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988A -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988A
CN111464988A CN202010235062.6A CN202010235062A CN111464988A CN 111464988 A CN111464988 A CN 111464988A CN 202010235062 A CN202010235062 A CN 202010235062A CN 111464988 A CN111464988 A CN 111464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data
data receiving
receiving device
channel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5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Vimicr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uxi Vimic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Vimicro Corp filed Critical Wuxi Vimicro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350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49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4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98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984 priority patent/WO2021190430A1/zh
Priority to US17/953,921 priority patent/US2023001675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47Transmission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本申请利用不同空间位置衰落独立的特性,通过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增强了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蓝牙技术的广泛发展使蓝牙产品逐渐进步,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蓝牙耳机和蓝牙音箱等立体声音频播放设备,带给人们更佳的用户体验。尤其是完全无线连接的立体声播放设备,例如双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和双无线立体声蓝牙音箱,更是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一种可行技术中,双无线立体声音频播放设备的左声道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右声道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分别同音源设备建立CIS(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连接等时流协议)或BIS(BIS: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广播等时流协议)链路接收并播放左右声道音频,连接左右声道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两路CIS或BIS分别构成连接等时组CIG或广播等时组BIG,实现左右声道同步播放。
然而,CIS和BIS这两种通信协议的特点都是,在固定的通信间隔内有限多次发送编码后的音频数据,以保证音频传输的低延迟、同步和通信性能,然而,在越来越复杂的干扰和衰落环境中,尤其是存在遮挡的远距离传输时,有限多次发送往往难以保证通信质量或通信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方法包括:
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向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响应于第一转发请求,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之前,还包括:
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
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第二转发请求,以及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可选的,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一个为主装置,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从装置,主装置确定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达到预设要求;
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在确定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主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或者,主装置接收来自从装置发送的第一转发请求后,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主装置主动向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或者,主装置接收来自从装置发送的第二转发请求后,向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可选的,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的,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具体包括:
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低功耗蓝牙BLE连接、超声波连接、近场通信连接、有线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的,方法还包括: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于转发第一声道音频数据或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的音频流传输链路。
可选的,音频流传输链路包括基于低功耗蓝牙通信协议的CI S链路;无线通信协议为低功耗蓝牙通信协议。
可选的,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达到预设门限时,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由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切换为仅接收相应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和/或,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停止向所述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可选的,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以及音源设备基于广播等时组或者连接等时组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通信;
空间分集时隙结构中的每一个等时间隔包括用于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或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的接收时隙和重传时隙,还包括转发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转发音频数据。
可选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每一个等时间隔中还包括转发重传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重复转发音频数据。
可选的,转发时隙和重传时隙中均包括请求子时隙和转发子时隙;
请求子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或接收第二转发请求;
转发子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转发音频数据。
可选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每一个等时间隔中还包括其它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维持通信连接、交互通信质量信息和/或转发控制命令。
可选的,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具体包括:
当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音源设备接收的射频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或者接收的音频数据的错误率高于预设的错误率门限值时,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方法包括:
音源设备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自身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指示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音源设备,通知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传输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音源设备;其中,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还用于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装置为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无线收发模块;
