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8996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8996A
CN111478996A CN202010357265.2A CN202010357265A CN111478996A CN 111478996 A CN111478996 A CN 111478996A CN 202010357265 A CN202010357265 A CN 202010357265A CN 111478996 A CN111478996 A CN 111478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iddle plate
electronic device
frame
identif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72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8996B (zh
Inventor
李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72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8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8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8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侧键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边框、中板、指纹识别模组、柔性件以及触发机构;边框围绕所述中板边缘设置,且在中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指纹识别模组穿设于边框,并可在靠近或远离所述中板的方向上位移;柔性件贴合于指纹识别模组靠近中板一面,并与边框连接;触发机构设置于柔性件与中板之间,并分别与柔性件和中板连接;其中:柔性件用于定位指纹识别模组装配位置以简化装配方式;触发机构用于产生电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简化侧键指纹的装配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护手机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各大手机厂商纷纷采用指纹识别技术来提高手机的安全性,通过指纹识别技术实现指纹支付以及手机快速解锁等功能。为了提高手机屏占比以及外观美感,将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手机侧面与侧键相结合,同时实现指纹识别以及按键触控功能,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向。
目前,现有的侧键指纹方案为了定位装配,一般会将指纹识别模组以及侧键开关等器件固定在挡墙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配,以保证整个侧键指纹机构的安装精度。但是,挡墙的设计增加了侧键指纹机构的结构件,使得整个侧键指纹机构的装配过程相对繁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侧键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边框、中板、指纹识别模组、柔性件以及触发机构;所述边框围绕所述中板边缘设置,且在所述中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穿设于所述边框,并可在靠近或远离所述中板的方向上位移;所述柔性件贴合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靠近所述中板一面,并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柔性件与所述中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柔性件和所述中板连接;其中:所述柔性件用于定位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装配位置以简化装配方式;所述触发机构用于产生电信号,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指纹识别模组穿设于边框,且与柔性件贴合,柔性件与边框连接,触发机构设置于柔性件和中板之间,并分别与柔性件和中板连接。使得上述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仅需将指纹识别模组与柔性件贴合,将其装配到边框上,通过柔性件与边框连接,就能够实现指纹识别模组与边框的定位装配。进一步地,将触发机构设置在中板与指纹识别模组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将边框和中板装配在一起即可完成整个装配过程。使得指纹识别模组和触发机构的装配方式更为简便,减少了所需的定位结构件,还可以降低相应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机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结构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结构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边框100、指纹识别模组300、柔性件4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指纹识别模组300与柔性件4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柔性件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边框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触发机构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中板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多数手机的侧键指纹方案均会设计相应的侧键挡墙,通过侧键挡墙来实现整个侧键指纹机构的定位装配。同时,也通过侧键挡墙来固定侧键指纹和侧键开关,避免按压过程中侧键开关松动发生位移使得侧键开关失效。但是,上述方案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将侧键指纹、侧键开关、电路板等相关的器件依次装配在侧键挡墙上形成一个整体,在将挡墙与机壳进行装配,才能够完成侧键指纹机构与机壳的装配,使得上述装配方式较为繁杂。进一步地,在上述装配过程中,侧键挡墙由于公差原因,还需要与机壳保留一定的间隙,否则侧键挡墙和机壳之间会互相干涉,使得侧键挡墙位移进而抵死侧键开关,影响侧键开关的正常工作。但是,保留的间隙不利于整个侧键指纹机构的防水防尘设计,且在手机内部空间如此紧凑的情况下,保留的间隙也影响了手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侧键指纹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侧键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电子设备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阅读器等,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如下说明。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边框100、中板200、指纹识别模组300、柔性件400以及触发机构500。其中,边框100围绕中板200设置,且在中板20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以形成电子设备10的侧壁。指纹识别模组300设置于边框100上,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柔性件400分别与边框100和指纹识别模组300连接,将指纹识别模组300固定在边框100上。触发机构500设置在中板200上,并与柔性件400连接。当指纹识别模组300受用户手指按压时,压力通过柔性件400传导至触发机构500,使得触发机构500产生电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10的工作状态。通过上述结构,将指纹识别模组300的指纹识别功能和触发机构500的按键功能相结合,实现了电子设备10的一键多用。同时,将指纹识别模组300集成到侧键上,还提高了电子设备1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600以及后壳700。其中,显示屏600盖合于边框100一面,后壳700盖合于边框100另一面,三者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800。中板200、指纹识别模组300、柔性件400以及触发机构500均设置于容置空间800内,其中指纹识别模组300至少部分区域设置于容置空间800外,以便于用户按压指纹识别模组300,实现指纹识别模组300的指纹识别功能和触发机构500的按键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800还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的其他功能器件,如电池、摄像头、主板等,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各类功能应用。
