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5868B -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5868B
CN111445868B CN202010340814.5A CN202010340814A CN111445868B CN 111445868 B CN111445868 B CN 111445868B CN 202010340814 A CN202010340814 A CN 202010340814A CN 111445868 B CN111445868 B CN 111445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sub
bit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08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45868A (zh
Inventor
王拂依
周明忠
王照
徐枫程
刘金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08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4586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9377 priority patent/WO20212177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445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5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45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5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每个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背光数据包括多个比特位的数据;将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子场对应一个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将多个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通过子场切分分区调整背光的亮度,以降低背光单元的功耗,且通过在任意两个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以增加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每个子场的充电次数,更加精确地控制背光单元每个分区的亮度,使亮暗不均的现象消失。

Description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信息显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泛,要求也越来越严苛。面板产业显示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由于平板显示具有清晰度高、图像色彩好、省电、轻薄、便于携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上述信息显示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面板产业驱动技术的日益成熟,机遇与挑战也随之而来,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背光的局限性,如功耗大、对比度低等缺点,迫使背光朝着局部可控制(Local dimming)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背光采用静态驱动或被动矩阵式(PassiveMatrix,PM)驱动方案实现的背光局部控制,由于每一区需要单独使用一根数据线(dataline)控制,因此背光的分区数量普遍低于2000分区且所需驱动芯片过多,产品成本高。
因此,唯有找到降低成本的技术方案,才有机会在市场上见到实际的量产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以实现分区调整背光单元的亮度的同时,且更加精确地控制背光单元每个分区的亮度,使明暗不均的现象消失。
一种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个所述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所述背光数据包括多个比特位的数据;
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所述子场对应一个所述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
将多个所述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
在上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包括如下步骤:
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N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第i个子场对应第i-1个比特位的数据,第i个子场的时长为2i-1个等分时长,第i个子场包括2i-1个次子场,每个所述次子场的时长等于所述等分时长,每个所述等分时长等于M/2N,所述M为一帧的时长,所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所述M大于0,所述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上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将多个所述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1个子场至所述第N个子场依次输出,且在所述第i个子场的每个所述等分时长输出一次对应的所述比特位的数据;
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1时,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亮态;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0时,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暗态。
在上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中,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
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储能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存储所述数据信号,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获取每个所述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从时序控制器或现场可编辑阵列获取每个所述分区的所述背光数据。
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所述背光数据包括多个比特位的数据;
切分单元,用于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所述子场对应一个所述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
输出单元,用于将多个所述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
在上述背光单元中,所述切分单元用于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N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第i个子场对应第i-1个比特位的数据,第i个子场的时长为2i-1个等分时长,第i个子场包括2i-1个次子场,每个所述次子场的时长等于所述等分时长,每个所述等分时长等于M/2N,所述M为一帧的时长,所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所述M大于0,所述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上述背光单元中,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1个子场至所述第N个子场依次输出,且用于在所述第i个子场的每个所述次子场输出一次对应的所述比特位的数据;
