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3988A - 线缆接头及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缆接头及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3988A
CN111433988A CN201880078490.3A CN201880078490A CN111433988A CN 111433988 A CN111433988 A CN 111433988A CN 201880078490 A CN201880078490 A CN 201880078490A CN 111433988 A CN111433988 A CN 111433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ealing element
pressing
seal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84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3988B (zh
Inventor
丹尼斯·茹尔延·伯格斯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ya Priva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iya Priva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ya Private Ltd filed Critical Laiya Priva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3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3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3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3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15/113Boxes split longitudinally in main cable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16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 H02G3/0625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disengagement of conductors
    • H02G3/0675Joints for connecting tubing to casing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disengagement of conductors with bolts operating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该线缆接头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由第一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一线缆开口和由第二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二线缆开口,第一线缆端部在使用中可以经由该第一线缆开口延伸到主体中,并且第二线缆端部在使用中可以经由该第二线缆开口延伸到主体中;以及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该第一密封装置用于在第一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该第二密封装置用于在第二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种线缆接头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Description

线缆接头及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该线缆接头可以具体地用于连接电缆,更具体地例如用于连接中压电缆。
这种线缆接头本身是已知的。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改进现有的线缆接头。
出于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在前言中所陈述的类型的线缆接头包括:
-主体,该主体具有由第一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一线缆开口和由第二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二线缆开口,第一线缆端部在使用中可以经由该第一线缆开口延伸到主体中,并且第二线缆端部在使用中可以经由该第二线缆开口延伸到主体中;以及
-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该第一密封装置用于在第一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该第二密封装置用于在第二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
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可以提供下述优点:在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线缆接头的主体之间提供足够好的和/或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密封。由此,没有或很少的水分和/或污垢能够经由线缆开口进入线缆接头,因此,线缆接头和/或线缆端部的连接将不容易断开。
术语线缆端部可以被理解为是指布置在线缆的自由端部处的线缆的纵向部分。特别地,线缆端部可以包括线缆的自由端部表面和线缆的长度的连接至自由端部表面的一部分。特别地,线缆端部可以被定义为线缆的一部分,其中,该部分在其通过线缆接头连接的情况下在该接头中延伸。线缆端部可以形成更长的线缆的一部分,例如,线缆的长度为几米、几十米或者甚至几千米。线缆端部的长度尺寸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以及/或者取决于所使用接头的内部长度。作为指示,尽管不是限制性的,但是线缆端部的长度尺寸可以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线缆端部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方式——比如例如,但非排他性地,线缆连接器,例如接线板——在主体中彼此连接或被进行连接。出于此目的,主体可以限定连接空间,在使用中线缆端部在该连接空间中相互连接,该连接空间可以从线缆接头外部经由线缆开口进入。线缆端部可以延伸穿过相应的线缆开口,并延伸到主体中,并且因此延伸到连接空间(如果提供的话)中,而其余的线缆则从线缆接头突出。
主体特别地是大致中空的或者包括用于在其中容置线缆端部的腔。
线缆开口中的至少一个线缆开口的外周表面与相应的线缆端部之间的密封可选地是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
特别地,密封可以在线缆接头中承受至少2巴的负压。线缆接头特别地符合NEN HD629和/或IEC 60502和/或IEEE 404。
主体特别地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地不导电的间隔件,该间隔件用于将一个或多个线缆端部保持在距主体的内表面一定距离处。这可以提供下述优点:线缆端部的导电表面不与主体的内侧导电接触。
主体还可以设置有分隔装置,分隔装置用于将连接空间分隔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该第一空间中,一个线缆端部的主芯可以连接至另一线缆端部的主芯,并且在该第二空间中,一个线缆端部的接地件可以连接至另一线缆端部的接地件。分隔装置可以可选地包括分隔壁。可选地,在第一和/或第二空间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上述间隔件,以用于在该空间中被连接的主芯或接地件。
主体可选地是大致长形和/或大致筒形的。
线缆开口可选地纵向安置在主体的任一侧上,例如安置在主体的纵向端部区域处,优选地彼此相对和/或彼此对准。
主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个内表面可选地设置有导电层,例如铜涂层,以提供法拉第笼(Faraday cage)。
线缆接头可以可选地填充有绝缘材料,例如油,更具体地例如硅油。绝缘材料可以是固化的绝缘材料。出于此目的,主体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可关闭的填充开口,主体可以通过可关闭的填充开口填充有至少在填充期间呈液态的绝缘材料。在主体的填充期间,可能存在于主体中的空气可以经由至少一个填充开口离开主体。至少一个可关闭的填充开口可选地可通过相应的螺旋盖关闭。优选地,主体在其任一侧上设置有两个可关闭的填充开口,其中,在实际意义上,绝缘材料经由两个填充开口中的一个填充开口来供应,并且存在的空气可以经由另一填充开口离开主体。