具体地,显示屏60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用于响应对显示模组进行触控操作的电路等。其中,显示屏600可以是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也可以是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屏幕进行图像显示。并且显示屏600在外形上可以是平板屏幕,也可以是双曲面屏幕,还可以是四曲面屏幕,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手机而言,上述平板屏幕是指显示屏600在整体上呈平板状设置;上述双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600的左、右边缘区域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显示屏6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6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上述四曲面屏幕是指显示屏600的上、下、左、右边缘区域均呈弯曲状设置,其他区域依旧呈平板状设置,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屏600的黑边并增加显示屏600的可视区域,还能够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10的外观美感及握持手感。
请参阅图5至图10,图5是图3中A结构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A结构沿Ⅵ-Ⅵ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边框100、指纹识别模组300、柔性件4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边框10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指纹识别模组300与柔性件40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柔性件4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至图8所示,指纹识别模组300穿设于边框100,并与中板200相对设置,柔性件400贴合于指纹识别模组300靠近中板200一面,并与边框100连接,使得指纹识别模组300可以通过柔性件400固定在边框100上。其中,指纹识别模组300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按键310、支撑板320以及柔性电路板330。指纹识别按键310穿设于边框100,并可相较于边框100在远离或靠近中板200的方向上位移,以便于指纹识别按键310带动柔性件400传导压力。指纹识别按键310至少部分区域还可以凸出边框100远离中板200的一面设置,以便于用户手指按压指纹识别按键31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边框100上开设有通槽110,且通槽110与容置空间800相通。指纹识别按键310设置于通槽110内,且指纹识别按键310可在通槽110内向远离或靠近容置空间800的方向位移。同时,指纹识别按键310至少部分区域朝向远离容置空间800的方向凸出通槽110设置。柔性电路板330设置于指纹识别按键310靠近容置空间800一面,并与指纹识别按键310电性连接,以传递指纹识别按键310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进而实现电子设备10的指纹识别功能。支撑板320贴合于柔性电路板330远离指纹识别按键310的一面,且支撑板320的尺寸大于通槽110的尺寸,以卡住指纹识别按键310,避免指纹识别按键310从通槽110处脱落。其中,支撑板320不仅用于卡住指纹识别按键310,还用于保持柔性电路板330在平整性,使得指纹识别按键310可以与柔性电路板330平整的贴合连接,避免柔性电路板330弯折或重叠导致连接不稳定或失效的问题。支撑板320具体可以是由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钢片、铁片、铝片等,以保证支撑板32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支撑性能。此外,支撑板320远离指纹识别按键310的一面还与柔性件400贴合,以实现指纹识别模组300与柔性件40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按键310也可以完全设置于通槽110内,仅需指纹识别按键310能够在通槽110位移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8至图10所示,进一步地,柔性件400可以包括固定部410、第一连接部420以及第二连接部430。其中,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分别与固定部410相对设置的两侧相接,且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还可以关于固定部410对称设置。固定部410用于安装指纹识别模组300,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用于与边框100连接,以将指纹识别模组300固定在边框100上。例如,支撑板320远离指纹识别按键310的一面与固定部410相贴合,固定部410靠近支撑板320一面设置有安装条411,支撑板320开设有与之相应的安装槽,安装条411设置于安装槽内,以实现支撑板320与柔性件400的连接,同时可以加强指纹识别模组300与柔性件400的连接稳定性。边框100靠近中板200的一面上形成有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其中,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在中板20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第一固定柱120穿设于第一连接部420,第二固定柱130穿设于第二连接部430,使得柔性件400可以固定在边框100上,进而将与柔性件400贴合的指纹识别模组300固定在边框100上。在本实施例中,柔性件400具体可以是由聚氯乙烯、聚酰胺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等柔性材料制成的软胶,其具有一定的形变恢复能力,使得指纹识别按键310在受到斜向作用力按压发生斜向位移后,能够在柔性件400的带动下修正位移方向回复到正向作用力的位移方向,保持指纹识别按键310的平整状态,避免指纹识别按键310回复后依然呈现斜向位移的状态,提高电子设备10的外在表现力。同时,采用柔性件400固定指纹识别模组300,当指纹识别按键310在特殊情况下受到大冲击力时,柔性件400还能够起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大冲击力损坏电子设备10的内部元件。
上述结构在指纹识别模组300与边框100的装配过程中,仅需将指纹识别模组300贴合在柔性件400上,在通过柔性件400与边框100连接,就能实现指纹识别模组300的装配,同时,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一固定柱120相配合,第二连接部430和第二固定柱130相配合,还能够保证指纹识别模组300和边框100的装配精度,避免指纹识别按键310在通槽110内的安装位置偏移。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至图6参阅图11至图12,图11是触发机构5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中板200的结构示意图。
触发机构500设置于柔性件400与中板200之间,并分别与柔性件400和中板200连接。该触发机构500在受到由指纹识别模组300传导过来的压力后会形变产生电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10的工作状态。触发机构500可以包括:电路板510和触发开关520。其中,电路板510设置于中板200靠近柔性件400一面,并与柔性件400的固定部410相对设置。中板200靠近电路板510一面设置有安装柱210,安装柱210穿设于电路板510,将电路板510固定在中板200上。触发开关520设置于电路板510背离中板200一面,并与固定部410连接,同时还与电路板510电性连接。当指纹识别按键310受到用户手指按压时,指纹识别按键310向靠近中板200方向位移,进而通过柔性件400将按压的压力传导至触发开关520,使得触发开关520形变产生电信号,并通过电路板510将电信号传递至电子设备10的处理芯片,实现通过按压指纹识别按键310控制电子设备10的工作状态。例如,触发开关520所触发的电信号可以是控制电子设备10的音量大小的信号,也可以是控制电子设备10的电源开关的信号,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触发开关520还具有回复功能,在用户取消按压后,触发开关520还能够带动指纹识别按键310回复至受到用户按压前的状态,以实现指纹识别按键310的按键功能的多次触发。
