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2011A -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2011A
CN111502011A CN201910095915.8A CN201910095915A CN111502011A CN 111502011 A CN111502011 A CN 111502011A CN 201910095915 A CN201910095915 A CN 201910095915A CN 111502011 A CN111502011 A CN 111502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l surface
long side
short side
steel b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59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959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2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2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2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36Structures movable as a whole, e.g. mobile hom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该方法包括步骤:S01:排列并焊接数根立柱与数根钢筋以形成一基座;S02:排列并焊接数根立柱与数根钢筋以分别形成两个长侧墙面,其中每一长侧墙面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S03:焊接数根立柱与数根钢筋以分别形成两个短侧墙面;S04:焊接两个长侧墙面与两个短侧墙面至基座上;S05:排列立柱于两个长侧墙面上以形成一屋顶部,并焊接这些立柱至对接的长侧墙面;S06:以垂直该屋顶部的立柱的方向排列穿入多根钢筋,并焊接该屋顶部的立柱及钢筋;S07:焊接卡扣;S08:分别固定一不织布与一铁网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外部;S09:灌浆;S10:焊接一白铁板。

Description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特别为一种可移动式建筑物,利用一般交通工具运送至现地安置,可满足临时性房屋的需求。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多半是采用轻便的材料,如钢架、木材、铁皮等,将钢架与板材相互组接而成货柜屋或组合屋。其主要的特点是容易组装以便于移动,但缺点是组装程序复杂、建材与零件多、容易丢失,强度也不如一般建筑物。多数移动式建筑物为矩形结构,外观死板,无法因特定需求在外观上做太多改变,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损坏,重复使用的机率也因此降低。
中国台湾专利第M485280号提出一种组合屋结构。该组合屋结构,包括一前拱架、一后拱架及多数侧板,前拱架、后拱架各自具有两个脚部,以及设于两个脚部顶端之间的弯曲部,所述侧板分别衔接于前拱架与后拱架之间,且各侧板的相邻边缘相互并排靠拢,而于前拱架与后拱架及各前拱架与后拱架的两个脚部之间,构成一拱型 断面的组合屋。上述专利可为一种容易组装以便于移动的临时性组合屋结构,其使用弯曲拱架达到曲面外观的需求。然而,该专利却因使用数个拱架及侧板组合,没经过焊接强化等工序,使用上有安全的疑虑。同时,该组合屋结构需在现地组装,无法于工厂制造成型后安置于预定位置,缺乏灵活移动性。
因此,本发明人基于数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进一步解决前述现有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01:排列并焊接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与多根钢筋以形成一基座;S02:排列并焊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以分别形成两个长侧墙面,其中每一长侧墙面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S03:焊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以分别形成两个短侧墙面,并切割该两个短侧墙面部分立柱与钢筋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具有一短侧墙外形;S04: 焊接两个长侧墙面与两个短侧墙面至基座上;S05:排列立柱于两个长侧墙面上以形成尖顶突出的一屋顶部,并焊接这些立柱至对接的长侧墙面;S06:以垂直该屋顶部的立柱的方向排列穿入多根钢筋,并焊接该屋顶部的立柱及钢筋;S07:焊接卡扣于该基座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基座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该短侧墙面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屋顶部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及该屋顶部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S08:分别固定一不织布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内外两侧并预留灌浆孔;S09:分别固定一铁网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不织布外部;S10:灌浆至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立柱所形成的空间中;及S11:于该屋顶部的顶端两侧焊接一白铁板。
前述方法的步骤S01可包括步骤:S01-1: 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S01-2:于这些立柱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及S01-3:焊接这些实质垂直交错排列的立柱与钢筋以形成一基座。
前述方法的步骤S02可包括步骤:S02-1: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S02-2:于这些立柱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S02-3: 制作吊耳以便该吊耳的上部开设一吊孔,中下部依照钢筋所在位置,开设多个钢筋穿孔;S02-4:将两个吊耳的钢筋穿孔各于两侧的一的立柱外部穿过钢筋后,焊接这些吊耳与钢筋;S02-5: 将两个立柱的格状孔洞各于一吊耳外侧穿过钢筋后,焊接这些吊耳与钢筋以形成一长侧墙面;及S02-6: 重复步骤S02-1到S02-5:以形成另一长侧墙面。
前述方法的步骤S03可包括步骤:S03-1: 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S03-2: 于这些立柱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S03-3:焊接这些实质垂直交错排列的立柱与钢筋以形成一短侧墙面;S03-4: 重复步骤S03-1到S03-3以形成另一短侧墙面;S03-5:制作多个样条后按一定角度焊接于立柱内指定位置以形成一短侧墙的外缘;及S03-6:切割该两个短侧墙面部分立柱与钢筋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具有该短侧墙外形。
