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7888A -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7888A
CN112017888A CN202010851088.3A CN202010851088A CN112017888A CN 112017888 A CN112017888 A CN 112017888A CN 202010851088 A CN202010851088 A CN 202010851088A CN 112017888 A CN112017888 A CN 112017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onnecting portion
housing
unit
hol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10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康
陈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10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78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7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7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按键包括按键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按键部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按键部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改变,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本申请中,按键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第一连接部可以对按键部进行支撑,并在两个第一连接部和按键部三处受力的情况下,对按键进行了了稳定支撑,避免了按键晃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按键组装方式,由于只有开关位置通过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软胶凸点支撑住按键本体,按键本体两侧位置需要留出按键行程必须悬空,整个按键形成类似于“跷跷板”的结构,当中间开关不能顶死按键时,按压按键两侧就会产生晃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包括:
按键部;和
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按键部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所述按键部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改变,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设有安装孔及卡扣,所述安装孔用于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两侧;
按键部,通过所述安装孔穿设于所述壳体,
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按键部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所述按键部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改变,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与一个所述卡扣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壳体组件及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在所述按键部被按压时可与所述按键部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并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第一连接部可以对按键部进行支撑,并在两个第一连接部和按键部三处受力的情况下,对按键进行了了稳定支撑,避免了按键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和按键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的A-A截面视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壳体的B-B截面视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可包括壳体组件300、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其中,壳体组件300用于承载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显示模组600用于显示信息。摄像头模组900用于拍摄图像。当然,壳体组件300还可以承载为实现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正常工作的其他电子元件例如电池、主板、处理器等。在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可以至少省略一个。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可被称为“终端”或“移动终端”或“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网络功能的智能设备,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上述所述的壳体组件300。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300可包括壳体10、按键20及开关组件30。其中,壳体10可用于安装按键20和开关组件30。另外,壳体10还可以用于安装上述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也可以用于安装电池、主板、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开关组件30用于接收按键20的挤压,以实现控制电子设备100的作用。
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3,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10和按键20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0可包括底壁11和侧壁12。底壁11与侧壁12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111。容置空间111用于容纳按键20、开关组件30、电池、主板、处理器、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等电子元件。
壳体10例如侧壁12上设有安装孔121,用于安装按键20。该安装孔121可贯穿壳体10例如侧壁12,用于连通容置空间111,以便将按键20安装在安装孔121内。用户通过在电子设备100外按动按键20,使得按键20挤压容置空间111内的开关组件30,实现开关组件30控制电子设备100的作用。
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图5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壳体10的A-A截面视图。安装孔121用于安装按键20。为了便于按键20从容置空间111内安装在安装孔121内,并卡固在安装孔121内。对安装孔121进行设计。使得安装孔121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孔段1211和第二孔段1212。其中,第一孔段1211直接与容置空间111连通,第二孔段1212与壳体10外的空间连通。便于按键20从第一孔段1211一侧伸入第二孔段1212。
在一实施例中,在与安装孔121的贯穿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第一孔段1211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孔段1212的截面面积,以便第一孔段1211对按键20的部分结构让位。按键20可安装在安装孔内121内,并从第二孔段1212伸出。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请一并参与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6揭露了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壳体10的B-B截面视图。壳体10例如侧壁12上还设有卡扣13,用于与按键20远离安装孔121的一侧抵接,使得按键20卡在安装孔121内。卡扣13设置于侧壁12靠近容置空间111的一侧,个数可为两个且分别在安装孔121两侧设置。
其中,卡扣13可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及配合部132。第一连接部131与侧壁12连接。配合部132与第一连接部131连接并与侧壁12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133,用于放置按键20。以便卡扣13例如配合部132与按键20抵接。在一实施例中,配合部132自第一连接部131远离底壁11的一侧向远离底壁11的一侧延伸设置。在一实施例中,配合部132与第一连接部131连接,配合部132可向安装孔121一侧延伸。另外,可不对配合部132的延伸方向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也可以设置在底壁11上。
