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3324A -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3324A
CN111503324A CN202010090784.7A CN202010090784A CN111503324A CN 111503324 A CN111503324 A CN 111503324A CN 202010090784 A CN202010090784 A CN 202010090784A CN 111503324 A CN111503324 A CN 111503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valve
flow control
control device
fluid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07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3324B (zh
Inventor
朱运波
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07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3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3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3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3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1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one actuating member, e.g. a han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54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way in which the rate of flow varies during the actuation of the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7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means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valve, e.g. lost motion means reducing backlash, clutches, brakes or retur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1/00Spindle sealings
    • F16K41/10Spindle sealings with diaphragm, e.g. shaped as bellows or tube
    • F16K41/12Spindle sealings with diaphragm, e.g. shaped as bellows or tube with approximately flat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流体阀和第二流体阀,第一流体阀包括阀芯腔、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及阀芯体;第二流体阀包括阀芯室、进流口和出流口及阀芯单元;第一流体阀设置在第二流体阀上,进流口和阀芯腔连通;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流体阀上,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阀芯体和阀芯单元移动,以避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产生摩擦损耗而出现泄露,提升流体密封可靠性,同时能够实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更大流量调节范围。

Description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灶具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实现自动烹饪的智能化灶具。这种灶具通常包括能够根据指令自动调节燃气流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调节阀,调节阀通常为旋塞结构或密封式转盘结构,电机根据控制指令运行以带动旋塞或密封式转盘转动以改变调节阀的燃气出口大小,从而调节燃气出气量。
然而,旋塞结构或密封式转盘结构中,由于是面密封结构摩檫力较大,使得电机的驱动扭矩较大,并且由于转动摩擦的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由于磨损而导致的泄露问题,或者出现卡滞而无法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产生摩擦损耗而出现泄露,提升流体密封可靠性,同时能够实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更大流量调节范围。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第一流体阀和第二流体阀,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阀包括阀芯腔、与阀芯腔连通的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芯腔内的阀芯体,所述阀芯体能够将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之间的流路接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流体阀包括阀芯室、与所述阀芯室连通的进流口和出流口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室内的阀芯单元,所述阀芯单元能够将所述进流口和所述出流口之间的流路接通或断开;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上,所述进流口和所述阀芯腔连通;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上,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阀芯体和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阀芯单元和阀芯体移动,这样,可以避免阀芯单元和进流口之间的摩擦,并可以避免阀芯体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摩擦,由于避免了这种摩擦,因此避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产生摩擦损耗而出现泄露,提升流体密封可靠性,同时,当进流口和流体出口都打开时,可以通过第一流体阀和第二流体阀实现大流量的流体输出,而进流口可以被封堵而仅通过流体出口来调节流体流量,因此,可以实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更大流量调节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以调节阀芯单元和进流口之间的通路面积并使得阀芯单元最终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进流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所述阀芯单元能够驱动所述阀芯体移动以调节所述阀芯体和所述流体出口之间的通路面积,在所述阀芯单元最终贴合封堵所述进流口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进一步通过所述阀芯单元驱动所述阀芯体移动以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流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流体阀轴向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阀设置在首端的所述第二流体阀上,第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进流口和所述阀芯腔连通,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进流口和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阀芯室连通。
