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2644A -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2644A
CN112082644A CN202010963480.7A CN202010963480A CN112082644A CN 112082644 A CN112082644 A CN 112082644A CN 202010963480 A CN202010963480 A CN 202010963480A CN 112082644 A CN112082644 A CN 112082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self
light intensity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34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灿鸿
蒋方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34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26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2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26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4Optical or mechanical part supplementary adjustable parts
    • G01J1/0407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otherwise, e.g. manifolds, windows, holograms, gratings
    • G01J1/0429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otherwise, e.g. manifolds, windows, holograms, gratings using polarisation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1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 G01J1/2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intensity of the measured or reference value being varied to equalise their effects at the detectors, e.g. by varying incidence angle
    • G01J1/2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intensity of the measured or reference value being varied to equalise their effects at the detectors, e.g. by varying incidence angle using a variable element in the light-path, e.g. filter, polaris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所述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下方,所述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处理部;第二光线处理部;光强检测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处理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与所述光强检测部之间,所述光强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以及所述第一偏振度和所述第二偏振度,计算所述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所述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光强。从而减少了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漏光对其检测精度产生的不良影响。

Description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手机和平板的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为了提供更加优秀的显示效果,或者用于拍照颜色修正,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度的环境光传感器变得更加重要,环境光强度检测用途较广,可以使屏幕亮度跟随环境亮度自动调节,或者补偿显示屏的颜色修正,使拍出的照片颜色更接近实际场景。
但是目前的传感器技术中,将环境光传感器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会带来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减少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漏光对其检测精度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下方,所述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包括:第一光线处理部,接收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出射光线,所述出射光线中包括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和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其中,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使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形成具有第一偏振度的第一部分偏振光、以及使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形成具有第二偏振度的第二部分偏振光;第二光线处理部,包括彼此正交的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光强检测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对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一线偏振片产生的第一光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对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二线偏振片产生的第二光强,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处理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与所述光强检测部之间,所述光强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以及所述第一偏振度和所述第二偏振度,计算所述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所述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光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包括光线准直层。所述自发光显示屏中的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所述环境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一混合偏振光,其中,通过所述光线准直层的准直,所述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其中,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所述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二混合偏振光,其中,通过所述光线准直层的准直,所述第二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形成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第二圆偏振片,所述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第三线偏振片和第一圆偏振片使所述环境透光形成圆偏振光,其中,所述圆偏振光经过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形成所述第一混合偏振光,其中,所述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光线准直层和所述第二圆偏振片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所述第二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光线准直层和所述第二圆偏振片形成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圆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圆偏振片均为四分之一波片。