线缆接头特别地适于U最大12kV线缆和/或24kV线缆和/或U最大36kV线缆。
线缆接头可以适于具有导体表面积尺寸为95mm2和/或300mm2的线缆以及/或者适于具有介于比如例如120mm2、150mm2、185mm2与240mm2之间的任何其他导体表面积尺寸的线缆。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线缆接头适于具有导体表面积尺寸为400mm2和/或800mm2的线缆以及/或者适于具有介于比如500mm2与630mm2之间的任何导体表面面积尺寸的线缆。根据该实施方式或另一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可以可选地适于具有导体表面积尺寸为1000mm2的线缆。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线缆接头可以适于具有导体表面积尺寸为16mm2、25mm2、35mm2、50mm2和70mm2的线缆。
替代性描述方式是,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线缆接头可以适于具有导体表面积尺寸为95mm2至300mm2、400mm2至800mm2、400mm2至1000mm2或16mm2至70mm2的线缆。
但所述线缆接头适合的线缆的导体表面积尺寸的上限和下限优选地不与上述实施方式相距太远,这能够为上限尺寸和下限尺寸两者提供良好的密封,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发明还可以扩展至适于具有上述导体表面积尺寸中的任一个或全部导体表面积尺寸以及介于上述导体表面积尺寸之间的导体表面积尺寸的线缆的实施方式,以及任何合适的组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和/或第二密封装置调节成适应至少两种不同的线缆横截面。
因为可以将密封装置调节成适应至少两种不同的线缆横截面,所以不需要单独的和/或附加的部分用于连接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线缆以及/或者不需要不同尺寸的接头。因此,线缆接头的安装可以更容易和/或更便宜。替代性地或附加地,线缆维修技术人员因此可能需要更少的不同零件,并且从而需要更少的库存零件。当线缆接头用于将包括具有不同线缆横截面的线缆的电力网——比如荷兰电力网——中的线缆相互连接时,可调节的密封装置是特别有利的。
不同的线缆横截面可以被理解为是指横截面尺寸和/或横截面形式的差异。
密封装置优选地可调节成适应最小线缆横截面尺寸与最大线缆横截面尺寸之间的任何线缆横截面尺寸,例如在28mm与38mm之间,以及/或者可调节成适应具有如上所说明的导体表面积尺寸的线缆。特别地,这种密封装置可以连续地调节以适应线缆横截面尺寸。
密封装置优选地可调节成适应最小线缆横截面尺寸与最大线缆横截面尺寸之间的任何线缆横截面尺寸,其中,最小线缆横截面尺寸可以是几毫米至几厘米,特别是例如在5mm与20mm之间,且小于最大线缆横截面尺寸。特别地,这种密封装置可以连续地调节以适应线缆横截面尺寸。
横截面形式可以例如是圆形或多边形。
线缆的横截面通常将是大致圆形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或第二密封装置可以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直径的线缆。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装置和/或第二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具有用于进给穿过相应的线缆端部的线缆穿通进给部,该线缆穿通进给部限定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并且其中,密封元件包括外表面;
-压紧元件,该压紧元件可以连接至主体并且该压紧元件包括第一压紧表面和线缆通道,
其中,密封元件的内表面构造成抵靠相应的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并且其中,压紧元件的第一压紧表面构造成当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连接至主体时抵靠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其中,在压紧元件连接至主体的情况下,压紧元件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经由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压紧密封元件,使得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压靠相应的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
可以将密封元件压靠外周表面的压紧元件可以提供下述优点:提供足够好的和/或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密封。将压紧元件压靠密封元件可以可选地有助于将密封装置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线缆。以示例的方式,更多和/或更少、更牢固和/或不太牢固的压紧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确定密封装置调节成适应线缆横截面的程度。
连接方向可以指向连接空间的方向以及/或者朝向另一线缆端部。在线缆开口布置在主体的任一侧上的情况下,可以使线缆开口的连接方向相反。
特别地,压紧元件可以将密封元件压靠外周表面,从而使密封元件变形和/或将密封元件压缩。对于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的线缆,变形可以特别是向内的,更具体地是径向向内的。
出于变形或压缩的目的,密封元件可以由相对软的和/或可变形的材料制成,例如由具有小于45肖氏的硬度,优选地小于40肖氏的硬度,更优选地在25肖氏与40肖氏之间的硬度的材料制成。
线缆开口、线缆穿通进给部和线缆通道都可以是线缆端部可以穿过的开口。在本申请中仅选择了不同的名称以区分分别在主体、密封元件和压紧元件中用于线缆端部的开口。
在连接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线缆端部特别地经由其相应的线缆开口、线缆穿通进给部和线缆通道突出穿过相应的压紧元件、相应的密封元件和相应的线缆开口。
在线缆接头的组装状态下,特别地,可以将压紧元件、相应的密封元件和相应的线缆开口大致同心地布置,可选地沿着相应的线缆开口和/或相应的线缆穿通进给部和/或相应的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布置在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轴向位置处。
在本文中,术语组装状态被理解为是指主体、压紧元件和密封元件相互连接。
仍更特别地,相应的开口边缘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压紧元件和密封元件,并且压紧元件可以可选地至少部分地围绕密封元件。在那种情况下,在沿横截面观察时,元件从内部至外部的顺序是:线缆端部、密封元件、压紧元件、主体。
在本申请中,术语相应的可以被理解为是指对应于本部分以及/或者与本部分共同作用的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压紧元件构造成在连接期间沿连接方向移位一定距离,其中,压紧元件构造成随着在连接方向上的位移的增加而使密封元件进一步变形和/或将密封元件进一步压缩。
由于随着位移的增加而进一步的变形和/或压缩,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将大致径向向内逐渐进一步移位,直到内表面密封地抵靠相应的线缆端部的外周。当压紧元件然后在连接方向上仍进一步移位时——这可以例如在相对粗的线缆的情况下发生,由于内表面抵靠线缆端部,所以密封元件可以在其他方向上进一步变形和/或被压缩。因此,不管线缆横截面尺寸如何,特别地,压紧元件可以在连接方向上在例如最小线缆横截面尺寸与最大线缆横截面尺寸之间等距地移位例如预定距离以及/或者直到压紧元件抵靠主体为止。因此,这种线缆接头的使用者可以在连接期间始终将压紧元件沿连接方向等距地移位,并且因此不需要估计压紧元件是否已经被足够远地移位以得到足够良好的密封。
特别地,压紧元件可以仅在手动力的作用下移位预定距离,或者直到压紧元件抵靠主体为止。
与始终使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等距地移位相反,由于随着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的位移的增加而增大的变形和/或压缩,替代性地可以设置密封的程度以及/或者将密封元件调节成适应线缆横截面。特别地,压紧元件可以在较小的线缆横截面尺寸的情况下而不是在较大的线缆横截面尺寸的情况下在连接方向上进一步移位,由此,密封元件在较小的线缆横截面尺寸的情况下特别地向内进一步变形和/或压缩。通过使压紧元件移位足够和/或合适的距离,密封元件可以由此密封地抵靠线缆的外周表面,而与在例如最小线缆横截面尺寸与最大线缆横截面尺寸之间的线缆横截面尺寸无关。在此处可能的情况是,一旦压紧元件不能移位,特别是至少手动地不能在连接方向上进一步移位,则密封元件密封地抵靠线缆的外周表面。该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下述优点:密封元件以及因此制成密封元件的材料需要是不太能变形和/或不太能压缩的。由此,可以可选地选择更便宜和/或更容易制造和/或磨损较慢的材料。