处理器,用于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指示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以及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接收由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与自身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处理器,在第一接收状态下,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处理器用于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所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处理器还用于在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使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第一接收状态切换到第二接收状态;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二无线通信链路,将所接收到的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转发给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处理器,在第一接收状态下,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处理器用于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二无线通信链路接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自音源设备接收并转发的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处理器还用于在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使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第一接收状态切换到第二接收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当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较差(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即两声道中有任一声道的通信质量较差时,则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然后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如此,通信质量较差的一侧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可以由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双方接收,在远距离或遮挡情况下,只要两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有一个可从音源设备正确接收相应的音频数据的数据包,即可达到双声道的通信质量均不受影响的技术效果,从而利用不同空间位置衰落独立的特性,通过空间分集增益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BIG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CIG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音频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典型场景之一,为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其中无线通信协议可以是基于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Energy,BLE)的无线通信协议。
其中,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无线通信协议,包括点到点通信的连接等时流协议(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CIS)和点到多点通信的广播等时流协议(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BIS),以及相对应的由多路CIS构成的连接等时组(Connected Isochronous Group,CIG)协议和由多路BIS构成的广播等时组(BroadcastIsochronous Group,BIG)协议。
以双声道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例,其左声道设备和右声道设备分别同音源设备建立CIS或BIS链路接收并播放左右声道音频数据。
然而,CIS和BIS这两种通信协议的特点都是,在固定的通信间隔内有限多次发送编码后的音频数据,在越来越复杂的干扰和衰落环境中,尤其是存在遮挡的远距离传输时,有限多次发送难以保证通信质量或通信可靠性。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示例性地,双声道音频数据播放设备11包括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基于BLE无线通信协议通过CIG或BIG链路,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与音源设备12建立点到点或者点到多点的无线连接,实现音频数据传输和播放。
其中,双声道音频数据播放设备11包括各种双声道音频播放设备,例如可以是立体声耳机、立体声车载音响设备、立体声家用音响设备等;音源设备12为音频数据发出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视等。
具体地,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21: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S22: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和音源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为对等结构关系或者主从结构关系。当二者为对等结构关系时,参阅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执行:
S301: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向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
S302:响应于第一转发请求,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S303: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
S304: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第二转发请求,以及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双声道为例,第一声道为左声道和右声道中的任意一个,第二声道则对应于另一个声道。例如,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对应于左声道,对应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则对应于右声道。
在发送第一转发请求前,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例如,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只接收左声道音频数据,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只接收右声道音频数据。
当确定至少一个声道的通信质量较差时,则启动转发机制,由通信质量较差一侧向另一侧发送第一转发请求。
具体地,S301的实施可以基于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首先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判断当前的左声道或者右声道的通信质量是否能够满足预设要求,确定任一声道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要求之后,例如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要求时,则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提示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可以开始接收两个声道音频数据。
具体地,首先在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建立BLE无线连接,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确定第一声道的通信质量较差,比如接收的射频信号强度较低或者接收到的音频数据错误率较高时,则基于建立的BLE无线连接,向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
方式二
与方式一不同,首先判断当前的左声道或者右声道中任一的通信质量是否能够满足预设要求,也就是查询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分别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当确定任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要求之后,再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如此,确定有必要时再去建立通信连接,在左右声道通信质量均较佳、均可正常接收音频数据时,无需建立连接,减少对链路资源的占用。
