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3709B -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3709B
CN101223709B CN200580051061XA CN200580051061A CN101223709B CN 101223709 B CN101223709 B CN 101223709B CN 200580051061X A CN200580051061X A CN 200580051061XA CN 200580051061 A CN200580051061 A CN 200580051061A CN 101223709 B CN101223709 B CN 101223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width
judgement
width
data
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510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3709A (zh
Inventor
田中良纪
宫泽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3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37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04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self-synchronising codes, e.g. split-phas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其可不受接收波形的占空比偏差影响地进行解码。该数据解码方法对将在位区间的中央部从低电平迁移到高电平、或从高电平迁移到低电平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1”或“0”,并与所述逻辑“1”或“0”对应地将在位的整个区间低电平连续或高电平连续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0”或“1”的位序列的数据进行解码,其中,在该数据解码方法中,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低电平迁移到下一低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1时间宽度,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高电平迁移到下一高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2时间宽度,根据所述位序列中的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0”或“1”。

Description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解码方法以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通过射频识别(RF/ID)应答器(transponder)发送的信号接收中的RF/ID发送接收器(interrogator,讯问器)中的数据解码方法以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进行数据识别的技术领域中,作为识别与物体相关的数据的手段,向物体附加RF/ID应答器(或者称为RF/ID标签(tag)),接收从RF/ID应答器发送的应答信号的RF/ID系统的普及日趋显著。 
作为所述RF/ID系统的一个示例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对数据信号进行过采样来提高数据解码的概率。 
此处,作为从RF/ID应答器向RF/ID发送接收器侧送出的信号格式,例如在ISO 18000-6中构成为如图1所示那样数据接在16位长的前同步码(preamble)期间之后。 
另外作为表示数据的模式在ISO 18000-6中如图2所示那样规定。如图2A所示,作为FM 0编码的模式,针对“1”、“0”的逻辑值,以占空比为50%的时钟信号为基本,在数据逻辑“0”时,设为前半为H电平且后半为L电平的情况、或前半为L电平而后半为H电平的情况。另外对于数据“1”,将时钟信号的100%期间设为L或H电平。 
图2B是FM 1的编码模式,是数据逻辑“0”、“1”处于与FM 0相反的关系的情况。 
作为根据所述FM 0(或FM 1)的编码模式来对逻辑“0”或“1”进行解码的方法,在以FM 0为例时,在以往的方法中,去除FM 0的直流成分,在从其上升沿到下降沿的时间宽度或从下降沿到上升沿的时间宽度比基准时间宽度长的情况下设为“1”,在连续2次出现比基准时间宽度短的宽度的情况下设为“0”,来进行数据的解码。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6501807号公报 
此处,由于RF/ID应答器的固有特性或环境温度等,在上述FM 0数据的解码中,有时波形的占空比(Duty)产生偏差。在对这样的占空比产生偏差的接收波形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在上述以往的方法中,从上升沿到下降沿的时间宽度或从下降沿到上升沿的时间宽度产生变动,由此无法与基准时间宽度进行比较。由此,在对失真较大的波形信号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正常地进行数据解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不受到接收波形的占空比偏差影响地进行解码的数据解码方法以及应用该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数据解码方法,其对位序列的数据进行解码,该位序列将在位区间的中央部从低电平迁移到高电平、或从高电平迁移到低电平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1”或“0”,并与所述逻辑“1”或“0”对应地将在位的整个区间低电平连续或高电平连续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0”或“1”,其特征在于,在该数据解码方法中,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低电平迁移到下一低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1时间宽度;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高电平迁移到下一高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2时间宽度;以及根据所述位序列中的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0”或“1”。 
在本发明中,可根据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射影到二维平面上的判定面的何处,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 
