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871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8718A
CN111448718A CN201880079344.2A CN201880079344A CN111448718A CN 111448718 A CN111448718 A CN 111448718A CN 201880079344 A CN201880079344 A CN 201880079344A CN 111448718 A CN111448718 A CN 111448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housing
detection member
fitting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93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栖健史
龟村诚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48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8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10)是具备与对方侧壳体(90)嵌合的壳体(20)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60)的连接器(10),嵌合检测构件(60)能滑动地安装于壳体(20),进行壳体(20)和对方侧壳体(90)的嵌合保证,嵌合检测构件(60)具备与壳体(20)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和能弹性移位的第2臂部(臂部)(78),壳体(20)具备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30)和与臂部(臂部)(78)接触的臂接触部(50),臂部(臂部)(78)在与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朝向壳体侧接触面(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臂接触部(50)。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连接器的一例,已知日本特开2012-6446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阳连接器、与阳连接器嵌合的阴连接器、以及能滑动地安装于阴连接器的外侧的CPA(嵌合位置保证锁)构成。CPA具有悬臂状的CPA锁。
当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嵌合时,阴连接器的阴型锁越过阳连接器的阳型尖头而卡止。当在该状态下使CPA向嵌合方向滑动时,则CPA锁越过阴型锁及阳型尖头。由此,进行嵌合保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44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CPA能滑动地安装于阴连接器,一般来说,相对于阴连接器具有晃动。但是,当CPA在嵌合保证状态下晃动大到阴型锁能越过阳型尖头的程度时,有可能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的嵌合被解除。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与对方侧壳体嵌合;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进行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保证,所述嵌合检测构件具备与所述壳体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和能弹性移位的臂部,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和与所述臂部接触的臂接触部,所述臂部在与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朝向所述壳体侧接触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所述臂接触部。
因为嵌合检测构件的臂部在与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朝向壳体侧接触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壳体的臂接触部,所以嵌合检测构件被限制向检测构件侧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的移位,能够防止嵌合检测构件的晃动。另外,为了防止嵌合检测构件的晃动,也可以仅仅是零接触式接触,而不必使臂部与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
另外,即使在使嵌合检测构件在壳体滑动时臂部和臂接触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位,也通过臂部弹性地挠曲,能够防止在臂部与臂接触部之间产生妨碍滑动动作的程度的动摩擦阻力,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嵌合检测构件的滑动动作。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所述嵌合检测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臂部。
通过臂部分别设置于嵌合检测构件的两侧部,各个臂部与臂接触部接触,从而与在左右两侧部的任一方设置有臂部的情况比较,能够将嵌合检测构件更加没有晃动地安装于壳体。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所述壳体侧接触面被通过所述臂部的顶端部与所述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按压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
因为壳体侧接触面通过臂部的顶端部与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时的反作用力而按压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壳体侧接触面和检测构件侧接触面的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够防止嵌合检测构件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后方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前方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5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嵌合检测构件的前方立体图。
图7是嵌合检测构件的后方立体图。
图8是嵌合检测构件的后视立体图。
图9是壳体的后方立体图。
图10是壳体的前方立体图。
图11是嵌合检测构件向壳体安装前的立体图。
图12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组装前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组装前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4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位置的状态的、图5的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5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16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5的B-B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17是嵌合检测构件位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的、第2臂部的位置上的后视的剖视图。
