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2865A -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2865A
CN111452865A CN202010359606.XA CN202010359606A CN111452865A CN 111452865 A CN111452865 A CN 111452865A CN 202010359606 A CN202010359606 A CN 202010359606A CN 111452865 A CN111452865 A CN 111452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pipe
friction
friction layer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9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运宝
李世明
阎全忠
王世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t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t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t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te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96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28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2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2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2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包括上管柱、下管柱、安装支架、上芯轴和下芯轴,所述上管柱和下管柱的一端套接,所述上芯轴和下芯轴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上管柱和下管柱内,所述上管柱、下管柱与安装支架通过夹紧螺栓、锁紧凸轮及调节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可随转向管柱的轴向溃缩而使上柱管与下管柱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随之增大,以使其符合转向管柱的实际溃缩特性,从而可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包括方向盘、转向管柱在内的转向系统对驾驶员的伤害占到了驾驶员损伤的46%。具体来说,当行驶的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作用会继续向前运动,以致其头部、胸部对方向盘产生冲击,该冲击会通过方向盘传递给转向管柱,而转向管柱会反过来对驾驶员的头部、胸部造成反向冲击力。
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转向管柱必须具备被动安全功能,即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溃缩来增大驾驶员的生存空间,以防转向系统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185749.7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碰撞系统,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插入到所述外套管中,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表面接触并能产生摩擦力,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片。该碰撞系统虽能增大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但其摩擦力值是固定的,其无法满足随着转向管柱的溃缩而使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随之变化,从而无法很好地防止在碰撞过程中转向系统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随着转向管柱的溃缩而安全系数依然很高的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包括上管柱、下管柱、安装支架、上芯轴和下芯轴,所述上管柱和下管柱的一端套接,所述上芯轴和下芯轴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上管柱和下管柱内,所述上管柱、下管柱与安装支架通过夹紧螺栓、锁紧凸轮及调节手柄固定连接,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和摩擦系数均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上管柱上的摩擦层Ⅰ和设于安装支架上的摩擦层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1)查询相关医学资料,查得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头部、胸部承受来自方向盘的无痛最大压力、无损最大压力、无需手术治疗最大压力以及不至死最大压力;
2)根据现有碰撞试验数据,绘制上柱管相对下管柱的滑动行程与驾驶员承受来自方向盘的压力的关系图;
3)根据步骤1)查得的各种最大压力和步骤2)绘制的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设计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相当于从无痛最大压力逐步过渡到不至死最大压力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要求;同时,设计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头部、胸部与方向盘的接触面积最大的要求;
4)进行碰撞试验,验证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及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否满足步骤3)中的设计要求,同时验证驾驶员承受来自方向盘的压力是否满足步骤1)中的设计要求;
5)若碰撞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则对现有的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进行优化;若碰撞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重复步骤3)~步骤5),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更优的,所述步骤3)中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为:在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置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步骤3)中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为:在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步骤3)中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为:在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和摩擦系数均逐渐增大。
更优的,所述步骤3)中使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方法为:在所述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上管柱上的摩擦层Ⅰ和设于安装支架上的摩擦层Ⅱ。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置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同时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这样在碰撞过程中可随转向管柱的轴向溃缩而使上柱管与下管柱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随之增大,以使其符合转向管柱的实际溃缩特性,从而可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系数。
2、通过在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置设于上管柱上的摩擦层Ⅰ和设于安装支架上的摩擦层Ⅱ,这样不仅在碰撞过程中可随转向管柱的溃缩而调节方向盘前、后角度的变化,以使驾驶员的头部、胸部与方向盘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降低驾驶员身体局部受到的压力,而且可在驾驶员正常驾驶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驾驶员未操作调节手柄时也发生方向盘前、后、上、下位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转向管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上管柱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上管柱,2-下管柱,3-安装支架,4-上芯轴,5-下芯轴,6-内管摩擦层,7-外管摩擦层,8-摩擦层Ⅰ,9-摩擦层Ⅱ,10-夹紧螺栓,11-锁紧凸轮,12-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种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管柱1、下管柱2、安装支架3、上芯轴4、下芯轴5、夹紧螺栓10、锁紧凸轮11和调节手柄12。
