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3812A -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3812A
CN111503812A CN202010361045.7A CN202010361045A CN111503812A CN 111503812 A CN111503812 A CN 111503812A CN 202010361045 A CN202010361045 A CN 202010361045A CN 111503812 A CN111503812 A CN 11150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ncentration
air conditioner
change rate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10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10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媒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达成了提高冷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室外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冷媒管路会因为折弯、焊接性差和/或腐蚀等因素,导致冷媒泄漏现象。而空调器冷媒量减少会导致空调性能下降。并且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在缺冷媒的状态下长时间运行,会导致压缩机损坏。因此需要及时检查空调器冷媒量是否正常。
但是,在现有的空调器中,为降低空调室外机的噪音,会用新型阻尼材料包裹四通阀管路,以降低管路系统的振动。而针对采用新型阻尼材料包裹四通阀管路的冷媒循环系统,因为阻尼材料的空洞会存储有冷媒,并且,当四通阀的焊接点出现破损,而导致冷媒泄漏时,由于有冷媒材料覆盖四通阀,且冷媒在阻尼材料中扩散挥发的速度很慢,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较小,导致现有的根据冷媒压力检测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方案存在冷媒检测结果准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达成提高冷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媒检测方法,所述冷媒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调整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
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
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可选地,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或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可选地,所述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
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确定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数值调节至第三数值;
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三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三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三冷媒浓度确定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大于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或者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均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
可选地,所述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以调节后的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运行的运行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时,执行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未发生冷媒泄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冷媒的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检测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冷媒检测程序,所述冷媒检测传感器设置为检测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所述冷媒检测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冷媒检测程序,所述冷媒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然后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进而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由于可以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确定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判断阻尼材料包裹的冷媒循环管路中是否已出现冷媒泄漏现象,因此,从而避免了现有的根据冷媒压力检测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方案存在冷媒检测结果准确的缺陷,达成了提高冷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媒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冷媒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媒检测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由于在现有的空调器中,为降低空调室外机的噪音,会用新型阻尼材料包裹四通阀管路,以降低管路系统的振动。而针对采用新型阻尼材料包裹四通阀管路的冷媒循环系统,因为阻尼材料的空洞会存储有冷媒,并且,当四通阀的焊接点出现破损,而导致冷媒泄漏时,由于有冷媒材料覆盖四通阀,且冷媒在阻尼材料中扩散挥发的速度很慢,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较小,导致现有的根据冷媒压力检测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方案存在冷媒检测结果准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冷媒检测方法的主要实施步骤为:
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由于可以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确定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判断阻尼材料包裹的冷媒循环管路中是否已出现冷媒泄漏现象,因此,从而避免了现有的根据冷媒压力检测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方案存在冷媒检测结果准确的缺陷,达成了提高冷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空调器等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冷媒检测传感器1003,存储器1004,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10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4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4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以及冷媒检测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调整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
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
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
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确定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数值调节至第三数值;
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三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三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三冷媒浓度确定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大于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或者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均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空调器以调节后的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运行的运行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时,执行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未发生冷媒泄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冷媒检测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冷媒的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参照图2,在本发明冷媒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媒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各个冷媒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
步骤S20、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各个冷媒组分对应的浓度;
步骤S30、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外壁上覆盖有阻尼材料,其中,所述阻尼材料设置为包裹四通阀,以降低四通阀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基于空调器的生产工艺,四通阀上通常会存在焊点,导致空调器的四通阀的焊点位置容易出现破损,从而导致空调器出现冷媒泄漏的现象。由于四通阀外部包裹有阻尼材料,导致从四通阀破损点泄漏的冷媒不会迅速扩散至空气中,而是先填充值阻尼材料的空洞中,然后再缓慢扩散至空气中。这样导致空调器即便出现冷媒泄漏现象,也会由于冷媒泄漏的速度较慢,而导致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变化不大。从而导致现有的通过检测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以判断空调器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方案无法检测这种冷媒缓慢泄漏的现象。从而出现冷媒泄漏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缺陷,在本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在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设置为有阻尼材料的部位,设置一冷媒检测传感器,以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冷媒检测传感器为集成检测模块,在进行冷媒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发出不同波长的检测波。由于不同物质可以吸收不同波长的检测波,且同一物质在含量不同时,对同一波长的检查检测波的吸收量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物质对应不同波长的检测波的吸收情况,确定被检测的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然后根据所述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波长数据,获取阻尼材料与所述冷媒的混合体中的冷媒浓度。由于阻尼材料是不变的,因此,当冷媒泄漏量越大时,冷媒浓度越大。当未发生冷媒泄漏时,所述阻尼材料中未包含任何冷媒,所述冷媒浓度为0。
示例性地,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选用型号为CFC、HCFC、HFC或者H2的冷媒检测传感器,以实现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空调器中设置的为混合冷媒时,可以获取所述阻尼材料中,各个冷媒组分对应的浓度,进而根据所述阻尼材料中,各个冷媒组分对应的浓度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与冷媒的混合物中的冷媒浓度。
进一步地,当获取到冷媒浓度后,可以基于所述冷媒浓度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中,被阻尼材料包裹的部位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现象。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所述冷媒浓度后,可以获取预设阈值,其中,所述预设阈值为空调器生产者,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经验值,可以预先保存在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可以直接读取。例如,所述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0%-10%中的任一数值。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预设阈值的设置范围为一可选范围,并非必选范围,因此,所述预设阈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本实施例限定的数值范围之外的其它数值。
