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2219B -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2219B
CN111422219B CN202010363556.2A CN202010363556A CN111422219B CN 111422219 B CN111422219 B CN 111422219B CN 202010363556 A CN202010363556 A CN 202010363556A CN 111422219 B CN111422219 B CN 111422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value
timer
main lobe
numerica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35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22219A (zh
Inventor
周宁
秦志圣
李鹏杰
刘叶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llysy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635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2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2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2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22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2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 B61L15/0027Radio-based, e.g. using GSM-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27/00Central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Trackside contr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1L27/70Details of tracksid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2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mass transport vehicles, e.g. buses, trains or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计时器。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由于电平信号的变化,仅受限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主要取决于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不受车载天线的安装高度、地面应答器性能的限制。可见,本申请并不用依赖于旁瓣或者主瓣的绝对宽度,即无需减少旁瓣的生成,也无需对应答器信号进行选择性剔除,便能够有效减少BTM将旁瓣误判为主瓣的概率,以及将主瓣误判为旁瓣的概率,显著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应答器传输模块(BaliseTransmissionModule,BTM)是动车组车载设备的关键设备,BTM与地面应答器(用于为列车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共同组成列车的应答器传输系统。在应答器传输系统中,地面应答器与车载控制系统之间,通过BTM进行信息传输,信息传输方式为:车载天线与地面应答器之间,通过无线射频电磁耦合方式传递信息(车载天线下发27.095MHz的能量信号,激活地面应答器,BTM通过车载天线接收地面应答器发送的调制信号,BTM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得到报文,并将报文发送给车载控制系统)。
在BTM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的过程中,BTM只会对应答器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应答器信号为信号强度大于预设接收阈值的调制信号,应答器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如图1a所示。由图1a可知,依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的发生位置,将应答器信号划分为主瓣和旁瓣(包括前旁瓣和/或后旁瓣)。在实际应用中,BTM基于主瓣会得到主瓣报文,基于旁瓣会得到旁瓣报文。属于主瓣的应答器信号能够定位地面应答器,即BTM会将主瓣报文、和以主瓣报文为参考依据的定位数据,上传至车载控制系统。因此,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能够提升定位数据的准确性,即提升列车定位的准确性。
目前,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的方案有两种:
1、提高预设接收阈值的取值大小,减少旁瓣的生成。
2、将空间长度小于预设主瓣宽度的应答器信号作为旁瓣,进行剔除。其中,空间长度为应答器信号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空间长度可通过列车的行驶速度与BTM接收应答器信号的持续时间之间的乘积计算得到。
在第一种方案中,如果预设阈值的取值过高,则会缩短应答器信号的主瓣长度,从而降低BTM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处理应答器信号的能力。另外,受限于列车车底高度(BTM的车载天线安装在车底)、地面应答器的安装高度、以及列车车轮的磨损,地面应答器与车载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呈动态变化,当相对距离趋近于一定程度时,原本能够起到减少旁瓣的预设阈值的取值,可能会不再起减少旁瓣的作用。如此一来,BTM将旁瓣误判为主瓣的概率会明显上升,BTM上传的主瓣报文将不再准确,从而影响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在第二种方案中,不同应用环境条件下,主瓣和旁瓣各自的长度变化范围较大,若预设旁瓣宽度的取值过大,则BTM可能会将主瓣误判为旁瓣,从而会剔除主瓣,造成应答器信号的丢失,若预设旁瓣宽度的取值过小,则BTM可能会将旁瓣误判为主瓣,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影响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可知,上述两种方案,都无法有效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从而无法保证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
在检测到所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所述计时器;
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所述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两次;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可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地面应答器发送的所述应答器信号的辐射范围内,确定在所述计时器第二次关闭后,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可选的,所述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包括:
获取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后,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以及列车速度;
判断所述计时时长是否大于所述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为预设阈值和所述列车速度的比值;
在所述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在所述计时时长不大于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
依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可选的,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所述第二数值,则所述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若所述第一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数值,则所述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可选的,所述计时器包括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所述第二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所述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可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地面应答器发送的所述应答器信号的辐射范围内,确定在所述第二计时器关闭后,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装置,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
