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81339A - 人工晶体植入器 - Google Patents

人工晶体植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81339A
CN111481339A CN201910075668.5A CN201910075668A CN111481339A CN 111481339 A CN111481339 A CN 111481339A CN 201910075668 A CN201910075668 A CN 201910075668A CN 111481339 A CN111481339 A CN 111481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er
bolus
piec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56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力军
解江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Eyebright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bott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756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81339A/zh
Priority to US17/425,151 priority patent/US2022011772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001 priority patent/WO2020151021A1/zh
Priority to CN201980090709.6A priority patent/CN113507901B/zh
Priority to EP19910926.5A priority patent/EP391551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1481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81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736Instruments for removal of intra-ocular material or intra-ocular injection, e.g. cataract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14Eye parts, e.g. lenses, corneal implants; Implant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tificial eyes
    • A61F2/16Intraocular lenses
    • A61F2/1662Instruments for inserting intraocular lenses into the ey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7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 A61F9/008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using laser
    • A61F2009/00861Methods or devices for eye surgery using laser adapted for treatment at a particular location
    • A61F2009/0087Le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推注部件的动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人工晶体向预期方向发生卷曲或翻折的动作的可靠性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在本发明的人工晶体植入器(1)中,植入头(2)的内腔具有引导部(13),引导部(13)具有自后向前向推针(9)的移动路线靠近的形状,使得,推针(9)能够将压片(8)的可动部(8a)推压在引导部(13)上,而该可动部(8a)反过来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由此使推针(9)在其头部与植入头(2)的内腔的下表面保持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推注动作,从而保证了推注动作的可靠性,提高了人工晶体(5)向预期方向变形的动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人工晶体植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
背景技术
人工晶体是一种人造透镜,在白内障手术中,通过植入人工晶体用来取代因为白内障疾病而变混浊的人眼内的天然晶体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实施。人工晶体通常由位于中心的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襻组成,人工晶体光学部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称为光学部上表面和光学部下表面。由于加工人工晶体的材质不同,人工晶体分为光学部由PMMA等硬质材料形成的硬性人工晶体,以及光学部由硅弹性体、水凝胶、软性丙烯酸脂等柔性材料形成的软性人工晶体。由软质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也经常被称作可折叠人工晶体。
当使用硬性人工晶体时,在角膜上开出的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切口必须与晶体光学部直径宽度大体相同。而由软质材料制成的人工晶体(也经常被称作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在折叠或卷曲缩小其面积后通过一个较小的切口(一般2-3毫米)植入眼内。这种折叠或卷曲后的人工晶体进入眼睛后可自动展开。
折叠或卷曲后的人工晶体进入眼睛后要保证晶体在展开过程中不损伤眼睛后囊膜,同时晶体展开的过程要便于操作者观察且在晶体展开不顺利时方便进行辅助晶体展开的操作,展开后的人工晶体光学部下表面应贴附在眼睛的后囊膜上。综上所述,人工晶体的折叠或卷曲是有预期方向要求的,预期的人工晶体折叠方向应为人工晶体光学部下表面向光学部上表面进行折叠或卷曲。
为了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需要使用专用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例如专利文献1-5中公开有这样的人工晶体植入器,该人工晶体植入器具有使人工晶体折叠的内腔设计和一个细长的管状通路结构设计。通过使用此专用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可将软性人工晶体通过小于3毫米的小切口植入到人眼内。
要保证人工晶体在植入器内被顺利推出且推出后折叠或卷曲的人工晶体按预期方向展开需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植入器的推针部件头部在推注人工晶体的过程中需保证可靠地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边缘面接触,不会出现推注过程中因人工晶体受到运动阻力而导致推针部件头部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边缘面脱离接触而运动到人工晶体光学部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问题,另一个条件是人工晶体在推注运动的过程中向正确的预期方向发生折叠或卷曲,这样才可以保证推注进眼内的折叠人工晶体按预期的方向展开。
在人工晶体植入器中,人工晶体通常以光学部上表面朝上、光学部下表面朝下的状态放置于晶体承载部上,在此状态下的人工晶体光学部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表面相接触。人工晶体在预装植入器推针部件推注动作作用下离开晶体承载部进入植入头内腔道,人工晶体在植入头内腔道内运动过程中,因为人工晶体预期的折叠方向是自下表面侧向上表面侧(自下向上)翻折,故人工晶体光学部下表面与植入头内腔道下表面之间的间隙越小,则人工晶体在特殊设计的植入头内腔道作用下向预期方向发生折叠或卷曲的动作可靠性越高,同时晶体推针部件在推注人工晶体运动的过程中推针部件的下底面与植入头内腔道下表面之间间隙越小,则推针部件脱离与晶体光学部侧边缘的接触从而运动到光学部上表面的风险越小,推注动作可靠性越高。
换言之,预装植入器内的人工晶体在推针部件作用下运动脱离晶体承载部进入植入头内腔道且在内腔道内运动的过程中,如人工晶体光学部下表面和推针部件下底面都与植入头内腔道下表面保持始终接触无间隙的运动状态(即通常所说的保持托底运动状态),则人工晶体在特殊设计的植入头内腔道作用下向预期方向发生折叠或卷曲的动作可靠性及推针部件推注晶体运动的动作可靠性最高。
而上述任一专利文献公开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中,在保证推针(推注部件)推注晶体运动的动作可靠性、人工晶体向预期方向发生折叠或卷曲的动作可靠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存在着推针部件在推注过程中因人工晶体受到推注阻力的影响而导致推针的头部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边缘面脱离接触而移动到晶体光学部上表面或光学部下表面的风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EP2161005B1
专利文献2:CN107920891A
专利文献3:US7156854B2
专利文献4:CN104414774B
专利文献5:CN104127264A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推注部件的动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人工晶体向预期方向发生卷曲或翻折的动作的可靠性的人工晶体植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人工晶体植入器构成为,用于将具有光学部的人工晶体植入人眼中,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具有相背对的第1光学面与第2光学面,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包括:植入器主体,其具有用于承载人工晶体的人工晶体承载部;植入头,其具有过渡部与喷嘴部,所述过渡部在所人工晶体通过时使所述人工晶体至少发生由第1表面侧向第2光学面侧卷曲的变形,所述喷嘴部用于将通过了所述过渡部的所述人工晶体植入人眼中;推注部件,其用于将所述人工晶体从所述人工晶体承载部经由所述过渡部与所述喷嘴部推注到人眼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压机构,其在所述推注部件进行推注动作的至少一部分过程中,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由所述第2光学面侧朝向所述第1光学面侧方向上的作用力。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具有施压机构,其在所述推注部件进行推注动作的至少一部分过程中,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由所述第2光学面侧指向所述第1光学面侧方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可由施压机构将推注部件推向植入头的内腔的与人工晶体的第1光学面处于同一侧的表面,使推注部件在接触或者近似接触该表面的状态下进行推注动作,如此,能够提高推注部件的动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人工晶体向预期方向发生卷曲或翻折的动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施压部件,所述施压部件通过被所述推注部件与所述过渡部的内腔的表面夹在其间而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