可以构成为,在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时,当判定为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处于在位区间的中央部发生电平迁移 的信号状态时,在以规定的时间宽度为基准,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相同,且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的2倍时,判定为与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的逻辑判定相同,在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分别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的3倍以上时,判定为是与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的逻辑相反的逻辑;并且,在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时,当判定为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处于相同电平在位整个区间内连续的信号状态时,在以规定的时间宽度为基准,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一方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的2倍时,判定为是与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的逻辑判定相反的逻辑,在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分别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的3倍以上时,判定为是与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的逻辑相同的逻辑。 
另外,所述规定的时间宽度是根据在所述位序列的数据信号之前作为前同步码插入的固定数据序列的脉冲宽度来取得的。 
另外,将所述第1时间宽度设为X,将所述第2时间宽度设为Y,将规定的时间宽度设为T,在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时,当判定为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处于在位区间的中央部发生电平迁移的信号状态时,判断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以及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二维平面上以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并且,当判定为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处于相同电平在位整个区间内连续的信号状态时,判断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以及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二维平面上以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 
另外,在上述中,在该数据解码方法中,在以所述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以及以所述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关于所述第1时间宽度X与所述第2时间宽度Y的关系,还设定有根据X、Y的组合而判定为误码的区域。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将更加明确本发明的特征。 
在本发明中,通过根据从上升沿到上升沿的时间宽度和从下降沿到下降沿的时间宽度这两个值的组合来进行解码,可不受接收波形的占空比偏差影响地进行解码。另外,通过在将第1宽度(上升沿之间的宽度或下降沿之间的宽度)设为X,将第2宽度(下降沿之间的宽度或上升沿之间的宽度)设为Y的二维坐标面上形成判定面,在接收波形中存在失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可靠性高的数据的解码、特别是FM 0(FM 1)信号的解码。 
附图说明
图1是从RF/ID应答器发送给RF/ID发送接收器侧的前同步码型的示例。 
图2是示出在ISO 18000-6中规定的表示数据的FM 1、FM 0码型的图。 
图3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解码方法以及数据解码装置的RF/ID发送接收装置(RF/ID读写器)的基本结构例的图。 
图4是示出输入给FM 0解码器54的信号例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接收部5的FM 0解码器54的结构例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FM 0解码器54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FM 0码时的位序列中,在紧邻从判定部505发送给判定面判定部503的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为逻辑“0”时的占空比偏差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通过式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的图。 
图9是示出在FM 0码时的位序列中,在紧邻从判定部505发送给判定面判定部503的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为逻辑“1”时的占空比偏差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通过式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的图。 
图11是示出对图8设定误码区域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对图10设定误码区域的示例的图。 
标号说明 
1:MPU;2:发送部;3:局部发送部;4:发送接收共用天线;5:接收部;54:FM 0解码部;500:第1宽度计测部;501:第2宽度计测部;502:基准宽度计测部;503:判定面判定部;504:判定面计算部;505:判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理解本发明而示出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此。 
图3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数据解码方法以及数据解码装置的RF/ID发送接收装置(RF/ID读写器)的基本结构例的图。 
作为共同的控制部具有微处理器(MPU)1,在对RF/ID应答器送出询问的发送信号时,MPU 1从未图示的上位装置接收数据,并发送给发送部2的曼彻斯特编码部20。 
在曼彻斯特编码部20中,进行在位区间的中央从高电平变化成低电平以及相反地从低电平变化成高电平来表示逻辑“0”和“1”的编码。接下来,在AM调制部21中对进行了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的高电平以及低电平的深度进行调节。进而,AM调制部21的输出通过滤波器22进行滤波处理之后,发送给调制器23。 
调制器23使用进行了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来调制来自局部振荡器3的载波信号。来自调制器23的进行了调制的载波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24进行功率放大后,从发送接收共用天线4进行放射。 
由对应的未图示的RF/ID应答器来接收从发送接收共用天线4放射的载波信号。然后RF/ID应答器使用FM 0码来调制接收载波信号,作为应答信号回送给RF/ID发送接收器侧。 
发送接收共用天线4接收该回送的应答信号,并输入给接收部5的放大器50。由放大器50放大的应答信号通过解调器51进行解调,而转换成基带信号。接下来,通过滤波器52输入给AM解调器53。在AM解调器53中,去除直流成分,该输出输入给FM 0解码器54。 