关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所述计时器;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所述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两次;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所述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所述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计时器。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通过检测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利用计时器统计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实现对主瓣报文的识别。由于电平信号的变化,仅受限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主要取决于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不受车载天线的安装高度、地面应答器性能的限制。可见,本实施例不用依赖于旁瓣或者主瓣的绝对宽度,即无需减少旁瓣的生成,也无需对应答器信号进行选择性剔除,便能够有效减少BTM将旁瓣误判为主瓣的概率,以及将主瓣误判为旁瓣的概率,显著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答器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天线的信号辐射模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链路信号的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仿真应答器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态仿真应答器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瓣报文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依据BTM在解码得到主瓣报文和旁瓣报文过程中所存在的空窗期,准确识别应答器信号中的主瓣和旁瓣,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定位数据的准确性。在测试和实际应用中,申请人发现:BTM通过解调应答器信号得到的电平信号呈规律性变化,并且,基于电平信号的规律性变化、应答器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以及BTM车载天线的信号辐射变化,能够清楚知道在电平信号的规律性变化过程中,BTM解码得到的报文数量的变化,具体的,由于主瓣的区域明显大于前旁瓣的区域和后旁瓣的区域,因此BTM在主瓣解码得到的报文的数量明显会较多,并且BTM在解码得到主瓣报文和旁瓣报文过程中具有空窗期。
具体的,
以图1b所示的BTM的车载天线的信号辐射模式图为例,在图1b中,横向坐标代表车载天线的中心,与参考环线(在测试车载天线的辐射模式过程中,通常用参考环线替代地面应答器进行测试)的中心在X方向(以参考环线作为坐标系原点所构建的坐标系,该坐标系包括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用于指示车载天线与参考环线的相对位置,下述图1c、图1d和图1e也是基于该坐标系)上的相对距离,纵向坐标代表信号的强度,①线代表车载天线信号辐射强度变化。可见,在Z方向与Y方向上,车载天线的中心与参考环线的中心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在BTM的输出功率确定的情况下,图1b中的①线的形状、以及①线上每个点的信号强度的数值也不会发生变化。在BTM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向上或向下偏移Z轴,或者向左或向右偏移Y轴,①线的形状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只是①线上每个点的信号强度的数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①线向上或者向下偏移,图1b中K1和K2各自所指示的相对距离基本都保持不变。此外,在测试和实际应用中,应答器信号中的两个旁瓣区(即前旁瓣区和后旁瓣区)的信号强度峰值大小基本相同,即K1和K2的取值基本相同。
以图1c所示的上行链路(Up-link)信号的强度变化图为例,其中,参考环线将Up-link信号发送给车载天线,并且图1c所示的Up-link信号强度变化,代表了Up-link信号能够被BTM感应到的强度的临界值。图1c所示的②线(即Up-link信号的强度变化曲线),在BTM接收Up-link信号的电压阈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向上或向下偏移Z轴,或者向左或向右偏移Y轴,②线的形状不会发生变化,只是②线上每个点的强度的数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②线向上或者向下偏移,图1c中K3和K4各自所指示的相对距离都基本保持不变。在测试和实际应用中,K3和K4的取值基本相同。
以图1d示出的动态仿真应答器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图为例,图1d中的②线代表应答器信号的响应电流(即Up-link信号的强度)变化,且响应电流的强度变化,代表了能够被BTM感应到的强度的临界值,③线为在车载天线的信号辐射下,应答器信号的响应电流变化曲线。可见,图1d中的③线的形状与上述图1b中的①线的形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在动态仿真应答器信号的生成过程中,则图1d所示的应答器信号的响应电流与车载天线的磁通量呈正比,若车载天线信号辐射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图1d所示的应答器信号会发生饱和,形状如图1a所示。图1d中的K5与上述图1b中的K1相同,图1d中的K6与上述图1b中的K2相同。因此,图1d中的③线超出②线的部分,代表了BTM所能够解调的应答器信号。
具体的,BTM通过解调应答器信号所得到的电平信号,如图1e所示。由图1e可见,当电平信号处于W3或W4的变化区域时,BTM无法通过解调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也就是说,W3或W4所指示的区域为BTM获取报文的空窗期。
结合上述图1b和图1d示出的解释说明可知,在BTM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向上或向下偏移Z轴,或者向左或向右偏移Y轴,图1e中的③线形状保持不变,只是③线中的每个点对应的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图1e中的K5和K6各自指示的相对距离保持基本不变,W3的取值不会大于K5的取值,W4的取值不会大于K6的取值。在测试和实际应用中,K5所示的相对距离代表主瓣和前旁瓣的相对距离,K6所示的相对距离代表主瓣和后旁瓣的相对距离,K5和K6的取值相同。因此,W3或W4的取值都不会大于K5或K6的取值。并且,由于前旁瓣和后旁瓣各自的信号强度峰值和信号辐射范围基本相同,故可知W3或W4的取值不会大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
基于申请人的以上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201:检测BTM通过解调应答器信号得到的电平信号。
其中,BTM通过解调应答器信号得到的电平信号,具体指的是:BTM接收到应答器信号后,BTM基于自身的解调电路对应答器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应答器信号经过解调电路处理后,会形成与应答器信号强度成正比的电压信号,BTM自身的数字模块部分会设置一个电压比较阈值,当表征应答器信号强度的电压信号高于电压比较阈值时,会形成高电平信号,反之,形成低电平信号,如图1e所示的下半部分,将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传递给BTM自身的数字逻辑处理单元(用于对应答器信号进行解码),作为解码功能的启动和结束标志(也即应答器信号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S202:判断是否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
其中,若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则执行S203,否则继续检测电平信号。
S203:启动第一计时器,并统计在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的数量,记为第一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具体指的是:BTM将地面应答器所发送的1023bits的加扰报文(应答器信号中所携带的具体内容)进行解扰,翻译成车载控制系统可识别的830bits的报文。在实际应用中,地面应答器被BTM下发的能量信号激活后,会持续不断地向BTM发送1023bits的加扰报文。由于应答器信号中存在主瓣和旁瓣,相应的,BTM在主瓣的信号辐射区域接收到应答器信号、并解调解码应答器信号所得到的报文,则可以视为是主瓣报文。BTM在旁瓣的信号辐射区域接收到应答器信号、并解调解码应答器信号所得到的报文,则可以视为是旁瓣报文。