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漏光中的第一部分漏光向下射出经过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所述漏光中的第二部分漏光向上射出,经由所述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玻璃盖板的反射,相继经过所述第三线偏振片、所述第一圆偏振片和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检测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检测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准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偏振片的下方,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滤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偏振片的下方,其中,所述光线准直层被设置成微透镜层和光阑层,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微透镜层和所述光阑层之间,其中,所述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所述光阑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光阑通孔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的光线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阑通孔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接收;其中,所述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所述光阑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光阑通孔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的光线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阑通孔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接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线检测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检测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其中,所述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微透镜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微透镜的光线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接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滤光层包括过滤第一滤光区、第二滤光区和第三滤光区,每个滤光区包括过滤多个可见光波长的多个子滤光区,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为多个第一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为多个第二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为多个第三接收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收区、所述多个第二接收区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接收区分别与所述第一滤光区、所述第二滤光区和所述第三滤光区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强检测部还用于基于所述环境透光对应于每个可见光波长的光强,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色温。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强检测部还包括第四接收区,所述滤光层包括红外滤光区,所述红外滤光区与所述第四接收区对应,其中,所述第四接收区检测所述环境透光通过所述红外滤光区的第四光强,所述光强检测部用于基于所述环境透光对应于每个可见光波长的光强以及第四光强,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色温。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自发光显示屏;以及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彼此正交,第一部分偏振光具有满足第一偏振度的两个垂直分量,第二部分偏振光具有满足第二偏振度的两个垂直分量,因此通过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的四个分量透过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分别形成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基于上述的关联关系,能够得到形成第二部分偏振光的漏光的光强,进而通过出射光线的光强与漏光的光强的差异,得到环境透光的光强。从而减少了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漏光对其检测精度产生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值绘制的。附图中:
图1A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布置有环境光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布置有环境光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截图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发光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接收区的一个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接收区的另一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图1A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布置有环境光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环境光传感器布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侧,占用较小的空间,但是在全面屏的移动终端设备中仍然会导致严重安装不便的问题。
图1B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布置有环境光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截图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种布置方式中,环境光传感器可以布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侧,此时,玻璃盖板布置在环境光传感器的上方,使得环境光传感器不直接接触上方的空间,并且提高了屏幕的工业设计的流畅度。但是,一方面,在全面屏(例如,自发光显示屏的屏占比极大)的移动终端设备中仍然会导致严重安装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环境光传感器布置在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侧,使得不能检测到准确的环境光强。在另一种布置方式中,环境光传感器布置在自发光显示屏的下方,但是环境光安装于自发光显示屏下时,例如,当环境光传感器安装于作为自发光显示屏示例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下方时,除了透过屏幕接收环境光,还会直接接收OLED屏幕向下漏光,随着显示屏的亮度和显示内容的变化,这部分漏光的强度相对于环境透光而言相对较大,极大地影响了对环境光的光强检测的精度。
举例而言,漏光的强度一般是0~10lux(勒克斯,一种用于表征光照度大小的照明单位)。OLED显示屏的透过率一般为1~8%之间的值。如果按3%考虑,光强检测所需的环境光最低需要到10lux以下,换言之,10lux环境光经过屏幕后的透光强度只剩下0.3lux。0.3lux的环境光相对屏幕漏光(0~10lux)而言,检测强度明显不足,从而屏幕漏光会带来了光强检测误差的致命问题。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屏下环境光传感器20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400下方,屏下环境光传感器20包括第一光线处理部100、第二光线处理部200和光强检测部300。
