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4146A - 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4146A
CN111404146A CN202010195548.1A CN202010195548A CN111404146A CN 111404146 A CN111404146 A CN 111404146A CN 202010195548 A CN202010195548 A CN 202010195548A CN 111404146 A CN111404146 A CN 111404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load transfer
distribution area
transfer comfort
restr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55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4146B (zh
Inventor
徐全
袁智勇
雷金勇
林跃欢
史训涛
徐敏
白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1955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4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4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4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4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4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volving trading of energy or energy transmission righ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和终端,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该方法通过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以及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即根据该配电区域的实际用电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峰谷电价更加精确;该方法基于负荷转移舒适度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灵活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配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背景技术
现如今,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日益加剧,需求响应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大规模实践,其具有削峰填谷、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作用。峰谷电价(又名分时电价)是一种典型的价格型需求响应措施,峰谷电价是智能用电技术的一类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以在不改变分布式电源出力特性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用户的用电习惯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并且目前的峰谷电价是针对整个配电区域采用安全相同的电价。然而用户响应峰谷电价的方式通常是对用电负荷进行转移,但用电负荷转移对居民生活,甚至生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确定合适的峰谷电价并根据合适的峰谷电价在配电区域中进行相应的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主要采用需求弹性矩阵方法对用户转移负荷行为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峰谷电价,但该方法精确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和终端,以克服现有技术峰谷电价确定以及电力配置不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包括:
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将所述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可选地,
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之前,包括:
建立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21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22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可选地,
在建立所述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
可选地,
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包括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原峰谷电价下各时段的用电量,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和时段总数;在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23
其中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
可选地,
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其中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31
其中Bres表示配电区域用户综合效能函数,ptou,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现有峰谷电价,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
可选地,
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的步骤中,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确定所述峰谷电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峰谷电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峰谷电价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可选地,
还包括: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32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33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将所述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将所述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首先获取配电区域内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根据用户负荷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可以计算出该配电区域内的用户在某一时间段(例如一整天或几个小时内等)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然后将计算出的用户总负荷舒适度值带入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即可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并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该配电区域的用户就可以根据相应负荷点上的峰谷电价来进行相应的负荷转移,从而达到削峰减谷的目的,大大节省资源。该方法通过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以及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即根据该配电区域的实际用电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峰谷电价更加精确;且能针对不同配电区域进行特定化分析,从而进一步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基于负荷转移舒适度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灵活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峰谷电价和现有峰谷电价下A地区用户夏季用电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峰谷电价和现有峰谷电价下B地区用户夏季用电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由背景技术可知,针对目前的电力应用中存在资源不足,电力运行效率低的问题电力管理部门通常会采用峰谷电价方式来使得用户进行电荷转移,但电荷转移会给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峰谷电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峰谷电价的确定方法存在精确度差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存储介质。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其中,配电区域为需要进行配电的任意区域,其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划分,且该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城市的一个区、一个工业园区甚至是一个指定的居民区。