具体地,触发开关520包括:弹性部521和接触部522。其中,弹性部521设置于电路板510远离中板200的一面,接触部522的一端与柔性件400的固定部410连接,其另一端与弹性部521远离中板200的一面连接。固定部410与接触部522相连接的区域还设置有凸块412,通过凸块412与接触部522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固定部其他区域的厚度,降低生产成本。弹性部521具有弹性功能,当接触部522受到从柔性件400传导过来的向中板200方向的压力时,接触部522压迫弹性部521形变,使得触发开关520可以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当压力解除时,弹性部521回弹,通过接触部522向远离中板200的方向上推动柔性件400,实现带动指纹识别按键310回复到未受按压前的初始状态。例如,弹性部521与接触部522相连接的区域设置有凸包5211,接触部522与凸包5211相连接。该凸包5211在受到来自接触部522压力后会朝向中板200方向凹陷,在压力解除后,凸包5211回弹以推动接触部522朝向柔性件400方向位移,实现指纹识别按键310受按压位移后的回复功能。弹性部521具体可以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并通过冲压的方式在弹性部521与接触部522连接区域形成凸包5211。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机构500还可以设置有两个触发开关520。其中,两个触发开关520分别与固定部410靠近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的两端连接,且两个触发开关520还关于固定部410对称设置。使得固定部410靠近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的两端分别受到指纹识别按键310压迫时,两个触发开关520产生两个电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10的两种工作状态。例如,按压某一端的触发开关520时,产生减小音量的控制电信号,按压另一端的触发开关520时,产生增大音量的控制电信号。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有两个以上数量的触发开关520,仅需电路板510和固定部410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即可,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类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上述结构在触发机构500与中板200的装配过程中,仅需将触发开关520贴合在电路板510上,在将电路板510与安装柱210定位安装,即可实现触发机构500与中板200的装配,装配流程较为简便。
进一步地,中板200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220和第二凹槽230。其中,边框100上的第一固定柱120插设于第一凹槽220,第二固定柱130插设于第二凹槽220,以实现边框100和中板200的定位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一凹槽220配合,第二固定柱130和第二凹槽230配合,还能够避免第一连接部420和第二连接部430从边框100的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上脱离。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00上也可以通过设置销钉的方式来固定柔性件400,并与中板200定位连接。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的结构还可以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屏60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上述实施例中受话器组件)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先将指纹识别模组300贴合在柔性件400上,在通过柔性件400与边框100上的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配合,即可将指纹识别模组300固定在边框100上。进一步地,触发机构500仅需贴合在中板200靠近柔性件400一面,并与中板200上的安装柱210定位连接,即可完成触发机构500的装配。最后,通过边框100上的第一固定柱120和第二固定柱130与中板200上的第一凹槽220和第二凹槽230相配合,将边框100和中框200装配在一起。由此完成了电子设备10整个侧键指纹结构的装配,相较于通过挡墙进行装配的方式,其装配方式更为简便,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了挡墙一类的装配结构件,还简化了侧键指纹方案的整体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柔性件400、第一固定柱120、第二固定柱130、第一凹槽220以及第二凹槽230之间的两两配合,还能够保证整个侧键指纹方案的装配精度,提高电子设备10的良品率。此外,由于柔性件400由柔性材料制成,即便是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边框100和中板200设计误差使得两者发生结构干涉,柔性件400与触发机构500抵紧,相较于硬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触发机构500与柔性件400抵死的几率,提升触发机构50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侧键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边框、中板、指纹识别模组、柔性件以及触发机构;
所述边框围绕所述中板边缘设置,且在所述中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穿设于所述边框,并可在靠近或远离所述中板的方向上位移;
所述柔性件贴合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靠近所述中板一面,并与所述边框连接;
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柔性件与所述中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柔性件和所述中板连接;其中:
所述柔性件用于定位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装配位置以简化装配方式;
所述触发机构用于产生电信号,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包括一体结构的固定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贴合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固定部相对设置的两侧相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边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靠近所述中板的一面还形成有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
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在所述中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一固定柱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上还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固定柱插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柱插设于所述第二凹槽,以实现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的定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电路板和触发开关;
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中板靠近所述柔性件一面;
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中板一面,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其中:
所述触发开关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当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受到按压位移时,通过所述柔性件推动所述触发开关,使得所述触发开关形变产生电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包括弹性部和接触部;
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中板一面,且所述弹性部靠近所述柔性件一面设置有凸包,所述凸包用于回复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按压前的初始状态;
所述接触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连接所述凸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触发开关分别与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两端连接,使得所述固定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受按压时,两个所述触发开关产生两个电信号,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两种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靠近所述电路板一面设置有安装柱;