指出的是,当然,每个人的手动力可以不同,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将理解其含义。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布置成大致平行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其中,第一压紧表面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布置,其中,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和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在连接状态下重合,并且其中,压紧表面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布置成使得从压紧表面至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沿与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减小,使得当压紧元件被连接至主体并且压紧元件由此相对于主体沿连接方向移位时,压紧表面通过逐渐减小的内部横截面尺寸抵靠密封元件的外表面。
因为第一压紧表面通过逐渐减小的内部横截面尺寸抵靠密封元件的外表面,所以通过使压紧元件沿连接方向移位,密封元件的变形和/或压缩程度增加。由此,可以提供足够好的和/或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密封。由此,由于压紧元件可以相对于主体在连接方向上移位,至少直到压紧表面的横截面尺寸小到使得压紧表面压靠密封元件为止,密封元件可以替代性地或附加地被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线缆。压紧元件然后可以可选地沿连接方向仍进一步移位。
第一压紧表面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的角度可以例如大于10°。在角度大于10°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良好的密封以及/或者密封元件的变形和/或压缩程度对于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线缆而言会是足够的。该角度可以优选地大于15°,更优选地大于20°,还更优选地大于25°。该角度例如小于35°,更优选地小于30°。
申请人已经发现,当第一压紧表面以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特别地约27°的角度布置时,可以获得特别良好的密封,其中,第一压紧表面从中心轴线沿连接方向逐渐进一步移除。布置成大致平行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的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在此处被理解为至少是指,密封元件的外表面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至多形成小角度,特别地,该角度小于第一压紧表面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的角度。因为第一压紧表面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的角度大于密封元件的外表面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的角度,所以第一压紧表面可以使密封元件径向向内移位以使得可以获得良好的密封以及/或者密封元件的变形和/或压缩程度对于调节成适应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线缆会是足够的。密封元件的外表面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的角度优选地小于5°,更优选地小于3°,还更优选地小于1°,还更优选地为约0°,其中,0°提供了完全平行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的密封元件的外表面,而其他角度则使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大致平行于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
特别地,线缆穿通进给部、线缆通道和/或线缆开口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插入方向。还更特别地,线缆穿通进给部、线缆通道和/或线缆开口的中心轴线相互成直线。还更特别地,线缆穿通进给部、线缆通道和/或线缆开口在压紧元件连接至主体的情况下同心地布置。
第一压紧表面特别地沿与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渐缩。还更特别地,第一压紧表面是大致截头圆锥形的。
特别地,压紧元件可以借助于螺钉连接与主体连接。在连接期间,压紧元件可以通过绕连接方向旋转而在连接方向上逐渐进一步轴向地移位。特别地,主体可以设置有外螺纹,而压紧元件设置有对应的内螺纹,或者主体可以设置有内螺纹,而压紧元件设置有对应的外螺纹。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可以变形和/或压缩成使得压紧元件可以将密封元件压靠相应的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从而使密封元件变形和/或将压缩元件压缩。特别地,密封元件的变形和/或压缩可以大致向内发生,特别地径向向内发生。
因为密封元件是可变形和/或可压缩的,所以密封元件可以在压紧元件的压力作用下变形和/或被压缩,以便调节成适应不同的线缆横截面,并且从而提供所期望的密封。
特别地,密封元件可以可变形和/或可压缩成使得线缆穿通进给部变得更小。在密封元件包括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线缆穿通进给部的情况下,密封元件可变形和/或可压缩成使得圆形横截面的直径减小。出于该目的,线缆穿通进给部的周缘可以在密封元件的变形和/或压缩的情况下径向向内移动。
特别地,密封元件可以大致由塑料制成,比如例如由硅酮和/或乙烯丙烯二烯单体(EPDM)制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
-第一和/或第二开口边缘在其连接方向上渐缩;
-相应的密封元件包括密封套环,该密封套环构造成抵靠至少一个渐缩的开口边缘;以及
-压紧元件包括第二压紧表面,该第二压紧表面沿连接方向渐缩,
其中,在压紧元件连接至主体的情况下,压紧元件通过其第二压紧表面将密封套环压靠相应的开口边缘。
因为第一和/或第二开口边缘渐缩,所以压紧元件的力的至少一部分沿开口边缘的径向方向作用。由此,压紧元件可以更容易地连接至主体。渐缩的开口边缘和渐缩的第二压紧表面可以替代性地或附加地提供下述优点:密封元件在压紧元件连接至主体时被迫使进入所期望的位置中。由此,特别地,渐缩的表面可以具有设置和/或引导功能。密封套环在开口边缘与第二压紧表面之间提供良好的和/或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密封。
申请人已经发现,当第二压紧表面以相对于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特别地约35°的角度布置时,可以获得特别好的密封,其中,第二压紧表面从中心轴线沿与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进一步移除。
相应的密封元件的接触表面特别地在线缆接头的组装状态下大致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开口边缘延伸。表示其的替代性方式是,第一和/或第二开口边缘相对于其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角度与密封元件相对于其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角度大致相等。
当压紧元件可以旋拧至主体上时,该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第一和/或第二开口边缘的渐缩形式允许压紧元件容易地、可选地手动地旋拧到主体上。渐缩的开口边缘还可以替代性地或附加地提供下述优点:压紧元件在被旋拧到主体上之后不太倾向于拧断。
还更特别地,该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下述优点:密封元件在期望的位置处、比如例如在主体的两个部分之间提供密封的位置处压靠主体。
由于渐缩的表面,可以替代性地或附加地将大的力施加至密封元件,由此,可以在密封装置与相应的开口边缘之间提供足够好的和/或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密封。