例如,发现左声道通信质量较差,无法正常接收音频数据时,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BLE无线连接,然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进入转发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建立低功耗蓝牙BLE连接、超声波连接、近场通信连接、有线连接中的任意一种,并不仅限于BLE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信道的接收信号的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或接收音频数据的错误率确定声道的通信质量:
当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音源设备接收的射频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或者接收的音频数据的错误率高于预设的错误率门限值时,则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例如第一门限值设置为-85~-95dBm,错误率门限值可以设置为45%-55%,具体的第一门限值和错误率门限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场景具体确定,本申请不逐一列举。
为了实现音频数据转发,还建立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于转发第一声道音频数据或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的音频流传输链路。其中,当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为BlE连接时,音频流传输链路可以采用基于低功耗蓝牙通信协议的CIS链路。通过该传输链路,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可以向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接下来,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接收到第二转发请求后,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例如,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接收到该第二转发请求后,向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以及音源设备基于广播等时组BIG或者连接等时组CIG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进行通信,第二转发请求和相应声道的音频数据的转发基于广播等时组BIG或者连接等时组CIG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实现。
在一个等时间隔(Isochronous Interval,简称ISO Interval)中,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在用于接收音源设备发送的音频数据所占用的接收时隙、以及重传时隙之后,向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
具体地,空间分集时隙结构中的每一个等时间隔包括用于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或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的接收时隙和重传时隙,还包括转发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转发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每一个等时间隔中还包括转发重传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重复转发音频数据。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转发时隙和重传时隙中均包括请求子时隙和转发子时隙。其中,请求子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或接收第二转发请求;转发子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转发音频数据。
例如,在请求子时隙,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在转发子时隙,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将接收到的第一声道音频数据转发至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者,在一次转发请求中,从被请求方的角度来说,被请求方在请求子时隙接收到了第二转发请求,被请求方在转发子时隙向请求方转发与请求方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可选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每一个等时间隔中还包括其它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维持通信连接、交互通信质量信息和/或转发控制命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上述阐述仅从单侧转发角度进行描述,而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以及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转发,可以是单侧转发,也可是双侧互相转发,例如,当两侧通信质量均较差时,可进入互相转发状态,即互相向对方发送第一转发请求,使得对方进入接收两个声道的音频数据的状态,并基于双方之间的音频流传输链路,如CIS链路,在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转发时隙中,向对方发出第二转发请求,并接收对方转发的自己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如此使得每一声道的音频数据都有两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在接收,位于空间不同位置点的两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同时不能正确接收信号的概率,相比于空间一个位置点不能正确接收信号的概率,要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左右声道为对等结构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也适用于左右声道为主从结构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
当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之间的相对关系为主从结构关系时,即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一个为主装置,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从装置时,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主装置用于确定自己及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达到预设要求,参阅图4所示,该方法还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执行:
S401:在确定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主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S402:主装置向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在具体实施时,S401可以是主装置一旦发现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则主动开始接收两个声道的音频数据;也可以是主装置先将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结果反馈给从装置,当从装置需要转发时,向主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主装置响应于从装置发送的第一转发请求,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在具体实施时,S402可以是从装置向主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主装置接收来自从装置发送的第二转发请求后,向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当然,亦可实施为主装置主动向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主从结构下,当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作为主装置时,会定期或者不定期查询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如果发现通信质量差,则主动建立与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CIS0链路,并开始接收第一声道和第二声道两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并将第二声道的音频数据转发给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从装置在每个ISO Interval中检查是否正确接收数据包,发现丢包或错包时,向主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并接收主装置转发的音频数据包;或者,主装置在确定从装置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则开始接收两声道数据,之后无论是否接收到从装置的请求,直接主动向从装置转发从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对于从装置而言,可以每个ISO Interval中都接收,也可以在每个ISO Interval中先检查是否出现丢包或错包,当确定需要接收来自于主装置转发的音频数据时再接收。