其中,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1时,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亮态;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0时,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暗态。
在上述背光单元中,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
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储能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存储所述数据信号,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工作状态。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单元。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每个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背光数据包括多个比特位的数据;将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子场对应一个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将多个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通过子场切分分区调整背光的亮度,背光单元的不同分区通过在时间上的视觉亮度累积效应以实现不同灰阶的亮度显示,以降低背光单元的功耗,且提高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时的对比度。且通过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以增加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每个子场的充电次数,更加精确地控制背光单元每个分区的亮度,使亮暗不均的现象消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发光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一个分区的背光数据为B=0001101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时间-电流图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时间-电流图;
图6为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效果示意图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0以及背光单元20。液晶显示面板10与背光单元20相对设置。背光单元20用于分区发光,不同分区发出的光的亮度独立地控制。液晶显示面板10用于接收背光单元20不同分区发出的光,并显示图像。背光单元20采用基于子场切分的方式控制背光分区光的亮度,可以降低背光单元20的功耗,同时增加液晶显示面板10显示时的对比度。采用主动式(Active Metirix,AM)控制方式可减少控制信号,从而实现降低成本。
如图2所示,其为图1所示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背光单元20具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设置有发光单元。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每个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背光数据包括多个比特位的数据。
具体地,从时序控制器(Time Controller,Tcon)或现场可编辑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获取每个分区的背光数据。每个分区的背光数据是基于待显示画面的数据信息通过算法处理得到。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第0比特位为最低比特位,第N-1比特位是最高比特位。
每个背光单元20可以发出不同亮度的光。例如背光单元20的灰阶级为7比特位时,背光单元20可以发出128种不同亮度的光,即0-127灰阶对应的亮度。背光单元20的灰阶级为8时,背光单元20可以发出256种不同亮度的光。背光单元20的灰阶级为10时,背光单元20可以发出1024种不同亮度的光。
一个背光单元20可以由一个背光模组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独立控制的背光模组拼接而成。每个背光单元20具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设置有相同数量且串联的无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二极管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无机发光二极管包括红光无机发光二极管、蓝光无机发光二极管以及绿光无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二极管还可以包括白光无机发光二极管。
每个背光单元20还包括多个平行的扫描线以及多个平行的数据线,扫描线与数据线绝缘且垂直相交。每个发光单元201与一个扫描线以及一个数据线连接,同一行发光单元201与同一条扫描线连接,同一列发光单元201与同一数据线连接。
如图3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发光单元的示意图。每个发光单元201包括充电单元2011、驱动单元2012、储能单元2013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
充电单元2011与驱动单元2012以及储能单元2013电连接,用于根据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至储能单元2013。
驱动单元2012与储能单元2013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电连接,用于在储能单元2013的控制下驱动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工作。
储能单元2013用于存储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控制驱动单元2012工作。
充电单元2011为第一薄膜晶体管,驱动单元2012为第二薄膜晶体管,储能单元2013为电容器。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包括次毫米发光二极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扫描线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数据线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且与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平端VSS以及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的一端与第一电平端VDD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平端VDD用于输入高电平直流电压,第二电平端VSS为接地端。
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电压时,第二薄膜晶体管导通,电流流过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发光,发光单元201处于亮态,由于电容器的耦合作用,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的电位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发光单元201处于亮态的时间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小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导通电压时,第二薄膜晶体管关闭,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2014处于不工作状态,发光单元201处于暗态,直至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写入大于导通电压的数据信号。然而,由于电容器的存储能力有限,会导致节点A(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电位下降,第一薄膜晶体管的导通时间无法满足理想情况(一个子场的时长),故在一些子场时长较长时发光单元无法在该子场一直处于亮态。
S102: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所述子场对应一个所述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
