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0294A -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0294A
CN114980294A CN202210561956.3A CN202210561956A CN114980294A CN 114980294 A CN114980294 A CN 114980294A CN 202210561956 A CN202210561956 A CN 202210561956A CN 114980294 A CN114980294 A CN 114980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module
path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19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进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19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80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80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029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每个第二参数表征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所述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在所述第一参数的约束下,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

Description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移动终端的天线模块配置双发射通路的情况下,动态功率共享机制能够将双发射通路的总功率控制在目标功率,但是容易导致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出现的在移动终端的天线模块配置双发射通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每个第二参数表征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
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所述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在所述第一参数的约束下,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每个第二参数表征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所述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在所述第一参数的约束下,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第一列表中记录了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是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第一条件表征在第一参数的约束下,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从而能够在移动终端的天线模块的双通路工作的情况下,为两个发射通路配置合适的发射功率,使得在满足天线模块的发射总功率的情况下,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上行载波聚合系统框架;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双发射通路的SA系统;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具有双发射通路的SA系统;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应用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个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通信领域中,天线模组通过配置两条发射通路能够拥有更快的上行通信吞吐量,当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的双发射天线模组:
第一种为上行载波聚合(ULCA,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场景。ULCA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并且,在4G通信系统与5G通信系统中,ULCA的系统框架都保持不变,在图1中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为两条不同的发射通路,由于每条发射通路的性能不一样,具体地,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的频段频率不相同、功率放大器效率不相同、通路的损耗不相同、天线效率不相同,将会导致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在相同发射功率下的功耗不相同,进而导致移动终端的功耗也会产生变化。
第二种为非独立组网(NSA,Non-Standalone)场景。NSA场景与ULCA的系统框架大致相同,在ULCA场景中两个发射通路的制式是相同的,例如,都是4G频段或者都是5G频段,而在NSA场景中两个发射通路的制式是不相同的,其中一个发射通路是4G频段,另一个发射通路是5G频段,4G频段的发射通路承载控制信息,5G频段的发射通路承载数据传输。
第三种为独立组网(SA,Standalone)场景。SA场景是5G独立组网,5G网络单独承载控制信息和数据业务信息,不需要4G网络。在SA场景中,有一种天线模组设计为两路发射通路与四路接收通路,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一种具有双发射通路的SA系统,在图2中是通过2T4R实现具备两路发射通路与四路接收通路的天线模组,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另一种具有双发射通路的SA系统,在图3中是通过两个1T2R实现具备两路发射通路与四路接收通路的天线模组。
在上述三种双发射天线模组中都是两路发射通路同时工作,相比于工作在单发射场景中的移动终端,工作在双发射场景中的移动终端功耗增加,上述三种双发射天线模组均支持动态功率共享机制,也就是可以自由调控每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以使天线模组的总发射功率达到目标总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在配置每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时,只关注天线模组的总发射功率是否达到目标总功率,导致在实现目标总发射功率的同时增加了移动终端的功耗。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能够在达到天线模组的目标总发射功率的同时,提高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与功耗表现。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401: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天线模组具有两路发射通路,分别为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第一参数为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其中,在为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配置发射功率后,天线模组的总发射功率能够达到第一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参数可以通过基站下发至移动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在动态功率共享机制下,第一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与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能够形成满足总发射功率的多种发射功率组合,移动终端在每种发射功率组合中的功耗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移动终端在发射功率组合A中的功耗表现优于在发射功率组合B中的功耗表现,在满足总发射功率下的多个发射功率组合中选择移动终端功耗表现较优的发射功率组合,能够提高移动终端在双发射场景下的功耗表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列表用于记录在不同总发射功率约束下,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的至少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从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也就得到了在满足第一参数的多种发射功率组合中移动终端功耗表现较优的发射功率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发射总功率约束下的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组成的多个发射功率组合进行测试才能构建第一设定列表,在对多个发射功率组合测试中,需要判断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其中,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能够反映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将多个发射功率组合中将能够使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的发射功率组合进行存储至第一设定列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构建的第一设定列表存储至移动终端上,在双发射场景下,移动终端通过调用存储的第一设定列表,能够获取至少一个第二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可以为移动终端的功耗,移动终端的功耗能够反映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例如,当移动终端的功耗较大将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欠佳,降低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长。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建立移动终端的功耗与不同发射功率组合的映射关系,将满足对应的功耗要求的发射功率组合中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或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记载在第一设定列表中。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可以为移动终端的温度,移动终端的温度能够反映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例如,当移动终端的温度较高将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功耗增加,降低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长。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建立移动终端的温度与不同发射功率组合的映射关系,将满足对应的温度要求的发射功率组合中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或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记载在第一设定列表中。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会受到天线模组的功耗的影响,例如,发射通路的功耗增大,相应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也会相应反应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变差,其中,发射通路在不同频段频率中的功耗是不相同的,另外,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也会影响发射通路的功耗。
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天线模组在双发射场景下的工作对移动终端的功耗产生最小的影响,可以针对影发射通路的功耗的因素,构建不同的设定列表,例如,发射通路的频段频率能够影响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那么可以针对不同的频段频率构建对应的设定列表。
