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5029A -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5029A
CN111465029A CN201910049876.8A CN201910049876A CN111465029A CN 111465029 A CN111465029 A CN 111465029A CN 201910049876 A CN201910049876 A CN 201910049876A CN 111465029 A CN111465029 A CN 111465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signal
gain
module
transmission l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498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5029B (zh
Inventor
董佳
张欣旺
王安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498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5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5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5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04W16/20Network planning tools for indoor coverage or short range network deploy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包括增益控制器、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双极化天线,其中:双极化天线包括位于第一通路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所述双极化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位于第二通路上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其中:增益控制器,用于确定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并根据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Description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以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网络中,采用双通道室分系统来实现双通道室内覆盖方案。双通道室内覆盖方案使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下载速率和吞吐量。相对于传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单通道室内覆盖方案,双通道室内覆盖方案增加了一条射频链路。如果采用传统的单极化室内吸顶天线来实现双通道覆盖,则需要在同一个天线点位附近安装两面天线。为了保证两面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不至于影响MIMO效果,两面天线的安装距离需要在1米以上。因此,相关技术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双极化天线替代两面单极化天线,解决隔离度的问题。
双通道室分天线对外辐射的双极化信号强度是否保持一致性是决定MIMO系统速率的重要指标。双通道室分天线对外辐射的双极化信号强度与双极化天线的性能和双通道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的匹配度有关。两个通路的匹配度越低,失配度越高,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所能提供的高速率性能越差。目前,中国移动针对双极化天线的性能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提出了一套测量两个通路失配度的在线监测方法。但相关技术中没有对双通道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的失配度进行补偿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增益控制器、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双极化天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所述双极化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其中:
所述增益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并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包括增益控制器、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双极化天线,其中:所述双极化天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所述双极化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增益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所述增益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双极化天线的一个通路中设置增益可调模块,或在两个通路中分别设置一个增益可调模块,通过系统中的增益控制器确定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根据传输损耗调节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进而调节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使其传输损耗尽量一致,实现对两个通路失配度的补偿,使其匹配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双极化天线404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4A中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如图1A所示,系统100包括增益控制器101、第一通路102、第二通路103和双极化天线104,其中:
双极化天线104包括位于第一通路102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105和位于第二通路103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107,双极化天线104还包括位于第一通路102上的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和/或,位于第二通路103上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108,其中:
增益控制器101,用于确定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并根据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108的增益值。
其中,第一通路102和第二通路103分别用于传输信号,传输损耗表征了信号在第一通路102和第二通路103中传输时的能量损耗。为了维持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高速率性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两个通路中择一设置增益可调模块,或均设置增益可调模块,调整其增益值来调节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使信号通过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传输时,能量损耗相同,提高两个通路的匹配度。
图1A示出了第一通路102和第二通路103中均包含增益可调模块的情况,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双极化天线的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不同时,调节其中任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均可以使得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达到尽量一致。也即,即使仅在双极化天线的一个通路中设置增益可调模块,也可以通过调节这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使得信号通过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传输时,能量损耗相同,提高两个通路的匹配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益控制器101可以设置在双极化天线104内。测试信号由双极化天线104通过第一通路102和第二通路103发送到双极化天线104对侧的网关,再由网关通过第一通路102和第二通路103发回双极化天线104,增益控制器101通过比较发出的测试信号和接收到的测试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益控制器101也可以设置在双极化天线104对侧的网关内。测试信号由双极化天线104通过第一通路102和第二通路103发送到网关内的增益控制器101。此处,由双极化天线104发出的测试信号的功率可以是系统内预先约定的标准值。增益控制器101接收到测试信号后,根据该接收到的测试信号的功率数值和标准值,得到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
其中,由双极化天线104发出的测试信号的初始功率记为P0,增益控制器101通过第一通路102接收到的测试信号的功率记为P1,通过第二通路103接收到的测试信号的功率记为P2