更进一步地,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驱动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形:情形一: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和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之间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具有导向孔和连通孔,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阀芯单元通过所述导向孔引导移动;情形二: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穿过进流口以驱动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阀和所述第二流体阀之间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具有导向孔和连通孔,所述阀芯单元通过所述导向孔引导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阀包括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所述阀芯腔的敞开端口;所述第二流体阀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形成有所述进流口;所述安装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敞开端口和所述进流口对接连通,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敞开端口和所述进流口处,并且所述导向件的边缘夹持定位在所述安装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
另外,所述第二流体阀包括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形成有所述阀芯室的开放端口;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阀芯单元通过所述开放端口接收驱动装置的轴向驱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密封驱动罩,所述密封驱动罩设置在所述开放端口处,所述密封驱动罩的四周边缘密封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以密封所述阀芯室,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密封驱动罩带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驱动罩包括径向向内依次布置的环形安装条、环形密封罩体和驱动力传递块,其中,所述环形密封罩体的环形外边沿与所述环形安装条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密封罩体的环形内边沿与所述驱动力传递块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环形密封罩体设置为允许所述驱动力传递块在密封驱动罩的轴向方向上能够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力传递块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块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密封罩体为柔性罩;和/或,所述环形安装条、所述环形密封罩体和所述驱动力传递块为一体成型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力传递块的受力侧设置有受力块,所述驱动力传递块相对的施力侧设置有施力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受力块为受力板,所述受力板上形成有连接卡柱,所述连接卡柱与所述驱动力传递块上的连接卡孔卡接配合;所述施力块为施力罩,所述施力罩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腔,所述施力罩扣盖在所述驱动力传递块上以使所述驱动力传递块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开口的口边沿和所述驱动力传递块之间卡扣连接。
另外,所述阀芯体包括:阀芯,所述阀芯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腔内,所述阀芯包括容纳筒和孔封堵部,所述孔封堵部封堵和打开所述流体出口;缓冲杆,所述缓冲杆通过弹性件能够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筒内;其中,所述缓冲杆将来自阀芯单元的轴向驱动力通过所述弹性件传递至所述阀芯。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布置在所述容纳筒的底壁和所述缓冲杆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件,所述缓冲杆位于所述容纳筒的一端与所述容纳筒的底壁之间保持轴向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筒的筒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轴向卡口,所述缓冲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弹性卡臂,所述弹性卡臂卡接在所述轴向卡口内并能够在所述轴向卡口内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缓冲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弹性卡臂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容纳筒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向卡口为贯穿所述筒壁厚度的贯通卡口。
另外,所述容纳筒的筒壁上形成有径向贯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孔封堵部上形成有轴向通道,所述容纳筒的底壁上形成有底壁孔,所述轴向通道通过所述底壁孔与所述容纳筒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轴向通道的内径。
另外,所述阀芯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方式一:所述容纳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凸片,所述径向凸片之间形成流体流动空间;方式二:所述孔封堵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抵接在孔的四周孔口边沿上的环形凸缘。
另外,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上;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移动件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其中,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连接部动力传动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筒,所述移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筒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筒上,所述安装筒包括径向向外伸出的安装凸缘以作为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筒的一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端盖伸入到所述安装筒内并和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安装筒的另一端为敞开口,所述敞开口的边沿径向向外翻折以形成所述安装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用于朝向所述第二流体阀的安装表面上形成有密封件容纳环形槽。
另外,所述阀芯单元包括:阀芯件,所述阀芯件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室内,所述阀芯件包括轴向通孔和孔密封部;驱动阀杆,所述驱动阀杆能够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轴向通孔内,所述驱动阀杆和阀芯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其中,所述驱动阀杆的一端为接收所述驱动装置的轴向驱动力的受力端,所述驱动阀杆的另一端为向所述阀芯体施加轴向驱动力的施力端,所述驱动阀杆能够通过所述弹性件将受力端受到的轴向驱动力传递至所述阀芯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阀杆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外的杆段上设置有止挡凸缘,在所述驱动阀杆未受到轴向驱动力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止挡凸缘止挡在所述轴向通孔的孔口边沿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在所述驱动阀杆上并位于所述受力端和所述阀芯件之间,所述止挡凸缘位于所述施力端的杆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阀杆和所述轴向通孔设置有密封环。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件上形成有密封环容纳沉孔,所述轴向通孔形成在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的孔底上;所述密封环套装在所述驱动阀杆上,所述弹性件将所述密封环压装定位在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阀杆上套装有压板,所述压板抵压在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的孔口边沿上,所述弹性件抵压所述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件上形成有压板容纳沉孔,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形成在所述压板容纳沉孔的孔底上,所述弹性件将所述压板抵压在所述压板容纳沉孔的孔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径向向外伸出有环形卡接凸缘,所述环形卡接凸缘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环形槽的两个侧表面具有间隔;所述环形卡接凸缘上卡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环形密封套,所述环形密封套的两个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环形卡接凸缘两侧的间隔内,所述环形卡接凸缘为所述孔密封部。
