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3103B -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3103B
CN101533103B CN2009100589208A CN200910058920A CN101533103B CN 101533103 B CN101533103 B CN 101533103B CN 2009100589208 A CN2009100589208 A CN 2009100589208A CN 200910058920 A CN200910058920 A CN 200910058920A CN 101533103 B CN101533103 B CN 101533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value
curve
depth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89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3103A (zh
Inventor
李亚林
胡光岷
何光明
巫骏
黄东山
吴秋波
谢万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589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3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3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31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00145 priority patent/WO2010118624A1/zh
Priority to EA201101493A priority patent/EA020635B1/ru
Priority to EP10764037.7A priority patent/EP2420862A4/en
Priority to US13/273,096 priority patent/US886834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3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3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 G01V2210/665Subsurface modeling using geostatistical modeling
    • G01V2210/6652Krig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将本发明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能确保在钻井位置,速度与钻井换算速度一致;在无井的位置,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地震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而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Description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地震波速度场构建方法,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地震勘探中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地区速度场构建方法研究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长期存在并在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前沿性研究课题,目前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论和实际应用成果。但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如何使用地震资料获得更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其主要的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提高叠加速度的计算精度,主要的方法有加权迭代复数道速度分析、加权迭代倾斜速度分析等;二是提高层速度计算的精度,如广义Dix方法和各种速度平滑方法等。由于地震速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上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速度分析的精度,但并不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2)根据地震、测井和VSP资料综合研究平均速度场
目前该类方法是主要的研究热点,已取得了许多较好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依靠解释人员的经验进行地震速度与测井和VSP资料综合,人工工作量很大,而且不同的解释人员根据他们的经验会得出差异较大的地震速度场,很难做到准确的地下速度场建立。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与岩石的岩性、孔隙度、埋藏深度、孔隙流体性质、孔隙流体压力及岩层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岩性的影响。不同时代的地层在岩性、孔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速度上也有差异,一般由新到老,地层的层速度逐渐增大。
在同时代的地层中,尤其在海相地层中,岩性是相通的。一般说来,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一是由于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造成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这使层速度也发生横向变化。理论上单一致密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成分组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震波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此外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对速度产生影响。另一种影响速度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深度(压力),在通常情况下,埋藏越深,压实程度越大,孔隙度也越小,速度越高。
我们可以假定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负载压力等条件是相同的或近似相同的,可由统计的办法来求得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即压实曲线,若将某一岩层各测点的数据以层速度为横坐标,深度为纵坐标作散点,再用一条曲线来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这就构成了正常的速度-深度曲线(即H-V曲线)。通常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即认为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v=ah+b                                (1)
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深度曲线(即H-V曲线)的特征参数。
由于地下速度的获取方法很多,因而获得速度-深度曲线的方法也很多。如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深度曲线;根据多口井的换算速度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深度曲线;根据地震速度我们也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深度曲线。由于地震速度和换算速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在这多根曲线中,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获得地层速度-深度曲线最能反映地下实际情况。
上面已经谈到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那么是否可以用一个速度-深度曲线来描述一个工区内的横向速度变化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其中速度随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可以上述讨论的速度-深度曲线中的a值来描述。认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中,速度-深度曲线中的a值是相对稳定的,尤其在海相地层中,a值的稳定性更强。因而在一个较小的工区内可以采用固定的a值来描述速度随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但在一个较大的工区内a值应该是变化的。