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是指对进行负荷转移从生理到心理方面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其中,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是用来反应用户对负荷转移进行全面评估的数学模型或科学模型,其中用户负荷舒适度模型与用户用电量有关,通常是根据用户历史用电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的。用户用电参数是指能反应用户用电量的一些数据,包括某个时间段实际用电量,转出的用电量,在峰谷电价下某个时间段的用电量等。
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就是用来反应某段时间内用户用电效能的数学模型,用户总综合效能函数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以及峰谷电价有关。
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综合效能函数都是预先建立的,可以存储在服务器等设备上,当需要该信息时可以直接从服务器等设备上提取,而用户用电参数可以实时或者定时通过采集器等设备进行采集。
步骤S104,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具体而言,将用户用电量参数带入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中,可以计算某一时间段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某一时间段通常是一个变化的值,用户(例如电力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或设置,例如可以是12小时,也可以是24小时。
步骤S106,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具体地,将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代入用户综合效能函数中,当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满足一定条件(例如取最大值、最小值或最优值时),可以得到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其中峰谷电价可以是多个值(即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可以是多个解),包括一个时间段包括几个峰谷电价,可以是一个时间段对应一个峰谷电价。
步骤S108,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其中,配电区域配电网通常是指配电网拓扑结构,其中拓扑结构线路、负荷点等信息。在计算得到峰谷电价后,将其配置到电网中相应的负荷点上,从而完成该配电网区域峰谷电价的配置。
上述的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首先获取配电区域内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根据用户负荷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可以计算出该配电区域内的用户在某一时间段(例如一整天或几个小时内等)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然后将计算出的用户总负荷舒适度值带入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即可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并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该配电区域的用户就可以根据相应负荷点上的峰谷电价来进行相应的负荷转移,从而达到削峰减谷的目的,大大节省资源。该方法通过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以及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即根据该配电区域的实际用电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峰谷电价更加精确;且能针对不同配电区域进行特定化分析,从而进一步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基于负荷转移舒适度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灵活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之前,包括:
步骤S202,建立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81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82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具体而言,用户响应峰谷电价的方式是对用电负荷进行转移,现有峰谷电价下用户的用电负荷是在原峰谷电价下用电负荷的基础上进行负荷转移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负荷转移时,用户优先对舒适度影响较小的用电设备进行转移,因此随着转移用电量的增大,负荷转移舒适度成非线性增长。此外,负荷转移舒适度还与转移的时间间隔成正比,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83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84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另外,t表示第t时间段,arestrans和brestrans通常与用户的类型有关,在实际中可以根据用户历史负荷转移数据进行确定。可选地,m、n可以为常数,即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式可以是多个,所有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表达式满足倍数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建立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
其中,在确定arestrans和brestrans时主要是根据用户历史负荷转移数据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计算。
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居民用户历史转移负荷情况为依据进行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辨识,其基本思路是找到与居民用户历史转移负荷情况最符合的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参照图3,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居民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计算过程,具体步骤为:
步骤S302:获取原峰谷电价和现有峰谷电价下居民用户用电曲线。
步骤S304:初始化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粒子群,每个粒子包括的信息有舒适度系数向量p=(arestrans,brestrans)和速度向量V=(va,vb),其中每个粒子的舒适度系数向量在0<arestrans≤2元/(kW.h),0<brestrans≤0.1元/(kW.h)范围内随机生成,每个粒子的速度向量在-0.4元/(kW.h)≤va≤0.4元/(kW.h),-0.02元/(kW.h)≤vb≤0.02元/(kW.h)范围内随机生成。
步骤S306:以用户综合效能最大化为原则,对各粒子对应的用户转移电量分别进行寻优,从而得到各粒子对应的居民用户用电曲线,其中用户综合效能综合考虑居民用户电费和负荷转移舒适度,其中负荷转移舒适度为用户总负荷舒适度值。其中用户综合效能最大化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91
其中,Bres表示配电区域用户综合效能函数,ptou,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现有峰谷电价,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其中T通常取24。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lres,t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092
步骤S308:将各粒子对应的用电曲线与现有峰谷电价下用户实际用电曲线的接近程度作为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计算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并更新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其中适应度函数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01
其中,fres为适应度,lresr,t为现有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实际用电量,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
步骤S310:更新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向量和速度向量。
步骤S312:判断粒子群代数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Kmax,若是则结束循环,将适应度函数值最大的粒子作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结果进行输出,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306。其中,最大迭代次数Kmax可是预先设置的,通常取值为100-2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用电量参数包括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原峰谷电价下各时段的用电量,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和时段总数;在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02