另外,所述施压部件还可以通过被所述推注部件与所述植入器主体的内腔的表面夹在其间而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
如此,能够在推注动作的初始阶段有效地保证推注部件的动作可靠性。
本发明优选,所述施压部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推注动作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植入头的所述过渡部的所述内腔的所述表面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由后方侧向前方侧靠近所述推注部件进行推注动作而移动的移动路线的形状,对所述施压部件进行引导,使其在向前方移动的同时产生向靠近所述推注部件的所述移动路线的方向产生位移以能够施加所述作用力。
另外,所述引导部可以由单一的斜面构成,或者由至少2级倾斜角度不同的斜面构成,再或者由曲面构成。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引导部由单一的斜面构成的情况下,该斜面相对于所述推注部件的移动路线的倾斜角度为1.5-25度、2.5-11度或者3.5-6.5度。
本发明优选,所述施压部件具有可动部和固定部,在进行所述推注动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推注部件以能够一体在推注动作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推注部件向推注动作的前方伸出,所述可动部因所述固定部随所述推注部件的推注动作一体移动而被带动而移动,在所述可动部移动至规定位置(例如实施方式中与第2斜面重合的位置)时,所述施压部件被止动。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施压部件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限位凸起,在所述植入头的所述过渡部的内腔的表面的所述引导部上设有引导槽,在所述施压部件移动时所述限位凸起能够进入所述引导槽而被所述引导槽引导,并且,在所述限位凸起移动到所述引导槽的末端时被所述引导槽的末端的端面阻挡从而实现所述施压部件的被止动。
本发明优选,所述施压部件由扁平状的压片构成,所述压片包括作为所述固定部的固定片与作为所述可动部的可动片。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可动片上形成有可与所述植入头的所述引导部接触的凸起。
采用如上结构,可动片通过凸起与过渡部的表面(引导部)接触,因此能够减小接触面积,避免摩擦力较大而阻挡了可动片的移动。
本发明中,所述凸起可以为半圆柱状、圆饼状、沿着所述可动片的边缘延伸的环状或者2条以上的相互平行的条状。
本发明优选,在所述固定片上设有朝向所述推注部件突出而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的施压凸起。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在推注的初始阶段有效地保证推注部件的动作的可靠性。
本发明优选,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可动片之间由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形成为薄片部。
本发明优选,所述推注部件的推注动作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晶体接触部和从所述晶体接触部向前方探出的探出部,晶体接触部位于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第2光学面侧,所述探出部位于所述第1光学面侧。
采用如上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推注动作的可靠性,避免推注部件在推注过程中因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受到摩擦阻力从而脱离光学部的侧表面边缘而运动到光学部的第2光学面上的风险。
所述施压部件优选为软质的。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可以形成有凸起。
另外,本发明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优选是在所述人工晶体承载部预装有所述人工晶体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
再者,本发明优选,所述施压机构还能够对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光学部施加由所述第2光学面侧朝向所述第1光学面侧方向上的作用力。
表征本发明的优点和新颖特征具体在附属于本文并构成本文一部分的权利要求书中指明。然而,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优点以及通过其应用所达到的目标,应参考构成本文另一部分的附图以及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上述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推针头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压片的正面的立体图;
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压片的背面的立体图;
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过渡部内腔的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装配完成或推注伊始时(初始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一体运动到推针头部晶体接触部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表面接触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继续一体运动到压片限位特征被限位,推针部件即将与压片部件分开前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推针头部超出压片可动片前端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人工晶体即将接近植入头喷嘴的口部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a~图8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推针头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图8a是从斜前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b是侧视图,图8c是从大致上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d是观察推针的下表面得到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的俯视图;
图10a-10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在不同截面的剖面图,其中图10a-10e分别是图9中的P-P、N-N、M-M、L-L、K-K处的剖面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的立体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3实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的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4实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5实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下表面上的推针推压凸起的立体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6实施方式中植入头过渡部内腔的上表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是植入器主体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第7实施方式中涉及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植入头的从下方通孔方向观察到的透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7实施方式中涉及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头部植入头与限位座装配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限位座与内包装件装配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7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头部植入头与限位座装配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为人工晶体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人工晶体植入器;2、植入头;2a、植入头的喷嘴部;2b、植入头的过渡部;3、植入器主体;3a、外螺纹;4、螺旋管;5、人工晶体;6、人工晶体的光学部;7a、人工晶体的前支撑襻;7b、人工晶体的后支撑襻;8、压片;8a、压片的可动片;8b、压片的连接片;8c、压片的固定片;8d、固定片上的推针限位筋;8e、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8f、固定片下表面上的凸起;8g、固定片上表面上的限位凸起;9、推针;9a、推针的晶体接触部;9b、推针的探出部;9c、推针前端部下表面上的凸起(第1凸起);9f、推针前端部上表面上的凸起(第2凸起);10、推杆;11、植入器主体前端的人工晶体承载部;12、植入器主体的后段;13、植入头过渡部内腔上表面上的引导部;14、压片上的卡合凸部;15、推针上的卡合凹部;16、植入头上表面上的引导槽;30、内包装件;40、限位座;41、限位座的支承座;42、限位座的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e等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推针头部放大立体图;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压片的正面的立体图;图4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压片的背面的立体图;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立体图;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推针与压片装配在一起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过渡部内腔的上表面的立体图;图7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装配完成或推注伊始时(初始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一体运动到推针头部晶体接触部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表面接触