特别地,密封装置可以与相应的线缆端部和相应的线缆开口两者提供密封。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套环相对于密封元件的外表面沿与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
因为密封元件的套环倾斜地向外延伸,所以套环布置成大致平行于渐缩的开口边缘和第二压紧表面。表示其的替代性方式是,套环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密封元件的中心轴线的角度大致等于第一和/或第二开口边缘相对于其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角度与密封元件相对于其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角度。由此,套环可以在开口边缘与第二压紧表面之间提供良好的和/或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密封。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主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可以连接至第一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有彼此以可释放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以用于形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可释放的连接。
因为主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通过可释放的连接装置连接,所以线缆接头可以在安装之后打开并可选地再次关闭。由此,可以打开线缆接头以进行检查,并且可选地通过将壳体彼此连接而再次将线缆接头关闭。这提供了不必使用新的线缆接头的选择。如果线缆接头填充有绝缘材料或固化的绝缘材料,则可以在重新使用线缆接头之前将绝缘材料移除。在重新使用之后,线缆接头可以再次填充有绝缘材料。
可释放的至少可以被理解为是指当壳体之间的连接被释放时,壳体不会破裂。
特别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各自形成主体的外周表面的不同部分,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起形成主体的整个外周表面。
特别地,相互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可以包括连接至壳体的接合表面,接合表面在连接状态下彼此接合,并且其中,壳体可以通过螺栓和/或螺母和/或螺钉相互连接。螺钉可以可选地是自攻螺钉。
特别地,壳体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防潮的和/或水密的和/或气密的。
还更特别地,壳体之间的密封可以在线缆接头中承受最小2巴的负压。
特别地,两个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壳体,优选地两个壳体在其接合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出于在壳体之间提供密封的目的,可以在该凹槽中布置有可变形的密封构件。可变形的密封构件特别是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的长形构件。
压紧元件可以可选地将壳体相互连接或者有助于壳体的相互连接。这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式进行:一旦已经将壳体部分布置在彼此上并且可选地连接至彼此,就可以将压紧元件旋拧到壳体的端部区域上。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各自彼此独立地限定第一线缆开口和第二线缆开口的一部分,特别是一半时,该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
由此,压紧元件还可以用于在两个壳体之间提供密封。在压紧元件可以旋拧到主体上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压紧元件容易地在两个壳体之间提供足够牢固的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具有大致筒形的形式。如果设置的话,上述可选地设置的密封套环可以从密封元件的筒形外表面延伸,特别是在线缆接头的使用期间,从密封元件的位置最靠近主体的内部的端部处延伸。特别地,密封套环可以从密封元件的筒形外表面沿与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密封套环与密封元件的可选地为筒形的外表面之间提供自由空间。由此,密封套环可以以某种挠性的方式移位以及/或者压紧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自由空间中,使得压紧元件可以通过其第二压紧表面将密封套环压靠相应的开口边缘并且可以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将密封元件大致径向向内压靠线缆。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在沿纵向横截面观察时,压紧元件具有大致尖的、可选地为圆的端部,其中,尖的端部的一个侧部形成第一压紧表面,而尖的端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部形成第二压紧表面。尖形在此处沿连接方向的方向延伸。一个侧部在此处指向线缆,而第二侧部远离线缆。这种尖的形式提供了下述优点:压紧元件构造成既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压靠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又通过其第二压紧表面压靠密封套环。这种尖的端部可以例如布置在密封套环与密封元件的可选地筒形外表面之间的上述自由空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压紧元件在其第一压紧表面上具有突出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在其长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第一厚度,并且在长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较小的第二厚度。
因为密封元件包括具有较小厚度的第二部分,所以第一部分尤其在长度的第二部分的方向上会更挠性地变形。由此,可以提供良好的密封以及/或者可适应不同的线缆直径的调节。
特别地,第一厚度可以是第二厚度大最小1.5倍大,更具体地2倍大。
密封元件的长度和/或压紧元件的长度以及由此其相应的纵向方向在此处被限定成平行于相应的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和/或相应的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
密封元件的厚度在此处被限定成处于大致径向的方向上以及/或者横向于密封元件的纵向方向。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待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的以下步骤:
(a)设置线缆接头,该线缆接头包括:
-主体,该主体具有由第一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一线缆开口和由第二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二线缆开口,第一线缆端部在使用中可以经由该第一线缆开口延伸到主体中,并且第二线缆端部在使用中可以经由该第二线缆开口延伸到主体中;以及
-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该第一密封装置用于在第一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该第二密封装置用于在第二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
(b)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经由相应的线缆开口进给穿过而到主体中;
(c)并且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在主体中相互连接;
(d)使用第一密封装置在第一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使用第二密封装置在第二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
特别地,线缆接头可以是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以及/或者如上文或下文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以及/或者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的方式具有上述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的线缆接头。
