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9718A -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9718A
CN111489718A CN202010438106.5A CN202010438106A CN111489718A CN 111489718 A CN111489718 A CN 111489718A CN 202010438106 A CN202010438106 A CN 202010438106A CN 111489718 A CN111489718 A CN 111489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erminal device
brightness
component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81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89718B (zh
Inventor
陈朝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81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9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89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9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89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9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28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arrangements with two or more detectors, e.g. for sensitivity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终端设备和环境光检测方法,属于环境光检测技术领域。采用本公开提供的终端设备提高了环境光检测准确度。该终端设备包括:显示组件、亮度检测组件、第一偏振组件、和第二偏振组件。第一偏振组件设置在显示组件上方。亮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显示组件下方,包括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检测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光部。第二偏振组件位于显示组件和第二光传感器之间,第二偏振组件与任一个感光部相对应的部分用于遮挡穿透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光线为可被与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接收显示组件发射且穿透第二偏振组件的光线。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环境光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光传感器是终端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环境光传感器检测终端设备所处环境的亮度,进而基于环境光亮度调控显示组件的亮度。可见,准确获取环境光亮度是实现终端设备显示组件亮度调节的基础。但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终端设备具有环境光检测偏差大的缺陷,具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和环境光检测方法,以提高环境光光强检测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显示组件;
第一偏振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上方;
亮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下方,包括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检测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光部;以及
第二偏振组件,位于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之间,第二偏振组件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相对应的部分用于遮挡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所述光线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接收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射且穿透所述第二偏振组件的光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一延迟片,所述第一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
所述第二偏振组件包括:第二偏振片和第二延迟片,所述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所述第二延迟片为四分之一波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迟片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用于将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
所述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偏振片,且所述线偏振光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迟片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的厚度被配置为:
将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圆偏振光转换为所述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迟片包括相对设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一个为平整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迟片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的折射率被配置为:
将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圆偏振光转换为所述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所述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用于检测不同波长的光线亮度;
所述第二延迟片包括第一延迟部、第二延迟部和第三延迟部,所述第一延迟部、第二延迟部和第三延迟部的厚度和/或折射率不同;
所述第一延迟部与所述第一感光部对应,所述第二延迟部与所述第二感光部对应,所述第三延迟部与所述第三感光部对应。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光传感器获取第一亮度;
通过第二光传感器中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第二亮度;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取环境光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第二光传感器中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第二亮度,包括:根据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的亮度之和获取所述第二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取环境光亮度,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亮度与设定倍数的所述第二亮度之差获取所述环境光亮度。