当前,假设输入给FM 0解码器54的信号例如是如图4所示的信号。 
在图4中,图4(A)是表示将在位区间的中央部从低(L)电平变化成高(H)电平或者在位区间的中央部从H电平变化成L电平的情况表示为逻辑“0”,将在位区间中H电平或L电平连续的情况表示为逻辑“1”的码序列“001011000100”的正常的FM 0信号序列。 
与此相对,图4(B)表示占空比产生了偏差的状态。所述占空比的偏差是指,如上所述,起因于RF/ID应答器的固有特性或环境温度等而产生的偏差。 
此处,在所述的FM 0信号序列的解调中,在以往方法中,仅将从下降沿到上升沿的时间宽度Ta或从上升沿到下降沿的时间宽度Tb使用在与基准时间宽度的比较中。 
此时,在例如单独使用从下降沿到上升沿的时间宽度Ta的情况下,无法判别由于占空比的偏差是“1”的宽度变窄了还是“0”的宽度变宽了。其结果,在所述以往方法中,在对失真较大的波形进行解码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正常地解码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不妥情况而产生的。 
图5是本发明的接收部5的FM 0解码器54的结构例框图。另外,图6是图5所示的FM 0解码器54的处理流程图。另外,在FM 1编码信号中也同样。 
在本发明的FM 0解码器54中,在接收到FM 0信号序列时,输入给第1宽度计测部500、第2宽度计测部501和基准宽度计测部502。 
第1宽度计测部500在图4所示的信号序列中,将从上升沿到下一上升沿的时间求出为第1时间宽度TA(步骤S 1,图6),第2宽度计测部501在图4所示的信号序列中,将从下降沿到下一下降沿的时间求出为第2时间宽度TB(步骤S2),分别向判定部505送出求出的第1、第2时间宽度TA、TB。 
基准宽度计测部502接收图1所示的从RF/ID应答器回送到RF/ID发送接收器侧的信号格式的前同步码,根据同一信号波形的重复来求出位区间的1/2的时间宽度,将其作为基准时间宽度T输入给判定面判定部503。 
并且还从判定部505向判定面判定部503输入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 
判定面判定部503根据从判定部505送出的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的逻辑是“0”还是“1”,对判定面计算部504,送出计算如下关系式(1)、(2)中的哪一个的指示。 
Y=-X+5T 
Y=-X+6T 
此处,对上述关系式(1)、(2)的意义进行说明。 
图7示出在FM 0码时的位序列中,从判定部505发送给判定面判定部503的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为逻辑“0”时的占空比偏差的示例。 
在位序列中,将从低电平迁移到下一低电平的期间定义成第1时间宽度X,并将从高电平迁移到下一高电平的期间定义成第2时间宽度Y。 
此时,在图7中,在(A)所示的占空比偏差的状态下,第1时间宽度X和第2时间宽度Y均为基准时间宽度T的2倍。在所述条件的情况下,可判定为紧邻判定对象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是与逻辑“0”相同的逻辑。 
在图7中,在(B)所示的占空比偏差的状态下,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相同,但具有基准时间宽度T的3倍的时间宽度。在该情况下,判断对象的位的逻辑值可判定为“1”。 
另外,在图7中,(C)是判断对象的位的逻辑与(B)相同地为“1”,但判断对象的位的下一位的逻辑为“1”的情况。因此,第1时间宽度具有基准时间宽度T的3倍的时间宽度,但另一方面,第2时间宽度具有基准时间宽度T的4倍的时间宽度。 
在总结所述关系时,在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被判定为是其电平在位区间的中央部进行迁移的信号状态时(在FM 0码中为逻辑“0”),以规定的时间宽度T为基准,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相同,并且在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T的2倍时(图7,(A)),判 定为与所述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逻辑判定相同(FM 0码为逻辑“0”)。另外,在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分别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T的3倍以上时,判定为是与所述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逻辑相反的逻辑(图7,(B)、(C):FM 0码为逻辑“1”)。 
但是,由于传送路径的噪声等,第1时间宽度X以及第2时间宽度Y不限于取上述那样的整数值,所以需要按照区域来进行判定。 
在上述的关系中,在将第1时间宽度设为X,将第2时间宽度设为Y,将X、Y的关系表示在二维平面上时,如图8所示,判定对象位可取的逻辑值位于以上述式(1)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之中的一个。 
即,在图8所示的二维平面中,在以式Y=-X+5T划分的两个判定面的下侧的判定面(逻辑“0”)上存在上述图7的(A)状态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2,2),在上侧的判定面(逻辑“1”)上存在上述图7的(B)状态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3,3)、以及(C)状态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3,4)。 
另一方面,图9示出在FM 0码时的位序列中,从判定部505发送给判定面判定部503的紧邻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为逻辑“1”时的占空比偏差的示例。 
在图9中,在(A)所示的占空比偏差的状态下,第1时间宽度为基准时间宽度T的3倍,第2时间宽度为基准时间宽度T的2倍。在所述条件的情况下,可判定为与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的逻辑“0”相反的逻辑“1”。 
在图9中,在(B)所示的占空比偏差的状态下,与(A)的状态相同,第2时间宽度为基准时间宽度T的3倍,第1时间宽度处于更大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可判定为判定对象位与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逻辑与判定结果的逻辑“0”相同。 
另外,在图9中,(C)是判断对象的位的逻辑与(B)相同地为“1”,但判断对象的位的下一位的逻辑值为“1”的情况。因此,第1时间宽度具有基准时间宽度T的4倍的时间宽度,第2时间宽度也具有基准时间宽 度T的4倍的时间宽度。 
在总结所述的关系时,在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被判定为是相同电平在1个位的整个区间中连续的信号状态时(FM 0码为逻辑“1”),以规定的时间宽度T为基准,第2时间宽度小于所述第1时间宽度,且在所述第1时间宽度是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T的3倍时(图9,(A)),判定为与所述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逻辑判定相反的逻辑(FM 0码为逻辑“0”)。 
另外,在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分别是所述作为基准的时间宽度T的3倍以上时,判定为是与所述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逻辑相同的逻辑(图9,(B)、(C):FM 0码为逻辑“1”)。 