此外,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为燃气灶的燃气调节装置。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所述燃气灶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进流口和流体出口处于打开状态;
图2是图1中的进流口被贴合封堵,而流体出口还未被贴合封堵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进流口和流体出口都处于封堵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进流口被贴合封堵,而流体出口还未被贴合封堵;
图5是图1中的一个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显示了导向件的一种结构形式;
图6是图1中的另一个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显示了密封驱动罩的位置;
图7是图6中的密封驱动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第一流体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驱动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第二流体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流体阀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再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流体阀,2-第二流体阀,3-驱动装置,4-阀芯腔,5-流体入口,6-流体出口,7-阀芯室,8-进流口,9-出流口,10-导向件,11-导向孔,12-连通孔,13-敞开端口,14-开放端口,15-密封驱动罩,16-环形安装条,17-环形密封罩体,18-驱动力传递块,19-受力板,20-连接卡柱,21-施力罩,22-阀芯,23-容纳筒,24-孔封堵部,25-缓冲杆,26-弹性件,27-轴向卡口,28-弹性卡臂,29-径向贯通孔,30-轴向通道,31-底壁孔,32-径向凸片,33-环形凸缘,34-电机,35-移动件,36-输出轴,37-安装筒,38-安装凸缘,39-端盖,40-敞开口,41-阀芯件,42-驱动阀杆,43-止挡凸缘,44-密封环,45-密封环容纳沉孔,46-压板,47-压板容纳沉孔,48-环形槽,49-环形卡接凸缘,50-环形密封套,52-环形间隔,53-轴向扩孔,54-螺纹孔,55-密封件容纳环形槽,56-环形凹槽,57-台阶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驱动装置3、第一流体阀1和第二流体阀2,其中,第一流体阀1包括阀芯腔4、与阀芯腔4连通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芯腔内的阀芯体,阀芯体能够将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之间的流路接通或断开;第二流体阀2包括阀芯室7、与阀芯室7连通的进流口8和出流口9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芯室7内的阀芯单元,阀芯单元能够将进流口8和出流口9之间的流路接通或断开;其中,第一流体阀1设置在第二流体阀2上,进流口8和阀芯腔4连通,驱动装置3设置在第二流体阀2上,其中,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阀芯体和阀芯单元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阀芯单元和阀芯体移动,这样,可以避免阀芯单元和进流口之间的摩擦,并可以避免阀芯体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摩擦,由于避免了这种摩擦,因此避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产生摩擦损耗而出现泄露,提升流体密封可靠性,同时,当进流口和流体出口都打开时,可以通过第一流体阀和第二流体阀实现大流量的流体输出,而进流口可以被封堵而仅通过流体出口来调节流体流量,因此,可以实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更大流量调节范围。
另外,阀芯单元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结构来封堵进流口8和出流口9之间的流路。例如,阀芯室7内设置有位于进流口8和出流口9之间的流体口,阀芯单元可以贴合封堵该流体口。或者,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阀芯单元移动以调节阀芯单元和进流口之间的通路面积并使得阀芯单元最终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进流口8,例如从图1到图2所示的变化状态,这样,可以利用进流口8来接通和断开进流口8和出流口9之间的流路。
另外,驱动装置3驱动阀芯单元移动时,阀芯单元能够驱动阀芯体移动以调节阀芯体和流体出口6之间的通路面积,例如从图1到图2所示的变化状态,在阀芯单元最终贴合封堵进流口8时,驱动装置3能够进一步通过阀芯单元驱动阀芯体移动以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流体出口6,例如从图2到图3所示的变化状态。由于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以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进流口,这样,可以避免阀芯单元和进流口之间的摩擦,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阀芯体移动以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流体出口,这样,可以避免阀芯体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摩擦,由于避免了这种摩擦,因此避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产生摩擦损耗而出现泄露,提升流体密封可靠性,同时,当进流口和流体出口都打开时,可以通过第一流体阀和第二流体阀实现大流量的流体输出,而进流口可以被封堵而仅通过流体出口来调节流体流量,因此,可以实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更大流量调节范围。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阀1和第二流体阀2能够拆卸地连接,驱动装置3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第二流体阀2上,这样,在需要时,可以将第一流体阀1和第二流体阀2拆卸开,然后将拆卸后的驱动装置3安装在第一流体阀1上,如图11所示的,从而可以便于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来灵活地更换,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第二流体阀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为多个,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流体阀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2中第二流体阀2的数量为两个,多个第二流体阀2轴向串联连接,其中,第一流体阀1设置在首端的第二流体阀2上,第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进流口8和阀芯腔4连通,驱动装置3设置在最后一个第二流体阀2,后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进流口8和前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室7连通。这样,可以实现通过一个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以及多个出流口9的结合,也就是,流体从流体入口5进入,并能够从流体出口6和多个出流口9流出。
