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01185A - 一种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01185A
CN111501185A CN202010355242.8A CN202010355242A CN111501185A CN 111501185 A CN111501185 A CN 111501185A CN 202010355242 A CN202010355242 A CN 202010355242A CN 111501185 A CN111501185 A CN 111501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ylinder
knitting
machine
needl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52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01185B (zh
Inventor
李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3552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01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501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1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01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01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D04B15/16Driving devices for reciprocatory a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2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eedle cam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4Jacquard cards or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02Knit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D04B15/00 or D04B27/00
    • D04B35/04Latch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织机,包括机架、电控系统、传动系统、纱线输入系统、牵拉系统和织造系统。织造系统包括生克片和针筒、机针和针织单位;针织单位包括选针部件和复位部件。所述选针部件包括:第一选针器和第二选针器,第一选针器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拨片;第二选针器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二拨片;第一拨片与第二片的数量相同、且排列编号相同;利用两个选针器可以使经过它们的机针达到三种工作位置中的任意一种工作位置,然后机针在随针筒继续向前周向旋转,接触到复位部件,使机针复位。本发明对传统的只有一组拨片选针器并配有其他实现不同机针动作的各种零件的针织机进行了改进,通过两组选针器完成织针动作,具有结构简单的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织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圆型针织机中用以针织的针织机构主要包含:护针板、针筒、选针器、多个针织组件,以及诸多配置在针筒上的织针和生克片。其中选针器用来控制有哪些织针参与编织,而针织组件用来控制织针的具体运动状况。具体的,针织组件具有菱角座和菱角,菱角配置在菱角座上且菱角和织针相适配,针筒能够相对压板、护针板转动,并带动诸多机针相对菱角运动,完成针织的退圈、成圈、垫纱等动作。现有针织机要通过选针器与一系列复杂的菱角切换才可以让机针处于:成圈工作位置、退圈工作位置、垫纱工作位置这三个不同的工作位置,而且在这三个工作位置之间变换也很不灵活。所以故障率高,从而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上升。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618051U,申请日为2018年7月10日,名称为《一种大圆针织机》的中国发明专利,它的针织组件的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左菱角、右菱角、中间菱角等多个菱角。
所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提高生产效率的针织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传统针织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构简单的针织机。
一种针织机,所述针织机的针织单位包括:选针部件、复位部件;
所述选针部件包括:第一选针器和第二选针器;
所述第一选针器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拨片
所述第二选针器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二拨片;
所述第一拨片与所述第二拨片的数量相同、且排列编号相同;
所述机针包括针脚、针杆、针勾、针舌、针齿、和下针脚;
所述机针以组为单位依次安装在针槽内、且同一组所述机针的每个所述针齿的轴向位置都各不相同;
所述机针能够在所述针槽内竖向移动;
所述机针相对所述针筒的周向方向位置固定;
所述第一拨片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针在所述第一拨片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所述机针,在围绕所述针筒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所述第二拨片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机针在所述第二拨片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所述机针,在围绕所述针筒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机针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
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机针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最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所述第一拨片与其编号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二拨片的输出端高度不同;
所述针齿在所述针筒转动时,依次可以任意接触或不接触编号相同的所述第一拨片和所述第二拨片进行相应的选针或不选针动作,用以所述机针经过所述选针部件后分别可以处于:退圈工作位置,垫纱工作位置和成圈工作位置中的任意工作位置;