由于移动终端上存在着不同的设定列表,需要通过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不同的设定列表中选取与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从而能够更精确地确定天线模组的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使得在双发射场景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的影响最小。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为第一发射通路的第一工作频段与第二发射通路的第二工作频段,在实际应用中,发射通路的工作频段会影响发射通路的功耗,进而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产生影响,移动终端上存储了不同频段组合对应的设定列表,通过第一工作频段与第二工作频段,能够从多个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设定列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列表为移动终端提供了天线模组工作在第一工作频段与第二工作频段下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影响最小的发射功率组合,能够更精确地优化移动终端的功耗。
在实际应用中,为每个频段组合建立对应的设定列表需要消耗大量的测试时间,为了能够迅速建立不同频段组合对应的设定列表,可以将双发射场景中存在多种频段组合分类为两种类型,为不同类型的频段组合配置不同的设定列表的构建方法。
第一种类型为常用频段组合,常用频段组合为双发射场景中天线模组的两路发射通路常用的频段组合,可以根据在双发射场景中所使用的频段组合的情况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常用频段组合可以包括n41 ULMIMO/n78ULMIMO/DC_B3_n41,由于常用频段组合更容易出现在双发射场景中,因此需要构建精度较高的设定列表。
在构建常用频段组合的设定列表的过程中,需要测试总发射功率下每种功率分配组合,基于第一条件从每种功率分配组合中选择合适的功率分配组合生成设定列表,其中,将满足第一条件的功率分配方案存储至设定列表中。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为X(dBm)=10lg(a),另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为Y(dBm)=10lg(b),总发射功率为Z(dBm)=10lg(c),由于在总发射功率Z与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X确定的情况下,另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Y也是确定的,因此,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测试在总发射功率Z下,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每种发射功率X下的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例如,在Z=10dBm,测试X=0dBm到X=10dBm下的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选择满足性能要求的X值作为总发射功率Z下的最佳功率分配组合,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要求可以用于指示在每种发射功率中移动终端的最佳设定的性能指标,例如,在性能指标为移动终端的功耗的情况下,将在每种发射功率中移动终端的功耗最低的发射功率作为总发射功率的最佳功率分配组合,又或者,在性能指标为移动终端的温度的情况下,将在每种发射功率中移动终端的温度最低的发射功率作为总发射功率的最佳功率分配组合。按照相同的方法,能够确定不同总发射功率对应的最佳功率分配组合,最终形成的设定列表可以记录不同发射功率下对应的一路或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
在构建非常用频段组合的设定列表时,由于非常用频段组合在双发射场景下出现的几率较低,所要求的设定列表的精度较低,在制定非常用频段组合的设定列表时,通过测试在对应总发射功率下的设定功率分配方案,能够节省构建设定列表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功率分配组合分别为包括:
第一种:Y=X-3dBm;
第二种:Y=X+3dBm;
第三种:Y=X。
其中,在每种设定功率分配组合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是设定的,因此在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满足设定功率分配组合的一路发射通路的设定发射功率进行测试。在实际应用中,设定功率分配组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测试的过程中,在这三种设定功率分配组合中,选择能够使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参数满足对应的性能要求的功率分配组合存储至设定列表中,例如,当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参数为移动终端的功耗,在三种设定功率分配组合中选择移动终端功耗最低的设定功率组合进行存储,又或者,当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要求为移动终端的功耗,在三种设定功率分配组合中选择移动终端温度最低的设定功率组合进行存储。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为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向,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向能够影响天线模组的天线效率,进而影响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其中,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向是不相同的,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向可以包括横屏方向与竖屏方向,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握持姿势同样也会影响天线模组的天线效率,进一步地还可以考虑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握持姿势对握持方向进行区分,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形:在横屏方向下双手握持移动终端(例如,出现在运行游戏的使用场景)、在竖屏方向下移动终端靠近用户的头部(例如,出现在接听电话的使用场景中)、在竖屏方向下双手或单收握持移动终端(例如,出现在浏览等使用场景中)。
由于天线模组的天线效率在不同的握持方向中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不同的握持方向的情况下,建立对应的设定列表。当移动终端需要获取第一设定列表以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第一握持方向,从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获取第一握持方相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在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第二参数是移动终端处于第一握持方向确定的,能够确定在移动终端处于第一握持方向时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产生最小影响的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传感装置的传感参数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401之前,在移动终端上电且完成网络注册的情况下,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其中,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包括了双发射通路模式与单发射通路模式,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是双天线场景下不同总发射功率的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不能通过第一设定列表控制在单发射通路模式的工作模式的天线模组的工作,因此需要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根据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天线模组的发射通路配置对应的发射功率。在双发射通路模式的工作模式中,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配置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在满足总发射功率的同时,能够降低双发射场景对移动终端功耗的影响。由于
在一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上电且完成网络注册时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之后,定期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能够及时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天线模组对应的策略调整天线模组的工作参数,例如,调整天线模组在双发射场景中的每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或者,调整天线模组在单发射场景中工作的发射通路,以避免天线模组的工作对移动终端的功耗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示方法还包括:
S501:在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单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二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
在单发射通路模式中,控制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或第二发射通路工作,由于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的频率或通路损耗或天线效率存在差异,在控制不同发射通路工作在相同的发射功率时,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并不相同,在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中选择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影响最小的发射通路工作有利于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长。
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的影响可以通过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确定,第一性能指标值表征仅第一发射通路工作时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第二性能指标值表征仅第二发射通路工作时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其中,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是在第二设定列表中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在对天线模组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通过记录仅第一发射通路工作时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以及记录仅第二发射通路工作时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生成第二列表,其中,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在相同的发射功率,那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确定发射通路在达到相同发射功率时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
S502:基于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控制第一发射通路或者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通过比较第一性能指标与第二性能指标,能够确定在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中对移动终端的功耗影响最小的发射通路,控制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影响最小的发射通路工作。
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第二列表中可以直接存储第一性能指标与第二性能指标的比较结果,从而可以根据第二列表直接确认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影响最小的发射通路。