S204:判断在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后,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是否大于目标时长。若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则执行S205,否则执行S206。
其中,目标时长为预设阈值与列车速度的比值,预设阈值的取值不大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由于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主要取决于BTM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因此,目标时长的具体取值大小,取决于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则表示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中不存在旁瓣,即应答器信号中没有产生旁瓣。相应的,第一计时器关闭后,BTM将不会接收到该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
S205:确定在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并关闭第一计时器,以及将第一数值设置为零。
S206:判断是否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
其中,若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则执行S207,否则返回执行S204。
S207:关闭第一计时器。
S208:判断是否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
其中,若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则执行S209,否则继续检测电平信号。
S209:启动第二计时器,并统计在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的数量,记为第二数值。
S210:比较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若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则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若第一数值不大于第二数值,则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具体的,若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的数量,大于在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的数量,则确定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同理,若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的数量,不大于在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的数量,则确定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S211:将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分别设置为零。
S212:判断在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后,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是否大于目标时长。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则执行S213,否则执行S214。
其中,若第二计时器的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则表示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中不存在后旁瓣。相应的,第二计时器关闭后,BTM将不会接收到该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
S213:关闭第二计时器。
S214:判断是否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
其中,若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则执行S215,否则返回执行S212。
S215:关闭第二计时器。
S216:判断是否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
其中,若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则执行S217,否则继续检测电平信号。
S217:确定在第二计时器关闭后,BTM通过解码应答器信号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通过检测电平信号的变化(具体为上升沿或下降沿),利用计时器统计BTM在获取报文的空窗期前后间隔内所得到的报文数量(具体为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实现对主瓣报文的识别。由于电平信号的变化,仅受限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主要取决于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不受车载天线的安装高度、地面应答器性能的限制。因此,本实施例不用依赖于旁瓣或者主瓣的绝对宽度,即无需减少旁瓣的生成,也无需对应答器信号进行选择性剔除,便能够有效减少BTM将旁瓣误判为主瓣的概率,以及将主瓣误判为旁瓣的概率,显著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在功能原理上是相同的,因此,上述实施例的流程也可以基于单个计时器实现。相应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流程,可以概括为图3示出的流程。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301: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
S302: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计时器。
S303: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两次。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S303的具体执行过程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图2示出的S203、S209和S210的具体执行过程和实现原理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的接收范围内,确定在计时器第二次关闭后,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需要强调的是,在计时器包括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的情况下,则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第一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第二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相应的,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此外,在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的辐射范围内,还可以确定在第二计时器关闭后,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个别原因,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可能会出现只存在主瓣而没有产生旁瓣的情况,因此,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主瓣报文识别,具体的主瓣报文识别过程可以参见下述图4示出的步骤、以及步骤的解释说明。
综上所述,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计时器。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通过检测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利用计时器统计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实现对主瓣报文的识别。由于电平信号的变化,仅受限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主要取决于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不受车载天线的安装高度、地面应答器性能的限制。可见,本实施例不用依赖于旁瓣或者主瓣的绝对宽度,即无需减少旁瓣的生成,也无需对应答器信号进行选择性剔除,便能够有效减少BTM将旁瓣误判为主瓣的概率,以及将主瓣误判为旁瓣的概率,显著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的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401:获取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后,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以及列车速度。