所述针齿经过所述选针部件后,所述针脚接触复位部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织机,对传统的只有一种单一功能的选针器并配有专门实现不同织针动作的各种零件的针织机进行了改进,通过主要利用两种功能的选针器和相应复位部件的针织单位完成织针动作,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只需要通过利用两排选针器拨片选针,就可以实现使任意机针处于成圈工作位置、退圈工作位置、垫纱工作位置的三个不同的工作位置中任一个工作位置,且机针在这三个工作位置之间可以任意变换,本发明机械结构相对简单,所以故障率较低,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不良率下降;
而且,现有圆筒针织机在织造拐角形状针织物的时候,一般是通过机械的挑针与钦针的方法,递增和递减参加织造的机针数量来完成的。此过程属于容易出现故障的环节。本发明在做拐角形状针织物时,是通过选针器选针的方式,递增和递减参加织造的机针数量来完成的,不容易出现故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针织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针织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提花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提花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机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复位菱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选针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选针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机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针织机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针织机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退圈三角块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一种双面针织物产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的双面针织物产品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双面针织物的针织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种双针筒的针织机针筒布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针筒;2、机针;3、第一选针器;4、第二选针器;5、退圈三角块;6、复位菱角;7、护针板;10、输纱位置;22、面针;221、针脚;222、针杆;223、针勾;224、针舌;225、下针脚;23、提花针;201、针齿;231、弹片;30、第一拨片;31、第一表面;32、第一侧面;40、第二拨片;41、第二表面;42、第二侧面;50、倾斜面;51、圆弧面;61、复位部件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15所示;
实施例一:
一种针织机,包括机架、电控系统、传动系统、纱线输入系统、牵拉系统、和织造系统,其中织造系统包括:设有针槽的针筒1、放置在针槽内的机针和针织单位。针织单位包括:复位部件和选针部件;
选针部件包括:第一选针器3和第二选针器4;
第一选针器3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拨片30;
第二选针器4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拨片40;
第一拨片30与第一拨片40的数量相同、且排列编号相同;
机针2包括针脚221、针杆222、针勾223、针舌224、针齿201、和下针脚225;
机针2以组为单位依次安装在针槽内、且一组机针2的每个所针齿201的轴向位置都各不相同;
机针2能够在针槽内竖向移动;
机针2相对针筒1的周向方向位置固定;
第一拨片30设有第一表面31,第一表面31与机针2在第一拨片30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机针2,在围绕针筒1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第二拨片40设有第二表面41,第二表面41与机针2在第二拨片40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机针2,在围绕针筒1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第一表面31与机针2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
第二表面41与机针2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多个第二拨片40从下到上具有不同的编号,多个第一拨片30从下到上具有不同的编号,对同一个机针2依次进行选针或不选针的第一拨片30和第二拨片40具有相同编号;第一拨片30与其编号对应相同的第二拨片40的输出端高度不同;
针齿201在针筒1转动时,依次可以任意接触或不接触编号相同的第一拨片30和第二拨片40进行相应的选针或不选针动作,用以机针2经过选针部件后分别处于:退圈工作位置,垫纱工作位置和成圈工作位置;
针齿201经过选针部件后,针脚221接触复位部件。
具体的,退圈工作位置,即吃线位在针舌224以下,处于退圈工作位置的机针2在通过所在针织单位之后,可制造出平针工艺的针织物;垫纱工作位置,即吃线位处于针勾223与打开后的针舌224底端之间,机针2在所处的针织单位中处于垫纱工作位置,而未曾处于退圈工作位置。那么该机针2在通过所在针织单位之后,可制造出集圈工艺的针织物;成圈工作位置,即吃线位处于针勾223以上,机针2在所处的针织单位中处于成圈工作位置,而未曾处于退圈工作位置和垫纱工作位置。那么该机针2在所在针织单位中不参加织造。以初始状态通过该针织单位。
利用本发明针织单位实现三种工作位置原理为:本发明针织机在工作时,机针2在第一选针器3的作用情况下达到一种工作位;机针2在第二选针器4的作用情况下达到另一种工作位置;机针在经过第一选针器3和第二选针器4都没有对其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机针2所处于的工作位置为第三种工作位置。
现有技术中,针筒1与机架通过转轴等连接件转动连接,是针织机的常见技术手段,这里不做赘叙。
优选的,在针筒1的外侧包围有环状、同轴的护针板7。护针板7安装在机架的上表面,部分的遮挡针槽的下部,防止机针2从针槽中由于离心力作用而飞出。针槽从上到下贯穿整个针筒1,示例性的,机针2分为面针22和提花针23。
针织单位包括设置在针筒1周向的选针部件和对机针2恢复初始高度的复位部件。
初始状态,面针22也与提花针23接触,机针2所在的初始位置为成圈工作位置。同一组机针中每个提花针23的针齿201所在位置不同,每个针齿201可以对应的与不同高度的拨片接触。