若P0、P1、P2的单位以W计,则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Lt1由以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1950389760000041
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Lt2由以下公式(2)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1950389760000042
若P0、P1、P2的单位以dB计,则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Lt1由以下公式(3)计算得到:
Lt1=P1-P0 (3);
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Lt2由以下公式(4)计算得到:
Lt2=P2-P0 (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和双极化天线104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105位于第一通路102上,第一路信号由双极化天线104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105发出,经过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到达双极化天线104对侧的网关;第二路信号由双极化天线104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107发出,经过第二增益可调模块108,到达双极化天线104对侧的网关。
增益控制器101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的增益值,进而调整信号在第一通路102中传输时的能量损耗,也即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增益可调模块108的增益值,进而调整信号在第二通路103中传输时的能量损耗,也即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增益控制器101通过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108的增益值,使得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尽量一致,来提高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的匹配度,保障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高速率性能。
基于该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1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如图1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增益控制器101确定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102,增益控制器101根据第一通路1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103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1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108的增益值。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如图2所示,系统200包括处理器201、第一通路202、第二通路203、双极化天线204,双极化天线204包括位于第一通路202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和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和,位于第二通路203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
系统200还包括信号发射模块209和信号接收模块210。信号发射模块209与信号接收模块210之间形成电连接,处理器201连接至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2的一端,信号接收模块210连接至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2的另一端,信号发射模块209连接至第一通路202或第二通路202的另一端,其中:
处理器201,用于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信号发射模块209,用于根据处理器201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向信号接收模块210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信号接收模块210,用于根据第一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202向处理器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203向处理器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处理器201,还用于根据第一反馈信号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
系统200首次上电时,处理器201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装配,可以将信号发射模块209和信号接收模块210均设置在双极化天线204内。
对于这种装配方式,为了将信号发射模块209与第一通路202或第二通路203连接,以及将信号发射模块209与信号接收模块210电连接,可以将信号发射模块209的一个信号传输接口连接到双极化天线204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或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将信号发射模块209的另一个信号传输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到信号接收模块2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信号发射模块209和信号接收模块210集成在同一印刷电路板上,将信号发射模块209的另一个信号传输接口和信号接收模块210的信号传输接口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连接。为了将信号接收模块210与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连接,可以将信号接收模块210的一个对应信号传输接口连接到双极化天线204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另一个对应信号传输接口连接到双极化天线204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维修和更换,也可以将信号发射模块209和信号接收模块210封装为一个独立的测试模块,将该测试模块设置在双极化天线204附近。例如,可以将信号发射模块209和信号接收模块210集成在同一印刷电路板上,封装形成一个单独的测试模块。
对于这种装配方式,为了将信号发射模块209与第一通路202或第二通路203连接,以及与信号接收模块210电连接,为了将信号接收模块210与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连接,可以在测试模块上设置多个对外的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其中一个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对外连接双极化天线204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或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对内连接信号发射模块209的一个信号传输接口;另选测试模块的两个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对外分别连接双极化天线204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和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对内分别连接信号接收模块210的两个信号传输接口。并使得信号发射模块209的另一个信号传输接口和信号接收模块210的另一信号传输接口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测试模块与双极化天线204之间的距离应该足够接近,避免传输损耗测量过程中,由于测试信号的传输路径与实际信号的传输路径的差别太大,造成系统失配度的测量结果误差太大,影响失配度补偿的效果。
基于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200的上述结构,处理器201可以通过第一通路202或第二通路203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信号发射模块209接收到该第一控制指令之后,向信号接收模块210发送第一发射信号。信号接收模块210接收到该第一发射信号之后,生成对应于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的第一反馈信号,对应于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的第二反馈信号。