另一种显著影响地震层速度的因素是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理论上单一致密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成分组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震波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即使在沉积相对稳定的海相地层中,仍然存在成份的差异,只是相对于陆相地层来说,变化很小而已。此外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对速度产生影响。如果仍然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地震速度的横向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内b值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有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并且H-V曲线在横向上是变化的,但曲线中的a值和b值变化趋势不同,a值是相对稳定的,在横向上变化较小;b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横向上变化也较为剧烈。
应该说上述基本结论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上述基本结论应用于实际的复杂构造速度构建中,也就是在实际的速度构建中如何构建横向可变的H-V曲线。尤其是复杂构造速度构建结果往往要用于实际的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结果要与实际的钻井结果相吻合,因此必须采用钻井结果约束横向可变的H-V曲线的构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将本发明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能确保在钻井位置,速度与钻井换算速度一致;在无井的位置,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地震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而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速度-深度即H-V曲线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且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公式v=ah+b表示,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深度曲线的特征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的构建步骤如下:
A、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工区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地层的实际深度)计算出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换算层速度;
B、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点(井的坐标)为圆心,以一定的(需要由操作人员给定,如3000米等)半径画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通常为4)
C、根据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根据公式v=ah+b确定),作为该井点的a值;
D、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步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公式v=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的b值进行网格化(网格化是指采用一定的网格化方法,即插值),得到整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
将采用本发明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的方法如下:
a、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值;
b、在横向上(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
c、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
d、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震波速度场。
所述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是经过速度反演算法处理的,其处理步骤如下:
(1)应用对比解释的层位模型和H-V曲线,按CDP点用逐层剥离的方法,由浅向深逐层递推该点每一层初始深度;
(2)应用H-V曲线函数V(hij)=f(hij)迭代每层厚度,其中i为CDP序号、j为层位序号,即由地震反射时间和H-V曲线函数计算深度,根据计算深度与H-V量板深度的差修改速度,这一过程进行到深度误差满足精度为止,迭代收敛时就取得该点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3)对每个CDP点做相同处理,最终可取得每个CDP点对应的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对于第i个CDP的第j层,其H-V曲线函数为V(hij)=f(hij),假设j-1层的深度hi,j-1已知(第0层的深度固定为零),计算第j层深度和速度的反演算法如下:
(1)给定第j层的初始厚度hij=hoij
(2)根据第j层的H-V曲线函数V(hij)=f(hij)计算j层的初始层速度vij=f(hoij);
(3)计算第j层与j-1层的理论反射时间差Δt=hoij/vij
(4)设第j层与j-1层的实际反射时间差为ΔT(可由层位届时获得的层位时间计算得到,若理论反射时间与实际反射时间的差|Δt-ΔT|<ε(ε为预先给定的一个较小的值,通常取采样率的1/2),这时的hij就是第j层的实际厚度,vij就是第j层的实际层速度。算法结束,输出反演结果。
(5)若Δt-ΔT<0,表明厚度hij偏小,令hij=hij+|Δt-ΔT|·vij,转第(2)步;若Δt-ΔT>0,表明厚度hij偏大,令hij=hij-|Δt-ΔT|·vij,转第(2)步;
为提高反演算法的计算速度,可令第j层的初始厚度hij为第i-1个CDP的第j层的速度,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性很好,在我们的应用中尚未发现不收敛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平缓构造的时深转换,同时也适合高陡复杂构造区的时深转换,同时递推反演算法能对断层(正或逆)作出判断并处理,完全由断层附近解释的层位模型控制,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可客观恢复断层下盘形态。
本发明的优点表现在:
1、由于本发明采用的速度-深度曲线为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新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构建步骤C中采用测井声波曲线得到a值保证了速度随深度变化趋势与实际情况最吻合;步骤D中采用各井的换算层速度保证了在井点处的速度与实际换算速度完全一致,这就保证了时深转换得到的深度符合实际钻井情况;步骤E保证了横向的a值和b值变化比较平缓;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a、b、c、d四个步骤构建地震波速度场,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确保速度模型在钻井位置,速度与钻井换算速度一致;在无井的位置,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地震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从而能保证获得真正精确的平均速度场。采用本发明能在石油地震勘探过程中发挥更一步的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速度-深度即H-V曲线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且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公式v=ah+b表示,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深度曲线的特征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的构建步骤如下:
A、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工区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地层的实际深度)计算出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换算层速度;
B、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点(井的坐标)为圆心,以一定的(需要由操作人员给定,如3000米等)半径画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通常为4)
C、根据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根据公式v=ah+b确定),作为该井点的a值;
D、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步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公式v=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的b值进行网格化(网格化是指采用一定的网格化方法,即插值),得到整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
将采用本发明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的方法如下:
a、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值;
b、在横向上(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
c、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
d、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震波速度场。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下:
1、现有技术中,H-V曲线的建立: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与岩石的岩性、孔隙度、埋藏深度、孔隙流体性质、孔隙流体压力及岩层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岩性的影响。不同时代的地层在岩性、孔隙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速度上也有差异,一般由新到老,地层的层速度逐渐增大。
在同时代的地层中,尤其在海相地层中,岩性是相通的。一般说来,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一是由于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造成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这使层速度也发生横向变化。理论上单一致密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成分组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震波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此外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对速度产生影响。另一种影响速度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深度(压力),在通常情况下,埋藏越深,压实程度越大,孔隙度也越小,速度越高。
我们可以假定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负载压力等条件是相同的或近似相同的,可由统计的办法来求得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即压实曲线,若将某一岩层各测点的数据以层速度为横坐标,深度为纵坐标作散点,再用一条曲线来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趋势,这就构成了正常的速度-深度曲线(即H-V曲线)。通常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即认为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如下公式来表示:v=ah+b,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深度曲线(即H-V曲线)的特征参数。
由于地下速度的获取方法很多,因而获得速度-深度曲线的方法也很多。如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深度曲线;根据多口井的换算速度层速度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深度曲线;更具地震速度我们也可以获得一根层速度-深度曲线。由于地震速度和换算速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因此我们认为:在这多根曲线中,根据多口井的测井层速度获得地层速度-深度曲线最能反映地下实际情况。
2、井约束的横向可变H-V曲线
上面已经谈到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那么是否可以用一个速度-深度曲线来描述一个工区内的横向速度变化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有两种主要因素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其中速度随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可以用上述讨论的速度-深度曲线中的a值来描述。认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中,速度-深度曲线中的a值是相对稳定的,尤其在海相地层中,a值的稳定性更强。因而在一个较小的工区内可以采用固定的a值来描述速度随深度(压力)变化的趋势,但在一个较大的工区内a值应该是变化的。
另一种显著影响地震层速度的因素是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理论上单一致密岩石的层速度接近于一个确定值,但实际岩层往往并非由“纯”的成分组成,而是由不同成分混合而成,如泥质砂岩、灰质砂岩等等,这使地震波的速度也具有混合过渡的性质,并取决于各个组分的含量。即使在沉积相对稳定的海相地层中,仍然存在成份的差异,只是相对于陆相地层来说,变化很小而已。此外孔隙度、孔隙充填物类型及孔隙流体压力等也会对速度产生影响。如果仍然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地震速度的横向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区内b值的变化也是很大的。
有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并且H-V曲线在横向上是变化的,但曲线中的a值和b值变化趋势不同,a值是相对稳定的,在横向上变化较小;b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横向上变化也较为剧烈。
应该说上述基本结论是得到普遍认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上述基本结论应用于实际的复杂构造速度构建中,也就是在实际的速度构建中如何构建横向可变的H-V曲线。尤其是复杂构造速度构建结果往往要用于实际的时深转换,时深转换的结果要与实际的钻井结果相吻合,因此必须采用钻井结果约束横向可变的H-V曲线的构建。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井约束的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其基本过程如下:
A、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工区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地层的实际深度)计算出各井各层(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的换算层速度;
B、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点(井的坐标)为圆心,以一定的(需要由操作人员给定,如3000米等)半径画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通常为4)
C、根据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根据公式v=ah+b确定),作为该井点的a值;
D、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步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公式v=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的b值进行网格化(网格化是指采用一定的网格化方法,即插值),得到整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这样工区内每个点都有了自己的H-V线性关系v=ah+b,由于每个点上的a值和b值不同,我们称为横向可变H-V曲线,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