图18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19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20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21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图5的B-B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22是第1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第2臂部的位置上的后视剖视图。
图23是第2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24是第2动作的脱离动作中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图25是第2动作的脱离动作完成后的、图5的A-A位置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5说明本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阴型的壳体20和能滑动地安装于壳体20的嵌合检测构件60。如图14所示,壳体20与阳型的对方侧壳体90嵌合。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图4的Z方向作为上方,将Y方向作为右方,将壳体20及对方侧壳体90相互的嵌合方向作为前方。
嵌合检测构件60是通过检测壳体20和对方侧壳体90正常嵌合而进行嵌合保证的构件,是用于实现所谓的CPA(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连接器定位保证)的功能构件。如图6所示,嵌合检测构件60具备:方形板状的检测构件主体部62;框状的闩锁部82,其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前端向前方突出;以及嵌合检测部86,其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前端呈悬臂状突出。闩锁部82的框内的前端面成为后述的、在解除嵌合中与对方侧壳体90的对方侧锁定部94碰触的闩锁锁定部84。
如图6、图7所示,在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具有可挠性的一对第1臂部74和具有可挠性的一对第2臂部(臂部)78,一对第2臂部78配置于一对第1臂部74的前方。
如图6、图7所示,一对第1臂部74呈悬臂状,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两侧部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另外,在一对第1臂部74的顶端部设置有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第1爪部76。
如图6、图7所示,一对第2臂部78形成从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两侧部向下方突出再折回而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另外,在一对第2臂部78的顶端部设置有分别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第2爪部(顶端部)80。
如图8所示,在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下表面的后方以开口的方式设置有矛状部收纳槽64,从矛状部收纳槽64的前表面的内壁向后方呈悬臂状突出地设置有矛状部66。矛状部66具有可挠性,能够向上下方向弹性移位。矛状部66的下表面成为与后述的壳体20相对滑动的滑动面68,从滑动面68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突起部70。
如图9、图10所示,壳体20具备:罩部21,其在前方及后方分别开口;锁臂26,其设置于罩部21的上表面;以及左右一对侧壁42,其设置于罩部21的上表面。
如图1、图2所示,罩部21由前方罩部22和后方罩部24构成,前方罩部22在嵌合方向开口,后方罩部24在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口。
如图9所示,锁臂26具备:锁臂主体部28,其呈在前后方向长的方形,开口成框状;和基端部36,其从锁臂主体部28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与后方罩部24的上表面相连。在锁臂主体部28的上表面的后方设置有能够用手指从上方按压锁臂26的方形的按压部34。当用手指将按压部34向下方按压时,锁臂26能够以基端部36为支点呈跷跷板状移位。
如图9所示,在锁臂主体部28的按压部34的正前方以开口成方形的方式设置有卡止部38。锁臂主体部28的框状的开口部的前端成为与后述的对方侧壳体90的对方侧锁定部94碰触的壳体侧锁定部32。嵌合检测构件60能滑动地安装于锁臂主体部28的上表面。
如图9所示,一对侧壁42从后方罩部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分别配置于锁臂26的侧方。在一对侧壁42的相互对置侧的面沿着嵌合检测构件60的滑动方向(前后方向)设置有一对第1导槽44及配置于一对第1导槽44的上方的一对第2导槽48。一对第2导槽48配置于一对第1导槽44的上方。一对第1导槽44的底面成为朝向对置的第1导槽44倾斜的第1锥面46。同样,一对第2导槽48的底面成为朝向对置的第2导槽48倾斜的第2锥面52。
为了将嵌合检测构件60安装于壳体20,首先,如图11、图12所示,将嵌合检测构件60的一对第1臂部74的第1爪部76插通于一对侧壁42的第2导槽48,将嵌合检测构件60安装于图12、图13所示的组装前位置。
接着,当将检测构件主体部62向下方按压时,一对第1臂部74与第2导槽48的第2锥面52相对滑动,朝向对置的第1臂部74的方向挠曲。另外,一对第2臂部78与一对侧壁42的上端部相对滑动,朝向对置的第2臂部78的方向挠曲。由此,一对第1臂部74从一对第2导槽48脱落,被按压的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下表面与锁臂主体部28的上表面碰触,从而嵌合检测构件60向下方的移位停止,可进行嵌合检测构件60的定位。此时,如图4所示,第1臂部74的挠曲复原,第1爪部76进入到第1导槽44内。另外,一对第2臂部78的挠曲复原,第2爪部80进入到第2导槽48内。另外,矛状部66的突起部70位于卡止部38内,当嵌合检测构件60向嵌合方向移位时,突起部70与卡止部38的内壁碰触,因此嵌合检测构件60与卡止部38卡止。该位置成为后述的图1、图15所示的嵌合检测构件60的嵌合保证解除位置。通过以上,能够将嵌合检测构件60安装于壳体20。
在嵌合保证解除位置上,如图16所示,作为壳体20的锁臂主体部28的上表面的壳体侧接触面30、和作为嵌合检测构件60的检测构件主体部62的下表面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接触。另外,如图17所示,第2臂部78的第2爪部80的上表面和作为壳体20的第2导槽48的顶面的臂接触部50接触。通过这样,第2臂部78在与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朝向壳体侧接触面30的方向(下方)相反的方向(上方)接触壳体20的臂接触部50,因此嵌合检测构件60被抑制上下方向的移位,从而可抑制嵌合检测构件60的晃动。
另外,第2臂部78的第2爪部80与第2导槽48的臂接触部50弹性地接触,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通过来自第2导槽48的第2爪部80的反作用力而按压壳体侧接触面30。由此,壳体侧接触面30和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的接触变得可靠。
如图15所示,对方侧壳体90具备在嵌合方向开口的对方侧罩部92和从对方侧罩部9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对方侧锁定部94。