另外,驱动装置3可以分别驱动各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单元移动,或者,如图12所示的,后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驱动前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单元移动,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各个阀芯单元串联连接的这种结构来依次驱动各个阀芯单元移动。另外,第二流体阀2上可以形成有开口,以便于各个阀芯单元依次驱动移动,或者,如图12所示的,后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穿过进流口8以驱动前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单元移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进流口8来允许各个阀芯单元依次驱动移动。
另外,如图12所示的,后一个第二流体阀2和前一个第二流体阀2之间设置有导向件10,导向件10具有导向孔11和连通孔12,后一个第二流体阀2的阀芯单元通过导向孔11引导移动,这样,上一个阀芯室内的流体可以通过连通孔12进入到下一个阀芯室内,而导向孔11则可以引导下一个阀芯单元稳定地移动,以避免下一个阀芯单元在移动时发生较大晃动,避免产生噪声。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阀芯单元移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便能够稳定地调节阀芯单元和进流口8之间的流通面积,如图1和图5所示的,第一流体阀1和第二流体阀2之间设置有导向件10,导向件10具有导向孔11和连通孔12,阀芯单元通过导向孔11引导移动,这样,从流体入口5进入到阀芯腔4内的流体可以通过连通孔12进入到阀芯室7内,而导向孔11则可以引导阀芯单元稳定地移动,以避免阀芯单元在移动时发生较大晃动,避免产生噪声。
当然,导向件10可以设置在任何适当的位置处,其只要能够引导发行的阀芯单元移动即可。例如,如图5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流体阀1包括安装端,安装端的端面上形成有阀芯腔4的敞开端口13;第二流体阀2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形成有进流口8;安装端和第一连接端连接在一起,使得敞开端口13和进流口8对接连通,导向件10位于敞开端口13和进流口8处,并且导向件10的边缘夹持定位在安装端和第一连接端之间。这样,导向件10可以稳定可靠地夹持定位在安装端和第一连接端之间以引导阀芯单元轴向移动。例如,敞开端口13的口边沿上形成有沉孔,沉孔的孔底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和沉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凹部,环形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凹部内以密封安装端和第一连接端之间的安装缝隙,而导向件10例如环形导向件则卡装在环形凸缘内并位于沉孔的孔底表面上,通过环形凸缘对导向件10的卡装,可以提升导向件10的稳定性。
另外,驱动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可以穿过第二流体阀的阀端盖伸入到阀芯室7内以驱动阀芯单元,或者阀芯单元的驱动力输入端可以从阀端盖伸出以和驱动装置3的动力输出端配合。或者,如图1和图6所示的,第二流体阀包括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形成有阀芯室7的开放端口14;驱动装置3设置在第二连接端,阀芯单元通过开放端口14接收驱动装置的轴向驱动力,也即是,第二流体阀2具有开放端口14而并未设置有阀端盖,这样可以显著地降低第二流阀体2的重量,而驱动装置3则直接覆盖开放端口14以作为阀端盖。
另外,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和阀芯室7之间可以不设置有密封盖,例如图4所示的结构中,驱动装置3直接接触阀芯室7。或者,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密封驱动罩15,密封驱动罩15设置在开放端口14处,密封驱动罩15的四周边缘密封连接在驱动装置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以密封阀芯室7,其中,驱动装置能够通过密封驱动罩15带动阀芯单元移动。密封驱动罩15可以密封阀芯室7以避免阀芯室7内的流体接触驱动装置3,同时,密封驱动罩15还可以将驱动装置3提供的轴向驱动力传递至阀芯单元以驱动阀芯单元轴向移动,而密封驱动罩15在传递轴向驱动力的过程中,密封驱动罩15还能够保持对阀芯室7的密封。
密封驱动罩15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密封驱动罩15的一种结构形式中,密封驱动罩15可以包括多节轴向嵌套并能够伸缩的套节,最外侧的套节密封连接在驱动装置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中间的套节的两侧则连接于驱动装置和阀芯单元,这样驱动装置运行时,多节套节轴向伸出以使得中间的套节能够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至阀芯单元。或者,密封驱动罩15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的,密封驱动罩15包括径向向内依次布置的环形安装条16、环形密封罩体17和驱动力传递块18,其中,环形密封罩体17的环形外边沿与环形安装条16密封连接,环形密封罩体17的环形内边沿与驱动力传递块18密封连接,环形安装条16密封连接在驱动装置和第二连接端之间,其中,环形密封罩体17设置为允许驱动力传递块18在密封驱动罩的轴向方向上能够移动,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驱动力传递块18移动,驱动力传递块18能够驱动阀芯单元移动。环形密封罩体17可以为单一部件,这样,可以便于密封驱动罩15成型。
环形密封罩体17可以为刚性件,例如,环形密封罩体17可以为筒体,筒体的侧壁和环形安装条16密封滑动连接,筒体的底壁可以作为驱动力传递块18。或者,环形密封罩体17为柔性罩,例如为橡胶罩或者为波纹管或者为其他密封柔性体;和/或,环形安装条16、环形密封罩体17和驱动力传递块18为一体成型件,例如图7所示的,环形安装条16、环形密封罩体17和驱动力传递块18一体成型为一个橡胶罩。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传递驱动装置的轴向驱动力,如图7所示的,驱动力传递块18的受力侧设置有受力块,驱动力传递块18相对的施力侧设置有施力块。这样,通过受力块和施力块,可以相应地提升驱动力传递块18的强度,以便稳定可靠地传递轴向驱动力。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的,受力块为受力板19,受力板19上形成有连接卡柱20,连接卡柱20与驱动力传递块18上的连接卡孔卡接配合;施力块为施力罩21,施力罩21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腔,施力罩21扣盖在驱动力传递块18上以使驱动力传递块18位于内腔内,开口的口边沿和驱动力传递块18之间卡扣连接。施力罩21和受力板19各自的外侧表面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覆盖有橡胶层或贴合有缓冲垫或者施力罩21和受力板19自身为橡胶块,这样,可以缓冲驱动装置和受力块以及施力罩和阀芯单元之间的轴向接触时的冲击力,以使得阀芯单元的移动更平稳。另外,施力罩21和受力板19磨损时可以拆卸更换,而不用更换密封驱动罩15。
另外,阀芯体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阀芯体不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其只要能够轴向移动以调节阀芯体和流体出口之间的流通面积即可。例如一种结构中,如图8所示的,阀芯体包括阀芯22和缓冲杆25,阀芯2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芯腔4内,阀芯22包括容纳筒23和孔封堵部24,孔封堵部24封堵和打开流体出口6,例如孔封堵部24的外径从前端到后端逐渐扩大并小于流体出口6,孔封堵部24可以逐渐伸入到流体出口6中以改变流体出口6的流通面积,从而调节流体流量;缓冲杆25通过弹性件26能够轴向移动地设置在容纳筒23内;其中,缓冲杆25将来自阀芯单元的轴向驱动力通过弹性件26传递至阀芯22。这样,阀芯单元的轴向驱动力传递至缓冲杆25,在弹性件26例如弹簧的缓冲下,轴向驱动力可以平稳地传递至容纳筒23并进一步传递至阀芯22,以使得阀芯22逐渐伸入到流体出口6中以改变流体出口6的流通面积,从而调节流体流量。
另外,如图8所示的,弹性件26布置在容纳筒23的底壁和缓冲杆25之间,这样,缓冲杆25将弹性件26例如弹簧或弹性块保持定位在容纳筒23的内部,可以提升弹性件26定位的可靠性,并简化连接结构,通过弹性件26,缓冲杆25位于容纳筒23的一端与容纳筒23的底壁之间保持轴向间隔,这样,更易于缓冲杆25将轴向驱动力通过弹性件26传递至阀芯22。
另外,缓冲杆25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移动地设置在容纳筒23内,例如,缓冲杆25上形成有弹性凸起,容纳筒23的筒口处形成有径向向内的止挡凸缘,弹性凸起被止挡凸缘压缩,以使得缓冲杆25进入到容纳筒23内,然后通过止挡凸缘对弹性凸起的止挡将缓冲杆25保持在容纳筒23内。或者,如图8所示的,容纳筒23的筒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轴向卡口27,缓冲杆2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弹性卡臂28,弹性卡臂28被压缩后进入到轴向卡口27内然后伸展后卡接在轴向卡口27内并能够在轴向卡口27内轴向移动。轴向开口27具有一定的轴向长度以允许缓冲杆25能够在容纳筒23内轴向移动,而轴向卡口27可以对弹性卡臂28限位,以将缓冲杆25保持定位在容纳筒23内。