上述S401和S402仅描述了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情况,具体实施时,主装置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确认自己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并在未达到预设要求时,请求从装置接收两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并进而获得从装置转发的音频数据。其具体技术细节,以及主从结构情形下的其他相关技术细节可参照上述对等结构的阐述,此处不再逐一赘述。
无论是对等结构还是主从结构,为避免不必要的通信资源占用,可以在通信质量恢复后停止两侧声道音频数据的转发。其中,可以在确定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达到预设门限时停止转发操作。该预设门限可以与所述预设要求相同,也可以不同。而停止转发的操作可以是使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停止接收与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或者停止向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音频数据,或者使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停止发送第二转发请求等。另外,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一步包括撤销两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音频传输流链路、或断开它们之间的通信连接等操作。
具体地,对等结构情形下,当确定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恢复为达到预设要求时,向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停止指令,以使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由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切换为仅接收相应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通信质量较差的一侧停止向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
主从结构情形下,在确定从装置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达到预设要求时,主装置由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切换为仅接收相应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并且,主装置停止主动向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或者从装置停止向主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图2所示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多种具体实施例,上述几个实施例仅为可行实施例中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申请上述阐述的技术构思以及相关实施例对应拓展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本申请不一一列举,但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左声道音频数据、右声道音频数据或其他声道音频数据的拾音器、传声器等具有音频数据收发功能的设备或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仅以双声道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双声道实施方式,可以对应得到适用于其他多声道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的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列举两个更为详细的实施例:
在两个详细实施例中,以双声道音频数据播放设备11为无线或者有线立体声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可以为左声道耳机,对应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为右声道耳机,或者,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可以为右声道耳机,对应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左声道耳机。或者,双声道音频数据播放设备11还可以是立体声音箱,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可分别为左声道音箱和右声道音箱,或者分别对应右声道音箱和左声道音箱。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智能电视作为音源设备,通过BIG链路同一组或多组无线立体声耳机建立点到多点的无线连接,实现立体声音频传输和播放。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左声道耳机(相当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右声道耳机(相当于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通过BLE无线连接,并通过CIS链路相互转发音频数据。
基于BIG链路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参阅图5所示。其中,BIG由两路BIS组成,包括BIS1和BIS2,分别对应左声道链路和右声道链路。ISO Interval为BIG下的等时间隔,即BIG两个Anchor Point(锚点)之间的间隔。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各时隙所占用的时间长度可基于相应的协议具体设定,并不唯一,下面所列各个时隙参数仅为其中一个示例。
具体地,作为一种示例性可实施方式,BIS1和BIS2采用BLE 2M PHY,即2Mbps传输速率的物理层,ISO Interval设置为20ms。
ISO Interval内的时隙依次包括发送时隙,重传时隙,请求子时隙,转发子时隙及其它时隙。从Anchor点开始的T0和T1实线方框分别代表BIS1和BIS2发送时隙,用于智能电视分别向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发送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可以理解的是,该发送时隙对应的是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的接收时隙。接着的T2和T3虚线方框分别代表BIS1和BIS2的重传时隙,用于重复发送BIS1或BIS2发送时隙相同的音频数据。重传时隙为有限多次,虽然图5中只示意出一次,但实际上,也可以是多次,如2~3次,用于发送BIS1或BIS2相同的数据,以提高通信可靠性。
例如,作为一种示例性可实施方式,BIS1和BIS2发送时隙和重传时隙分别占用1048us,各时隙之间的间隔为352us,即T1和T0的起始点之间,T2和T1的起始点之间,T3和T2的起始点之间的间隔为1400us。重传时隙T3间隔352us之后,为左右声道耳机之间的转发时隙。
如图5所示,左、右声道耳机之间建立点到点的CIS链路,即CIS0,并采用BLE 2MPHY,即2Mbps传输速率的物理层。具体实施时,亦可建立不同的CIS链路分别用于左声道向右声道转发音频数据及右声道向左声道转发音频数据。
图5中所示的T4时隙即为请求子时隙,用于右声道耳机向左声道耳机发送第二转发请求REQ,CIS0L->R即为转发子时隙,用于左声道耳机向右声道耳机转发右声道音频数据。T5时隙为下一个请求子时隙,用于左声道耳机向右声道耳机发送第二转发请求REQ,CIS0R->L为下一个转发子时隙,用于右声道耳机向左声道耳机转发左声道音频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性的可实施方式,REQ包长52us,CIS0L->R和CIS0R->L的包长1048us。REQ,CIS0L->R和CIS0R->L之间间隔150us。
ISO Interval内其它时隙用于智能电视广播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左右声道耳机维持BLE连接及交互信道质量信息及收发控制命令等。
一般而言,左声道耳机只接收BIS1的音频数据,右声道耳机只接收BIS2的音频数据,并根据BIG协议同步播放左右声道音频信号。左右声道耳机先分别接收如图5中T0和T1发送时隙的音频数据,如果确认接收数据正确,则不再接收T2或T3重传窗内重发的音频数据,反之,则继续接收T2或T3重传窗内重发的音频数据。如果在发送时隙和重传时隙都不能正确接收音频数据包,则采用丢包或错包补偿算法处理丢失的音频数据以保证音频播放的流畅性。但是,丢包或错包概率太高,经过丢包或错包补偿后的音频质量会大大降低。
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左右声道耳机在分别接收BIS1和BIS2音频数据,估计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当确定其中一个声道的通信质量较差,达不到正常接收音频数据的最低预设要求时,则通信质量较差的一侧,会请求与另一侧声道建立BLE连接,或者由一侧主动查询另一侧通信质量,发现其另一侧声道的通信质量较差时,则主动进入转发状态,向另一侧声道转发与其声道匹配的音频数据。
例如,当左右声道耳机为对等结构时,基于已经建立的左声道耳机与右声道耳机之间的BLE连接,若左右声道耳机中的任意一个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门限,例如低于-90dBm,则发送第一转发请求给另一声道的耳机。另一声道耳机接收第一转发请求后,开始在BIS1和BIS2两个时隙内分别接收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并在左右声道耳机之间建立CIS0链路用于转发对方没有正确接收到的音频数据。