其中,第一发射信号是一种测试信号,其功率数值可以由处理器201在第一控制指令中进行设定。信号接收模块210接收到第一发射信号之后,其功率数值必然有衰减,但这种能量衰减与系统200的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没有关联。信号接收模块210可以在接收到该第一发射信号之后,直接将这个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复制,分别生成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接收模块210也可以在接收到该第一发射信号之后,将这个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按比例进行放大,生成相同的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以增大信号的初始功率与传输过程中损耗功率的比值,增加传输损耗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分别与放大后的参考功率数值共同发送到处理器201,以便得到对应通路的传输损耗。此时,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不含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
处理器201用于实现增益控制功能,设置在双极化天线204对侧的网关内,连接至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的一端,即远离双极化天线204的一端。为了实现处理器201与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的连接,可以为处理器201的外围增加用于实现信号调理和数据传送的功能电路,该功能电路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分别连接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另两个输入输出端口分别连接处理器201。
基于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200的上述结构,处理器201通过功能电路的其中一个输入输出端口向第一通路202或第二通路203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经过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或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发送到信号发射模块209。
信号接收模块210通过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和第一通路202向功能电路的一个输入输出端口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和第二通路203向功能电路的另一个输入输出端口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若第一控制指令中包含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功能电路得到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通过与处理器201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将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到处理器201。处理器201根据这两个功率数值、以及处理器201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包含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传输损耗可采用实施例一中公式(1)到(4)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0,将第一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1,将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2
若第一控制指令中不包含第一反射信号的功率数值,即信号接收模块210接收到第一发射信号后对其功率进行了放大,功能电路得到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提取被打包的放大后的参考功率数值,通过与处理器201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将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参考功率数值发送到处理器201。处理器201根据这三个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传输损耗可采用实施例一中公式(1)到(4)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将参考功率数值赋值给P0,将第一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1,将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处理器201与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的连接,也可以在处理器201的外围增加两块专用芯片,分别对应于两个通路。其中,一块专用芯片的一个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第一通路202,另一个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处理器201;另一块专用芯片的一个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第二通路203,另一个输入输出端口连接处理器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专用芯片可以由蓝牙芯片实现,两块蓝牙芯片完全一致。并设置一个晶振,同时为两块完全一致的蓝牙芯片提供参考时钟,以保证两块蓝牙芯片时钟同步。处理器201同时连接到两块蓝牙芯片的数字控制端,以保证两块蓝牙芯片工作状态保持高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两块专用芯片的工作状态保持一致,也可以使用具有时钟信号输入端的芯片,两块专用芯片同时接收来自处理器201的时钟信号,也可以保证两块专用芯片的时钟同步。
基于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200的上述结构,处理器201通过其中一块专用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经过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或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发送到信号发射模块209。
信号接收模块210通过水平振子射频端口205和第一通路202向一块专用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垂直振子射频端口207和第二通路203向另一块专用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若第一控制指令中包含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两块专用芯片分别得到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通过与处理器201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将分别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到处理器201。处理器201根据这两个功率数值、以及处理器201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时包含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传输损耗可采用实施例一中公式(1)到(4)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0,将第一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1,将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2
若第一控制指令中不包含第一反射信号的功率数值,即信号接收模块210接收到第一发射信号后对其功率进行了放大,两块专用芯片分别得到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提取被放大后的参考功率数值,通过与处理器201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将第一反馈信号和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参考功率数值发送到处理器201。处理器201根据这三个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传输损耗可采用实施例一中公式(1)到(4)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将参考功率数值赋值给P0,将第一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1,将第二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2
基于上述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2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11,处理器201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S12,信号发射模块209根据处理器201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向信号接收模块210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步骤S13,信号接收模块210根据第一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202向处理器201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203向处理器201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步骤S14,处理器201根据第一反馈信号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15,处理器201根据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