在图9中也与图7的情况相同,由于传送路径的噪声等,第1时间宽度X以及第2时间宽度Y不限于成为上述那样的整数值,所以需要按照区域来进行判定。 
在上述的关系中,如图8所示,在将第1时间宽度设为X,将第2时间宽度设为Y,将X、Y的关系表示在二维平面上时,如图10所示,判定对象位可取的逻辑位于以上述式(2)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之中的一个。 
即,在图10所示的二维平面中,在以式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的下侧的判定面(逻辑“0”)上存在上述图9的(A)状态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3,2),在上侧的判定面(逻辑“1”)上存在上述图9的(B)状态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4,3)、以及(C)状态的第1时间宽度和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4,4)。 
返回图5,判定面判定部503对判定面计算部504指示使用图8或图10中的哪一个判定面。即,在FM 0编码的情况下,在从判定部505输出的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逻辑为逻辑“0”时,从判定面判定部503向判定面计算部504送出表示采用式(1)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3,“是”)。相反,在从判定部505输出的紧邻判定对象的位之前的位的判定逻辑为逻辑“1”时,从判定面判定部503向判定面计算部504送出表示采用式(2)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3,“否”)。 
另外,判定面计算部504接收采用式(1)或式(2)的哪一个的通知和基准时间宽度T的通知,通过计算求出式(1)或式(2)(步骤S4、S5),生成以式(1)Y=-X+5T或式(2)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第1时间宽度X以及第2时间宽度Y的组合数据,送到判定部505。 
接下来,判定部505从第1宽度计测部500输入位序列的信号从低电平迁移到下一低电平的第1时间宽度X,从第2宽度计测部501输入位序列的信号从高电平迁移到下一高电平的第2时间宽度Y。 
由此,判定部505比较所输入的第1时间宽度X和第2时间宽度Y的组合、以及来自判定面计算部504的所述两个判定面中的第1时间宽度X和第2时间宽度Y的组合数据,判定处于图8所示的以式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或者处于图10所示的以式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输出对应的判定对象位的逻辑值“0”或“1”(步骤S5)。 
此处,在图8、图10中,分别在以式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以及以式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存在多个第1时间宽度X以及第2时间宽度Y的组合,其中,在相对于实际正常的信号产生规定以上的占空比的较大偏差的情况下,优选判定为误码。 
图11、图12是分别对图8、图10设定误码区域的示例。即,在图11中,在第1时间宽度X和第2时间宽度Y的组合处于以式Y<X-3T以及式Y>X+3T来表示的区域时,判定部505判定为误码。 
同样地在图12中,在第1时间宽度X和第2时间宽度Y的组合处于以式Y<X-4T以及式Y>X+2T来表示的区域时,判定部505判定为误码。 
此处,在图8、图10、图11、图12中,第1宽度、第2宽度表示为归一化的整数,但实际上对第1、第2宽度都不进行归一化,而作为包含小数点的实数进行运算。因此,在上述说明中宽度X、Y作为整数的组合进行了说明,但X、Y的组合为无限的组合。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本质,无需如图8、图10所示那样、事先通过 判定对象位之前的位的逻辑值是0或1来划分判定面,而只要能够在二维平面上在任意的判定面中对第1宽度和第2宽度进行区域判定、即划分逻辑0、1即可,可以是任意形式。可在将第1宽度和第2宽度映射到二维平面上并划分逻辑0、1的判定面中进行区域判定来判定位逻辑。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按照以上附图说明的那样,本发明通过使用从上升沿到上升沿的时间宽度和从下降沿到下降沿的时间宽度这2个值的组合来进行解码,即使是占空比偏差较大的接收信号,也可以准确地进行解码,可有助于RF/ID系统的可靠性。 

Claims (9)

1.一种数据解码方法,其对位序列的数据进行解码,该位序列将在位区间的中央部从低电平迁移到高电平、或从高电平迁移到低电平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1”或“0”,并与所述逻辑“1”或“0”对应地将在位的整个区间低电平连续或高电平连续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0”或“1”,其特征在于,
在该数据解码方法中,
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低电平迁移到下一低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1时间宽度;
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高电平迁移到下一高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2时间宽度;以及
根据所述位序列中的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0”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二维平面上的判定面的何处,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时间宽度设为X,将所述第2时间宽度设为Y,将规定的时间宽度设为T,
在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时,当判定为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处于在位区间的中央部发生电平迁移的信号状态时,
判断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以及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二维平面上以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
并且,当判定为所述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处于相同电平在位整个区间内连续的信号状态时,
判断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以及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二维平面上以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时间宽度是根据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之前的作为前同步码插入的固定数据序列的脉冲宽度来取得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数据解码方法中,在以所述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以及以所述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关于所述第1时间宽度X与所述第2时间宽度Y的关系,还设定有根据X、Y的组合而判定为误码的区域。