在配合部132与按键20抵接时,按键20至少受到两个配合部132的抵压力和侧壁12在安装孔121处对按键20的抵压力。按键20在两个配合部132和侧壁12的三点支撑下得以固定。
当然,可以理解地,按键20也可以是放置在容纳空间133内,配合部132与侧壁12对按键20进行卡持,实现配合部132与按键20的紧配合,另外侧壁12在安装孔121处对按键20的抵压,一并实现按键20在两个配合部132和侧壁12的三点支撑。
参阅图7,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按键20是安装在壳体10上所呈现的安装状态,并不是按键20本身的原始状态。按键20可包括第二连接部21、按键部22及导电基23。按键部22通过安装孔121穿设于壳体10,以与壳体10例如侧壁12抵接。第二连接部21分别设置在按键部22的相对两侧,并与按键部22连接。第二连接部21置于容纳空间133内,与配合部132抵接。导电基23设置在按键部22靠近开关组件30一侧,用于挤压开关组件30。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基23可与第二连接部21一体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导电基23设置在按键部22上,所以导电基23也可以作为按键部22的一部分存在,即按键20可包括第二连接部21和按键部22,按键部22设置导电基23。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连接部”。在第二连接部21被称为“第一连接部”时,第一连接部131就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接部”。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按键部22可包括止挡单元221及按键单元222。止挡单元221设置在按键单元222的相对两侧(即止挡单元221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按键单元222的相对两侧),且用于与第二连接部21连接。按键单元222用于从第一孔段1211远离第二孔段1212的一侧穿入第一孔段1211,并置于第二孔段1212内。便于用户在电子设备100外,对第二孔段1212内的按键单元222进行挤压。在一实施例中,按键单元222从侧壁12靠近容置空间111的一侧穿入第一孔段1211,直至止挡单元221抵接于第一孔段1211的底部,此时,按键单元222位于第二孔段1212内。当然按键单元222也可以部分外露于第二孔段1212远离第一孔段1211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按键单元222位于第二孔段1212内并部分外露于侧壁12远离容置空间111的一侧,以接受外力按压动作,且在按键单元222接受按压动作时,与卡扣13例如配合部132抵接的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按键部22朝向容置空间111移动,并在按压结束后,按键部22在第二连接部21的弹性形变作用下恢复至止挡单元221与第一孔段1211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也即按键单元222部分外露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按键部22至少部分外露于壳体10以接受按压动作。
请参阅图7和图8,图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20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按键20是未安装在壳体10上所呈现按键20本身的原始状态,在按键20安装在壳体10上时,将呈现图7所示的按键20的安装状态。请参阅图8,按键20可包括第二连接部21、按键部22及导电基23。按键部22通过安装孔121穿设于壳体10,以与壳体10例如侧壁12抵接。第二连接部21分别设置在按键部22的相对两侧(即,第二连接部21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按键部22的相对两侧),并与按键部22连接。第二连接部21置于容纳空间133内,与配合部132抵接。导电基23设置在按键部22靠近开关组件30一侧,用于挤压开关组件30。
其中,第二连接部21为弹性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1与止挡单元22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21自与止挡单元221连接的位置向远离按键单元222的一侧弯折设置。第二连接部21置于壳体10例如容纳空间133时,第二连接部21将发生弹性形变。第二连接部21自与止挡单元221连接的位置向靠近按键单元222的一侧弯折设置,以使得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部21与壳体10例如卡扣13抵接。
可以理解地,第二连接部21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按键部22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按键部22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二连接部21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改变,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部21与壳体10例如卡扣13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的,该弹性连接部的材料可为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
卡扣13在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时与第二连接部21抵接(即,第二连接部21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时,第二连接部21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与卡扣13抵接)。使得按键20在两个卡扣13对第二连接部21的抵接及第二孔段1212的底部对止挡单元221的抵接,实现壳体10对按键20的三点支撑。请参阅图7,在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置于容纳空间133时,与卡扣13例如配合部132抵接,第二连接部21因弹性形变产生的恢复力使得第二连接部21受到直线箭头D所示方向的支撑力,使得按键20受到卡扣13的支撑,止挡单元221与第一孔段1211的底部抵接,使得止挡单元221受到直线箭头E所示方向的支撑力力,使得按键20受到侧壁12的支撑。如此,使得开关组件30在不与按键20的中部抵接时,也不会发生按键20在安装孔121内晃动的问题。因此,按键20可以很好的卡固在壳体10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请参阅图3,在第二连接部21没有因发生弹性形变与卡扣13抵接,只有开关组件30支撑住按键20时,按键部22两侧位置需要留出按键行程必须悬空,整个按键部22形成类似于“跷跷板”的结构。当中间开关组件30不能顶死按键20时,按压按键20两侧时就会产生晃动,影响按键动作的效果。而按键20在三点支撑的时候,将不会出现“跷跷板”的结构。也就不会出现按压按键20两侧时产生晃动的问题。
请参阅图3、图6和图8,将第二连接部21与止挡单元221矫正成第二连接部21的的延伸方向与止挡单元221延伸方向一致,即入图7所示按键20的安装状态。将第二连接部21从如图6中直线箭头C所示的方向插入,直至入图3所示的配合部132与侧壁12形成的容纳空间133内。实现第二连接部21与配合部132的抵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第二连接部21弹性形变的程度,影响到卡扣13与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支撑力。第二连接部21弹性形变的成都越大,卡扣13与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支撑力越大。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21可弹性形变弯折角度α(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可形成图7所示按键20的安装状态。其中弯折角度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去调整,一般弯折角度α的范围为0-90°之间,可不包括0°和90°。
请参阅图7和图8,其中,第二连接部21自图8所示原始状态弹性形变弯折角度α=45°可形成图7所示按键20的安装状态。
请参阅图7和图9,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连接部21自图9所示原始状态弹性形变弯折角度α=60°可形成图7所示按键20的安装状态。
请参阅图7和图10,图10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连接部21自图10所示原始状态弹性形变弯折角度α=30°可形成图7所示按键20的安装状态。
请参阅图7和图11,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连接部21自图1所示原始状态弹性形变弯折角度α=15°可形成图7所示按键20的安装状态。
可以理解地,弯折角度α的范围也可以为为90°-180°之间,可不包括90°和180°。