第一光线处理部100接收自发光显示屏400的出射光线,出射光线中包括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和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其中,第一光线处理部使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形成具有第一偏振度的第一部分偏振光、以及使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形成具有第二偏振度的第二部分偏振光。
第二光线处理部200包括彼此正交的第一线偏振片210和第二线偏振片220。光强检测部3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与第一线偏振片210对应,用于检测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第一线偏振片210产生的第一光强,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与第二线偏振片220对应,用于检测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第二线偏振片220产生的第二光强。
第二光线处理部200设置在第一光线处理部100与光强检测部300之间,光强检测部300基于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以及第一偏振度和第二偏振度,计算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环境透光的光强。
应理解,自发光显示屏可以包括自发光显示面板。自发光显示面板可以包括OLED显示面板。此外,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一个第一接收器,但是应理解第一接收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两个第个接收器,但是应理解第二接收区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外,对于彼此正交的第一线偏振片210和第二线偏振片220而言,第一线偏振片210和第二线偏振片220各自形成的偏振方向可以为垂直。
还应理解,光强检测部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和与接收模块连接的计算模块,接收模块可以包括上述的接收区,计算模块可以从接收模块获取指示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的信息,并且基于第一光强与第二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环境透光的光强。例如,第一接收区和第二接收区通过减法运算,得到准确的环境透光的强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环境透光的强度计算环境光强。在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测量得到针对自发光显示屏而言,环境透光的强度与环境光强(环境光入射到显示屏之前的光强)之间的第一比例;并且基于该第一比例与计算得到的环境透光的光强,计算环境光强(例如,进行除法运算)。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环境光透过自发光显示屏之后光强衰减的第二比例;并且基于该第二比例与计算得到的环境透光的光强,计算环境光强(例如,通过第二比例得到环境透光的光强比例,然后进行除法运算)。
此外,环境光通常为自然光,自然光由不具有单一偏振极化方向,但可以分解为正交的两个强度相等的偏振极化光叠加。其中,两个偏振极化方向垂直,并且垂直于自然光的传播方向。线偏振片POL能够阻挡和其偏振极化方向垂直的光线,因此,目标强度为A的自然光通过线偏振片POL时,能够变为单一方向的偏振极化光,并且,目标强度降低为一半,即,A/2。其中,单一方向的偏振极化光,也称为“线偏振光”。
此外,第一光线处理部可以设置成线偏振部件、圆偏振部件或者任何具有偏振功能的结构及其组合。其中,线偏振部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偏振片。圆偏振部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波长的波片,例如,奇数个四分之一波片,优选地,单个四分之一波片。非线偏振光可以包括圆偏振光,也可以为非偏振光,即,非线偏振光或非圆偏振光。
应理解,圆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随时间以圆形为轨迹旋转变化。与自然光不同,自然光的偏振方向是无规律随机变化。而圆偏振光即使没有固定的偏振方向,但是它的偏振方向是呈现规律变化的。
还应理解,对于四分之一波片而言,一定波长的光垂直入射通过时,出射的寻常光和异常光之间相位差四分之一波长。因此,当线偏振光极化方向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夹角为45度时,通过波片后线偏振光变成园偏振光,反之则相反。
此外,第一光线处理部、第二光线处理部以及光强检测部中的至少两者可以封装整体。此外,屏下环境光传感器20可以包括滤光层或准直层之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滤光层或准直层之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与第一光线处理部、第二光线处理部以及光强检测部中的任一者封装为整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彼此正交,第一部分偏振光具有满足第一偏振度的两个垂直分量,第二部分偏振光具有满足第二偏振度的两个垂直分量,因此通过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的四个分量透过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二线偏振片分别形成的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基于上述的关联关系,能够得到形成第二部分偏振光的漏光的光强,进而通过出射光线的光强与漏光的光强的差异,得到环境透光的光强。从而减少了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漏光对其检测精度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一个示例中,光线检测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检测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在另一示例中,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检测。例如,在检测之后,可保存在光强检测部的存储空间(例如,寄存器或存储器)中。
图3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发光显示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自发光显示屏30可以包括玻璃盖板401、第三线偏振片402、第一圆偏振片403、自发光显示面板405及其上保护层404和下保护层406。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在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中,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第三线偏振片402和第一圆偏振片403使环境透光形成圆偏振光。第一光线处理部被设置成第二圆偏振片,使圆偏振光形成线偏振光。由于自发光显示屏中具有第三线偏振片和第一圆偏振片,因此提高了自发光显示屏的向上传输的光线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玻璃盖板401、第三线偏振片402、第一圆偏振片403、自发光显示面板405及其上保护层404和下保护层406可以实现为常规OLED屏幕的叠层。例如,从上往下依次可以为盖板玻璃CG、线偏振片POL、四分之一波片λ/4、OLED上保护层(CG或者PI膜)、OLED发光层和OLED下保护层(CG或者PI膜)。PI(Polyimide,聚酰亚胺)是一种聚合物。PI膜是PI材质制作的薄膜。
OLED屏幕根据制造工艺的差异,可以分为刚性OLED屏幕和柔性OLED屏幕,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OLED层的衬底和保护层不一样:刚性OLED屏幕为玻璃衬底和保护层,柔性OLED屏幕的衬底和保护层为PI膜。
玻璃材质不会改变光的偏振状态,环境光通过屏幕后的光线仍然为圆偏光,对于诸如柔性OLED屏幕的显示屏而言,诸如PI膜的膜层的制作工艺导致PI膜存在双折射效应,即,寄生的双折射效应。双折射效应具有取决于光的偏振和传播方向的折射率的材料的光学性质。双折射通常被量化为材料表现的折射率之间的最大差异。具有非立方晶体结构的晶体通常是双折射的,塑料在机械应力下也是双折射的。双折射效应会使透过它的偏振光的状态变得混乱,使得偏振消光比会大幅降低,环境光通过屏幕后的光线变得和自然光几乎没有差别。
因此,在一个示例中,对于诸如柔性OLED屏幕的自发光显示器而言,一方面,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线偏振片和圆偏振片使环境透光形成圆偏振光。此外,圆偏振光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例如,PI材料等)形成混合偏振光。
另一方面,漏光中的部分漏光向下射出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漏光中的部分漏光向上射出,经由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玻璃盖板的反射,相继经过线偏振片、圆偏振片和自发光面板保护层。