当壳体20和对方侧壳体90嵌合时,如图15所示,从壳体20侧观看,对方侧锁定部94位于比壳体侧锁定部32及闩锁锁定部84靠嵌合方向跟前侧。在使对方侧壳体90从壳体20脱离时,首先用第1动作将对方侧锁定部94和壳体侧锁定部32的卡止解除,接着用第2动作将对方侧锁定部94和闩锁锁定部84的卡止解除。这样,用两动作使得对方侧壳体90脱离。
侧壳体90嵌合、且嵌合检测构件60位于图15所示的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当使嵌合检测构件60向嵌合方向滑动时,矛状部66的突起部70与卡止部38的内壁碰触并与内壁相对滑动,同时矛状部66向上方弹性移位,从而突起部70跨上卡止部38。这样,当突起部70越过卡止部38时,矛状部66弹性移位,因此在突起部70与卡止部38的内壁碰触时,施加于突起部70的应力减轻,能够防止突起部70反复跨上卡止部38而被削掉。
当进一步使嵌合检测构件60向嵌合方向滑动时,如图4所示,嵌合检测部86的顶端部越过对方侧锁定部94及壳体侧锁定部32。该嵌合检测构件60的位置成为嵌合保证位置。另外,在嵌合检测构件60滑动时,一对第2臂部78的第2爪部80与一对第2导槽48的臂接触部50相对滑动,一对第2臂部78向相互对置的方向挠曲。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嵌合检测构件60的滑动动作。
在壳体20和对方侧壳体90正常嵌合的状态下,能够使嵌合检测构件60从图15所示的嵌合保证解除位置向图14所示的嵌合保证位置移位。另一方面,在没有正常嵌合的状态下,不能使嵌合检测构件60向嵌合保证位置移位。例如,在对方侧锁定部94位于壳体侧锁定部32下的情况下,即使将嵌合检测构件60向嵌合方向滑动,嵌合检测部86也与壳体侧锁定部32碰触,因此嵌合检测构件60不能向嵌合保证位置移位。
对将嵌合检测构件60位于嵌合保证位置的壳体20及对方侧壳体90的嵌合解除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位于图14所示的嵌合保证位置的嵌合检测构件60向与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拉拽,向图15所示的嵌合保证解除位置移位。接着,当将锁臂26的按压部34向下方按压时,如图18所示,壳体侧锁定部32向上方移位。接着,当将对方侧壳体90向与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拉拽时,如图19所示,对方侧锁定部94与闩锁锁定部84碰触。接着,当将对方侧壳体90进一步向与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拉拽时,则对方侧锁定部94拉拽闩锁锁定部84,嵌合检测构件60也向与对方侧壳体90相同的方向移位。由此,如图20所示,对方侧锁定部94位于壳体侧锁定部32与闩锁锁定部84之间,对方侧壳体90的第1动作的脱离完成。
在第1动作的脱离完成时也与嵌合保证解除位置同样,如图21所示,壳体侧接触面30和嵌合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接触。另外,如图22所示,嵌合检测构件60的第2爪部80的上表面和作为壳体20的第2导槽48的顶面的臂接触部50接触。由此,可抑制第1动作的脱离完成时的嵌合检测构件60的上下方向的晃动,因此防止如下:闩锁锁定部84由于嵌合检测构件60的晃动而向上方移位,对方侧壳体90不进行脱离操作就脱离。
接着,当按压锁臂26的按压部34时,如图23所示,嵌合检测构件60的闩锁锁定部84也与壳体侧锁定部32一并向上方移位。接着,如图24、图25所示,当将对方侧壳体90向与嵌合方向相反的一侧拉拽时,对方侧壳体90的第2动作的脱离完成。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嵌合检测构件60的第2臂部(臂部)78在与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朝向壳体侧接触面3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壳体20的臂接触部50,因此嵌合检测构件60被限制向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的法线方向的移位,能够防止嵌合检测构件60的晃动。另外,为了防止嵌合检测构件60的晃动,也可以仅仅是零接触式接触,而不必使第2臂部(臂部)78与臂接触部50弹性地接触。
另外,即使在使嵌合检测构件60在壳体20滑动时第2臂部(臂部)78和臂接触部5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位,也通过第2臂部(臂部)78弹性地挠曲,能够防止在第2臂部(臂部)78与臂接触部50之间产生妨碍滑动动作的程度的动摩擦阻力,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嵌合检测构件60的滑动动作。
另外,通过第2臂部(臂部)78分别设置于嵌合检测构件60的两侧部,各个第2臂部(臂部)78与臂接触部50接触,从而与在左右两侧部的任一方设置有第2臂部(臂部)78的情况比较,能够将嵌合检测构件60更加没有晃动地安装于壳体20。
另外,通过第2臂部(臂部)78的第2爪部(顶端部)80与臂接触部50弹性地接触时的反作用力,壳体侧接触面30按压于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壳体侧接触面30和检测构件侧接触面72的接触。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各种各样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矛状部66设为从矛状部收纳槽64的前表面的内壁向后方呈悬臂状突出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设为从矛状部收纳槽的后表面向前方呈悬臂状的构成。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嵌合检测构件60设为具有闩锁部82及嵌合检测部86的构成,但是也可以设为不具有闩锁部而仅具有嵌合检测部的构成。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臂部78的第2爪部80设为与第2导槽48的臂接触部50弹性地接触的构成,但是第2臂部78的第2爪部80只要与第2导槽48的臂接触部50零接触式接触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20:壳体
30:壳体侧接触面
50:臂接触部
60:嵌合检测构件
72:检测构件侧接触面
78:第2臂部(臂部)
80:第2爪部(顶端部)
90:对方侧壳体

Claims (3)

1.一种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与对方侧壳体嵌合;和分体的嵌合检测构件,其能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进行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保证,
所述嵌合检测构件具备与所述壳体接触的检测构件侧接触面和能弹性移位的臂部,
所述壳体具备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接触的壳体侧接触面和与所述臂部接触的臂接触部,
所述臂部在与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朝向所述壳体侧接触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所述臂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嵌合检测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臂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臂部的顶端部与所述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
所述壳体侧接触面被通过所述臂部的顶端部与所述臂接触部弹性地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按压于所述检测构件侧接触面。
CN201880079344.2A 2017-12-26 2018-12-19 连接器 Pending CN1114487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9634 2017-12-26