这种方法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组合的方式具有所有上述优点和/或变型。
特别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铜涂层布置在主体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步骤。
特别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利用绝缘材料填充主体的步骤,该绝缘材料例如为油,更具体地例如为硅油。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装置和/或第二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具有用于进给穿过相应的线缆端部的线缆穿通进给部,该线缆穿通进给部限定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并且其中,密封元件包括外表面;
-压紧元件,该压紧元件可以连接至主体并且该压紧元件包括第一压紧表面和线缆通道,
其中,密封元件的内表面构造成抵靠相应的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并且其中,压紧元件的第一压紧表面构造成当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连接至主体时抵靠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其中,在压紧元件连接至主体的情况下,压紧元件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经由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压紧密封元件,使得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压靠相应的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
其中,步骤(d)包括:
-将压紧元件连接至主体,其中,压紧元件沿连接方向移位。
此处,压紧元件可以构造成在连接期间沿连接方向移位一定距离,其中,压紧元件构造成随着在连接方向上的位移的增加而使密封元件进一步向内变形和/或将密封元件进一步压缩。
此处,步骤(d)可以特别手动地进行,使得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至少移位成使得压紧元件将密封元件密封地压靠线缆的外周表面。
在压紧元件将密封元件密封地压靠线缆的外周表面之后,压紧元件可以在步骤(d)中优选地沿连接方向进一步移位,直到压紧元件已经移位预定距离为止以及/或者直到压紧元件抵靠主体为止,由此压紧元件无法沿连接方向进一步移位。
因此,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压紧元件总是可以在连接方向上等距地移位,而不管相应的线缆端部的线缆横截面尺寸。这种线缆接头的使用者在连接期间总是可以将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等距地移位,并且因此不需要估计对于足够良好的密封压紧元件是否已经移位得足够远。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根据相应的线缆端部的线缆横截面尺寸,压紧元件可以在连接方向上进一步或更少地移位,直到压紧元件将密封元件密封地压靠线缆的外周表面为止以及/或者直到无法在手动力下进一步移位为止。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方式中,其中:
步骤(a)中设置的主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可以连接至第一壳体,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有彼此以可释放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以用于形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可释放的连接,
步骤(b)通过下述第一步骤(b1)和第二步骤(b2)来执行:在第一步骤(b1)中,将线缆端部进给穿过由第一壳体形成的开口边缘的一部分,以及在第二步骤(b2)中,将第二壳体布置在第一壳体上,使得线缆端部已经进给穿过由第二壳体形成的开口边缘的另一部分,
其中,至少在步骤(c)之前执行步骤(b1),并且至少在步骤(c)之后执行步骤(b2),
以及,包括使用相互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的步骤(e)。
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只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分开,就可以触及线缆端部以进行连接。
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线缆接头的实施方式的被至少部分地剖切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线缆接头的纵向截面;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和图2的线缆接头的被至少部分地剖切的侧视图;以及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在附图中,对应的元件用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至图4示出了用于将两个线缆端部2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1,特别是参见图1和图2。线缆接头1包括主体3,在该示例中,主体3由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组成。如沿纵向方向观察到的,主体3在任一侧上包括开口边缘6,该开口边缘6限定线缆开口7。图1和图2示出了两个线缆端部2如何穿过线缆开口7延伸到主体3中。线缆的其余部分经由线缆开口7从主体3突出。此处,在主体3外部示出了线缆的仅一小部分;很明显的是,线缆可以延伸得更长。
在这种情况下,线缆端部2的主芯15通过第一线缆连接器8在第一连接室9中相互连接。两个线缆端部通过保持器10在第一连接室9中保持居中,并且因此与主体3的内周表面相距一定距离。第一连接室9通过分隔装置11与第二连接室13分隔开,在该示例中,分隔装置包括纵向分隔壁11。线缆端部的接地件14借助于接地连接器12在第二连接室13中相互连接。
线缆接头1设置有密封装置16,在这种情况下,密封装置16在每种情况下包括密封元件30和压紧元件40。密封元件30和压紧元件40在下文中按单个的每个线缆开口7讨论,但是每个密封元件30和/或每个压紧元件40可以具有以下所讨论的特征。密封元件30具有线缆穿通进给进给部31,线缆端部2可以穿过该线缆穿通进给部安置。线缆穿通进给部31限定密封元件30的内表面,该内表面可以抵靠线缆端部2的外周表面。
压紧元件40具有线缆通道41,并且可以经由螺纹42连接至主体3的螺纹17。当压紧元件40通过旋拧连接至主体3时,压紧元件40沿连接方向18朝向主体3移位。压紧元件40还具有第一压紧表面43,该第一压紧表面43在压紧元件40通过压紧元件40与主体3之间的密封元件30连接至主体3时抵靠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因为压紧元件40在其连接至主体3的情况下抵靠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压紧元件40将密封元件30的内表面压靠线缆端部2的外周表面。
在这种情况下,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的纵向方向平行于线缆穿通进给部31的中心轴线。压紧元件40的第一压紧表面43相对于线缆通道41的中心轴线在与连接方向18相反的方向上以27°的角度α渐缩。该角度α在图4中示出且仅相对于连接方向18示出,该连接方向18平行于线缆通道41的中心轴线。换句话说,在压紧元件40连接至主体3的情况下,线缆通道41的横截面随着与主体3的距离增加而变小。因此,当压紧元件40沿连接方向18进一步移位时,压紧元件40以越来越小的线缆通道41横截面抵靠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密封元件30的线缆穿通进给部31的横截面由此变得越来越小从而使密封元件30变形和/或将密封元件30压缩,并且可以在线缆端部2的线缆横截面较小时特别地变得更小。密封元件30可以变形和/或被压缩至一定程度以使得密封元件30的内表面被密封地压靠线缆端部2的外周表面。在较小的线缆横截面的情况下,密封元件30因此可以进一步变形和/或压缩。