根据针织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要实现编织,机针2相对轴向位置不变的编织位置、即纱线的输纱位置10,需要在成圈位置,垫纱位置和退圈位置,三个工作位置之间灵活切换才能完成。面针22完全离开输纱位置10位于输纱位置的线的下方,一般作为织针2的常态高度,成圈工作位置;面针22打开后的针舌下部高于输纱位置10,输纱位置的线位于打开后的针舌224的下端,即退圈位置;面针22相对位于中间的高度位置,线位于打开后针舌224下端和针勾223之间,即垫纱位置。
如图5所示,提花针23和面针22同放入一个针槽的下方和上方,提花针23在第一选针器3和第二选针器4的驱动下,其顶面向上运动,直至与面针22的底面接触,从而将面针22顶起。
如图6所示,而机针2的复位需要借助外力。如复位部件的复位菱角6,复位菱角6通过机械领域公知方式,用螺钉、支架等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机架上。
复位菱角6安装在针筒1外侧。复位部件内侧具有与所述针筒1外侧平行的圆弧面。
在针筒转动工作时,按照针筒转动的周向,复位部件下表面61的末端处于该复位部件所对应的的选针部件的后面,实现先选针后复位;复位部件下表面61的最低处是类似倒三角或倒梯形形状的,参见图1和图11所示的倒三角形和图6所示的倒梯形。
复位部件中具备复位功能的复位部件下表面61,是倾斜布置的,沿着针筒工作时的转动方向,开始距离机架远,后来越来距离机架越近,即沿着机针2的转动方向,复位部件下表面61距离机架表面的距离越来越小。当面针22被提花针23顶起之后,一直转到与复位菱角6的复位部件下表面61接触,复位部件下表面61压制针脚221的上表面,机针2落回到初始的成圈工作位置。复位部件的结构和安装可以参见本领域的菱角,这里不再赘叙。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能够推知复位部件优选的布置在针舌224和针脚221中间的位置。
优选的,第一拨片30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第一表面31、且其输入端的高度比其输出端高度低;第二拨片40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第二表面41、且其输入端的高度比其输出端高度低;第一拨片30、第二拨片40均是薄板状,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41是指其顶面,与针齿201的下表面能够接触。第二侧面32和第二侧面42是指相应拨片的侧面。
针筒1转动过程中,第一拨片30执行不选针动作、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第一表面31及第二表面41与下针齿201的下表面均不接触,机针2位于成圈工作位置;
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第一表面31与针齿201接触,使针齿201下表面顺着第一表面31向上爬升至其输出端后,对应的织针2位于垫纱工作位置;
直至经复位部件的复位动作而下落到初始的成圈工作位置;
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第二拨片40执行选针动作时,首先第一表面31与针齿201下表面接触,使针齿201顺着第一表面31向上爬升至其输出端;然后经第二表面41与针齿201下表面接触,使针齿201顺着第二表面41向上爬升至其输出端后,对应的织针2向位于退圈工作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拨片30的输出端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要落在第二拨片40上,才能保证,同一个机针2在经历第一拨片30选针动作后还能够顺利进入到同一编号的第二拨片40的第二表面41接触。
针齿201离开第二拨片40的输出端后,经复位菱角6的复位部件下表面61压制面针22的针脚221的上表面,机针2落回到初始的成圈工作位置。
此针织机的生克片,传动系统,垫纱系统,牵拉系统,供电系统和现有针织机的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属于现有技术,所以不予以讲述。
本发明的针织机械中,也需要起握持纱线作用的生克片,本发明中生克片各部分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现有针织机中生克片的结构和原理一样。在织造过程中也起到握持住新参与到织造中的纱线的作用,从而让新加入织造的纱线保持在垫纱工作位置的高度,因为属于现有技术,所以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就不在详细叙述。
而拨片旋转器的动作方式为现有技术,详见专利名称为《具有侦错功能的选针器》,公告号为CN2034406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或专利名称为《提花机拨片选针器》,公告号为CN2065450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等。这里不做赘叙。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配合使用不同功能的选针器,完成复杂的针织过程,简化结构,节省成本。通过当织针转到第一个选针机器时,与其对应的选针机器拨片通过选针或不选针。可使织针改变运行轨迹或不改变运行轨迹。接下来针筒继续转动,当织针转到第二个选针机器时,再次通过与其对应的选针机器拨片进行选针或不选针动作。再次使机针的运行轨迹有发生改变或不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可以将任意一根机针位置处于,成圈工作位置,退圈工作位置和垫纱工作位置这三个工作位置中的任意一个工作位置,然后再通过所在针织单位中的复位菱角将该机针复位到原来的初始高度。从而完成一个织造单位的织造过程。且该机针可以在这三个工作位置之间任意转换。在本发明中,每个针筒周围至少有一套或一套以上针织单位。
实施例二:上述介绍了一种单向针织单位的针织机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选针器的种类不同,有的类型选针器还需要配合具备斜面的相关固定部件,另外有的机针还具有弹片,本实施例示意性的以两个斜面的选针器和无弹片的机针进行了说明,具体的涉及弹片的机针和涉及斜面的选针器的相关固定部件,详见后文的介绍,这里不再赘叙。下面是一种利用实施例一的往复式单筒的针织单位的针织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针织单位以通过所述针筒1的轴线的竖直面作为对称面,用以镜像对称分布在所述针筒1周向外侧。
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
具体的,设置一个与针筒1轴向方向一致且包含针筒1轴线的对称平面,以此对称平面对该单向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复制,且布置在针筒1的周向外侧。这样形成一个对称面两边相互对称的第一针织单位和第二针织单位,构成了往复式织针单位。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两个针织单位、即第一针织单位和第二针织单位之间进行重叠干涉,此对称平面均不与第一选针器3、第二选针器4、和复位部件相交。
本领域技术应该想到是,本针筒周围可以有多组镜像对称的针织单位。
利用往复式织针单位,针筒在马达的驱动下,既能够实现顺时针方向旋转工作。也能够实现逆时针方向旋转工作。利用往复式织针单位,针筒顺时针旋转工作,与利用往复式针织单位,针筒逆时针方向旋转工作,其织造功能与织造效果是一样的。