3.横向可变H-V曲线约束的速度反演算法
在实际的时深转换中,我们已知的是地震反射时间,并不知道反射深度,因此上述方法并不能直接引用。我们必须将地震反射时间转换为反射深度,但反射深度正是我们时深转换的目标,为此我们提出横向可变H-V曲线约束的速度反演算法,方法的思路如下:
(1)应用对比解释的层位模型和H-V曲线,按CDP点用逐层剥离的方法,由浅向深逐层递推该点每一层初始深度;
(2)应用H-V曲线函数V(hij)=f(hij)迭代每层厚度(其中i为CDP序号、j为层位序号),即由地震反射时间和H-V曲线函数计算深度,根据计算深度与H-v量板深度的差修改速度,这一过程进行到深度误差满足精度为止,迭代收敛时就取得该点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3)对每个CDP点做相同处理,最终可取得每个CDP点对应的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对于第i个CDP的第j层,其H-V曲线函数为V(hij)=f(hij),假设j-1层的深度Hi,j-1已知(第0层的深度固定为零),计算第j层深度和速度的反演算法如下:
给定第j层的初始厚度hij=hoij
根据第j层的H-V曲线函数V(hij)=f(hij)计算j层的初始层速度vij=f(hoij);
计算第j层与j-1层的理论反射时间差Δt=hoij/vij
设第j层与j-1层的实际反射时间差为ΔT(可由层位届时获得的层位时间计算得到,若理论反射时间与实际反射时间的差|Δt-ΔT|<ε(ε为预先给定的一个较小的值,通常取采样率的1/2),这时的hij就是第j层的实际厚度,vij就是第j层的实际层速度。算法结束,输出反演结果。
若Δt-ΔT<0,表明厚度hij偏小,令hij=hij+|Δt-ΔT|·vij,转第(2)步;若Δt-ΔT>0,表明厚度hij偏大,令hij=hij-|Δt-ΔT|·vij,转第(2)步;
为提高反演算法的计算速度,可令第j层的初始厚度hij为第i-1个CDP的第j层的速度,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收敛性很好,在我们的应用中尚未发现不收敛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适合平缓构造的时深转换,同时也适合高陡复杂构造区的时深转换,同时递推反演算法能对断层(正或逆)作出判断并处理,完全由断层附近解释的层位模型控制,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可客观恢复断层下盘形态。
4.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实现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的关键是要融合地震层速度和钻井换算速度,即实现不同类型速度的融合。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消除了地震层速度和钻井换算速度中深度(压实)对速度的影响,引起速度横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反映在深度-速度关系曲线中就是b值的变化,而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是缓慢的,因而b值的变化也应该是缓慢的。如果在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之间建立一个比例关系,用一个比例系数来描述,那么这个比例系数也应该是缓变的。当然这个比例系数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在个别部位有可能出现突变,但总体趋势应该是缓变的。对于复杂构造的速度模型构建问题来说,孔隙、裂缝及充填物等多种因素引起的b值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沉积相带的横向变化引起的速度横向变化。由此我们得出进行地震波速度场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即认为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的,可以采用一次函数消除深度(压实)对速度的影响;
a、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基于已建立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值;
b、在横向上(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
c、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
d、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震波速度场。

Claims (3)

1.一种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速度-深度即H-V曲线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采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且速度随深度线性增加,用公式v=ah+b表示,其中v为地层速度,h为地层埋深,a,b为速度-深度曲线的特征参数;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深度曲线为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的构建步骤如下:
A、用声波测井曲线计算出工区内各井各层的层速度,用实际的钻井结果计算出各井各层的换算层速度,所述工区是指地震勘探的工作区域,所述各井各层是指石油钻井的各个地质层位,所述实际的钻井结果是指地层的实际深度;
B、对于A步骤中的每一个层位、每一口井的井点的坐标,以该坐标为圆心画一个圆,将该圆内的所有钻井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合,若集合中井的数量小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即最小井数量,则扩大半径,直到集合中井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止,所述预先给定的一个值为4;
C、根据B步骤中所述集合中各井的测井层速度,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速度随深度变化的一次函数,将该函数的a值,作为该井点的a值;
D、根据该井点的a值和由A步骤中得出该井点的换算层速度,根据公式v=ah+b计算出b值,作为该井点的b值;
E、用克里金插值算法,分别对C步骤中得到的a值和D步骤中得到的b值进行网格化,得到整个工区内每一个井点的a值和b值,根据公式v=ah+b形成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用本发明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应用于地震波速度场构建的方法如下:
a、基于已构建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在钻井位置计算地震层速度的b值与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比例系数=钻井换算速度的b值/地震层速度的b值;
b、在横向上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得整个工区的比例系数,所述横向是指平面上延伸的每一个点;
c、用整个工区的地震层速度b值与所述比例系数相乘,得到整个工区地震与多井约束的b值;
d、将c步骤中得到的b值应用于上述公式v=ah+b中,在每一个点上,根据其a值、b值以及深度数据,可获得每个点的速度,由此就构建了地震波速度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是经过速度反演算法处理的,其处理步骤如下:
(1)应用对比解释的层位模型和H-V曲线,按CDP点用逐层剥离的方法,由浅向深逐层递推该点每一层初始深度;
(2)应用H-V曲线函数V(hij)=f(hij)迭代每层厚度,其中i为CDP序号、j为层位序号,即由地震反射时间和H-V曲线函数计算深度,根据计算深度与H-V量板深度的差修改速度,这一过程进行到深度误差满足精度为止,迭代收敛时就取得该点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3)对每个CDP点做相同处理,最终可取得每个CDP点对应的每层的层速度和底界深度。
CN2009100589208A 2009-04-13 2009-04-13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3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89208A CN101533103B (zh) 2009-04-13 2009-04-13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PCT/CN2010/000145 WO2010118624A1 (zh) 2009-04-13 2010-02-02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EA201101493A EA020635B1 (ru) 2009-04-13 2010-02-02 Способ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разведки для поиска углеводородов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поля средних скоростей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волны