如上所述的,弹性件26可以为弹性块,或者,弹性件26为弹簧,弹簧套装在缓冲杆25上以提升弹簧安装定位的可靠性,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弹性卡臂28上,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容纳筒23的底壁上。
另外,轴向卡口27可以为轴向凹槽,或者如图8所示的,轴向卡口27为贯穿筒壁厚度的贯通卡口。这样,贯通的轴向卡口27还可以作为流体流动口,以便于流体从流体入口5通过轴向开口27流入到阀芯室7内。
另外,如图8所示的,容纳筒23的筒壁上形成有径向贯通孔29。这样,从流体入口5进入到阀芯腔4内的流体可以通过径向贯通孔29流入到容纳筒23内,然后例如通过缓冲杆25的弹性卡臂28之间的周向间隔流入到阀芯室7内。
另外,在阀芯体贴合封堵流体出口6,为了能够让流体进一步通过流体出口6小流量流出,如图8所示的,孔封堵部24上形成有轴向通道30,容纳筒23的底壁上形成有底壁孔31,轴向通道30通过底壁孔31与容纳筒23的内部连通。这样,在阀芯体贴合封堵流体出口6后,流体可以通过贯通卡口或径向贯通孔29进入到容纳筒23内,然后通过底壁孔31和轴向通道30从流体出口6小流量流出,以满足一定的使用需求。另外,轴向通道30和底壁孔31的形成,还可以进一步减小阀芯22的重量,使得阀芯进一步轻量化,以减少驱动装置3提供的轴向驱动力。
另外,底壁孔31和轴向通道30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或者,如图8所示的,底壁孔31的内径小于轴向通道30的内径,这样,由于轴向通道30的内径扩大,容纳筒23内的流体通过底壁孔31进入到轴向通道30内后压力降低,以能够在轴向通道30内更平稳地流动并从流体出口6流出。
另外,该阀芯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方式一:如图8所示的,容纳筒2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凸片32,径向凸片32之间形成流体流动空间,这样,从流体入口5流入到阀芯腔4内的流体可以通过流体流动空间流入到阀芯室内,或者,阀芯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轴向槽,容纳筒的外周面和阀芯腔的内周面贴合,流体可以通过轴向槽流入到阀芯室内;方式二:孔封堵部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抵接在孔的四周孔口边沿上的环形凸缘33,这样,如图3所示的,环形凸缘33可以贴合覆盖在流体出口6的四周孔口边沿上以封堵流体出口。
此外,驱动装置3可以具有多种结构类型,例如,驱动装置3可以包括直线电机,或者可以包括转动电机,或者可以包括液压缸或气动缸。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的,驱动装置3包括安装架、电机34和移动件35,其中,安装架的安装部设置在第二流体阀上,例如安装部能够拆卸地设置在第二流体阀上,电机34设置在安装架上,移动件35能够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移动件35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其中,电机34的输出轴36和连接部动力传动连接以能够带动移动件35移动,驱动部能够驱动阀芯单元移动。这样,电机34启动后,电机34的输出轴36将驱动力传递至移动件35,移动件35轴向移动并将驱动力传递至阀芯单元即可。
另外,安装架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架包括安装筒37,移动件35能够移动地设置在安装筒37内,电机34设置在安装筒37上,安装筒37包括径向向外伸出的安装凸缘38以作为安装部,安装凸缘38设置在第二流体阀上,例如安装凸缘38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流体阀上,安装筒37可以为位于其内部的移动件35提供防护。
电机34可以设置在安装筒37的任何位置处,例如,电机34可以设置在安装筒37内,或者,如图9所示的,安装筒37的一端设置有端盖39,电机34设置在端盖39的外侧表面上,这样,电机34可以快速散热,电机34的输出轴36穿过端盖39伸入到安装筒37内并和连接部连接;安装筒37的另一端为敞开口40,敞开口40的边沿径向向外翻折以形成安装凸缘38,这样,可以便捷地形成安装架。
另外,如图9和图1所示的,安装部的用于朝向第二流体阀的安装表面上形成有密封件容纳环形槽55,例如安装凸缘38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密封件容纳环形槽55,这样,在连接安装架时,可以将密封件容纳环形槽55与第二流体阀上的密封件卡接,通过密封件和密封件容纳环形槽55的这种卡接配合,可以实现对安装架的预定位,然后再利用螺栓等连接件紧固连接即可。此时,密封件可以为密封驱动罩15的四周边缘比如可以为环形安装条16。
另外,如图9所示的,输出轴36能够转动,输出轴36和连接部之间通过驱动螺纹结构连接,移动件和安装筒之间具有防转结构例如配合的轴向槽和轴向凸条,其中,输出轴36转动时能够通过驱动螺纹结构带动移动件移动。输出轴3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移动件包括螺纹孔54,输出轴36螺纹配合在螺纹孔54内,移动件内形成有位于螺纹孔的孔底的轴向扩孔53,轴向扩孔53的内径大于螺纹孔的内径,输出轴36能够伸入到轴向扩孔53内。这样,轴向扩孔53不仅能够减轻移动件的重量,也能够减少输出轴36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的螺纹配合轴向长度,以便于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移动件轴向移动。另外,移动件的轴向端面形成有轴向延伸的环形间隔52以进一步减轻移动件的重量。另外,驱动部的端面上形成有轴向抵接柱,该轴向抵接柱能够抵压阀芯单元以带动阀芯单元轴向移动。
另外,阀芯单元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但需要理解的是,不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其只要能够满足在驱动装置的轴向驱动力的作用下轴向移动以贴合封堵进流口后并能够继续将轴向驱动力传递至阀芯体以带动阀芯体轴向移动即可。例如,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10所示的,阀芯单元包括阀芯件41和驱动阀杆42,其中,阀芯件41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芯室7内,阀芯件41包括轴向通孔和孔密封部;驱动阀杆42能够轴向移动地穿设在轴向通孔内,驱动阀杆42和阀芯件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6;其中,驱动阀杆42的一端为接收驱动装置3的轴向驱动力的受力端,驱动阀杆42的另一端为向阀芯体施加轴向驱动力的施力端,驱动阀杆42能够通过弹性件26将受力端受到的轴向驱动力传递至阀芯件41。这样,其中,驱动装置3驱动驱动阀杆42移动时,通过弹性件26,可以带动阀芯件41轴向移动,以使得孔密封部贴合封堵进流口,在阀芯件41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阀杆带动阀芯体轴向移动,然后,驱动装置3继续驱动驱动阀杆轴向移动,驱动阀杆则进一步驱动阀芯体轴向移动,以贴合封堵流体出口6。
弹性件26可以为弹簧、或者弹性块或者弹性套。
另外,在图12中,电机能够驱动最后一个第二流体阀的驱动阀杆移动,后一个第二流体阀的驱动阀杆能够穿过进流口驱动前一个第二流体阀的驱动阀杆,第一个第二流体阀的驱动阀杆则驱动第一流体阀的阀芯体移动。
另外,如图10所示,驱动阀杆42位于轴向通孔外的杆段上设置有止挡凸缘43,止挡凸缘43可以为形成卡簧或者为从阀杆上径向向外伸出的止挡凸缘,在驱动阀杆42未受到轴向驱动力时,在弹性件26的作用下,止挡凸缘43止挡在轴向通孔的孔口边沿处,这样,通过弹性件26和止挡凸缘43的双重限位,可以确保驱动阀杆42稳定可靠地装配在阀芯件41上。
当然,可选择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设置有止挡凸缘43,这样,在弹性件26的自然状态下,驱动阀杆42也可以装配在轴向通孔内。
另外,弹性件26和止挡凸缘43可以设置在任何适当的位置处,例如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弹性件26套装在在驱动阀杆42上并位于受力端和阀芯件41之间,止挡凸缘43位于施力端的杆段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6和止挡凸缘43的位置可以互换。
另外,在孔密封部封堵进流口8时,为了进一步避免流体从驱动阀杆和轴向通孔之间的间隙流入到阀芯室7内,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的,驱动阀杆42和轴向通孔设置有密封环44。这样,驱动阀杆42相对于密封环44轴向移动地密封接触,从而避免流体流入到阀芯室7内。
另外,密封环44可以设置在任何位置处,其只要能够将驱动阀杆和轴向通孔之间的间隙密封即可。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的,阀芯件41上形成有密封环容纳沉孔45,轴向通孔形成在密封环容纳沉孔45的孔底上;密封环44套装在驱动阀杆42上,弹性件26将密封环44压装定位在密封环容纳沉孔45内。这样,通过止挡凸缘43的止挡作用,弹性件26利用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将密封环44稳定可靠地抵压定位在密封环容纳沉孔45内。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的,驱动阀杆42上套装有压板46,压板46抵压在密封环容纳沉孔45的孔口边沿上,弹性件26抵压压板46,这样,通过压板46,可以避免弹性件26例如弹簧的端部直接抵压在密封环44上,压板46对密封环44提供防护。另外,压板46可以进一步抵压密封环44。