利用两个单向针织单位相对针筒镜像对称布置在针筒周向外侧的设置,针筒在马达的驱动下,既能够实现顺时针方向旋转工作。也能够实现逆时针方向旋转工作。
相对针筒1的轴线、沿针筒的周向镜像对称有第二个针织单位。马达作为动力源,其输出轴与针筒1的输入轴固定,马达的正反向运动带动针筒1进行轴向的反复旋转运动。每个针筒有四个选针器和两个复位菱角。
本发明的往复式单筒的针织单位的针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圆筒针织机只能做筒状针织物,现有横机只能做平面针织物,没有既能做平面的针织物,也能做筒状针织物的针织机。本发明可以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变换织造的针织物。
本发明既能做平面针织物,也能做筒状针织物,还可以做平面与筒状结合在一起的针织物等。
现有横针织机做的针织物如果用于生产鞋面或衣服,由于只是平面针织物,而不是筒状,所以需要比较繁琐后期加工。现有圆筒针织机所织的针织物如果应用于生产鞋面或衣服,由于只能做圆筒状针织物,所以无法满足鞋面与衣服的多种外形需求。本发明由于可以做不规则形状的平面与筒状结合在一起的针织物。所以可以满足制作鞋面,服装和袜子等产品的所有外形需求。因本发明织造的针织物可以是筒状,所有省略了后续的很多缝合工序,从而使生产过程变得简单且速度快,效率高。
现有技术圆筒针织机在织造拐角形状针织物的时候,不参加织造的机针暴露于针筒外面,容易在与其它机器配件接触时产生故障。本发明在织造拐角形状针织物的时候,不参加织造的机针会在针槽内,不被暴露在针筒外,所以不易因与其它配件接触而产生故障。
在织造拐角形状针织物的时候,产品的第一行可以由示意性的连续100针参加织造,而进行产品的第二行时可以通过针织机的旋转方向不同自由选择在第一行的头或尾位置控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机针一直处于成圈工作位置,不参与织造,实现有示意性的99针参加织造,第三行操作类似,实现递减的形式控制参加织造的机针数量;递增的形式原理类似,只不过要控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机针参与织造,实现有示意性的101针参加织造。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制造一种双针筒式,单向针织单位的针织机,与实施二不同的是,上、下针筒只有单方向旋转。
双针筒针织机的安装结构为,两个原理相同的针筒和这两个针筒各自外侧的针织单位以及完成对应零件安装用的相关部件,以吃线位、或者输纱位置10的轴向高度所在平面为对称面进行整体上轴向镜像对称,便于上针筒和下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能够使用同一根线。两个针筒成筒口同轴、轴向相对结构安装,两个针筒上面的针勾方向相对顶。针织单位以及完成对应零件安装用的相关部件上下位置对应,但都是轴向相对设置的。但与现有技术的双针筒的针织机安装方式不同的是,安装时上下两个针筒的周向有一定转动,不能与现有技术的两个针筒的两个针槽是上下贯通的,而是在针筒周向相互交叉顺序排列,如图15所示,在针筒圆周上的投影是在两个来自上针筒的机针中间分布一个来自下针筒的机针。其他轴向高度方向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叙。
而且两个针筒1的针槽相互交叉顺序排列,位置在上的针筒1的针槽宽度开口中间位置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下的针筒1的针槽侧壁,位置在下的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位置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上的针筒1的针槽侧壁。
两个针筒1的旋转方向、速度均一致。
现有圆筒针织机只能做单面针织物,单面针织物上面如果织不同颜色的图案就会因要换不同颜色的线产生线头,从而使针织物不平整。
本发明的一种双针筒式单向针织单位的针织机可以做双面针织物,如图13-a、图13-b、图14所示。其中,图13-a和13-b分别是一种双面针织物对应的正表面和反表面结构示意图,阴影区域为第一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白色线部分,未打阴影的白色区域为第二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蓝色线部分。图14为一种双面针织物的针织原理结构示意图,其中阴影区域为第一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白色线部分,未打阴影的白色区域为第二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蓝色线部分。本发明做的双面针织物上面如果织不同颜色图案,可以将不需要颜色的线,织在另外一面,不会产生线头,从而使针织物平整。在对织物一行一行完成针织时,需要织两边是蓝色,中间是白色的横条状产品。上针筒和下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用的同一根白色线,如图14所示第一针织单位表格下方的连接上针筒阴影区域和下针筒阴影区域之间的直线,表示为用的同一根白色线;上针筒、下针筒的第二针织单位用同一根篮色线,上、下针筒的针织单位位置对应。随着针筒旋转一周,两个针筒的织造过程为,首先上针筒先利用该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正表面、上表面两边的白色线,下针筒先利用该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反表面、下表面中间的白色线。之后上针筒再利用该针筒的第二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正表面、上表面中间的篮色线,下针筒再利用该针筒的第二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下表面两边的篮色线。
本发明可以始终或暂时只让相对的两个针筒中的一个针筒织造而另一针筒不参与织造,也可以始终或暂时让两个针筒都参与织造。本发明通过相对的两个针筒的机针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针织单位相互配合织造,可以用圆筒针织机织造出双面针织物。本发明通过相对的两个针筒的机针与多个织造单位相互配合织造,可以用圆筒针织机做出有花型的双面针织物,并且没有线头。两个针筒的针织机可以做单面针织物和双面针织物。
现有针织机做的单面针织物比较薄,如果想做厚的针织物,就需采用粗线原料,做出的针织物针码比较大。本发明因上下两个针筒同时织造时,可以织出双面针织物。所以本发明做的双面针织物,因在用同样原料与同样大针码的前提下,比现有圆筒针织机所织的单面针织物厚,同理本发明织造的同样厚度的针织物,所采用的原料比较细,针码比较小,所以更精细,更美观。
实施例四:下面是一种双针筒式往复式针织单位的针织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单向针织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上、下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
在此机械结构的情况下,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工作。且针筒顺时针转动工作时和逆时针转动工作时可以达到一样的工作效果。两个针筒1的旋转方向、速度均一致。
综上,在马达的驱动下使两个相对顶的针筒,绕针筒1的轴线,既能顺时针旋转工作,也可以逆时针旋转工作,还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旋转工作。而且顺时针转动工作时和逆时针转动工作时可以达到一样的工作效果。
