层厚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为: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地层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各样点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地层层速度模块,用于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层速度平均值模块,用于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校正因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层速度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资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声波测井资料得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层层速度模块包括:控制层位单元,用于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控制层位;地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层位,确定与所述控制层位对应的各套地层时差及厚度;地层层速度单元,用于根据地层时差及地层厚度,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本发明通过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进行校正,可实现对全区内所有已钻井原始层速度曲线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用层位控制法进行速度建场,对时间域地震数据及目的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完全吻合各井井点处的实钻分层数据,且保留了原层速度曲线的丰富层间信息,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井层速度校正前后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XX三维区层速度连井剖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XX三维区Tg2反射层构造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XX三维区Tg2反射层T0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XX三维区过AB两点地震剖面;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XX三维区LineXXX时间域地震剖面;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XX三维区LineXXX深度域地震剖面;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复杂构造区对时深转换的影响,提高时深转换精度,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校正的方法。以校正后的层速度曲线为基础,采用地质建模的方法建立层速度模型,进而计算出平均速度数据体,得到的平均速度体可以将时间域数据(地震数据、层位、断层等)时深转换为深度域数据。本发明既可以保证已钻井点的时深转换结果与钻井深度一致,又合理地描述了层速度的纵向变化规律,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流程图,图中所示方法包括:步骤S1,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步骤S2,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步骤S3,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步骤S4,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地层速度前,先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选取控制层位,由控制层位确定每套地层的时差,根据该时差以及对应的地质分层地层厚度,确定地层的层速度。利用声波时差及地质分层确定层速度平均值,具体的,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校正因子为地层层速度与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根据校正因子,对各层各点的层速度进行校正。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声波测井资料得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包括: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控制层位;根据所述控制层位,确定与所述控制层位对应的各套地层时差及厚度;根据地层时差及地层厚度,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根据预设的规则选取控制层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地层厚度及地层时差,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公式为:
式中,IVl为第l套地层层速度,Δhl为地层厚度,Δtol为地层时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为: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地层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各样点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个数。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在钻测井资料丰富的地区,也可以应用在钻测井资料较少的地区,地质复杂地区同样适用。该方法利用单井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和井点处地震、钻井得到的各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计算校正因子,对原始单井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进行校正,可以得到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建模的方法建立层速度模型,最终得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时深转换关系。
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1)控制层位选取。其要求是既要满足自上而下分布均匀且全区可连续追踪,也要符合具有异常速度的地质体顶底界面,并使用声波时差资料求出井点处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
2)层速度校正。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进行逐点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层速度曲线,以保证得到的平均速度时深转换结果与钻井深度一致:
第一步:求取控制层位之间地层的层速度
由地质分层计算地层厚度(Δhl)除以对应的由控制层位计算每套地层的时差(Δtol)得到第l套地层的层速度值:
使用声波时差及地质分层,计算第l套地层的层速度平均值: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测井每个样点的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样点个数。
第二步:计算校正因子
式中: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IVDCl为由声波时差得到的第l套地层的层速度平均值;IVl为使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的层速度。
第三步:层速度校正
Vli=DCli·αl (4)
式中:Vli为第l套地层第i点校正后的层速度;DCli为第l套地层第i点声波时差得到的层速度;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
3)使用控制层位、断层、井点处层速度,使用地质建模技术进行空间插值,形成层速度数据体,进而将层速度体通过计算转换为平均速度体,最终利用平均速度体对时间域数据(地震数据、层位、断层)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相应的深度域数据。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基于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校正的方法,对全区内所有已钻井原始层速度曲线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曲线进行速度建场得到层速度体,并将层速度体转换为平均速度体,利用其结果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及目的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完全吻合各井井点处的实钻分层数据,且保留了原层速度曲线的丰富层间信息,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以XX三维实验区为例,图5为该区目的层Tg2反射层T0图,在时间域地震剖面显示该圈闭西南翼(图6中B点)T0值大于该圈闭最高点(图6中A点)T0值,但有以下两点认识,其一,Tg2反射层上覆石炭-二叠系地层自东(图6中A点)向西(图6中B点)减薄,石炭-二叠系地层较上覆地层层速度值偏大,西南翼(图6中B点)目的层对应的深度应偏浅;其二,在圈闭西南翼(图6中B点),上覆地层主要是断层下降盘巨厚的东营组、沙一段组地层,层速度偏小,同样西南翼(图6中B点)目的层对应的深度应偏浅,基于上述地质分析为指导,经本次三维区层速度建场得到的目的层Tg2反射层构造图(图4),达到了经过地质分析后的效果,展示出了西南翼时间值偏大而深度值偏浅这一特征,有效扩大了该圈闭的面积,增大了该区勘探潜力。并用该方法得到的平均速度体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图5)进行时深转换,得到了深度域地震数据(本区目的层为潜山顶面,三维建场以深度0为起始,到潜山顶面结束,因此此次时深转换不涉及奥套系及以下地层)(图6)。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基于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校正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为:
1)控制层位选取。其要求是既要满足自上而下分布均匀且全区可连续追踪,也要符合具有异常速度的地质体顶底界面,并使用声波时差资料求出井点处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
2)层速度校正。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进行逐点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层速度曲线(图2),以保证得到的平均速度时深转换结果与钻井深度一致:
第一步:求取控制层位之间地层的层速度
由控制层位计算地质分层地层厚度(Δhl)除以对应的每套地层的时差(Δtol)得到第l套地层的层速度值:
使用声波时差及地质分层,计算第l套地层的层速度平均值: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测井每个样点的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样点个数。
第二步:计算校正因子
式中: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IVDCl为由声波时差得到的第l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IVl为使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的层速度。
第三步:层速度校正
Vli=DCli·αl
式中:Vli为第l套地层第i点校正后的层速度;DCli为第l套地层第i点声波时差得到的层速度;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
第四步:对每一套地层重复以上各步,即可完成一口井的层速度校正;对研究区内所有井进行以上处理,即可完成全区声波测井速度的校正。
3)使用控制层位、断层、井点处层速度,使用地质建模技术进行空间插值,形成层速度数据体,连井速度剖面如图3所示,层速度纵横向信息丰富、变化合理。进而将层速度体通过计算转换为平均速度体,最终利用平均速度体对时间域数据(地震数据、层位、断层)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相应的深度域数据。通过地质分析,应用此层速度建场方法得到的平均速度体时深转换得到的结果符合该区地质规律(图4、图5、图7、图8)。
本发明通过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校正的方法,对全区内所有已钻井原始层速度曲线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曲线进行速度建场得到层速度体,并将层速度体转换为平均速度体,利用其结果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及目的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完全吻合各井井点处的实钻分层数据,且保留了原层速度曲线的丰富层间信息,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装置包括:
地层层速度模块10,用于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层速度平均值模块20,用于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校正因子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层速度校正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资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声波测井资料得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层层速度模块包括:控制层位单元,用于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控制层位;地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层位,确定与所述控制层位对应的各套地层时差及厚度;地层层速度单元,用于根据地层时差及地层厚度,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
基于与上述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相同的申请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由于该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相似,因此该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通过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校正,对全区内所有已钻井原始层速度曲线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曲线进行速度建场得到层速度体,并将层速度体转换为平均速度体,利用其结果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及目的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完全吻合各井井点处的实钻分层数据,且保留了原层速度曲线的丰富层间信息,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基于与上述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相同的申请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计算机设备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由于该一种计算机设备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相似,因此该一种计算机设备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通过计算单井每套地层的平均层速度,对使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的层速度校正,对全区内所有已钻井原始层速度曲线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单井层速度曲线进行速度建场得到层速度体,并将层速度体转换为平均速度体,利用其结果将时间域地震数据及目的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结果完全吻合各井井点处的实钻分层数据,且保留了原层速度曲线的丰富层间信息,提高了井间层速度预测精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比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为: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地层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各样点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个数;
其中,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包括: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校正因子:
式中: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IVl为所述地层层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包括:
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控制层位;
根据所述控制层位,确定与所述控制层位对应的各套地层时差及厚度;
根据地层厚度及地层时差,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地层厚度及地层时差,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公式为:
式中,IVl为第l套地层层速度,Δhl为地层厚度,Δtol为地层时差。
5.一种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地层层速度模块,用于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层速度平均值模块,用于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校正因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层速度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为: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地层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各样点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个数;
其中,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包括: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校正因子:
式中: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IVl为所述地层层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资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声波时差测井资料,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得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层速度模块包括:
控制层位单元,用于获取满足预设条件的控制层位;
地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层位,确定与所述控制层位对应的各套地层时差及厚度;
地层层速度单元,用于根据地层时差及地层厚度,确定各套地层对应的地层层速度。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为: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地层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各样点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个数;
其中,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包括: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校正因子:
式中: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IVl为所述地层层速度。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利用控制层位及对应的地质分层数据,得到地层层速度;
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
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
根据所述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及所述校正因子的乘积,确定校正后的层速度;
其中,所述根据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层速度、样点间隔及样点个数,确定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包括:利用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确定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其中,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公式为:
式中,IVDCl为每套地层的地层层速度平均值,DC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各样点层速度,Δtj为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间隔,J为每套地层中声波时差测井的样点个数;
其中,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确定校正因子包括:根据所述地层层速度及所述地层层速度平均值的比值,利用如下公式确定校正因子:
式中:αl为第l层的校正因子;IVl为所述地层层速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29544.0A CN111596348B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29544.0A CN111596348B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96348A CN111596348A (zh) | 2020-08-28 |
CN111596348B true CN111596348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7218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29544.0A Active CN111596348B (zh) | 2019-02-21 | 2019-02-21 |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963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00144A (zh) * | 2021-09-29 | 2022-01-07 | 武汉拓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形态反演的全空间变速成图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9084A (zh) * | 2010-12-17 | 2011-07-2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井控获取地震薄储层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656142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与测井联合的地震层位标定方法 |
CN106772603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地层压力预测的地震层速度场计算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3103B (zh) * | 2009-04-13 | 2012-03-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
AU2014386285B2 (en) * | 2014-03-11 | 2016-10-27 |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 Validation of depth-depth curves using time-seismic depth interval velocity |
-
2019
- 2019-02-21 CN CN201910129544.0A patent/CN1115963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9084A (zh) * | 2010-12-17 | 2011-07-2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井控获取地震薄储层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656142A (zh) * | 2013-11-19 | 2015-05-27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与测井联合的地震层位标定方法 |
CN106772603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成都理工大学 | 一种改进的适用于地层压力预测的地震层速度场计算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塔东地区中上奥陶统地震多参数储层综合应用研究;郭淑君;《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10315(第03期);第43-4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96348A (zh) | 2020-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57926B (zh) | 一种利用老旧地震资料进行古河谷铀储层预测的方法 | |
WO2019062655A1 (zh) |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CN107783187B (zh) | 一种将测井速度和地震速度结合建立三维速度场的方法 | |
CN101329407B (zh) | 一种快速p-sv转换波直接模拟以确定地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方法 | |
WO2010118624A1 (zh) |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 |
CN105468886A (zh) | 基于岩石物理学参数计算地层压力的方法 | |
CN109425900B (zh) | 一种地震储层预测方法 | |
CN105259581B (zh) | 一种地震资料时深转换方法 | |
CN108663713B (zh) | 一种建立深度域构造模型的方法 | |
CN109521474A (zh) | 一种三维双控下的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 | |
CN111596348B (zh) |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 |
CN110646840B (zh) | 角道集提取方法及系统 | |
CN112505754B (zh) |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 |
CN111624649B (zh) | 一种零偏移距vsp建立横向变速层速度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927817A (zh) | 一种薄层叠置河道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及控制的方法 | |
CN111257932B (zh) |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 |
CN111175825A (zh) | 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 | |
CN117192610A (zh) | 一种基于纵横波坐标变换的含油气储层预测方法 | |
CN106597547A (zh) | 薄储层地震准确描述方法 | |
CN109283574B (zh) | 低频模型构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876454A (zh) | 一种大斜度井复杂岩性水淹层识别方法及系统 | |
Walker et al. | Stochastic inversion for facies: A case study on the Schiehallion field | |
CN111505720B (zh) | 一种岩性圈闭的刻画方法 | |
CN113176613B (zh) | 一种基于三级体控的多信息融合低频模型建立方法 | |
Shuwen et al. | Multiple facies-controlled prediction of single sand body of meandering riv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