所述安装柱穿设于所述电路板,以固定所述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按键、支撑板以及柔性电路板;
所述指纹识别按键穿设于所述边框,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所述支撑板贴合于所述指纹识别按键靠近所述中板一面,且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指纹识别按键一面与所述柔性件贴合;
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指纹识别按键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并与所述指纹识别按键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按键至少部分区域凸出所述边框远离所述中板的一面设置。
CN202010357265.2A 2020-04-29 2020-04-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478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7265.2A CN111478996B (zh) 2020-04-29 2020-04-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7265.2A CN111478996B (zh) 2020-04-29 2020-04-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996A true CN111478996A (zh) 2020-07-31
CN111478996B CN111478996B (zh) 2021-06-01

Family

ID=7176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7265.2A Active CN111478996B (zh) 2020-04-29 2020-04-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89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2594A (zh) * 2020-09-08 2021-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51126A (zh) * 2020-11-05 2021-02-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侧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22095889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75609U (zh) * 2014-12-12 2015-06-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05069451U (zh) * 2015-09-15 2016-03-02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键及电子设备
CN106558435A (zh) * 2016-12-30 2017-04-0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指纹按键和移动终端
WO2018082471A1 (zh) * 2016-11-01 2018-05-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按键及移动终端、手机
CN208673354U (zh) * 2018-09-04 2019-03-29 张平 一种新型指纹识别模块与实体按键的整体结构
CN209729782U (zh) * 2019-05-14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模块及终端设备
CN210015452U (zh) * 2019-07-02 2020-02-04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75609U (zh) * 2014-12-12 2015-06-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05069451U (zh) * 2015-09-15 2016-03-02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侧键及电子设备
WO2018082471A1 (zh) * 2016-11-01 2018-05-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按键及移动终端、手机
CN106558435A (zh) * 2016-12-30 2017-04-05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指纹按键和移动终端
CN208673354U (zh) * 2018-09-04 2019-03-29 张平 一种新型指纹识别模块与实体按键的整体结构
CN209729782U (zh) * 2019-05-14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模块及终端设备
CN210015452U (zh) * 2019-07-02 2020-02-04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2594A (zh) * 2020-09-08 2021-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052726A1 (zh) * 2020-09-08 2022-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62594B (zh) * 2020-09-08 2023-03-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51126A (zh) * 2020-11-05 2021-02-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侧键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22095889A1 (zh) * 2020-11-09 2022-05-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EP4243045A4 (en) * 2020-11-09 2024-04-03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996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8996B (zh) 电子设备
US10852780B2 (en) Casing and terminal
EP2690844B1 (en) Mobile terminal
US8046039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EP1507273A1 (en) Keypad assembly
CN112162594B (zh) 电子设备
KR20120120661A (ko)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2037931B1 (ko) 연결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CN112735882B (zh) 电子设备
CN111668051A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630199U (zh) 电子设备
KR102073570B1 (ko) 키 결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단말
CN1744621B (zh) 无线通信设备
US200701518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eypad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113178695B (zh) 电子设备
CN214672295U (zh) 移动终端
CN113889357B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JP5085223B2 (ja) 電子機器
KR20210107457A (ko) 포스 센싱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CN112017888A (zh)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766319A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CN21595514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KR101973645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212906251U (zh) 压感组件、中框组件、显示组件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