具体的,本发明的一种双针筒式往复式针织单位的针织机用圆筒针织机可以织造双面平面形状与双面筒状结合在一起的针织物。本发明通过两个针筒的结构可以织造双面的平面针织物。本发明通过两个针筒的结构可以织造双面的筒状针织物。即具备了往复式织造方式的特点又具备了双面织造方式的特点。
本发明可以做双面针织物,如图13-a、图13-b、图14所示。其中,图13-a和13-b分别是一种双面针织物对应的正表面和反表面结构示意图,阴影区域为第一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白色线部分,未打阴影的白色区域为第二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蓝色线部分。图14为一种双面针织物的针织原理结构示意图,其中阴影区域为第一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白色线部分,未打阴影的白色区域为第二针织单位所织造完成的蓝色线部分。本发明做的双面针织物上面如果织不同颜色图案,可以将不需要颜色的线,织在另外一面,不会产生线头,从而使针织物平整。在对织物一行一行完成针织时,需要织两边是白色,中间是蓝色的产品。上针筒和下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用的同一根白色线,如图14所示第一针织单位表格下方的连接上针筒阴影区域和下针筒阴影区域之间的直线,表示为用的同一根白色线;上针筒、下针筒的第二针织单位用同一根篮色线,上、下针筒的针织单位位置对应。随着针筒旋转一周,两个针筒的织造过程为,首先上针筒先利用该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正表面、上表面两边的白色线,下针筒先利用该针筒的第一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反表面、下表面中间的白色线。之后上针筒再利用该针筒的第二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正表面、上表面中间的篮色线,下针筒再利用该针筒的第二针织单位,织造针织物反表面、下表面两边的篮色线。
本发明可以始终或暂时只让相对的两个针筒中的一个针筒织造而另一针筒的所有机针不参与织造,也可以始终或暂时让两个针筒都参与织造。本发明通过相对的两个针筒的机针与两个或两个以上针织单位相互配合织造,可以用圆筒针织机织造出双面针织物。本发明通过相对的两个针筒的织针与多个织造单位相互配合织造,可以用圆筒针织机做出有花型的双面针织物,并且没有线头。两个针筒的针织机可以做单面针织物和双面针织物。
现有针织机做的单面针织物比较薄,如果想做厚的针织物,就需采用粗线原料,做出的针织物针码比较大。本发明因上下两个针筒同时织造时,可以织出双面针织物。所以本发明做的双面针织物,因在用同样原料与同样大针码的前提下,比现有圆筒针织机所织的单面针织物厚,同理本发明织造的同样厚度的针织物,所采用的原料比较细,针码比较小,所以更精细,更美观。
实施例五:下面是前述的实施例二的涉及弹片的机针和涉及平面的选针器相关固定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往复式单筒的针织单位的针织机。
选针部件包括位于针筒1下方、与机架固定连接的退圈三角块5;
退圈三角块5为相对针筒1的轴线成左右对称结构,整体为上细下粗的三角板或梯形板;具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倾斜面50。如图12,优选的,退圈三角块5优选的安装在护针板7的顶面上,可以节省空间。其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优选的,其中左半部分整体为直角三角块,沿针筒径向有两个与针筒平行的一对侧面,靠近针筒1的为圆弧面51,底面位于护针板7上,倾斜面50为直角三角斜边所在的面。退圈三角块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相对退圈三角块5,镜像对称布置在针筒1周向外侧的第一选针器3和第二选针器4还有复位菱角6。达到两个针织单位、第一针织单位和第二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分布在退圈三角块5的两侧。
下面以图11,退圈三角块5左侧(图中标ab的一侧)的第一针织单位进行介绍:
退圈三角块5靠近第二拨片40的一端具有与第二拨片40倾斜方向一致的倾斜面50;退圈三角内侧具有与针筒1外侧平行的圆弧面51;
第一表面31的输出端与圆弧面51在水平方向上有重叠搭接的部分;
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落于倾斜面50上。
具体的,如图9所示,示意性的机针2为带有弹片的结构。机针2包括上方的面针22和下方的提花针23,提花针23还包括弹片231,压缩弹片231实现提花针23与针槽沿针筒1径向方向活动连接。
弹片231固定端与针杆的上方固定连接,其自由端与针槽接触;弹片231倾斜的抵在针杆与针槽之间,通过改变自由端与针杆的距离调节提花针23与针槽的径向距离。优选的,弹片231的自由端延伸在下针齿201和下针脚225之间,而第一拨片30和第二拨片40的作用位置位于针齿201和下针脚225之间,获得更稳定的弹力。
其中,针齿201和下针脚225之间的高度不小于退圈三角块5的高度,保证提花针23在退圈三角块5的圆弧面51和针槽之间经过时,针齿201位于退圈三角块5上方,不受其作用。每个提花针23靠针筒侧有弹片,另一侧有一个针齿201。弹片结构的机针2为本领域公知技术,这里不再赘叙。
第一选针器3能驱动第一拨片30的第一侧面32与提花针杆接触、即前述的作用位置位于针齿201和下针脚225之间,能够将提花针23沿针筒1径向压入针槽;第一表面31为水平面,其输入端与输出端高度相同,机针2经过第一选针器3时,不会因受到第一表面31的影响,而发生高度改变。机针2经过第一选针器没有高度变化;第二拨片40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第二表面41、且其输入端的高度比其输出端高度低;第二选针器4能驱动第二拨片40的第二侧面42与提花针杆接触,能够将提花针23沿针筒1径向压入针槽。且在此过程中第二表面41与提花针针齿接触,使针齿顺着第二表面向上移动。
沿针筒1的径向方向,下针脚225的突出端与针齿201的突出端相比更靠近针筒1的轴线;
第一表面31的输出端与圆弧面51在水平方向上有重叠搭接的部分、也就是第一表面3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能够落在圆弧面51上;
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落于倾斜面50上;
针筒1转动过程中,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机针2被压制于针槽内;第二表面41与机针2不接触;下针脚225被压入针槽和圆弧面51之间,针织2在所述针织单位做周向转动时高度保持不变并位于成圈工作位置。
第一拨片30执行不选针动作、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第一侧面32与机针2不接触,机针2在针槽中位置不变,保持下针脚225暴露在针槽外的初始位置;下针脚225下表面顺着倾斜面50向上爬,第二表面41与机针2不接触,升至倾斜面50的顶端后,对应的机针2位于退圈工作位置;针筒继续转动,经过复位菱角6的复位动作而下落到初始的成圈工作位置。