在该示例中,开口边缘6沿连接方向18至少部分地渐缩。由此,线缆开口7的直径沿连接方向18变得越来越小。密封元件30具有套环33,套环33可以抵靠渐缩的开口边缘6。压紧元件40还具有第二压紧表面44,第二压紧表面44相对于线缆通道41的中心轴线在连接方向18上以35°的角度渐缩。在压紧表面44连接至主体3的情况下,压紧表面44在这种情况下平行于相应的开口边缘6延伸。当压紧元件40连接至主体3时(如图2中所示),压紧元件40通过其第二压紧表面44将密封元件30的套环33压靠主体3的开口边缘6。在该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30的套环33从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并且相对于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沿与连接方向18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
一个壳体5在其接合表面20上方设置有凹槽19,出于将壳体4、5相互连接的目的,可变形的密封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安置在该凹槽中。两个壳体4、5设置有相互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所述相互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在该示例中也由接合表面20形成。壳体可以使用例如自攻螺钉21彼此连接。为了简单起见,未画出所有的自攻螺钉21。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安装之后将自攻螺钉21移除,由此可以将壳体4、5彼此移除。在这之后,相同的壳体4、5可以可选地利用自攻螺钉21再次连接。
在该示例中,压紧元件40形成两个壳体4、5的相互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的一部分。压紧元件40特别有助于壳体4、5的相互连接,因为压紧元件40在其连接至主体3的情况下绕两个壳体4、5的端部区域旋拧。
在该特定示例中,主体3还包括两个填充开口22,主体3可以经由所述两个填充开口22填充有例如硅油。因为设置有O型环23和螺旋盖24,所以液体开口22可以被关闭,然后被再次打开并且再次被关闭。
密封元件30的未变形形式在图4中用虚线示出。实线示出了密封元件30如何在压紧元件40的作用下变形。特别示出了密封元件30的套环33如何被压靠主体3的开口边缘6,以及外表面32如何被压紧元件40向内压。密封元件30的内表面31由此抵靠线缆端部2。由于压紧元件40已经在连接方向18上更进一步移位并且内表面31因其抵靠线缆端部2而无法进一步径向向内移动,因此密封元件30在其他方向上已经进一步变形(参见实线)。如果密封元件30没有在所述其他方向上变形,则密封元件30将大致呈现用虚线表示的形状,即,内表面31已经进一步径向向内移位。
如沿纵向横截面观察到的,图4还示出了在该实施方式中,压紧元件40具有大致——略圆的——尖的端部,其中,该尖形沿连接方向18的方向延伸,其中,尖的端部的一个侧部形成第一压紧表面43,而尖的端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部形成第二压紧表面44。此处,一个侧部指向线缆2,而第二侧部远离线缆2。
图4还示出了在该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具有大致筒形形式。套环33从密封元件30的筒形外表面32沿与连接方向18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由此,在套环33与密封元件30的筒形外表面32之间提供了自由空间50。在该实施方式中,套环33布置在密封元件30的端部处,即布置在密封元件30的于线缆接头1的使用期间位置最靠近主体的内部的端部处。
如从图4还明显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压紧元件40的尖的端部在自由空间50中延伸成使得压紧元件既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43压靠密封元件30的外表面32又通过其第二压紧表面44压靠套环33。
图4还示出了在该实施方式中,压紧元件40在其第一压紧表面43上具有突出部45。突出部45径向向内延伸,即向线缆2的方向延伸。
图4还示出了在该实施方式中,密封元件30在其长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第一厚度d1,并且在该长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较小的第二厚度d2。在该示例中,第一厚度d1为第二厚度d2的约两倍厚。
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还扩展至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所述线缆接头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由第一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一线缆开口和由第二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二线缆开口,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在使用中能够经由所述第一线缆开口延伸到所述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二线缆端部在使用中能够经由所述第二线缆开口延伸到所述主体中;以及
-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一密封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所述第二密封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密封装置能够调节成适应至少两种不同的线缆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具有用于进给穿过相应的线缆端部的线缆穿通进给部,所述线缆穿通进给部限定所述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包括外表面;
-压紧元件,所述压紧元件能够连接至所述主体并且所述压紧元件包括第一压紧表面和线缆通道,
其中,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内表面构造成抵靠所述相应的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压紧元件的所述第一压紧表面构造成当所述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连接至所述主体时抵靠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外表面,其中,在所述压紧元件连接至所述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压紧元件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经由所述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压紧所述密封元件,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压靠所述相应的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压紧元件构造成在连接期间沿所述连接方向移位一定距离,其中,所述压紧元件构造成随着在所述连接方向上的位移的增加而使所述密封元件进一步向内变形和/或将所述密封元件进一步向内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外表面布置成大致平行于所述线缆穿通进给部的中心轴线,并且其中,所述压紧表面相对于所述线缆通道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布置,其中,所述中心轴线在连接状态下重合,并且其中,所述压紧表面相对于所述线缆通道的所述中心轴线倾斜地布置成使得从所述压紧表面至所述线缆通道的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沿与所述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减小,使得当所述压紧元件被连接至所述主体并且所述压紧元件由此相对于所述主体沿所述连接方向移位时,所述压紧表面通过逐渐减小的内部横截面尺寸抵靠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密封元件能够变形成使得所述压紧元件能够将所述密封元件压靠所述相应的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从而使所述密封元件变形和/或将所述密封元件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边缘和/或所述第二开口边缘沿其连接方向渐缩;
-相应的所述密封元件包括密封套环,所述密封套环构造成抵靠至少一个渐缩的开口边缘;以及
-所述压紧元件包括第二压紧表面,所述第二压紧表面沿所述连接方向渐缩,