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c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和压片继续一体运动到压片限位特征被限位,推针部件即将与压片部件分开前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推针头部超出压片可动片前端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人工晶体推注器推针继续单独运动到人工晶体即将接近植入头喷嘴的口部状态的推注器前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a~图8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推针头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图8a是从斜前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b是侧视图,图8c是从大致上方观察得到的立体图,图8d是观察推针的下表面得到的立体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的俯视图;图10a-10e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植入头在不同截面的剖面图,其中图10a-10e分别是图9中的P-P、N-N、M-M、L-L、K-K处的剖面图;图16是图2中的植入器主体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明确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动作的方向等,定义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其中,前后方向与细长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轴线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人工晶体植入器的宽度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人工晶体植入器的高度方向一致。而且,在图1中对这些方向也有所标示。再者,定义的这些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适用。
另外,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光学部”指的是人工晶体上具有光学特性从而能够实现调节人工晶体屈光度的主要功能的部分。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襻”指的是与人工晶体光学部相连、既起到支撑光学部的作用又起到将睫状肌的收缩与曲张所产生的收缩力传递到所述光学部的作用的部分。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人工晶体植入器轴线”指的是该细长的人工晶体植入器的纵向中心线。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下光学面”(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1光学面)是相对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的上光学面(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第2光学面)而言的,预装于植入器内的人工晶体其光学部下光学面指的是与植入器主体前端人工晶体承载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那个光学部表面。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无特别指出,则各部件的设置位置以及部件间的位置关系等是指植入器1处于未进行推注动作即初始状态下的设置位置和位置关系等。
<整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晶体植入器1(有时也会简称为植入器1)是预先设置有人工晶体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如图1、2所示,人工晶体植入器1具有植入器主体3、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前端的植入头2以及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后端的螺旋管4。在植入器主体1的前端设有人工晶体承载部11,该人工晶体承载部11上预置有人工晶体5。另外,在植入器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推针9,推针9位于人工晶体5的后方,在螺旋管4的内部安装有推杆10。推杆10的前端与推针9的后端连接。
在使用植入器1将人工晶体5植入人眼内时,操作者对螺旋管4进行旋转操作,由此使螺旋管4沿着植入器1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向前移动,带动推杆10移动,进而由推杆10带动推针9也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推针9推动预置在人工晶体承载部11上的人工晶体5,将其推入到植入头2内,并经由植入头2推注到人眼中。
下面对植入器1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植入器主体>
如图2所示,植入器主体3大致呈筒状,其前端设有由底部向前突出的晶体承载部11,晶体承载部11上预置人工晶体5。在本实施方式中,人工晶体5由疏水软性材质制成。人工晶体5具有圆片状的光学部6以及设于光学部6两侧的一对支撑襻即前支撑襻7a和后支撑襻7b。光学部6具有相互背对的下表面(第1光学面)与上表面(第2光学面)。前支撑襻7a从光学部6的右侧部向前方呈臂状伸出,并且在向前延伸的同时向左侧倾斜延伸,而大致呈字母L状,其具有与光学部6连接的基端部7a1与作为延伸末端以及自由端的前端部7a2,在前端部7a2与光学部6的前边缘之间形成有空间。与前支撑襻7a类似,后支撑襻7b从光学部6的左侧部向后方呈臂状伸出,并且在向后延伸的同时向右侧倾斜延伸,而大致呈字母L状,其具有与光学部6连接的基端部7b1与作为延伸末端以及自由端的后端部7b2,在后端部7b2与光学部6的后边缘之间形成有空间。
在使人工晶体5产生预定的卷曲或翻折时,前支撑襻7a与后支撑襻7b分别翻折到光学部6的上表面上,光学部6的左右两边缘向上卷起,将前支撑襻7a与后支撑襻7b包起来。
晶体承载部11不仅起承载人工晶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约束人工晶体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的作用(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阅专利文献4、5等,本说明书中不再详细说明)。
在植入器主体3的后段12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3a,该外螺纹3a与螺旋管4上设置的内螺纹配合,使螺旋管4被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相对于植入器主体3在植入器轴线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
如图16所示,在植入器主体3内腔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引导槽3b,引导槽3b的前端开放,后面详细说明的压片8的固定片8c配置于该引导槽3b,在该引导槽3b的引导下随推针9向前移动。
<螺旋管(操作部件)与推杆>
如图1所示,螺旋管4同轴地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的后端,如上所述,是可被操作者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件。在其内部安装有推杆10,推杆10的后端10b与螺旋管4可相对旋转但不可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地连接,推杆10的前端10a与推针9的后端连接。
<推针(推注部件)>
推针9以可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地安装在植入器主体3内部,如上所述,其后端与推杆10的前端10a连接,在推杆10向前移动时,该推针9被推杆10推动而向前移动。
如图8a、8b所示,推针9的前端(头部)具有晶体接触部9a与探出部9b,晶体接触部9a是与人工晶体5接触并推动人工晶体5移动的部位,形成在推针9的前端面上,且构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平面。探出部9b自晶体接触部9a的下部向前方伸出,其上表面逐渐向后上方倾斜延伸。在推针9推动人工晶体5移动时,该探出部9b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下表面的下方。如此,能够保证推注动作的可靠性,避免因人工晶体5受到推注阻力从而导致推针9运动到光学部6上表面。
另外,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推针9的前端面的下部向前探出或者说突出有探出部9b,而前端面的位于探出部9b以上的部分由单一的平面(即晶体接触部9a)构成,也就是说,在推针9的前端面上,除了形成探出部9b以外,在其他部位(包括上部)并不具有向前突出的部位,如此可以保证后支撑襻7b在翻折时可以不受阻碍地被顺利抬起。
另外,推针9的前部的左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凹槽9e,该凹槽9e的前端开放,该凹槽9e深度为推针9前端部宽度的1/3至1/2,优选深度尺寸为推针宽度尺寸的1/2。在推针9推动人工晶体5移动时,该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的一部分(后部)可进入该凹槽9e,从而使得翻折后的后支撑襻7b始终处于稳定的翻折状态,进而提高人工晶体5的动作的可靠性。如图8a、8c所示,凹槽9e的上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由切角部构成的避让部9g。
另外,如图8b所示,推针9的包含探出部9b在内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凸的凸起9c。如图8d所示,该凸起9c具有平面部9c1;后侧圆弧过渡面9c2,其位于平面部9c1后侧,向后上方倾斜延伸;左、右侧圆弧过渡面9c3,二者分别位于平面部9c1与后侧圆弧过渡面9c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左上方与右上方倾斜延伸。因为植入头2的喷嘴部2a的内腔通常为圆形或近似椭圆形的截面,同时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截面尺寸朝向喷嘴部2a逐渐减小且过渡部2b的内腔下表面通常为近似圆弧的曲面结构,因而通过形成这样的凸起9c的结构,能够使推针9的前端下表面和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下表面形状匹配,保证推针9在通过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时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保持接触,同时推针8推注人工晶体5通过植入头2的喷嘴部2a时可以保证推针9前端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喷嘴部2a下表面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推注人工晶体5的动作可靠性。
另外,图8a、8b所示,在推针9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9f,如图8c所示,该凸起9f具有平面部9f1;位于平面部9f1左右两侧的左、右侧圆弧过渡部9f2;位于平面部9f1后侧的的后侧圆弧过渡部。该凸起9f的作用是减小推针9前端上表面与装配后的压片8下表面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在推针9翻折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到光学部6上表面的过程中后支撑襻7b夹在推针9前端上表面与压片8下表面间的风险。