EP10764037.7A EP2420862A4 (en) 2009-04-13 2010-02-02 Well constrained horizontal variable h-v curve constructing method for seismic wave velocity field construction
US13/273,096 US8868348B2 (en) 2009-04-13 2011-10-13 Well constrained horizontal variable H-V curve constructing method for seismic wave velocity field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89208A CN101533103B (zh) 2009-04-13 2009-04-13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3103A CN101533103A (zh) 2009-09-16
CN101533103B true CN101533103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10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89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3103B (zh) 2009-04-13 2009-04-13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68348B2 (zh)
EP (1) EP2420862A4 (zh)
CN (1) CN101533103B (zh)
EA (1) EA020635B1 (zh)
WO (1) WO20101186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3103B (zh) * 2009-04-13 2012-03-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GB2479172B (en) * 2010-03-31 2016-02-10 Statoil Petroleum As Estimating interval velocities
CN103790569B (zh) * 2012-10-26 2016-12-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vsp时深关系对声波测井资料进行校正的方法
US10620330B2 (en) * 2013-03-19 2020-04-14 Westerngeco L.L.C. Estimating translational data
EP3092515B1 (en) * 2014-03-11 2019-04-24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Validation of depth-depth curves using time-seismic depth interval velocity
CN106154329B (zh) * 2015-04-16 2018-08-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vsp速度校正声波均方根速度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5353412B (zh) * 2015-12-14 2017-08-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井震联合平均速度场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8427141B (zh) * 2017-02-15 2019-08-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沉积地层中识别与提取周期性波动的方法及系统
CN108562938B (zh) * 2018-03-23 2019-09-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频散效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28666B (zh) * 2018-08-07 2019-12-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正断层附近地层埋藏史的恢复方法
CN111596348B (zh) * 2019-02-21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声波时差测井资料的地层层速度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1856567B (zh) * 2019-04-30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叠加速度的压实系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618460A (zh) * 2019-07-22 2019-12-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层位信息的微测井方位加权插值建模方法
CN112649876A (zh) * 2019-10-12 2021-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地震偏移速度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82756A (zh) * 2019-11-08 2021-05-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自适应构造约束的约束层速度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3589367B (zh) * 2020-04-30 2023-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面积守恒大断裂附近构造趋势矫正方法
CN111856585A (zh) * 2020-07-01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时深转换速度场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55686B (zh) * 2020-10-14 2023-08-11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回归算法的断层边部速度建模方法
CN116381782A (zh) * 2023-02-17 2023-07-0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一种低幅度构造成图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0728A2 (fr) * 2003-06-30 2006-05-31 Michel Fonfrede Mur-barrage hydraulique
CN101071175A (zh) * 2006-05-11 2007-11-14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纵横波数据深度域走廊叠加剖面处理方法
CN101329407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快速转换波直接模拟以确定地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方法
CN101354444A (zh) * 2007-07-25 2009-0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流体的方法
CN101363916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精度折射静校正数据反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551A (en) * 1989-03-23 1992-08-04 Armitage Kenneth R L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velocities of acoustical energy of sedimentary rocks
US6185512B1 (en) * 1998-10-13 2001-02-06 Raytheon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s of a physical quantity
US6502038B1 (en) * 2000-06-30 2002-12-31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non-hyperbolic moveout analysis of seismic data