图3B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自发光显示屏包括自发光面板保护层和玻璃盖板。对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而言,第一光线处理部包括光线准直层,自发光显示屏中的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环境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一混合偏振光,其中,通过光线准直层的准直,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第一光线处理部形成第一部分偏振光。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二混合偏振光。通过光线准直层的准直,第二混合偏振光经过第一光线处理部形成第二部分偏振光。光强检测部基于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第一偏振度和第二偏振度、以及光线准直层的准直度,计算漏光的光强。
在一个示例中,漏光中的第一部分漏光向下射出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漏光中的第二部分漏光向上射出,经由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玻璃盖板的反射,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到达光线准直层。由于考虑了玻璃盖板对漏光的反射作用,提高了光强检测的准确度。此外,由于漏光经由玻璃盖板反射后的光线与环境透光的光路相似性,无需改变环境光传感器的配置,即实现上述的光强检测。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如图所示,由于Lk和Lx4具有一定偏振度,根据POL1和POL2的方向,可以将Lk和Lx4分解为两个方向正交偏振光的组合,即Lk=ek+mk,Lx4=ex+mx;其中,m和e分别代表POL1和POL2的方向。
在另一示例中,自发光显示屏中还包括第三线偏振片、第一圆偏振片。在这种情况下,漏光中的第一部分漏光向下射出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漏光中的第二部分漏光向上射出,经由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玻璃盖板的反射,相继经过第三线偏振片、第一圆偏振片和自发光面板保护层。
由于第二圆偏振片同时抵消了漏光经由玻璃盖板的反射,因此采用简单配置实现了漏光的圆偏振光的效应。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此外,关于光线准直层的准直度的信息可以预先经由测量并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光线检测部可以从存储介质调用该信息。
由于设置了能够筛选多个方向射出的混合偏振光的光线准直层,提高了筛选后的透过光线的偏振的单一性。光线准直层的准直度指示对透过光线的光强的影响程度,因此,基于上述准直度计算漏光的光强,使得测得的漏光的光强更加准确,进一步使得计算出的环境透光的光强更加准确。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另一方面,由于线偏振片POL和四分之一波片λ/4的非理想特性,Lx3还是会有少部分光透过第二线偏振片POL2,导致LR2无法准确反应Lk大小,会使屏幕漏光抑制效果变差。线偏振片POL和四分之一波片λ/4在垂直光线下的工作效果最接近于理想情形,入射光线角度越小,就越接近理想情形,因此,准直层提高了工作效能。应理解,准直层可以放置到光路中的任意位置,比如放置到滤光层的上方。从而,接收区或者接收区所在的光强检测部、滤光层和准直层,能方便地集成组装。
此外,准直器的接收入射光角度可以为<15~20度,该角度下的准直率可以在保证准直效果的同时使得部分偏正光的偏振的单一性较高。
光线准直层设置在第二圆偏振片的下方,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滤光层,设置在第二圆偏振片的下方,其中,光线准直层被设置成微透镜层和光阑层,滤光层设置在微透镜层和光阑层之间。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光阑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光阑通孔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的光线经由至少一个第一光阑通孔被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接收。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光阑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光阑通孔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的光线经由至少一个第二光阑通孔被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接收。
由于滤光层设置在微透镜层和光阑层之间,有利于各层的叠置,既实现个光线的准直效果,同时又减小了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第二圆偏振片,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第三线偏振片和第一圆偏振片使环境透光形成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形成第一混合偏振光。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光线准直层和第二圆偏振片形成第一部分偏振光,第二混合偏振光经过光线准直层和第二圆偏振片形成第二部分偏振光。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由于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了第二圆偏振片,因此,第二圆偏振片消除或抵消了由于向下射出中的圆偏振光的效果,从而得到了偏振度的单一性较好的第一混合偏振光。此外,第二圆偏振片对非圆偏振光仍能保证单一性较好的偏振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圆偏振片和第二圆偏振片均为四分之一波片。例如,第一圆偏振片的轴线与第二圆偏振片的轴线平行设置,由此对于非理想偏振光而言,上述的平行设置实现了最优的消除效果或抵消效果。
由于上述设置,第二圆偏振片抵消了第一圆偏振片对于光线的作用。
图3C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具体而言,第一接收区、第二接收区和第三接收区,其上方可以设置滤光层,例如每个接收区可以上可以覆盖了相同规格的滤光区,滤光区可以为带通滤波,用于通过某种颜色的光,例如,红绿蓝或其他颜色的可见光。第二光线处理部可以实现成偏振层,一个或多个第一接收区可以覆盖有偏振层的第一线偏振片POL1(第一线偏振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一接收区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第二接收区可以覆盖有偏振层的第二线偏振片POL2(第二线偏振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与第一接收区形成一对一或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POL1和POL2的偏振方向正交。此外,至少一个第一线偏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振片可以全部或部分加工为一个整体,即,偏振层的全部或部分可以被加工为整体。
四分之一波片(第二圆偏振片的示例)可以覆盖第一接收区和第二接收区。该四分之一波片也可以同时覆盖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由于覆盖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的第二圆偏振片不影响光强计算结果,并且可以将第二圆偏振片的加工尺寸设置成与偏振层一致,有利于两者的叠置。因此,在保证了光强计算结果的同时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准直层可以只覆盖第一接收区和第二接收区。可以将第二圆偏振片的加工尺寸设置成与准直层一致,有利于两者的叠置。因此,在保证了光强计算结果的同时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具体而言,准直层的接收角度范围可以为<+/-15度。该角度下的准直率可以在保证准直效果的同时使得部分偏正光的偏振的单一性较高。
Lx3的偏振度由于漫射光而具有较低偏振度,其包含了多种角度的光线,不同角度的光线偏振状态各不相同,导致混合光几乎无偏振的效果。因此,本发明中,采用准直层,筛选出准直光线Lx4,准直光线Lx4的偏振度会明显高于Lx3的混合光线,因此,可以利用正交的偏振片检测Lx4的强度,从而获得漏光的强度。
具体而言,屏幕原始漏光为Lk0,经过准直层和四分之一波片后,成为Lk。环境光经过屏幕(自发光显示屏)后为Lx3,经过准直层和四分之一波片之后,成为Lx4。
由于Lk和Lx4具有一定偏振度,根据POL1和POL2的方向,可以将Lk和Lx4分解为两个方向正交偏振光的组合,即Lk=ek+mk,Lx4=ex+mx;其中,m和e分别代表POL1和POL2的方向。