具体地,将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N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第i个子场对应第i-1个比特位的数据,第i个子场的时长为2i-1个等分时长,第i个子场包括2i-1个次子场,每个次子场的时长等于等分时长,每个等分时长等于M/2N,M为一帧的时长,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M大于0,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201在一帧时长的子场的数目取决于背光单元20的灰阶级,背光单元20的灰阶级为7级,则子场的数目为7个,背光单元20的灰阶级为8级,则子场的数目为8个。
N个子场的时长互相不同,每个子场对应一个比特位的数据。第1个子场包括20个次子场。第2个子场包括21个次子场,第3个子场包括22个次子场,第4个子场包括23个次子场,第五个子场包括24个次子场,第6个子场包括25个次子场,第7个子场包括26个次子场。在每个次子场中,背光单元的扫描线从上至下,依次扫描一次,且数据信号写入发光单元。每个次子场输出对应子场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一个子场包括多个次子场时,在该子场会扫描充电多次。例如在第2个子场,会扫描充电2次;在第3个子场,会扫描充电4次。
由于部分子场包括多个子场,增加了部分子场的发光单元201的充电时间,避免由于薄膜晶体管漏电以及电容器保持电位时长的能力有限,而导致部分分区的灰阶不能精确地控制。
S103:将多个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
具体地,将第1个子场至所述第N个子场依次输出,且在第i个子场的每个次子场输出一次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
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1时,发光单元在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亮态;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0时,发光单元在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暗态。
第1个子场输出一次第1个子场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第2个子场的两个次子场均输出第2个子场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第3个子场的4个次子场均输出第3个子场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第七个子场的26个次子场均输出第七个子场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进行详述。以240Hz、7bit灰阶级的背光单元为例。假定整个背光单元有8条扫描线,采用1G1D架构(一行发光单元与同一条扫描线连接,一列发光单元与同一数据线连接),每一条扫描线的扫描时间为32.5us/8=3.8us。
如图4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一个分区的背光数据为B=0001101的原理示意图。对于背光单元20中的一个分区,前端时序控制器TCON或FPGA提供7bit数据B=0001101,其中,1表示第0比特位B[0]的数据,0表示第1比特位B[1]的数据,1表示第2比特位B[2]的数据,1表示第3比特位B[3]的数据,0表示第4比特位B[4]的数据,0表示第5比特位B[5]的数据,0表示第6比特位B[6]的数据。
每一帧的时间是4.16ms(1/240秒),将其划分为7份,第一个子场SF1的时长是32.5us,用于传输第0比特位B[0]的数据1;第二个子场SF2的时长是第一个子场SF1的时长的2倍,为65us,用于传输第1比特位B[1]的数据0;第三个子场SF3的时长是第二个子场SF2的时长的2倍,为130us,用于传输第2比特位B[2]的数据1;第四个子场SF4的时长为260us,用于传输第3比特位B[3]的数据1;第五个子场SF5的时长为520us,用于传输第4比特位B[4]的数据0;第六个子场SF6的时长为1.04ms,用于传输第5比特位B[5]的数据0;第七个子场SF7的时长为2.08ms,用于传输第6比特位B[6]的数据0。
经过本申请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处理后,7bit数据变成了128个比特位的数据。其中,第0比特位B[0]转化为1,第1比特位B[1]转化为00,第2比特位B[2]转化为1111,第3比特位B[3]转化为23个1,第4比特位B[4]转化为24个0,第5比特位B[5]转化为25个0,第6比特位B[6]转化为26个0。如此,可以通过不同比特位的显示次数表明不同比特位对背光亮度的贡献,即表示不同比特位的权重。
以第1个子场SF1与第2个子场SF2为例。
对于第一个子场SF1,背光单元中的8条扫描线从上至下依次输入扫描信号,且背光单元中的发光单元从上至下依次输入数据信号。在需要输出背光数据B=0001101的分区,每个发光单元处于亮态,以使第1个子场SF1输出第0比特位的数据1,虽然每个发光单元201的扫描充电时间只有3.8微秒,但是发光单元201中的电容器可以使节点A处的导通电压保持30微秒,从而使得发光单元201在第1个子场的32.5us保持亮态。
对于第二个子场SF2,背光单元20中的扫描线从上至下依次输入第一次扫描信号,且背光单元20中的发光单元201从上至下依次第一次输入数据信号,在需要输出背光数据B=0001101的分区,每个发光单元201处于暗态,以使第2个子场SF2的第一个次子场输出第1比特位的数据0;然后,背光单元20中的扫描线从上至下依次输入第二次扫描信号,且背光单元20中的发光单元201从上至下依次第二次输入数据信号,在需要显示B=0001101的分区,每个发光单元201继续处于暗态,以使第2个子场SF2的第二个次子场再次输出第1比特位的数据0,这样实现了第二个子场SF2的两次扫描充电。
同理,第3个子场SF3扫描充电22次,第4个子场SF4扫描充电23次,第5个子场SF5扫描充电24次,第6个子场SF6扫描充电26次,第7个子场SF7扫描充电26次。通过每个子场SF的亮度累积效应,由此完成一帧的背光亮度显示。
如图5所示,其为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时间-电流图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时间-电流图。其中,(A)为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时间-电流图,(B)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如图6所示,其为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效果示意图以及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效果示意图。其中,A1(31灰阶)和A2(32灰阶)分别为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效果示意图,B1(31)灰阶和B2(32灰阶)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的31灰阶和32灰阶的效果示意图。
在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方法和本申请背光单元的子场的数目相同的条件下,例如均为7个子场,传统非等分子场的控制方式中每个子场中只有一次扫描充电且扫描充电时间相同,例如均为3.8微秒,而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任意两个子场的扫描充电次数不同,如上述具体实施例,第i个子场扫描充电2i-1次,每次扫描充电时间相同,例如为3.8微秒。在传统非等分子场控制下,32灰阶在第32等份时长至第64等份时长对应的平均电流值小于31灰阶在第0等份时长至第31等分时长对应的平均电流值,导致32灰阶的亮度低于31灰阶的亮度。主要原因在于发光单元中薄膜晶体管存在漏电,电容器保持电位时长有限,32灰阶对应的亮度受薄膜晶体管漏电影响,发光元件的电流下降,32灰阶整体累积亮度低于31灰阶。在本申请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下,31灰阶对应在第31个等分时长的电流为0,32灰阶在第32个等分时长对应的电流值为0,通过增加薄膜晶体管开启次数,32灰阶对应的电流受薄膜晶体管漏电影响明显减弱,更加精确地控制背光的灰阶亮度,亮暗不均现象消失。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光单元。如图7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背光单元的框架示意图。背光单元20包括:
获取单元202,用于获取每个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背光数据包括多个比特位的数据;
切分单元203,用于将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子场对应一个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
