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7760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7760A
CN111447760A CN202010190636.2A CN202010190636A CN111447760A CN 111447760 A CN111447760 A CN 111447760A CN 202010190636 A CN202010190636 A CN 202010190636A CN 111447760 A CN111447760 A CN 111447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plate
display device
hous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06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别怀森
张伟亮
姜好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06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7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7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77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壳体及多个第一线夹。壳体的表面设有用于对接导电线的对接端子和开口朝外的线槽,该线槽设置于对接端子的一侧,多个第一线夹安装于线槽内,多个第一线夹沿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一线夹上均设有第一过孔,至少两第一过孔相连通,并与线槽连通以形成对导电线限位的走线通道,使得导电线沿走线通道对接对接端子,通过走线通道规整各导电线的走向,避免各导电线之间容易相互交叉,从而提高显示设备走线的美观度。另外,多个第一线夹容纳于线槽内,降低第一线夹暴露于壳体外的面积,从而降低第一线夹因与外界接触而脱落的风风险,进而提高第一线夹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显示设备显示不同的界面以供用户观看,显示设备能够悬立于平台上或吊装于墙壁上。显示设备通过导电线外接其他设备,以与其他设备电连接。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上设有对接其他设备的对接端子,该对接端子设置于显示设备的背部,导电线连接其他设备的连接端子,并由其他设备的连接端子自由地朝向显示设备的对接端子,导致各导电线之间容易相互交叉,造成显示设备走线凌乱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解决现有技术显示设备走线凌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其表面设有用于对接导电线的对接端子和开口朝外的线槽,该线槽设置于所述对接端子的一侧;多个第一线夹,安装于所述线槽内;多个所述第一线夹沿所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线夹上均设有第一过孔;至少两所述第一过孔相连通,并与所述线槽连通以形成对所述导电线限位的走线通道,使得所述导电线沿所述走线通道对接所述对接端子。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夹包括:安装部,与所述线槽的底壁安装固定;夹扣部,连接所述安装部,并与所述安装部围合出所述第一过孔;所述夹扣部突伸于所述线槽内,以支撑并限位所述导电线。
可选的,所述线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扣孔;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和卡扣,该卡扣凸伸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卡扣孔卡合固定。
可选的,所述卡扣包括反向而设的两卡扣臂,两所述卡扣臂穿设于所述卡扣孔,并扣合于所述壳体上。
可选的,各所述卡扣臂包括:直板,其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及弯折板,连接所述直板的另一端,并由所述直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板弯折;各所述弯折板抵接所述卡扣孔的内壁,并向内收缩以弹性卡合于所述壳体上。
可选的,所述夹扣部包括相连接的平板和侧板、限位板;所述平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端连接所述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安装板间隔地布置;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平板的一端,并倾斜地朝向所述安装板延伸。
可选的,所述对接端子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对接端子分列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一线夹分别为多组间隔布置的第一线夹组,多组所述第一线夹组分列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的两侧,且与多个所述对接端子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线夹,该第二线夹安装于所述壳体上,设置于所述线槽的一侧,相对于各所述第一线夹组布置;所述第二线夹上设有第二过孔,该第二过孔朝向所述线槽,以连通所述走线通道。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侧;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下端板和从所述下端板的下侧向下凸伸的第一凸板;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上端板和从所述上端板的上侧向上凸伸的第二凸板;所述下端板与所述上端板上下间隔相对;所述第一凸板与所述第二凸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板与所述下端板、上端板围合形成所述线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夹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凸板上,所述第二凸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凸板避让的避让孔;所述第一凸板与所述第二凸板扣合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实施例中,壳体上设有对接端和线槽,该线槽设置于对接端的一侧,多个第一线夹安装于壳体上,容纳于线槽内,多个第一线夹沿线槽的轴线布置,各线夹上设有第一过孔,该第一过孔与线槽相连通,以形成供导电线穿设的走线通道,使得导电线经走线通道对接对接端,通过走线通道规整各导电线的走向,避免各导电线之间容易相互交叉,从而提高显示设备走线的美观度。另外,多个第一线夹容纳于线槽内,降低第一线夹暴露于壳体外的面积,从而降低第一线夹因与外界接触而脱落的风向,进而提高第一线夹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后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的第一壳体的斜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显示设备;