另外,如图3所示,推针9的后段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卡合凹部15,该卡合凹部15与后述的压片8上的卡合凸部14相卡合。
<压片(施压部件)>
如图2所示,植入器1还具有压片8,压片8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于植入器主体3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植入器主体3上。作为植入器主体3内部的与压片8相配合的部位,在植入器主体3内形成有形状与压片8匹配的引导槽3b(安装槽、图16),压片8以能够沿着该引导槽3b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配置在该引导槽3b中,并且,压片8还与推针9组装在一起,具体将会在下面说明。
如图4a、4b所示,压片8整体上呈扁平状,由软质材料(例如比推针9软的塑胶材料)形成,具有位于前侧的可动片8a、位于后侧的固定片8c以及连接在可动片8a与固定片8c之间的连接片8b。固定片8c虽然如后述那样可以与推针9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但是其在上下上方上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而可动片8a则可以相对于固定片8c向下产生移动。连接片8b设置在可动片8a与固定片8c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由厚度比可动8a与固定片8c薄的薄片部构成,该连接片8b的厚度尺寸优选0.2-0.4mm。
另外,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可以代替由薄片部构成的连接片8b,而是在可动片8a与固定片8c之间设置转轴结构。
另外,如图4a所示,在可动片8a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凸起8e,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8e设有前后两个,大致呈轴线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半圆柱状。在固定片8c的上表面上的靠近连接片8b的部位形成有限位凸起8g。该凸起8e与限位凸起8g的作用将在后面说明。
如图4b所示,在压片8的固定片8c的下表面侧的靠后侧部位形成有一对卡合凸部14,如图5a、5b所示,压片8的卡合凸部14与推针9的卡合凹部15相卡合,使得压片8与推针9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一体移动。即,压片8与推针9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一体移动的方式组装在一起。组装在一起后的压片8位于推针9的上方。
另外,如图4b所示,在压片8的下表面上前侧位置形成有左右一对推针限位筋8d,一对推针限位筋8d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且二者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稍稍错开。如图5a所示,一对推针限位筋8d分别位于推针9的左右两侧,以限定推针9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抑制推针9在移动过程中的偏心。
<植入头>
如图2、图9所示,植入头2具有喷嘴部2a与过渡部2b,喷嘴部2a用于将人工晶体5释放到人眼内,过渡部2b位于喷嘴部2a的后方,其内腔的形状、尺寸被设定为,能够使人工晶体5产生翻折或卷曲,在此状态下到达喷嘴部2a。
过渡部2b的内腔具有非对称结构的左右表面特征,如图10a-10e所示,过渡部2b的内腔由晶体承载部向喷嘴部方向截面尺寸呈减小趋势,如此在人工晶体5通过过渡部2b时,可使人工晶体5产生至少是由下表面侧向上表面侧的卷曲(或者叫翻折)这样的变形而达成一个较小的整体尺寸。图10a-10e中示出了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从前方到后方的多个截面处的形状,由这些图中可以看出植入头过渡部截面尺寸自后向前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另外,关于过渡部2b的能够使人工晶体5(光学部6)产生自下向上的卷曲变形的形状与尺寸设定,在现有技术中多有公开(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6),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一步说明。
如图7a-7e所示,过渡部2b的内腔的上表面具有引导部13,该引导部13具有自后向前向植入器中心轴线(推针9的移动路线)靠近的形状,其具有第1斜面部13a与第2斜面部13b。第2斜面部13b的倾斜角度较小,第1斜面部13a相连地设置在第2斜面部13b的后方。压片8的可动片8a能够被第1斜面部13a与第2斜面部13b下压而向下翻折(产生向下的位移),从而可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
如图6所示,在引导部13(过渡部2b的内腔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从第1斜面部13a延伸到第2斜面部13b的引导槽16,该引导槽16可供压片8的固定片8c上的限位凸起8g(图4a)进入,由此对压片8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引导。并且,当限位凸起8g在引导槽16内移动到该引导槽16的末端(前端)时被该引导槽16的端面(前端面)阻挡,如此限位凸起8g不能继续向前方移动,压片8被止动,在推针9进一步向前移动时,压片8与推针9的卡合(卡合凸起14与卡合凹部15的卡合)解除,推针9自己向前移动而不再带动压片8一体移动。
下面结合推注方法与推注动作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作更加详细的说明。
<推注方法与推注动作>
图7a-图7e中示出了从执行推注动作前的初始状态到推针9通过推注动作将人工晶体5推到喷嘴部2a附近时的各个状态。另外,为了简化绘图,在图7a-7e中省略了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并且,图7a-7e中人工晶体5均处于同一个状态,实际上应该是不断翻折直至翻折状态最大。关于人工晶体5的翻折或者卷曲的变形过程,在现有技术中多有公开,例如参见上述专利文献1-5,在本说明书中将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①第1阶段:初始状态
如图7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人工晶体5被预装在晶体承载部11上,推针9位于人工晶体6后方大致接触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未示出)的位置,另外,压片8的可动片8a相对于推针9的前端部向前伸出,且接触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上表面上的第1斜面部13a,被第1斜面部13a向下压而稍稍向下翻折(产生向下的位移),由此,可通过固定片8c对推针9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推针9的头部即前端部(包括探出部9b)的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的底面(上表面)接触(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留有些许的间隙,下同)。
②第2阶段
之后,如图7b所示,操作者对螺旋管4进行旋转操作,而使推针9向前移动从而开始进行推注动作,推针9向前移动到其前端面即晶体接触部9a接触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后边缘的位置,此时,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并未发生移动而保持在晶体承载部11,另外,虽然未示出,但是人工晶体5的后支撑襻7b被推针9推动而发生变形,从而移动到了光学部6的上表面(第2光学面)上。
另外,如上所述,压片8与推针9相卡合,因此在推针9向前移动时,压片8也向前移动,一方面,固定片8c上表面上的限位凸起8g进入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上表面上的引导槽16中,被引导槽16引导而移动,抑制左右方向上的偏心,另一方面,压片8的可动片8a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上表面上的第1斜面部13a的引导下,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进一步相对于固定片8c向下翻折(即可动片8a被第1斜面部13a逐渐向下推),由此,可动片8a通过固定片8c对推针9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推针9的至少前端部的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的底面保持接触。
另外,在此状态下,可动片8a的向下倾斜的前端部压在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上表面(第2光学面)上,从而能够使光学部6的下表面(第1光学面)与晶体承载部11的底面(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减小甚至间隙减小为零处于接触运动的状态。
③第3阶段
接下来,如图7c所示,推针9从图7b的状态进一步向前移动,带动压片8进一步向前移动,使压片8的固定片8c上的限位凸起8g移动到引导槽16的末端(前端),被该引导槽16的前端面所阻挡,使得压片8到达限位状态,被止动。在此状态下,可动片8a完全移动到了植入头2的上表面上的第2斜面部13b的位置(与第2斜面部13b重合的位置),呈前端向下倾斜的状态,其前端部保持压在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上表面上,从而能够使光学部6的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的底面(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减小甚至间隙减小为零处于接触运动的状态。
另外,在此状态下,人工晶体5已基本脱离晶体承载部11,推针9即将到达植入头2的内腔道(下表面18)位置,还在晶体承载部11位置处,在压片8的可动片8a对其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其前端的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的底面(上表面)保持接触。
另外,虽未图示,不过,在人工晶体5从图7b的状态进一步向前移动而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内腔中移动的过程中,受过渡部2b的内腔的形状与尺寸的作用,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左右边缘发生自下向上(自下表面(第1光学面)侧向上表面(第2光学面)侧)的卷曲(或者叫翻折)变形。
④第4阶段
之后,如图7d所示,推针9从图7c的状态继续进行推注动作而向前移动,如上所述,由于压片8被止动,因而,推针9脱离与压片8的卡合(卡合凸起14与卡合凹部15的卡合)自己向前移动,从而能够逐渐达到与压片8的可动片8a重合的状态,此过程中,推针9自下向上推压可动片8a,使可动片8a抵靠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内腔的上表面上的第2斜面部13b上,如此,可动片8a反过来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推针9在至少其前端部的下表面与过渡部2b内腔的下表面18保持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推注动作。