第一拨片30执行不选针动作、第二拨片40执行选针动作,第一拨片30对机针2不产生作用,机针2在旋转过程中,下针脚顺着退圈三角的斜倾斜50向上走。经过第二拨片时,第二表面41与针齿201下表面接触,第二侧面42将机针2压入针槽,因下针脚225的径向突出长度比针齿201的短,可以让当下针脚225被压入圆弧面51与针槽中,下针脚不再受倾斜面50的影响,而针齿201不会因第二侧面42的作用而与第二表面41不能够接触;而针齿201顺着第二表面41提起、向上爬升至其输出端后,对应的机针2位于垫纱工作位置。此时机针2的下针脚225在圆弧面51的内侧,继续不受倾斜面50的影响,针齿201机针保持轴向位置不变,继续周向旋转。当经复位菱角6时,复位部件下表面61压制上针脚221的上表面,机针2落回到初始的成圈工作位置。
如图10、图11所示,图11是沿着针筒1的周向的展开示意图。当带有弹片的提花针23转到第一个拨片选针机器3时,拨片选针机器3驱动相对应的第一拨片30打进去,提花针23压向针槽内,提花针的下针脚225所经过的路径总会先与第一表面31的路径平行,保证下针脚225先经过第一表面31作用后,下针脚225仍会夹在圆弧面51和针筒之间。即ab线段表示第一表面31、第一侧面32的落在针筒周向侧面上的沿针筒径向的投影,cd线段表示第二表面41、第二侧面42的落在针筒周向侧面上的沿针筒径向的投影,ef表示倾斜面50的落在针筒周向侧面上的沿针筒径向的投影。因第一表面的输出端b垂直投影落在退圈三角块的倾斜面50上,即bb’落在ef直线上,提花针的下针脚225会马上夹在圆弧面51和针槽之间,该提花针23不被抬起。需要注意的是,提花针23被第一拨片30或第二拨片40压入针槽,提花针下针脚径向的移动距离应大于该提花针未接触到拨片前,下针脚距针筒较远的边到针筒的距离,保证下针脚225能被卡入圆弧面51和针槽之间;也就是被第一拨片30压入后的下针脚225的径向外边缘到针筒距离小于圆弧面50到针筒距离,保证下针脚225能顺利卡入圆弧面51和针槽之间。假如拨片不作用时,下针脚225位于退圈三角块5的上方时,沿针筒径向方向,下针脚225的下表面与退圈三角块的厚度的重叠区域长度为l(图10所示),第一拨片30作用时要保证下针脚的径向移动距离大于l。
如果相对应的第一拨片30不改变提花针23位置,第二拨片也不与提花针23接触,那么提花针后面的弹片231会保持提花针23向针槽外侧顶。提花针的下针脚225会沿着倾斜面50的ef路径向前走,直到走到退圈三角块顶端f达到退圈工作位置,之后水平向前转动遇到复位菱角6,机针沿其gh路径而恢复初始状态。与该针织单位配合使用的复位菱角位于退圈三角块的另一侧。
如果相对应的第一拨片30改变提花针23径向位置大于,该提花针未接触拨片前,下针脚距针筒较远的边到针筒距离。那么下针脚225会被夹在圆弧面51和针槽之间;但在第二选针器4的驱动下第二表面与针齿201接触,针齿201顺着第二拨片40的坡度向前转动、即沿着路径ab直到cd,最后转到d位置为止,之后继续水平向前转动,此时该提花针对应的面针被顶到,线在针勾与被打开的针舌底部之间的垫纱工作位置。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落于倾斜面50上,即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为d’。要求dd’位于ef上,保证面针22经过第二表面41的顶起距离小于ef的竖向距离,顺利实现垫纱工作位置高低低于退圈工作位置。
第二针织单位的结构与第一针织单位相对退圈三角块镜像对称布置,具体结构这里不做赘叙。针织单位具有初始位置,按针筒1转动方向,在针织单位内,最前面选针器拨片的输入端的周向位置,为该针织单位的初始位置;设置一个与针筒1轴向方向一致且包含针筒1轴线的对称平面,以此对称平面对第一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复制,且布置在针筒1的周向外侧。这样的一个对称面两边相互对称的针织单位为往复式织针单位。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两个针织单位之间进行重叠干涉,此对称平面不与第一选针器3、第二选针器4、和复位部件相交。
上下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
具体的,在此机械结构的情况下,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即可以绕针筒1的轴线顺时针旋转工作,也可以绕针筒1的轴线逆时针旋转工作,还能够绕针筒1的轴线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交替旋转工作,且针筒顺时针转动工作时和逆时针转动工作时可以达到一样的工作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往复式单筒的针织单位的针织机的作用、优点可以参加实施例二的介绍。
实施例六:一种利用实施例五的双针筒式单向针织单元的针织机。与实施六不同的是,上、下针筒只有单方向旋转。
其结构为,两个原理相同的所述针筒和这两个针筒各自所对应的针织单位以及相关部件,以纱线的输纱位置10的轴向高度、或吃线位所在平面为对称面,成筒口轴向相对结构布置,两个针筒上面的针勾方向相对顶。
而且两个针筒1的针槽相互交叉顺序排列,位置在上的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下的针筒1的针槽侧壁的中间位置,位置在下的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上的针筒1的针槽侧壁的中间位置。
在工作时两个针筒的旋转方向及速度一致。
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针筒式单向针织单元的针织机的安装结构设置、作用、优点可以参见实施例三的介绍。
实施例七:一种利用实施例六的双筒式往复式针织单元的针织机。
上、下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
在此机械结构的情况下,两个所述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同步绕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工作。且针筒顺时针转动工作时和逆时针转动工作时可以达到一样的工作效果。本针织机的作用、优点可以参见实施例四的介绍。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所有驱动针向上或压针的斜面末端不能有容易与针角接触的锐力边缘,以免在针筒转的过程中撞坏针角。本发明的机针,可以是上面的面针和下面的提花针的整体合并成一根的形式,还可以是分成面针和提花针的两段的形式,或者是分成若干段都可以,所以不能限定本发明的机针分成几段。本文示意性的将机针分为两段式。另外针筒在马达的驱动下,即能够绕针筒的轴线顺时针方向旋转工作,也能够绕针筒的轴线逆时针方向旋转工作还能够绕针筒的轴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旋转工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量。

Claims (9)

1.一种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机的针织单位包括:选针部件、复位部件;
所述选针部件包括:第一选针器(3)和第二选针器(4);
所述第一选针器(3)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一拨片(30)
所述第二选针器(4)中具有多个相同的第二拨片(40);
所述第一拨片(30)与所述第二拨片(40)的数量相同、且排列编号相同;
所述机针(2)包括针脚(221)、针杆(222)、针勾(223)、针舌(224)、针齿(201)、和下针脚(225);
所述机针(2)以组为单位依次安装在针槽内、且同一组所述机针(2)的每个所述针齿(201)的轴向位置都各不相同;
所述机针(2)能够在所述针槽内竖向移动;