当左右声道耳机为主从结构时,左声道耳机定期查询右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定期查询间隔可以为0.1-10s,例如查询间隔为1s,具体根据实际场景需要具体确定,当左声道耳机确定右声道的通信质量达不到预设要求时,则主动建立CIS0链路,并向右声道耳机转发右声道音频数据。或者,也可以左声道耳机将查询结果发送至右声道耳机,右声道耳机在接收到相应的查询结果后向左声道耳机发送第一转发请求。
具体地,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分别各自定期查询各自的声道通信质量,定期查询间隔可以为1s。接下来,左右声道耳机中的任意一个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门限,例如右声道耳机低于-90dBm,则右声道耳机首先请求建立与左声道耳机的BLE连接,连接后,右声道耳机发送第一转发请求给左声道耳机,左声道耳机接收第一转发请求后,开始接收左声道音频数据BIS1和右声道音频数据BIS2,并在左右声道耳机之间建立CIS0链路,用于向右声道耳机转发对方没有正确接收到的右声道音频数据BIS2。
进一步地,如果右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90dBm,则在T4时隙发送请求转发的控制命令REQ,左声道耳机如果在T1或T3时隙正确接收到了BIS2右声道音频数据,则回复右声道音频数据,反之,回复空包。如果左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90dBm,则在T5时隙发送请求转发的控制命令REQ,右声道耳机如果在T0或T2时隙正确接收到了BIS1左声道音频数据,则回复左声道音频数据,反之,回复空包。
左右声道耳机在CIG某个ISO Interval内的发送时隙,重传时隙和转发时隙都没有正确接收到音频数据,则采用丢包或错包补偿算法处理丢失的音频数据以保证音频播放的流畅性。
当一个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恢复正常,也就是其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门限(例如-80dBm)后,则可以启动停止转发的操作,如向另一个耳机发送停止转发的控制命令、撤销CIS0链路等。其中,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的取值均不唯一,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技术方案具体设定,例如第一门限值的取值范围在-85dBm~-95dBm,第二门限值的取值范围为-75dBm~-85dBm。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仍以无线立体声耳机作为立体声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每组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智能手机作为音源设备,通过CIG链路同无线立体声耳机建立点到点的无线连接,实现立体声音频传输和播放。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之间通过BLE无线连接,并通过CIS链路相互转发音频数据。
基于CIG链路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参阅图6所示。其中,CIG由两路CIS组成,包括CIS1和CIS2,分别对应左声道链路和右声道链路。ISO Interval为CIG间隔,即CIG两个Anchor Point之间的间隔。
在本申请该第二实施例中,作为一种示例性可实施方式,CIS1和CIS2采用BLE 2MPHY,即2Mbps传输速率的物理层,ISO Interval设置为20ms。ISO Interval内的时隙依次包括发送时隙,重传时隙,请求子时隙,转发子时隙及其它时隙。
从Anchor点开始的T0和T1实线方框分别代表CIS1和CIS2发送时隙,用于智能手机分别向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发送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实线ACK用于左右声道设备回复智能手机是否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确认信息。接着的T2和T3虚线方框分别代表CIS1和CIS2的重传时隙及对应的ACK确认信息,用于重复发送与CIS1或CIS2时隙相同的音频数据。
示例性地,CIS1和CIS2发送时隙和重传时隙分别占用1048us,所有ACK占用52us,发送时隙和重传时隙与ACK之间的间隔为150us。重传时隙T3的ACK间隔150us之后,为左右声道耳机之间的转发时隙。
如图6所示,左右声道耳机之间建立点到点的CIS链路,即CIS0,并采用BLE 2MPHY,即2Mbps传输速率的物理层。图6所示的T4时隙即为转发子时隙,用于右声道耳机向左声道耳机发送第二转发请求REQ,CIS0L->R用于左声道耳机向右声道耳机转发右声道音频数据。T5时隙即为下一个转发子时隙,用于左声道耳机向右声道耳机发送第二转发请求REQ,CIS0R->L用于右声道耳机向左声道耳机转发左声道音频数据。REQ包长52us,CIS0L->R和CIS0R->L的包长1048us。REQ,CIS0L->R和CIS0R->L之间间隔150us。ISO Interval内其它时隙,一部分用于智能手机与左右声道耳机维持BLE连接及其它信息交互,另一部分用于左右声道耳机维持BLE连接及交互信道质量信息及转发控制命令等。
同上一实施例,一般而言,左声道耳机只接收CIS1的音频数据,右声道耳机只接收CIS2的音频数据,并根据CIG协议同步播放左右声道音频数据。左右声道耳机先分别接收如图6中T0和T1发送时隙的音频数据,如果确认接收数据正确,则回复ACK并不再接收T2或T3重传窗内重发的音频数据,反之,回复NAK,并继续接收T2或T3重传窗内重发的音频数据。如果在发送时隙和重传时隙都不能正确接收音频数据包,则采用丢包或错包补偿算法处理丢失的音频数据以保证音频播放的流畅性。但是,丢包或错包概率太高,经过丢包或错包补偿后的音频质量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左右声道耳机在分别接收CIS1和CIS2音频数据的同时,估计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具体地,同上一实施例,可以有两种方式实现音频数据的转发:
例如,左声道耳机与右声道耳机为主从结构,左右声道耳机之间的BLE连接已经建立,左声道耳机通过左右声道耳机之间的BLE连接定期查询右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当右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门限(例如-90dBm)时,则左声道耳机开始接收CIS1和CIS2的音频数据,并在左右声道耳机之间建立CIS0链路,以及向右声道耳机转发右声道音频数据。
再例如,左右声道耳机为主从结构,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分别各自定期查询各自的通信质量,左声道耳机发现左声道的信号强度低于-90dBm,则左声道耳机首先请求建立与右声道的BLE连接,连接后,左声道耳机发送第一转发请求给右声道耳机,右声道耳机接收第一转发请求后,开始接收左声道音频数据CIS1和右声道音频数据CIS2,并在左右声道耳机之间建立CIS0链路,用于向左声道耳机转发左声道耳机未能正确接收到的左声道音频数据CIS1。
进一步地,如果右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90dBm,则在T4时隙发送请求转发的控制命令REQ,左声道耳机如果在T1或T3时隙正确接收到了CIS2右声道音频数据,则回复右声道音频数据,反之,回复空包。如果左声道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低于-90dBm,则在T5时隙发送请求转发的控制命令REQ,右声道耳机如果在T0或T2时隙正确接收到了CIS1左声道音频数据,则回复左声道音频数据,反之,回复空包。
左右声道耳机在CIG某个ISO Interval内的发送时隙,重传时隙和转发时隙都没有正确接收到音频数据,则采用丢包或错包补偿算法处理丢失的音频数据以保证音频播放的流畅性。
当一个耳机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恢复正常,也就是其接收音频数据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门限(例如-80dBm)后,则可以启动停止转发的操作,如向另一个耳机发送停止转发的控制命令、撤销CIS0链路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参阅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1:音源设备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自身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指示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S702:音源设备,通知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本实施例的音频传输方法的其它技术细节可以参照本文中的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参阅图8所示,该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和音源设备12。
其中,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1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12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112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12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其中,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还用于向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本实施例的音频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音频数据的技术细节可参照本文中的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阅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其中,装置为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装置包括处理器1101和无线收发模块1102;