依照本发明,该卡扣可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或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该弯钩用于勾住立柱或与立柱焊接的钢筋。该灌浆孔可位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组立后的最高位置。该不织布与铁网可以铁丝或钉枪固定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内外两侧。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依照前述方法所制作的建筑物,其包括:一基座,以多根具有格状孔洞排列的立柱与多根钢筋焊接而形成骨架,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两个长侧墙面,每一长侧墙面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焊接而形成骨架,该两个长侧墙面分别焊接至该基座的一组对边,每一长侧墙面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每一长侧墙面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两个短侧墙面,每一短侧墙面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焊接而形成骨架,该两个短侧墙面分别焊接至该基座的另一组对边,并与该两个长侧墙面焊接,每一短侧墙面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该两个短侧墙面的部分立柱与钢筋被切割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具有一短侧墙外形;及一屋顶部,以立柱于两个长侧墙面上排列以形成尖顶突出的该屋顶部,这些立柱焊接至对接的长侧墙面,垂直这些立柱的方向排列穿入多个根钢筋并与该屋顶部的立柱焊接,其中该屋顶部的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多个卡扣焊接于该基座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基座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该短侧墙面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屋顶部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及该屋顶部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
最好,该卡扣可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或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该弯钩用于勾住立柱或与立柱焊接的钢筋。该不织布与铁网可以铁丝或钉枪固定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内外两侧。
如前所述,应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作建筑物可于工厂制造后移至任何需要的场域,满足临时性房屋需求。其施工快速简单,建筑物因为是立柱、钢筋及水泥砂浆的结构,稳固性佳。又因装设吊耳,移动方便,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该方法第一步骤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3与图4为基座施作的示意图;
图5为该方法第二步骤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6至图9为长侧墙面施作的示意图;
图10为该方法第三步骤的子步骤流程图;
图11至图14为短侧墙面施作的示意图;
图15与图16为基座、长侧墙面与短侧墙面的组装示意图;
图17至图19屋顶部的组装示意图;
图20与图21为卡扣焊接施作的示意图;
图22A至图22E绘示本发明使用到的各种卡扣与其应用样式;
图23为组装不织布与铁网的施工示意图;
图24为焊接白铁板的施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基座
20 长侧墙面
30 短侧墙面
40 屋顶部
100 立柱
200 钢筋
300 吊耳
310 吊孔
320 穿孔
400 样条
500 卡扣
600 不织布
700 铁网
800 白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步骤流程图请见图1。请配合图3与图4的施工示意图,该方法的第一个步骤S01为排列并焊接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100与多根钢筋200以形成一基座10。实作上,步骤S01可以更进一步分为几个子步骤来施作,请见图2的流程图。第一子步骤S01-1为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100,第二子步骤S01-2为于这些立柱100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200,及第三子步骤S01-3焊接这些实质垂直交错排列的立柱100与钢筋200以形成该基座10。依照本发明,使用的立柱100为两根直铁杆间等距焊接许多铁短条而形成,而钢筋200可以是任何型态的钢筋,比如竹节钢筋。立柱100主要是垂直方向骨架结构的构成零件,钢筋200则为水平方向骨架结构的构成零件。两者以焊接方式构成结构主体。
回到图1,配合图6到图9的施工示意图,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第二步骤S02为排列并焊接多个根立柱100与多个根钢筋200以分别形成两个长侧墙面20,其中每一长侧墙面20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300。步骤S02也可以更进一步分为几个子步骤来施作,请见图5的流程图。步骤S02的第一子步骤S02-1为按等距离排列多个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100,如图6所示。第二子步骤S02-2为于这些立柱100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200,如图7所示。接着,第三子步骤S02-3为制作吊耳300以便该吊耳300的上部开设一吊孔310,中下部依照钢筋200所在位置,开设多个钢筋200的穿孔320。在可移动式建筑物完成后,吊耳300的吊孔310可被吊挂机具吊挂,从而移动该建筑物。第四子步骤S02-4为将两个吊耳300的钢筋200的穿孔320各于两侧的一的立柱100外部穿过钢筋200后,焊接该两个吊耳300与钢筋200,如图8所示。接着,第五子步骤S02-5为将两个立柱100的格状孔洞各于一吊耳300外侧穿过钢筋200后,焊接该两个吊耳300与钢筋200以形成一个长侧墙面20,如图9所示。最后,第六子步骤S02-6为重复步骤S02-1到S02-5以形成另一长侧墙面20。