其中,获取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后,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以及列车速度的具体实现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公知常识,这里不再赘述。
S402:判断计时时长是否大于目标时长。
其中,目标时长为预设阈值和列车速度的比值。若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则执行S403,否则执行S404。
S403:确定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其中,若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则表示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中无旁瓣产生。相应的,在计时器第一次关闭后,BTM将不会接收到该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
S404:获取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
在执行S404之后,继续执行S405。
其中,若计时时长不大于目标时长,则表示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中产生了旁瓣。相应的,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以及在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启动之前BTM得到的报文,这两个间隔时间段内BTM将会得到旁瓣报文和主瓣报文。
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S405: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综上所述,将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后,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与目标时长进行比较,在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主瓣报文,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不存在旁瓣,第一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后,BTM将不会接收到地面应答器信号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在计时时长不大于目标时长的情况下,再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进行主瓣报文的识别。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通过比较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与目标时长,判断应答器信号中是否存在旁瓣产生,从而能够有效识别主瓣报文,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
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相对应,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瓣报文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启动单元100,用于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
关闭单元200,用于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计时器。
第一确定单元300,用于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两次。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其中,第一确定单元300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获取应答器传输模块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的计时时长、以及列车速度。判断计时时长是否大于目标时长,其中,目标时长为预设阈值和列车速度的比值。在计时时长大于目标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在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在计时时长不大于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此外,第一确定单元300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若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则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若第一数值不大于第二数值,则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需要强调的是,在预设的计时器包括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的情况下,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第一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第二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400,用于在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的辐射范围内,确定在计时器第二次关闭后,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综上所述,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计时器。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第一数值或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通过检测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利用计时器统计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实现对主瓣报文的识别。由于电平信号的变化,仅受限于应答器信号中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并且,主瓣和旁瓣之间的相对距离主要取决于车载天线的辐射特性,不受车载天线的安装高度、地面应答器性能的限制。可见,本实施例不用依赖于旁瓣或者主瓣的绝对宽度,即无需减少旁瓣的生成,也无需对应答器信号进行选择性剔除,便能够有效减少BTM将旁瓣误判为主瓣的概率,以及将主瓣误判为旁瓣的概率,显著提高BTM上传的主瓣报文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定位数据的准确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
在检测到所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所述计时器;
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所述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两次;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其中,所述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所述第二数值,则所述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若所述第一数值不大于所述第二数值,则所述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地面应答器发送的所述应答器信号的辐射范围内,确定在所述计时器第二次关闭后,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包括:
获取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后,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以及列车速度;
判断所述计时时长是否大于目标时长,其中,所述目标时长为预设阈值和所述列车速度的比值;
在所述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确定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在所述计时时长不大于所述目标时长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