⑤第5阶段
之后,推针9从图7d的状态继续向前移动,推动人工晶体5(光学部6)移动到图7e中所示的靠近喷嘴部2a的位置,在此过程中,被推针9推压而抵靠在第2斜面13b上而被推针9与第2斜面13b夹持于其间的可动片8a保持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的状态,使推针9在至少其前端部的下表面与过渡部2b内腔的下表面18保持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推注动作。
之后,推针9从图7e的状态继续向前移动,直至将人工晶体5从喷嘴部2a推出而释放到人眼中,完成推注动作。如图7e所示,在图7e所示的状态下,推针9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近与植入头2的内腔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因而,在推针9从图7e所示状态进一步向前移动的过程中,推针9的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皆与植入头2的内腔的表面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人工晶体5自下向上产生卷曲或者翻折变形(光学部6的至少左右边缘的向上卷曲或翻折,支撑襻的向上卷曲或翻折),而压片8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因而,能够使推针9的至少前端部尽量保持托底运动,使推针9的动作可靠性得到提高,进而使人工晶体向预期方向发生卷曲或翻折的动作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该压片8构成了本发明中的对作为推注部件的推针9施加作用力的“施压机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片8a的上表面设有凸起8e,从而在推注运动过程中其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第1斜面部13a相接触从而受力而容易在移动的同时向过渡部2b下表面侧翻折,进而施加给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和/或推针9上表面一个向下朝向过渡部2b下表面的作用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针9的头部(前端部)设有晶体接触部9a和探出部9b,可以进一步增加推注动作的可靠性,避免推针9在推注过程中因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受到摩擦阻力从而脱离光学部6的侧表面边缘而运动到光学部6上表面的风险。同时,推针9的晶体接触面9a为一大致垂直于植入器轴线的平面,因为人工晶体的后支撑襻7b在完成翻折到光学部6上表面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后支撑襻7b会产生一定的向上运动,而由平面构成的推针9的晶体接触面9a使得后支撑襻7b翻折向上的运动过程中在可预期的运动范围内不会受到约束限制,可以更可靠的完成后支撑襻7b翻折的动作。
采用本实施方式,预装人工晶体植入器只需单一的推注动作即可完成人工晶体的植入操作。
人工晶体植入器在装配完成未进行推注动作前(图7a),推针9的探出部9b的下表面与植入器主体3的晶体承载部11的底面(上表面)处于接触状态。同时在晶体承载部11尺寸、人工晶体5尺寸的共同作用下,放置在晶体承载部11的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最低点处于与晶体承载部11上表面接触或处于可控的间隙范围内的状态。
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在自初始状态到推针9向前运动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侧边缘相接触的阶段(图7a至图7b的阶段),推针9与压片8一体运动,同时,在此运动过程中,在植入器主体3前端(引导槽3b的前端)及晶体承载部11尺寸、人工晶体5尺寸、推针9前端部(头部)尺寸、压片8尺寸的共同作用下,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上表面始终处于接触运动的状态,同时因为压片8和推针9装配后压片8位于推针9上方且压片8的可动片8a探出推针9的晶体接触部9a,故当推针9的晶体接触部9a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侧边缘接触后,压片8的可动片8a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上方,同时在压片8与推针9一体运动的过程中,压片8的可动片8a上表面或可动片8上表面的凸起8e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的上表面的第1斜面部13a相接触,在该第1斜面部13a的作用下压片8的可动片8a向过渡部2b下表面方向发生翻折(相对于固定片8c向下产生位移)。
之后,在推针9的晶体接触部9a与光学部6侧边缘成为相接触的状态时,压片8的可动片8a下表面与下方的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相接触或成仅有一定可控间隙的状态。此时因为人工晶体5在植入器主体3的晶体承载部11并未被推针9推动,故在晶体承载部11尺寸、人工晶体5尺寸的共同作用下,放置在晶体承载部11的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最低点处于与晶体承载部11上表面接触或处于可控的间隙范围内的状态。同时在晶体承载部11尺寸、人工晶体5尺寸、推针9的探出部9b尺寸、压片8的固定片8c尺寸的共同作用下,推针9的晶体接触部9a与光学部6侧边缘接触时推针9的探出部9b刚好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下方且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上表面仍维持接触。
之后,在自推针9前端的晶体接触部9a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侧边缘接触至推针9与压片8一体运动设定距离后压片8被止动的阶段(图7b至图7c的阶段),推针9将人工晶体5自晶体承载部11被推离使得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大部分进入植入头2的过渡部2b,在此推注过程中压片8与推针9仍保持一体运动,压片8的前端的可动片8a将继续在植入头2过渡部2b的上表面上的第1斜面部13a的作用下继续向过渡部2b下表面发生翻折,此时如可动片8a下表面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接触,则可动片8a的继续翻折将施加给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一个向下朝向过渡部2b下表面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人工晶体5下表面和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间隙减小甚至于可以将间隙减小为零,使得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处于接触运动状态,此时如压片8的可动片8a下表面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有间隙,则可动片8a继续翻折将先使此间隙消除然后使得可动片8a下表面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接触,接触后的继续翻折将同样施加给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一个向下朝向过渡部2b下表面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人工晶体5的下表面和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间隙减小甚至于可以将间隙减小为零,使得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处于接触运动状态,在此运动阶段推针头部仍在晶体承载部11未进入植入头2的过渡部2b,因此推针9头部的探出部9b下表面仍维持与晶体承载部11上表面接触运动的状态。
简言之,在推注开始至压片8被限位结构(引导槽16的前端面)限位停止运动这一动作阶段,人工晶体5在推针9的作用下脱离晶体承载部11而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内移动,此时在植入头2的内腔道截面尺寸、人工晶体5尺寸、推针9头部尺寸、压片8尺寸的配合下,在过渡部2b特殊设计的上表面9(第1斜面部13a)的作用下,压片8的可动片8a将向过渡部2下表面继续翻折(产生向下的位移),从而施加给位于可动片8a下方的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一个向下朝向过渡部2b下表面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与过渡部2b下表面间隙减小甚至间隙减小为零处于接触运动的状态。另外,此时推针9仍维持探出部9b下表面与晶体承载部11上表面接触运动的状态。如此,使得人工晶体5向预期方向发生翻折或卷曲的动作可靠性和动作稳定性以及推针9推注人工晶体5的动作可靠性和动作稳定性在此运动阶段得到保证。
之后,在压片8被止动至推针9头部的晶体接触面9a运动到压片8的可动片8a前端这一阶段(图7c至图7d的阶段),压片8在限位结构(引导槽16的前端面)的约束下停止运动,继续施加推注力的结果将导致推针9脱离与压片8的卡合的约束从而与压片8分开独自向前继续完成推注动作。
自推针9与压片8分开到推针9头部运动到压片8的可动片8a前端这一阶段,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和推针头部已自晶体承载部11全部运动进入到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且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和推针9头部已全部运动超出压片8的可动片8a,如前所述,压片8在限位结构作用下停止运动时,压片8的可动片8a结构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特殊设计的上表面的作用下已相对于固定片8c向下发生位移(位于第2斜面部13b的位置)且可动片8a下表面已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上表面接触并施加给人工晶体5一个向下朝向过渡部2b的内腔(内腔道)的下表面的作用力,当压片8停止运动,而人工晶体5、推针9继续运动且逐渐自压片8的可动片8a下面通过时,因为压片8的可动片8a在过渡部2b特殊设计的上表面(第2斜面部13b)的作用下维持向下产生位移的状态,故压片8的可动片8a将始终施加给自下方通过的人工晶体5和推针9一个向下朝向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始终处于与过渡部2b下表面接触的运动状态。
之后,在人工晶体5和推针9自压片8的可动片8a前端探出继续运动直至自植入头2的管状的喷嘴部2a推出的阶段,人工晶体5从压片8的可动片8a前端探出时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与过渡部2b下表面接触运动,且此时的人工晶体5受植入头2内腔的限制已处于不可逆的预期的翻折或卷曲状态,已无向反方向翻折或卷曲的可能,后续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截面尺寸和晶体尺寸的作用下,人工晶体5将始终保持光学部6下表面与过渡部2b下表面接触的运动状态直至自植入头2管状的喷嘴部2a被推出,在此过程中人工晶体5将在过渡部2b截面尺寸的作用下将只是进一步翻折或卷曲以缩小自身的体积。