当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表明阻尼材料中存在冷媒,即有冷媒从冷媒循环管路中泄漏至阻尼材料中,可以判定空调器出现冷媒泄漏现象,否则,判定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漏现象。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然后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进而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由于可以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确定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判断阻尼材料包裹的冷媒循环管路中是否已出现冷媒泄漏现象,因此,从而避免了现有的根据冷媒压力检测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的方案存在冷媒检测结果准确的缺陷,达成了提高冷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参照图3,基于上实施例,在本发明冷媒检测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在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调整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
步骤S32、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
步骤S33、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媒检测传感器在进行数据检测时,存在固有误差。或者因为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冷媒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可以在判定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从而使得空调器冷媒循环系统中的系统压力发生改变。当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发生变化时,若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中,被阻尼材料包裹的部位出现冷媒泄漏现象,则随着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改变,冷媒泄漏程度也会随之改变。其中,当所述系统压力增大,冷媒泄漏程度加剧,所述系统压力减小,所述冷媒泄漏程度降低。从而使得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随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而变化。而当空调器为出现冷媒泄漏时,阻尼材料中的冷媒量一直保持为零,因此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不会随系统压力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进而根据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具体地,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可以是风机转速和/或压缩机频率,可以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然后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确定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冷媒渗透至阻尼材料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获取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第二数值运行时的冷媒浓度时,可以在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第一数值调整至第二数值后,使空调器先以第二数值运行预设时长,再获取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第二数值运行时的冷媒浓度,即在空调器以调节后的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运行的运行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时,再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示例1,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设置为压缩机频率,当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将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从当前运行的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一数值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二数值。即可以将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当前频率调小预定值或者调大预定值,以改变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其中,为使得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压力变化更加明显,可以使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例如,设置为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0hz。当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当前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后,可获取所述空调器以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然后根据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为第一数值的状态下获取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确定空调器在调节压缩机频率之前的冷媒浓度与在调节压缩机频率之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空调器的压缩机以第二数值对应的运行频率运行预设时长后,再获取所述第二冷媒浓度。
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大于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说明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随着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而出现变化,因此可以判定空调器出现冷媒泄漏,否则,判定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为预先设定的固定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0%,10%)。
示例2、当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为风机转速时,可以控制所述空调器的风机的运行转速从当前的第一数值调整至第二数值,以改变空调器的系统压力。然后获取空调器的风机的转速为第二数速时对应的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风机的转速为第一数值时对应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计算空调器在风机转速调节前,和风机转速调节后对应的冷媒浓度的第一变化率。当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大于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说明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随着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而出现变化,因此可以判定空调器出现冷媒泄漏,否则,判定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漏。
示例3、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所述第一数值包括第一压缩机频率和第一风机转速,所述第二数值包括第二压缩机频率和第二风机转速。可以控制空调器的压缩机从当前的第一压缩机频率调节至第二压缩机频率,以及控制空调器的风机转速从当前的第一风转速调节值第二风机转速。然后将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为第一压缩机频率、且风机转速为第一风机转速时,检测的所述冷媒浓度作为第一冷媒浓度。将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频率为第二压缩机频率,且风机转速为第二风机转速时检测的冷媒浓度作为第二冷媒浓度。然后根据第一冷媒浓度和第二冷媒浓度计算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大于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说明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随着冷媒循环系统的压力变化而出现变化,因此可以判定空调器出现冷媒泄漏,否则,判定空调器未出现冷媒泄漏。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调整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然后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并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由于在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空调器有出现冷媒泄漏现象的风险,但是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的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检测误差引起的,因此,为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判,可以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系统压力下的冷媒浓度的变化率确定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现象,这样达成了提高判断结果的可靠性的效果。
参照图4,基于如上图3对应的实施例,在又一实施例中,在本发明记载的冷媒检查方法的又一实施例中,步骤S31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A、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
步骤S32A、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确定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
步骤S31B、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数值调节至第三数值;
步骤S32B、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三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三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三冷媒浓度确定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从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后,可以获取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在获取到第二冷媒浓度后,再将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第二数值调节至第三数值,以再次改变空调器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并获取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为第三数值时对应的第三冷媒浓度。进而根据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和第三冷媒浓度计算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并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均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