对于第一接收区,其接收的光强为LR1=mx+mk。对于第一接收区,其接收的光强为LR2=ex+ek。由于Lk和Lx4的偏振度固定不变,并且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参数。因此,可以根据上述4道方程(若干关联关系)计算出Lk准确值。此外,对于第三接收区,其接收的光强为LR3=Lk0+Lx3。Lk是来自Lk0中的准直成分,因此Lk0的强度是Lk的若干倍,可以记为Lk0=K3*Lk;K3系数只跟准直层的准直度有关,是固定参数,也可以通过测量获得。
综合上述,Lx3的强度可以计算:Lx3=LR3-K3*Lk。因此,本发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能够实现自发光显示器下准确的屏幕漏光测量和环境光强度测量。本发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既可以用于柔性OLED屏幕,也可以用于刚性OLED屏幕,均可以极大提升环境光的检测精度。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屏下环境光传感器40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400下方,屏下环境光传感器40包括第一光线处理部100、第二光线处理部200和光强检测部300。
第一光线处理部100接收自发光显示屏400的出射光线,出射光线中包括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和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其中,第一光线处理部使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形成具有第一偏振度的第一部分偏振光、以及使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形成具有第二偏振度的第二部分偏振光;第一光线处理部100包括光线准直层110、第二圆偏振片120和滤光层130。
第二光线处理部200包括彼此正交的第一线偏振片210和第二线偏振片220。光强检测部3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与第一线偏振片210对应,用于检测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第一线偏振片210产生的第一光强,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与第二线偏振片220对应,用于检测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第二线偏振片220产生的第二光强。
第二光线处理部200设置在第一光线处理部100与光强检测部300之间,光强检测部300基于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以及第一偏振度和第二偏振度,计算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环境透光的光强。
光线检测部3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330,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330检测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
光强检测部300还包括第四接收区340,滤光层130包括红外滤光区134,红外滤光区134与第四接收区340对应,其中,第四接收区340检测环境透光通过红外滤光区134的第四光强。
光强检测部300可以基于第四光强,计算环境透光的红外光光强。光强检测部可以基于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以及第一偏振度和第二偏振度,计算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环境透光的可见光光强。
由于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主要为可见光,因此光强检测部根据上述测量信息,准确地基于漏光的光强计算了环境透光的可见光光强。此外,红外滤光区与第四接收区对应,并且第四接收区检测环境透光通过红外滤光区的第四光强,因此准确地计算了红外光(日常环境的光线中由于紫外线被大气层吸收而具有极少的可忽略的对设备成像产生影响的紫外线光强)的光强,因此,准确地计算了环境透光的红外光光强。
光强检测部可以包括第四接收区,第四接收区可以对应地设置有偏振片也可以不设置有偏振片。第四接收区对应独立的滤光层,例如,红外光滤光层。应理解,第二圆偏振片(四分之一波片λ/4)无论覆盖第四接收区与否,都对第四接收区没有影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用于测量在诸如夜间环境的使用环境中屏幕显示的亮度。
图5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示意图。屏下环境光传感器50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400下方,屏下环境光传感器50包括第一光线处理部100、第二光线处理部200和光强检测部300。
第一光线处理部100接收自发光显示屏的出射光线,出射光线中包括自发光显示屏400的环境透光和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其中,第一光线处理部使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形成具有第一偏振度的第一部分偏振光、以及使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形成具有第二偏振度的第二部分偏振光;第一光线处理部100包括光线准直层110、第二圆偏振片120和滤光层130。
第二光线处理部200包括彼此正交的第一线偏振片210和第二线偏振片220。光强检测部3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与第一线偏振片210对应,用于检测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第一线偏振片210产生的第一光强,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与第二线偏振片220对应,用于检测第一部分偏振光和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第二线偏振片220产生的第二光强。
第二光线处理部200设置在第一光线处理部100与光强检测部300之间,光强检测部300基于第一光强和第二光强、以及第一偏振度和第二偏振度,计算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环境透光的光强。
光线检测部3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330,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330检测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
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滤光层130,其包括过滤第一滤光区131、第二滤光区132和第三滤光区133,每个滤光区包括过滤多个可见光波长的多个子滤光区。
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310为多个第一接收区310,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320为多个第二接收区320,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330为多个第三接收区330,
多个第一接收区310、多个第二接收区320以及多个第三接收区330分别与第一滤光区131、第二滤光区132和第三滤光区133对应设置,其中,光强检测部300还用于基于环境透光对应于每个可见光波长的光强,计算环境透光的色温。
由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设置有滤光层,滤光层设置在第二光线处理部与光强检测部之间,每个滤光区包括过滤多个可见光波长的多个子滤光区,因此光强检测部能够至少针对不同波长光线,所述光强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以及所述第一偏振度和所述第二偏振度,计算所述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所述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可见光光强。
图5B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接收区的一个布置方式示意图。在图5B的示例中,可以设置有滤光层(或者,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设置有滤光层,设置在第一接收区和第二接收区上方)。滤光层可以透过可见光(400~740nm)中某一种颜色波长的光线。同时,屏幕漏光强度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直接计算出来,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用于测量屏幕显示的亮度和颜色。
在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中,光线准直部可以被设置成光线准直器,也可以被设置为其他准直器件。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屏下环境光传感器还包括光线准直部,光线准直部以下列至少一种方式设置:设置在第一光线处理部上方;设置在第一光线处理部与第二光线处理部之间;设置在第二光线处理部与光强检测部之间;以及设置在第一光线处理部与光强检测部之间。准直层能够用于更强的大角度杂散光线抑制效果,相当于更强的抗干扰。例如,准直层能够约束入射光线的角度,仅当入射角度接近于0度时才能通过准直层(比如,小于15度),也就是近似垂直于准直层的光线才能透过。