另外,如图10所示的,阀芯件41上形成有压板容纳沉孔47,密封环容纳沉孔45形成在压板容纳沉孔47的孔底上,弹性件26将压板46抵压在压板容纳沉孔47的孔底上。这样,通过压板容纳沉孔47对压板的径向限位,可以提升压板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压板发生径向错位,进而影响驱动阀杆42的轴向移动。
另外,如图10所示的,阀芯件4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槽48,环形槽48的槽底径向向外伸出有环形卡接凸缘49,环形卡接凸缘49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环形槽48的两个侧表面具有间隔;环形卡接凸缘49上卡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环形密封套50,环形密封套50的两个侧壁分别位于环形卡接凸缘49两侧的间隔内,环形卡接凸缘49为孔密封部。这样,通过环形卡接凸缘49对环形密封套50的轴向抵压,可以确保环形密封套50稳定可靠地抵压在进流口8的孔口边沿上,以形成稳定可靠地抵压封堵。
另外,如图10所示的,开放端口14的口边沿上形成有沉孔,沉孔的孔底表面上形成有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和沉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凹槽56,环形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凹槽内以密封驱动装置和第二流体阀之间的安装缝隙。例如,密封驱动罩15的环形安装条16可以位于该环形凹槽56内。此外,阀芯件41的一端形成为台阶轴段57,台阶轴段57不仅可以减轻阀芯件41的重量,还可以提升阀芯件41的自身强度,另外,台阶轴段57在伸入到进流口8的过程中还可以逐渐缩小进流口8的流通面积。
此外,该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液体的流量控制,也可以用于气体的流量控制。例如,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为燃气灶的燃气调节装置。例如在图1中,燃气可以从流体入口5进入到阀芯腔4后分为两路,一路从燃气从流体出口6(内环火)流出,另一路从进流口8进入到阀芯室7内后从出流口9(外环火)流出,从而实现灶具的大火力输出。驱动装置3启动后可以调节进流口8和流体出口6处的燃气流量,以调节火力。在图2中,阀芯腔4内的燃气并不会通过进流口流入到阀芯室内,只能从流通面积减小的流体出口6处流出,从而实现较小火力调节,然后驱动装置3继续运行调节,在图3中,阀芯腔4内的燃气只能从底壁孔31和轴向通道30流出,并从流体出口6流出,以提供稳定的小火力。这样,该燃气调节装置的阀芯体和阀芯单元在轴向移动过程中无密封面间的摩擦产生,同时使得灶具具有更大火力调节范围,另外,采取内环火与外环火两个气路的调节,在一定阶段可以关闭外环火,并提供单独的内环火调节以及稳定的最小内环火。
最后,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37)

1.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装置(3);
第一流体阀(1),所述第一流体阀包括阀芯腔(4)、与阀芯腔(4)连通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阀芯腔内的阀芯体,所述阀芯体能够将所述流体入口(5)和所述流体出口(6)之间的流路接通或断开;
第二流体阀(2),所述第二流体阀包括阀芯室(7)、与所述阀芯室(7)连通的进流口(8)和出流口(9)以及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室(7)内的阀芯单元,所述阀芯单元能够将所述进流口(8)和所述出流口(9)之间的流路接通或断开;
其中,所述第一流体阀(1)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2)上,所述进流口(8)和所述阀芯腔(4)连通,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2)上;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所述阀芯体和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以调节阀芯单元和进流口之间的通路面积并使得阀芯单元最终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进流口(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所述阀芯单元能够驱动所述阀芯体移动以调节所述阀芯体和所述流体出口(6)之间的通路面积,在所述阀芯单元最终贴合封堵所述进流口(8)时,所述驱动装置(3)能够进一步通过所述阀芯单元驱动所述阀芯体移动以贴合封堵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流体出口(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轴向串联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流体阀(1)设置在首端的所述第二流体阀(2)上,第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进流口(8)和所述阀芯腔(4)连通,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最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进流口(8)和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阀芯室(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驱动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情形:
情形一: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和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之间设置有导向件(10),所述导向件(10)具有导向孔(11)和连通孔(12),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阀芯单元通过所述导向孔(11)引导移动;
情形二:后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时能够穿过进流口(8)以驱动前一个所述第二流体阀(2)的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阀(1)和所述第二流体阀(2)之间设置有导向件(10),所述导向件(10)具有导向孔(11)和连通孔(12),所述阀芯单元通过所述导向孔(11)引导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阀(1)包括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所述阀芯腔(4)的敞开端口(13);
所述第二流体阀(2)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形成有所述进流口(8);
所述安装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敞开端口(13)和所述进流口(8)对接连通,所述导向件(10)位于所述敞开端口(13)和所述进流口(8)处,并且所述导向件(10)的边缘夹持定位在所述安装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阀包括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形成有所述阀芯室(7)的开放端口(14);
所述驱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阀芯单元通过所述开放端口(14)接收驱动装置的轴向驱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密封驱动罩(15),所述密封驱动罩(15)设置在所述开放端口(14)处,所述密封驱动罩(15)的四周边缘密封连接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以密封所述阀芯室(7),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密封驱动罩(15)带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驱动罩(15)包括径向向内依次布置的环形安装条(16)、环形密封罩体(17)和驱动力传递块(18),其中,所述环形密封罩体(17)的环形外边沿与所述环形安装条(16)密封连接,所述环形密封罩体(17)的环形内边沿与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密封连接,其中,所述环形密封罩体(17)设置为允许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在密封驱动罩的轴向方向上能够移动,所述驱动装置(3)能够驱动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罩体(17)为柔性罩;和/或,所述环形安装条(16)、所述环形密封罩体(17)和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为一体成型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的受力侧设置有受力块,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相对的施力侧设置有施力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块为受力板(19),所述受力板(19)上形成有连接卡柱(20),所述连接卡柱(20)与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上的连接卡孔卡接配合;