实施例三
基于图2提供的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2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21,处理器201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S22,信号发射模块209根据处理器201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向信号接收模块210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步骤S23,信号接收模块210根据第一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202向处理器201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203向处理器201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步骤S24,处理器201根据第一反馈信号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25,处理器201根据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
步骤S26,当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处理器201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的差值Δ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确定。
当P0、P1、P2的单位以W计时,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的差值Δ由以下公式(5)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1950389760000111
当P0、P1、P2的单位以dB计时,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的差值Δ由以下公式(6)计算得到:
△=Lt1-Lt2(6);
差值Δ即代表了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的失配度,若Δ的值在规定范围内,则代表双通路无源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失配度可被容许,不需要补偿;若Δ的值超过规定范围,则代表双通路无源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需要进行失配补偿。为了对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进行失配补偿,处理器201会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并在调节增益值之后重新确定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得到Δ,判断两个通路的失配度是否已经落入规定范围内,若该结果落入规定范围内,则补偿过程结束;若没有落入规定范围内,则需要继续对传输损耗进行调节。
具体地,系统采用预设的第一阈值Δ1来代表规定范围。处理器201根据公式(5)或(6)得到该差值Δ之后,将Δ与预设的第一阈值Δ1相比较,根据两者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重新确定两个通路的失配度。
如果Δ大于Δ1,则在补偿了当前的失配度之后,处理器201还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用于触发信号发射模块209向信号接收模块210发送第一发射信号,以重新确定第一通路202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对传输损耗进行补偿。如果Δ小于等于Δ1,代表两个通路的失配度可被容许,则补偿过程结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触发失配度的重新确定。比如在处理器201中设置循环参数,循环参数的第一值表示补偿过程结束,第二值表示需要重新确定失配度。处理器201根据Δ与Δ1的大小比较结果来设置循环参数的值,并在其后的指令周期读取循环参数的值,判断是否需要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通过在调节了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之后重新确定两个通路的失配度,可以确保在补偿过程结束后,两个通路的失配度满足特定要求。
实施例四
基于图2提供的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2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31,处理器201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S32,信号发射模块209根据处理器201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向信号接收模块210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步骤S33,信号接收模块210根据第一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202向处理器201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203向处理器201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步骤S34,处理器201根据第一反馈信号确定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二反馈信号确定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35,处理器201根据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和/或第三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的增益值,第三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
步骤S36,信号发射模块209根据第二控制指令,设置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的增益值;根据第三控制指令,设置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
其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可以是可调衰减器,此时对应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也是可调衰减器,通过增大可调衰减器的增益值,可以减小Lt1和Lt2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也可以是可调放大器,此时对应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也是可调放大器,通过增大可调放大器的增益值,可以增加Lt1和Lt2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也可以是既能放大输入信号功率值、又能减小输入信号功率值的增益可调器,增益可调器的增益值为正值时可以增加Lt1和Lt2的值,增益可调器的增益值为负值时可以减小Lt1和Lt2的值。
当需要进行补偿时,处理器201比较第一通路2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203的传输损耗Lt2的大小,得到Δ,若Δ小于1,处理器201可以发出第二控制指令来增加第一通路202中可调放大器的增益值,或者发出第三控制指令来增加第二通路203中可调衰减器的增益值,或者同时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的增益值设置为某一正值,将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设置为与该正值、差值Δ对应的负值以使Δ尽量接近于1;若Δ大于1,处理器201可以发出第三控制指令来增大第二通路203中可调放大器的增益值,或者发出第二控制指令来增大第一通路202中可调衰减器的增益值,或者同时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的增益值设置为某一负值,将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设置为与该负值、差值Δ对应的正值以使Δ尽量接近于1。
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通过与第一控制指令相同的路径到达信号发射模块209。信号发射模块209与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信号发射模块209与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之间存在电连接,信号发射模块209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之后,根据第二控制指令设置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的增益值;信号发射模块209接收到第三控制指令之后,根据第三控制指令设置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