其中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
具体的,将用户用电量参数代入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式中可以计算各时间段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然后将各时间段的用户负荷舒适度值进行求和运算即可得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建立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其中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03
其中Bres表示配电区域用户综合效能函数,ptou,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现有峰谷电价,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
具体的,用户综合效能主要跟峰谷电价以及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有关。可选地,h可以为常数,即试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是多个,所有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是满足倍数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的步骤中,包括:
步骤S402,计算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
步骤S404,根据最大值和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确定峰谷电价。
根据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可知,当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取最大值时,得到的峰谷电价为最优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先计算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然后根据最大值和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即可确定峰谷电价。
为了便于理解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给出一个详细的应用实施例。
应用实施例
由于用户在不同季节使用的用电设备差异较大,转移相等负荷对舒适度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不同季节的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存在较大差异。本示例采用Matlab,选取用户夏季用电情况进行夏季的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计算,在该过程中分别选取A和B地区进行计算。
应用实施例1
A地区用户夏季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计算过程
第11步:输入用电量、峰谷电价已知数据,其中原峰谷电价下A地区用户夏季典型用电量(单位:MW·h)为:{1.01,0.93,0.81,0.78,0.82,0.97,1.19,1.30,1.82,2.04,2.36,2.33,2.35,2.18,2.00,1.91,1.82,1.85,2.33,2.41,1.99,1.31,1.23,1.03},现有峰谷电价下A地区用户夏季典型用电量(单位:MW·h)为:{1.01,0.93,0.81,0.78,0.82,0.97,1.19,1.64,1.65,1.96,2.31,2.30,2.34,2.17,2.00,1.91,1.81,1.83,2.28,2.32,1.81,1.67,1.23,1.03},用电曲线如图5所示;参考目前我国各省份的峰谷电价,现有峰谷电价(单位:元/(kW·h))取值为:{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3583,0.3583,0.3583}。
第12步:初始化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粒子群,每个粒子包括的信息有舒适度系数向量p=(arestrans,brestrans)和速度向量V=(va,vb),其中每个粒子的舒适度系数向量在0<arestrans≤2元/(kW·h),0<brestrans≤0.1元/(kW·h)范围内随机生成,每个粒子的速度向量在-0.4元/(kW·h)≤va≤0.4元/(kW·h),-0.02元/(kW·h)≤vb≤0.02元/(kW·h)范围内随机生成。
第13步:以用户综合效能最大化为原则,对各粒子对应的居民用户转移电量分别进行寻优,从而得到各粒子对应的居民用户用电曲线。
第14步:将各粒子对应的用电曲线与现有峰谷电价下A地区用户夏季典型用电曲线的接近程度作为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计算各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并更新个体最优位置和全局最优位置。
第15步:更新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向量和速度向量。
第16步:粒子群最大代数取值为100,判断当前代数是否达到最大代数,若是则结束循环,将适应度函数值最大的粒子作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辨识结果进行输出,若否则跳转至第13步。
根据Matlab运行结果,A地区用户夏季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计算结果为:arestrans=0.92元/(kW.h),brestrans=0.029元/(kW.h)。
应用实施例2
B地区用户夏季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计算过程
第21步:输入用电量、峰谷电价等已知数据,其中原峰谷电价下B地区用户夏季典型用电量(单位:MW·h)为:{2.03,1.85,1.61,1.56,1.64,1.97,2.38,2.65,3.64,4.08,4.43,4.47,4.50,4.38,4.01,3.76,3.70,4.31,4.76,4.87,4.09,2.65,2.46,2.11};现有峰谷电价下B地区用户夏季典型用电量(单位:MW·h)为:{2.03,1.85,1.61,1.56,1.64,1.97,2.38,3.07,3.39,3.98,4.38,4.45,4.50,4.38,4.01,3.76,3.70,4.29,4.71,4.75,3.81,3.12,2.46,2.11},用电曲线如图6所示;参考目前我国各省份的峰谷电价,现有峰谷电价(单位:元/(kW·h))取值为:{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3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5583,0.3583,0.3583,0.3583}。
第22步至第26步与A地区用户夏季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计算过程中第12至16步类似,在此不进行赘述。
根据Matlab运行结果,B地区用户夏季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计算结果为:arestrans=1.17元/(kW.h),brestrans=0.041元/(kW.h)。
根据A地区和B地区用户夏季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结果可知,A地区居民用户夏季转移相等电量对舒适度的影响明显小于B地区的居民用户,将用电负荷从峰时段向谷时段转移的趋势更显著。
上述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对于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设备实现,因此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上述方法的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主要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702,用于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计算模块704,用于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峰谷电价确定模块706,用于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峰谷电价配置708,用于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
其中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41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42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建立模块包括舒适度系数计算模块:
舒适度系数计算模块,用于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用电量参数包括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原峰谷电价下各时段的用电量,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和时段总数;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计算模块还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43
其中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其中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44
其中Bres表示配电区域用户综合效能函数,ptou,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现有峰谷电价,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计算模块包括:最大值计算模块:
最大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