处理器1101,用于在确定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指示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以及通过无线收发模块1102,接收由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与自身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可以用于实施本文中前述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或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其技术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处理器。
所述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至少具有两种接收状态。其中,在第一接收状态下,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处理器用于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所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在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使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第一接收状态切换到第二接收状态;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二无线通信链路,将所接收到的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转发给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在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达到预设门限时,使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接收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可以用于实施本文中前述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或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其技术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处理器。
其中,在第一接收状态下,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在第二接收状态下,处理器用于控制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二无线通信链路接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自音源设备接收并转发的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处理器还用于在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使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第一接收状态切换到第二接收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在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达到预设门限时,使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接收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可以用于实施本文中前述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或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其技术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系统和装置,无论对于BIG链路还是CIG链路,各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在同音源设备的通信过程中,分别评估各自同音源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衡量信道质量的指标为接收信号强度RSSI,或接收音频数据的错误率,当任意一个声道同音源设备之间的信道质量低于设定的门限,如RSSI低于一定门限,或者错误率高于一定门限时,则在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建立BLE无线连接,或者基于已经建立的BLE连接,协商启动转发机制并建立CIS链路。如果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没有正确接收到左声道音频数据,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正确接收到左声道音频数据,则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会把正确接收到的左声道音频数据转发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同样地,如果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没有正确接收到右声道音频数据,而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正确接收到右声道音频数据,则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把正确接收到的右声道音频数据转发给右声道设备。
如此,基于上述方案,在远距离或遮挡情况下,一侧声道对应的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接收并转发另一个声道所需的音频数据,充分利用不同空间位置衰落独立的特性,双声道同时不能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概率相对更小,因此通过空间分集增益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的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所述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向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一转发请求,所述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响应于所述第一转发请求,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另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第二转发请求;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接收所述第二转发请求,以及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一个为主装置,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为从装置,所述主装置确定所述从装置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是否达到预设要求;
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在确定所述从装置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所述主装置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或者,所述主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从装置发送的第一转发请求后,开始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主装置主动向所述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或者,所述主装置接收来自所述从装置发送的第二转发请求后,向所述从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连接,具体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低功耗蓝牙BLE连接、超声波连接、近场通信连接、有线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于转发第一声道音频数据或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的音频流传输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流传输链路包括基于低功耗蓝牙通信协议的CIS链路;
所述无线通信协议为低功耗蓝牙通信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达到预设门限时,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由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切换为仅接收相应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和/或,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停止向所述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以及音源设备基于广播等时组或者连接等时组的空间分集时隙结构通信;