1、壳体;1a、第一壳体;11a、下端板;12a、第一凸板;1b、第二壳体; 11b、上端板;12b、第二凸板;121b、避让孔;11、对接端子;12、线槽; 121、第一开口;122、卡扣孔;
2、第一线夹;2a、第一过孔;2b、走线通道;21、安装部;211、安装板;212、卡扣;2121、卡扣臂;2122、直板;2123、弯折板;22、夹扣部; 221、平板;222、侧板;223、限位板;
3、第二线夹;3a、第二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显示设备显示不同的界面以供用户观看,显示设备能够悬立于平台上或吊装于墙壁上。显示设备通过导电线外接其他设备,以与其他设备电连接。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上设有对接其他设备的对接端子,该对接端子设置于显示设备的背部,导电线连接其他设备的连接端子,并由其他设备的连接端子自由地朝向显示设备的对接端子,导致各导电线之间容易相互交叉,造成显示设备走线凌乱现象。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后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壳体1的后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100包括壳体1、多个第一线夹2和多个第二线夹3。
壳体1作为显示设备100的支撑座,用于连接第一线夹2和第二线夹3。可选的,该壳体1为后壳。
壳体1的表面设有对接端子11和线槽12,该线槽12设置于对接端子11 的一侧,可选的,该线槽12设置于对接端子11的下侧。
对接端子11作为显示设备100的外接端子,经导电线连接外接设备的对接端子11,使得显示设备100集成外接设备的功能。
对接端子11具有多个,多个对接端子11均设置于壳体1的背部,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地布置。
可选的,多个对接端子11分列于壳体1的中轴线的两侧。
线槽12开设于壳体1的背部,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线槽12上具有第一开口121,该第一开口121朝外,并与外界连通,以便于导电线经第一开口121穿设于线槽12。
另外,壳体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该第二壳体1b 位于第一壳体1a的下侧,与第一壳体1a可拆卸地连接。通过第二壳体1b与第一壳体1a可拆卸地连接实现壳体1的分体式结构,从而便于壳体1的生产和降低壳体1的生产成本。
图3是图2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100 的第一壳体1a的斜视图。
结合图3和图5所示,第一壳体1a为具有一定壁厚的中空腔体,第一壳体1a设有下端板11a和从下端板11a的下侧向下凸伸的第一凸板12a。第二壳体1b为具有一定壁厚的中空腔体,第二壳体1b设有上端板11b和从上端板11b的上侧向上凸伸的第二凸板12b,该上端板11b与下端板11a上下间隔相对。
其中,第一凸板12a沿其厚度方向设置于第二凸板12b的一侧,并沿其厚度方向与第二凸板12b相叠合,第一凸板12a与第二凸板12b扣合连接。
通过第一凸板12a与第二凸板12b的叠合固定实现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的分拆结构,便于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独立保护显示设备100。可选的,第一壳体1a和第二壳体1b相对于显示设备100形成不同的耐温区,以实现显示设备100的多层耐温保护。
通过第一凸板12a与第二凸板12b的叠合固定以便于第一凸板12a脱离第二凸板12b,从而提高壳体1的安装效率。
其中,第一凸板12a与第二凸板12b扣合连接,第一凸板12a与下端板 11a、上端板11b围合形成线槽12,该线槽12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扣孔122,该卡扣孔122具体的分布于第一凸板12a上,并贯穿第一凸板12a。
另外,第二凸板12b上设有第一凸板12a避让的避让孔121b,该避让孔 121b对应于卡扣孔122布置。
多个第一线夹2安装于线槽12内,并与线槽12的底壁固定连接,降低第一线夹2暴露于壳体1外的面积,从而降低第一线夹2因与外界接触而脱落的风风险,进而提高第一线夹2的稳定性。可选的,多个第一线夹2固定安装于第一凸板12a上。
多个第一线夹2沿线槽1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一线夹2分别为多组间隔布置的第一线夹组,多组第一线夹组分列于于壳体1的中轴线的两侧,且与对应的对接端子11对应布置。
多个第一线夹2上均设有第一过孔2a,至少两第一过孔2a相连通,并与线槽12连通以形成对导电线限位的走线通道2b,使得导电线沿走线通道2b 对接对接端子11。
通过走线通道2b规整各导电线的走向,避免各导电线之间容易相互交叉,从而提高显示设备100走线的美观度。
图3是图2中A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线夹2包括相连接的安装部21和夹扣部22。
安装部21设置于线槽12的底壁的一侧,并与线槽12的底壁安装固定。安装部21包括安装板211和卡扣212。
安装板211可选的为平板,贴合于线槽12的底壁上。
卡扣212凸伸于安装板211的一侧,并穿设于线槽12的底壁,以与卡扣孔122卡合固定,从而实现第一线夹2与壳体1的可拆卸连接。
卡扣212包括反向而设的两卡扣臂2121,两卡扣臂2121穿设于卡扣孔 122,并扣合于壳体1上,其中,两卡扣臂2121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在两卡扣臂2121抵接卡扣孔122的内壁时,两卡扣臂2121受到卡扣孔122的内壁的挤压力而收缩,当两卡扣臂2121在外力作用下穿设于卡扣孔122,此时,两卡扣臂2121在自身回弹力下回弹至原有位置,且卡合于壳体1上。
各卡扣臂2121包括相连接的直板2122和弯折板2123。
直板2122的一端连接安装板211,另一端连接弯折板2123,该弯折板 2123连接直板2122的另一端,并由直板2122的另一端朝向安装板211弯折,其中,各弯折板2123抵接卡扣孔122的内壁,并向内收缩。
当各弯折板2123在外力作用下穿设于卡扣孔122,此时,各弯折板2123 在自身回弹力下回弹至原有位置,以弹性卡合于壳体1上。
夹扣部22间隔地设置于安装部21背向线槽12的底壁的一侧;夹扣部 22连接安装部21,并与安装部21围合形成第一过孔2a。