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最大值和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确定峰谷电价。
关于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电阻等效模型、等效子模型的数据,以及存储执行计算时得到的等效电阻、工作电阻以及接触电阻。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之前,包括:建立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61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62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建立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步骤中,包括: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用户用电量参数包括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原峰谷电价下各时段的用电量,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和时段总数;在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63
其中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其中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64
其中Bres表示配电区域用户综合效能函数,ptou,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现有峰谷电价,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的步骤中,包括:计算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根据最大值和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确定峰谷电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将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之前,包括:建立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71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72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建立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步骤中,包括: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用户用电量参数包括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原峰谷电价下各时段的用电量,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和时段总数;在根据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73
其中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其中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
Figure BDA0002417477550000181
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的步骤中,包括:计算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根据最大值和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确定峰谷电价。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个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将所述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之前,包括:
建立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FDA0002417477540000011
Figure FDA0002417477540000012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粒子群算法计算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arestrans和brestrans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包括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原峰谷电价下各时段的用电量,各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和时段总数;在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的步骤中,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Figure FDA0002417477540000013
其中Crestrans表示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T为时段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其中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2417477540000021
其中Bres表示配电区域用户综合效能函数,ptou,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现有峰谷电价,lres,t表示配电区域的用户t时段的用电量,h为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的步骤中,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的最大值;
根据所述最大值和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确定所述峰谷电价。
7.一种应用了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方法的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电区域的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用户用电量参数和用户综合效能函数;
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和所述用户用电量参数,计算配电区域的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
峰谷电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总负荷转移舒适度值和所述用户综合效能函数,确定配电区域的峰谷电价;
峰谷电价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峰谷电价配置到配电区域配电网相应的负荷点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其中所述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模型的表达是为:
Figure FDA0002417477540000022
Figure FDA0002417477540000023
其中lrestransout,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lreso,t表示配电区域的原峰谷电价下t时段的用电量,r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出的用电量比例,arestrans、brestrans表示负荷转移舒适度系数,且arestrans>0,brestrans>0,lrestrans,t,j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转至j时段的用电量,Crestrans,t表示配电区域的t时段的负荷转移舒适度值,m和n为常数。
9.一种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95548.1A 2020-03-19 2020-03-19 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介质 Active CN111404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5548.1A CN111404146B (zh) 2020-03-19 2020-03-19 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5548.1A CN111404146B (zh) 2020-03-19 2020-03-19 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4146A true CN111404146A (zh) 2020-07-10
CN111404146B CN111404146B (zh) 2021-08-13

Family

ID=7142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5548.1A Active CN111404146B (zh) 2020-03-19 2020-03-19 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41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2535A (zh) * 2021-02-25 2021-05-28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电力专变客户电价响应度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4154A (zh) * 2014-12-18 2015-06-2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多源主动配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多级分层控制方法
