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4779B -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4779B
CN111414779B CN202010442616.XA CN202010442616A CN111414779B CN 111414779 B CN111414779 B CN 111414779B CN 202010442616 A CN202010442616 A CN 202010442616A CN 111414779 B CN111414779 B CN 111414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termining
label
contour
particl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26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4779A (zh
Inventor
袁涌耀
朱钰萍
刘一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Wopuwul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Wopuwul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Wopuwul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Wopuwuli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26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4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4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4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4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4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39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method step for retrieval of the optical code
    • G06K7/1452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method step for retrieval of the optical code detecting bar code ed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包括包括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轮廓对应的轮廓域的亮度值;根据亮度值确定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防伪标签的真伪。根据种子图中的轮廓提取每帧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每个轮廓域的亮度值,根据亮度值确定轮廓域的亮灭特性,再由亮灭特性识别防伪标签的真伪,根据亮灭特性进行识别可以有效消除颜色变化带来的干扰,且灰度图像中不包括图形标识码,提升防伪标签的识别准确性。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优点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伪码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镭射图纹进行防伪是目前一种常用的防伪技术,广泛应用在药品、酒水等各种商品上。现有的镭射图纹通常采用将印有图纹的镭射膜通过粘接复合等工序转移至包装纸上形成镭射标签,但由于镭射转移膜的广泛运用,现有的镭射图纹很容易被复制,大大降低了其防伪功效。使用包含镭射颗粒层和条形码层的动态镭射图纹标签实现商品防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防伪效果,但是,镭射图纹由于颜色变化易与背景颜色或图案混淆,造成识别困难,准确率不高。
因此,如何提升防伪标签的识别准确度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以提升识别准确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
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包括:
确定相邻帧所述灰度图像中同一所述轮廓域的所述亮度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轮廓域存在亮灭特性;
确定存在亮灭特性的轮廓域的数量,并判断所述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若所述数量大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真标签;
若所述数量不大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种子图中所有所述闪光颗粒的所述轮廓,并保存所有所述轮廓。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
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二值图像与预存的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包括:
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完全重叠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偏移所述二值图像,将偏移后的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直至在预设方向的偏移次数达到预设偏移次数阈值,得到所有的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相应的,所述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包括:
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中的最大值大于所述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转换所述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
转换所述灰度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当所述闪光颗粒区包括底纹时,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HSV图;
根据预设HSV色彩范围,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在所述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种子图获取所述底纹的H值、S值、V值;
根据所述H值、所述S值、所述V值,从所述HSV图提取所述底纹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所述防伪标签还包括图形标识码,当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时,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待处理二值图像,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中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
对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与所述图形标识码的mask图进行与操作,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形标识码的位置,根据图形标识码与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形状与位置关系,确定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位置,并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通过仿射变换对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进行校正。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防伪标签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亮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本申请所提供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包括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本申请中的防伪标签包括图形标识码和闪光颗粒区,通过获取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和种子图中闪光颗粒的轮廓,根据种子图中的轮廓提取闪光颗粒区每一帧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也即提取出闪光颗粒所在的区域,并确定出每个轮廓域的亮度值,进而根据亮度值确定轮廓域的亮灭特性,进而根据亮灭特性识别出防伪标签的真伪,由于闪光颗粒区的闪光颗粒仅能够亮和灭,不存在颜色的变化,根据亮灭特性进行识别可以有效消除颜色变化带来的干扰,并且灰度图像中不包括图形标识码,提升防伪标签的识别准确性。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优点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二值图像和种子图像的偏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获取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虽然使用包含镭射颗粒层和条形码层的动态镭射图纹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防伪效果,但是,镭射图纹由于颜色变化易与背景颜色或图案混淆,造成识别困难,准确率不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防伪标签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图形标识码1和闪光颗粒区2相互分离,闪光颗粒区2包括树脂层和随机嵌于树脂层的闪光颗粒3,闪光颗粒3具有亮和灭的闪光性质。其中,闪光颗粒3为可以发出白色闪光的白色闪光颗粒,闪光颗粒区2的背景并非白色。