US6864890B2 (en) * 2002-08-27 2005-03-08 Comoco Phillips Company Method of building and updating an anisotropic velocity model for depth imaging of seismic data
WO2005010797A2 (en) * 2003-07-23 2005-02-03 Lee Wook B Improved 3d veloctiy modeling, with calibration and trend fitting using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particularly advantageous for curved-ray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nd for such migration followed by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US20060047429A1 (en) * 2004-08-24 2006-03-02 Adams Steven L Method of estimating geological formation depths by converting interpreted seismic horizons from the time domain to the depth domain
US7525874B2 (en) * 2006-04-21 2009-04-28 Prism Seismic Inc. Method for converting seismic data from the time domain to the depth domain
US7974824B2 (en) * 2007-06-29 2011-07-05 Westerngeco L. L. C. Seismic inversion of data containing surface-related multiples
CN101533103B (zh) * 2009-04-13 2012-03-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0728A2 (fr) * 2003-06-30 2006-05-31 Michel Fonfrede Mur-barrage hydraulique
CN101071175A (zh) * 2006-05-11 2007-11-14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纵横波数据深度域走廊叠加剖面处理方法
CN101329407A (zh) * 2007-06-20 2008-12-2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快速转换波直接模拟以确定地层岩性、岩相变化的方法
CN101354444A (zh) * 2007-07-25 2009-01-2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流体的方法
CN101363916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精度折射静校正数据反演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程玖兵,刘玉柱等.山前带地震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天然气工业》.2007,全文. *
胡光岷.ELRF深度偏移及其改进算法.《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第31卷(第4期),全文.
贺锡镭
贾雨
贾雨;贺锡镭;胡光岷.ELRF深度偏移及其改进算法.《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第31卷(第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A201101493A1 (ru) 2012-03-30
WO2010118624A1 (zh) 2010-10-21
EA020635B1 (ru) 2014-12-30
US20120053841A1 (en) 2012-03-01
US8868348B2 (en) 2014-10-21
EP2420862A4 (en) 2017-05-03
CN101533103A (zh) 2009-09-16
EP2420862A1 (en) 201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3103B (zh) 地震波速度场构建中井约束横向可变h-v曲线构建方法
CN103258091B (zh)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段三维岩体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83187B (zh) 一种将测井速度和地震速度结合建立三维速度场的方法
CN104698497B (zh) 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
CN101634717A (zh) 基于测井和叠前道集地震数据的精细横波阻抗求取技术
CN105549082B (zh) 超深碳酸盐储层三维地质力学场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9470187A (zh) 基于地震三属性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CN105527653A (zh) 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的虚拟井构建方法
CN102943669B (zh) 适用于水平井轨迹设计的高精度深度域随机模拟反演方法
CN104678440A (zh) 井约束二维地震变速度场非线性误差校正方法
CN102967881A (zh) 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的地质小层数据深时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0824563A (zh) 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储层岩性预测方法
CN109444959A (zh) 全频高精度层速度场建立方法
CN105607119B (zh) 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与静校正量求取方法
CN105259581A (zh) 一种地震资料时深转换方法
CN103116186A (zh) 一种小尺度非均质储集体的容积确定方法
CN104570065A (zh) 一种利用地震波阻抗定量反演孔隙度的方法
CN106908838A (zh) 构建目标区域地层非弹性衰减品质因子立体模型的方法
CN104036119A (zh) 划分沉积地层的方法
CN104678439A (zh) 一种多波连续介质速度分析方法
CN104570064A (zh) 一种砂岩地层横波速度计算方法
CN107121700B (zh) 一种山前逆冲推覆带下构造图的制作方法
CN114839678A (zh) 一种基于地震波静力触探试验的复杂土层剪切波速计算方法
CN109459790A (zh) 针对煤系地层地震速度场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11308549B (zh) 基于模型反演的变速成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GROUP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107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51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EPARTMENT,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NO. 3, SECTION 1 OF FUQING ROAD,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TO: 100007 ROOM 1712, TOWER D, CHINA PETROLEUM BUILDING, NO. 9,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708

Address after: 100007, room 1712, block D, Oil Mansion, No. 9, North Main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Dongzhimen

Applicant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he 1 section of No. 3 company Chuanqing Drill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fice Chenghua District Green Road 610051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