本公开提供的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二偏振组件遮挡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使得第一光传感器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也即,第一光传感器所能接收到的光线包括:终端设备外部环境光、以及显示组件漏光。并且,第二光传感器接收显示组件发射的且穿透第二偏振组件的光线。以此方式,通过第一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和第二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的差值获取准确的环境光亮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提高了环境光亮度检测的准确度,实现终端设备对显示组件亮度的精准控制,优化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中第二偏振组件与第二光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中第二偏振组件与第二光传感器的位置关系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示例。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相关技术中,采用一个环境光传感器检测终端所在环境的环境光亮度。但是,除了环境光之外环境光传感器还会检测到其他光线,例如显示组件漏光,以及被显示组件上盖板反射回终端设备内部的显示组件发光。据此,导致环境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无法准确反馈当前终端设备所在环境的亮度,具有较大检测误差。进而,终端设备难以基于准确的环境光实现亮度调节,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情况,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和环境光检测方法。其中,终端设备可选为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或者医疗设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显示组件100、亮度检测组件200、第一偏振组件310以及第二偏振组件320。
其中,显示组件100为有机发光量子点(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组件。可选地,显示组件100为透明OLED屏,此时无需在显示组件100上设置与亮度检测组件200配合的透光孔,增加显示组件100的显示面积,优化显示效果。
亮度检测组件200位于显示组件100的下方。终端设备的外壳具有用于安装功能模组的安装腔,以安装腔为参照,显示组件100的下方是指显示组件100朝向安装腔内部的一侧。其中,显示组件100的下方是指显示组件100朝向终端设备内部的一侧。
亮度检测组件200包括第一光传感器210和第二光传感器220。第一光传感器210和第二光传感器220具有光电转换功能,用于接收光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输出表征光信号强度的电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传感器220为多通道光传感器,此时第二光传感器220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检测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光部。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图2所示为例,第二光传感器220包括第一感光部221、第二感光部222和第三感光部223。可选地,对于第一感光部221、第二感光部222和第三感光部223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地,第一感光部221用于检测波长为600~700nm光的亮度,第二感光部222用于检测波长为500~599nm光的亮度,第三感光部223用于检测波长为400~499nm的光亮度。第二光传感器220检测到的亮度为第一感光部221、第二感光部222和第三感光部223检测到的亮度之和。即,第二光传感器220实现对可见光波段的光线亮度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感光部包括滤光件和光感电路。滤光件仅允许入射光线中设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光感电路包括光敏元件(例如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和信号处理子电路。滤光件覆盖在光敏元件上,使得光敏元件感应于设定波长的光线输出电信号,信号处理子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表征入射光线亮度的数字信号。
可选地,第一光传感器210也为多通道传感器,具体结构参见上述提供的第二光传感器220。优选地,第一光传感器210和第二光传感器220所能检测光的波长范围相同。
第一偏振组件310设置在显示组件100的上方。终端设备的外壳具有用于安装功能模组的安装腔,以安装腔为参照,以显示组件100朝向安装腔外部的一侧为上,以显示组件100朝向安装腔内部的一侧为下。可选地,第一偏振组件310与显示组件100的上表面相连(附图中未体现相邻组件的连接关系)。
第二偏振组件320设置在显示组件100的下方,也即显示组件100朝向安装腔内部的一侧。并且,第二偏振组件320位于显示组件100和第二光传感器220之间。可选地,第二偏振组件320相对的两面分别与显示组件100的下表面和第二光传感器220的上表面贴合。第二偏振组件320与任一个感光部相对应的部分用于遮挡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其中,被遮挡的光线为可被与第二偏振组件320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以此方式,检测不同波长光的感光部均无法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
下面以第二光传感器220包括两种感光部(第一感光部221和第二感光部222)为例进行阐述。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偏振组件320与第二光传感器220的位置关系图。如图3所示,第二光传感器220包括检测不同波长光亮度的第一感光部221和第二感光部222。第二偏振组件320包括对应第一感光部221设置的第一部分321,和对应第二感光部222设置的第二部分322。
其中,“对应”是指第二偏振组件320的部分在第二光传感器220上的投影与第二光传感器220的感光部重合。以此方式,第一部分221遮挡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的光线中能够被第一感光部221检测的光线。第二部分222遮挡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中能够被第二感光部222检测的光线。进而,通过第二偏振组件320使得第二光传感器220无法检测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光传感器210用于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也即,第一光传感器210所能接收到的光线包括:终端设备外部环境光、以及显示组件100漏光。第二光传感器220用于接收显示组件100发射的且穿透第二偏振组件320的光线,而无法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环境光。基于此,根据第一光传感器210检测到的光强和第二光传感器220检测到的光强的差值,终端设备能够获取环境光亮度。
并且,针对多通道光传感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偏振组件320对第二光传感器220的不同感光部分均实现有效遮挡,使得第二光传感器220无法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提高第二光传感器220对于除环境光外光线的检测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亮度检测组件200、第一偏振组件310、以及第二偏振组件320提高环境光亮度检测的准确度,进而实现终端设备对显示组件100亮度的精准控制,优化用户体验。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偏振组件310包括:第一偏振片311和第一延迟片312,第一延迟片312位于第一偏振片311和显示组件100之间。第二偏振组件320包括:第二偏振片321和第二延迟片322,第二延迟片322位于第二偏振片321和显示组件100之间。其中,第一偏振片311和第二偏振片321的偏振方向平行,第一延迟片312和第二延迟片322为四分之一波片。
结合图4,第一偏振片311用于将沿不同方向振动的光线转换为沿单一方向振动的第一线偏振光410。
第一线偏振光410穿透第一延迟片312时分解成振动方向垂直的寻常光(ordinarylight,简称o光)和非常光(etnaordirnary light,简称e光)。并且,第一延迟片312为四分之一波片,使得穿透第一延迟片312时分解出的寻常光和非常光具有90°相位差。此时,通过第一延迟片312将第一线偏振光410转换为圆偏振光420。
圆偏振光420穿透第二延迟片322时,寻常光和非常光再次产生90°相位差。因此,通过第二延迟片322将圆偏振光420转换为第二线偏振光430。并且,第二线偏振光430的偏振方向正交于第一线偏振光410的偏振方向。也即,第二线偏振光430的偏振方向正交于第一偏振片311的偏振方向。
并且,第二偏振片32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振片311的偏振方向平行,此时,第二线偏振光430无法穿透第二偏振片321。也即,第二光传感器220无法接收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
此外,由于显示组件100发射的漏光440为非偏振光,因此漏光440能够穿透第二偏振组件320照射在第二光传感器220上。以此方式,由终端设备外部入射的环境光无法投射在第二光传感器220上,实现第二光传感器220检测显示组件100的漏光440的强度。
其中,为了实现第二延迟片322针对第二光传感器220不同感光部的遮挡效果,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延迟片322与任一个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用于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正交于第二偏振片321,且该线偏振光为可被与第二延迟片322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对于线偏振光而言,通过一个延迟片后寻常光和非常光的相位差为:
Δφ=2π(no-ne)d/λ (1)
其中,d为延迟片的厚度;
Δφ为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的相位差;
no为延迟片对寻常光的折射率;ne为延迟片对非常光的折射率;
λ为入射光的波长。
可见,通过调整第二延迟片322中不同部分的厚度和/或折射率,能够调控设定波长的非常光和寻常光的相位差。并且,在设定波长的非常光和寻常光的相位差为90°的奇数倍时,设定波长的圆偏振光在通过第二延迟片322之后完全转换为偏振方向正交于第二偏振片321的线偏振光。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以下第二偏振片320的实现方式。
图5、图6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偏振组件320与第二光传感器220的位置关系图。其中,第二光传感器220包括第一感光部221和第二感光部222。第一感光部221用于检测第一波长的光的亮度,第二感光部222用于检测第二波长的光的亮度,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不同。
第二延迟片322包括第一延迟部322a和第二延迟部322b。第一延迟部322a位于第二偏振组件的第一部分321中,并对应第一感光部221设置。第二延迟部322b位于第二偏振组件的第二部分322中,并对应第二感光部222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调控第二延迟片322中延迟部的厚度,实现对不同感光部的遮挡效果。具体来说,第二延迟片322与任一个感光部对应部分的厚度被配置为: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为可被与第二延迟片322的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结合图5和公式(1),第一延迟部322a的厚度根据第一波长进行配置,具体被配置为: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的波长为第一波长。第二延迟部322b的厚度根据第二波长进行配置,具体被配置为: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的波长为第二波长。
其中,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为波长段范围,且第一波长和第二波长的范围互不重合。例如,第一波长为600~700nm,第二波长为500~599nm。
第一感光部221对于第一波长的光中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率最高。此时,第一延迟部322a的厚度具体依据该特定波长进行设定。据此得到的第一延迟部322a尽可能多地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第一波长的光转换为圆偏振光,优化第二偏振组件320的遮挡效果。
类似地,第二延迟部322b的厚度设置依据为:第二感光部221对第二波长的光中吸收率最高的光线的波长。
可选地,第一延迟部322a和第二延迟部322b的厚度不同,据此,满足不同感光部对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光线的遮挡效果,并避免第二延迟片322厚度过大。
此外,如图5所示,第二延迟片3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322A和第二面322B,其中,第一面322A为平整面,第二面322B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通过第一面322A提高第二延迟片322与外部组件的连接稳定性,通过第二面322B实现第二延迟片322对于不同波长圆偏振光的转换效果。
可选地,第一面322A用于与第二偏振片321贴合。在制备时可以直接在第二偏振片321上形成(涂布或镀覆)不同厚度的延迟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调控第二延迟片322中延迟部的折射率,实现对不同感光部的遮挡效果。具体来说,第二延迟片322与任一个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的折射率被配置为: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线偏振光为可被第二延迟片322的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结合图6和公式(1),第一延迟部322a的折射率被配置为: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的波长为第一波长。第二延迟部322b的的折射率被配置为:将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的波长为第二波长。
可选地,延迟部的折射率的设置依据具体为:与该延迟部对应的感光部吸收率最高的光线的波长。
此外,采用这样的方式,第二延迟片322中不同延迟部的厚度可以保持一致,即如图6所述,第二延迟片322的第一面322A和第二面322B为平面。以此方式,优化第二偏振组件320与显示组件10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时调控第二延迟片322与任一个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的折射率和厚度,使得第二延迟片322满足不同感光部对穿透第一偏振组件310的光线的遮挡效果。
综上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其中,第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用于检测不同波长的光线亮度。并且,第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可检测的光线波长范围覆盖可见光波长范围。
第二延迟片包括第一延迟部、第二延迟部和第三延迟部。其中,第一延迟部与第一感光部对应,第二延迟部与第二感光部对应,第三延迟部与第三感光部对应。第一延迟部、第二延迟部和第三延迟部的厚度和/或折射率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多通道光传感器、第一偏振组件和第二偏振组件的配合,提高对终端设备外部环境光亮度的检测准确度,进而为终端设备调节显示屏亮度提供可靠依据,优化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提供的终端设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检测方法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通过第一光传感器获取第一亮度。
其中,第一光传感器获取的第一亮度表征环境光和显示组件漏光的亮度。
步骤702、通过第二光传感器中各个感光部获取第二亮度。
具体地,步骤702为根据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的亮度之和获取第二亮度。并且,由于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偏振组件和第二偏振组件,因此第二光传感器获取的第二亮度表征显示组件漏光的亮度。
步骤703、根据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取环境光亮度。
具体地,步骤603为根据第一亮度与设定倍数的第二亮度之差获取环境光亮度。以此方式,通过第一亮度与第二亮度的差值即为环境光的亮度,进而优化环境光检测准确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光亮度为第一亮度与设定倍数的第二亮度之差。由于第二光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为显示屏漏光穿透第二偏振组件后的光线,第二偏振组件对于显示屏漏光具有一定程度的滤过作用,因此第二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小于实际的显示屏漏光。进而,在该示例中,采用设定倍数对第二偏振组件的滤过效果进行弥补。其中,设定倍数可根据预先测试获取。
此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框图。如图8所示,除了图1所示的结构之外,该终端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通信组件816,以及图像采集组件。
处理组件802通常终端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终端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终端设备800和目标对象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显示组件和触摸面板,以此方式,显示屏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目标对象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设备800的显示屏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设备800或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目标对象与终端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设备800的温度变化。又如,传感器组件814还包括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设置在OLED显示屏的下方。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上述可执行指令可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实现上述提供的环境光检测方法的步骤。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上述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显示组件;