所述机针(2)相对所述针筒(1)的周向方向位置固定;
所述第一拨片(30)设有第一表面(31),所述第一表面(31)与所述机针(2)在所述第一拨片(30)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所述机针(2),在围绕所述针筒(1)轴向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所述第二拨片(40)设有第二表面(41),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在所述第二拨片(40)的驱动下能够接触;从而使工作中与之接触的所述机针(2),在围绕所述针筒(1)转动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竖向位置改变;
所述第一表面(31)与所述机针(2)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
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最先接触的一端为输入端,其后接触的一端为输出端;所述第一拨片(30)的输出端与其编号对应相同的所述第二拨片(40)的输出端高度不同;
所述针齿(201)在所述针筒(1)转动时,依次可以任意接触或不接触编号相同的所述第一拨片(30)和所述第二拨片(40)进行相应的选针或不选针动作,用以所述机针(2)经过所述选针部件后分别可以处于:退圈工作位置,垫纱工作位置和成圈工作位置中的任意工作位置;
所述针齿(201)经过所述选针部件后,所述针脚(221)接触复位部件进行复位到初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针织单位以通过所述针筒(1)的轴线的竖直面作为对称平面,使两个所述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分布在所述针筒(1)周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所述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针筒(1)及成筒口轴向相对结构布置,两个所述针筒(1)上面的针勾方向相对顶;
两个所述针筒(1)所对应的针织单位轴向位置相对应、相对布置;
而且两个所述针筒(1)的针槽相互交叉顺序排列,位置在上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下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侧壁的中间位置,位置在下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上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侧壁的中间位置;
两个所述针筒(1)的旋转方向、速度均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所述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针筒(1)下方、与机架固定连接的退圈三角块(5);
所述退圈三角块(5)为相对所述针筒(1)的轴线成左右对称结构,整体为上细下粗的三角板或梯形板,其对称布置有两个倾斜的倾斜面(50);
两个所述针织单位镜像对称分布在所述退圈三角块(5)的两侧;
所述倾斜面(50)与其同侧的所述针织单位的所述第二拨片(40)的所述第二表面(41)的倾斜方向一致;
所述退圈三角块(5)内侧具有与所述针筒(1)外侧平行的圆弧面(51);
所述第一表面(31)的输出端与所述圆弧面(51)在水平方向上有重叠搭接的部分;
所述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在竖向的投影落于所述倾斜面(50)上;
所述第一选针器(3)能驱动所述第一拨片(30)的第一侧面(32)与所述机针(2)接触,能够将所述机针(2)的提花针(23)沿所述针筒(1)径向压入所述针槽;
所述第二选针器(4)能驱动所述第二拨片(40)的第二侧面(42)与所述机针(2)接触,能够将所述机针(2)的提花针(23)沿所述针筒(1)径向压入所述针槽;
沿所述针筒(1)的径向方向,所述下针脚(225)的突出端与所述针齿(201)的突出端相比更靠近所述针筒(1)的轴线;
所述提花针(23)在所述第一侧面(32)和所述第二侧面(42)的驱动下的径向移动距离大于所述下针脚(225)的下表面与所述倾斜面(50)的径向重叠距离;
所述针筒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所述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所述机针(2)被压制于所述针槽内;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不接触;所述下针脚(225)被压入所述针槽和所述圆弧面(51)之间,所述机针(2)高度保持不变并位于成圈工作位置;
所述第一拨片(30)执行不选针动作、所述第二拨片(40)执行不选针动作时,所述第一拨片(30)与所述机针(2)不接触,所述机针(2)在所述针槽中位置不变,保持所述针脚(221)暴露在所述针槽外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机针(2)不接触;所述下针脚(225)下表面顺着所述倾斜面(50)向上爬升至其顶端后,对应的所述机针(2)位于退圈工作位置;所述针筒(1)继续转动,经过复位部件的复位动作而下落到初始的所述成圈工作位置;
所述第一拨片(30)执行选针动作、所述第二拨片(40)执行选针动作;当所述机针(2)经过所述第一拨片(30)时,所述第一拨片(30)向针槽压所述提花针(23),所述下针脚(225)被压入所述针槽和所述圆弧面(51)之间,所述机针(2)保持高度不变的状态向前转动,其周向旋转到所述第二拨片(40)时;所述第二表面(41)与所述针齿(201)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表面(41)将所述机针(2)压入针槽,同时所述下针脚(225)被压入所述圆弧面(51)与所述针槽中;所述针齿(201)顺着所述第二表面(41)向上爬升至其输出端后,对应的所述机针(2)位于垫纱工作位置;所述针齿(201)离开所述第二表面(41)的输出端后,所述下针脚(225)仍然在所述圆弧面(51)与所述针槽中,所以所述机针(2)保持高度不变的状态继续向前周向旋转,该机针(2)周向旋转至所述复位部件后,对应的面针(22)经所述复位部件下表面(61)压制所述针脚(221)的上表面,使所述机针(2)落回到初始的所述成圈工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针筒(1)与两个所述针筒(1)所对应的针织单位以轴向相对的方式布置,且两个所述针筒(1)的针槽相互交叉顺序排列;
位置在上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下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侧壁的中间位置,位置在下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开口中间始终保持正对位置在上的所述针筒(1)的针槽侧壁的中间位置;
两个所述针筒(1)的旋转方向、速度均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所述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1)在马达的驱动下能够绕所述针筒(1)的轴线往复旋转工作。