所述空间分集时隙结构中的每一个等时间隔包括用于从所述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或第二声道音频数据的接收时隙和重传时隙,还包括转发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转发音频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每一个等时间隔中还包括转发重传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重复转发音频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时隙和重传时隙中均包括请求子时隙和转发子时隙;
所述请求子时隙用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或接收第二转发请求;
所述转发子时隙用于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转发音频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分集时隙结构的每一个等时间隔中还包括其它时隙,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维持通信连接、交互通信质量信息和/或转发控制命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具体包括:
当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所述音源设备接收的射频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或者接收的音频数据的错误率高于预设的错误率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所述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
14.一种音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所述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音源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自身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指示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音源设备,通知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15.一种音频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音频接收装置、第二音频接收装置和音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所述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还用于向所述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的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与之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16.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装置为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或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基于无线通信协议从所述音源设备接收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无线收发模块;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音源设备之间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指示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开始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第二声道音频数据;
以及通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接收由所述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与自身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17.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处理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接收状态下,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处理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和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所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
所述处理器模块还用于在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使所述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接收状态;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二无线通信链路,将所接收到的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对应声道的音频数据转发给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
18.一种音频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无线收发模块、处理器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接收状态下,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无线通信链路从音源设备接收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在第二接收状态下,所述处理器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基于第二无线通信链路接收另一个音频数据接收装置自所述音源设备接收并转发的所述第一声道音频数据;
所述处理器模块还用于在所述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与音源设备的通信质量未达到预设要求时,使所述音频数据接收装置从所述第一接收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接收状态。
CN202010235062.6A 2020-03-27 2020-03-27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ending CN1114649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062.6A CN111464988A (zh) 2020-03-27 2020-03-27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CT/CN2021/081984 WO2021190430A1 (zh) 2020-03-27 2021-03-22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7/953,921 US20230016757A1 (en) 2020-03-27 2022-09-27 Audio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062.6A CN111464988A (zh) 2020-03-27 2020-03-27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988A true CN111464988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7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5062.6A Pending CN111464988A (zh) 2020-03-27 2020-03-27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6757A1 (zh)
CN (1) CN111464988A (zh)
WO (1) WO202119043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3878A (zh) * 2020-09-15 2020-1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音频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90430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676820A (zh) * 2021-09-18 2021-11-19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68911A (zh) * 2021-09-23 2022-04-01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tws系统
TWI767820B (zh) * 2021-01-22 2022-06-11 達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對等端的封包重傳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CN115103317A (zh) * 2022-05-19 2022-09-23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目的地装置进行音频分享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组件