再回到图1,配合图11到图14的施工示意图,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第三步骤S03为焊接多根立柱100与多根钢筋200以分别形成两个短侧墙面30,并切割该两个短侧墙面30部分立柱100与钢筋200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30具有一短侧墙外形。同样地,步骤S03也可以更进一步分为几个子步骤来施作,请见图10的流程图。步骤S03的第一子步骤S03-1为按等距离排列多个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100,如图11所示。第二子步骤S03-2为于这些立柱100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200,如图12所示。接着,第三子步骤S03-3为焊接这些实质垂直交错排列的立柱100与钢筋200以形成短侧墙面30。第四子步骤S03-4为重复步骤S03-1到S03-3以形成另一短侧墙面30。接着,第五子步骤S03-5为制作多个个样条400后按一定角度焊接于立柱100内指定位置以形成短侧墙的外缘,如图13所示。这里,样条400可以是具有一致剖面形状的铁条,也可以钢筋来代替。最后,第六子步骤S03-6为切割该两个短侧墙面30部分立柱100与钢筋200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30具有该短侧墙外形。在本实施例中,短侧墙外形为一个五角形,上方形成一屋顶尖部。
接着,第四步骤S04为利用吊车或是其他手段立起两个长侧墙面20与两个短侧墙面30,的后焊接两个长侧墙面20与两个短侧墙面30至基座10上,如图15所示,最后形成了图16的半成品。
第五步骤S05为排列立柱100于两个长侧墙面20上以形成尖顶突出的一屋顶部40,并焊接这些立柱100至对接的长侧墙面20,如图17与图18所示。第六步骤S06为以垂直该屋顶部40的立柱100的方向排列穿入多个根钢筋200,并焊接该屋顶部40的立柱100及钢筋200,如图19所示。
第七步骤S07为焊接卡扣500于该基座10与该长侧墙面20的介面、该基座10与该短侧墙面30的介面、该短侧墙面30与该长侧墙面20的介面、该屋顶部40与该长侧墙面20的介面,及该屋顶部40与该短侧墙面30的介面,如图20与图21所示。这里,卡扣500是用来加固基座10与长侧墙面20、基座10与短侧墙面30、短侧墙面30与长侧墙面20、屋顶部40与长侧墙面20,及屋顶部40与短侧墙面30之间连接的固件,在前述元件安装之后再进行焊接动作进一步强化加固。因此,卡扣500可以是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或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该二弯钩用于勾住立柱100或与立柱焊接的钢筋200。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卡扣500与其应用态样如图22A至图22E所绘示。图22A卡扣500是用来勾住基座10的钢筋200与长侧墙面20的钢筋200,其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图22B的卡扣500是用来勾住基座10的钢筋200与短侧墙面30的钢筋200,其亦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图22C的卡扣500是用来勾住屋顶部40的钢筋200与长侧墙面20的钢筋200,其亦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图22D的卡扣500是用来勾住长侧墙面20与短侧墙面30的立柱100,其为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在此作用类似箍筋。最后,图22E的卡扣500是用来勾住短侧墙面30的钢筋200与屋顶部40的立柱100,其为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且依据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的尺寸。
请见图23,第八步骤S08为分别固定一不织布600于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的内外两侧并预留灌浆孔,第九步骤S09为分别固定一铁网700于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的不织布600外部。虽未于图23中绘示,但灌浆孔可位于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组立后的最高位置,以便水泥砂浆能灌满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的内部空间。此外,不织布600与铁网700可以铁丝或钉枪固定于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的内外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不织布600与铁网700是用以强化墙面结构的平面部件,在吸收水泥砂浆将后能有良好的强度,以钉枪或其他固定手段固定于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上。
第十步骤S10为灌浆至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的立柱100所形成的空间中。请参阅图24,本发明的方法的最后一步骤S11为于屋顶部40的顶端两侧焊接一白铁板800。白铁板800为以白铁制成的板材,凹成剖面V字型,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屋顶部40的顶端,可强化屋顶部40的骨架结构及增加防渗性。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一种应用如前述方法所制作建筑物,会包括:一基座10,以多根具有格状孔洞排列的立柱100与多根钢筋200焊接而形成骨架,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600与一层铁网700,在不织布600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两个长侧墙面20,每一长侧墙面20以多根立柱100与多根钢筋200焊接而形成骨架,该两个长侧墙面20分别焊接至该基座10的一组对边,每一长侧墙面20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600与一层铁网700,在不织布600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每一长侧墙面20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300;两个短侧墙面30,每一短侧墙面30以多根立柱100与多根钢筋200焊接而形成骨架,该两个短侧墙面30分别焊接至该基座10的另一组对边,并与该两个长侧墙面20焊接,每一短侧墙面30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600与一层铁网700,在不织布600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该两个短侧墙面30的部分立柱100与钢筋200被切割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30具有一短侧墙外形;及一屋顶部40,以立柱100于两个长侧墙面20上排列以形成尖顶突出的该屋顶部40,这些立柱100焊接至对接的长侧墙面20,垂直这些立柱100的方向排列穿入多根钢筋200并与该屋顶部40的立柱100焊接,其中该屋顶部40的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600与一层铁网700,在不织布600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多个卡扣500焊接于该基座10与该长侧墙面20的介面、该基座10与该短侧墙面30的介面、该短侧墙面30与该长侧墙面20的介面、该屋顶部40与该长侧墙面20的介面,及该屋顶部40与该短侧墙面30的介面。卡扣500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或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该二弯钩用于勾住立柱100或与立柱200焊接的钢筋100。不织布600与铁网700以铁丝或钉枪固定于基座10、长侧墙面20、短侧墙面30及屋顶部40的内外两侧。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01:排列并焊接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与多根钢筋以形成一基座;