每当系统200启动时,处理器201也向信号发射模块209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和第三控制指令,以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2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208的增益值归零,再进行两个通路的失配度补偿。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如图3所示,系统300包括处理器301、第一通路302、第二通路303、双极化天线304,双极化天线304包括位于第一通路302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305和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和,位于第二通路303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307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系统300还包括无线信标309和信号中转模块510。无线信标309与信号中转模块310之间形成电连接,处理器301连接至第一通路302和第二通路302的一端,信号中转模块310连接至第一通路302和第二通路302的另一端,无线信标309连接至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2的另一端,其中:
无线信标309,用于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出第二发射信号;
信号中转模块310,用于根据无线信标309发出的第二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302向处理器301发送第三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303向处理器301发送第四反馈信号;
处理器301,用于得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通过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3将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至无线信标309;
无线信标309,还用于根据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
处理器301、无线信标309、信号中转模块310可采用与实施例二中相同的方法与第一通路302、第二通路303实现连接。
无线信标309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送第二发射信号,第二发射信号与第一发射信号相同,也是一种测试信号。无线信标309中可以预存第二发射信号的标准功率数值。信号中转模块310接收到第二发射信号之后,可以直接将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复制生成第三反馈信号和第四反馈信号,也可以将这个第二发射信号的功率按比例进行放大,生成相同的第三反馈信号和第四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与放大后的参考功率数值共同进行传输。
第三反馈信号在第一通路302中的传输路径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反馈信号相同,第四反馈信号在第二通路303中的传输路径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反馈信号相同。
若信号中转模块310未对第二发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器301的外围功能电路或专用芯片得到第三反馈信号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将这两个功率数值发送到处理器301。处理器301将这两个功率数值通过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3发送到无线信标309,该包含了两个功率数值的信号的传输路径与实施例二中第一控制指令的传输路径相同。
无线信标309接收到这两个功率数值之后,采用公式(1)到(4)中的方法确定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Lt2。无线信标309将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1,将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2,将第二发射信号的标准功率数值赋值给P0
若信号中转模块310对第二发射信号进行了放大,则处理器301的外围功能电路或专用芯片得到第三反馈信号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以及放大后的参考功率数值,将得到的这三个功率数值发送到处理器301。处理器301将这三个功率数值通过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3共同发送到无线信标309,该包含了三个功率数值的信号的传输路径与实施例二中第一控制指令的传输路径相同。
无线信标309接收到这三个功率数值之后,采用公式(1)到(4)中的方法确定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Lt2。无线信标309将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1,将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赋值给P2,将参考功率数值赋值给P0
基于上述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3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41,无线信标309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出第二发射信号;
步骤S42,信号中转模块310根据无线信标309发出的第二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302向处理器301发送第三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303向处理器301发送第四反馈信号;
步骤S43,处理器301得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通过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3将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至无线信标309;
步骤S44,无线信标309根据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45,无线信标309根据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的增益值。
实施例六
基于图3提供的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3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51,无线信标309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出第二发射信号;
步骤S52,信号中转模块310根据无线信标309发出的第二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302向处理器301发送第三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303向处理器301发送第四反馈信号;
步骤S53,处理器301得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通过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3将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至无线信标309;
步骤S54,无线信标309根据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55,无线信标309根据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和/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的增益值;
步骤S56,当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无线信标309向处理器301发送第一启动信号;其中,第一启动信号用于触发处理器301向无线信标309发送第四控制指令;
步骤S57,处理器301根据无线信标309发送的第一启动信号,向无线信标309发送第四控制指令;
步骤S58,无线信标309根据处理器301发送的第四控制指令,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送第二发射信号。
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Lt2的差值Δ的计算方法与实施例三中相同。
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Lt2的差值Δ代表了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的失配度,若Δ的值在规定范围内,则代表双通路无源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失配度可被容许,不需要补偿;若Δ的值超过规定范围,则代表双通路无源室分系统的两个通路需要进行失配补偿。
该规定范围可用预设的第二阈值Δ2来表示,无线信标309根据公式(5)或(6)得到该差值Δ之后,将Δ与预设的第二阈值Δ2相比较,根据两者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重新确定两个通路的失配度。
如果Δ大于Δ2,则在补偿了当前的失配度之后,无线信标309还向处理器301发送第一启动信号,表示需要重新确定第一通路302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对传输损耗进行补偿。如果Δ小于等于Δ2,代表两个通路的失配度可被容许,则补偿过程结束。
处理器301接收到第一启动信号之后,向无线信标309发送第四控制指令。第四控制指令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控制指令的功能类似,用于触发无线信标309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出第二发射信号。第四控制指令的传输路径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控制指令相同。