JP2017-249634 2017-12-26
PCT/JP2018/046738 WO2019131372A1 (ja) 2017-12-26 2018-12-1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8718A true CN111448718A (zh) 2020-07-24

Family

ID=6706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9344.2A Pending CN111448718A (zh) 2017-12-26 2018-12-1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21731A1 (zh)
JP (1) JPWO2019131372A1 (zh)
CN (1) CN111448718A (zh)
DE (1) DE112018006612T5 (zh)
WO (1) WO20191313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1844B2 (ja) * 2017-10-23 2021-12-1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USD925456S1 (en) * 2019-02-28 2021-07-20 Molex, Llc Connector
USD1000388S1 (en) * 2019-10-03 2023-10-03 Physio-Control, Inc. Medical device connector
FR3106441B1 (fr) * 2020-01-21 2022-01-21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Dispositif d’assemblage de fiche avec un dispositif d’assurance de position du connecteu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7830A (ja) * 2000-04-20 2001-11-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構造
JP2009277359A (ja) * 2008-05-12 2009-1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2064461A (ja) * 2010-09-16 2012-03-29 Yazaki Corp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CN104205518A (zh) * 2012-03-28 2014-12-10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70025792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2017091761A (ja) * 2015-11-09 2017-05-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6461176U (zh) * 2017-01-19 2017-09-01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新型cpa装置及具有新型cpa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3601B2 (en) * 2001-02-09 2003-03-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erally deflectable latch member and CPA
JP2009301775A (ja) * 2008-06-11 2009-12-24 Mea Technologies Pte Ltd 電気コネクタ
US8747146B2 (en) * 2011-05-04 2014-06-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7830A (ja) * 2000-04-20 2001-11-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検知構造
JP2009277359A (ja) * 2008-05-12 2009-11-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2064461A (ja) * 2010-09-16 2012-03-29 Yazaki Corp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CN104205518A (zh) * 2012-03-28 2014-12-10 泰科电子公司 具有连接器位置保险装置的电连接器
CN104348035A (zh) * 2013-08-05 2015-02-1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70025792A1 (en) * 2015-07-22 2017-01-2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2017091761A (ja) * 2015-11-09 2017-05-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6461176U (zh) * 2017-01-19 2017-09-01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新型cpa装置及具有新型cpa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1372A1 (ja) 2019-07-04
DE112018006612T5 (de) 2020-09-03
JPWO2019131372A1 (ja) 2020-09-03
US20200321731A1 (en)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8718A (zh) 连接器
JP426793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H1050408A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H09219255A (ja) 二重ロックコネクタ
CA2353425C (en) Connector fitting structure
CN112134087B (zh) 连接器、嵌合位置保证构件以及线束
US72675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JP2001244025A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3750916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2012155972A (ja) コネクタ
CN111448719B (zh) 连接器
CN114175416B (zh) 连接器
CN114080734B (zh) 连接器
CN111448720B (zh) 连接器
CN110770981A (zh) 连接器
JP3664428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4397717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3726999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3717051B2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JP2009043464A (ja) コネクタ
JP2005158674A6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JP2003272747A (ja) コネクタ
JP2014038833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