所述施力块为施力罩(21),所述施力罩(21)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腔,所述施力罩(21)扣盖在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上以使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位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开口的口边沿和所述驱动力传递块(18)之间卡扣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体包括:
阀芯(22),所述阀芯(2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腔(4)内,所述阀芯(22)包括容纳筒(23)和孔封堵部(24),所述孔封堵部(24)封堵和打开所述流体出口(6);
缓冲杆(25),所述缓冲杆(25)通过弹性件(26)能够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筒(23)内;
其中,所述缓冲杆(25)将来自阀芯单元的轴向驱动力通过所述弹性件(26)传递至所述阀芯(2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6)布置在所述容纳筒(23)的底壁和所述缓冲杆(25)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件(26),所述缓冲杆(25)位于所述容纳筒(23)的一端与所述容纳筒(23)的底壁之间保持轴向间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3)的筒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轴向卡口(27),所述缓冲杆(2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弹性卡臂(28),所述弹性卡臂(28)卡接在所述轴向卡口(27)内并能够在所述轴向卡口(27)内轴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6)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缓冲杆(25)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弹性卡臂(28)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容纳筒(23)的底壁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卡口(27)为贯穿所述筒壁厚度的贯通卡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23)的筒壁上形成有径向贯通孔(29)。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封堵部(24)上形成有轴向通道(30),所述容纳筒(23)的底壁上形成有底壁孔(31),所述轴向通道(30)通过所述底壁孔(31)与所述容纳筒(23)的内部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孔(31)的内径小于所述轴向通道(30)的内径。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体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方式一:所述容纳筒(2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凸片(32),所述径向凸片(32)之间形成流体流动空间;
方式二:所述孔封堵部(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抵接在孔的四周孔口边沿上的环形凸缘(33)。
24.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上;
电机(34),所述电机(34)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移动件(35),所述移动件(35)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移动件(35)包括连接部和驱动部;
其中,所述电机(34)的输出轴(36)和所述连接部动力传动连接以能够带动所述移动件(35)移动,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阀芯单元移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筒(37),所述移动件(35)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7)内,所述电机(34)设置在所述安装筒(37)上,所述安装筒(37)包括径向向外伸出的安装凸缘(38)以作为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凸缘(38)设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阀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37)的一端设置有端盖(39),所述电机(34)设置在所述端盖(39)的外侧表面上,所述电机(34)的输出轴(36)穿过所述端盖(39)伸入到所述安装筒(37)内并和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安装筒(37)的另一端为敞开口(40),所述敞开口(40)的边沿径向向外翻折以形成所述安装凸缘(38)。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用于朝向所述第二流体阀的安装表面上形成有密封件容纳环形槽(55)。
28.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单元包括:
阀芯件(41),所述阀芯件(41)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芯室(7)内,所述阀芯件(41)包括轴向通孔和孔密封部;
驱动阀杆(42),所述驱动阀杆(42)能够轴向移动地穿设在所述轴向通孔内,所述驱动阀杆(42)和阀芯件(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6);
其中,所述驱动阀杆(42)的一端为接收所述驱动装置(3)的轴向驱动力的受力端,所述驱动阀杆(42)的另一端为向所述阀芯体施加轴向驱动力的施力端,所述驱动阀杆(42)能够通过所述弹性件(26)将受力端受到的轴向驱动力传递至所述阀芯件(41)。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阀杆(42)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外的杆段上设置有止挡凸缘(43),在所述驱动阀杆(42)未受到轴向驱动力时,在所述弹性件(26)的作用下,所述止挡凸缘(43)止挡在所述轴向通孔的孔口边沿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6)套装在在所述驱动阀杆(42)上并位于所述受力端和所述阀芯件(41)之间,所述止挡凸缘(43)位于所述施力端的杆段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阀杆(42)和所述轴向通孔设置有密封环(44)。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件(41)上形成有密封环容纳沉孔(45),所述轴向通孔形成在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45)的孔底上;
所述密封环(44)套装在所述驱动阀杆(42)上,所述弹性件(26)将所述密封环(44)压装定位在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45)内。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阀杆(42)上套装有压板(46),所述压板(46)抵压在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45)的孔口边沿上,所述弹性件(26)抵压所述压板(46)。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件(41)上形成有压板容纳沉孔(47),所述密封环容纳沉孔(45)形成在所述压板容纳沉孔(47)的孔底上,所述弹性件(26)将所述压板(46)抵压在所述压板容纳沉孔(47)的孔底上。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件(4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形槽(48),所述环形槽(48)的槽底径向向外伸出有环形卡接凸缘(49),所述环形卡接凸缘(49)的轴向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环形槽(48)的两个侧表面具有间隔;