夹扣部22突伸于线槽12内,以支撑并限位导电线,通过夹扣部22支撑并限位导电线,使得导电线在第一线夹2的限位作用下沿走线通道2b对接对接端子11,从而提高显示设备100走线的美观度。
夹扣部22包括相连接的平板221、侧板222和限位板223。
平板221设置于安装板211背向线槽12的底壁的一侧,平板221的一端连接安装板211,可选的,平板221与安装板211相垂直。
侧板222与安装板211间隔地布置,连接于平板221的另一端,其中,侧板222、平板221和安装板211围合形成第一过孔2a,该第一过孔2a的内壁对导电线支撑并限位。
限位板223连接侧板222远离平板221的一端,并倾斜地朝向安装板211 延伸,通过限位板223实现第一过孔2a的顶部开口的限位,避免导向线从第一过孔2a的顶部开口脱离第一过孔2a,进一步地提高第一线夹2对导向线的导向作用。
可选的,限位板223与侧板222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可选的为钝角。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100的壳体1的后视图。
如图2所示,第二线夹3安装于壳体1上,可选的安装于第二壳体1b 上。
第二线夹3设置于线槽12的一侧,相对于各第一线夹组布置,第二线夹 3上设有第二过孔3a,该第二过孔3a朝向线槽12,以连通走线通道2b,通过第二过孔3a连通走线通道2b实现导电线多段导向,以便于导电线由下至上规整地对接对接端子11。
其中,第二线夹3与第一线夹2相垂直,而第二过孔3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过孔2a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中,壳体1的表面设有用于对接导电线的对接端子11和开口朝外的线槽12,该线槽12设置于对接端子11的一侧,多个第一线夹2安装于线槽12内,多个第一线夹2沿线槽1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一线夹2上均设有第一过孔2a,至少两第一过孔2a相连通,并与线槽12连通以形成对导电线限位的走线通道2b,使得导电线沿走线通道2b对接对接端子11,通过走线通道2b规整各导电线的走向,避免各导电线之间容易相互交叉,从而提高显示设备100走线的美观度。另外,多个第一线夹2容纳于线槽12内,降低第一线夹2暴露于壳体1外的面积,从而降低第一线夹2因与外界接触而脱落的风风险,进而提高第一线夹2的稳定性。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表面设有用于对接导电线的对接端子和开口朝外的线槽,该线槽设置于所述对接端子的一侧;
多个第一线夹,安装于所述线槽内;多个所述第一线夹沿所述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线夹上均设有第一过孔;至少两所述第一过孔相连通,并与所述线槽连通以形成对所述导电线限位的走线通道,使得所述导电线沿所述走线通道对接所述对接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包括:
安装部,与所述线槽的底壁安装固定;
夹扣部,连接所述安装部,并与所述安装部围合出所述第一过孔;所述夹扣部突伸于所述线槽内,以支撑并限位所述导电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扣孔;
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和卡扣,该卡扣凸伸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卡扣孔卡合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反向而设的两卡扣臂,两所述卡扣臂穿设于所述卡扣孔,并扣合于所述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扣臂包括:
直板,其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及
弯折板,连接所述直板的另一端,并由所述直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安装板弯折;
各所述弯折板抵接所述卡扣孔的内壁,并向内收缩以弹性卡合于所述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扣部包括相连接的平板和侧板、限位板;
所述平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另一端连接所述侧板;
所述侧板与所述安装板间隔地布置;
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平板的一端,并倾斜地朝向所述安装板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端子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对接端子分列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的两侧;
多个所述第一线夹分别为多组间隔布置的第一线夹组,多组所述第一线夹组分列于所述壳体的中轴线的两侧,且与多个所述对接端子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二线夹,该第二线夹安装于所述壳体上,设置于所述线槽的一侧,相对于各所述第一线夹组布置;
所述第二线夹上设有第二过孔,该第二过孔朝向所述线槽,以连通所述走线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侧;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下端板和从所述下端板的下侧向下凸伸的第一凸板;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上端板和从所述上端板的上侧向上凸伸的第二凸板;
所述下端板与所述上端板上下间隔相对;
所述第一凸板与所述第二凸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板与所述下端板、上端板围合形成所述线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夹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凸板上,所述第二凸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凸板避让的避让孔;
所述第一凸板与所述第二凸板扣合连接。
CN202010190636.2A 2020-03-18 2020-03-18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1447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0636.2A CN111447760A (zh) 2020-03-18 2020-03-18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0636.2A CN111447760A (zh) 2020-03-18 2020-03-18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7760A true CN111447760A (zh) 2020-07-24