如前所述,推针9头部在探出压片8的可动片8a前端时受到处于翻折状态的压片8的可动片8a向下的力使得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保持接触运动状态,在后续推针9的继续推注运动过程中因为压片8的可动片8a仍一直处于向下产生了位移的翻折状态故自压片8的可动片8a下部通过的推针9将始终受到一个向下朝向过渡部2b下表面的作用力,使得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始终处于与过渡部2b接触的运动状态直至推针9完成推注动作。
简言之,在此运动阶段,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截面尺寸、晶体尺寸的作用下,人工晶体5将始终保持光学部6下表面与过渡部2b下表面接触运动且进一步按预期方向翻折的状态,推针9在此运动阶段,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截面尺寸、推针9头部尺寸、压片8及压片8的可动片8a尺寸、过渡部2b特殊设计的上表面(第2斜面部13b)的共同作用下,将始终受到因压片8的可动片8a向下产生了位移而形成的一个朝向过渡部下表面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始终处于与过渡部2b下表面接触运动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1的植入头2的过渡部2b除了具有特殊设计的上表面结构,在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表面无需专门设计使人工晶体5下表面左右边缘被抬起(卷曲或翻折)的倾斜特征,这样简化了植入头2的过渡部2b内腔道的结构设计。同时在保证人工晶体5下表面、推针9的探出部9b下表面与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下底座接触运动的前提下,推针9前端设计有探出部,进一步规避了在推注过程中因人工晶体5受到运动阻力从而导致推针9头部的晶体接触面9a与人工晶体光学部侧边缘面脱离运动到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下表面的风险。另外,在植入器1(具体晶体承载部11和植入器1内腔道的下表面)也未设置抬起结构,整个推注过程中,推针一直托底运动,不会受到任何阻力,能够简化操作者的推注动作,降低推注操作的难度。
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中,压片8的固定片8c的下部设有非对称的限位筋8d,此限位筋8d使得推针9在与压片8一起运动的过程中,甚至是推针9脱离压片8单独推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受到限位筋8d的约束,从而保证在人工晶体5受到推注阻力时推针9不会偏移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中心线位置,之所以压片8的固定片8c的限位筋8d可以起到对推针9进行限位的作用,根本原因是因为压片8在运动时是同样受到来自植入器主体3和植入头2相关限位结构约束的。
综上所述,可见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1不仅操作动作简单,同时在保证人工晶体5植入的两个关键动作即人工晶体5向预期方向卷曲或翻折和推针9推注人工晶体5的动作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出较大改进。同时也通过压片8增加限位筋8d进一步规避和降低了推针9在推注过程中因人工晶体5受到推注阻力而导致推针9头部的晶体接触部9a偏离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中心位置的风险。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可动片8a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凸起8e,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该半圆柱状的凸起8e,而是形成沿着可动片8a的边缘延伸的环状的凸起8e1。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3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可动片8a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凸起8e,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该半圆柱状的凸起8e,而是形成前后一对圆饼状的凸起8e2。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4施方式中的压片可动片上表面上的凸起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可动片8a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凸起8e,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该半圆柱状的凸起8e,而是形成左右一对相互平行的条状凸起8e3。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5施方式中的压片固定片下表面上的推针推压凸起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在压片8的固定片8c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推针9一侧(向下)突出的推针推压凸起8f,该推针推压凸起8f位于靠近固定片8c前端的位置,且大致上位于左右一对推针限位筋8d之间。通过设置该推针推压凸起8f,压片8的固定片8c能够更可靠地对推针9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推针9能够保持托底运动的状态。而且,通过该推针推压凸起8f的设置能够减小压片8与推针9的接触面积,降低压片8对推针9的移动阻力。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15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6实施方式中植入头过渡部内腔的上表面的结构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3由两个倾斜度不同的斜面13a、13b构成,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由单一的斜面构成。该斜面相对于植入器中心轴线(推针9的移动路线)的倾斜角度依压片8的可动片8a尺寸而设定,其范围可设定在1.5-25°之间,优选2.5-11°之间,更优选3.5-6.5°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1~第6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预装式的植入器1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非预装式的植入器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压片8(施压部件)为例对本发明的施压机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对推针9施加上述的作用力的结构即可,例如,压片8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片状;也未必一定设置可相对植入头2移动的施压部件,可以在植入头2上固定设置施压部件;又或者,压片8不随推针9移动也可,可以由操作者另行使其移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压片8的可动片8a的上表面上设有凸起8e,然而,也可以省略该凸起8e;再者,可动片8b上表面依配合的过渡部上表面的形状可以为平面或带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13由平面状的斜面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具有倾斜趋势的曲面构成。此外,还可以由平行于推针9的移动路线的平面取代引导部13的第2斜面部13b;还有,过渡部内腔道的上表面可以是固定倾斜面也可以是可运动的倾斜面。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图21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7是第7实施方式中涉及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植入头的从下方通孔方向观察到的透视图;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7实施方式中涉及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头部植入头与限位座装配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限位座与内包装件装配后的局部放大图;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7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头部植入头与限位座装配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1为人工晶体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包括上述人工晶体植入器1、预装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中的人工晶体5,此外还包括内包装件30与限位座40。在下面的叙述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在植入头2上,具体而言是在过渡部2b的下部设有销孔201,该销孔20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设定为,大致位于处于晶体承载部11上的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与光学部6的前边缘之间。该销孔201供后述的限位座40的限位销42插入。
另外,如图18所示,在植入头2上具体而言是在过渡部2b的上部设有灌注口202,该灌注口202由贯通植入头2内外的通孔构成,在进行推注动作之前,经由该灌注口202向植入头2内部灌注粘弹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灌注口20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设定为,位于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的前方(前上方)。
<内包装件>
在运输、搬运过程中,以及直至进行手术(推注人工晶体)之前,植入器1通常是装在内包装件30中。图19中示出了该内包装件30的与植入器1的植入头2配合的部分。而关于其更加具体的结构,例如在CN104127264A中有详细公开,因而在此不再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限位座>
如图19所示,在内包装件30上安装着限位座40。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座40与内包装件30由不同的方法分别制造,即,限位座40通过注塑的方法形成,为注塑件,内包装件30通过吸塑的方法形成,为吸塑件。如此,与在内包装件30上一体形成限位座40的方式相比,能够容易地成型形状较为复杂的限位座40。
结合图18、图20,该限位座40具有支承座41与限位销42,支承座41构成大致呈方形的底座部,卡合安装在内包装件30上,限位销42竖立设置在支承座41的上表面上,并且支承座41与限位销42一体形成。
参照图18、图20,在植入器1装在内包装件30上的状态下,限位座40的限位销42经由植入头2上的销孔201插入植入头2的内部,位于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自由端部)与光学部6的前边缘之间的空间中。由此,能够由限位销42阻挡光学部6进而阻挡人工晶体5的向前移动,对其形成限位。