CN202010355242.8A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针织机 Active CN111501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5242.8A CN111501185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针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5242.8A CN111501185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针织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1185A true CN111501185A (zh) 2020-08-07
CN111501185B CN111501185B (zh) 2022-03-08

Family

ID=7186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5242.8A Active CN111501185B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针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0118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7411U (en) * 2008-08-13 2008-12-21 Da Kong Entpr Co Ltd Repeated jacquard structure of jacquard stitch for sock knitting machine
KR20140004329A (ko) * 2012-07-02 2014-01-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엠 올림픽어와 내림픽어를 부착한 리프트 타입의 4-메인 피더를 구비한 양말편직기
CN205893571U (zh) * 2016-07-26 2017-01-18 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正反选针功能的织袜机构
CN107488934A (zh) * 2017-04-14 2017-12-19 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织袜机
CN206902367U (zh) * 2017-03-22 2018-01-19 水山机械(嘉兴)有限公司 织袜机的三角系统
CN110093711A (zh) * 2019-05-30 2019-08-06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针织机械用两个双向选针器为一路的行针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7411U (en) * 2008-08-13 2008-12-21 Da Kong Entpr Co Ltd Repeated jacquard structure of jacquard stitch for sock knitting machine
KR20140004329A (ko) * 2012-07-02 2014-01-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엠 올림픽어와 내림픽어를 부착한 리프트 타입의 4-메인 피더를 구비한 양말편직기
CN205893571U (zh) * 2016-07-26 2017-01-18 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正反选针功能的织袜机构
CN206902367U (zh) * 2017-03-22 2018-01-19 水山机械(嘉兴)有限公司 织袜机的三角系统
CN107488934A (zh) * 2017-04-14 2017-12-19 浙江叶晓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织袜机
CN110093711A (zh) * 2019-05-30 2019-08-06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针织机械用两个双向选针器为一路的行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01185B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6144B (zh) 一种横机的衬纬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220669B (zh) 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
US3838583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08018649B (zh) 绳绣面料的编织方法
CN110644121B (zh) 一种改善全成型条纹花样错位的编织方法
US3919749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pace-dyed textured yarn
EP0834611B1 (en) Device for inserting alternately-interposed wefts on a crochet galloon machine for warp weaving,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thus obtained
US4003222A (en)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producing looped cloth
CN111501185B (zh) 一种针织机
TW202028555A (zh) 一種以橫編機編織厚度可變立體織物的方法
CN109706613B (zh) 拉舍尔贾卡经编机的驱动结构及其控制装置
CN211570952U (zh) 一种无移圈不脱散的纬编横向网洞组织
US3570270A (en) Warp knit fabric
CN109989167A (zh) 一种横编织机无线头编织工艺
CN113818134B (zh) 一种提花三明治织物的山板装置、编织方法及织物
CN110055669A (zh) 单面衬纬针织物的毛圈组织编织方法
US3292392A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knitting seamless panty girdles and the like
US2254131A (en) Knitted elastic fabric
CN110409049B (zh) 一种双针床钩针的经编机
CN109468744B (zh) 一种经编纬编复合针织系统及其针织方法
CN111809305A (zh) 一种经编机
US3886767A (en) Method of modifying a pile fabric machine
US3171271A (en) Warp knitting
RU2309206C2 (ru) Способ вязания кулирно-основовязаного трикотажа
GB2138852A (en) Knitting heels or toes of so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