第一偏振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上方;
亮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下方,包括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所述第二光传感器包括至少两个检测不同波长光线的感光部;以及
第二偏振组件,位于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第二光传感器之间;第二偏振组件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相对应的部分,用于遮挡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所述光线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所述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接收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光线,所述第二光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显示组件发射且穿透所述第二偏振组件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一延迟片,所述第一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
所述第二偏振组件包括:第二偏振片和第二延迟片,所述第二延迟片位于所述第二偏振片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
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延迟片和所述第二延迟片为四分之一波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迟片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用于将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圆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
所述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二偏振片,且所述线偏振光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迟片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的厚度被配置为:
将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圆偏振光转换为所述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迟片包括相对设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一个为平整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迟片与任一个所述感光部对应的部分的折射率被配置为:
将穿透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圆偏振光转换为所述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为可被与所述部分对应的感光部检测的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所述第一感光部、第二感光部和第三感光部用于检测不同波长的光线亮度;
所述第二延迟片包括第一延迟部、第二延迟部和第三延迟部,所述第一延迟部、第二延迟部和第三延迟部的厚度和/或折射率不同;
所述第一延迟部与所述第一感光部对应,所述第二延迟部与所述第二感光部对应,所述第三延迟部与所述第三感光部对应。
8.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光传感器获取第一亮度;
通过第二光传感器中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第二亮度;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取环境光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二光传感器中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第二亮度,包括:
根据至少两个感光部获取的亮度之和获取所述第二亮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取环境光亮度,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与设定倍数的所述第二亮度之差获取所述环境光亮度。
CN202010438106.5A 2020-05-21 2020-05-21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Active CN111489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8106.5A CN111489718B (zh) 2020-05-21 2020-05-21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8106.5A CN111489718B (zh) 2020-05-21 2020-05-21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9718A true CN111489718A (zh) 2020-08-04
CN111489718B CN111489718B (zh) 2021-10-22

Family

ID=7181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8106.5A Active CN111489718B (zh) 2020-05-21 2020-05-21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971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3027A (zh) * 2020-08-05 2020-11-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968599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598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4778A (zh) * 2020-08-21 2020-11-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1968602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4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0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082644A (zh) * 2020-09-14 2020-12-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2461361A (zh) * 2020-11-18 2021-03-09 杭州芯格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色照度传感器
WO2023056821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24442A2 (en) * 2001-12-20 2003-07-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emiconductor module
CN101203741A (zh) * 2005-06-14 2008-06-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传感器、多通道传感器、感测设备和感测方法
JP2009288465A (ja) * 2008-05-29 2009-12-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033262A (zh) * 2012-12-14 2013-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件、显示装置及亮度检测方法
EP2626736A1 (en) * 2010-10-06 2013-08-14 Eizo Nanao Corporation Screen light computation device or method
CN204154389U (zh) * 2014-09-30 2015-02-11 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空微型无人机载多光谱成像系统