请参阅图2,开关组件30包括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31及开关32,开关32设置于FPC31上且在按键20被按压时可与按键20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开关组件30设置于容置空间111内,且在按键20的按键单元222被按压时,按键20的导电基23与开关32抵接,并在按压动作结束后,与开关32分离。
请参阅图1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按键20处于安装状态,并安装在壳体10上。卡扣13在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时与第二连接部21抵接。使得按键20在两个卡扣13对第二连接部21的抵接及第二孔段1212的底部对止挡单元221的抵接,实现壳体10对按键20的三点支撑。请参阅图7,在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置于容纳空间133时,与卡扣13例如配合部132抵接,第二连接部21因弹性形变产生的恢复力使得第二连接部21受到直线箭头D所示方向的支撑力,使得按键20受到卡扣13的支撑,止挡单元221与第一孔段1211的底部抵接,使得止挡单元221受到直线箭头E所示方向的支撑力力,使得按键20受到侧壁12的支撑。如此,使得开关组件30在不与按键20的中部抵接时,也不会发生按键20在安装孔121内晃动的问题。因此,按键20可以很好的卡固在壳体10上。
在一实施例中,卡扣13例如配合部132与侧壁12可对按键20例如第二连接部21进行卡持。避免按键20受外力挤压并按动开关组件30后恢复至止挡单元221与第一孔段1211的底部抵接时,恢复不到位的问题,使得第二连接部21脱离与卡扣13的抵接状态。
请参阅图2、图12和图13,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配合部132在与第二连接部21远离止挡单元221的端部相对的位置与侧壁12相连接,使得配合部132可以与第二连接部21远离止挡单元221的端部相抵接,可以避免第二连接部21的移位导致得按键20错位,无法恢复至止挡单元221与第一孔段1211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也即按键单元222部分外露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14和图15,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按键20的结构示意图。图1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按键20是未安装在壳体10上所呈现按键20本身的原始状态,在按键20安装在壳体10上时,将呈现图7所示的按键20的安装状态。请参阅图14,按键20可包括第二连接部21、按键部22及导电基23。按键部22通过安装孔121穿设于壳体10,以与壳体10例如侧壁12抵接。第二连接部21分别设置在按键部22的相对两侧,并与按键部22连接。第二连接部21置于容纳空间133内,与配合部132抵接。导电基23设置在按键部22靠近开关组件30一侧,用于挤压开关组件30。
其中,第二连接部21与止挡单元221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21自与止挡单元221连接的位置向远离按键单元222的一侧弯折设置。第二连接部21置于壳体10例如容纳空间133时,第二连接部21将发生弹性形变。第二连接部21自与止挡单元221连接的位置向靠近按键单元222的一侧弯折设置,以使得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部21与壳体10例如卡扣13抵接。
为了避免第二连接部21与卡扣13脱离抵接的关系,第二连接部21在靠近卡扣13的一侧设置限位凸起211。限位凸起211位于卡扣13靠近安装孔121一侧抵接,限位凸起211用于控制按键单元222两侧的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时,可以更好的支撑按键20,避免出现“跷跷板”的结构。也就避免出现按压按键20两侧时产生晃动的问题。
请参阅图16,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300的结构示意图。由于按键20处于安装状态,并安装在壳体10上。卡扣13在第二连接部21发生弹性形变时与第二连接部21抵接。使得按键20在两个卡扣13对第二连接部21的抵接及第二孔段1212的底部对止挡单元221的抵接,实现壳体10对按键20的三点支撑。使得按键20可以可复部分按键20的受力,使得按键20减少了挤压开关组件30例如开关32的失误,因此,可以将开关32设置的更靠近按键20,以减少开关组件30的空间面积的占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增强第二连接部21例如TPU软胶的硬度,例如原来硬度为90度,可以更换为硬度为120度的。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在侧壁到配合部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加厚,例如原来厚度为0.25mm,可以更换为厚度为0.4m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一并参阅图17,图17是本发明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电子设备200可以采用上述所述的壳体组件300。当然,还可以采用显示模组600和摄像头模组900的至少一个。该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
本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电子设备200的结构可以包括RF电路210、存储器220、输入单元230、显示单元2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600)、传感器250、音频电路260、wifi模块270、处理器280、电源290以及开关组件310(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组件30)等。其中,RF电路210、存储器220、输入单元230、显示单元240、传感器250、音频电路260、wifi模块270以及开关组件310分别与处理器280连接。电源290用于为整个电子设备200提供电能。
具体而言,RF电路2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2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2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2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232。显示单元2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41等。传感器250包括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等。扬声器2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或者受话器组件)262通过音频电路260与处理器2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2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280用于处理电子设备200的数据信息。开关组件310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对电子设备200进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部;和
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按键部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所述按键部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改变,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基,所述导电基设置在所述按键部上,所述导电基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包括:
按键单元,
止挡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按键部的相对两侧,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向远离所述按键单元一侧延伸设置,每一个所述止挡单元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改变。
6.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安装孔及卡扣,所述安装孔用于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两侧;
按键部,通过所述安装孔穿设于所述壳体,
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按键部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所述按键部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改变,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时,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与一个所述卡扣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侧壁,所述安装孔用于贯穿所述侧壁,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侧壁;