无线信标309接收到第四控制指令之后,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送第二发射信号,自此开始重新确定第一通路302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的差值。
通过在调节了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之后重新确定两个通路的失配度,可以确保在补偿过程结束后,两个通路的失配度满足特定要求。
实施例七
基于图3提供的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3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S61,无线信标309向信号中转模块310发出第二发射信号;
步骤S62,信号中转模块310根据无线信标309发出的第二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通路302向处理器301发送第三反馈信号、通过第二通路303向处理器301发送第四反馈信号;
步骤S63,处理器301得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通过第一通路302或第二通路303将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至无线信标309;
步骤S64,无线信标309根据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根据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
步骤S65,无线信标309根据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发出第五控制指令和/或第六控制指令;其中,第五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的增益值,第六控制指令用于设置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的增益值。
其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可以是可调衰减器,此时对应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也是可调衰减器,通过增大可调衰减器的增益值,可以减小Lt1和Lt2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也可以是可调放大器,此时对应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也是可调放大器,通过增大可调放大器的增益值,可以增加Lt1和Lt2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也可以是既能放大输入信号功率值、又能减小输入信号功率值的增益可调器,增益可调器的增益值为正值时可以增加Lt1和Lt2的值,增益可调器的增益值为负值时可以减小Lt1和Lt2的值。
无线信标309与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无线信标309与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之间存在电连接。当需要进行补偿时,无线信标309比较第一通路302的传输损耗Lt1和第二通路303的传输损耗Lt2的大小,得到Δ,若Δ小于1,无线信标309可以发出第五控制指令来增加第一通路302中可调放大器的增益值,或者发出第六控制指令来增加第二通路303中可调衰减器的增益值,或者同时发出第五控制指令和第六控制指令,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的增益值设置为某一正值,将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的增益值设置为与该正值、差值Δ对应的负值以使Δ尽量接近于1;若Δ大于1,无线信标309可以发出第六控制指令来增大第二通路303中可调放大器的增益值,或者发出第五控制指令来增大第一通路302中可调衰减器的增益值,或者同时发出第五控制指令和第六控制指令,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的增益值设置为某一负值,将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的增益值设置为与该负值、差值Δ对应的正值以使Δ尽量接近于1。
每当系统300启动时,无线信标309也发出第五控制指令和第六控制指令,以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3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308的增益值归零,再进行两个通路的失配度补偿。
实施例八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如图4A和图4B所示,系统400包括处理器401、第一通路402、第二通路403、双极化天线404,双极化天线404包括位于第一通路402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405和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和,位于第二通路403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407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系统400还包括蓝牙信标409和信号检测发生器410。
处理器401的外围设置有两块蓝牙芯片和一个晶振,晶振同时为两块完全一致的蓝牙芯片提供参考时钟,以保证两块蓝牙芯片的时钟同步。处理器401连接至两块蓝牙芯片的数字控制端,以保证两块蓝牙芯片工作状态保持高度一致。两个蓝牙芯片的RF端口分别连接到第一通路402和第二通路403。
蓝牙信标409的蓝牙信标端口连接到第一通路402或第二通路403,信号检测发生器410连接到第一通路402和第二通路403。
以上模块组成一种通路损耗失配度检测装置,每当系统400内通路损耗失配度检测装置启动时,控制器通过其中一个蓝牙芯片向蓝牙信标409发送指令,使其向信号检测发生器410发射标准信号。信号检测发生器410接收到标准信号后,分别通过第一通路402和第二通路403向两个同步的蓝牙芯片发送该标准信号。
第一蓝牙芯片接收到信号的功率大小为P1,第二蓝牙芯片接收到信号的功率大小为P2,P1、P2的单位以dB计。两通路信号差值Δ=P1-P2,如果Δ在规定范围内,则两通路的通路损耗不需要补偿,如果Δ超出了规定范围,则进行通路损耗失配补偿。
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可以是可调衰减器。此时,通路损耗失配度检测装置比较两通路信号的大小,如果P1大于P2,则向第一通路402中的可调衰减器发送指令,使其衰减值增大Δ,然后再次启动通路损耗检测装置,重新检测Δ大小,如果Δ满足规定要求,则补偿流程结束,如果不满足,则继续补偿工作。如果P1小于P2时,向第二通路403中的可调衰减器发送指令,使其衰减值增大Δ,然后重复上述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可以是可调放大器。此时,通路损耗失配度检测装置比较两通路信号的大小,如果P1大于P2,则向第二通路403中的可调放大器发送指令,使其放大值增大Δ,然后再次启动通路损耗检测装置,重新检测Δ大小,如果Δ满足规定要求,则补偿流程结束,如果不满足,则继续补偿工作。如果P1小于P2时,向第一通路402中的可调放大器发送指令,使其放大值增大Δ,然后重复上述工作。
每次通路损耗检测装置重新启动时,都先将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的增益值归零,然后再进行补偿过程。
P1和P2的大小比较及Δ的计算可以在处理器401中实现。第一蓝牙芯片和第二蓝牙芯片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401,在处理器401中完成P1和P2的大小比较及Δ的计算,即通路损耗失配度计算,如果失配度满足要求,则停止补偿流程,如果失配度不满足要求,处理器401将失配补偿命令发送给网关中的其中一个蓝牙芯片,蓝牙芯片将失配补偿命令信号通过第一通路402或第二通路403发送给双极化天线404中的蓝牙信标409,蓝牙信标409对失配补偿命令信号解调,然后根据该命令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的增益值,完成补偿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P1和P2的大小比较及Δ的计算也可以在蓝牙信标409中实现。第一蓝牙芯片和第二蓝牙芯片将接收到的P1和P2的功率大小直接通过第一通路402或第二通路403传输到双极化天线404中的蓝牙信标409,双极化天线404中的蓝牙信标409完成P1和P2的大小比较及Δ的计算,即通路损耗失配度计算,如果失配度满足要求,则停止补偿流程,如果失配度不满足要求,蓝牙信标409根据失配度调节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或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的增益值,完成补偿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信标409、第一蓝牙芯片、第二蓝牙芯片可以替换为能实现相同功能的其他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只在第一通路402和第二通路403其中一个通路上设置增益调节模块,该增益调节模块可以增加或减小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方法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七中记载的相同。
基于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40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如图4C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1,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的增益值归零。
步骤S402,处理器410控制双极化天线404中的蓝牙信标409发射标准信号。