CN204155595U (zh) * 2013-11-07 2015-02-11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和检测落在电子设备上的环境光的装置
CN105609515A (zh) * 2014-11-19 2016-05-25 硅谷实验室公司 用于环境光感测和接近感测的光电二极管
CN107076665A (zh) * 2014-09-11 2017-08-18 赫普塔冈微光有限公司 包括光栅结构的光传感器模块和光谱仪
CN107909922A (zh) * 2017-11-16 2018-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036163A (zh) * 2018-08-31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09425427A (zh) * 2017-08-22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24442A2 (en) * 2001-12-20 2003-07-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emiconductor module
CN101203741A (zh) * 2005-06-14 2008-06-1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传感器、多通道传感器、感测设备和感测方法
JP2009288465A (ja) * 2008-05-29 2009-12-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EP2626736A1 (en) * 2010-10-06 2013-08-14 Eizo Nanao Corporation Screen light computation device or method
CN103033262A (zh) * 2012-12-14 2013-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件、显示装置及亮度检测方法
CN204155595U (zh) * 2013-11-07 2015-02-11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和检测落在电子设备上的环境光的装置
CN107076665A (zh) * 2014-09-11 2017-08-18 赫普塔冈微光有限公司 包括光栅结构的光传感器模块和光谱仪
CN204154389U (zh) * 2014-09-30 2015-02-11 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低空微型无人机载多光谱成像系统
CN105609515A (zh) * 2014-11-19 2016-05-25 硅谷实验室公司 用于环境光感测和接近感测的光电二极管
CN109425427A (zh) * 2017-08-22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及终端设备
CN107909922A (zh) * 2017-11-16 2018-04-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9036163A (zh) * 2018-08-31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环境光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专利局文献服务中心: "《专利文献通报 信息存储与声象技术 1986年 第3期》", 31 January 1986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95185A4 (en) * 2020-08-05 2024-01-24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933027A (zh) * 2020-08-05 2020-11-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964778A (zh) * 2020-08-21 2020-11-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1968602B (zh) * 2020-08-28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2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3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4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0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4B (zh) * 2020-08-28 2022-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3B (zh) * 2020-08-28 2022-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598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600B (zh) * 2020-08-28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968599A (zh) * 2020-08-28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2082644A (zh) * 2020-09-14 2020-12-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2461361A (zh) * 2020-11-18 2021-03-09 杭州芯格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色照度传感器
WO2023056821A1 (zh) * 2021-10-09 2023-04-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9718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89718B (zh)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11337124B (zh)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KR102650473B1 (ko) 디스플레이 컴포넌트,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전자 장치
CN111829654B (zh) 环境光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KR20180125170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111380609B (zh) 光感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10936707B2 (en) Fingerprint circuit, force touch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412546A (zh) 配备有相机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10383A (zh) 光感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46758B (zh) 环境光检测装置
CN113267785B (zh) 距离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833829B (zh) 环境光感值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210142338U (zh) 光学指纹识别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132733A (zh) 触控面板、电子设备
CN112146757B (zh) 环境光检测装置
CN111752521A (zh) 终端、环境光参数采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12569806U (zh)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507133B (zh) 指纹识别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217825054U (zh) 保护壳及电子设备
CN113747626B (zh)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220554069U (zh) 传感器、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电子设备
US20230342444A1 (en) Biometric imaging arrangement for infrared imaging comprising microlenses
CN115113183A (zh) 一种飞行时间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0790108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레이저 거리 측정 장치
CN117392919A (zh) 贴膜检测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