底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
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侧壁连接;
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侧壁相对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配合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壁紧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以接受按压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在所述安装孔的贯穿方向上依次连接的第一孔段及第二孔段,且所述第一孔段在与所述贯穿方向垂直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孔段,所述按键部包括按键单元及止挡单元,所述按键单元从所述第一孔段远离所述第二孔段的一侧穿入所述第一孔段,以使得所述止挡单元抵接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底部,所述按键单元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二孔段远离所述第一孔段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两个所述卡扣之间,并与所述卡扣抵接。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2所述的壳体组件及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在所述按键部被按压时可与所述按键部抵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及FPC,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FPC上且在所述按键被按压时可与所述按键抵接。
CN202010851088.3A 2020-08-21 2020-08-21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0178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1088.3A CN112017888A (zh) 2020-08-21 2020-08-21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1088.3A CN112017888A (zh) 2020-08-21 2020-08-21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7888A true CN112017888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5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1088.3A Pending CN112017888A (zh) 2020-08-21 2020-08-21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78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2494A (zh) * 2021-12-30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354A (ja) * 1998-09-04 2000-03-21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押釦の保持構造
US20070108033A1 (en) * 2005-11-11 2007-05-17 Wei-Pong Lin Slender keyswitch structure
CN102194592A (zh) * 2010-03-19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5943862U (zh) * 2016-08-04 2017-02-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US20170345589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Apple Inc. Metal dome switch
CN108882592A (zh) * 2018-08-10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149998U (zh) * 2018-10-31 2019-07-23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按键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0517916A (zh) * 2019-07-30 2019-11-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的限位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2354A (ja) * 1998-09-04 2000-03-21 Tamura Electric Works Ltd 押釦の保持構造
US20070108033A1 (en) * 2005-11-11 2007-05-17 Wei-Pong Lin Slender keyswitch structure
CN102194592A (zh) * 2010-03-19 2011-09-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70345589A1 (en) * 2016-05-24 2017-11-30 Apple Inc. Metal dome switch
CN205943862U (zh) * 2016-08-04 2017-02-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CN108882592A (zh) * 2018-08-10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149998U (zh) * 2018-10-31 2019-07-23 上海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按键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0517916A (zh) * 2019-07-30 2019-11-2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的限位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2494A (zh) * 2021-12-30 2022-03-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7138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529921B1 (ko) 와치형 단말기
CN110138949B (zh) 移动终端
US9461384B2 (en) Connection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8554293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ntenna connection cable thereof
CN112017888A (zh)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630199U (zh) 电子设备
CN113658519B (zh) 电子设备
CN217508805U (zh) 电子设备
CN113889810B (zh) 压合结构、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EP1701239A2 (en) Portable display apparatus
CN112018505B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1277683B (zh) 指纹模组的固定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46032B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JP4883952B2 (ja) 接続端子
JP2006186639A (ja) 電子機器
CN109067952B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受话器组件
CN114582645A (zh) 按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447352A (zh) 支架、摄像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6698151U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CN215582301U (zh) 电子设备、装配组件以及弹片
CN211629287U (zh) 电子设备及其天线组件
CN217825222U (zh) 电子设备、扬声器组件以及平板电脑
CN217770664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0311220B (zh) 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