如图18-6所示,限位销42的朝向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后表面42a由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呈平直状的竖直面构成,其作为阻挡光学部6向前移动的止挡面;另外,限位销42的前表面由位于下侧的竖直面42c和位于上侧的引导面42b构成,竖直面42c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呈平直状,引导面42b至少形成在限位销42的前表面的高度在人工晶体承载部11的下底面11a以上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平直斜面构成。
另外,在左右方向上观察时,限位销42(具体为限位销42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与光学部6的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自由端部)和光学部6的前边缘之间的距离基本相同,如此能够更好地将人工晶体的前支撑襻7a限定在理想状态。
关于该引导面42b的具体构成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由一平直的斜面构成。具体地,参照图18-图20所示,用以构成引导面42b的斜面由前向后形成在限位销42的前后方向的部分长度上。然而并非局限于此,用以构成引导面42b的斜面还可由前向后形成在限位销42的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上。
<第7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结合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的装配与使用方法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在装配时首先将限位座40装配于内包装件30上,然后将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1装配于内包装件30上,装配后的植入器1的植入头2下方的销孔201内刚好插入限位座40的限位销42,从而使得限位座40的限位销42位于植入器1内罩的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前边缘和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之间的空间内,这样限位销42的后表面42a起到限制人工晶体5向植入头2的喷嘴2a方向运动的作用。
在进行人工晶体植入动作时,首先经由植入头2上的灌注口202灌注粘弹剂,然后将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1自内包装件30垂直取下,进行操作使植入器1的推注部件9完成晶体的推注动作。因为粘弹剂的灌注口202位于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前方,故灌注的粘弹剂流将很可能将前支撑襻7a冲回折叠接触到限位销42的前表面,因为限位销42的前表面的高度在人工晶体承载部11的下底面11a的部分为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斜面(引导面42b),故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将沿此斜面向上滑动,从而使得前支撑襻7a高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上表面。在此状态下,将植入器1自内包装件30取下时,因为灌注的粘弹剂已充满植入头2内腔道,故前支撑襻7a将在粘弹剂的阻力作用下维持其状态,从而使得后续前支撑襻7a在推注部件9推动光学部6向前运动和植入头2的过渡部2b侧表面的共同作用下翻折到光学部6上表面的动作可靠性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限位座40同时起到对人工晶体5进行限位和提高前支撑襻7a的翻折动作的可靠性的作用,结构设计简单,无需额外的操作,整套器械适用的粘弹剂粘稠度范围广,如粘弹剂粘稠度较低则前支撑襻7a不会受灌注粘弹剂的影响,推注翻折前支撑襻7a的动作将按正常的理论设计状态来实现,如粘弹剂粘稠度较高则前支撑襻7a会受灌注粘弹剂的影响,但限位座40的限位销42的前表面上的引导面42b可以保证前支撑襻7a向上运动到高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上表面,从而提高了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的翻折动作的可靠性。
【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面42b由一平直的斜面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或者也可以由下凹的或者上凸的曲面构成,或者由平直斜面、下凹曲面、上凸曲面的任意组合(例如多段平直斜面、平直斜面与下凹曲面的组合等)构成,只要是向后上方倾斜延伸能够引导前支撑襻7a产生向上的位移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限位销42上形成引导前支撑襻7a向后抬起的引导面,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独立于限位销42另外在植入器1上的前支撑襻7a与光学部6之间的位置安装可拆卸的前支撑襻引导部件,在该前支撑襻引导部件的前表面上形成由斜面构成的引导面。另外,关于前支撑襻引导部件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能够在前支撑襻例如被粘弹剂冲击而向后移动能够引导其产生向上的位移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座40(及限位销42)通过支撑座41安装在内包装件30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与内包装件30没有安装关系的限位座,在将人工晶体植入器1从内包装件30上取下后,通过另外的操作将此限位座(及其上的限位销)从人工晶体植入器1上卸下。由此也可见,在本发明的主旨中,内包装件30对于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而言并非必要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座40(及限位销42)配置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的底部,限位销42由下向上经由销孔插入人工晶体植入器1内部且位于前支撑襻7a与光学部6之间,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限位座40及限位销42还可配置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的顶部,销孔也设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的顶部,则限位销42由上向下经由销孔插入人工晶体植入器1内部且位于前支撑襻7a与光学部6之间。
【第7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总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包括人工晶体5与人工晶体植入器1,人工晶体5预装于人工晶体植入器1的内部,具有光学部6以及配置于光学部6前侧的前支撑襻7a,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上,于位于光学部6与前支撑襻7a之间的位置配置有前支撑襻引导部件,前支撑襻引导部件在前支撑襻向后移动时能够引导其产生向上的位移。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在光学部6与前支撑襻7a之间设有前支撑襻引导部件,该前支撑襻引导部件在前支撑襻7a例如被粘弹剂冲击而向后移动时能够引导其产生向上的位移,因此能够提高前支撑襻7a翻折到光学部6的上表面上的翻折动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还包括限位座40,人工晶体植入器1上形成有销孔201,该销孔20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与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之间,限位座40具有限位销42,限位销42经由销孔201插入人工晶体植入器1内而位于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与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之间,以限制人工晶体5向前方移动,限位销42即为上述前支撑襻引导部件。
采用如上结构,利用限制人工晶体5向前移动的限位销41来形成前支撑襻引导部件,如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位销42的朝向前支撑襻7a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面42b,该引导面42b由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斜面构成。
采用如上结构,由于限位销42的朝向前支撑襻的前端部的前表面具有引导面42b,该引导面42b由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斜面构成,因而,当前支撑襻7a例如因粘弹剂的冲击而向后移动时,在该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引导面42b的引导下会向上抬起,如此能够提高前支撑襻翻折到光学部的上表面上的动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人工晶体植入器1上形成有用于向其内部灌注粘弹剂的灌注口202,灌注口20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的前方。
采用本实施方式,当从灌注口202灌注的粘弹剂向后方冲击人工晶体5的前支撑襻7a时,由于位于前支撑襻7a的前端部7a2后方的限位销42上形成有引导面42b,引导面42b由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斜面构成,因此前支撑襻7a能够被引导面42b引导而产生向上的位移,从而能够提高前支撑襻7a翻折到光学部6的上表面上的动作的可靠性。
作为构成引导面42b的斜面,其可以为在左右方向上看时呈平直状的平直面或者呈上凸或者下凹的曲面或者前述诸项的任意组合。限位销42的前表面包括位于下侧的竖直面42c与位于上侧的引导面42b。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销42的朝向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后表面42a由从左右方向上看时呈竖直状的竖直面构成。
采用如上结构,能够由该竖直面42c可靠地阻挡人工晶体5的光学部6的向前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还包括用于包装人工晶体植入器1的内包装件30,限位座40还具有支承座41,限位销42一体形成于支承座41,支承座41安装于内包装件30。
采用如上结构,限位座40安装在内包装件40上,即限位座40与内包装件30分体形成,因而能够容易制造因具有限位销42而使得结构变得较为复杂的限位座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包装件30为吸塑件,限位座40为注塑件。采用这样的结构,限位座40采用不同于内包装件30的注塑方式形成,能够容易地制造限位座40。
在本发明中,前支撑襻7a与后支撑襻7b从光学部6分别向前方与后方伸出,分别呈具有基端与自由端的臂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的人工晶体植入器1包括:植入器主体3,其具有人工晶体承载部11,人工晶体5配置于该人工晶体承载部11;植入头2,其用于将人工晶体5植入人眼中,该植入头2在人工晶体5通过其内腔时使人工晶体5发生变形,销孔201形成于植入头2的下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引导面42b至少形成于限位销42的前表面的高度在人工晶体承载部的下底面以上的部分。如此,能够可靠地保证引导部对前支撑襻的引导功能。