CN115103317B (zh) * 2022-05-19 2024-06-1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目的地装置进行音频分享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70904A1 (en) * 2021-06-23 2022-12-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bluetooth audio multi-streaming
CN117707462A (zh) * 2023-05-16 2024-03-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7041828A (zh) * 2023-09-28 2023-11-1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切换盒及其音频输出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4366A (ja) * 1998-12-28 2000-07-14 Yamaha Corp 音源装置
CN104272673A (zh) * 2012-05-10 2015-01-07 搜诺思公司 网络节点之间直接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4045A (zh) * 2019-06-11 2019-09-13 同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无线连接双耳的蓝牙耳机
CN110913375A (zh) * 2019-11-27 2020-03-24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60012B1 (ko) * 2016-01-08 2017-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7018484B (zh) * 2017-06-01 2019-11-12 建荣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其装置、蓝牙系统及蓝牙设备
CN109041142A (zh) * 2018-07-27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主耳机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42873A (zh) * 2019-01-29 2019-06-04 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设备间蓝牙连接的立体声播放方法
CN111464988A (zh) * 2020-03-27 2020-07-28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4366A (ja) * 1998-12-28 2000-07-14 Yamaha Corp 音源装置
CN104272673A (zh) * 2012-05-10 2015-01-07 搜诺思公司 网络节点之间直接路由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34045A (zh) * 2019-06-11 2019-09-13 同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无线连接双耳的蓝牙耳机
CN110913375A (zh) * 2019-11-27 2020-03-24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90430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2073878A (zh) * 2020-09-15 2020-12-1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音频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73878B (zh) * 2020-09-15 2022-02-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音频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767820B (zh) * 2021-01-22 2022-06-11 達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對等端的封包重傳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及裝置
CN114786099A (zh) * 2021-01-22 2022-07-22 达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声道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读取存储介质
CN113676820A (zh) * 2021-09-18 2021-11-19 合肥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多声道音频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68911A (zh) * 2021-09-23 2022-04-01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tws系统
CN115103317A (zh) * 2022-05-19 2022-09-23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目的地装置进行音频分享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组件
CN115103317B (zh) * 2022-05-19 2024-06-1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向目的地装置进行音频分享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16757A1 (en) 2023-01-19
WO2021190430A1 (zh)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988A (zh)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0995326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通信方法、无线耳机及无线耳塞
CN110267305B (zh) 一种无线数据重传方法
CN111436044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网络丢包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715985B2 (en) Bluetooth au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knowledging reception of packets of audio streams at a slave and master devices
US11848785B2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with diversity
US11743963B2 (en)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for audio output devices
CN110708142A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0931026B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436043B (zh) 双无线蓝牙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0913375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CN113632511B (zh) 蓝牙语音链路镜像
US20200396680A1 (en) Wire-Fre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SSI-based Dynamic Switchover
US20200396681A1 (en) Wire-Free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ast Pairing
EP392360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etween tws bluetooth devices and tws bluetooth device therefor
US10827333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power consumption for two bluetooth devices by switching the receiving and relaying of audio streams
WO2021208359A1 (zh) 蓝牙tws设备及其主设备、从设备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
US11956084B2 (en) Wireless stereo headset with bidirectional diversity
CN112672290B (zh)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主从切换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039637B (zh) 一种音频数据通信方法、系统及音频通信设备
WO202015493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WO2020172830A1 (zh) 无线连接方法、设备组、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545151B (zh) 音频端之间状态同步、发送音频数据包的方法及音频设备
CN114079894B (zh) 双无线音频通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4079897A (zh) 一种蓝牙音频系统、设备及系统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