S402: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在一种情形中,第一设定列表中可以记录了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的两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两个第二参数,也就是第一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与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基于确定的两个第二参数,控制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在另一种情形中,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了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一个第二参数,也就是可以得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天线模组的另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可以通过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确定,以确定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为例,具体确定流程如下:
在双发射场景中,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保持不变,每一路发射通路可以在总发射功率不变的基础上进行配置,假设第一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为X(dBm)=10lg(a),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为Y(dBm)=10lg(b),总发射功率为Z(dBm)=10lg(c),并且a+b=c(mW),在总发射功率Z(dBm)与第一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X(dBm)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Y=10lg(c-a),即
Figure BDA0003656602170000111
通过换算,可以得到第二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3656602170000112
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是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第一条件表征在第一参数的约束下,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通过第一设定列表记录不同总发射功率下的最佳发射功率组合,其中,最佳发射功率组合能够使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移动终端从第一设定列表中为两个发射通路配置合适的发射功率,使得在满足天线模块的发射总功率的情况下,降低双发射场景对移动终端功耗的影响。
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实施例,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控制发射功率的流程示意图。
S601:生成至少两个设定列表。其中,设定列表至少包括在天线模组的两路发射通路工作在常用频段组合时构建的设定列表、在天线模组的两路发射通路工作在非常用频段组合时构建的设定列表、在移动终端处于不同的握持方向时构建的设定列表。设定列表是用于记录在不同发射总功率约束下,对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影响最小的功率分配组合,其中,在构建常用频段组合时构建的设定列表时,是从一路发射通路的每种发射功率中确定对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影响最小的发射功率;在构建非常用频段组合时构建的设定列表时,是从一路发射通路的设定发射功率中确定对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影响最小的发射功率。
S602:移动终端上电。
S603:移动终端注册网络。
S604: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在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双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跳转至S605;在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单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跳转至S608。
S605:在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双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根据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设定列表。其中,可以包括根据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向,选择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也可以根据天线模组的两路发射通路的频段组合,选择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
S606: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的总发射功率;第二参数表征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
S607:根据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与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S608:在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单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从第二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其中,第一性能指标值表征仅第一发射通路工作时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第二性能指标值表征仅第二发射通路工作时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通过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能够确定对移动终端的功耗表现影响较小的发射通路。
S609:根据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控制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或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S610:等待检测周期,在检测周期到达后跳转至S604。这个检测周期用于使移动终端周期性地检测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如图7所述,该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701,用于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每个第二参数表征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
控制单元702,用于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所述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在所述第一参数的约束下,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701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时,还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701在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一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列表时,还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发射通路的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发射通路的第二工作频段,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第一设定列表;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为设定频段组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为所述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基于所述第一条件在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每种发射功率中确定的设定列表;
在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不属于设定频段组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为所述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基于所述第一条件在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设定发射功率中确定的设定列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701在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一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列表时,还用于: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握持方向,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第一设定列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设定列表中的每个设定列表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一种握持方向,且设定列表中记录的第二参数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对应握持方向的情况下确定出。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单元701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电后且完成网络注册的情况下,检测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
所述确定单元701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时,还用于:
在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双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确定单元701还用于:
在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单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二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所述第一性能指标值表征仅所述第一发射通路工作时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所述第二性能指标值表征仅所述第二发射通路工作时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
基于所述第一性能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性能指标值,控制第一发射通路或者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
每隔设定时长检测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功耗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温度。
实际应用时,确定单元701、控制单元702可由发射功率控制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7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在进行发射功率控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装置与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包括:
通信接口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2,与通信接口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上。
当然,实际应用时,移动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移动终端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移动终端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存储器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中,或者由处理器2实现。处理器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处理器2读取存储器3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移动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每个第二参数表征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
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所述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在所述第一参数的约束下,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设定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一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列表,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发射通路的第一工作频段和第二发射通路的第二工作频段,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第一设定列表;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为设定频段组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为所述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基于所述第一条件在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每种发射功率中确定的设定列表;
在所述第一工作频段和所述第二工作频段不属于设定频段组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为所述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基于所述第一条件在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设定发射功率中确定的设定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运行参数,在至少一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运行参数对应的第一列表,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握持方向,在至少两个设定列表中选取所述第一设定列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设定列表中的每个设定列表对应所述移动终端的一种握持方向,且设定列表中记录的第二参数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对应握持方向的情况下确定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电后且完成网络注册的情况下,检测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
所述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包括:
在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双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单发射通路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二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性能指标值与第二性能指标值;所述第一性能指标值表征仅所述第一发射通路工作时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所述第二性能指标值表征仅所述第二发射通路工作时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的指标值;
基于所述第一性能指标值与所述第二性能指标值,控制第一发射通路或者第二发射通路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设定时长检测所述天线模组的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功耗和/或所述移动终端的温度。
9.一种发射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设定列表中确定第一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数;所述第一参数表征天线模组配置的总发射功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每个第二参数表征所述天线模组的一路发射通路的发射功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确定出的第二参数,控制所述天线模组的第一发射通路和第二发射通路工作;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列表中记录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基于第一条件确定出;所述第一条件表征在所述第一参数的约束下,所述移动终端的设定性能指标满足对应的指标要求。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61956.3A 2022-05-23 2022-05-23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4980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1956.3A CN114980294A (zh) 2022-05-23 2022-05-23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1956.3A CN114980294A (zh) 2022-05-23 2022-05-23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0294A true CN114980294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1956.3A Withdrawn CN114980294A (zh) 2022-05-23 2022-05-23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8029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8135A1 (en) * 2012-03-14 2015-0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of interference channel measurement in radio network
CN109714064A (zh) * 2018-12-27 2019-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发射通路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1465029A (zh) * 2019-01-18 2020-07-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8135A1 (en) * 2012-03-14 2015-0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of interference channel measurement in radio network
CN109714064A (zh) * 2018-12-27 2019-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发射通路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1465029A (zh) * 2019-01-18 2020-07-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双通道无源室分系统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411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2122929B1 (en) Network oriented control system for self-configuration and self-optimization measurements
JP4594046B2 (ja) 電力が低減される伝送モードを利用した電力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121630B2 (en) Device to sense frequency band to share operating frequency bands in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199786A (zh)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22121315A1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081684A (zh)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协作式多点配置
KR102396353B1 (ko) 클럭 주파수를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TW20091580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allocation on a multi-radio platform
US20180176841A1 (en) Switching between network media based on connection quality
CN110677874B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32142B (zh) 应用程序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设备
US94205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working mode of PA blanking
KR102191366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장치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022406A1 (zh) 一种MiFi设备及其功率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US10624011B2 (en) Switching between network media seamlessly while maintain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CN114980294A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377162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53320A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8971944B2 (en) Method and devices of communicating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information to mobile stations
CN113840313B (zh) 移动终端的网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4640979A (zh) Wi-Fi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733042B2 (ja) フェムトセル無線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472457A (zh) 天线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174353B (zh) 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3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