具体地,第一接收区、第二接收区和第三接收区可以均由若干个PD(Photo Diode,光电二极管)构成,PD上方有一个光阑层,光阑层在每个PD上方有一个小孔,小孔上方依次是滤光层,微透镜层。微透镜层有聚光作用,其焦点刚好落在小孔位置,只能当微透镜层的入射光线近似为垂直光线时,才能透过小孔入射到PD接收区,这样也实现了准直接收效果。此外,本示例能够得到更薄的芯片厚度,其厚度比外置准直层(例如,准直器)的结构要显著小。
文中的对应设置可以为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为一对多设置或多对一设置。例如,多个第一接收区、多个第二接收区以及多个滤光区基于多个波长的光线对应设置,例如,上述的对应为相应的多个对应关系。例如,接收目标波长光线的第一接收区,接收目标波长光线的第二接收区和透过目标波长光线的滤光区对应设置。
具体地,光电传感器(光强检测部的示例)芯片可以配置有四个PD区域,分别为:PD1x(第一接收区的示例)、PD2x(第二接收区的示例)、PD3x(第三接收区的示例)和PD4x(第四接收区的示例)。其中,PD1x、PD2x和PD3x细分为多个颜色检测组,分别为PD11-PD21-PD31,PD12-PD22-PD32,……,PD1n-PD2n-PD3n。每个颜色检测组,覆盖相同的滤光层,即PD1n-PD2n-PD3n用同样的滤光层。每个PD检测块PDxx,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个PD构成,也可以有多个PD阵列放置构成,例如PD11,可以由4个PD相临放置来构成,也可以4个PD放置在不同区域来构成。PD1x、PD2x和PD3x可以为偏振接收区,其中,PD1x对应第一偏振,PD2x对应第二偏振,PD3x对应环境透光(大角度环境透光)。POL1和λ/4夹角为45度并且做成叠片贴合到第一接收区,POL2和λ/4夹角为-45度并且做成叠片贴合到第二接收区,从而第一线偏振片POL1和第二线偏振片POL2就互相垂直。准直层可以设置于最上方(λ/4波片的上方)。准直层可以采用非透光材料,垂直打通光孔构成;也可以采用微透镜层与光阑层组合形成,并且将滤光层置于两者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传感器芯片上可以集成了四个接收区,根据滤光参数不同。第一接收区、第二接收区和第三接收区可以用于屏幕漏光检测和环境光可见光检测,并且第四接收区可以仅用于红外光检测。第一接收区和第二接收区上方通过胶水粘贴偏振片POL1和POL2以及四分之一波片,准直层采用光纤准直微透镜层或者准直孔,准直层可以贴合在四分之一波片上方。
此外,当光线准直层采用准直孔实现时,准直器的接收入射光角度可以为<15~20度,基于其孔直径/孔深度,提高了准直效果。通常,可以权衡抗干扰和接收角度范围设置准直器。此外,准直器的接收入射光角度可以为
<15~20度,该角度下的准直率可以在保证准直效果的同时使得部分偏正光的偏振的单一性较高。
在本示例中,第一接收区、第二接收区和第三接收区内,都设置了若干像素组,不同的像素组上覆盖不同的滤光片,用来检测不同颜色的光,至少需要包括RGB(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光片,这三种颜色刚好对应屏幕显示的RGB三颜色。在屏幕漏光中,RGB三颜色的偏振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分开为三个颜色通道单独对每个颜色进行测量,使得当屏幕显示内容的颜色发生变化时,也能准确地测量出屏幕漏光的大小,提高检测精度。
在另一示例中,本示例将POL集成在芯片表面。由此,芯片外部贴合四分之一波片和用于准直的微透镜层,简化了装置厚度和组装工艺。
具体而言,微透镜层、滤光层和光阑层可以作为一个部件封装为整体。在另一示例中,微透镜层、滤光层、光阑层和光强检测部可以作为一个部件封装为整体。
具体地,作为色温传感器的环境光传感器采用多个通道的“单颜色”光电传感器,并且根据多个通道颜色值的大小,计算出实际的颜色。本发明示例还可以测量环境光中的红外强度,更加准确反映环境光的光谱能量分布。
图5C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的接收区的另一布置方式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的准直微透镜层采用集成在芯片表面的多个微透镜和光阑小孔来替代,使得能够实现更薄的加工厚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接收区和第四接收区同样覆盖了微透镜层,微透镜层有聚光效果,这样能够提高感光器件的像素的接收光强。此外,上述偏振可以实现第三接收区和第四接收区广角接收或大角度接收,因此光阑层在此处对应位置的开孔被设置成显著大于第一接收区和第二接收区的光阑开孔。
图6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终端设备60包括:自发光显示屏610和屏下环境光传感器62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屏下环境光传感器620包括光线准直层。自发光显示屏610中的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环境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一混合偏振光。
由于自发光显示屏中包括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有利于自发光面板保护层能够使向上的出射光线向多个方向射出,因此提高了自发光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第二圆偏振片,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第三线偏振片和第一圆偏振片使环境透光形成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形成第一混合偏振光。例如,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第三线偏振片、第一圆偏振片和自发光显示面板自上而下设置。
由于自发光显示屏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三线偏振片、第一圆偏振片和自发光显示面板,有利于自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向多个方向射出,因此提高了出射光线的显示效果。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漏光中的第一部分漏光向下射出经过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漏光中的第二部分漏光向上射出,经由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玻璃盖板的反射,相继经过第三线偏振片、第一圆偏振片和自发光面板保护层。
由于玻璃盖板能起到对自发光显示屏在玻璃盖板之下的部分的保护,因此提高了自发光显示屏的耐用性。此外,本发明提高了上述自发光显示屏与屏下环境光传感器之间的匹配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传感器可以应用于以多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事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事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自发光显示屏下方,所述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包括:
第一光线处理部,接收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出射光线,所述出射光线中包括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和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其中,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使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环境透光形成具有第一偏振度的第一部分偏振光、以及使所述自发光显示屏的漏光形成具有第二偏振度的第二部分偏振光;
第二光线处理部,包括彼此正交的第一线偏振片和第二线偏振片;
光强检测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与所述第一线偏振片对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和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一线偏振片产生的第一光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与所述第二线偏振片对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和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透过所述第二线偏振片产生的第二光强,
其中,所述第二光线处理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与所述光强检测部之间,所述光强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以及所述第一偏振度和所述第二偏振度,计算所述漏光的光强,并且基于检测到的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与所述漏光的光强之间的差异,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光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包括光线准直层,