Family

ID=716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0636.2A Pending CN111447760A (zh) 2020-03-18 2020-03-18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776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1082Y (zh) * 2004-12-31 2006-04-12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锯齿型线夹
CN1961840A (zh) * 2005-11-09 2007-05-1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使端部执行器关节运动的带改进力矩臂延伸件的关节接头
US20130020448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Yazaki Corporation Wire holding structure
CN105805908A (zh) * 2016-05-09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槽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484375A (zh) * 2017-09-29 2017-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紧固结构
CN208369283U (zh) * 2018-07-16 2019-0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盒及充电装置
CN209980668U (zh) * 2019-07-18 2020-01-21 深圳市一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电子班牌
US10690330B2 (en) * 2018-05-16 2020-06-23 Dongguan Thinkcoo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Modular fa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1082Y (zh) * 2004-12-31 2006-04-12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锯齿型线夹
CN1961840A (zh) * 2005-11-09 2007-05-16 伊西康内外科公司 使端部执行器关节运动的带改进力矩臂延伸件的关节接头
US20130020448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Yazaki Corporation Wire holding structure
CN105805908A (zh) * 2016-05-09 2016-07-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线槽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484375A (zh) * 2017-09-29 2017-1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紧固结构
US10690330B2 (en) * 2018-05-16 2020-06-23 Dongguan Thinkcoo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Modular fan
CN208369283U (zh) * 2018-07-16 2019-0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盒及充电装置
CN209980668U (zh) * 2019-07-18 2020-01-21 深圳市一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式电子班牌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89665B2 (ja) インパネ用ワイヤハーネス装置
JP4522440B2 (ja) 基板搭載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相手方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8662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JP6603264B2 (ja) 端子台
JP2015103518A (ja) コネクタ
WO2015061390A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KR20040029182A (ko) 통신 및 데이타 시스템의 플러그 연결체용 변형 완화 장치
JP2001093606A (ja) 回路基板実装用電気コネクタ
US10122103B2 (en) Board connector
CN201054403Y (zh) 线缆连接器
CN103339800A (zh) 连接器
JPH065322U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成形プロテクタのアース端取着部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JPWO2013046829A1 (ja)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
TW202011648A (zh) 浮動連接器及連接機構總成
CN100473114C (zh) 照相机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N111447760A (zh) 显示设备
US9780543B2 (en) Support frame for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
US9515394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act and connector
CN106169668B (zh) 连接器
US20230040389A1 (en) Electric shock prevention cap and connector with electric shock prevention cap
CN214849019U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769388A (zh) 板对板插座
US7341494B2 (en) Low profile connector
CN217598754U (zh) 显示装置及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