输出单元204,用于将多个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切分单元203用于将每个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N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第i个子场对应第i-1个比特位的数据,第i个子场的时长为2i-1个等分时长,第i个子场包括2i-1个次子场,每个次子场的时长等于等分时长,每个等分时长等于M/2N,M为一帧的时长,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M大于0,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单元204用于将第1个子场至第N个子场依次输出,且用于在第i个子场的每个次子场输出一次对应的比特位的数据;
其中,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1时,发光单元用于在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亮态;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0时,发光单元用于在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暗态。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发光单元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
充电单元与驱动单元以及储能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储能单元;
驱动单元与储能单元、充电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在储能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储能单元用于存储数据信号,并根据数据信号控制驱动单元的工作状态。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设置有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每个所述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所述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
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N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所述子场对应一个所述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
将多个所述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所述将多个所述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1个子场至所述第N个子场依次输出,且在所述第i个子场的每个所述次子场输出一次对应的所述比特位的数据;
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1时,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亮态;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0时,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暗态;
其中,所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的发光过程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包括如下步骤:
第i个子场对应第i-1个比特位的数据,第i个子场的时长为2i-1个等分时长,第i个子场包括2i-1个次子场,每个所述次子场的时长等于所述等分时长,每个所述等分时长等于M/(2N-1),所述M为一帧的时长,所述M大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
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储能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存储所述数据信号,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所述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从时序控制器或现场可编辑阵列获取每个所述分区的所述背光数据。
5.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多个分区,每个所述分区设置有发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单元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分区对应的背光数据,所述背光数据包括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
切分单元,用于将每个所述分区的发光单元在一帧的发光过程切分为N个具有不同时长的子场,每个所述子场对应一个所述比特位的数据,任意两个所述子场包括不同数目的次子场;
输出单元,用于将多个所述子场按照预设顺序输出;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第1个子场至所述第N个子场依次输出,且用于在所述第i个子场的每个所述次子场输出一次对应的所述比特位的数据;
第0比特位的数据至第N-1比特位的数据为0或1,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1时,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亮态;所述第i-1比特位的数据为0时,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在所述第i个子场对应的时长处于暗态;
其中,所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分单元用于第i个子场对应第i-1个比特位的数据,第i个子场的时长为2i-1个等分时长,第i个子场包括2i-1个次子场,每个所述次子场的时长等于所述等分时长,每个所述等分时长等于M/(2N-1),所述M为一帧的时长,所述M大于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充电单元、驱动单元、储能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发光元件,
所述充电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用于根据扫描信号将数据信号写入至所述储能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所述充电单元以及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储能单元的控制下驱动多个串联的所述发光元件工作;
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存储所述数据信号,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的工作状态。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单元。
CN202010340814.5A 2020-04-26 2020-04-26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45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814.5A CN111445868B (zh) 2020-04-26 2020-04-26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PCT/CN2020/089377 WO2021217701A1 (zh) 2020-04-26 2020-05-09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0814.5A CN111445868B (zh) 2020-04-26 2020-04-26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5868A CN111445868A (zh) 2020-07-24
CN111445868B true CN111445868B (zh) 2021-11-02

Family

ID=7165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0814.5A Active CN111445868B (zh) 2020-04-26 2020-04-26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45868B (zh)