S02:排列并焊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以分别形成两个长侧墙面,其中每一长侧墙面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
S03:焊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以分别形成两个短侧墙面,并切割该两个短侧墙面部分立柱与钢筋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具有一短侧墙外形;
S04:焊接两个长侧墙面与两个短侧墙面至基座上;
S05:排列立柱于两个长侧墙面上以形成尖顶突出的一屋顶部,并焊接这些立柱至对接的长侧墙面;
S06:以垂直该屋顶部的立柱的方向排列穿入多根钢筋,并焊接该屋顶部的立柱及钢筋;
S07:焊接卡扣于该基座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基座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该短侧墙面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屋顶部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及该屋顶部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
S08:分别固定一不织布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内外两侧并预留灌浆孔;
S09:分别固定一铁网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不织布外部;
S10:灌浆至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立柱所形成的空间中;及
S11:于该屋顶部的顶端两侧焊接一白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包括子步骤:
S01-1: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
S01-2:于这些立柱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及
S01-3:焊接这些垂直交错排列的立柱与钢筋以形成一基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包括子步骤:
S02-1: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
S02-2:于这些立柱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
S02-3:制作吊耳以便该吊耳的上部开设一吊孔,中下部依照钢筋所在位置,开设多个钢筋穿孔;
S02-4:将两个吊耳的钢筋穿孔各于两侧的一的立柱外部穿过钢筋后,焊接这些吊耳与钢筋;
S02-5:将两个立柱的格状孔洞各于一吊耳外侧穿过钢筋后,焊接这些吊耳与钢筋以形成一长侧墙面;及
S02-6:重复步骤S02-1到S02-5以形成另一长侧墙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3包括步骤:
S03-1: 按等距离排列多根具有格状孔洞的立柱;
S03-2:于这些立柱的对应格状孔洞中插入一钢筋;
S03-3:焊接这些实质垂直交错排列的立柱与钢筋以形成一短侧墙面;
S03-4:重复步骤S03-1到S03-3以形成另一短侧墙面;
S03-5: 制作多个样条后按一定角度焊接于立柱内指定位置以形成一短侧墙的外缘;及
S03-6: 切割该两个短侧墙面部分立柱与钢筋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具有该短侧墙外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或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该弯钩用于勾住立柱或与立柱焊接的钢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灌浆孔位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组装后的最高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不织布与铁网以铁丝或钉枪固定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内外两侧。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所制作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以多根具有格状孔洞排列的立柱与多根钢筋焊接而形成骨架,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
两个长侧墙面,每一长侧墙面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焊接而形成骨架,该两个长侧墙面分别焊接至该基座的一组对边,每一长侧墙面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每一长侧墙面接近横向边缘处焊接两个吊耳;
两个短侧墙面,每一短侧墙面以多根立柱与多根钢筋焊接而形成骨架,该两个短侧墙面分别焊接至该基座的另一组对边,并与该两个长侧墙面焊接,每一短侧墙面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其中该两个短侧墙面的部分立柱与钢筋被切割以便让该两个短侧墙面具有一短侧墙外形;及
一屋顶部,以立柱于两个长侧墙面上排列以形成尖顶突出的该屋顶部,这些立柱焊接至对接的长侧墙面,垂直这些立柱的方向排列穿入多根钢筋并与该屋顶部的立柱焊接,其中该屋顶部的外部固定一层不织布与一层铁网,在不织布内形成的空间填充水泥砂浆,
其中,多个卡扣焊接于该基座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基座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该短侧墙面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该屋顶部与该长侧墙面的介面,及该屋顶部与该短侧墙面的介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为两端具有弯钩的直线形钢筋或两端具有弯钩的L形钢筋,该弯钩用于勾住立柱或与立柱焊接的钢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该不织布与铁网以铁丝或钉枪固定于该基座、该长侧墙面、该短侧墙面及该屋顶部的内外两侧。