其中,所述自发光显示屏中的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所述环境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一混合偏振光,其中,通过所述光线准直层的准直,所述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
其中,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使所述漏光形成向多个方向射出的第二混合偏振光,其中,通过所述光线准直层的准直,所述第二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形成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
其中,所述光强检测部基于所述第一光强和所述第二光强、所述第一偏振度和所述第二偏振度、以及所述光线准直层的准直度,计算所述漏光的光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第二圆偏振片,所述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第三线偏振片和第一圆偏振片使所述环境透光形成圆偏振光,
其中,所述圆偏振光经过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形成所述第一混合偏振光,
其中,所述第一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光线准直层和所述第二圆偏振片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偏振光,所述第二混合偏振光经过所述光线准直层和所述第二圆偏振片形成所述第二部分偏振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圆偏振片均为四分之一波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光中的第一部分漏光向下射出经过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所述漏光中的第二部分漏光向上射出,经由所述自发光显示屏中的玻璃盖板的反射,相继经过所述第三线偏振片、所述第一圆偏振片和所述自发光面板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准直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偏振片的下方,所述第一光线处理部还包括滤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偏振片的下方,其中,所述光线准直层被设置成微透镜层和光阑层,所述滤光层设置在所述微透镜层和所述光阑层之间,
其中,所述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所述光阑层的至少一个第一光阑通孔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微透镜的光线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阑通孔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接收;
其中,所述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所述光阑层的至少一个第二光阑通孔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微透镜的光线经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光阑通孔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检测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检测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
其中,所述微透镜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微透镜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对应设置,使得经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微透镜的光线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层包括过滤第一滤光区、第二滤光区和第三滤光区,每个滤光区包括过滤多个可见光波长的多个子滤光区,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收区为多个第一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收区为多个第二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为多个第三接收区,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接收区、所述多个第二接收区以及所述多个第三接收区分别与所述第一滤光区、所述第二滤光区和所述第三滤光区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光强检测部还用于基于所述环境透光对应于每个可见光波长的光强,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色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检测部还包括第四接收区,所述滤光层包括红外滤光区,所述红外滤光区与所述第四接收区对应,其中,所述第四接收区检测所述环境透光通过所述红外滤光区的第四光强,所述光强检测部用于基于所述环境透光对应于每个可见光波长的光强以及第四光强,计算所述环境透光的色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检测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收区检测所述出射光线的第三光强。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发光显示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下环境光传感器。
CN202010963480.7A 2020-09-14 2020-09-14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20826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3480.7A CN112082644A (zh) 2020-09-14 2020-09-14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3480.7A CN112082644A (zh) 2020-09-14 2020-09-14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2644A true CN112082644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3480.7A Pending CN112082644A (zh) 2020-09-14 2020-09-14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264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4023A (zh) * 2021-02-23 2021-06-08 杭州芯格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及利用其来测量外界光的强度的方法
CN112964359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13314034A (zh) * 2021-06-22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894444A (zh) * 2022-05-09 2022-08-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漏光及环境光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32829A (zh) * 2021-10-09 2022-09-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088187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光传感器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6719040A (zh) * 2022-09-16 2023-09-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3212A (zh) * 2014-02-21 2014-05-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接近光传感器以及终端设备
CN105430359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图像传感器、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286966A (zh) * 2018-01-24 2018-07-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适应多光谱偏振导航传感器及其定向方法