CN105378589A (zh) * 2013-03-15 2016-03-02 谷歌公司 用于管理需求响应程序和事件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5703355A (zh) * 2015-12-10 2016-06-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样性负荷分级自律协同需求响应方法
CN106487011A (zh) * 2016-11-28 2017-03-0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q学习的户用微电网能量优化方法
CN107706923A (zh) * 2017-10-27 2018-02-1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负荷主动管理方法
CN107769198A (zh) * 2017-11-21 2018-03-0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不同电价机制下含光伏发电的家庭智能用电规划方法
JP6287664B2 (ja) * 2014-07-28 2018-03-07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充電制御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736498A (zh) * 2018-05-24 2018-11-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光储发电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
CN109494727A (zh) * 2018-11-30 2019-03-19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有功和无功协调优化运行方法
CN110276486A (zh) * 2019-06-14 2019-09-24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价格激励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
CN110350512A (zh) * 2019-05-31 2019-10-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园区新能源发电站调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8589A (zh) * 2013-03-15 2016-03-02 谷歌公司 用于管理需求响应程序和事件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JP6287664B2 (ja) * 2014-07-28 2018-03-07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充電制御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734154A (zh) * 2014-12-18 2015-06-2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多源主动配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多级分层控制方法
CN105703355A (zh) * 2015-12-10 2016-06-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样性负荷分级自律协同需求响应方法
CN106487011A (zh) * 2016-11-28 2017-03-08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q学习的户用微电网能量优化方法
CN107706923A (zh) * 2017-10-27 2018-02-16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负荷主动管理方法
CN107769198A (zh) * 2017-11-21 2018-03-0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不同电价机制下含光伏发电的家庭智能用电规划方法
CN108736498A (zh) * 2018-05-24 2018-11-02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光储发电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
CN109494727A (zh) * 2018-11-30 2019-03-19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考虑需求响应的配电网有功和无功协调优化运行方法
CN110350512A (zh) * 2019-05-31 2019-10-1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园区新能源发电站调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0276486A (zh) * 2019-06-14 2019-09-24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价格激励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ANG LIU ET AL: "A comparison study of data-driven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s modeling and monitoring methods on high-speed train operation", 《2016 35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 *
刘念等: "市场模式下光伏用户群的电能共享与需求响应模型", 《电力系统自动化》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2535A (zh) * 2021-02-25 2021-05-28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电力专变客户电价响应度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862535B (zh) * 2021-02-25 2022-10-04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电力专变客户电价响应度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4146B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9791A (zh) 一种电力行业中基于客户分群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CN111693931A (zh) 智能电能表误差远程计算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027872B (zh) 一种区域用户的用电成熟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2982489A (zh) 一种基于海量计量数据的电力客户在线分群方法
CN111832861A (zh)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居民负荷变尺度画像方法和系统
CN110109971A (zh) 一种低压台区用户用电负荷特性分析方法
Ruan et al. Time-varying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estimation for demand-side smart dynamic pricing
CN110429653A (zh) 考虑储能和dr的农网分布式光伏消纳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330077B (zh)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49873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低压台区线损合理区间预测方法
CN112711616A (zh)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用户用电特性分析方法
CN109272353A (zh) 计及综合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系统动态概率能流分析方法
CN111404146B (zh) 基于用户负荷转移舒适度的配电方法、系统、终端和介质
CN204066111U (zh) 一种海量电力计量数据的快速检索系统
CN113988702A (zh) 一种需求侧资源潜力评估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Cycle-life-aware optimal sizing of grid-sid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CN113935856A (zh) 电能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处理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0521A1 (zh) 主动型负荷可调度潜力的计算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859242A (zh) 一种家庭电力能效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6756506A (zh) 区域电缆网络碳排放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45588A (zh) 固定储能系统选址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72215A1 (en) Trained models for discovering target device presence
CN113326303A (zh) 一种用户用电行为分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462676A (zh) 一种用户侧储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1127082A (zh) 用于供能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