Claims (18)

1.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用于将具有光学部的人工晶体植入人眼中,所述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具有相背对的第1光学面与第2光学面,
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包括:
植入器主体,其具有用于承载人工晶体的人工晶体承载部;
植入头,其具有过渡部与喷嘴部,所述过渡部在所述人工晶体通过时使所述人工晶体至少发生由所述第1光学面侧向所述第2光学面侧卷曲的变形,所述喷嘴部用于将通过了所述过渡部的所述人工晶体植入人眼中;
推注部件,其用于将所述人工晶体从所述人工晶体承载部经由所述过渡部与所述喷嘴部推注到人眼内,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施压机构,其在所述推注部件进行推注动作的至少一部分过程中,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由所述第2光学面侧朝向所述第1光学面侧方向上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施压部件,所述施压部件通过被所述推注部件与所述过渡部的内腔的表面夹在其间而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部件还通过被所述推注部件与所述植入器主体的内腔的表面夹在其间而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部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推注动作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所述植入头的所述过渡部的所述内腔的所述表面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具有由后方侧向前方侧靠近所述推注部件进行推注动作而移动的移动路线的形状,对所述施压部件进行引导,使其在向前方移动的同时产生向靠近所述推注部件的所述移动路线的方向产生位移以能够施加所述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由单一的斜面构成,或者由至少2级倾斜角度不同的斜面构成,再或者由曲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部由单一的斜面构成的情况下,该斜面相对于所述推注部件的移动路线的倾斜角度为1.5-25度、2.5-11度或者3.5-6.5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部件具有可动部和固定部,在进行所述推注动作之前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推注部件以能够一体在推注动作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卡合,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推注部件向推注动作的前方伸出,
所述可动部因所述固定部随所述推注部件的推注动作一体移动而被带动而移动,
在所述可动部移动至规定位置时,所述施压部件被止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施压部件的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限位凸起,
在所述植入头的所述过渡部的内腔的表面的所述引导部上设有引导槽,
在所述施压部件移动时所述限位凸起能够进入所述引导槽而被所述引导槽引导,并且,在所述限位凸起移动到所述引导槽的末端时被所述引导槽的末端的端面阻挡从而实现所述施压部件的被止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部件由扁平状的压片构成,所述压片包括作为所述固定部的固定片与作为所述可动部的可动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片上形成有可与所述植入头的所述过渡部的所述引导部接触的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为半圆柱状、圆饼状、沿着所述可动片的边缘延伸的环状或者2条以上的相互平行的条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片上设有朝向所述推注部件突出而对所述推注部件施加所述作用力的施压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可动片之间由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形成为薄片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部件的推注动作方向上的前端部具有晶体接触部和从所述晶体接触部向前方探出的探出部,晶体接触部位于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第2光学面侧,所述探出部位于所述第1光学面侧。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部件为软质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注部件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凸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是在所述人工晶体承载部预装有所述人工晶体的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机构还能够对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光学部施加由所述第2光学面侧朝向所述第1光学面侧方向上的作用力。
CN201910075668.5A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 Pending CN111481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5668.5A CN111481339A (zh)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
US17/425,151 US20220117725A1 (en) 2019-01-25 2019-01-30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er and preloaded typ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device
PCT/CN2019/074001 WO2020151021A1 (zh) 2019-01-25 2019-01-30 人工晶体植入器与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CN201980090709.6A CN113507901B (zh) 2019-01-25 2019-01-30 人工晶体植入器与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EP19910926.5A EP3915518A4 (en) 2019-01-25 2019-01-30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 AND PRELOADE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 INSTRU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5668.5A CN111481339A (zh)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81339A true CN111481339A (zh) 2020-08-04

Family

ID=7179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5668.5A Pending CN111481339A (zh) 2019-01-25 2019-01-25 人工晶体植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813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82546T3 (es) Inyector de lente intraocular
EP2491902B1 (en)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device
US8920494B2 (en) Plungers for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s
JP5470753B2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EP2177178B1 (en) Intraocular lens insertio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intraocular lens
US6468282B2 (en) Insertion system for intraocular lens
RU2741246C1 (ru) Инжектор, система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ой линзы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способы
KR101630637B1 (ko) 안내 렌즈 삽입 기구
US20010007942A1 (en) Insertion system for intraocular lens
US20030212408A1 (en) Insertion system for intraocular lens
JP7066721B2 (ja) 眼内レンズインジェクタ
CN110167487B (zh) 人工晶状体注入器
KR20210105330A (ko) 회전 캠을 이용하는 공막부 각막부 관리 시스템
JP7100760B2 (ja) 眼科手術用注射器システム
CN209751360U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
JP6543893B2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CN111481339A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
CN113507901A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与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EP3684294B1 (en) Intraocular lens injector assembly having shuttle assembly retaining intraocular lens in storage vial and operably presenting intraocular lens in injector assembly
CN209864172U (zh) 人工晶体植入器的推注部件与人工晶体植入器
CN210204985U (zh) 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CN111481321A (zh) 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装置
JP6500359B2 (ja) 眼内レンズ挿入器具
US20200197160A1 (en) Cam actuated base folding mechanism
KR20240062135A (ko) 수술 임플란트를 위한 햅틱 관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