本实施例中对图形标识码不做具体限定,视情况而定。例如,图形标识码可以为二维码,也可以为条形码等等。
具体的,获取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的过程为:获取防伪标签的图像;对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转换得到防伪标签的灰度图像,由于图形标识码和闪光颗粒区是相互分离的,得到防伪标签的灰度图像后便可以直接确定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
步骤S102: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防伪标签仅对应一个种子图,种子图为防伪标签生产完成后对防伪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图。种子图中含有多个轮廓,每个轮廓对应一个轮廓域,轮廓域即轮廓所包围的区域,也即闪光颗粒所在的区域。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包括:将每个轮廓域中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获取前预设数量个亮度值的平均值为像素点所在轮廓域的亮度值。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包括:提取每个轮廓域中的所有像素点的亮度值的最大值,并得到第一剩余像素点的亮度值;在第一剩余像素点的亮度值中再次提取亮度值的最大值,并得到第二剩余像素点的亮度值;在第二剩余像素点的亮度值中再次提取亮度值的最大值,并得到第三剩余像素点的亮度值,如此重复预设数量次提取亮度值的最大值的过程,得到预设数量个最大值,取预设数量个最大值的平均值作为像素点所在轮廓域的亮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预设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视情况而定。例如,预设数量可以为5,或者8,或者10等等。
步骤S103: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包括:
步骤S1031:确定相邻帧所述灰度图像中同一所述轮廓域的所述亮度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对预设差值阈值不做具体限定,可自行设置。
步骤S1032: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轮廓域存在亮灭特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相邻帧同一轮廓域的亮度值的差值不大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则确定轮廓域不存在亮灭特性,确定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步骤S1033:确定存在亮灭特性的轮廓域的数量,并判断所述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对预设数量阈值也不做具体限定,可自行设置。
步骤S1034:若所述数量大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真标签。
步骤S1035:若所述数量不大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本申请中的防伪标签包括图形标识码和闪光颗粒区,通过获取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和种子图中闪光颗粒的轮廓,根据种子图中的轮廓提取闪光颗粒区每一帧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也即提取出闪光颗粒所在的区域,并确定出每个轮廓域的亮度值,进而根据亮度值确定轮廓域的亮灭特性,进而根据亮灭特性识别出防伪标签的真伪,由于闪光颗粒区的闪光颗粒仅能够亮和灭,不存在颜色的变化,根据亮灭特性进行识别可以有效消除颜色变化带来的干扰,并且灰度图像中不包括图形标识码,提升防伪标签的识别准确性。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种子图中所有所述闪光颗粒的所述轮廓,并保存所有所述轮廓。
具体的,利用findContours函数提取种子图的所有轮廓。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201: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步骤S202: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
二值图像中的任何像素点的灰度值均为0或者255,非零元素占比即不为零的像素点占所有像素点的比例。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二值图像与预存的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包括:
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完全重叠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偏移所述二值图像,将偏移后的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直至在预设方向的偏移次数达到预设偏移次数阈值,得到所有的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预设方向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上、下、左、右四个偏移方向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同理,本申请中对预设偏移次数不做具体限定,可自行设置,例如5次、8次等等。可选的的,每次偏移的距离为一个像素。将二值图像进行偏移,可以得到多个非零元素占比,有利于提升识别的准确性。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偏移二值图像过程,下面以一具体情况进行描述。请参考图4,二值图像5向右偏移一列,那么起始点坐标(x,y)就是(1,0),然后和种子图4的(0,0)点开始比对,偏移后比较重叠区域6,即对比图。
步骤S203: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需要指出的是,步骤S203中的非零元素占比既包含二值图像与种子图完全重叠时的非零元素占比,又包含在预设方向上偏移次数为预设偏移次数阈值时对应的各个非零元素占比。
相应的,所述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包括:
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中的最大值大于所述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若最大值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则无需继续获取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预设比例阈值不做具体限定,可自行设置。例如,预设比例阈值可以为60%,或者80%等等。
步骤S204: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步骤S205: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
步骤S206: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步骤S204至步骤S206请参考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在根据闪光颗粒的亮灭特性识别防伪标签之前通过获取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将二值图像与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非零元素占比,进而根据非零元素占比对防伪标签进行初步判定,进一步提升防伪标签识别的准确性。
当闪光颗粒区与图形标识码是如图2所示的相互分离的时,请参见图5,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步骤S301: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步骤S302:转换所述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
步骤S303:转换所述灰度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其中,闪光颗粒区的图像为可见光图像;可以采用加权法、均值法、最大值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对闪光颗粒区的图像进行转换得到灰度图像;可以采用自适应阈值算法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加权法、均值法、最大值法、自适应阈值算法的具体转换过程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防伪标签还包括图形标识码,当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时,请参见图6,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待处理二值图像,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中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