依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时器包括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所述第二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计时器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计时器关闭时至所述第二计时器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地面应答器发送的所述应答器信号的辐射范围内,确定在所述第二计时器关闭后,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为旁瓣报文。
7.一种主瓣报文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启动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电平信号的下降沿时,启动预设的计时器;
关闭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平信号的上升沿时,关闭所述计时器;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数值或所述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其中,在应答器传输模块通过解码地面应答器发送的应答器信号得到报文的过程中,所述计时器的启动次数和关闭次数均为两次;所述第一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用于指示,在所述计时器第一次关闭时至第二次启动之前,所述应答器传输模块得到的报文的数量;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第一数值大于第二数值,则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若第一数值不大于第二数值,则第一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旁瓣报文,第二数值所指示的报文为主瓣报文。
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主瓣报文识别方法。
CN202010363556.2A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422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3556.2A CN111422219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63556.2A CN111422219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2219A CN111422219A (zh) 2020-07-17
CN111422219B true CN111422219B (zh) 2022-02-18

Family

ID=7155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3556.2A Active CN111422219B (zh) 2020-04-30 2020-04-30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22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51420A1 (en) 2020-08-07 2022-02-09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with a sid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13085966B (zh) * 2021-06-10 2021-08-31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器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383607B (zh) * 2021-12-15 2024-05-0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一种利用imu测试btm动态性能的方法
CN114954575B (zh) * 2022-06-29 2024-03-12 宁波极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地信息传输系统及精确定位方法
CN116634375B (zh) * 2023-06-01 2023-12-2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一种提高btm定位精度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466B (zh) * 2012-01-19 2014-05-1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 高速铁路应答器综合检测系统
CN103401637B (zh) * 2013-07-15 2017-02-08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分布式喷泉码的应答器组报文编码与解码方法
CN107911143B (zh) * 2017-10-12 2019-07-16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列车运行速度的应答器传输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ES2813562T3 (es) * 2017-11-09 2021-03-24 Siemens Mobility S A S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para proteger una comunicación entre una baliza y un vehículo guiado contra la diafonía
CN108847867B (zh) * 2018-06-14 2019-12-17 北京交大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器信号模拟器
KR102105321B1 (ko) * 2018-09-07 2020-04-28 주식회사 세화 발리스 통합 감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감시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2219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2219B (zh) 一种主瓣报文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1223709B (zh)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CN111128155B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766064B (zh) 一种iff脉冲信号分类提取方法
CN104253721B (zh) 一种ads‑b系统中s模式应答信号的数据位提取方法
CN111624567A (zh) 一种恒虚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964868B (zh) 一种基于fpga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
CN110576856A (zh) 一种自适应巡航状态下的速度确定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4616660A (zh) 基于环境噪音检测的智能语音播报系统及方法
CN109831764A (zh) 一种适用于obu电子标签的抗邻道干扰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KR100853198B1 (ko) 능동형 rfid 태그의 웨이크업 버스트 검출 장치 및 그방법
CN110072292B (zh) 业务信道状态的处理与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4245412B (zh) 信道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33323B (zh) 一种优化应用程序耗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844724B (zh) 一种多标签防碰撞方法、读写器及存储装置
CN114966658A (zh) 目标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5556749A (zh) 调整跟车状态的预测时间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127681B (zh) 基于信号强度的etc车辆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358271B (zh) 一种定位方法、确定标识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907963A (zh) 卫星定位引擎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49941A (zh) 一种非接触读卡器识别噪声的方法
CN113852444B (zh) 一种rf无线唤醒方法
JP7409541B1 (ja) 指示装置及び指示方法
CN112203256B (zh) 车载单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200939B (zh) Psi5接口的信号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