CN201910095915.8A 2019-01-31 2019-01-31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Pending CN111502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915.8A CN111502011A (zh) 2019-01-31 2019-01-31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5915.8A CN111502011A (zh) 2019-01-31 2019-01-31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2011A true CN111502011A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70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5915.8A Pending CN111502011A (zh) 2019-01-31 2019-01-31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201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4593Y (zh) * 1999-04-27 2000-04-19 陈成阳 钢骨建筑的带钢网的混凝土墙
WO2006095266A1 (en) * 2005-03-11 2006-09-14 Sandwich Panel Construction Sdn. Bh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tructures using prefabricated materials
CN201276757Y (zh) * 2008-08-19 2009-07-22 茂地(上海)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房屋
CN201411783Y (zh) * 2009-05-25 2010-02-24 雅致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方便拆装的箱式组合房
CN103835412A (zh) * 2014-03-21 2014-06-04 黑河森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水泥砂浆喷涂的墙体建筑模板技术
CN208152257U (zh) * 2018-03-12 2018-11-27 陕西省渭河工程局 一种集成化钢筋混凝土活动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4593Y (zh) * 1999-04-27 2000-04-19 陈成阳 钢骨建筑的带钢网的混凝土墙
WO2006095266A1 (en) * 2005-03-11 2006-09-14 Sandwich Panel Construction Sdn. Bh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tructures using prefabricated materials
CN201276757Y (zh) * 2008-08-19 2009-07-22 茂地(上海)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房屋
CN201411783Y (zh) * 2009-05-25 2010-02-24 雅致集成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方便拆装的箱式组合房
CN103835412A (zh) * 2014-03-21 2014-06-04 黑河森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水泥砂浆喷涂的墙体建筑模板技术
CN208152257U (zh) * 2018-03-12 2018-11-27 陕西省渭河工程局 一种集成化钢筋混凝土活动房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士勋: "《制冷技术及工程应用》", 31 March 2010,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张永平: "《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 31 August 2018,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本书编委会: "《最新建筑高级装饰实用全书》", 30 November 1998,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王昀: "《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合作设计工作坊成果集》", 31 October 2014,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44541A (en) A building structure
CN201351308Y (zh) 配实腹钢板的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节点
KR20200048596A (ko) 전단벽 시공용 피씨 더블월,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단벽 시공방법
JP5496732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建築物の構築方法
KR101610189B1 (ko) 이중벽체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벽체 연결방법
CN201351314Y (zh) 配实腹钢板的混凝土异形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节点
JP6473236B2 (ja) 建築用デッキパネル
JP6032606B2 (ja) 建物におけるワッフルスラブのスラブ鉄筋組立構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8131804A (ja) スラブ施工方法
CN112277153A (zh) 一种空腔墙体及其生产方法
CN111502011A (zh) 组建可移动式建筑物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制作的建筑物
CN214117089U (zh) 一种空腔墙体
JP6850143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接合構造
CN102333924A (zh) 建筑物的单元结构构件与使用该单元结构构件的地板结构
KR101152588B1 (ko) 에스알씨 기둥용 상단판넬
CN113293858A (zh) 一种快速分梁器及装配插入式混凝土叠合梁柱结构
KR101297110B1 (ko) 충전 강관
RU105645U1 (ru) Сборный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й кессон
JP2016196788A (ja) 柱と梁との接合構造
CN109057084B (zh) 一种建筑方法
CN215630656U (zh) 型钢结构
TW200930868A (en) Waffle storey structure
JP3216537U (ja) 配筋構造およびベタ基礎構造
CN117661788A (zh) 一种密孔钢网、可视化的钢筋网架构件及施工方法
TWI619873B (zh) 牆壁施工方法及利用該方法所構成的牆壁與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