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0825A - 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00825A CN111400825A CN202010268139.XA CN202010268139A CN111400825A CN 111400825 A CN111400825 A CN 111400825A CN 202010268139 A CN202010268139 A CN 202010268139A CN 111400825 A CN111400825 A CN 1114008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ading
- load
- unloading
- curve
- d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06010052904 Musculoskeletal stiff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88
- 208000002740 Muscle Rigid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FWEOQOXTVHGIFQ-UHFFFAOYSA-N 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12C(S(=O)(=O)O)=CC=CC2=CC=CC=1NC1=CC=CC=C1 FWEOQOXTVHGI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根据多个卸载载荷和与每个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而能够根据载荷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提高了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覆盖件在承受一定载荷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形,即覆盖件会产生凹陷。覆盖件包括汽车车身覆盖件,汽车车身覆盖件包括车门外板、侧围外板、翼子板、发动机罩外板、后备箱外板或车顶外板。通常把覆盖件抵抗凹陷挠曲、局部凹陷变形及保持原有形状的能力称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
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仿真技术来测试覆盖件的抗凹性能,采用仿真技术来测试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能够大大降低开发成本,使得在覆盖件在制造之前就能达到设计目标。但是相关技术中关于覆盖件的仿真技术仅根据覆盖件对初始刚度、二次刚度和最终刚度分别对应的加载载荷和加载位移进行评价,不能保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用以提高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包括:
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根据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之前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所述多个刚度特性值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刚度特性值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
可选地,所述根据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包括:
可选地,所述根据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之前包括: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和加载面板变形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之前包括: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凹性能仿真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
第二计算模块,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所述多个刚度特性值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刚度特性值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根据多个卸载载荷和与每个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而能够根据载荷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提高了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荷位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甲和/或乙,可以表示:单独存在甲,同时存在甲和乙,单独存在乙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预先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来实现抗凹性能的仿真。仿真模型包括有限元模型。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前处理,具体包括: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载荷设置、求解设置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在仿真软件中预先创建压头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创建的压头三维模型10包括半球形压头或圆筒形压头。创建压头三维模型10的软件可以是Hypermesh或ANSA等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压头三维模型10外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则不能检测出局部区域的抗凹性,太小将导致需要检测的点过多,使工作量大增,且为了更好的考察外板的抗凹性,压头三维模型10的头部可以设置为圆弧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在仿真软件中将压头三维模型10放置于覆盖件11的抗凹分析点12上,抗凹分析点12为预先选择出的覆盖件11上的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抗凹分析点12包括压头模型10与覆盖件11的接触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在仿真软件中在压头三维模型10上施加加载载荷与卸载载荷。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步骤102、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步骤103、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步骤104、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步骤由终端执行,终端包括:计算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根据多个卸载载荷和与每个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而能够根据载荷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提高了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和加载面板变形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抗凹分析点包括三维压头模型在覆盖件上施加加载载荷的任意一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1之前还包括:在仿真软件中将压头模型放置于覆盖件的抗凹分析点上,并在压头模型上施加加载载荷。施加加载载荷的方向包括:抗凹分析点所在的抗凹分析面的法线方向,其中,抗凹分析面包括抗凹分析点所在的切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加载载荷的取值范围包括0至150N。
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输入的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为35N,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35N进行计算,生成与加载载荷35N对应的加载位移0.5mm和加载面板变形量0.2mm。
步骤202、根据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
具体地,根据公式计算出刚度特性值,其中,DF为加载载荷,DS为加载面板变形量,KDynamic为刚度特性值,其中,根据覆盖件受压变形过程中的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加载面板变形量进行计算,得到覆盖件受压变形过程中抗凹分析点处的刚度特性值,例如:覆盖件受压变形过程中的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DF为35N,加载面板变形量DS为0.2mm,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刚度特性值为35N/0.2mm=175N/mm。