对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与所述图形标识码的mask图进行与操作,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mask图即为图形标识码的掩码图,在防伪标签生产时得到。
由于图形标识码叠加在闪光颗粒区,且图形标识码的颜色和闪光颗粒的颜色相近,与操作即去除图形标识码,避免图形标识码的颜色对闪光颗粒提取的干扰,得到只有闪光颗粒的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bitwise_and是对二进制数据进行“与”操作,即对图像(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均可)每个像素值进行二进制“与”操作,1&1=1,1&0=0, 0&1=0,0&0=0,具体与操作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当所述闪光颗粒区包括底纹时,请参见图7,闪光颗粒为白色闪光颗粒,黑色背景,底纹与背景的色调差值较大,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HSV图;
根据预设HSV色彩范围,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
其中,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HSV图具体过程为:获取闪光颗粒区的彩色图像,并将彩色图像转换到HSV色彩空间,得到HSV图。从HSV图中提取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具体过程为:将S 区间设置为(0,30),V区间设置为(221,255),将同时满足这两个区间的像素置为255(即为闪光颗粒像素),其他像素置为0,得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预设HSV色彩范围请参见表1。
表1预设HSV色彩范围表
Figure BDA0002504700960000111
本申请中对底纹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自行设置。例如,底纹可以为由圆形、椭圆组成的规则形状,也可以由矩形组成不规则形状,等等。
进一步地,当所述闪光颗粒区包括位于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底纹时,在所述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所述二值图像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种子图获取所述底纹的H值、S值、V值;
根据所述H值、所述S值、所述V值,从所述HSV图提取所述底纹的二值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闪光颗粒的非零元素占比和底纹的非零元素占比均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非零元素占比的预设比例阈值不做具体限定,既可以与闪光颗粒的预设比例阈值相等,也可以不等,可自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闪光颗粒区包括底纹时,种子图中也包括底纹,此处的种子图是一种泛指的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一幅具体的图,色彩方案在防伪标签设计时就确定并写进种子图中。
其中,从HSV图提取底纹的二值图像的具体过程为:若种子图中底纹的V值小于46,则将闪光颗粒区中V值小于46的像素置为255,此为底纹像素;若种子图中的底纹V大于等于46,则根据种子图中的 S值、H值进行提取,S值的取值范围为[43,255],H值的取值范围为[H–25,H+25],在此区间范围的像素为底纹区域,像素置为255,其余像素置为0,得到底纹的二值图像。
将底纹的二值图像与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底纹匹配非零元素占比的过程请参见闪光颗粒与种子图对比得到闪光颗粒非零元素占比的过程,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形标识码的位置,根据图形标识码与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形状与位置关系,确定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位置,并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通过仿射变换对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进行校正。
防伪标签的图像为可见光图像,然后进行灰度转化得到灰度图像,在防伪标签灰度图像中确定图形标识码的位置的具体过程为:首先确定出图形标识码的三个定位点,从而确定图形标识码的位置,具体确定过程与现有技术一致,此处不再详细阐述。仿射变换的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阐述。
图形标识码与闪光颗粒区的两种位置关系分别为相互分离、图形标识码叠加在闪光颗粒区,无论哪一种位置关系,图形标识码的形状大小与闪光颗粒区的大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确定出图形标识码的位置后,再根据比例关系即可得到闪光颗粒区的位置,进而得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需要指出的是,当图形标识码叠加在闪光颗粒区时,在得到防伪标签的图像后还需对该图像进行反相操作,反相操作的具体过程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下面以图6所示的闪光颗粒区对本申请中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进行进一步阐述。
步骤1、获取防伪标签的图像,防伪标签包括相互叠加的二维码和闪光颗粒区;对防伪标签的图像进行反相操作,得到处理后图像;在处理后图像中确定二维码的三个定位点,从而确定二维码的位置,并根据二维码的位置确定闪光颗粒区,得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通过仿射变换对闪光颗粒区进行校正。
步骤2、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图像;转换闪光颗粒区图像,得到闪光颗粒区灰度图像;转换闪光颗粒区灰度图像,得到闪光颗粒区二值图。
步骤3、对闪光颗粒区二值图与图形标识码的mask图进行与操作,得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并得到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
步骤4、将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与预存的种子图完全重叠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在二值图像与种子图完全重叠的情况下,将二值图像分别向上下左右各偏移5个像素点,在每次偏移后得到一个对比图,并确定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
步骤5、根据预设非零元素占比与分值对应关系,分别确定与所有非零元素占比对应的分值;确定分值中的最大值,并判断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分值阈值;若是,则初步判定防伪标签为真标签;若否,则确定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步骤6、初步判定防伪标签为真标签后,利用findContours函数提取种子图的所有轮廓,并保存所有轮廓;根据每个轮廓提取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轮廓对应的轮廓域的亮度值;确定相邻帧灰度图中同一轮廓域的亮度值的差值,并判断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确定轮廓域存在亮灭特性;若否,则不存在亮灭特性,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步骤7、确定存在亮灭特性的轮廓域的数量,并判断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若是,则确定防伪标签为真标签。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标签识别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防伪标签识别装置与上文描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请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伪标签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亮度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
识别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本实施例的防伪标签识别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因此防伪标签识别装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的实施例部分,例如,获取模块100,亮度确定模块200,识别模块300,分别用于实现上述防伪标签识别方法中步骤S101,S102, S103所以,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相应的各个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识别模块300包括:
第一确定和判断单元,用于确定相邻帧所述灰度图像中同一所述轮廓域的所述亮度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
亮灭特性确定单元,用于若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轮廓域存在亮灭特性;
第二确定和判断单元,用于确定存在亮灭特性的轮廓域的数量,并判断所述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若数量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真标签;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若数量不大于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可选的,还包括:
提取和保存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种子图中所有所述闪光颗粒的所述轮廓,并保存所有所述轮廓。
可选的,防伪标签识别装置还包括:
二值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非零元素占比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
预识别模块,用于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可选的,非零元素占比确定模块包括:
对比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完全重叠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偏移和确定单元,用于偏移所述二值图像,将偏移后的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直至在预设方向的偏移次数达到预设偏移次数阈值,得到所有的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相应的,预识别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中的最大值大于所述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可选的,二值图像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转换所述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转换所述灰度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当所述闪光颗粒区包括底纹时,二值图像获取模块包括:
HSV图获取单元,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HSV图;
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提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HSV色彩范围,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二值图像获取模块还包括:
数值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种子图获取所述底纹的H值、S值、 V值;
底纹的二值图像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H值、所述S值、所述 V值,从所述HSV图提取所述底纹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所述防伪标签还包括图形标识码,当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时,二值图像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待处理二值图像,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中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
与操作单元,用于对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与所述图形标识码的 mask图进行与操作,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可选的,防伪标签识别装置还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的图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图形标识码的位置,根据图形标识码与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形状与位置关系,确定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位置,并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反射变换单元,用于通过仿射变换对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进行校正。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 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其中,所述种子图为防伪标签生产完成后对防伪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图;
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在所述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
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无需继续获取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包括:
确定相邻帧所述灰度图像中同一所述轮廓域的所述亮度值的差值,并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所述轮廓域存在亮灭特性;
确定存在亮灭特性的轮廓域的数量,并判断所述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阈值;
若所述数量大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真标签;
若所述数量不大于所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种子图中所有所述闪光颗粒的所述轮廓,并保存所有所述轮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二值图像与预存的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包括:
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完全重叠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偏移所述二值图像,将偏移后的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非零元素占比,直至在预设方向的偏移次数达到预设偏移次数阈值,得到所有的所述非零元素占比;
相应的,所述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包括:
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中的最大值大于所述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转换所述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
转换所述灰度图像,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闪光颗粒区包括底纹时,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HSV图;
根据预设HSV色彩范围,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HSV图中提取所述闪光颗粒区中闪光颗粒的二值图像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种子图获取所述底纹的H值、S值、V值;
根据所述H值、所述S值、所述V值,从所述HSV图提取所述底纹的二值图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签还包括图形标识码,当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时,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包括:
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待处理二值图像,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中所述图形标识码叠加在所述闪光颗粒区;
对所述待处理二值图像与所述图形标识码的mask图进行与操作,得到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9.如权利要求4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防伪标签的图像;
确定所述图形标识码的位置,根据图形标识码与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形状与位置关系,确定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位置,并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
通过仿射变换对所述闪光颗粒区的图像进行校正。
10.一种防伪标签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防伪标签的闪光颗粒区的多帧灰度图像;