6.一种数据解码装置,其对位序列的数据进行解码,该位序列将在位区间的中央部从低电平迁移到高电平、或从高电平迁移到低电平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1”或“0”,并与所述逻辑“1”或“0”对应地将在位的整个区间低电平连续或高电平连续的信号状态设为逻辑“0”或“1”,其特征在于,该数据解码装置具有:
第1宽度测定部,其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低电平迁移到下一低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1时间宽度;
第2宽度测定部,其将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从高电平迁移到下一高电平的期间测定为第2时间宽度;以及
判定部,其根据所述位序列中的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测定出的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0”或“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存在于二维平面上的判定面的何处,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数据解码装置还具有:基准宽度测定部,其测定在所述位序列的信号之前作为前同步码插入的固定数据序列的脉冲宽度,来生成基准时间宽度;以及
判定面计算部,其对应于所述判定部对紧邻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之前的位的判定结果的逻辑“0”或“1”,将所述第1时间宽度设为X,将所述第2时间宽度设为Y,将所述基准时间宽度设为T,计算式(1)Y=-X+5T或式(2)Y=-X+6T,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第1时间宽度和所述第2时间宽度的组合位于以由所述判定面计算部计算出的式(1)或式(2)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的哪一个,来判定所述判定对象的位的逻辑“0”或“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解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部在以所述Y=-X+5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以及以所述Y=-X+6T来划分的两个判定面中,关于所述第1时间宽度X与所述第2时间宽度Y的关系,还具有根据X、Y的组合而判定为误码的区域。
CN200580051061XA 2005-07-14 2005-07-14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7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2985 WO2007007409A1 (ja) 2005-07-14 2005-07-14 データ復号方法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データ復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3709A CN101223709A (zh) 2008-07-16
CN101223709B true CN101223709B (zh) 2011-01-19

Family

ID=37636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06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3709B (zh) 2005-07-14 2005-07-14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40862B2 (zh)
EP (1) EP1903687B1 (zh)
JP (1) JP4593621B2 (zh)
KR (1) KR100930007B1 (zh)
CN (1) CN101223709B (zh)
WO (1) WO20070074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7928B2 (ja) * 2006-06-21 2012-02-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の受信装置
JP5111122B2 (ja) * 2008-01-11 2012-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データ読み取り装置のデータ読み取り方法
CN101404559B (zh) * 2008-10-27 2011-06-22 江南大学 单片机短距无线通信抗干扰简易编解码方法
CN101604161B (zh) * 2009-04-17 2012-05-23 北京铱钵隆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位同步解码方法
US8384568B2 (en) * 2011-07-27 2013-02-26 Xilinx, Inc. Decoder circuit for down-sampling a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CN102271029A (zh) * 2011-09-13 2011-12-0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序列检测和空间分集的编码fso系统实现方法
CN102522996B (zh) * 2011-12-08 2015-07-01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fm0编码数据的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02522997B (zh) * 2011-12-08 2015-09-02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Fm0编码数据的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05471513B (zh) * 2014-09-05 2018-10-02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的自适应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09291B (zh) * 2016-01-07 2018-12-04 王贵霞 一种智能血液透析过滤装置
CN107493156B (zh) * 2016-11-24 2020-04-10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参数获取方法及终端
CN109922017B (zh) * 2017-12-13 2021-12-21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m0编码数据的解码方法、装置及读写器