其中,上管柱1的一端与下管柱2的一端套接,且在上柱管1与下管柱2的摩擦面之间(包括上管柱1与下管柱2的套接处)分别设置有设于下柱管2上的内管摩擦层6和设于上管柱1上且与内管摩擦层6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7,该内管摩擦层6和外管摩擦层7可使上柱管1与下管柱2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具体来说是,下柱管1上的内管摩擦层6的厚度设计为逐渐增大(如图2所示),而外管摩擦层7与内管摩擦层6相适配即可,这样在碰撞过程中上管柱2相对于下管柱2滑动时,随着上管柱2滑动行程的增大而使摩擦力逐渐增大,即在碰撞过程中可随转向管柱的轴向溃缩而使上柱管1与下管柱2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随之增大,以使其符合转向管柱的实际轴向溃缩特性,从而可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系数。
当然,要使上柱管1与下管柱2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还包括有:将下柱管1上的内管摩擦层6的摩擦系数设计为逐渐增大;或者将下柱管1上的内管摩擦层6的厚度和摩擦系数均设计为逐渐增大,只要其符合转向管柱的实际轴向溃缩特性即可。
进一步,上管柱1、下管柱2与安装支架3之间可通过夹紧螺栓10、锁紧凸轮11及调节手柄12固定连接。具体来说是,上管柱1的一端与下管柱2的一端套接后,在其套接处可通过夹紧螺栓10、锁紧凸轮11及调节手柄12与安装支架3固定连接,且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节手柄12和锁紧凸轮11来调节夹紧螺栓10对上管柱1、下管柱2及安装支架3的锁紧压力,使之保证驾驶员在正常行驶时上管柱1、下管柱2与安装支架3之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即在驾驶员未操作调节手柄12时不会发生与转向管柱连接的方向盘的前、后、上、下位移的问题。
进一步,在上管柱1与安装支架3的摩擦面之间(包括上管柱1与安装支架3的接触面)还分别设置有设于上管柱1上的摩擦层Ⅰ8和设于安装支架3上的摩擦层Ⅱ9,这样可进一步保证驾驶员在正常行驶时上管柱1、下管柱2与安装支架3之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在碰撞过程中可随转向管柱的溃缩而调节方向盘前、后角度的变化,以保证驾驶员的头部、胸部与方向盘的接触面积最大,从而降低驾驶员身体局部受到的压力。
进一步,上芯轴4的一端与下芯轴5的一端可通过花键套接在一起,而上芯轴4的另一端可通过轴承安装在上管柱1内,下芯轴5的另一端可通过轴承安装在下管柱2内;同时,上芯轴4的另一端可与方向盘(图中未画出)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1)查询相关医学资料,查得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头部、胸部承受来自方向盘的无痛最大压力、无损最大压力、无需手术治疗最大压力以及不至死最大压力。
2)根据现有碰撞试验数据,绘制上柱管相对下管柱的滑动行程与驾驶员承受来自方向盘的压力的关系图,即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该关系图为非线性图)。
3)根据步骤1)查得的各种最大压力和步骤2)绘制的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设计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相当于从无痛最大压力、无损最大压力、无需手术治疗最大压力到不至死最大压力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与无痛最大压力对应的第一轴向溃缩段的摩擦力为600N~1200N,与无损最大压力对应的第二轴向溃缩段的摩擦力为1200N~3500N,与无需手术治疗最大压力对应的第三轴向溃缩段的摩擦力为3500N~4500N,不至死最大压力对应的第四轴向溃缩段的摩擦力为4500N~6000N,即在碰撞过程中可随转向管柱的轴向溃缩而使上柱管与下管柱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随之增大。
同时,设计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头部、胸部与方向盘的接触面积最大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为500N,即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时防止方向盘前、后转动的静摩擦力设为500N。
4)进行碰撞试验,验证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及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否满足步骤3)中的设计要求,同时验证驾驶员承受来自方向盘的压力是否满足步骤1)中的设计要求。
5)若碰撞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则对现有的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进行优化;若碰撞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重复步骤3)~步骤5),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包括上管柱、下管柱、安装支架、上芯轴和下芯轴,所述上管柱和下管柱的一端套接,所述上芯轴和下芯轴的一端通过花键连接而另一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上管柱和下管柱内,所述上管柱、下管柱与安装支架通过夹紧螺栓、锁紧凸轮及调节手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和摩擦系数均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上管柱上的摩擦层Ⅰ和设于安装支架上的摩擦层Ⅱ。
6.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1)查询相关医学资料,查得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头部、胸部承受来自方向盘的无痛最大压力、无损最大压力、无需手术治疗最大压力以及不至死最大压力;
2)根据现有碰撞试验数据,绘制上柱管相对下管柱的滑动行程与驾驶员承受来自方向盘的压力的关系图;
3)根据步骤1)查得的各种最大压力和步骤2)绘制的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设计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相当于从无痛最大压力逐步过渡到不至死最大压力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要求;同时,设计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在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头部、胸部与方向盘的接触面积最大的要求;
4)进行碰撞试验,验证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及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否满足步骤3)中的设计要求,同时验证驾驶员承受来自方向盘的压力是否满足步骤1)中的设计要求;
5)若碰撞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则对现有的滑动行程-压力关系图进行优化;若碰撞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重复步骤3)~步骤5),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为:在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置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为:在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的方法为:在所述上柱管与下管柱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和设于上管柱上且与内管摩擦层相适配的外管摩擦层,所述下柱管上的内管摩擦层的厚度和摩擦系数均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向管柱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使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力满足设计要求的方法为:在所述上管柱与安装支架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设于上管柱上的摩擦层Ⅰ和设于安装支架上的摩擦层Ⅱ。
CN202010359606.X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Pending CN1114528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9606.XA CN111452865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9606.XA CN111452865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2865A true CN111452865A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72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9606.XA Pending CN111452865A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2865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371A (zh) * 2002-11-28 2004-06-16 ������������ʽ���� 转向装置