步骤203、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多个刚度特性值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刚度特性值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输入的刚度特性值为175N/mm,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刚度特性值175N/mm进行计算,生成与刚度特性值175N/mm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0.5mm。
步骤204、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4之前还包括:将施加在压头三维模型上的加载载荷释放,即给抗凹分析点处的压头三维模型上施加一个卸载载荷,卸载载荷与之对应的加载载荷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中,卸载载荷的取值范围包括0至150N。
本发明实施例中,例如:输入的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为10N,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10N进行计算,生成与卸载载荷10N对应的卸载位移0.5mm。
步骤205、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加载载荷作为纵轴,加载位移作为横轴,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荷位移图。如图4所示,图4中包括4条曲线,4条曲线包括:加载曲线1、卸载曲线2、动态刚度曲线3和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其中,加载曲线1中加载载荷为纵轴,单位为N;加载位移为横轴,单位为mm。例如:加载曲线1中当加载位移为0.5mm时,加载载荷为30N;加载曲线1中当加载位移为1.5mm时,加载载荷为70N。
步骤206、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加载载荷作为纵轴,加载位移作为横轴,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如图4所示,动态刚度曲线3中加载载荷为纵轴,单位为N;刚度特性值位移为横轴,单位为mm。例如:动态刚度曲线3中当刚度特性值位移为0.5mm时,加载载荷为45N;动态刚度曲线3中当刚度特性值位移为2mm时,加载载荷为51N。
步骤207、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卸载载荷作为纵轴,卸载位移作为横轴,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如图4所示,卸载曲线2中卸载载荷为纵轴,单位为N;卸载位移为横轴,单位为mm。例如:卸载曲线2中当卸载位移为0.5mm时,加载载荷为10N;卸载曲线3中当卸载位移为1mm时,加载载荷为35N。
步骤208、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图4中还包括1条曲线: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例如:载荷位移图中可加入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包括满足动态刚度标准的曲线,其中,动态刚度标准包括满足一定抗压刚度的标准。具体地,将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的加载载荷作为纵轴,单位为N;加载位移作为横轴,单位为mm,得到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步骤208之后还包括:显示载荷位移图。
用户通过终端查看终端显示出的载荷位移图,如图4所示,用户通过终端查看加载曲线1、卸载曲线2、动态刚度曲线3和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当加载曲线1、卸载曲线2、动态刚度曲线3和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满足以下2个条件时,将覆盖件的当前抗凹分析点设置为合格点。2个条件包括:1、动态刚度曲线3上的刚度特性值大于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上的载荷;2、卸载曲线2上的卸载位移小于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上的位移。
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覆盖件在加载载荷过程中的初始刚度、二次刚度和最终刚度的加载载荷和位移绘制出的加载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相关技术中仅用一条曲线表明覆盖件的抗凹分析点处在初始刚度、二次刚度和最终刚度时的加载载荷和位移,只考察了覆盖件的初始刚度特性以及施加一定加载载荷时的加载位移,无法完全表征覆盖件在整个施加加载载荷时过程中的加载位移变化过程。通过实验发现,相关技术中即使满足了初始刚度和最终刚度的加载载荷和加载位移的标准,在一些条件下的覆盖件面板依然存在不满足标准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动态刚度曲线3能够表明在对覆盖件施加加载载荷的过程中,覆盖件一直满足特定的刚度标准,使得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加载曲线1、卸载曲线2、动态刚度曲线3和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之间的交点以及位置关系,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从而得到覆盖件上多个抗凹分析点中的合格点。具体地,当动态刚度曲线3上的刚度特性值大于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上的载荷且卸载曲线2上的卸载位移小于动态刚度标准曲线4上的位移时,将覆盖件的抗凹分析点设置为合格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根据多个卸载载荷和与每个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而能够根据载荷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提高了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而能够根据载荷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能够更加合理地评价覆盖件的抗凹性能,保证了得到覆盖件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能够更加快速地分析出覆盖件的抗凹分析点是否为合格点,提高了得到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评价抗凹性能的不足,从而保证了覆盖件仿真结果的完整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仿真的方法,可以给出加载过程中每个点的动态刚度结果,能够自动完成整个后处理过程,并给出评价结果,代替了手工的后处理过程,加快了设计开发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凹性能仿真装置。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生成模块21、第二生成模块22、第三生成模块23和第四生成模块24。
第一生成模块21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第二生成模块22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第三生成模块23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第四生成模块24用于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计算模块25和第二计算模块26。
第一计算模块25用于根据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
第二计算模块26用于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多个刚度特性值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刚度特性值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三计算模块27。
第三计算模块27用于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和加载面板变形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四计算模块28。
第四计算模块28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凹性能仿真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加载载荷和与每个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卸载载荷和与每个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第四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加载曲线、卸载曲线和动态刚度曲线生成的载荷位移图来显示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而能够根据载荷位移图对覆盖件的抗凹性能进行评价,提高了抗凹性能的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凹性能仿真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图2和图3中的抗凹性能仿真方法,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实施例的各步骤,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实施例的各步骤,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以及存储在存储32中并可在处理器3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33,该计算机程序33被处理器3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的应用于抗凹性能仿真方法,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中应用于抗凹性能仿真装置中各模型/单元的功能,为避免重复,此处不一一赘述。