CN111245558B (zh) * 2018-11-29 2022-02-18 北京聚利科技有限公司 Fm0编码的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11444A1 (en) 2019-12-04 2021-06-10 Proteantecs Ltd. Memory device degradation monitor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0149A (en) * 1995-04-14 1998-04-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Phase-change type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2001060319A (ja) * 1995-04-14 2001-03-06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US6501807B1 (en) * 1998-02-06 2002-12-31 Intermec Ip Corp. Data recovery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terrogator
CN1458772A (zh) * 2002-05-13 2003-11-2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可变长度信号表示数字数据的无线通讯编解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4696B2 (ja) * 1985-01-16 1996-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タ再生装置
JP3136742B2 (ja) * 1992-02-14 2001-02-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H0823355A (ja) * 1994-07-05 1996-01-23 Alps Electric Co Ltd 送受信装置
JP3153084B2 (ja) * 1994-11-15 2001-04-03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パルス変調方法
JP3406440B2 (ja) 1995-10-30 2003-05-12 Smk株式会社 パルス変調方法とパルス変調装置及びパルス復調装置
DE69738625T2 (de) * 1997-09-11 2009-05-28 Em Microelectronic-Marin S.A. Kommunikationsprotokoll zwischen einer Sende-Empfangseinheit und Transpondern
JP4366798B2 (ja) * 1999-12-20 2009-1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icカード及びリーダライタ
TWI227618B (en) * 2003-11-28 2005-02-0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Decoder of symmetric/asymmetric delay modulation signal and same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0149A (en) * 1995-04-14 1998-04-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Phase-change type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2001060319A (ja) * 1995-04-14 2001-03-06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US6501807B1 (en) * 1998-02-06 2002-12-31 Intermec Ip Corp. Data recovery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nterrogator
CN1458772A (zh) * 2002-05-13 2003-11-2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可变长度信号表示数字数据的无线通讯编解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060319A 2001.03.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03687A1 (en) 2008-03-26
WO2007007409A1 (ja) 2007-01-18
JPWO2007007409A1 (ja) 2009-01-29
EP1903687B1 (en) 2014-12-31
EP1903687A4 (en) 2013-05-22
CN101223709A (zh) 2008-07-16
US20080137724A1 (en) 2008-06-12
JP4593621B2 (ja) 2010-12-08
US7940862B2 (en) 2011-05-10
KR20080017481A (ko) 2008-02-26
KR100930007B1 (ko) 2009-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3709B (zh) 数据解码方法、及应用该数据解码方法的数据解码装置
JP4206109B2 (ja) 無線タグ読取り装置
US813445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receiving data payload of RFID tags
US20110140855A1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100182128A1 (en)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tag anticollision method, rfid tag
US854305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8005157A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の受信装置
US736903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 device and transponder devices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evel of ambient noise
US7613987B2 (en) Method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CN109586767B (zh) 联合点对点信号和冲突检测方法
US8963690B2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EP1261952B1 (en) Encoding/decoding system for coherent signal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20080267279A1 (en) RFID receiver for miller-encoded signals
CN105743826A (zh) 一种米勒副载波解码方法
KR100968749B1 (ko) 서브 캐리어를 포함하는 밀러 엔코딩 신호의 프리앰블검출장치
JP4672226B2 (ja) 質問機システムから携帯端末への情報伝達方法
CN102946255A (zh) 用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编码方法
CN115499105B (zh) Miller解码方法及系统
CN107038472A (zh) 一种rfid标签时钟频率动态调整的方法与装置
CN104751088A (zh) 帧头检测装置和方法
TWI300191B (en) Data decoding method and data deco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