所述环形卡接凸缘(49)上卡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环形密封套(50),所述环形密封套(50)的两个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环形卡接凸缘(49)两侧的间隔内,所述环形卡接凸缘(49)为所述孔密封部。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为燃气灶的燃气调节装置。
37.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设置有权利要求1-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
CN202010090784.7A 2020-02-13 2020-02-13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Active CN111503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0784.7A CN111503324B (zh) 2020-02-13 2020-02-13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0784.7A CN111503324B (zh) 2020-02-13 2020-02-13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324A true CN111503324A (zh) 2020-08-07
CN111503324B CN111503324B (zh) 2022-02-01

Family

ID=71872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0784.7A Active CN111503324B (zh) 2020-02-13 2020-02-13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332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941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深圳市恒致云科技有限公司 节流进给模块
CN115350825A (zh) * 2022-08-31 2022-11-18 安徽农业大学 一体式二级变量控制喷头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5609A (zh) * 2012-04-28 2013-10-30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CN103867780A (zh) * 2014-04-02 2014-06-18 中山市思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电磁比例阀
CN204878855U (zh) * 2015-07-29 2015-12-16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热水器用多功能比例阀
CN205155302U (zh) * 2015-11-23 2016-04-13 代颖堂 燃气灶及燃气灶的开关装置
CN106838372A (zh) * 2017-02-20 2017-06-13 浙江华益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炉板换出水阀
CN107636372A (zh) * 2015-08-27 2018-01-26 株式会社综研 电动式流量控制阀、促动器
CN208487234U (zh) * 2018-06-27 2019-02-12 南京丰东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防腐蚀不锈钢阀门
CN109424763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三通阀
CN208734929U (zh) * 2018-07-19 2019-04-12 宁波丽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阀,及包含其的多燃烧器燃气具的组合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5609A (zh) * 2012-04-28 2013-10-30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燃气灶及其燃气流量控制装置
CN103867780A (zh) * 2014-04-02 2014-06-18 中山市思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电磁比例阀
CN204878855U (zh) * 2015-07-29 2015-12-16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热水器用多功能比例阀
CN107636372A (zh) * 2015-08-27 2018-01-26 株式会社综研 电动式流量控制阀、促动器
CN205155302U (zh) * 2015-11-23 2016-04-13 代颖堂 燃气灶及燃气灶的开关装置
CN106838372A (zh) * 2017-02-20 2017-06-13 浙江华益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炉板换出水阀
CN109424763A (zh) * 2017-08-21 2019-03-05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三通阀
CN208487234U (zh) * 2018-06-27 2019-02-12 南京丰东热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防腐蚀不锈钢阀门
CN208734929U (zh) * 2018-07-19 2019-04-12 宁波丽辰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分流阀,及包含其的多燃烧器燃气具的组合控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941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深圳市恒致云科技有限公司 节流进给模块
CN115350825A (zh) * 2022-08-31 2022-11-18 安徽农业大学 一体式二级变量控制喷头
CN115350825B (zh) * 2022-08-31 2023-12-22 安徽农业大学 一体式二级变量控制喷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3324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3324B (zh)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US650827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t least two valves
RU2009140963A (ru) Модульный регулировочный узел
JPH0621678B2 (ja) シヤツトオフバルブ
EP3081843A1 (en) Non-return valve mechanism and one-way valve device
CN216742910U (zh) 电子膨胀阀
EP2836774A2 (en) Pilot operated valve
US2739613A (en) Switches for hydraulic pressure devices
CN212080243U (zh) 阀芯单元和燃气阀
CN212004276U (zh)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US20170108129A1 (en) Valve Assembly
US5996614A (en) Fluid valve
JP2000320711A (ja) 電動式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
CN116201926A (zh) 驱动腔与阀作动腔分离的压差驱动隔膜阀及其组立方法
KR20200008167A (ko) 액추에이터, 밸브 및 반도체 제조 장치
CN212107036U (zh)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和燃气灶
KR100455360B1 (ko) 냉난방배관용 전동밸브
CN212429770U (zh) 阀组件及控制阀组件
CN111795164B (zh) 一种出水阀
CN212455605U (zh) 外墙阀门
CN211574324U (zh) 电磁阀
US10816105B2 (en) Valve drive system for a pneumatic or hydraulic valve
CN111111946A (zh) 一种花洒出水控制装置
CN220749118U (zh) 一种阀装置
KR20200014812A (ko) 액추에이터, 밸브, 유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반도체 제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