步骤S403,比较两通路信号的大小、计算两通路信号失配度Δ,生成失配补偿命令。
步骤S404,判断Δ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若满足,转到步骤S405,若不满足,转到步骤S406。
步骤S405,补偿过程结束。
步骤S406,蓝牙信标409获取或生成失配补偿命令。
该步骤中,若P1和P2的大小比较及Δ的计算在处理器401中完成,则蓝牙信标409从处理器401处获取失配补偿命令;若P1和P2的大小比较及Δ的计算在蓝牙信标409中完成,则蓝牙信标409生成失配补偿命令。
步骤S407,蓝牙信标409根据失配补偿命令,控制第一增益可调模块406和第二增益可调模块408改变增益值,转到步骤S402。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系统的双极化室分天线的其中一个通路上设置增益可调模块,或在两个通路上分别增加一个增益可调模块,通过实时调节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来减少两个通路的传输损耗失配度,提高双通道信号的一致性,增强室内覆盖和峰值速率。
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装置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调节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增益控制器、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双极化天线,其中:
所述双极化天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所述双极化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其中:
所述增益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并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器为处理器,所述系统还包括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一端,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或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向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与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和/或第三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设置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设置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器为无线信标,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和信号中转模块,所述无线信标和所述信号中转模块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一端,所述信号中转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所述无线信标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或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其中:
所述无线信标,用于向所述信号中转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
所述信号中转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三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四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器,用于得到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或第二通路将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至所述无线信标;
所述无线信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根据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信标,还用于当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与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启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启动信号用于触发所述处理器向所述无线信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启动信号,向所述无线信标发送所述第四控制指令;
所述无线信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向所述信号中转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信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发出第五控制指令和/或第六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五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所述第六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8.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的增益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包括增益控制器、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双极化天线,其中:
所述双极化天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水平振子射频端口和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垂直振子射频端口,所述双极化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通路上的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位于所述第二通路上的第二增益可调模块;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增益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
所述增益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器为处理器,所述系统还包括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发射模块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一端,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或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
所述增益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包括:所述处理器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向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二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号确定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与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处理器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包括: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向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发出第二控制指令和/或第三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所述信号发射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设置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指令,设置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器为无线信标,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和信号中转模块,所述无线信标和所述信号中转模块之间形成电连接,所述处理器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一端,所述信号中转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所述无线信标连接至所述第一通路或所述第二通路的另一端,
所述增益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包括:
所述无线信标向所述信号中转模块发送第二发射信号;
所述信号中转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发射信号,通过所述第一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三反馈信号、通过所述第二通路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四反馈信号;