JP2005289178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oyo Seiko Co Ltd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1446975U (zh) * 2009-07-16 2010-05-05 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 可溃式电动转向管柱
CN104108415A (zh) * 2013-04-22 2014-10-22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管柱的柱管溃缩机构
CN104670298A (zh) * 2015-02-11 2015-06-03 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开槽夹紧结构的可调管柱
CN204432744U (zh) * 2015-01-30 2015-07-01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的吸能机构及转向管柱
US20150225010A1 (en) * 2012-09-05 2015-08-13 Kayaba Industry Co., Ltd Impact absorbing type steering shaft
CN205737675U (zh) * 2016-06-29 2016-11-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调节锁紧装置及车辆
CN206528515U (zh) * 2017-02-28 2017-09-29 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碰撞系统
CN207060139U (zh) * 2017-07-03 2018-03-02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
CN108698627A (zh) * 2016-02-18 2018-10-23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可马达调节的转向柱
CN109080694A (zh) * 2018-06-07 2018-12-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溃缩特性的转向管柱及转向机构、汽车
CN110254499A (zh) * 2019-07-22 2019-09-2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371A (zh) * 2002-11-28 2004-06-16 ������������ʽ���� 转向装置
JP2005289178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oyo Seiko Co Ltd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1446975U (zh) * 2009-07-16 2010-05-05 南京东华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 可溃式电动转向管柱
US20150225010A1 (en) * 2012-09-05 2015-08-13 Kayaba Industry Co., Ltd Impact absorbing type steering shaft
CN104108415A (zh) * 2013-04-22 2014-10-22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管柱的柱管溃缩机构
CN204432744U (zh) * 2015-01-30 2015-07-01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的吸能机构及转向管柱
CN104670298A (zh) * 2015-02-11 2015-06-03 浙江万达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开槽夹紧结构的可调管柱
CN108698627A (zh) * 2016-02-18 2018-10-23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股份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可马达调节的转向柱
CN205737675U (zh) * 2016-06-29 2016-11-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调节锁紧装置及车辆
CN206528515U (zh) * 2017-02-28 2017-09-29 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碰撞系统
CN207060139U (zh) * 2017-07-03 2018-03-02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
CN109080694A (zh) * 2018-06-07 2018-12-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良好溃缩特性的转向管柱及转向机构、汽车
CN110254499A (zh) * 2019-07-22 2019-09-2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0411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位置調節装置
EP2377743B1 (en)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WO2012128213A1 (ja) 動力伝達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JP544769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伸縮軸
CN103174761B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碰撞溃缩结构
US11541450B2 (en) Shaft for steer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aft for steer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JP2003220846A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組立体
JPH0687142U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付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US6754943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xially collapsible driveshaft assembly
JP5240288B2 (ja) スプライン加工方法
US20200377145A1 (en) Shaft for steer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haft for steering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EP1698787A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xially collapsible splined assembly
CA2753092C (en) Method of producing tailored tubes
CN111452865A (zh) 一种转向管柱及其设计方法
CN105835940A (zh) 转向管柱及汽车转向系统
US2003021311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xially collapsible driveshaft assembly
CN110226050B (zh) 中空转矩传递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中间轴及汽车用转向装置
US2003007932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xially collapsible driveshaft
CN109291985A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组件及车辆
US20040157670A1 (en) Propshaft having multiple crash features
JP2000313340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付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5962479B2 (ja)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コラムユニット
US20080174095A1 (en)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for collapsible assembly
JP2001219226A (ja) ハイドロフォーム加工用高強度鋼管
CN206374797U (zh) 转向管柱的吸能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