亮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从预存的种子图中提取的所有闪光颗粒的轮廓提取每帧所述灰度图像中的轮廓域,并确定与每个所述轮廓对应的所述轮廓域的亮度值;其中,所述种子图为防伪标签生产完成后对防伪标签进行扫描得到的图;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亮度值确定所述轮廓域的亮灭特性,以识别所述防伪标签的真伪;
二值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闪光颗粒区的二值图像;
非零元素占比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二值图像与所述种子图进行对比得到对比图,并确定所述对比图中的非零元素占比;
预识别模块,用于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待定真标签;当所述非零元素占比不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则确定所述防伪标签为伪标签,无需继续获取闪光颗粒区的灰度图像的步骤。
CN202010442616.XA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414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2616.XA CN111414779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2616.XA CN111414779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4779A CN111414779A (zh) 2020-07-14
CN111414779B true CN111414779B (zh) 2022-07-26

Family

ID=71495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2616.XA Active CN111414779B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4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8877A (zh) * 2020-10-27 2021-02-26 深圳坤弘印务有限公司 包装盒的防伪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23771B (zh) * 2022-09-01 2023-06-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特征非一致性的准动态镭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
CN117475356B (zh) * 2023-12-25 2024-03-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瓦楞纸箱制备隐形双重防伪标签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0460A1 (ja) * 2015-07-11 2017-01-19 昭輝 木村 偽造防止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6548485A (zh) * 2017-01-18 2017-03-29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颗粒荧光空间编码防伪标识方法
CN107423798A (zh) * 2017-08-09 2017-12-01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颗粒的荧光二维码防伪标识方法
CN110428028A (zh) * 2019-07-22 2019-11-08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准动态镭射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160331A (zh) * 2020-01-13 2020-05-15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签验伪方法、设备、介质及模板图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31016D0 (en) * 2000-12-20 2001-01-31 Alphafox Systems Ltd Security systems
US10275969B2 (en) * 2012-03-09 2019-04-30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item authentication and customization
DE102016011170B4 (de) * 2016-09-16 2018-04-26 Mobo Etiketten Gmbh Verfahren zur Sicherung einer Vielzahl von Produkten mit jeweils einer einmaligen und eindeutigen Farbmarkier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0460A1 (ja) * 2015-07-11 2017-01-19 昭輝 木村 偽造防止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6548485A (zh) * 2017-01-18 2017-03-29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颗粒荧光空间编码防伪标识方法
CN107423798A (zh) * 2017-08-09 2017-12-01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颗粒的荧光二维码防伪标识方法
CN110428028A (zh) * 2019-07-22 2019-11-08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准动态镭射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160331A (zh) * 2020-01-13 2020-05-15 杭州沃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签验伪方法、设备、介质及模板图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4779A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4779B (zh) 一种防伪标签识别方法及装置
KR100339691B1 (ko) 코드인식을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Asif et al. Multinational vehicle license plate detection in complex backgrounds
CN105981052B (zh) 在表面上包括两个图案的标记
JP2008085695A (ja) 電子透かし埋め込み装置および検出装置
CN101599125A (zh) 复杂背景下图像处理的二值化方法
US103466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two dimensional barcode including hidden data
JP6890427B2 (ja) 車番認識装置
KR102104221B1 (ko) 디지털 객체 고유 식별자(doi) 인지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20160072980A1 (en) Cre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Unforgeable Printable Image Information Data
CN110047083B (zh) 图像噪点识别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435219B (zh) 防伪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30072489A1 (en) Method of recognizing a code
CN115423771A (zh) 基于特征非一致性的准动态镭射防伪标签识别方法
CN110533704B (zh) 油墨标签的识别验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886059B (zh) 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的qr码图像检测方法
CN113392664B (zh) 防伪二维码生成方法、验伪方法和装置
CN111046754A (zh) 一种文字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88838A (zh) 红色笔迹提取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3393363B (zh) 水印嵌入、提取方法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1184751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ding a two-dimensional encoded pattern applied on a non-uniform background
CN111062309B (zh) 一种雨天交通标志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1986176B (zh) 一种裂纹图像识别方法、系统、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Yang et al. A novel binarization approach for license plate
CN108573253B (zh) 车牌字符二值图的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