所述处理器得到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并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或第二通路将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和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发送至所述无线信标;
所述无线信标根据所述第三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根据所述第四反馈信号的功率数值确定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的差值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所述无线信标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启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启动信号用于触发所述处理器向所述无线信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启动信号,向所述无线信标发送所述第四控制指令;
所述无线信标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向所述信号中转模块发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调节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包括:
所述无线信标根据所述第一通路的传输损耗和所述第二通路的传输损耗,发出第五控制指令和/或第六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五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所述第六控制指令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增益可调模块的增益值。
CN201910049876.8A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Active CN111465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9876.8A CN111465029B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49876.8A CN111465029B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029A true CN111465029A (zh) 2020-07-28
CN111465029B CN111465029B (zh) 2023-06-23

Family

ID=7167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49876.8A Active CN111465029B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50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326A (zh) * 2020-10-16 2021-02-26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网络系统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11526A (zh) * 2021-04-21 2021-07-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收发天线近场测试数据的天线隔离度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和装置
CN114980294A (zh) * 2022-05-23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474A (zh) * 2008-08-12 2010-02-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天线零中频发射机及其校准方法
CN106412953A (zh) * 2016-09-28 2017-02-15 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多探头法测试系统及其校准方法和装置
CN106712871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优化方法以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1474A (zh) * 2008-08-12 2010-02-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天线零中频发射机及其校准方法
CN106412953A (zh) * 2016-09-28 2017-02-15 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多探头法测试系统及其校准方法和装置
CN106712871A (zh) * 2016-12-30 2017-05-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性能优化方法以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3326A (zh) * 2020-10-16 2021-02-26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网络系统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423326B (zh) * 2020-10-16 2024-06-21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和5g网络通信的网络系统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111526A (zh) * 2021-04-21 2021-07-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收发天线近场测试数据的天线隔离度预测方法、存储介质和装置
CN114980294A (zh) * 2022-05-23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029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5029B (zh)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US7869828B2 (en) Adjust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link
US6157340A (en) Adaptive antenna array subsystem calibration
US8823593B2 (en) Antenna characteristic measuring system and antenna characteristic measuring method
EP2283540B1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ast vibration compensation
JP2020145614A (ja) 無線中継装置
CA2570036A1 (en) Leader-follower power control
JP2009182441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US1198494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cho signals management
KR20190021688A (ko) 위상 배열 안테나를 캘리브레이션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201911765A (zh) 毫米波強波器、毫米波傳輸系統及毫米波傳輸方法
US9774357B2 (en) Multi-channel array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673732B2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送信パターン校正方法
WO2002007343A1 (fr) Dispositif d'etalonnage, dispositif adaptatif en reseau, procede d'etalonnage,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e programme et programme
CN100508659C (zh) 功率放大系统和方法
US20230262617A1 (en) Dual connectivity (dc) power control
JP2017195471A (ja)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EP4213414A1 (en) Apparatus,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for calibrating an array of dual-polarized antenna elements
JP5822506B2 (ja) 送信電力制御を行う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
JP7274583B2 (ja) パワー調整方法および装置、アレイアンテナ、記憶媒体
EP1163728B1 (en) Radio transmitters
KR2022008626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JP688166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670250B2 (ja) Cdma移動通信基地局装置
CN110380794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驱动射频发射功率校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