其中,在所述压紧元件连接至所述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压紧元件通过其第二压紧表面将所述密封套环压靠相应的所述开口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套环相对于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外表面沿与所述连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在沿纵向横截面观察时,所述压紧元件具有大致尖的、可选地为圆的端部,其中,所述尖的端部的一个侧部形成所述第一压紧表面,而所述尖的端部的相对的另一侧部形成所述第二压紧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压紧元件的所述尖的端部在使用中在所述密封套环与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自由空间中延伸。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主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彼此以可释放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以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能够释放的连接。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接头,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在其长度的第一部分上具有第一厚度,并且在所述长度的第二部分上具有较小的第二厚度。
13.一种用于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待以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的以下步骤:
(a)提供线缆接头,所述线缆接头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由第一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一线缆开口和由第二开口边缘限定的第二线缆开口,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在使用中能够经由所述第一线缆开口延伸到所述主体中,并且所述第二线缆端部在使用中能够经由所述第二线缆开口延伸到所述主体中;以及
-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一密封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所述第二密封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线缆端部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
(b)将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经由相应的线缆开口进给穿过而到所述主体中;
(c)并且将所述第一线缆端部和所述第二线缆端部在所述主体中相互连接;
(d)使用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在所述第一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一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并且使用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在所述第二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与所述第二开口边缘之间提供密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具有用于进给穿过所述相应的线缆端部的线缆穿通进给部,所述线缆穿通进给部限定所述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密封元件包括外表面;
-压紧元件,所述压紧元件能够连接至所述主体并且所述压紧元件包括第一压紧表面和线缆通道,
其中,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内表面构造成抵靠所述相应的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压紧元件的所述第一压紧表面构造成当所述压紧元件在连接方向上连接至所述主体时抵靠所述密封元件的所述外表面,其中,在所述压紧元件连接至所述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压紧元件通过其第一压紧表面经由所述密封元件的外表面压紧所述密封元件,使得所述密封元件的内表面压靠所述相应的线缆端部的所述外周表面,
其中,步骤(d)包括:
-将所述压紧元件连接至所述主体,其中,所述压紧元件沿所述连接方向移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中:
步骤(a)中提供的所述主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彼此以可释放的方式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以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能够释放的连接,
步骤(b)通过下述第一步骤(b1)和第二步骤(b2)来执行:在所述第一步骤(b1)中,将所述线缆端部进给穿过由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的所述开口边缘的一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二步骤(b2)中,将所述第二壳体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使得所述线缆端部已经进给穿过由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所述开口边缘的另一部分,
其中,至少在步骤(c)之前执行步骤(b1),并且至少在步骤(c)之后执行步骤(b2),
以及,包括使用所述相互共同作用的连接装置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的步骤(e)。
CN201880078490.3A 2017-12-07 2018-12-07 线缆接头及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Active CN111433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2020036 2017-12-07
NL2020036A NL2020036B1 (nl) 2017-12-07 2017-12-07 Kabelmof en werkwijze voor het aan elkaar verbinden van een eerste kabeleinde en een tweede kabeleinde
PCT/NL2018/050821 WO2019112433A1 (en) 2017-12-07 2018-12-07 Cable joint and method for mutually connecting a first cable end and a second cable en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3988A true CN111433988A (zh) 2020-07-17
CN111433988B CN111433988B (zh) 2022-04-19

Family

ID=6076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8490.3A Active CN111433988B (zh) 2017-12-07 2018-12-07 线缆接头及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3638B2 (zh)
EP (1) EP3721518A1 (zh)
CN (1) CN111433988B (zh)
NL (1) NL2020036B1 (zh)
WO (1) WO2019112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24222B1 (en) 2019-11-12 2021-07-28 Leia B V Cable joint assembly
US11387641B2 (en) * 2020-06-15 2022-07-12 Chromalox, Inc. Fitting for receiving an insulated lead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y thereof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8400A1 (fr) * 1997-01-15 1998-07-17 Telecommunications Sa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cables a fibres optiques