可选地,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当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所述第二数值时,可以将所述第三数值设置为大于第二数值。这样使得获取到的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为系统压力减小状态时对应的冷媒浓度变化率,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为系统压力增大状态时对应的冷媒浓度变化率。当所述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时,可以将所述第三数值设置为小于第二数值。这样使得获取到的第一变化率,这样使得获取到的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为系统压力增大状态时对应的冷媒浓度变化率,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为系统压力减小状态时对应的冷媒浓度变化率。由于可以获取系统压力增大以及减小两种变化状态下对应的冷媒浓度变化率,从而使得根据所述变化率确定的判定结果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数值调节至第三数值,然后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三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三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三冷媒浓度确定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并根据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和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空调器是否出现冷媒泄漏现象,这样达成了提高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检测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冷媒检测程序,所述冷媒检测传感器设置为检测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所述冷媒检测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冷媒检测程序,所述冷媒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空调器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冷媒检测传感器获取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冷媒浓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以调整所述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压力;
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
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运行参数包括风机转速和/或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第一数值调节至第二数值;
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一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二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二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二冷媒浓度确定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预设运行参数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数值调节至第三数值;
获取所述空调器以所述第三数值运行时对应的第三冷媒浓度,并根据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和所述第三冷媒浓度确定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
6.如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媒浓度变化率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大于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或者
在所述第一冷媒浓度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二冷媒浓度变化率均大于所述预设浓度变化率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发生冷媒泄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空调器的预设运行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以调节后的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运行的运行时长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长时,执行所述获取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前的所述冷媒浓度与在所述预设运行参数调节后的冷媒浓度之间的浓度变化率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浓度确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是否发生冷媒泄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冷媒浓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冷媒循环系统未发生冷媒泄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冷媒的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
根据所述各个组分对应的波长数据确定所述阻尼材料中的冷媒浓度。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冷媒检测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冷媒检测程序,所述冷媒检测传感器设置为检测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管路上包裹的阻尼材料中的冷媒对应的波长数据,所述冷媒检测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冷媒检测程序,所述冷媒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检测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61045.7A 2020-04-29 2020-04-29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03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1045.7A CN111503812A (zh) 2020-04-29 2020-04-29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1045.7A CN111503812A (zh) 2020-04-29 2020-04-29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812A true CN111503812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5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1045.7A Pending CN111503812A (zh) 2020-04-29 2020-04-29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381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4055A (ja) * 1990-11-15 1992-07-0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流体輸送配管の安全装置
JP2008261511A (ja) * 2007-04-10 2008-10-3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US20120052791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Kurelowech Richard S Heat recovery and demand ventiliation system
JP2017219278A (ja) * 2016-06-09 2017-12-14 ホシザキ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
CN207922491U (zh) * 2018-01-22 2018-09-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减应力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044007A (zh) * 2019-04-29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系统及空调
JP2019158198A (ja) * 2018-03-09 2019-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762785A (zh) * 2018-07-26 2020-02-07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冷媒泄漏检测方法
CN110822675A (zh) * 2018-08-14 2020-02-21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
CN110857811A (zh) * 2018-08-24 2020-03-03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和空调冷媒泄漏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4055A (ja) * 1990-11-15 1992-07-01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流体輸送配管の安全装置
JP2008261511A (ja) * 2007-04-10 2008-10-3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US20120052791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Kurelowech Richard S Heat recovery and demand ventiliation system
JP2017219278A (ja) * 2016-06-09 2017-12-14 ホシザキ株式会社 冷却貯蔵庫
CN207922491U (zh) * 2018-01-22 2018-09-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减应力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9158198A (ja) * 2018-03-09 2019-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762785A (zh) * 2018-07-26 2020-02-07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冷媒泄漏检测方法
CN110822675A (zh) * 2018-08-14 2020-02-21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
CN110857811A (zh) * 2018-08-24 2020-03-03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和空调冷媒泄漏检测方法
CN110044007A (zh) * 2019-04-29 2019-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系统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228A (zh) 一种发动机压力传感器的零点漂移自适应方法
US10436208B2 (en) Surge estimator
US20140271106A1 (en) Pump Testing for Predicting Lifetime and Wear Conditions
CN110410933A (zh) 空调器冷媒泄漏检测方法
EP3409953B1 (en) Method in a compressed air system and related arrangement
CN11037600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系统故障检测方法以及系统性能检测方法
CN114001446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766143B2 (en) System and electronic method for checking the correct operation of braking devices
CN111503759A (zh) 空调室外机、冷媒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503812A (zh) 冷媒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557397B (zh) 制冷剂量推断装置、方法及程序
CN112697875A (zh) 用于检测液体介质的性质的方法和设备
US11143190B2 (en) Pump assembly having an impeller, a motor, and a shaft, with the shaft passing from the motor to the impeller through a fluid reservoir and a seal arrangemnet with a tration
CN111566354A (zh) 用于离心泵的机械和/或液压状态的自诊断的方法
CN114543332B (zh) 冷媒泄漏的检测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121904A (zh) 一种燃油量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084509B (zh) 空调器追加冷媒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1999083A (zh) 标准机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576831B (zh) 冷媒的检测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KR102403857B1 (ko) 소방차량용 펌프 성능 평가시스템에서의 펌프특성 곡선 분석 방법
CN112283891B (zh) 用于空调器的调试方法
CN113566394B (zh) 一种温度检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61232A (zh) 一种储罐进出液状态的动态窗口分析方法、系统和设备
KR102660167B1 (ko) 에어포켓의 높이 측정을 통한 이상 여부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RU2776905C2 (ru) Способ самодиагностики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и/или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центробежного насос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