计算机设备30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31、存储器3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计算机设备3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3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3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2可以是计算机设备3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计算机设备30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32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3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3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32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3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3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根据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生成动态刚度曲线之前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所述多个刚度特性值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刚度特性值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之前包括: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和加载面板变形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之前包括: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输入的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
6.一种抗凹性能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位移,生成加载曲线;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生成动态刚度曲线;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和与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卸载载荷对应的卸载位移,生成卸载曲线;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载曲线、所述卸载曲线和所述动态刚度曲线生成载荷位移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根据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和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加载面板变形量,计算出每个所述抗凹分析点处的加载载荷对应的刚度特性值;
第二计算模块,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对所述多个刚度特性值进行计算,生成与每个所述刚度特性值对应的刚度特性值位移。
9.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凹性能仿真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抗凹性能仿真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68139.XA CN111400825A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68139.XA CN111400825A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00825A true CN111400825A (zh) | 2020-07-10 |
Family
ID=71431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68139.XA Pending CN111400825A (zh) | 2020-04-08 | 2020-04-08 | 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00825A (zh)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0658A (ja) * | 1994-12-13 | 1995-10-13 | Shimadzu Corp | 薄膜の剥離荷重測定方法 |
JP2000035393A (ja) * | 1998-07-15 | 2000-02-02 | Akashi Corp | 試料の動的特性評価装置 |
JP2001195606A (ja) * | 2000-01-12 | 2001-07-19 | Nihon University | 物体の荷重伝達変位を表示する方法 |
KR20040103208A (ko) * | 2003-05-31 | 2004-12-08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압입시험기를 이용한 박막의 물성측정 방법 |
JP2012122948A (ja) * | 2010-12-10 | 2012-06-28 | Jfe Steel Corp | 張り剛性評価圧子モデル、その圧子モデルを使用した張り剛性解析装置及び解析方法 |
JP2012141138A (ja) * | 2010-12-28 | 2012-07-26 | Jfe Steel Corp | 耐デント性に優れた自動車外板部品の面形状設計方法およびその部品 |
JP2013054611A (ja) * | 2011-09-06 | 2013-03-21 | Jfe Steel Corp | 金属パネルの張り剛性分布予測方法 |
JP2013120553A (ja) * | 2011-12-08 | 2013-06-17 | Jfe Steel Corp | 耐デント性評価方法 |
US20130268215A1 (en) * | 2012-04-09 | 2013-10-10 | ArcelorMittal Investigacion y Desarrollo, S. 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Snap-Through Buckling of Formed Steel Sheet Panels |
CN104573175A (zh) * | 2014-11-20 | 2015-04-29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车身顶盖抗凹刚度进行cae分析的方法 |
CN104866634A (zh) * | 2014-02-21 | 2015-08-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外覆盖件外板抗凹性仿真分析方法 |
GB201513480D0 (en) * | 2015-07-30 | 2015-09-16 | Univ Central Lancashire | Method for measur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using depth sensing indentation |
CN106446451A (zh) * | 2016-10-18 | 2017-02-22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抗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
DE102016120762A1 (de) * | 2016-10-31 | 2018-05-03 | Sicat Gmbh & Co. Kg | Virtueller Artikulator |
CN108692959A (zh) * | 2018-06-22 | 2018-10-23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抗凹性能测试装置 |
CN109238601A (zh) * | 2018-09-13 | 2019-01-18 | 肇庆学院 | 一种汽车前后盖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
EP3444735A1 (en) * | 2017-08-17 | 2019-02-20 | Universität Stuttgart | Method and module for transforming a shape of an object |
CN208881550U (zh) * | 2018-08-31 | 2019-05-21 |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汽车车门和汽车 |
CN109948300A (zh) * | 2019-04-15 | 2019-06-28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汽车侧门外板抗凹性能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
JP2020042030A (ja) * | 2018-09-13 | 2020-03-19 | 肇▲慶▼学院 | 自動車の車体表面の凹み及びデントの試験方法 |