WO (1) WO20212177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7603A (zh) * 2020-09-02 2020-12-0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
CN112735345B (zh) * 2021-01-08 2022-03-0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的控制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71115B (zh) * 2021-01-14 2022-07-1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減少鬼影之發光元件陣列電路及其驅動電路與控制方法
CN112767887A (zh) * 2021-01-22 2021-05-0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背光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60761B (zh) 2021-04-20 2023-10-03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3380200B (zh) * 2021-06-07 2023-01-24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16959382B (zh) * 2023-08-01 2024-03-05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分区模拟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8415U (zh) * 2010-12-29 2011-11-30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色硅基oled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US9412301B2 (en) * 2013-12-16 2016-08-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pixel
CN106097966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 pwm像素驱动方法
CN106097972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 pwm数字驱动方法及电路
CN110517630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其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2686B2 (ja) * 1990-11-28 1999-08-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H0854854A (ja) * 1994-08-10 1996-02-27 Fujitsu General Ltd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中間調画像表示方法
EP0887784B1 (en) * 1997-06-25 2009-02-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ubframe method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reduced dynamic contouring
CN102163390A (zh) * 2010-12-29 2011-08-24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色硅基oled显示芯片
CN110706633B (zh) * 2019-09-30 2020-09-29 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md高灰度级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58415U (zh) * 2010-12-29 2011-11-30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色硅基oled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US9412301B2 (en) * 2013-12-16 2016-08-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pixel
CN106097966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 pwm像素驱动方法
CN106097972A (zh) * 2016-08-25 2016-1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 pwm数字驱动方法及电路
CN110517630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其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7701A1 (zh) 2021-11-04
CN111445868A (zh) 2020-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5868B (zh)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US7538749B2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2019515339A (ja) 冗長発光デバイスを備えるディスプレイ
US9280930B2 (en) Back to back pre-charge scheme
US200701208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n image
KR100805542B1 (ko)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20060113635A (ko) 자기 발광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자기 발광형 표시장치의 표시 제어 장치, 자기 발광형 표시 장치의 전류출력형 구동 회로
US7463224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575380A (zh) 像素电路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
US11259384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22047901A1 (zh) 背光模组和背光模组的驱动方法
CN111415628A (zh) 背光单元及其控制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KR20030007134A (ko) 서브필드의 수가 가변적인 표시패널의 구동방법
EP2116990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2242117A (zh) 显示设备和使用该显示设备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1236724A (zh) 通过数据写入实现负脉冲退火的方法、装置及其驱动电路
US20060082527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10018665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JP2002287683A (ja) 表示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CN114694564B (zh) 用于有源矩阵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WO2019071833A1 (zh) 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JP2002287682A (ja) 表示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CN112767887A (zh) 背光控制方法、背光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050083250A1 (en) Addressing cells of a display panel
JP2004294572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