US20020079697A1 (en) * 2000-12-27 2002-06-27 Willem Griffioen Y-branch splittable connector
EP2045504A1 (en) * 2007-10-04 2009-04-08 Wavin B.V. connecting piece for protective cable pipes
CN202424094U (zh) * 2012-02-06 2012-09-05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多孔金属电缆抗拉抗振防水接头
CN105990812A (zh) * 2015-02-02 2016-10-05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入装置、开盖装置以及防爆照度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5952A (en) * 1984-06-11 1989-10-24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Forced encapsulation means for a cable
US5251373A (en) * 1991-10-15 1993-10-12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tection of cable splices
US5313018A (en) * 1991-11-22 1994-05-17 Rxs Schrumpftechnik-Garnituren Gmbh Cable sleeve composed of a longitudinally-divided housing
TW236043B (en) * 1993-01-07 1994-12-11 Rose Walter Gmbh & Co Kg Closure for cables
GB9421940D0 (en) * 1994-11-01 1994-12-21 Kodak Ltd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037544A (en) * 1997-11-22 2000-03-14 Lg Chemical Ltd Splice closur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cables
FR2825199B1 (fr) * 2001-05-23 2004-02-20 Nexans Boitier d'appareillage, notamment boitier d'epissurage
US6730849B2 (en) * 2001-10-12 2004-05-04 Juergen Koessler Through-fittings and below grade junction boxes equipped with same
US20060231283A1 (en) * 2005-04-19 2006-10-19 Stagi William R Cable connector having fluid reservoir
ITNA20120024U1 (it) * 2012-07-04 2014-01-05 Antonio Carpino Perfezionamenti nelle giunzioni elettriche per cavi a bassa tensione con isolamento in g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8400A1 (fr) * 1997-01-15 1998-07-17 Telecommunications Sa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de cables a fibres optiques
US20020079697A1 (en) * 2000-12-27 2002-06-27 Willem Griffioen Y-branch splittable connector
EP2045504A1 (en) * 2007-10-04 2009-04-08 Wavin B.V. connecting piece for protective cable pipes
CN202424094U (zh) * 2012-02-06 2012-09-05 安费诺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多孔金属电缆抗拉抗振防水接头
CN105990812A (zh) * 2015-02-02 2016-10-05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入装置、开盖装置以及防爆照度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12433A1 (en) 2019-06-13
US20200343712A1 (en) 2020-10-29
EP3721518A1 (en) 2020-10-14
CN111433988B (zh) 2022-04-19
US10903638B2 (en) 2021-01-26
NL2020036B1 (nl) 2019-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5144B1 (en)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stop for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RU2383091C2 (ru) Кабель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для коаксиального кабеля и способ крепления такого кабель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CN106410445B (zh) 电缆连接器
CA2841784C (en) Seal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rop cable splice enclosures
US9263867B2 (en) Clamp ring, cable screw connection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ble screw connection
US20080139028A1 (en) Compression seal fo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and terminal
US4358079A (en) Moisture resistant clamp for portable cables
US79808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insulated conductive wires encapsulated in protective tubing
US726158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CN111433988B (zh) 线缆接头及将第一线缆端部和第二线缆端部相互连接的方法
US20050159041A1 (en) Crimpable wire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490438U (zh) 一种电缆穿线防水固定头
MXPA01010603A (es) Conector para cable coaxial de linea inflexible.
US4426124A (en) Feed through mandrel for submersible pump
CA2668526C (en) Submersible electrical set-screw connector
CN106786258B (zh) 一种防爆接线盒
CA2761988C (en) Submersible electrical set-screw connector
US3262188A (en) Method of making electrical conduit connector
US3794958A (en) High voltage connector
US6077129A (en) Connector for making and sealingly enclos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4795170B2 (ja) 異種ケーブル三相一括接続部
CN216387458U (zh) 光电分离装置及使用光电分离装置的设备
WO2006076985A1 (en) Device for a machine
US2110421A (en) Wire connecter
KR20230165906A (ko) 케이블의 방수 및 방진 리드-스루를 위한 케이블 엔트리, 케이블 엔트리를 갖는 하우징, 및 케이블 엔트리를 통해 케이블을 리드하기 위한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