-
2020
- 2020-04-08 CN CN202010268139.XA patent/CN1114008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0658A (ja) * | 1994-12-13 | 1995-10-13 | Shimadzu Corp | 薄膜の剥離荷重測定方法 |
JP2000035393A (ja) * | 1998-07-15 | 2000-02-02 | Akashi Corp | 試料の動的特性評価装置 |
JP2001195606A (ja) * | 2000-01-12 | 2001-07-19 | Nihon University | 物体の荷重伝達変位を表示する方法 |
KR20040103208A (ko) * | 2003-05-31 | 2004-12-08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압입시험기를 이용한 박막의 물성측정 방법 |
JP2012122948A (ja) * | 2010-12-10 | 2012-06-28 | Jfe Steel Corp | 張り剛性評価圧子モデル、その圧子モデルを使用した張り剛性解析装置及び解析方法 |
JP2012141138A (ja) * | 2010-12-28 | 2012-07-26 | Jfe Steel Corp | 耐デント性に優れた自動車外板部品の面形状設計方法およびその部品 |
JP2013054611A (ja) * | 2011-09-06 | 2013-03-21 | Jfe Steel Corp | 金属パネルの張り剛性分布予測方法 |
JP2013120553A (ja) * | 2011-12-08 | 2013-06-17 | Jfe Steel Corp | 耐デント性評価方法 |
US20130268215A1 (en) * | 2012-04-09 | 2013-10-10 | ArcelorMittal Investigacion y Desarrollo, S. 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Snap-Through Buckling of Formed Steel Sheet Panels |
CN104866634A (zh) * | 2014-02-21 | 2015-08-26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外覆盖件外板抗凹性仿真分析方法 |
CN104573175A (zh) * | 2014-11-20 | 2015-04-29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对车身顶盖抗凹刚度进行cae分析的方法 |
GB201513480D0 (en) * | 2015-07-30 | 2015-09-16 | Univ Central Lancashire | Method for measur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using depth sensing indentation |
CN106446451A (zh) * | 2016-10-18 | 2017-02-22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抗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
DE102016120762A1 (de) * | 2016-10-31 | 2018-05-03 | Sicat Gmbh & Co. Kg | Virtueller Artikulator |
EP3444735A1 (en) * | 2017-08-17 | 2019-02-20 | Universität Stuttgart | Method and module for transforming a shape of an object |
CN108692959A (zh) * | 2018-06-22 | 2018-10-23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抗凹性能测试装置 |
CN208881550U (zh) * | 2018-08-31 | 2019-05-21 |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汽车车门和汽车 |
CN109238601A (zh) * | 2018-09-13 | 2019-01-18 | 肇庆学院 | 一种汽车前后盖固定点刚度测试方法 |
JP2020042030A (ja) * | 2018-09-13 | 2020-03-19 | 肇▲慶▼学院 | 自動車の車体表面の凹み及びデントの試験方法 |
CN109948300A (zh) * | 2019-04-15 | 2019-06-28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汽车侧门外板抗凹性能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李东升等: "双曲覆盖件大位移抗凹刚度分析", 《应用力学学报》 * |
李佩: "车身外覆盖件抗凹性的分析与改进", 《企业科技与发展》 * |
王健: "汽车车身覆盖件抗凹试验研究及连续过程仿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34465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regulating a process in a motor vehicle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 |
US20130110749A1 (en) |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 output parameter for a controller | |
Sieger et al. | On shape deformation techniques for simulation-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 |
KR20150040790A (ko) | 성형 강판 패널들의 스냅-스루 좌굴 예측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200401672A1 (en) | Fast method for computer-based simulation | |
CN105592948B (zh) | 检测边缘裂纹 | |
CN112818462A (zh) | 车轮参数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3111201B (zh) | 一种数字孪生模型轻量化方法和系统 | |
CN103177165A (zh) | 客车车身结构设计系统、客车侧翻仿真测试系统及方法 | |
CN110688798A (zh) | 一种壳体结构件的变形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15510B (zh) | 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1400825A (zh) | 一种抗凹性能仿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US11120180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a time-march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deep drawing metal forming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or part | |
CN115630559B (zh) | 一种基于粒子网格适配算法的流固耦合方法以及装置 | |
US20190057172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ducting A Time-March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Deep Drawing Metal Forming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roduct or Part | |
US11645499B2 (en) | Model calculating unit and control unit for calculating a neural layer of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odel | |
CN111797972B (zh) | 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处理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电子系统 | |
CN118525306A (zh) | 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对象的约束驱动的基于压印的网格生成 | |
CN111626913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US11360443B2 (en) | Model calculation unit and control unit for calculating a partial derivative of an RBF model | |
KR20140139966A (ko) | 가이드 핀들과 접촉하는 박판금 블랭크의 효과들을 포함하는 딥 드로잉 제작 시뮬레이션의 중력 부하 국면 | |
CN110298140B (zh) | 动力学特性的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343060B (zh) | 商用车动力总成模态的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9785304B (zh) | 一种宏程序镜像的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Turek | Multilevel Pressure Schur Complement techniques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