CN109425427A (zh) * 2017-08-22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及终端设备
CN110139088A (zh) * 2019-05-28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色温补偿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30968A (zh) * 2019-05-06 2020-01-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181627U (zh) * 2019-08-29 2020-03-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105183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larized Ambient Light Sensor
CN111052140A (zh) * 2019-10-18 2020-04-2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337124A (zh) * 2020-04-20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11366242A (zh) * 2020-05-27 2020-07-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环境光检测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489718A (zh) * 2020-05-21 2020-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3212A (zh) * 2014-02-21 2014-05-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接近光传感器以及终端设备
CN105430359A (zh) * 2015-12-18 2016-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图像传感器、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425427A (zh) * 2017-08-22 2019-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传感器及终端设备
CN108286966A (zh) * 2018-01-24 2018-07-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适应多光谱偏振导航传感器及其定向方法
US20200105183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larized Ambient Light Sensor
CN110730968A (zh) * 2019-05-06 2020-01-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139088A (zh) * 2019-05-28 2019-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色温补偿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181627U (zh) * 2019-08-29 2020-03-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052140A (zh) * 2019-10-18 2020-04-2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337124A (zh) * 2020-04-20 2020-06-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11489718A (zh) * 2020-05-21 2020-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11366242A (zh) * 2020-05-27 2020-07-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环境光检测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359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CN112924023A (zh) * 2021-02-23 2021-06-08 杭州芯格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及利用其来测量外界光的强度的方法
CN113314034A (zh) * 2021-06-22 2021-08-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268004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032829A (zh) * 2021-10-09 2022-09-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自发光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23088187A1 (zh) * 2021-11-18 2023-05-25 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光传感器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4894444A (zh) * 2022-05-09 2022-08-1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漏光及环境光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719040A (zh) * 2022-09-16 2023-09-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2644A (zh)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US11106888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90377183A1 (en) Reverse-order crossed pancake lens with a shaped polarizer
US1193745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19218733A1 (zh) 用于指纹识别的光学装置、模组、设备及系统
WO2018161886A1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US2018012985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95697B (zh) 液晶显示设备,黑矩阵衬底以及彩色滤光片衬底
CN209765529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400986A1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CN111052140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JP7413021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US10956702B2 (en)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a fingerprint,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60015355A (ko) 반사방지 oled 구조물
EP3839619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termin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04776913B (zh) 光学传感器和具有其的电子器件
CN112236774A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纹路识别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10257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68601B (zh)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45186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64778A (zh) 屏下环境光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CN110945527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770747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3767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8741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